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1
(一)教學目的
1.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能正確地記錄測量結果。
2.知道讀數時要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數字。
3.知道測量有誤差,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知道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方體木塊、學生自備透明三角尺。
(三)教學過程
1.測量(著重講測量的意義)
讓學生觀察課本圖1-1和圖1-2,比較兩條線段和兩個圓面積的大小,再讓學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視覺總是可靠嗎?繼而舉例說明,對于時間長短、溫度高低等,靠我們的感覺去直接判斷,并不總是可靠。不僅很難精確,有時甚至會出錯誤。
在觀察和實驗中,經常需要對各種物理量做出準確的判斷,得到準確的數據,就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例如,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用秤來測量物體的質量,用鐘表來測量時間的長短,用溫度計來測量溫度的高低。
長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產、生活中,在物理實驗中經常要測量長度。(舉例)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儀器有許多種,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同時學會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們學會使用其他測量儀器和了解測量的初步知識。
2.長度的單位
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規定它的單位。學生已經知道"米"是長度單位。應告訴學生,米是國際統一的長度基本單位,其他的長度單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號是m。其他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們的代表符號分別是km,dm,cm,mm,μm。(通?潭瘸叩膯挝粯俗⑹怯梅柋硎荆瑸槭箤W生能順利觀察刻度尺,應介紹單位的代表符號。)
通過列舉事例使學生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單位長度能心中有數,有個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鉛筆筆芯直徑大約1毫米,小姆指寬約有1厘米,手掌的寬大約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長大約1米左右。
3.正確使用刻度尺
、倏潭瘸叩目潭龋鹤寣W生觀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課本上的問題。關于量程和取小刻度值,應給學生以簡單的解釋。零刻度有磨損的刻度尺,可用沒磨損的其他刻度做為測量的起點,這時末端讀數與起點刻度之差,才是被測物體的長度。
、诳潭瘸叩氖褂茫簩W生對刻度尺比較熟悉,自認為都會使用,實際上在使用中經常出錯。因此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現的錯誤,自覺地糾正,養成按規則要求操作的習慣。
讓學生用透明三角板測量一紙條的寬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學生把三角板反著用(即有刻度的一面朝上)。學生在測量時,故意讓學生身體向左偏、向右偏,讓學生回答兩次讀數是否一樣?(不一樣,且尺子越厚,兩次讀數差別越大)。這兩個讀數哪一個對?(都不對)。怎樣讀才能得到正確的數值?引導學生總結出讀數的視線規則: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可參照課本圖1-7)。在將零刻度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時,也要按這一規則去做。
4.正確記錄測結果
列舉幾個無單位數字,說用這組數是無用的。測量結果的記錄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對于任何物理量的測量結果,只有標明單位數據才有意義。
(四)說明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是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測量儀器正確讀數的基礎。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規則,也很容易將技能遷移到溫度計、停表、彈簧秤、電流表等測量儀器的讀數上。因此本節把刻度尺的使用規則作為重點。
在教法上采取了錯誤嘗試的方法?潭瘸邔W生比較熟悉,也經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應怎樣使用刻度尺,難以引起重視,甚至引起學生反感而失去學習興趣。利用錯誤嘗試法,讓學生暴露使用刻度尺的的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潛在地使學生認識到,即使最簡單的測量,也要嚴肅認真,要有正確的操作規則,才能做好實驗測量。
刻度尺使用規則的表述,涉及立體幾何術語,數學中應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說法。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正確的操作,教學中應通過示范操作幫助學生掌握使用規則。
誤差和有效數字的理論比較深,在本節課不宜涉及過多。僅讓學生知道由于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就必然存在誤差。知道估讀的數字是有意義的,它能告訴我們真實值在哪個范圍,它跟它前面的數字都是有效的。應該告訴學生,在計算平均值時,有效數字的位數要跟測量值的位數相同。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2
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能正確地記錄測量結果。
2.知道讀數時要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數字。
3.知道測量有誤差,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知道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二)、思想目標:
初步了解觀察演示實驗的規律,通過簡單的測量知識,對學生進行嚴謹性教育,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知道長度測量的初步知識,會正確使用刻度尺。
難點:
能根據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教具
示教刻度尺、長方體木塊、學生自備透明三角尺。
一、教學過程
1.測量(著重講測量的意義)
讓學生觀察課本圖1-1和圖1-2,比較兩條線段和兩個圓面積的大小,再讓學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視覺總是可靠嗎?繼而舉例說明,對于時間長短、溫度高低等,靠我們的感覺直接判斷,并不總是可靠。不僅很難精確,有時甚至會出現錯誤。
在觀察和實驗中,經常需要對各種物理量做出準確的判斷,得到精確的數據,就必須用測量儀器來測量。例如: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用秤來測物體的質量,用鐘表來測時間的長短,用溫度計來測量溫度的高低。
長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產、生活中,在物理實驗中經常要測量長度。(舉例)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儀器有許多種,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同時學會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們學會其他測量儀器和了解測量的初步知識。
2.長度的單位
測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須規定它的單位。學生已經知道“米”是長度單位。應告訴學生,米是國際統一的長度基本單位,其他的長度單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號是m。其他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們的代表符號分別是km,dm,cm,mm,μm。(通?潭瘸叩膯挝粯俗⑹怯梅柋硎荆瑸槭箤W生能順利觀察刻度尺,應介紹單位的代表符號)
單位換算: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
學生觀察課本上的 單位換算通過列舉事例使學生對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單位長度能心中有數,有個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鉛筆筆心直徑大約1毫米,小姆指寬約有1厘米,手掌的寬大約有1分米,成年人的腿長大約1米左右。
3.正確使用刻度尺
、倏潭瘸叩目潭龋鹤寣W生觀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課本上的問題。關于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應給學生以簡單的解釋。零刻度有磨損的刻度尺,可用沒磨損的其他刻度做為測量的起點,這時末端讀數與起點刻度數之差,才是被測物體的長度。
②刻度尺的使用:學生對刻度尺比較熟悉,自認為都會使用,實際上在使用中經常出錯。因此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使用刻度尺出現的錯誤,自覺地糾正,養成按規則要求操作的習慣。
讓學生用透明三角板測量一紙條的寬度。首先分清三角板的正、反面,然后要求學生把三角板反著用(即有刻度的一面向上)。學生在測量時,故意讓學生將身體向左偏、向右偏,讓學生回答兩次讀數是否一樣?(不一樣,且尺子越厚,兩次讀數差別越大)這兩個讀數哪一個對?(都不對)怎樣讀才能得到正確的數值?引導學生總結出讀數的視線規則: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可參照課本圖1-7)在將零刻度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時,也要按這一規則去做。
讓學生把三角尺翻過來,重復上面的測量,這時身體偏左、偏右的兩次讀數基本一致。由此得到,測量時刻度尺的正確放置方法是:讓刻度尺刻度緊貼被測物體的始、末兩端。如果刻度尺不透明(如鋼尺、木尺)應怎樣放置?利用課本圖1-6總結出刻度尺使用中的放置規則:刻度尺應“立”著放正,不能歪斜。(應使刻度尺面垂直被測物體表面,學生還不理解這些立體幾何術語,改用“立”著的說法?赏ㄟ^示范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要求學生按上述放置和視線規則,正確放置刻度尺,并將零刻度對準紙條的一個邊,看紙條的另一條邊靠邊那一條刻度線,讀取這一刻度的數值,就是紙條的寬。如果要求測量更精確些,則應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這就是刻度尺使用時的估讀規則。例如:如圖1-——5所測長度27mm,在物理實驗中測量長度往往要求更精確些,這就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1—5甲中所測的長度要取做27.3mm.這里末一位的3雖然是估讀的,并不準確。但是對我們還是有用的。它告訴我們木塊的長度在27mm___28mm之間更接近。因此,最后一位是有意義的
4.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列舉幾個無單位數字,如你看到一份測量記錄上寫者某本書的厚度是5。你能知道書的厚度嗎?說用這組數是無用的。測量結果的.記錄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對于任何物理量的測量結果,只有標明單位數據才有意義。
5.誤差
測量時,要用眼睛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字,是估讀就不可能非常準確,測量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這個差異就叫誤差。任何測量都存在著誤差。或許有的同學會認為物體的末端恰好對著刻度線,測量的結果應是準確的。其實,任何刻度線都有一定的寬度,“恰好對著刻度線”也是估計的,這時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讀數字是零。(估讀數字為“零”,容易被忽視,要提醒學生注意)由此可見,測量中存在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誤差跟錯誤不同。像測量中,由于視線的偏斜而導致測量的錯誤,這是由于沒有按規則去做造成的。錯誤是應該而且可能避免的。
測量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除了估讀的誤差外,還有其他原因造成的誤差。如儀器本身不準確,環境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等,這都是造成誤差的原因。誤差不可能消除,只能盡量的減小。減小誤差的措施比較多,其中求平均值的方法,簡單而有效。測量中有時估計偏大,有時會偏小,這樣多次測量值的平均值更接近于真實值。
6.想想議議
通過學生的議論,幫助學生總結出正確使用刻度尺的規則。可按實際測量的過程總結。①測量前先觀察刻度尺,看零刻度是否磨損,確定以哪條刻度線做測量的起點;明確最小刻度值,了解應估讀到哪一位數字。②刻度尺放置應立在被測物體的面上,不能歪斜。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尺面,并對正觀測點。④讀取數值時要估讀出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數。⑤記錄測量結果時,要標注單位。
7、練習鞏固:P10、(1——2)題
8、作業:P14(3——4)題
二、板書設計: 第一章 測量的初步知識
1、長度的測量 誤差
。ㄒ唬、測量的意義:人的視覺和感覺不可靠。
。ǘ、長度的測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米(m)
1km =1000m 1m=10dm 1dm =10cm
1cm =10mm 1dm=1000um 1um =1000nm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做小分度值
。2)、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的直線,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測量結果要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ㄈ、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課后反思: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是物理實驗的基本技能,也是其他測量儀器正確讀數的基礎。掌握了刻度尺的使用規則,也很容易將技能遷移到溫度計、停表、彈簧秤、電流表等測量儀器的讀數上。因此本節把刻度尺的使用規則作為重點。
在教法上采取了錯誤嘗試的方法?潭瘸邔W生比較熟悉,也經常使用。如果直接告訴學生應怎樣使用刻度尺,難以引起重視,甚至引起學生反感而失去學習興趣。利用錯誤嘗試法,讓學讓暴露使用刻度尺的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做好實驗測量。
刻度尺使用規則的表述,涉及立體幾何術語,教學中應回避,宜采用通俗的說法。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正確的操作,教學中應通過示范操作幫助學生掌握使用規則。
誤差和有效數字的理論比較深,在本節課不宜涉及過多。僅讓學生知道由于
估讀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數,就必然存在誤差。知道估讀的數字是有意義的,它能告訴我們真實值在哪個范圍,它跟它前面的數字都是有效的。應該告訴學生,在計算平均值時,有效數字的位數要跟測量值的位數相同。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二、能力目標
1。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
題的能力。
2。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具有使用簡單測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2。通過學習簡單的測量知識。體會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成細致、嚴謹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
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估計十秒鐘以后舉手睜開眼睛,我來計時,看誰估計的最準確。開始!
[生]按照指令操作
[師]誰能估計一下課桌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學生回答。
[師]指出正確得數,要想得出準確的數據,我們要學會使用儀器來測量長度和時間,這節課我們在小學和日常生活中對時鐘、表、刻度尺使用和對一些時間、長度單位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
二、新課教學
1。長度的測量
[師]大家都知道長度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同學們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樣的尺子嗎?
[生]直尺、三角板、卷尺。
[生]裁縫用的皮尺、木匠用的折尺……
[師]還有在精確測量或特殊測量時常用的游標卡尺、千分尺(也叫螺旋測微器)。
(教師可以在列舉尺子的過程中。將這些尺子一一展示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
[師]同學們誰還知道人體的哪些部位可以作為尺,用來估測長度?人體哪些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的關系?
[生]人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尖的距離叫“一大柞”,大拇指到食指尖的距離叫“一小柞”。如能知道自己“一柞”的長度、身高,就能利用雙臂及手掌估測物體的長度。
[生]人的頭長和腳長相同;身高等于9。5倍頭長;人握住拳頭的大小和心臟一樣大。
[生]人身體上許多部位是按“黃金分割”分配的,比如眼睛是頭部的`黃金分割點,肚臍是人體的黃金分割點等。
[師]同學們知道這么多關于人體尺寸的知識,真讓老師吃驚。大家也一定還記得長度的單位都有哪些?
(同學們列舉單位的過程中,教師投影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鞏固記憶)
[投影]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換算關系:1 km=103m 1 dm=10-1 m
1 cm=10-2m 1 mm=10-3 m
1μm=10-6m 1 nm=10-9m
[師]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meter),符號是m。
[師]大家會用生活中常見的直尺、卷尺測長度嗎?請同學們利用你文具盒中的尺子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并和同學們交流測量方法及發現的問題。
(同學們操作,教師巡視。注意發現測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討論解決)
[生]測書的長度的時候,要選擇較長的刻度尺;刻度尺平行地放在被測的長度上,尺子上的零刻度線與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視線和被測長度另一端的刻度尺對齊(學生示范說明);讀出刻度尺上的數值,記下來。這樣就測完了。
[生]我的尺子用的時間長了,前面零刻線的地方看不清楚,我將能看清楚的一條刻線和被測長度的一端對齊,讀出另一端刻度尺上的數值,將前面的值減去,也能測出物體的長度。
[生]我發現將刻度尺上的刻線緊貼在被測物體上(學生示范),讀數時容易看清楚、讀準確。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的基礎上,練習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組織學生使用溫度計測量物體的溫度,并認真分析、討論、總結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相互協作、友好相片的健康心理。
(2)讓學生經歷實驗操作過程,享受物理實驗帶來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實驗使學生進一步強化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
【難點】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實驗器材】
冰塊、自來水、溫水、燒杯兩只、溫度計一支
【課型】實驗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導語一 師:同學們,溫度是什么樣的物理量?溫度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導語二 師:(1)常用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常用液體溫度計的構造是什么?
(3)怎樣正確使用溫度計?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實驗(一)測量冰塊的溫度
【實驗步驟】
(1)估測被測物體—冰塊的溫度,記入表格;
。2)觀察溫度計的是量程(即測量范圍)和分度值(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值);
。3)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冰塊充分接觸;
。4)當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仍需和冰塊接觸;
(5)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將實驗結果記入表格。
[做一做]學生按要求實驗操作,教師巡視。
實驗(二)測量自來水的溫度
實驗(三)測量溫水的溫度
【實驗步驟】同上
記錄表格
冰 塊 自來水 溫水
估計溫度/℃
實測溫度/℃
[交流]你的估計準確嗎?
[議一議]我們在實驗中,使用溫度計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小結歸納](板書)
。1)實驗前先要估測被測物體的溫度,選擇合適溫度計;
。2)要愛護溫度計,不能用溫度計攪拌液體,更不能與容器碰撞。
(3)要規范讀數。
[看一看] 多媒體播放 “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圖片,并請學生同時閱讀書本中有關內容,請學生就此發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課后活動] 每個學生可選擇一個恰當的時間做實際溫度的測量記錄,通過描繪不同時刻所對應的溫度邊連線,了解一天中氣溫變化的情況。
三、應用遷移 鞏固提高
類型一: 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
[例1]按溫度計的使用要求,將下列步驟按正確的操作順序排列(用字母代號)
。逥. B. E. A. F. C_
A.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體接觸一段時間
B.選量程適當的溫度計
C.從待測液體中取出溫度計
D.估計待測液體的溫度
E.讓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測液體中
F.觀察溫度計的示數,作好記錄
[例2]體溫計的示數是38℃,若粗心的護士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測量37℃和39℃的病人的體溫,則該體溫計的示數先后分別是( B )
A.37℃和38℃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四、總結反思 拓展升華
[拓 展](05廬江縣) 氣象學里的日平均溫度,是一天當中的2時、8時、14小時、20時這四個時刻氣溫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這四個時刻的氣溫如圖1所示,則該地的日平均氣溫是 2℃ 。
[總 結]
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
五、作業
《目標檢測》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的實驗原理。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到體的電阻。
二、過程和方法
1.通過測量電阻,學習一種應用歐姆定律測量電阻的方法。
2.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進一步體會減小測量誤差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應用歐姆定律測量電阻體驗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意義。
2.認真完成實驗,養成做事嚴謹的科學態度。
3.在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實驗過程中,加強與他人的協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應用歐姆定律,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電阻
2.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固有屬性,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
教學難點
1.實驗電路的設計、連接,電流表、電壓表量程的選擇,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實驗數據表格的設計。
2.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固有屬性,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了解燈絲(鎢絲)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特性。
教學準備:學生分組探究實驗器材: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池、定值電阻(5 Ω、 10 Ω各1個)、小燈泡+燈座、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歐姆定律的內容、適用條件及其數學表達式。
2.教師提出問題:用電流表和電壓表你能測量出定值電阻的阻值嗎?說明測量原理,并畫出測量電路圖。
二、新課學習
1.學生思考、設計實驗,教師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改變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和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應如何改進測量電路圖?
2.學生思考、設計實驗電路:教師提出問題:如果改變通過定值電阻的電流和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定值電阻的阻值將如何人改變?
3.學生猜想、假設實驗結果:學生探究實驗: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出定值電阻的阻值。
學生分析、歸納實驗結果:電阻是導體本身固有屬性,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通過導體的電流無關。教師引導學生測量小燈泡的燈絲電阻:你想不想知道小燈泡的燈絲的.電阻有多大呢?
4.學生設計實驗電路:
5.學生探究實驗: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小燈泡的燈絲電阻。學生發現問題:在不同電壓和電流的情況下,小燈泡的燈絲的電阻不同。
6.學生知識類比遷移,思考、交流討論:為什么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小燈泡的電阻會改變?
三、小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零。
。3)會正確讀數并記錄測量結果。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學習和使用,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項羽與文弱書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們就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本節主要講述力的單位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材首先通過文字和插圖說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進行測量,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測量力的大小。對于力的單位,課本中只講了牛頓,因為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由于初中無法講解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課本中只是給出了單位的名稱、符號,并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1N的力有多大。教材簡單介紹了彈簧測力計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制作的,并通過幾個插圖說明彈簧秤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點講解了學生實驗——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組織學生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會正確讀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發、拉力器
教學設計示例
。ㄒ唬┮胝n題
測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為了直觀,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由為什么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區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并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ǘ┬抡n教學
1、力的單位
教師可直接向學生說明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教師可以準備兩個普通雞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至于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就不必講了。
2、彈簧測力計
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有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1)彈簧秤的原理
教師可準備一個彈簧,找學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彈簧。
教師講解:我們知道,彈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長,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彈簧秤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
。2)彈簧秤的構造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制彈簧、掛鉤、指針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數據。
(3)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并把數據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回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_______。
最小分度:_______。
水平拉木塊的力:_______。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_______。
拉斷頭發的力:_______。
教師在總結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同一個木塊在空中靜止和勻速直線上升時,拉力大小相等。拉著木塊在桌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所需要的力遠比拉著它勻速上升時的拉力小得多。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多沉的東西我們搬不動,但是可把它推動。人的頭發的強度隨人的年齡大小而變,成年人的頭發強度大,小孩和老人的頭發強度小。
最后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ㄈ┛偨Y,擴展
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胡克和牛頓的生平,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探究活動
測力計的發展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7
【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彈力;
(2)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4)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 教學重點 】
力的測量原理。
【 教學難點 】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彈力 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跳水,蹦床,蹦極,射箭 …… 學生觀察實驗,對彈力有了初步認識。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1)鋼尺壓彎反彈;
(2)拉伸或壓縮彈簧。 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彈力進一步了解。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彈力概念。
回憶力的作用效果,悟出發生形變的物體會對施力物體產生作用力,即彈力。
二、測力計及其使用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 學生實驗:拉伸彈簧,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說明彈簧測力計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學生知道彈簧測力計原理。
投影儀展示彈簧測力計,請學生觀察,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
(1)最大刻度的意義;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調整。 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結構。
投影儀展示各種彈簧測力計。
老師講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及其注意事項:
(1)如何調零;
(2)測量范圍;
(3)測量方法(伸長方向與測量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并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 學生實驗:
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重量;
用彈簧測力計測自己的一根頭發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與同學進行比較。
三、實驗探究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拔河,牛拉車 …… 等圖片;
提問:以上兩邊的`力相等嗎? 學生觀察錄像,思考。
引導學生做教材25頁圖8-3-8實驗并填空。
學生做書上實驗,補全結論。
引導學生對拔河、牛拉車進行分析。 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四、課堂小結 通過多媒體展示,老師講解,以及學生自己動手試驗,使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彈力,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以及用法;通過實驗探究對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有一定了解。
五、課堂作業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練習
【 實踐活動 】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 教學反饋 】
本節教學活動應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在參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觀察中思考、學習。
【初中物理的測量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案:力的測量12-17
初中物理《測量物質的密度》教案11-15
初中物理《長度的測量誤差》的教案11-15
初二物理《力的測量》教案08-26
初中物理力的教案01-10
初中物理實驗教案02-20
初中物理教案11-10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12-07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