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力》物理教案

時間:2022-12-19 10:16:35 秀雯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力》物理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力》物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力》物理教案(通用15篇)

  《力》物理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找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可以引起物體的形變。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力的知識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探索、質疑精神,提高科學素質。

  二、教學重點:

  力的概念;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學難點: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突破難點方法:

  列舉大量事例,精心設計實驗,使學生對難點問題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力”字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產中的力的現象。本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力的知識。

  二、力是什么?

  1、請學生列舉自然、生活、生產中有關力的'事例。

  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時候需要用力?

  其它物體之間是否也產生力的作用呢?

  不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也存在力的作用呢?

  (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1、教師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2、學生上臺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3、學生談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

  歸納:力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簡稱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實驗:磁鐵吸引鐵塊,鐵塊吸引磁鐵。

  2、請兩名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拉彈簧

  3、請同學們用手拍桌子。

  4、請同學們談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離岸時竹篙點岸;手拉橡皮筋;

  歸納: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力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初步學習了有關力的知識,知道了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知道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物理教案 篇2

  【 教學目標 】

  1.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彈力;

  (2)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3)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4)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 教學重點 】

  力的測量原理。

  【 教學難點 】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一、彈力 老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跳水,蹦床,蹦極,射箭 …… 學生觀察實驗,對彈力有了初步認識。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1)鋼尺壓彎反彈;

  (2)拉伸或壓縮彈簧。 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對彈力進一步了解。

  老師引導學生得出彈力概念。

  回憶力的作用效果,悟出發生形變的物體會對施力物體產生作用力,即彈力。

  二、測力計及其使用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 學生實驗:拉伸彈簧,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說明彈簧測力計原理:在一定范圍內,受到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學生知道彈簧測力計原理。

  投影儀展示彈簧測力計,請學生觀察,介紹彈簧測力計結構:

  (1)最大刻度的意義;

  (2)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調整。 學生了解彈簧測力計結構。

  投影儀展示各種彈簧測力計。

  老師講解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及其注意事項:

  (1)如何調零;

  (2)測量范圍;

  (3)測量方法(伸長方向與測量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師引導學生做實驗,并對學生進行指導,糾正。 學生實驗:

  用彈簧測力計測鉤碼重量;

  用彈簧測力計測自己的一根頭發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與同學進行比較。

  三、實驗探究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拔河,牛拉車 …… 等圖片;

  提問:以上兩邊的力相等嗎? 學生觀察錄像,思考。

  引導學生做教材25頁圖8-3-8實驗并填空。

  學生做書上實驗,補全結論。

  引導學生對拔河、牛拉車進行分析。 學生分析討論總結: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四、課堂小結 通過多媒體展示,老師講解,以及學生自己動手試驗,使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彈力,掌握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以及用法;通過實驗探究對相互作用力的`關系有一定了解。

  五、課堂作業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練習

  【 實踐活動 】

  課后“發展空間”中的自制橡皮筋測力計。

  【 教學反饋 】

  本節教學活動應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在參與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觀察中思考、學習。

  《力》物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用二力平衡條件去分析解決、解決簡單的問題。

  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觀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的平衡;觀察物體受兩力平衡時力的特點。

  2.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通過觀察實驗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物體平衡所需滿足的條件。

  3.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運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物理現象時,往往同時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在表達過程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二力平衡條件是從實驗中總結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樹立用實驗方法解決物理問題的思想,對待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

  學生認知結構中建立二力平衡條件的過程;應用二力平衡條件解釋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教具:

  滑輪、鉤碼、細繩、木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方法1 :復習提問引入

  牛頓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體才能保持靜止、才能做勻速直線運動?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引導:物體受外力作用時,也可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引出平衡態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方法2 : 現象引入

  課堂演示:靜止在桌面上的物體、勻速行駛的電動汽車

  或錄像片段: 在平直軌道上勻速行駛的火車、勻速步行的學生、靜止在地面上的汽車

  提出問題:上述物體保持靜止狀態和做勻速直線運動是否受到外力?請你再舉出幾個靜止和做勻速直線的物體,分析它們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態的概念,進行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 平衡狀態

  由上面學生舉出的例子定義平衡狀態。指出這時作用該物體上的幾個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說幾個力互相平衡。物體受力平衡時最簡單的情況是受兩個力作用。

  過渡:物體受力作用時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保持平衡?

  2. 二力平衡條件

  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

  介紹實驗裝置如圖9-3-1所示,用細線系住木板上的任意兩個孔,細線的兩端跨過桌邊的滑輪各懸掛一個相同質量的鉤碼。

  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下面問題。

  木板是否靜止?木板靜止時受到的兩個拉力的大小有什么關系?方向有什么關系?

  把木板扭轉一下,使兩個力的作用線不在同一直線上,木板還能靜止嗎?重新平衡后,兩個力的方向有什么特點?

  在細線的兩端懸掛質量不相同的鉤碼,木板還能靜止嗎?

  任選其它兩個孔重復上述實驗。

  引導學生根據觀察結果自己得出結論。可在教師引導下由多名同學互相補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學生探究性學習(學生分組實驗,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介紹實驗裝置同上。

  教師明確實驗目的:觀察分析總結滿足什么條件木板靜止?

  學生探究性實驗

  學生討論、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根據力的合成的知識,彼此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是多少?

  3.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方法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請學生畫出圖9-3-2中物體受力的.示意圖,并分析物體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對力是二力平衡。

  1) 靜止懸掛的電燈。

  2) 靜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勻速運動的拖車。

  方法2: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由學生自己舉例自己分析受力情況。

  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問題,首先要判斷被研究的物體是不是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只有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才可以應用這個條件。對于能夠應用二力平衡條件的物體,要分析它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豎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學生分析中要注意糾正學生認識上的簡單化和片面性。

  一、 鞏固練習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所受力中,屬于平衡力的是 [ ]

  A.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

  B.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C.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D.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2.起重機的鋼絲繩吊著重物,比較在重物靜止時,重物勻速上升時,重物勻速下降時鋼絲繩對重物的拉力大小,則( )

  A. 重物勻速上升時,拉力最大

  B. 重物靜止時,拉力最大

  C. 重物勻速下降時,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種情況,拉力一樣大

  二、 總結、擴展

  讓學生討論課本“想想議議”中的問題,總結力和運動的關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

  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在總結運動和力的關系之后,可讓學生分析一對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別。

  三、 布置作業

  閱讀課文,完成書后練習。

  《力》物理教案 篇4

  復習目標

  1.能說出力的概念、單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會畫力的示意圖。

  2.能闡明彈力的概念,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說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記住G=mg。

  復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基礎鞏固

  1.自學指導:閱讀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54、55頁“考點解讀”部分。(15分鐘)

  2.學生自學

  3.教師精講與點撥:(5分鐘)

  二、典型事例,抽取規律(25分鐘)

  考點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會感覺到疼,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__________。

  練習1:在湖水中劃船時,使船前進的動力是:()

  A.槳對水的推力B.水直接對船的推力

  C.人對船的推力D.水對槳的推力

  考點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例2:一個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關于物體和地面受力情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B.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C.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D.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練習1:關于彈簧測力計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是常見的測力計

  B.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D.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根據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考點三:重力:

  例3: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受到重力與___之比,約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甲、乙兩同學的質量之比是10:9,甲同學重為540N,乙同學重為_____N.

  練習1:重垂線是根據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來檢查墻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來檢查工作臺_______。

  練習2: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口里面

  三、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

  《力》物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探究得出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存在,實驗探究產生滑動摩擦力的條件以及影響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實驗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能提高實事求是的科學實驗態度,鍛煉思維能力、抽象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和計算式。

  【難點】

  實驗探究的過程。

  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幾個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車急剎車、冰壺運動等。

  通過提問這些情景中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導出新課。

  (二)科學探究

  問題1:滑動摩擦力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結合前面學的靜摩擦力條件進行討論。

  學生討論:需要有壓力、粗糙的接觸面以及相對運動。

  問題2:為什么冰壺、火車、孩子受到的滑動摩擦力不同呢?

  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與壓力有關,與速度有關,與質量有關,與粗糙程度有關等等。

  2.設計實驗:用彈簧秤拉動木塊,可通過加減砝碼改變壓力,改變拉動速度,更換接觸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彈簧秤示數便是滑動摩擦力示數,設計表格進行記錄。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5.交流討論:分享實驗中的數據和實驗細節,誤差處理等;討論控制變量法的注意事項,即控制無關變量相同,只改變探究的物理量等;實驗安全問題、保護器材問題等等。

  6.總結:結合實驗結論和教材,得出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f=μN

  問題3: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斷呢?結合示例分析并討論。

  示例:木塊在地面上滑動、木塊在木板上滑動并帶動木板一起滑動。

  學生討論: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相對運動方向有時并不是運動方向。

  問題4:滑動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舉例說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見到滑動摩擦力,車輛的剎車系統是利用滑動摩擦力進行減速,打磨東西也是利用了滑動摩擦力,同時機器中的滑動摩擦力會損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潤滑油來減小滑動摩擦力等等。

  (三)鞏固提高

  給出適當例題,運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斷摩擦力方向。

  (四)小結作業

  小結:淺談本節課收獲。

  作業:課下繼續探索,拓展科學知識。

  《力》物理教案 篇6

  素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節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節我們就來探究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學中所說的力是什么呢?我們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請一位同學到教室前面表演舉啞鈴。

  請這位同學談談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緊張)

  最初我們對力的認識,就是從肌肉的緊張的感受而得來的。那么,在物理學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認識力的?

  (2)學生用圖11-4-1所示的器材做實驗。

  問題:小鋼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運動,當磁鐵靠近小鋼珠時,會發生什么現象?

  實驗結束后,學生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

  ①靜止的小鋼珠被磁鐵吸引,向磁鐵方向運動。

  ②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鋼珠被正對運動方向位置的放磁鐵吸引,速度變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鋼珠被與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鐵吸引,運動方向改變,偏向磁鐵方向運動。

  (3)學生看課文圖11.4-2乙、丙,交流圖中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生的現象:

  ①棒球運動員用力將球投出,由靜止變為運動。

  ②足球守門員接住射進球門的足球,足球由運動變為靜止。

  (4)告訴學生: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無論物體是從靜止到運動,還是運動速度或者方向發生變化,都可以認為是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

  引導學生分析:在磁鐵吸引下小鋼珠運動狀態改變情況和手球、足球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改變的情況。

  由此得出結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1)請一位學生演示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的形狀(長度)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伸長;在壓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縮短。)

  (6)學生看課本圖11.4-2甲,交流圖中在射箭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生的現象。

  (弓被拉開了,弓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7)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如:踢足球時,足球的形狀發生了變化等。

  (8)讓學生自己根據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類效果。

  結論: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三、力的單位

  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學中對力的單位作了規定: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體驗1N的大小:讓學生用手托起一個蘋果,手對蘋果施加的力大約是1N。

  補充例子: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約是700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問題: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2、讓學生提出猜想:可能與力作用的大小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方向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位置有關。

  3、探究:

  引導學生根據前面觀察力作用效果的實驗結合課文圖示以及學生生活的經驗進行論證。

  (1)拉彈簧時,所用的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長;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2)我們要把螺母擰緊,一般來說應該向順時針方向用力,如果沿著逆時針方向用力只能將螺母擰松。

  這些事例說明了力作用的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3)關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關用實驗探究:

  ①推門實驗:用的力推門,每次手的位置距離門軸遠近不同。體會手在不同位置時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舉尺實驗: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請一位同學用一個力作用在尺子的中點,向上將尺子舉起來;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舉尺子。

  可見,力的作用點也影響力的效果。

  讓學生總結:力所產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

  所以,我們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圖示

  畫力的示意圖的要領:確定受力物體、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還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請同學們觀察或進行下列實驗,通過觀察或實驗你們對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認識、

  (1)演示:用一個氣球去壓另一個相同的.氣球,讓學生觀察:兩個氣球都變扁了。(施力的氣球在施力時也變扁了,說明它同樣受到另一個氣球作用力)

  (2)演示:兩個帶相同電荷的通草球靠近時相互排斥。(一個通草球排開另一個通草球時,自己也被排開了,說明兩個通草球同時都受到了對方力的作用)

  (3)學生實驗:伸出手去,讓一個同學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嗎?打你的同學也感到疼嗎?(打的同學感到疼,說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4)學生實驗:向上擰書包,你對書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覺到了書包也在拉你?(拎書包手同時受到書包向下的拉力)

  (5)看課文第33頁圖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坐的船也被推開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開了。說明推船的人同時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開時連同他坐的船也被推開。)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結論: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作用力。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達標自查

  1、人推車時,是和之間發生了力的作用,對于人推車的力,施力物體是,這時,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體是。

  2、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托起一個蘋果的力大約為。

  3、力的、稱為力的三要素,因為。

  4、下列哪個物體最接近3N( )

  A、一頭小牛 B、一塊磚 C、九年級物理課本 D、兩枚1元硬幣

  5、游泳的人,手腳用力向后劃水,人就能向前進,這表明,人向后給水作用力的同時受到了的推力,這個現象表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6、畫出下列力的示意圖: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對桌面的壓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能力提高

  7、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時,完成了如下實驗,請幫他把實驗結果填在空格中。

  (1)小明首先將小鋼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當磁體靠近小鋼球時,看見小鋼球向磁體運動;然后讓小鋼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當在與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塊磁鐵時,小鋼球運動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從上面兩個實驗,你總結出的結論是力能。

  (2)小明用雙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見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變長了,說明力能。

  8、甲、乙兩個同學穿著滑冰鞋面對面靜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對乙用力推一下,其結果是( )

  A、甲仍然靜止,乙被推開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時相對離開

  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后一個物體一定同時對前一個物體有力的作用。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常常叫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什么關系呢?請就此問題做出你的猜想,并說明猜想的理由。

  10、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那么如果物體沒有受到力,運動狀態還會改變嗎?請寫出你的猜想。

  11、力的另外一作用效果是力能改物體的形狀,如果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改變了,當這個力撤去的時候,物體的形狀會怎么樣?談談你的觀點,并列舉日常生活的事例支持你的觀點。

  《力》物理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⑴、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過程與方法:

  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重點及難點

  重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訓練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難點:通過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靜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學法

  引導法、討論法、示范講解法。

  教具或學具

  1、演示實驗材料: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彈簧測力計、塑料盒子、鉤碼、100目砂紙一張。

  2、分組實驗材料:玻璃球10個、筷子一雙、橡皮泥、棉布、線繩、彈簧測力計、塑料盒子、50g的鉤碼、一100目砂紙一張。活動記錄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對比觀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課件出示新舊輪胎,新舊運動鞋圖片,請學生觀察對比,發現它們的表皮發生了什么變化?

  ⑵、是什么使它們變得光滑了?

  ⑶、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會有摩擦現象發生?請學生舉例。

  ⑷、15秒夾玻璃球比賽。

  思考:對筷子怎樣改動能在15秒內夾得更多?

  ⑸、小結:(課件出示)由于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教師板書)

  (二)物體運動與摩擦力

  1、測量摩擦力

  ⑴、出示鞋子請學生思考鞋子往右運動時,摩擦力會朝哪個方向?(左)

  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會是多大呢?我們可以用什么儀器測量?(生:用測力計測量)

  師示范,“一小格,兩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體剛運動時讀數)

  ⑶、師:通過測量我們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為“ n”,這是剛剛能夠使鞋子運動起來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⑴、(出示幾種有代表性物體)這些物體運動時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樣嗎?物體運動受到的摩擦力與什么有關呢?

  ⑵、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猜測。

  ⑶、提問: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摩擦力會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

  讓學生充分討論,提出假設。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假設: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滑動或滾動有關系;

  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與被拉動的物體的輕重有關系。

  ⑷、教師小結: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關系,我們今天先選擇“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這兩個問題進行研究。

  (三)實驗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

  1、組織學生猜測: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樣的關系呢?說說你的理由?

  2、師: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時,實驗中哪些條件要相同,哪些條件要不同?學生交流,教師填寫在活動記錄紙上。

  3、同學們的猜測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猜測,我們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老師今天給你們提供了一個測力計、塑料盒子(里面有兩個50g的鉤碼)、一張砂紙。你們能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嗎?請你們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填寫實驗計劃表)

  4、實驗提示。

  ⑴、砂紙兩面的區別

  ⑵、正確使用測力計

  5、小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

  6、組織交流實驗計劃表,教師適時詢問: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怎么改變?實驗中不能改變什么條件,怎么保持它們不變?我們的實驗做幾次比較好?

  7、學生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1),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8、交流反饋,得出結論: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體輕重不同,摩擦力哪一個大?”(整個過程放手由學生分小組獨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會有怎樣的關系呢?

  2、請同學們先猜測(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3、請學生談談實驗中我們要注意什么?(不改變的條件,改變的條件,怎么改變?)

  4、請各小組獨立完成實驗并填寫記錄單2

  5、生實驗并填寫實驗記錄單2,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單反饋實驗結果: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五)實踐活動

  1、課堂小結: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現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系?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和物體的重量有關,那我們在生活中該怎樣來增大或減小摩擦力,使之為我們服務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汽車在雪地行駛時加防滑練,工人在自行車的轉軸上刷油……

  3.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減小摩擦力?

  學生交流。

  4.做個小小設計家

  張大爺家最近買了一套新房,這兩天準備裝修衛生間了,裝修公司的老板催他把地磚買回來。請你幫他出出主意,買什么樣的地磚好呢?

  板書設計

  物體表面粗糙和光滑

  物體重量不同

  接觸面積不同

  滾動和滑動

  課后小記:

  這節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到備課活動中。包括課件的制作、教學的設計、精心準備的有結構性的材料等。本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為本,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設置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環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導和精心選擇有結構的材料,關注探究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全面有效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力》物理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說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過程,提高動手操作和歸納總結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感受物理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對物理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

  【難點】摩擦的利用與防止。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將手舉在空中并嘗試前推,再請學生將手壓在桌面上并嘗試前推,引導學生發現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受到了某種阻礙。結合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受到了阻礙說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這種力叫什么又有著怎樣的特點,進而引入本節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問答: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力時手和桌面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并得到手緊貼著桌面移動,手和桌面之間產生了摩擦的結論。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后教師順勢提出“滑動摩擦力”并明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作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顯微鏡下物塊與桌面接觸面的微觀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顯微鏡下的接觸面與肉眼觀察時有什么區別。

  教師講解:學生回答后教師順勢總結滑動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正是因為接觸面凹凸不平,所以當相互接觸的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彼此阻礙,產生滑動摩擦力。

  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組討論:請學生思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一:將手壓在桌面上前推時,發現手越用力壓桌子,滑動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測可能與接觸面壓力有關。

  猜想與假設二:滑動摩擦力是因為接觸面凹凸不平產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設計實驗:帶領學生回顧測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彈簧測力計,明確實驗器具,而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教師提示:教師提示學生設計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變量,并且因為是通過二力平衡間接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動物塊的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勻速。

  實施實驗:學生按計劃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確實與接觸面的壓力和粗糙程度有關,接觸面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也越大。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向學生提問并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況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況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作業:觀察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情況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

  四、板書設計

  《力》物理教案 篇9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初中學生

  2、教材版本:蘇科版八年級下冊

  3、學科:物理

  4、課時:2課時

  5、學生課前準備:預習課本,根據導學案初步掌握知識。

  二、教學課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有關;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2、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講述滑動摩擦力和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首先通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后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2、現狀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了解,同時還懂得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和勻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對于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應該不會難。

  四、教學方法

  就學生狀況來說,本班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喜歡老師用點撥式的教學方式,喜歡思考和討論;所以對于本節課中的難點理解突破應該不是大問題。但是由實驗現象總結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不強,所以要注意引導。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要調動學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已知的物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實踐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科學價值觀。本節課的教學就嘗試采用實驗探索、問題啟發式教學法,加強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探究滑動摩擦力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精神。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觀看花樣滑冰表演

  同學們看到運動員用力一滑,能夠滑得很遠,但讓運動員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遠嗎,同學們想一下這是由于什么得緣故?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滾動有關?是否于表面積的大小有關?

  (2)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同學來說他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后請部分學生說出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并請同學們觀看視頻,比較一下自己做的和別人做的有什么區別,自己做的在哪個方面沒有注意到。

  在得到實驗結論后,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采用的方法: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怎么辦?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什么。我們以前有沒有用到?試著回答一到兩個實驗。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學生都很熟悉,而且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了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并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試著說說將有哪些情景發生。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5.課后作業: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六、教學反思

  1、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把科學探究的學習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放到同等地位。這與傳統的教學不同,這節是按新課程理念和目標,將學習的重點轉化為知識的探究過程。

  2、要轉變教學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學探究,要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以達到教學目的。而這個教學環節對能否真正達到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本節內容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節課完成科學探究,總結實驗的方法;第二節課再討論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力》物理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各種操作活動和游戲,回憶、聯想、感知各種各樣的力,及其力的作用。

  2、在游戲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3、啟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的現象,喜歡進行探索活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物質: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車、鉛球、小鼓、響板、口琴、鈴鼓、棒球、米兩袋、凈水兩桶、推小車、各種輔助材料。

  經驗:幼兒知道常做的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講述生活經驗。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位看不見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們知道在我們平時生活里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來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

  2、今天我們一起與"力"交個朋友,好嗎?

  二、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運動需要力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給這些玩具取一個很好聽的大名字叫——物體。(舉例教室里的桌子、柜子都叫物體)怎樣使這些物體動起來呢?現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玩過之后,告訴大家,你是怎能么玩的?(教師參與游戲活動中)

  2、幼兒自由發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車……我用手轉球……(指導幼兒注意詞的運用)

  3、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么不動了呢?(因為只有手用力了或腳用力了,玩具才會動)

  4、教師邊操作邊講解: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物體受了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三、通過幼兒的再次操作物體,引導幼兒發現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師:小朋友,現在老師與你們一起來玩一玩,不過你要體驗一下,輕輕地用力它會怎么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么樣?玩過之后,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結合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幼兒操作后自由發言:在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動得快……;在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

  四、幼兒操作,并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省力的地方,并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1、師:我們來做個游戲,運東西,我這里有兩袋米,兩桶凈水,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把他們搬到那邊去?

  2、幼兒,操作體驗,教師參與指導。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把米和水運到這里,那請問你們為什么用這些方法呢?

  師:原來這些方法都是比較省力的,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我們平時生活里哪些地方還需要省力?

  師:你覺得現在做哪些事情你很費力,你想怎樣使它省力,可以發明些什么呢?

  3、師:我發現我們小朋友個個都是小小發明家,不過只有現在需要學習更多的本領,才能實現你的夢想啊!

  六、總結

  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體動起來。"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通過游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力》物理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能描述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

  2.培養分析實驗總結規律的能力。

  3.了解并分析日常摩擦力的應用,培養物理興趣與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難點】正確理解滑動摩擦力產生條件。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學生兩手相疊,用不用的力度按壓并來回摩擦,感受滑動摩擦力的存在,提出問題:阻礙手掌運動的效果來源于哪?引出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滑動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提問(直接提問):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呢?

  學生操作:學生嘗試搓手、手按壓桌面向前滑動等,體會力對手的阻礙作用,教師輔助講解,得出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二)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提問(直接提問):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都有哪些呢?

  結合(搓手、推動桌子)的.實驗:

  (1)當兩個物體不接觸時相對運動無阻礙作用,說明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需要兩個物體相互接觸;

  (2)當兩個物體接觸但不擠壓時相對運動無阻礙作用,說明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需要兩個物體相互擠壓。

  (3)當兩個物體接觸并且擠壓但無相對運動無阻礙作用,說明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需要兩個物體相對運動。

  (4)當兩個物體接觸并且擠壓且相對運動但接觸面光滑無阻礙作用,說明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需要兩接觸面粗糙。

  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兩個物體相互接觸,兩接觸面粗糙,兩個物體相互擠壓,兩個物體相對運動。

  鞏固提高。

  鞏固提高(解釋生活中的滑動摩擦力的應用)我們行走靠什么往前推動,車子靠什么往前推動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讓學生談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歸納本節課的內容。

  作業:完成課后習題。

  《力》物理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道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知道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所受的力稱為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3、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

  4、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教學重點:

  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難點:

  探究二力平衡的實驗。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

  觀察法、比較法等。

  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1、運動狀態有哪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信息,讓學生觀察和比較它們的運動情況是否一樣,并且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

  二、新課

  (一)平衡狀態

  1、講述: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我們就稱物體處于平衡狀態。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的.力叫平衡力。如果物體只受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這種情況叫做二力平衡。(板書)

  2、除了上述的信息,你們還知道哪些物體受力處于平衡狀態?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1、提出問題: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符合什么條件才能使物體處于平衡狀態?你是怎樣來判斷的?

  2、根據提出的問題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3、播放多媒體課件: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并讓學生觀察、分析、討論。

  4、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即合力為零。(板書)

  (三)平衡力的應用

  1、閱讀教材“想想議議”,并完成書上的思考題。

  2、完成練習。

  三、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業P27頁

  1、2、3題

  五、板書

  7、5二力平衡

  1、平衡狀態: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二力平衡的條件:

  ①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②大小相等

  ③方向相反

  ④在同一直線上

  《力》物理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象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樂于探究身邊的力現象。

  2、通過實驗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釋有關現象。

  3、通過常見事例和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力的概念。

  難點: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資料:足球比賽的片斷錄像。

  實驗器材:啞鈴、彈簧、旱冰鞋、皮球(兩個)。

  教學設計

  老師活動學生活動說明

  導入新課

  請一位學生到教室前面表演舉啞鈴。從肌肉的緊張引出力的概念。

  讓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現象。

  進行新課

  一、力的概念

  教師給學生要探究的下列幾個問題:

  1、人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力?

  2、其他物體對物體是否施加力?

  3、兩物體之間不相互接觸是否也能產生力的作用?

  4、這里所說的作用應怎樣理解?

  教師要學生列舉事例進行回答,找出這些問題的共性,進行概括、歸納、總結出力的概念。

  師生評估、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圖5-1中的6幅圖,找出其共同點。教師點評。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創設情景:用一個皮球去擠壓另一個皮球。

  提問:根據這一現象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

  2、指導學生實驗。

  實驗可參照教材p77圖5-2所示進行,也可用別的物體來做。

  3、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實驗:請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學推墻。

  讓學生解釋所發生的現象,進一步加深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讓學生列舉生活及生產中人們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實例。

  6、讓學生列舉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

  提出問題:力的作用可以產生哪些效果?

  1、學生拉彈簧。讓觀察形狀怎樣變化。

  2、教師放一段足球比賽的錄象片斷。看足球的運動情況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力》物理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使學生會應用二力平衡條件。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二力平衡條件的探索實驗中,滲透物理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二力平衡條件

  難點: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線”問題2、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具:

  教師用:演示用彈簧秤,鐵架臺,滑輪組;學生用:每組(四人)2把彈簧秤,一塊輕質塑料片(片上有幾個洞,如圖1所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圖1一、引入新課

  提問:慣性定律的內容是什么?能不能反過來說,凡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都沒有受到外力呢?

  [電腦演示]: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靜止在路邊的人、在空中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

  提問:他們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二、新課教學

  1 1、力的平衡

  小組討論(四人一組):讓同學充分發表自己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物理現象,舉出身邊一兩個受力物體的'實例,分析它們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并在投影片上畫出物體所受力的示意圖。

  在同學們討論的基礎上,展示同學所舉的實例,利用這些例子使學生認識到:當一個物體受幾個力作用時,也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得出“力的平衡”的概念,指出這時作用在物體上的各個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說幾個力互相平衡。

  [板書1]:

  一、力的平衡

  物體在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平衡”

  在幾個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簡單的,我們來研究二力平衡的情況。

  2、二力平衡的條件

  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仍從同學所舉的例子中找出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在兩個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么,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要使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兩個力要滿足什么條件?

  請同學們大膽猜測二力平衡的條件,并建議同學們用實驗去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對于提供的實驗器材感到不能滿足的,還可提出實驗設計方案。)

  [學生實驗]:用兩把彈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樣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靜止不動?

  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請學生利用實物投影演示實驗過程,并歸納小結塑料片靜止必須滿足的條件。

  [電腦演示]: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用電腦顯示這兩個力可能出現的幾種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條直線上)并動態顯示最終的結果(均不能保持靜止狀態):對第四種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體上)進行點撥:將塑料片從中剪斷,變成兩部分,這兩部分能靜止嗎?

  結論: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的條件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

  [演示實驗]:手在繩端用力F拉彈簧秤和物塊,使之靜止,觀察彈簧秤的示數。然后用力拉彈簧秤和物塊使之勻速上升,觀察彈簧秤的示數,并比較兩次彈簧秤示數的大小。 F分析物塊受的兩個力的大小、兩個力的方向、兩個力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通過上述演示實驗,歸納:物體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也是這兩個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圖4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得出二力平衡條件。

  [板書2]:

  二、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將條件歸納成口決:“同物、等大、反向、同線”

  思考:根據學過的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知識,平衡的兩個力的合力是多少?

  回答:此時兩個力的合力為零。

  [板書3]:“彼此平衡的兩個力合力為零”

  3 3、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實際應用,應會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判斷物體所受的兩個力是否平衡;或根據平衡狀態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條件求其中一個力。

  [板書4]:

  三、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1)、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來判斷兩個力是否平衡2、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可求其中一個力”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舉例并分析。

  4、反饋練習

  A組

  (1)、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或狀態,這幾個力就相互平衡。

  (2)、汽車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

  (3)、每方十人拔河時,某時刻繩子靜止不動,這時這二十個人拉繩子的合力是。

  B組

  (1)、一個物體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頓,靜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小是牛頓,方向是,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體分別是和。

  (2)、在平直公路上勻速向東行駛的汽車重為5000牛,受到的牽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車受到的阻力是牛,方向是。

  C組

  (1)、質量為2千克的物體,靜止懸掛在繩子上,繩子對物體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體使它勻速向上運動時,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

  (2)、如下圖所示,物重6牛,彈簧秤豎直向上拉,示數為4牛,水平地面給物體的支持力是多大?

  三、課堂小結

  [電腦展示]:本節課整體板書,進行課堂小結。

  《力》物理教案 篇15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關摩擦、摩擦力的現象;

  2.能夠做研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

  3.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摩擦的研究結果。

  科學知識:

  1.知道摩擦現象發生的條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現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與壓力(物體的重量)大小有關,也與物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知道一些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探究日常生活中的摩擦現象感興趣;

  2.意識到摩擦力會給人們帶來好處,也存在著負面影響。

  教學重點:

  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學難點:

  怎樣增大或減小摩擦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演示用:一塊木板,火柴盒、石頭、木塊、橡皮、放大鏡、砂紙、線繩、VCD光盤、橡皮泥、水槽。

  2、小組:每組記錄紙1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感知神奇的摩擦力

  1、老師借學生兩本科學書,相互一頁一頁交叉

  2、你們能把這兩本科學書分開嗎?

  3、請學生上來試試

  4、為什么會拉不開呢?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呢?

  學生說說道理-引出課題(摩擦力))

  5、請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哪兒有摩擦力?學生舉例

  6、你能利用身邊的物體制造一點摩擦力嗎?

  學生嘗試(用手、書本、筆盒、腳、身體:用手擦桌子、臉等)

  7、在制造摩擦力的觀察中,你說說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學生談自己的發現(主要講摩擦力發生的.條件:靜止的物體沒有摩擦力,當物體運動或將要運動時會產生摩擦力,一個物體不能產生摩擦力,兩個物

  體且相互接觸才能產生摩擦力,能產生熱等)

  9、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書.

  二、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1、教師演示:一塊木板一端放上火柴盒、石頭、木塊、橡皮(試驗后再定)

  2、猜一猜:把木板一端抬高,那塊物體先滑下來?

  學生猜測

  3、教師演示抬高一端,不掉下來時,問:這時物體之間有摩擦力嗎?(有)繼續抬高,觀察哪樣先滑下來。

  4、為什么它們滑下來有快慢說明什么?

  學生說出理由(物體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有大小)

  你們認為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提出看法:(如:物體接觸面的大小、接觸面的光滑、物體的輕重、運動速度

  速度、用力的大小、物體的材料等)

  5、誰能證明你的看法是正確的呢?(學生提出建議:實驗)

  三、實驗驗證

  1、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的假設,每組選擇一個假設通過實驗來驗證是否成立。

  2、假如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摩擦表面的關系,你們認為實驗該怎么做?

  3、學生發言提出意見(先提出假設:物體摩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物體摩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再做對比實驗,加以驗證)

  我們研究的問題是: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和有關。

  我們的假設:當,摩擦力越大;當,摩擦力越小。

  4、各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附:小組記錄表)(學生小組活動情況預設: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假設,做必要的歸類合并)

  5、小組交流實驗方案(抽一組交流)

  6、分組實驗,教師巡回

  7、實驗完成,分類交流數據(教師在課件上記錄學生數據,聽取學生結論)

  附課件記錄表:(不完善,也可實物展示學生的記錄表)

  四、研究如何減小固體間的摩擦力

  1、出示古埃及金字塔,平均每塊巨石2.5噸,最重160噸,依靠人力他們怎么搬動這些巨石的,猜一猜,他們是怎么搬巨石的?

  2、你們的猜測是不是正確呢?你們能利用老師提供的小木塊、圓桿鉛筆、測力計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嗎?

  3、學生設計實驗并驗證假設。

  4、講述滑動摩擦變滾動摩擦,人類從這里得到啟示,發明了什么?(輪子)。

  五、研究如何減小空氣的阻力及水的阻力

  1、提問:當我們坐在摩托車上前進的時候,空氣對我們會不會產生摩擦力呢?(講述:這種摩擦力叫阻力)

  2、除了在空氣中,我們在哪里運動也會產生阻力呢?(水里)

  3、出示四塊不同形狀的橡皮泥,問:你們認為水對什么形狀的橡皮泥的阻力最小呢?

  4、學生討論

  5、師生共同完成驗證,用等重量不同形狀的四塊橡皮泥同時放入水中,比較下沉的速度。

  6、講述:液體對流線型的物體的阻力是最小的。大家學習了《人類的老師》一課,知道海中的游泳健將是誰啊?(鯨)這是生物適應環境的結果。

  7、生活中有沒有不在水中運動的物體也采用了流線型的外形設計呢?(車、飛機、導彈、火箭、子彈頭等)實用且美觀。

  六、拓展延伸,發展興趣

  1、同學們,生活中有時摩擦力會給我們帶來好處,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摩擦力會給我們帶來壞處,需要減小摩擦力,下圖中哪些地方是為了增大摩擦力?人們是怎么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為了減小摩擦力,人們又是怎樣減小摩擦力的?

  2、小結:摩擦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我們只有恰當的運用好摩擦力,才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七、播放VCD光盤《摩擦力的秘密》

  板書:

  摩擦力的秘密

  滑動摩擦---------滾動摩擦

  教學點評:

  本課根據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淡化了教材中研究摩擦力發生的條件和針對不同情況設計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部分,著重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學活動中,除強調動手做外,更強調動腦。真正的學習并非發生在學生的手上,而是發生在他們的頭腦內部。因此,整個探究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進行猜測,為驗證猜測制定研究計劃,考慮變量的選擇與控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等處理,在與同伴的對話與交流后相互質疑和評價等等。增加了學生探究活動的思維含量,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

【《力》物理教案】相關文章:

什么是力物理教案08-25

物理教案,怎樣認識力12-17

什么是力初中物理教案08-26

物理教案12-17

初中物理教案12-17

透鏡物理教案02-08

物理教案《彈力》08-26

物理教案:彈力01-25

《電流》物理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