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宇宙探秘》的教案
教學過程:
前提測評
1.16世紀后,創立了日心說,引發了天文學領域的一場革命;牛頓創立了理論,使人們第一次用統一的理論來認識神秘的天體運動;現今,當代科學家借助對宇宙進行探索,我們對宇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2.光年是天文學中經常用到的單位,我們把稱為一光年。1L.Y.=m。
3.關于宇宙的產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宇宙沒有起源,是天然形成的
B.大多數宇宙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于距今約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滅造成的
D.宇宙產生于氣候變化
以學定教
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歷程
教師:從古代人類向往宇宙,到實現飛天夢,人類一直在探索著宇宙。請大家說說我國實現飛天夢的大致歷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來回答)
從探索宇宙的工具為線索:
1、古人觀天:用肉眼觀測。對于地球上的萬物,我們的古人認為是由“盤古開天”形成的,天圓地方。
2、近代人觀天:用望遠鏡觀測。
3、現代人觀天:用射電望遠鏡(觀測的范圍可達3.0×1010L.Y.)和太空望遠鏡(哈勃)等來觀測.
結論: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歷程是一個由近及遠的過程。
二、兩種學說
教師:人類認識宇宙是怎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科學家的發現、學說是你了解的?
[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課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開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時候,人們從直觀的感覺出發,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是由于它們在圍繞地球旋轉。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說",即認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陽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地心說。公元140年,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發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學大成》,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系統地確立了地心說。根據這一學說,地球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其他天體都繞著地球轉動。這一學說從表觀上解釋了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的現象,又符合上帝創造人類、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無上地位的宗教教義,因而流傳時間長達1300余年。
16世紀初,杰出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經過長期的觀測、研究,發現托勒玫的地心說有根本性的錯誤。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中系統地提出了日心說。在他闡釋的日心體系中,太陽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著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他對星空,尤其是對行星的運動狀況做了將近40年的觀測計算,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宇宙理論---日心說。
意大利學者布魯諾(GiordanoBruno)進一步認為,太陽只是無數恒星中的一顆,僅是太陽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這一認識使哥白尼日心說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由于日心說危及到當時羅馬教會的思想統治,反動教會對布魯諾恨之入骨,用種種恐怖手段逼迫布魯諾放棄日心說,布魯諾寧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燒死。
以后的許多科學家利用更先進的觀測儀器,經過了長期的觀察、總結、計算,從而最終證實了哥白尼的日心學說。地球的地位從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體降為繞太陽運動的一顆普通行星。
“地心說”已經在16世紀時被否定了,“日心說”也隨著人們對宇宙越來越多的了解,漸漸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宇宙探秘》的教案】相關文章:
蘇科版八年級下《7.3 宇宙探密》教案04-30
八年級物理物體的運動上冊教案(蘇科版)04-25
探秘人生宇宙05-01
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10-12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期中測試卷05-01
蘇科版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試卷05-01
蘇科物理引言教案204-25
蘇科物理引言教案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