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11-06 16:06:54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優秀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義;

  2。從實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穩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認識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能畫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條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含義,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難點: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能畫出三角形的高。

  教學準備

  課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選擇:觀察法、知識遷移法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請每位同學從你的抽屜里拿出兩根小棒,試一試,你能擺出什么圖形?

  誰來說說自己擺出了什么圖形?(指名說)

  下面請每位同學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擺成什么圖形?(指名說)

  用屏幕出示學生們可能擺出的圖形,提問:你能說說自己擺的是什么圖形嗎?那么,在同學們擺出的圖形中,那些是三角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特性。(板書課題:三角形的特性)

  二、學習新課

  1、學習三角形的定義及組成

  ⑴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三角形,你能說出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嗎?(讓學生充分發言)

  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其實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許多的三角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úシ配浵瘢

 、苿偛盼覀円黄鹩^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么你能說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等)

  提問:那你能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嗎?(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比較重要?(圍成)為什么?(三角形是封閉圖形)

  那么這三條線段應該怎樣去圍呢?(每相鄰的兩條線段端點相連)

  請學生互相說一說,什么是三角形。(同桌互說,再指名說)

  2、學習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判〗M活動:請組長將本組的小棒分給組員,每人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看誰擺得又對又快!

  有學生發現自己的三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這是怎么回事啊?

  小組研究: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擺不成三角形?

  小組匯報,并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评盟鶎W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屏幕出示例3的圖,讓我們幫助小明解決一個問題:小明每天上學從哪條路走最近?為什么?(中間的這條路最近,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

  ⑴游戲

  讓我們來輕松一下,做個游戲,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游戲規則:每人一個圖形,拉動這個圖形,只要使它的形狀發生變化,就算贏。

  請學生推薦兩名力氣比較大的學生(一男一女),出示教具,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先讓女生選擇一個圖形,另外一個就是男生的`。

  請大家預測一下,男生和女生誰會贏?為什么?

  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⑵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那么,要想使這個平行四邊形也能夠固定住,該怎么辦呢?(加上一根木條,形成兩個三角形。)

  正是因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

 、悄闱疲哼@張桌子搖搖晃晃多危險啊!有什么辦法加固它呢?

  斜著釘兩根木條,組成三角形。

  4、學習三角形的高

  ⑴剛才我們知道了三角形有三個頂點,我們可以用大寫字母來表示點,例如,我們可以給這三個點分別取名字為A、B、C,那么這個三角形就可以稱為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條邊就可以分別稱為AB、AC、BC,下面想請同學上來指一指,每一個頂點分別對應哪條邊。

 、平處熯吺痉哆呏v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提醒注意:高要畫成虛線,而且要畫上垂直符號。

  想一想:一個三角形中能畫出幾條高?為什么?(有三條高,因為每個三角形有三個頂點)

 、菍W生練習

  請每位學生在課本86頁,練習十四第一題,請你畫出第一個三角形的高。

  提醒注意:三角形的高要畫成虛線,并且要畫上垂直符號。

  你能畫出幾條高?那么,另外兩個三角形的高你會畫嗎?試一試,好嗎?

  (讓學生互相檢查,并說說怎么檢查)

  三、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我們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具有穩定性,而且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我們還認識了三角形的高,并且學會了給三角形畫高,不同的三角形所在位置不同,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研究。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至3頁。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對書中情境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小學生了,要與老師一起學習很多的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是很有用的,學會它,你就會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大家想不想學好它?大家會從1數到10嗎?誰來數一數?

  二、探索新知:

  1、 尋找身體上的數

  師:1——10這幾個數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我們身上就有許多,快找一找,說一說!

  (1) 學生之間互相觀察,互相說。

  (2) 集體反饋交流。

 。▽W生可能說:有1個腦袋,1張嘴,10個手指等。只要說得對,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同時要注意讓學生把話說完整。)

  2、 尋找教室里的數

  師:同學們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么多的數,真了不起!快來看看我們的教室,你們能發現哪些數?

 。1) 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個數。

 。2)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 集體交流。

 。▽W生可能會說:有1塊黑板,2扇門,6盞燈,25張桌子,47名學生……對于能說出比10大的'數的學生要及時鼓勵。)

  3、 尋找校園里的數

  師:現在,我們要數一數“可愛的校園”中的數。

  (1) 學生獨立觀察,尋找個數。

 。2)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

  (3) 集體交流。

  4、 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在忙什么啊?你發現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在數數,發現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數學)

  三、 課堂總結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緊緊相連,每一個數學王國的成員都睜著智慧的眼睛看著我們,你想和他們交朋友嗎?你打算怎么做?課后到校園到處看看,邊看,邊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記下來,明天上課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布置作業:

  從1到10寫5遍。

  【板書設計】

  可愛的校園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下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的本數(本)

  1

  2

  4

  6

  9

  總價(元)

  0.80

  1.60

  3.20

  4.80

  7.20

  2.回憶: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教學

  (一)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常見數量關系中成正比例關系的量的特征。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常見的數量關系中的另外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教師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學例4(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4,提出觀察思考要求:

  從表中你發現了什么?這個表同復習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兩種量是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所需的加工時間。

  教師板書: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

 。2)每小時加工的數量擴大,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縮小;每小時加工的數量縮小,所需的加工時間反而擴大。

  教師追問:這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嗎?為什么?

  (3)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都是600.

  2.這個600實際上就是什么?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和零件總數,怎樣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零件總數

  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

  3.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每小時加工數變化,加工時間也隨著變化,每小時加工數乘以加工時間等于零件總數,這里的零件總數是一定的。

 。ㄈ┙虒W例5(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5,根據題意,學生口述填表。

  2.教師提問:

 。1)表中有哪兩種量?是相關聯的量嗎?

  教師板書:每本張數和裝訂本數

 。2)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著每本的張數變化的.?

 。3)表中的兩種量有什么變化規律?

 。ㄋ模┍容^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請你比較例4和例5,它們有什么相同點?

 。1)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

 。2)都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都是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2.教師小結

  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們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3.如果用字母 和 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 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

  教師板書:= (一定)

 。ㄎ澹┙虒W例6(演示課件:成反比例的量)

  1.出示例6,教師提問:

  (1)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不是相關聯的量?

  (2)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有什么關系?它們的積是什么?這個積一定嗎?

 。3)播種總公頃數一定,每天播種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思考: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已經播種的公頃數和剩下的公頃數是不是成反比例?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種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斷時,同學們要按照反比例的意義,認真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課堂練習

 。ㄒ唬┡袛嘞旅婷款}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ǘ┠隳芘e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五、課后作業

  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6.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7.小林拿一些錢買練習本,單價和購買的數量。

  六、板書設計

  成反比例的量

  例4.每小時加工數加工時間=零件總數(一定)

  例5.每本頁數裝訂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 (一定)

  例6.因為: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天數=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

  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頁例6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學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的多樣化,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統一美,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

  目標解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定位在學生已了解物體排列的簡單規律和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的。通過動手操作、觀察,讓學生在發現規律,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感受多種方法內在的聯系,理解并掌握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感受知識之間的普遍聯系,體會數學的統一美,也使學生積累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感受余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一類按規律排列的有關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

  1.同學們算題老師猜。老師猜得都對嗎?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

  2.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類問題。(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顧規律,提出問題。

  1.動手操作,擺小旗。

  2.發現規律,說小旗。

  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規律?說一說,接下來再擺第10面是什么顏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問題,猜小旗。

  按照這樣的規律擺下去,第16面小旗應該是什么顏色?

 。ǘ┳灾魈骄,解決問題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可以在紙上畫一畫、寫一寫,把自己的方法表達清楚,再與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匯報交流,組織研討。

 。1)預設一:畫圖法

  第16面小旗應該是黃色的。

  (2)預設二:符號法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紅紅 黃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應該是黃色的。

小學數學教案5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都是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長方體有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有條棱,可分組,的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副標題#e#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賹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陂L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坶L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蓍L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揲L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小學數學教案6

  第1課時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運用豐富的實例,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作圖、交流歸納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函數三種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函數的三種表示方法及其應用.

  教學策略情境導入,分析探究,歸納總結,練習鞏固

  教學活動課前、課中反思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實驗演示:傾斜木板,將小車置于木板頂端,觀察小車下滑過程.

  小車沿斜坡下滑,下滑速度與其下滑時間的關系如上圖所示.

  1.填寫上表:

  2.寫出V與t之間的關系式.

  二、探究新知

  1、說一說

  1)上節問題1是怎樣表示氣溫T與時間t之間的函數關系的?

  2)上節問題2是怎樣表示正方形的面積S與邊長x之間的函數關系的?

  3)上節問題3是怎樣表示交納的費用y與使用天然氣的體積x之間的函數關系的?

  像上節問題1那樣,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以自變量取的每一個值為橫坐標,以相應的值(即因變量的對應值)為縱坐標,描出每一個點,由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稱為這個函數的圖象.這種表示函數關系的方法稱為圖象法.

  像上節問題2那樣,列一張表,第一行表示自變量自變量取的各個值,第二行表示相應的函數值(即因變量的對應值),這種表示函數關系的方法稱為列表法.

  像上節問題3那樣,用式子表示函數關系的方法稱為公式法,這樣的式通過觀察、作圖、交流歸納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函數三種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子稱為函數的.表達式.

  我們可以看到,用圖象法、列表法、公式法均可以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用圖象法表示函數關系,可以直觀地看出因變量如何隨著自變量而變化;用列表法表示函數關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變量取的值與因變量的對應值;用公式法表示函數關系,可以方便地計算函數值.

  三、新知應用

  例1.用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拼成圖形,如圖4-3所示,用y表示拼成的圖形的周長,用n表示其中等邊三角形的數目,顯然拼成的圖形的周長y是n的函數.

  (1)填寫下表:

  n12345678…

  y

  (2)試用公式法表示這個函數關系.

  (3)試用圖象法表示這個函數關系.

  例2.某天7時,小明從家騎自行車上學,途中因自行車發生故障,修車耽誤了一段時間后繼續騎行,按時趕到了學校.圖4-5反映了他騎車的整個過程,結合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自行車發生故障是在什么時間?此時離家有多遠?

 。2)修車花了多長時間?修好車后又花了多長時間到達學校?

 。3)小明從家到學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鞏固練習

  P115練習1,2,3

  五、作業:P116習題第3、4、5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讓學生發現、經歷、探究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數學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3.解決問題:合作中逐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會規律

  1.設情引課

  師:你們知道嗎,快要過大年了,喜歡過年嗎?知道嗎小博士班的同學們也在高興地期盼過年,他們還要開聯歡會呢,這不已經忙著布置開了教室,連小青蛙呱呱和小豬哼哼都趕來幫忙。

  (電腦分別出示小豬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師:他們倆都認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爭吵起來,小朋友,你們認為誰布置的漂亮呢?為什么呢?

  2.學生討論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請小組長領導各組進行討論,各自發表不同的意見。

  3.匯報結果

  請各組派代表來匯報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們認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為這樣看起來很整齊。

  生2:我們認為小豬布置的好,因為花和燈籠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覺得這樣的好。

  生4:我們認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為小旗是一紅一黃,燈籠是一紫一黃,很有順序。

  師:大家有各種不同的意見,那么你們喜歡哪一種就可以選擇哪一種,剛才有人說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紅一黃一紅一黃排列的,象小旗這樣一紅一黃一紅一黃的重復出現,我們就說小旗的排列是有規律的。

  4.引入生活

  師:其實規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會經常遇到的,(隨著教師的語言電腦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比如:樹枝上葉子的排列,媽媽買的花布上花紋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磚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時用的.熱氣球上顏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規律的。

  5.揭示課題

  師:看來規律的用處非常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二、引導探究,認識規律

  1.觀察主題圖

  師:其實小博士班的同學也比較喜歡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請仔細觀察(電腦出示書上主題圖),說說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分別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并想個辦法讓我們一眼就看出這個規律。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討論,找出不同的規律。

  3.匯報結果

 。S著學生回答電腦分別出示每一組排列有規律的圖形)

  學生每回答一組后,教師引導學生再仔細觀察,加深對每一組規律的理解。

 。ㄈ纾簩W生答出燈籠的排列有規律)

  師:誰來說說這組燈籠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黃、一紫一黃、一紫一黃的排列的。

  再指名學生回答,在第二名學生回答的同時,電腦上依次在每組之間加條虛線,引導學生發現這些都是每兩個為一組的。

  師:對,這組燈籠的排列就是這樣一紫一黃、一紫一黃重復出現的。(在教師講解的同時,電腦上一紫一黃、一紫一黃逐個閃動。)

  4.同桌說說

  四組規律同時在電腦上出現,同桌兩人互相說說他們的排列規律。

  三、連闖三關,應用規律

  師:小博士班的同學要帶大家一起來這間漂亮的教室里參加一場智力競賽。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組長給組員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實物投影訂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動作或聲音把這些規律表演出來。)

 、

  學生獨立表演。

 、

  同桌兩人從中任選一組。

  3.(1)找一找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和不同的聲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規律,看來規律就在我們的身邊,那誰能說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紋是有規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磚也是有規律的。

  生3:馬路上的斑馬線也是有規律的。

 。2)幫幫他

  師:老豆博士想請大家幫個忙:他買了一塊花布想做窗簾,但買回來之后又覺得這塊布缺花邊,所以他想請大家用今天所學的規律幫他設計一種花邊,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

  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用彩筆畫的,還有拿各種形狀的紙片貼的。(用實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學生互相評價。)

  四、全課結束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了解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感知其特征,學會識別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初步的操作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意識。

  4、讓學生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了解數學的普遍存在。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生活聯系,導入

  1. 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看看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些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嗎?

  2. 小組間展示帶來的物體,盡可能地說出名稱。

  3. 兒童帶來的物品如此之多,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4. 因為你們對這些知識很感興趣,今天我們將一起認識這些東西。(掃描主題:了解這些形狀)

 。壅f明:通過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創造生動的畫面及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呈現讓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動手探究,領悟經驗

  活動一:觀察、摸索

  導語:請在桌面上看看、觸摸一下這些物體,你有什么感想?

  1、 讓學生仔細觀察桌面上的物品,初步感知物品的形狀。

  2、 讓學生用手摸物品,了解物品的特點。

  3、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說說物品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說明:理解數學知識首先要觀察數學現象。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初步感知物品的形狀,為進一步探究物品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礎。]

  活動二:分類、比較

  導語:班級里有幾種不同形狀的物品,請你們把它們分類一下。

  1、 指導學生將物品分類。

  2、 學生按組討論分類原因,比較不同物品的共性和差異。

 。壅f明:通過分類和比較,讓學生了解物品的特征,并進一步建立空間認知的基礎。]

  三、歸納總結,檢驗成效

  導語:我們今天學到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認識了這些形狀物體的特點。你們對它們的認知有了何等的提高?

  1. 總結學過的知識點,并讓學生回顧學習效果。

  2. 交流看看其他學生是否也學到了沒有自己學到的知識點。

 。壅f明:通過互相學習交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四、拓展應用,開闊思路

  導語:現在,看看我們周圍,我們有哪些形狀的物品和圖形,這些形狀和我們學過的有什么相似之處?

  1. 讓學生找出周圍環境中的各種物品和圖形,并分析其特征。

  2. 討論當今社會各種形狀的物品和圖形與數學的聯系。

  [說明:通過拓展應用,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活動一:尋找立體圖形的名稱。

  首先,教師使用相機展示各種立體圖形的名稱,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然后,學生分成小組,說出它們是如何將這些立體圖形進行分類的。為了達成共識,全班進行了交流。

  接下來,各小組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并在桌面上滾一滾和堆一堆,交流各自感受。這樣的實際操作幫助學生深入感知各種幾何形體的特點,并初步形成了空間觀念。

  活動二:認一認、找一找。

  在這個活動中,電腦將四種立體圖形的形狀畫出來,學生需要從中認出它們的名稱。接著,四名學生分別戴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頭飾,并舉起來,其他學生要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舉起來響應。

  教師讓學生留意我們教室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同時要求他們想一想哪些地方也出現了這些形狀的物體。這樣的活動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幾何形體的特點,并建立更為廣泛的現實情境中的認識。

  活動三:搭一搭、數一數。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根據剛剛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來搭建積木。他們可以自由發揮創造力,搭建自己喜歡的模型。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參觀和評價,并數一數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多少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這一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鼓勵他們自由地發揮個性,同時引導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些幾何形體。

  以上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學生深入感受幾何形體的特點,并建立初步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由發揮創造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1、今天我們結交了新的好友,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2、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朋友,讓我們下課后再一起探索!

  [說明: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的方法和掌握的知識點,體會互相合作、積極主動的探究是學習的最佳方式。]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匯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里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為什么?

  師:再來看這里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并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并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采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才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么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里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為什么?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于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盀槭裁捶帜覆蛔儯挥梅肿优c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于“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50~51頁擲一擲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運用已學過的組合、統計、可能性等有關知識,探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滲透概率思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動手實踐能力,感受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點數之和2,3,4,11,12,明確擲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教學難點:探索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點數之和為什么是5,6,7,8,9的可能性大。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紅色、藍色骰子各1個、課件一套;學生兩人一組,每組紅色、藍色骰子各1個、彩色筆及學習單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提出問題

  1.認識骰子。課件出示骰子圖片,請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及特征。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通過莊家用擲骰子來設騙局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擲一擲。(出示課題:擲一擲)

  二、學習新知,探索奧秘

 。ㄒ唬┙M合

  1.思考:一次擲一個骰子,面朝上的點數可能有哪些?不可能是哪些?

  2.教師演示:同時擲兩個骰子,算一算它們的和是多少?如果兩個骰子朝上的兩個面的點數相加的和是4,那么紅色、藍色骰子上的點數分別可能是多少?

  3.猜一猜:一次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面朝上的點數之和可能有哪些?

  (板書:點數之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

  4.動手實踐,驗證猜想:同時擲兩個骰子,每個同學擲幾次,看看點數之和是不是在2~12之間?

 。ǘ┦录拇_定性與可能性

  1.剛才,有誰擲出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是1或13的嗎?

  教師:看來,在上面的所有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兩個數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發生的事件;但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不可能是1或13,這是一個確定事件。

  2.思考:同時擲兩個骰子,得到的兩個朝上的面的點數之和可能為2,3,4,12,這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小一樣嗎?

  教師:雖然擲出的兩個骰子的點數之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意一個數,但這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下面老師把可能出現的這11個和分成A、B兩組,如下圖所示:

 。ㄈ﹦邮謱嵺`,探索奧秘

  1.教師提出規則,學生猜想結果

 。1)分組

  教師:如果老師和你們玩擲骰子的比賽,你們想選哪一組的數?A組還是B組?

  (2)猜一猜: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A組算老師贏,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B組算同學們贏,哪一組贏的可能性大?你是怎么想的?

 。3)究竟誰贏的可能性大?哪些同學猜得對呢?讓我們在比賽中見分曉吧!

  2.動手實踐,發現問題

 。1)教師與部分學生游戲,課件出示游戲規則(一)。

 、偃绻麛S出的兩數之和在A組,算老師贏;如果擲出的兩數之和在B組,算同學們贏。

 、诿總小組派出一個選手上臺跟老師比賽,其他的同學當記錄員,和是多少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方涂一格,并按要求涂在下面的統計圖中。

  師生共同游戲,下面的同學做記錄。

  統計后,宣布贏家。

  教師:在剛才一輪的游戲中,老師贏得多,同學們贏得少,同學們不服氣,認為還有很多同學沒有擲,不能說明問題。接下來繼續擲,老師還會贏嗎?為了體現公平、滿足大家的要求,在下一輪的游戲中,我們每個人都動手輪流擲,好嗎?

 。2)全體學生參與游戲,課件出示游戲規則(二)。

 、倮^續游戲:兩人一組,輪流擲,和是多少就在對應的數字上方涂一格。涂滿其中任意一列,游戲結束。

 、谟螒蚪Y束后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用正字統計法來給最先涂滿的和作記錄。

  學生兩人小組進行游戲,并作好記錄。

  教師:觀察實驗統計結果,你們發現了什么?

  想一想:為什么擲出的點數之和是A組數的可能性大一些,而點數之和是B組數的可能性小一些呢?

  教師:其實,我們用數學上的`組合知識來思考一下,就能揭開這個奧秘!

  三、理論驗證,揭示奧秘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點數之和是2,那么紅色骰子上是1,藍色骰子上是多少?

  2.如果點數之和是3,紅色骰子上是1,藍色骰子上是多少?;如果紅色骰子上是2,藍色骰子上是多少?還有其點數之和是3的情況嗎?一共有幾種情況?

  3.點數之和是4的有幾種情況呢?和是5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在課件中依次呈現各種點數之和的組成情況。)

  點數之和2

  3

  4

  5

  骰子(紅)1121231234骰子(藍)1213214321

  4.思考:和是2只有一種情況,和是3有2種情況,和是4有3種情況,和是5就有4種情況。那么,和是6,7,8,9,10,11,12又各有哪幾種情況呢?紅色骰子的可能點數是多少,藍色骰子呢?

  教師:你可以想一想、寫一寫;也可以借助骰子擺一擺并寫下來進行驗證,然后把你得到的組合一一填在學習單的列舉記錄表中。

  5.匯報、交流,完成上表。

  6.組內討論:剛才有的同學們認為點數之和為8的有7種情況,有的認為只有5種情況。那么,點數之和為8的到底有幾種情況?為什么?

  7.觀察和是2,3,4,5,12的列舉記錄表并進行統計(課件出示)。

  和是2,3,4,12的各有幾種組合呢?請大家在下表中一一填出來!

  和23456789101112組數

  8.學生匯報、交流并完成上表。

  和23456789101112組數12345654321

  9.組內交流:同學們,現在你們發現A組能贏的秘密了嗎?(學生獨立觀察組成圖及統計表,然后小組內交流。)

  10.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小組的發現。

  教師小結:這就是咱們做的游戲。老師選擇的A組是中間的5,6,7,8,9五個數,共有24種組合;而同學們選擇的B組是兩邊的1,2,3,10,11,12這6個數,共有12種組合,所以老師贏的機會更多。這也是這節課一開始我給大家講的那個騙局中,莊家為什么贏得多的緣故!

  四、暢談收獲,回顧問題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是用什么方法學習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 課后延伸,拓展思維

  教師:同學們,如果同時擲三個骰子,朝上的三個面有三個數,它們的和可能有哪些?哪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呢?你們想知道結果嗎?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去探討一下吧!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2)使學生能在方格圖上數出圖形平移的格數。

  (3)初步向學生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目標:

  (1)向學生滲透愛家鄉,共建美好家園的思想。

 。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競爭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知生活中平移現象。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

  一、創設情境、感知新知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大家特別喜歡的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瞧,他們來了!(課件出示藍貓和淘氣)那么藍貓要給小朋友們帶來什么樣的問題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ㄋ{貓:這些運動現象你們見過嗎?)

  提問:(課件分別出示運動中的纜車、輪船、風車、電梯、電風扇動態畫面)這是什么?它是怎么運動的呢?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引導觀察它們運動的線路)

  提問:看完這些運動現象,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分分類?你是怎么分的?你為什么要把他們分在一起?

  講述: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把像輪船航行、電梯上下這樣從一個位置(貼圖)沿著直線運動(貼圖)到另一個位置(貼圖)的運動現象叫做平移。

 。ǔ鍪菊n題和板書課件動態演示)

  教師:知道了什么叫平移,平移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小朋友回憶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運動現象也是平移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教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就和藍貓、淘氣一起去智慧島研究平移。瞧!這就是智慧島,我們的船從港口出發了。ㄕn件演示)

  提問:我們的船在做什么運動?朝哪個方向平移?那怎樣才能知道船平移了多遠呢?你有什么好辦法?

 。ǔ鍪靖褡訄D)那你們就數一數我們的船從出發向左平移了多少格子。虛線代表到達的位置,實線代表出發的位置。你數的是幾格?還有沒有不一樣的?那到底誰說的對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4船重合了沒有?能不能只數他們中間的格數?5、6、7答對了!我們的船向左平移了7格。

  講述:就在我們到達智慧島的時候,我們的兩位朋友發生了爭論,我們聽聽看到底怎么回事?(藍貓說:“我站在船頭,經過的路長一點。”淘氣說:“不對,不對,我停在船尾,我經過的`路長一點。”)同學們,你們評評理,究竟誰說的對?誰經過的路長一些?

  提問:用什么辦法就知道誰說的對了?我們請1、2兩組數藍貓,3、4兩組數淘氣。(課件和學生數的過程同步)你們數的是幾格?你們呢?都是7格,他們向左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

  提問:老師還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藍貓和淘氣站在船上的其他位置,平移的距離又是誰長一點呢?(課件展示藍貓和淘氣換了一個位置)

  任務:我們請1、2兩組數淘氣,3、4兩組數藍貓。你們數的是幾格?你們呢?

  小結:原來他們換了位置后向左平移的距離還是7格,經過的路又是一樣的。

  講述:這些點都在船上的不同位置,有各種顏色,請大家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顏色的點,選好了嗎?你選的是哪個顏色的?在到達位置的這個點在哪兒?請你指一指。每位同學觀察自己選的點,數一數你觀察的點向左平移了幾格。

  提問:你選的是什么顏色?平移了幾格?還有誰選的點和他不一樣?幾格?你們發現了什么?

  小結:不管哪個點,都是向左平移了7格,正好是和我們的船平移的距離是一樣的,我們以后數一個圖形或物體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觀察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就行了。

  教師:看!智慧島漂亮嗎?漂亮在什么地方?由于智慧島太漂亮了,小獅子正在忙著給自己找一個更好的地方住呢!你說他搬哪兒好呢?

  要求:我們小朋友這兒也有這張地圖,老師把他的家平移到這兒,你知道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嗎?你是怎么數的?你觀察的是哪個點,這個點在到達的地方的哪兒?數一數

  提問:還可以向哪個方向平移?你愿意把他的家平移到那里就平移到那里!你是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為什么?

  三、體驗成功、實踐新知

  我們已經幫助小獅子搬好了家,我們該離開智慧島了。但是藍貓大哥卻迷路了,你們愿意幫他走出森林,到達港口,回到我們的船上嗎?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

  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鐘。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

  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認識角)

  評析:教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畫面的物體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再從平面圖形中引出新知一——“角”,這樣的導入,不僅符合幾何平面圖形的一般規律,而且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溝通了數學與實際的聯系。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龑в^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說明:為防止學生對角形成片面的認識,這里有意將三角形紙片上的角設計成開口朝下,鬧鐘上的角開口朝左]

  師(出示實物剪刀):打開剪刀,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角。(師指出,并用課件閃爍角)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師(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指著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紙片的這里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

  師:剪刀、三角形紙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評析: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例,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

  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有的開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數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

  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

  師生共同小結: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

  評析: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輔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很自然地把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具體的角,過渡到抽象的數學上的角,為學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多層練評、內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認識角了,那么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像老師一樣摸一摸,頂點在哪里?有什么感覺?

  生:尖尖的,會刺人。

  師:他的邊在哪里?有什么感覺?

  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

  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著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

  師:憑著我們二(4)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于時間關系,你們課后可以繼續找……

  2、搭角。

  師:剛才我們能正確地找出物體的角。你能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嗎?(生搭)

  師: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ㄖ该吓_演示,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為什么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4、數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66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后數一數,填在括號里。

 。▽W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發現其中第三個圖形,一男生填寫零個,學生做完后,教師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對第三個圖形的正確答案,教師沒有作任何的評價)

  師:這位同學說第三個圖形有兩個,有沒有不同意見?

 。俏荒猩R上舉手)

  師:你有不同意見?你認為這個圖形有幾個角?

  生1:我認為這個圖形沒有角,因為,他們說的這個角雖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變彎了,所以這個圖形根本沒有角。(多么認真觀察的孩子!)

  師(驚喜的):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ㄆ溆嗤瑢W自發地鼓起掌來)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生2(舉手):我不同意,如果我們把圖形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個角。

  師:你們聽明白這位同學說的意思嗎?

  生3:。老師,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這個圖形分成一個半圓和一個長方形來看,那么下面的邊就是直的了。

  師:你們不但善于聽別人的發言而且還善于思考,謝謝你們的精彩發言讓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學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評析: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留給學生的是廣泛而又開放的思維空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得益于教師采用的延遲評價,當學生提出錯誤的想法時,教師沒有輕易否定而是用贊賞的語言“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來緩解這位同學的緊張心理,然后一句“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學生的辯論中,暴露思維過程,引出“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边@么精彩的發言。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對角的認識,而且還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相對封閉的平面圖形的認識。

 。ㄋ模﹦邮植僮,感知角的大小。

  1、觀察。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看看角還有什么特點?

 。◣熝菔剧娒嫔系闹羔,將時針和分針撥成一個小角)

  師:現在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怎樣?(很。

 。◣熉D動鐘面上的指針):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角發生了什么變化?(越來越大)

  師:角有什么特點?

  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

  師:你們的這個發現非常重要!老師這里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2、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

  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么變?

  師小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3、比較C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里?頂點呢?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生了什么變化?

 。◣煶鍪炯舻秷D):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小結: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

  4、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

 。3)學生思考——動手折——展示。

  評析: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的遞進學習活動,學生從認識靜態中的角過度到認識動態中的角,并在這個動態變化中直觀體會、理解認識了角有大小,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系,

 三、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

  總評:本節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教師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為數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對角的特征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未知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教科書五年級(下)P93-9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已知圖形的觀察、思考初步建立圓的基本概念,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幾次畫圓過程中理解什么是圓,掌握基本繪圖方法,在畫和對比中感受圓的本質。

  2.讓學生經歷操作驗證的全過程,通過交流分享,不斷深化對圓心、半徑、直徑意義的理解,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思考。

  3.結合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圓的本質,應用半徑、直徑的意義、聯系思考解決問題,體會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在嘗試、操作、思考中理解圓心、半徑和直徑的意義、聯系,感受圓的本質。

  教學難點:

  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在實際問題中思考、應用圓心、半徑和直徑的意義及聯系。

  教學準備:

  圓規、圓片、練習紙、課件、應用模型。

  教訓過程:

  一、引入

  1.從學習過的正方形開始。

  引導學生找到正方形的中心點。

  從中心點引出到邊、頂點的距離,明確其長度不等。

  2.逐步呈現正多邊形的`變化。

  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形成數學思考。

  思考:如果正多邊形的邊數不斷增加,中心點到邊、頂點的距離會怎樣變化?多邊形將趨于……?

  引出圓,呈現課題。

  ◇設計意圖:

  從正方形引入,觀察中心點到邊、頂點距離之間的關系,滲透圓的本質:“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感受極限思想。

  二、畫圓

  1.用身邊的素材自己畫圓。

  交流不同工具的畫法,初步感受圓規畫圓有優勢。

  2.學生匯報,教師示范、規范畫圓的方法。

  3.學生們再次嘗試畫圓。

  4.對比用圓規畫圓和用其它方式畫圓的共同點,體會“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

  ◇設計意圖:

  第一次讓學生自主畫圓,初步體會,充分容錯,引發對圓規畫圓“工作原理”的思考;第二次教師示范畫圓,尊重教材,有效講授,形成學生對規范畫圓的“有意接受”;第三次再讓學生畫圓,“反芻”畫圓的核心要素,建立圓心、半徑的初步感知,為自學做好鋪墊。

  三、自主學習

  1.自學與分享。

  (1)了解圓心、半徑、直徑的意義;(2)在自己畫的圓里面標出圓心、半徑和直徑;畫好以后和同桌交流。

  2.交流并理解。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學生補充、質疑,關注理解。

  過程中教師示范畫圓心、半徑、直徑。

  3.發現與思考。

  用圓形紙片折一折、畫一畫,發現圓中半徑、直徑的特點,這個圓中半徑、直徑之間有什么聯系?

  組織交流反饋。

  4.現象與本質。

  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圓,思考:

  (1)半徑(直徑)真的有無數條?

  (2)半徑(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圓中,直徑最長嗎?半徑呢?

  結合課件演示,理解圓心、半徑、直徑間的聯系,再次領悟圓的本質。

  ◇設計意圖:

  “以學定教”。學生會的不教,學生通過自學能理解和掌握的不教。

  介紹“如何畫圓心、半徑和直徑”時,既提供自主畫圖、理解同圓半徑、直徑聯系的機會,又讓學生自己的話解釋,逐步貼近數學用語。尊重學生與尊重教材并重。

  從驗證的角度設問“圓中半徑真的有無數條?”讓不同層次的孩子產生不同的思考,這個環節具有多重效能,既傳遞給學生“經得起檢驗的東西,才能揭示其規律”,又在驗證過程中從不同視角去理解圓。

  四、深度研究、聯系生活。

  1.怎樣找到圓心。

  (1)學生思考、交流自己不同的想法,結合“生成”引導思考。

  學生介紹想法,用圓片演示。

  在學生理解后,教師課件呈現,再次引發質疑----為什么這樣折出來的就是圓心?

  引導學生結合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分析和解釋。

  ◇設計意圖:

  “折一折”并不那么簡單,要“折”出半徑的意義、直徑的意義,要“折”出數學的味道。不斷地“反芻”半徑、直徑的意義,加深印象,深刻體會三要素“圓心、半徑、直徑”間的聯系。

  (2)再找圓心。

  引發思考:無法折一折的圓形怎樣找其圓心?

  引導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有聯系。

  充分預設,呈現學生可能出現的思考。

  ◇設計意圖:

  此處設計再一次打破學生剛剛構建的“找圓心”的“好”方法,“折一折”并不那么簡單,因為生活中太多的“圓”折不了,設置這樣的問題意在引導學生聯系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分析,進行數學思考。學會在解決新問題中發現已有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聯系生活。

  引導學生自主使用學到的知識、概念,解決生活中與圓形有關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

  與教學伊始呼應,從“方”中進入,回“方”中思考。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輪回現象;領悟數學可以還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價值;養成用數學眼光、數學思維觀察、分析事物的習慣。

  六、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簡要回顧、梳理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小結收獲,提出希望。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學的數感,培養同學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學認知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感,能用自身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俺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

  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ㄍ瑢W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同學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同學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考慮:

  (1)同學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

 。ㄖ该吓_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5<3

  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方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同學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同學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同學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9頁的例3以及它下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九的第5~11題。

  教學目的:

  通過鞏固練習,使學生理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周長、面積計算公式,教師板書: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s=abs=ahs=ah÷2s=(a+b)h÷2

 。2)教師就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問:

  “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能求面積嗎?”

  “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和底,能求高嗎?怎樣求?”(面積乘以2除以底)

  “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積和高,能求底嗎?怎樣求?”(面積乘以2除以高)

  二、新授。

  1、引入新課。

  剛才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對于后面兩種情況,如果讓你列方程解答,你會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方程的解法。

  2、教學例3。

  出示例3: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指名學生讀題。說出已知什么,求什么。

  問:三角形的面積與它的底和高有怎樣的關系?

  這個面積計算公式是一個等式嗎?如果是,你能根據這個等式列出方程嗎?

  學生試做,一學生到黑板上做,教師巡查。解答完后要進行檢驗。

  問:已知三角形的面積和高,求底,怎樣列方程?

  使學生明白:學了簡易方程,只要記住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不需要另記求底,求高的公式了。

  三、鞏固練習。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讀題后,說一說哪些量是已知的,那些量是未知的。再想一想: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周長有什么關系。

  2、練習二十九的第5~8題。

  課后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