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學數學教案18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27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
2、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認識算盤,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努力,激發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準備:
算盤、多媒體課件、算籌、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新授
(一)、出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1)遠古的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的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表示數和計算。算籌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與遠古計數方法相比它的優點就是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課件出示:算籌表示多位數。
(2)你知道這些用算籌表示的數分別是多少嗎?
課件出示題目。
3、算盤:
(1)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盤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
(2)出示新式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3)課件出示由老式算盤衍生出的形態各異的算盤。
4、計算器:
現在,算盤因為笨重、不方便攜帶,逐漸被更輕便的計算工具所取代。
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電子計算機:
(1).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么?
出示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2)現在人們人手一部的手機,也具備了微電腦的功能。
6.簡單認識計算器比較重要的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三)、計算器的應用
1、學生自學教材26頁的例題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方法。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并說說你找到了什么規律?
(四)、鞏固練習
1、早在14世紀,中國就發明了()。
2、老式算盤上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盤上方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每顆珠子表示()。
4、我見過的計算機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頁的做一做
三、本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想說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
作業設計:練習冊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
5.計算機
小學數學教案 2
教學內容:
名數的改寫--教材第82頁例1-2,做一做題目及練習十九1-2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改寫,為學習復名數和小數的相互改寫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米=()厘米1千米=()米1平方米=()平方厘米
1公頃=()平方米1噸=()千克1時=()分1分=()秒
二、新課
1.教學名數的概念。
“在計量長度、面積、重量、時間等的時候,得到的數都帶有單位名稱,如3米、20平方米、1噸100千克、4分5秒......等。通常我們就把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合起來叫做名數。”
板書名數的概念。注意強調名數概念中的關鍵詞“量得的數”和“單位名稱”,同時還要指出,這里的單位名稱更準確地說是計量單位名稱。
“只帶一個單位名稱的數叫做單名數,如3米、20平方米等。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名稱的數叫做復名數,如1噸500千克,4分5秒等。”
“在實際中,常常需要進行不同單位的名數改寫,如上1噸500千克可以改寫成1500千克、245秒可以改寫成4分5秒,等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怎樣進行‘名數的改寫’。”
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板書題目。
“我們先來看第一問。要將3米改寫成厘米數,先想想:1米是多少厘米?”
學生答出1米=100厘米后,進一步提問:
“3米是幾個100厘米?”
“3個100厘米又等于多少厘米?”(等于300厘米。)
學生答出3米是300厘米后,再問:“從這道題可以看出,要把米數改寫成厘米數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回答后指出:把米數改寫成厘米數要乘進率100。
“再看第二問。要把2噸50千克改寫成千克數。這里的50千克還用不用改寫?”
“需要改寫哪個數?”
由此引導學生想出2噸50千克中的千克數不用變,只要把2噸改寫成千克數,再加上原有的`千克數就行了。
“那么,噸數怎么改寫成千克數呢?請大家自己先算算。”
學生完成后,指出:把噸數改寫成千克數,要乘進率1000。
教學完例1后進行一下小結:“從剛才的計算可看出,由米數改寫成厘米數,噸數改寫成千克數,都是‘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都要乘單位之間的進率’。”(板書這條結語。)
3.做一做。
做教科書第82頁“做一做”左欄的題。
讓一學生填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直接填寫在教科書上。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4.教學例2。
板書題目。
“要把50000平方米改寫成公頃數,首先必須要知道什么?”
使學生明白首先需要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之間的進率。
“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答出進率是10000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
“1公頃等于10000平方米,那么,50000平方米里有幾個10000平方米?”(有5個。)
“也就是說,50000平方米里有幾個1公頃?”(有5個。)
“那么,50000平方米等于多少公頃呢?”(等于5公頃。)
“所以50000平方米=5公頃。”(板書此式)
“由此我們看到,要把平方米數改寫成公頃數,只要將平方米數除以進率10000就行了。”
“下面我們再看看怎樣將375分改寫成幾時幾分?”
“請大家先想一想,應該怎樣將分數改寫成小時數?”
啟發學生想:1小時等于多少分?375分里有幾個60分?
先讓學生計算,發現除不盡,再提示:“除得的余數表示什么?”
學生思考后,再請一、兩名學生敘述一下自己的改寫思路。
“從上面可以看出:由平方米數改寫成公頃數,分數改寫成小時數,都是‘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都要除以單位之間的進率’。”(板書此結語。)
5.小結。
引導學生說出“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進率”;
“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
板書上面的結論。
三、鞏固練習
1.做教科書第82頁“做一做”右欄的題。
讓一學生填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直接填寫在教科書上。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九的第1、2題。
先做第1題,集體訂正后,再做第2題。
讓三名學生填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直接填寫在教科書上。教師注意巡視。
集體訂正時,教師可以挑選三張投影片中做得不太好的一份讓大家進行判斷。
第1題,特別要注意2千克80克=()克,學生易錯。
第2題,注意1070毫米=()米()厘米,這種形式在例題里沒講,提示學生考慮應先改寫成什么單位的數。
第4教時(總第44教時)
教學內容:
鞏固練習--教材第83頁練習十九3-5題。
教學目的:
通過名數的改寫和綜合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常用的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名數的改寫在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投影片:
1千米=()米150厘米=()米()厘米
1噸=()千克1公頃=()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1平方千米=()公頃180分=()時
5分=()秒7日=()時
二、綜合練習
1.做練習十九的第3題。
這道題需要說明播種機的作業寬度,作業寬度和行進距離與播種面積的關系,因為學生抽象理解播種機的工作效率要比名數的改寫更加困難。
2.做練習十九的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再進行集體訂正。教師要注意巡視平時學習較差的學生對千克和克間進率的掌握情況,發現錯誤應及時指導。
3.做練習十九的第5題。
這道題要從分變成幾日幾時幾分,兩次用進率去除用的進率不同。從分到時除以進率60,得到小時后再除以24才能得到幾日;如果有學生先算出日與分之間的進率,用該進率求出有幾日后,再用余數求得幾時幾分也是可以的,只是這種算法難度較大。這里要先讓學生獨立想辦法做,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做法。
三、思考題
第83頁的思考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其計算方法是:把所求的那個月的日數和表中那個月份下的數加起來,減去1以后用7除。看余下的數是幾,就表示那天是星期幾。如果加、減后所得的數比7小,那么得數是幾,這天就是星期幾。如果能整除,余數是0,這天就是星期日。
以上規律要讓學生自己去找,并且可以讓學生根據這個規律編制一個當年的表,放在鉛筆盒里,便于隨時查看。
小學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復習分數四則運算、倒數、比的概念和計算。
復習目標:
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分數乘、除法、倒數、比的意義和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
復習過程:
一、復習分數四則運算和比
1、復習分數乘除法的意義。
口答(課本第130頁復習第1題)。
說出下面各式的意義。 ×4 4× 4×0.75 4÷
課本第132頁練習三十五第5題中的1、2題。
2、復習倒數的意義。
口答(課本第130頁總復習第3題。)
下面各題做得對不對?若不對,請說明理由。
=,3的倒數是,1的倒數是,的倒數是4,0的倒數是0。
討論:什么叫倒數?0為什么沒有倒數?
課本第132頁練習三十五第3題,第5題中的3、4題。
3、復習比的意義。
什么叫比?比的意義是什么?
求比值(課本第130頁總復習第4題。)
思考:怎樣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怎樣化簡比?
化簡比(課本第132頁練習三十五第4題。)
討論:比與除法、分數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二、復習乘、除法的計算法則
1、復習分數四則計算。
直接寫出得數(課本第132頁練習三十五的第1題。)
口答得數后提問:
怎樣計算1+3
怎樣計算0.5+1,1-0.15
怎樣計算×
怎樣計算4 ÷5,20÷2
2、復習百分數、分數、小數互化。
問題:百分數、分數、小數之間的互化是什么?
3、練一練。
課本第132頁練習練習三十五第2、6題。
4、討論(課本第132頁練習三十五第5題的5、6、7、題。)
5、小結。
課本第130頁總復習第2題。
小學數學教案 4
【教材分析】
體積與容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教材通過"說一說"、"比一比"、"想一想"三個活動,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通過這三個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概念。在此基礎上教材在"試一試"和"練一練"的活動中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進一步體驗物體體積的大小和物體體積的一些特征(形狀改變,體積不變)。教材的編寫者意圖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促進學生對體積和容積的了解,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學生分析】
學習本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內裝水多與少的體驗,這些都是本節課學習的基礎。把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實驗活動與抽象的概念聯系起來,并通過操作與交流,學生比較容易理解體積容積概念。
【學習目標】
1.通過童話故事和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體體積的大小,發展空間觀念。
3.在童話故事和操作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及語文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童話故事情境
1.談話
同學們一定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烏鴉還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喝水問題呢!你們想知道烏鴉用了什么數學方法嗎?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烏鴉喝水的故事吧!
(設計意圖:我們知道在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我們熟悉的童話故事中也有數學問題?這個故事的呈現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數學與童話故事聯系起來。二是這個故事用生動的畫面表現出來,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是石子占了空間,把水"擠"上來了,為下一步學習作了鋪墊)
2.師生欣賞《烏鴉喝水》動畫片
二、提出問題,理解體積的含義
1.提出問題
(1)烏鴉為什么能喝到水了?
(2)瓶子里的水面為什么升高了?
(3)小烏鴉為什么要放許多小石子?
(設計意圖:概念中往往都包含有關鍵詞。對關鍵詞理解的程度決定著對整個概念的理解。因此相對于"關鍵詞",教學概念時就要有"核心問題"。"體積"概念中關鍵詞是"占空間"、"大小",與其相對的核心問題就是"水面為什么升高了?"和"為什么要放許多小石子?"。這兩個問題的提出,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到對問題核心的思考和理解)
2.獨立思考,分析問題
教師隨著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交流。板書關鍵詞:占空間 大小
(設計意圖:聯系故事情境和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在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用生活語言敘述事件表象的基礎上逐步規范,學會用數學語言描述)
3.聯系生活,理解問題
(1)提問
在的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體占的空間大?哪些物體占的空間小?
(2)交流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進一步把"占空間"、"大小"這些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喚起學生對日常所見事物的表象和感受)
4.提示體積的概念
教師利用智慧老人的身份提示體積的概念: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設計意圖:故事情境中烏鴉所用的數學方法原來是體積的知識)
三、在實驗中,理解容積的含義
1.提出問題。
液體,比如水。氣體,比如空氣,是否有體積呢?
(設計意圖:打破學生的定向思維,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瓶子里裝滿水,空間被水占了;吹氣球,氣球鼓起來了的現象說明它們是有體積的。)
2.實驗中理解容積的含義。
(1)教師出示類似教科書P41"想一想"的兩個杯子,提出;兩個杯子裝滿水,哪個杯子裝的水多?哪個杯子裝的水少?
(2)每位學生設計一個解決方案,并進行交流。
(3)選擇一個可行的方案,師生共同做實驗驗證。
3.提示容積的概念。
教師利用智慧老人的身份提示體積的概念:容積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四、區別容積和體積
提問:容積和體積有何不同,舉例說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想法,教師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領會容積和體積的區別與聯系)
五、小結
本節學習了什么?你所學最深的什么?
六、習題設計
1.
(設計意圖:既可以讓學生親手搭一搭,通過操作來試一試。也可以讓學生看圖體會體積的大小。通過"各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問題的引導和交流,孕伏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一團橡皮泥,小明第一次把它捏成長方體,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兩個物體哪個體積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問題提出,展開辯論,動手操作,順勢深化,理解道理。教師準備量杯,在學生辯論不下時,設計解決方案:可以采用烏鴉喝水的方法來解決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動手實驗,并對橡皮泥任意變形,再次實驗,深化對"形狀改變,體積未變"的認識。)
3.用枚數相等的硬幣分別壘成下面的形狀,哪一個體積大?為什么?
(設計意圖:在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物體體積的大小)
4.用12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分別按下面的要求搭一搭。
(1)搭出兩個物體,使它們體積相同。
(2)搭出兩個物體,使其中一個物體的體積是另一個體積的2倍。
(設計意圖: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加強對體積的體驗。領會形狀相異,但體積可能相等,在操作中進行必要的數學思考,增長智慧)
小學數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
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首先,我們來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加、減運算。看黑板:814+1142=?
1956-814=
哪位同學回答一下?前面這位同學,你來回答。謝謝,請坐。這位同學的答案是:1956和1142。同學們說這個答案對嗎?對,這位同學回答的很正確。看來同學們以前學習的都很扎實,值得表揚。
那同學們知道它們的意義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的了解一下:加、減法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2.新授
同學們看大屏幕:小明今天放假了,想去姥姥家玩。由于姥姥家比較遠,他需要做火車去,所以他今天就登上了從西寧經過格爾木到拉薩的火車。大家看這列火車,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
我們先來看第(1)個問題:那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為了方便,老師為大家畫圖表示一下。同學們誰思考出答案了?請舉手。最后面那位同學說一下。謝謝,請坐。他說用:814+1142=1956(km),同學們說這樣做對嗎?看來大家都同意這位同學的答案。大家都很聰明,答案是對的。
那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式子:814+1142=1956。
這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了一個數,這樣的運算,我們就把它叫做加法。相加的兩個數叫做加數。加得的數叫做和。
我們再來看第下面兩個問題:
(2)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1956km,其中西寧到格爾木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3)西寧到拉薩的鐵路全長1956km,其中格爾木到拉薩長1142km,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多少千米?誰來答一下?右邊那位穿白衣服的同學。好,請坐。他的答案是:1956-814=1142;1956-1142=814。
同學們,與第(1)題相比較,第(2)、(3)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給大家10分鐘,4人一組討論一下吧。我看大家都討論出來了。老師找同學起來說一下討論結果。前面第一組先說。請坐,這位同學的'邏輯很清楚,說的很不錯。他說,這個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是減法。
那在減法中,已知的和我們叫它什么呢?
我聽到有同學說叫做被減數,這位同學說的很正確。
在減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其中已知的一個加數叫做減數。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
同學們現在我們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一起來總結一下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吧。請看著大屏幕,大家一起說:
加法各部分間關系:
和=加數+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法各部分關系:
差=被減數-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3.練習
同學們,根據今天我們學到的知識,現在就來應用一下吧。,同學們看黑板上的題,練習一下:根據2468+575=3043,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3043-575=
3043-2468=
嗯,做完了嗎?同學們都很快做完了,第一個題目的結果是2468,第二個題目的答案是575!真棒!看來我們能利用它們的關系不用計算就可以得到結果了!
4.小結
同學們,愉快的一節課馬上要結束了,誰來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呢?
第一排的男生,你來說,哦,你說你學會了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還有它們各部分的關系,嗯,不錯!誰再來補充一下呢?你的同桌吧,哦,你說利用加減法各部分關系可以不用計算就找到對應的結果!嗯,同學們的收獲真多呢!
5.作業
同學們,這節課就講到這里。同學們回去做一下課本58頁的練習題,另外,同學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是不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大的應用和作用呢?大家也可以回去跟爸爸媽媽聊聊今天我們探討的新知識。
同學們,下課!
小學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比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一個數的因數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順次寫出8的因數和12的因數,它們公有的因數是哪幾個?公有的最大因數是誰?
8的因數:1、2、4、8
12的因數:1、2、3、4、6、12
(生完成,師點評)
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數,叫做它們的公因數。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數,叫做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最大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2、怎么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數?
(1)生找,師總結
(2)思考:觀察一下,兩個數的公因數和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3)小結:兩個數的公因數都是最大公因數的因數,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公因數的倍數。
三、對應訓練
1、把6和24的因數、公因數分別填在相應的位置,再圈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
2、找出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3、寫出下列分數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總結:當兩個數是倍數關系時,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就是較小的`數;當兩個數是互質數時,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就是1。
4、⑴分別寫出1,2,…,20各數和4的最大公因數。
⑵找一找1,2,…,20各數和10的最大公因數,你有什么發現?與同伴交流。
四、拓展延伸
分解質因數求最大公因數。
24 = 2×2×3×2
36 = 2×2×3×3
24和36的最大公因數= 2×2×3= 12
釋疑解難
1.幾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2.理解求最大公因數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做一做
1.找出下面每組數的最大公因數。
(1)6和9(2)15和12(3)42和54(4)30和45
(5)5和9(6)34和17(7)16和48(8)15和16
答:(1)3(2)3(3)6(4)15(5)1(6)17(7)16(8)1
2.按要寫出兩個數,使他們的最大公因數是1。
(1)兩個數都是質數: ____和____。
(2)兩個數都是合數: ____和____。
(3)一個質數一個合數: ____和____。
答:(1)2、5(2)4、9(3)13、8
3.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例如,5和7是互質數,7和9也是互質數。
課堂小結
1.第一部分學習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
2.第二部分學習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小學數學教案 7
教學案例:
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00~101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個聰明的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阿凡提卡通圖像)誰認識他?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簽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歡他。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簽,如果抽到“生”簽,就不用死。國王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
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簽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為什么這樣做,阿凡提說:“吞下去的簽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簽,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里,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說:“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么顏色的?”(學生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果阿凡提告訴你們,他“拿的不是紅色的球”,那你們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顏色的嗎?你怎么想的?
2.師:阿凡提夸你們說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后。)
(1)XX同學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書?”
(2)同桌交流。
(3)匯報。(要求有條理,說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它們是:兔、狗、貓,準備送給3個小朋友。(出示P101頁第3題,并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說的話,說說和剛才猜書游戲有什么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說怎樣想的。
(3)匯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游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說一說,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說說推理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夸同學們表現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拍幾下?
(2)匯報,指名個別學生說說如何推理的。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后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五、下課游戲:(全班分3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組跟在第三組的后面。哪組同學先走出教室?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伙伴它是伴著兒童成長。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這教時中,我采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著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說”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和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先算括號里的算式的必要性。
2.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加強小組合作。
3.靈活運用所學計算方法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口算:100+0= 0÷100=
2.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1)80-42+12 480÷60×2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按順序計算。
(2)75-15×4 40÷4+6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3)(12+4)×2 200÷(40-15)×2
小結:在含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3.我們學過的`( )、( )、( )、( )四種運算統稱四則運算。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它的運算順序。(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課。
1.出示:96÷12+4×2
(1)小組內討論,說說計算順序。
(2)匯報討論結果。(指名說,師板書。)
2.變式:96÷(12+4)×2探究有小括號的計算順序。
(1)問: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需要在原式里添上什么數學符號?(小組合作探究)
(2)小組合作完成計算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3)點評,明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3.介紹中括號“[ ]”,變式:96÷[(12+4)×2]探究有中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1)認識中括號。
(2)在老師引導下明確運算順序。
板書:96÷[(12+4)×2]
(1)放手讓學生合作完成計算,師巡視輔導。
(2)指名板演后,師生共同訂正,明確運算順序,并在書上找出來齊讀兩遍。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9頁的做一做。
2.一個車間在4月份的前八天生產了320臺洗衣機,以后每天生產45臺。4月份(按30天計算)共生產洗衣機多少臺?(要求列綜合算式解答)
四、擴展提高:
根據運算順序添上小括號或中括號。
(1)32×800-400÷25先減,再乘,最后除;
(2)32×800-400÷25先除,再減,最后乘;
(3)32×800-400÷25先減,再除,最后乘;
(4)32×800-400÷25先乘,再減,最后除。
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含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96÷12+4×2 96÷(12+4)×2 96÷[(12+4)×2]
=8+8 =96÷16×2 =96÷[16×2]
=16 =6×2 =96÷32
=12 =3
小學數學教案 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能根據乘法的意義正確推導出9的乘法口訣,二年數學上:《第六單元-9的乘法口訣》設計。
2、能初步記住9的乘法口訣,并運用口訣熟練的進行計算。
3、培養學生初步的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重點、難點:
9的乘法口訣的推導。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圖片。
教學過程:
復習出示口算卡片
生:開火車口算
探究新知
1、觀察情境圖
看84頁的主題圖。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小組合作提出問題
(1)有幾條船參加比賽?
(2)每條船上有幾人?
(3)2條船上有幾人?
(4)一共有多少人?
2、師:
(1)選擇問題讓學生思考、同桌交流舉手反饋。
(2)板書反饋結果
生:觀察用那種方法簡便
(1)用乘法簡便。
(2)小組合作編乘法口訣。
(3)反饋交流、并展示。
3、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圖
指名學生填寫并隨時提問:
4、口訣記憶
齊讀口訣,師生對口令
出示83頁3題
生:獨立圈出9的倍數,小組交流發現了什么?
鞏固練習
1、教師口述:五九( )
指名填、搶答。
2、練習十九2題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
課堂小結
你學會了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幾個幾是多少,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提高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
3、經歷交流的過程,培養協作能力。
重點、難點:
會解決求幾個幾是多少的問題是重點。
加深理解幾個幾是多少 ?體驗它的含義。
教具準備:
圓形、三角形圖片、小棒,小學數學教案《二年數學上:《第六單元-9的乘法口訣》設計》。
教學過程:
復習:
看圖算式并說出表示的意義
(1)( )
(2)( )
導入新課
師:讓學生根據每張課桌上有2人,提出數學問題。
生:小組提問題,同時解答。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
探究新知
1、根據2題小組擺一擺,討論用幾個幾的知識來描述存在的數量關系。
2、用算式計算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鞏固對幾個幾的理解。
(1)做一做9、題,訂正時重點說說式子的含義。
(2)同桌討論8題的做法。
師:引導學生觀察10棵樹幾個空?
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1)看11題,小組討論交流理解題意。
(2)怎樣計算,說出道理。
總結評價
大家學會了幾種應用題。回家后觀察家里的.物品,給爸爸、媽媽題有關于這一節我們學習的數學問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合理整理乘法口訣表,掌握整體記憶全部乘法口訣的基本方法。
2、加深對乘法含義的理解,能熟練的利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式題。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學習重點、難點:
整理乘法口訣是重點。掌握乘法口訣表示難點。
教學具準備:
小組準備全部乘法口訣卡片
導入課題
生:1、小組合作給學具袋里的乘法口訣卡片分類看看能發現什么?
2、匯報小組的分類方法即發現。
師:引導學生回答
提問:(1)學過幾的乘法口訣?各有幾句?全部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怎樣知道的?
小組合作、自主整理
1、小組為單位用口訣卡片擺成自己喜歡的口訣表。
2、展示評價,表揚大家認為整理的好的小組。
師:出示乘法口訣表
探索規律
師:引導學生觀察這張乘法口表。(橫看、豎看、斜看)
生:小組討論整理,全班交流。
應用拓展
1、回憶口訣的含義,任意說出一句口訣表示的意義。
2、游戲,比一比,賽一賽
(1)看誰答得又對又快。
出示卡片,學生對口訣。
(2)想一想:89頁3題完成后總結做題的方法。
(3開放練習:( )×( )=( )
課堂小結
這一節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象中的簡單規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系和其中的簡單規律。
2、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間隔現象中的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探究、與人合作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快來看,多么漂亮的圖畫呀!(出示教材第78頁情境圖)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個?你想提些什么數學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數一數。
談話:比一比,看看誰先數出手拍和夾子、蘑菇和兔子、籬笆和木樁的數量?(學生回答相應的數量,教書板書)
小兔()只木樁()根夾子()個
蘑菇()只籬笆()塊手帕()塊
2、說一說。
手帕和夾子、蘑菇和兔子、籬笆和木樁各是怎樣排列的?
(1)小兔和蘑菇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木樁和籬笆也是。
(2)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每兩根木樁中間有一塊籬笆。
(3)每組的兩種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
3、比一比。
比較每排兩種動物的'數量,和同學交流你的發現。手帕和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的數量,你發現了什么?
(1)小兔的只數比蘑菇多1。
(2)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4、合作交流,體會規律。
談話:三組圖有無共同的特點?你發現每兩組物體的個數有什么關系?發現了什么規律?
小組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把一只小兔和一個蘑菇看成一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木樁和一塊籬笆、一個夾子和一塊手帕也分別看成一組呢?先圈一圈,再說一說。
只要學生有所發現,表達意思完整、清晰、正確都給予肯定。
三、鞏固練習
1、口答,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20只小兔排成一排,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2)把20塊手帕像上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
2、(1)把一根繩子剪4次,最少能剪成幾段?
(2)如果把這根繩子剪成8段,最多需要剪幾次?怎樣剪次數最少呢?
3、用小圓片和小正方形探索規律。
如果把■與●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有十個,●最少有幾個?最多呢?
學生分析討論。
匯報:
■●■●……■● ■的個數等于●的個數●有10個
■●■●……●■ ■的個數比●的個數多一個●有9個
●■●■……■● ●的個數比■的個數多一個●有11個
在小組里擺擺,再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小結:一一間隔兩種物體排成一行,兩端相同,兩端物體個數-中間物體個數=1,兩端不同,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這部分內容著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例題著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系及類似現象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發現相應的規律。學生在經歷兔子和蘑菇、木樁和籬笆等簡單規律的擺放后,使學生的視野不斷擴大,思維不斷深化。讓學生多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多讓學生通過舉例體會生活中規律無處不在,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到處有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 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小學數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復的、規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案 13
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期望通過此次教學,學生可以基本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進行相關測算。
2、能力目標:在具體情境下,積極轉移對整數加減法的了解,進一步強化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提高學生梳理和歸納問題能力。
3、情感目標:根據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旨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并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關鍵
保證學生能正確開展同分母分數的加法計算。
教學難題
促進學生靈活運用并培養可以約分的習慣,便于提升最終測算結果的準確性。
教學過程調節和設計
目標導學、備考激趣、獨立合作、匯報交流、變式訓練。
創境激疑
一、備考鋪墊,引進新知:
1、老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經學習過分數知識,能否列舉一些分數的'事例呢?(學生開展舉例。)
老師在黑板上寫出2個分數:觀查這兩個分數,你能想到什么有關的分數知識?(學生回答。)
2、老師:大家復習非常全面,我們再進行一個實際的訓練好嗎?
合作探究
二、新課講授,總結規律:
1、學習例題1:
老師:剛才那備考讓我感受到,大家對分數知識的理解非常不錯。還記得在三年級時,對于分數測算已有初步的了解嗎?今日我們接著學習“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老師在黑板上寫出課題。
A、創設情境,提供題目:
B、提供例題1
老師:請各位講出圖上所包含的信息。
(1)學生分析題目,進行列式,老師提問:為何選擇加法計算?探討小數加法和整數加法的含義。
(2)你能勇敢地猜測一下數值么?學生給出答案。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這個結果的準確性。同桌或小組同學可以交流各自的辦法。
(3)展現方式:
圖示法、線段法、分數企業法。
2、學習例題2
老師:剛剛我們學習了同分母的加法,下面我們一起研究同分母的減法。
A、老師再寫出2個分數、
(1)老師:用這兩個分數編一道減法應用題如何?學生思索并做出回答。
(2)老師:我也用這兩個分數編了一道減法應用題,想看嗎?
B、提供例題2:為何應用減法?探討小數減法和整數減法的含義。
請根據例題1的方法進行測算并得出結果。
接著出實例3,電視臺少兒頻道各種節目播出時間安排情況如下:
節目類型:動漫類、游戲類、教育類、科普類、其他
時間安排:
(3)前三類節目占每日開播的幾分之幾?
(4)其他節目占每日開播的幾分之幾?
學生單獨解答。
總結
這堂課我們主要學了什么內容?你能用一句話概括它計算法則嗎?
作業設計
請完成“做一做”里的第二題。
板書設計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例1、xxxxxx;
例2、xxxxxxx。
教學后記
加減法的教學、情感的培養、數學能力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 14
教學內容:
練習課
完成第13頁的第4題-第8題
教學要求:
1、要求通過練習,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夠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快速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的數感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優良品質。
3、通過練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同時滲透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夠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張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聽算(視算)
13-917-912-915-9
18-914-9
(全班齊聽)
1)、集體訂正
2)、評講:誰能說一說: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擺一擺,并與你的同桌說一說(邊擺邊說)
3)、指名學生說自己的算法,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4)你最喜歡哪一種算法?用你最喜歡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幾說給你的小伙伴聽。
2、看圖寫算式(課件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齊練)
板書: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頁的第5題
要求:先同組的同學互相的說一說,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體訂正,對于全對的同學給予鼓勵。
4、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口答
教師拿出準備的數學抽拉卡片或數字轉盤,教師隨意抽拉或轉動,讓學生口答出得數
二、出示課件(第14頁的第6題和第8題)
要求:1)先讓學生看圖說圖意
2)再指名說圖意
3)再列式計算,并與你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練習
學生完成書中第7題
回家寫一個十幾減九的算式,給媽媽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能說出幾種方法就說幾種,比一比,看誰說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學數學教案 15
教學內容:
十幾減幾(第15頁例2)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三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2、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正確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題目。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口算并且正確率高
教具準備:
照例2制作的“小貓釣魚”動畫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溝通聯系
電腦出示口算:
8+578766857
5913-916-918-915-9
17-914-9
(全班齊練,集體訂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多媒體出示“魚缸內金魚游動,魚缸外兩只小貓走動觀看金魚”的畫面。首先請學生說明看到了什么,讓學生描述這一生動景象,調動學生的興趣。
2、多媒體發出聲音,同時在左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花的8條,黑的有幾條?”的文字。稍停一會兒,多媒體再次發出聲音,同時右邊小貓嘴邊出現“13條金魚,黑的5條,花的.有幾條?”的文字。
3、引導學生講述兩只小貓對話的意思,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4、啟發學生根據圖意和要解決的問題,想想自己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
5、組織小組討論,廣泛發表自己意見
6、組織全班同學交流,對各種方法進行評議。
在各組討論的基礎上,廣泛反映出各種方法。教師要表揚同學想的方法多,能獨立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請同學們就出自己在解決問題時喜歡哪種方法,并說明理由。
7、有導向性的小結
教師以參與者的語言,表明自己根據大家的發言很受啟發,樂意運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減”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鞏固計算方法
1、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一方面擴大練習的量,另一方面提高興趣。
2、為變化方式,可把“做一幫”第2題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說加法題后說減法題,互相練習,活躍氣氛,提高練習速度。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練習三第1、2題完全放給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分別說說解題時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組,由組長組織同學們交流,交流時要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特別是差一點的同學。教師老師應加強巡視,主動參與一些小組的交流,了解情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小學數學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在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中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知道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體會分類的作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習興趣,培養操作、合作、表達的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
體驗分類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具準備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和修改
一、創設情境,體驗分類多樣性。
1、猜謎語。
四四方方一口箱,書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學離不了,它是我們的好伙伴。
2、對了,小朋友們每天都要帶著書包來上學,陳老師想知道你們的書包都是誰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兩個小朋友是爸爸媽媽幫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書包比賽。(動手整理自己的書包。)
5、組織學生看書。
6、小結什么是分類,以及分類有什么好處。
二、分一分。
1、分人物頭像。
(1)學生邊說教師邊歸納,邊根據分的情況動手把黑板上的人物頭像移動分類。
(3)分的結果大致有以下幾種:按男女分;按年齡分;按是否戴眼鏡分;按是否扎辮子分;按領子形狀分;按是否系紅領巾分……
4、(1)小朋友們平時都整理過書包,先請大家和同小組的小朋友們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書包。
(2)小朋友們開始互相討論。
(3)小組匯報整理的.情況: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語數分的,有按書本分的。
(2)請小朋友們以四人為一組,互相討論看這么多的客人,該怎樣分類,按什么分,分成幾組,陳老師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和修改
2、分動物。
(可以按生活環境、大小來分。)
(1)老師要帶大家一起來看可愛的動物,藏在袋子里,請小朋友們打開袋子取出圖片。
(2)生取出圖片看到動物后進行分類。
(3)小組合作動手分一分。
3、分幾何圖形。
(可以按顏色、大小、形狀來分。)
你們有本領給這些圖形也分分類嗎?這回有個要求,請小朋友們自己先獨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幾類,看哪個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們能給這些算式也分分類嗎?怎樣分?
三、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分類。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們以后在生活中還會經常用到。
板書設計:一起來分類
語文數學
顏色形狀
小學數學教案 1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用計算器進行較大數目的四則運算,并能用計算器探索發現規律。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探索規律等。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探索規律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整理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上一節復習課。我們復習一下第四單元《用計算器計算》。在這個單元
中,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生答,師板書)
2、師:計算器上有很多按鍵,你還記得他們的功能嗎?(課件出示、生答)同學們記性真好!
師:這些功能按鍵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板書)你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那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算完一題就迅速說出答案,不可以提前做哦!
師:最后兩題的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生答)要看清楚運算順序。
師:在這個單元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題型(生答)我們可以借助計算器來探索和發現規律(板書)
二、練習與應用
1、師:整個第四單元我們主要就是圍繞這個三塊內容學習的。看來同學們對這個單元的了解還真不少!接下來老師要跟大家來做個游戲了。看看大家到底學得怎么樣?(課件出示)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勇闖智慧島。這有四座島嶼,每個島嶼上都有對應的題目,只有順利答題才能獲得小紅旗插在島嶼上。同學們有信心攻島嗎 (生答)你們想先闖哪座島嶼
師:第一座島嶼后面就是同學們剛才所說的“找規律”。
師:(師讀題)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在這,我們為了方便,就用讀各位上數字的方法來讀數)
師: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生答:除數不變,被除數乘幾,商就乘幾)
師:(師演示)這樣縱向的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橫向的.規律是什么呢?(生答)
師:我們在做找規律的題目時,要多方面考慮,不僅要縱向考慮,還要橫向考慮。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么快就攻克一座島嶼,可以插上一面小紅旗了。接下來你們想闖哪座島呢?
2、師:請一位同學們讀一下題目。要想知道李偉帶的錢夠不夠,必須先做什么 (生答)那他花的錢都反應在哪了呢 (生答:發票)這張發票該怎么填呢?在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生答)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些注意點來填寫發票。
師:(投影展示)我們來看這幾張發票,你覺得有什么問題嗎?
師:發票填好以后,這道題目結束了嗎 還要進行比較。發現李偉帶的錢是夠的,最后寫上答句。
師:像這樣的需要填寫發票的題目,同學們在平時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發票中物品的數量和總金額大寫的寫法。
師:恭喜大家又順利攻下一座島嶼,插上了一面小紅旗。接下來我們要闖哪座島了呢?
師:(學生讀題)可以先和同桌討論一下,再自己試著算一算,框一框。
師:有結果了嗎?這9個數和中間數有什么關系?(中間數的9倍是這9個數的和)
師:那9個數的和是207,怎么找到這9個數呢?(只要把207除以9就可以確定中間數)
三、探索與實踐
4、師:通過同桌合作,我們一起找到了這道題目的規律。
師:同學們的實力真是不容小覷啊!又順利攻下了第三座島嶼,只剩最后一座島嶼了,有信心把它拿下嗎?(生答)
師:請同學們獨立完成在練習紙上,并思考一下有什么規律,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橫向:第二個乘數減減數的得數就是結果中1的個數。縱向:第一個乘數每次多一個數,第二個乘數不變,是9,減數每次少1)
師:同學們真棒!最后一座島嶼的題目可不止這樣哦!我們再來看下一道題目。(課件出示)
師:先請同學們用計算器計算每一組的前三題,再根據規律寫出后一題和第三組題目的結果。如果在探索規律時如果覺得有困難,可以前后四人討論一下。
師:看來最后一座島嶼的題目的確有難度哦!不過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也被我們攻克了,順利拿下4面小紅旗,為自己鼓鼓掌。
5、師: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準備給你們開展一次“搶答比賽”。題目出示后,算出答案快速告訴老師。
師:做完這些搶答題,你有什么想法?(生答)
師:計算器是很方便,但是不是計算器一定算得快呢?也不一定吧!得看題目而定。
四、評價與反思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了《用計算器計算》這個單元,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嗎?(生答)
師: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合理運用好計算器,讓自己的數學學得更好!
小學數學教案 1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遷移、類推、歸納、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類推、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一個數乘以分數應用的廣泛性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推導算理,總結法則。
教學準備:
根據例題制作的掛圖、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知探究】
一、探索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例2(課件出示情景圖)
(1)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該怎樣計算?說說你的想法。
預設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個12L的和是多少。
預設2:還可以說成求12L的3倍是多少。
預設3:單位量×數量=總量,所以12×3=36(L)。
(2)師:我們再來看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學生思考,自主列式。)
(3)出示第2小題
(4)師: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你還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并解決嗎?(學生練習,交流。)
歸納小結:在這里,我們依據單位量×數量=總量的關系式可以得出:一個數乘幾分之幾表示的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本節課的教學除了有之前所學分數的意義作為基礎之外,學生還在前一課時明確了整數乘分數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課中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學習、嘗試,教師只要起到一定的點撥作用就可以了。】
2、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例2“做一做”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13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