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5篇(集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一)初步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和認數情況。
(二)使學生初步了解分類的含義,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三)對學生進行愛學習、愛學校的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了解學生數數的能力,初步掌握分類的方法。
難點:學會分類方法。
課前準備
(一)教具:三幅教學圖及1~10數字卡片。
(二)學具:1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上數學課。我們在數學課上會學到好多好多知識,比如:認識數字、認識圖形、會計算等等。現在請同學們看一幅圖。
(二)學習新課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請同學們看看這幅圖上都有什么?
圖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邊是什么?
右邊是什么?中間是什么?
數一數:圖的上面有幾架飛機?下面有幾輛汽車?圖的左邊有幾個蘿卜?右邊有幾棵白菜?中間有幾只燈籠?
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認真看圖,還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們看圖、看書、做事都用得上這些知識。
下面請同學們做“認識新朋友”的游戲:說一說:你座位四周的同學都是誰?(要說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誰)
2.學習數數:
出示“學校新學年開學”圖。
師說:這幅圖畫的是開學了,同學們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大家仔細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1)引導學生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數數:
圖上有幾位老師?幾個同學?(一組一組地數)一共有幾個人?
圖上面有幾朵向日葵?幾棵樹?幾只小鳥?(從左往右數)
(2)數周圍的實物:
數一數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數一數教室里有幾盞燈?幾扇門?幾扇窗戶?
數一數自己的鉛筆盒里有幾支鉛筆?衣服上有幾個扣子?
3.學習分類。
(1)看書上圖提問:
圖上畫的是什么?(鉛筆和球)
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師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圖片:
請你們分一分,哪些是同類物品,學生回答后,教師圈上圈。
(3)學生看書上圖:
師問:圖上都畫了些什么?(書包、小雞、母雞、公雞和氣球)
可以把哪些東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雞、母雞、公雞圈在一起)為什么?
師說:你們說得對!小雞、母雞、公雞都是雞,所以把它們圈在一起。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圈一圈。
4.了解學生認數的情況。
(1)看圖回答問題:
師問:每個圈里畫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邊的數是幾?
(2)指名幾名學生分別數出1~10實物的個數。
(3)教師帶領學生打亂1~10各數的順序數數。
(三)鞏固反饋
(1)看數擺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5根小棒。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擺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戲: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表示。
教師出示卡片,同學們拍手表示。
(3)做練習一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數10以內的數。學會了把物品進行分類。這是為我們以后學習數學的一節準備課。(板書課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節課是新生入學后的第一節數學課。在這節課里要體現以下幾點: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通過看圖、數數、游戲、動手擺實物來激發學習興趣。
二、在這節課的開頭設計了分清方位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會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語,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練習數數上,除了數課本上的圖片還設計了數周圍的實物。目的是不僅了解學生是否能抽象的數數。還要了解每個學生能否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
四、在學習分類這個環節,不但要求學生能把同類的圈起來。而且還要求說出為什么這樣圈。從而體現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公開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整理3種水果學具,探索出由比物體數量的多少到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學生認識符號“>”、“”、“
3.引導學生從事簡單的初步的統計活動,用象形統計圖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7~18頁的教學內容,“做一做”第1題,練習二的第5、6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
1.小猴吃水果的課件。
2.投影儀。
3.4個梨、5個蘋果、9朵花的磁性軟件。
學具準備:
每人準備:3只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5個蘋果、9朵花的圖片;“>”、“
教學設計
創設童話情境,引入象形統計圖
1.課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麗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況。
b.3只小猴共進午餐。草地上凌亂地擺放著3種水果──梨、桃和香蕉。
2.畫外音(小猴說):我還沒看清楚每種水果各有幾人,你怎么就開始吃了?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有幾種水果?它們各有幾個?怎樣擺脫一眼看出哪種水果夠吃,哪種水果不夠吃?
3.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4.展示學生擺放的結果。學生的擺法一般有以下兩種。
5.課件展示:主題畫中的猴、梨、桃和香蕉,從畫面中跳下來,擺成課本第17頁的象形圖。
6.提問:觀察擺放的圖,數一數幾只猴吃幾個桃,幾個梨和幾根香蕉?
學生回答后,在象形圖下面寫“3”、“4”、“3”、“2”。
教學比較2、3、4的大小1.教學“3=3”。
a.畫外音(小猴說):我可喜歡吃桃了,可我們每人能吃到一個桃嗎?
學生回答后,出示課件。
b.提問:每只猴能吃上一個桃,桃子一個沒也多,猴的只數與桃的個數有什么關系?(相同、相等、同樣多)
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同樣多可以用符號“=”表示,并在上圖下面寫上“3=3”。進而教讀這個式子。
2.教學“3>2”。
方法和教學“3=3”相同。
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符號“>”表示。學生說一說大于號的形狀。可用語言表示,也可用手勢表示。
3.教學“3
方法如前。
讓學生說一說小于號“
4.區分“>”、“
a.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認識,記憶“>”、“
b.以游戲方式,熟悉、記憶這3種關系符號。
①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
②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
小結
1.讓小朋友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么。
2.教師加以概括: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
鞏固深化
1.基本練習:完成18頁“做一做”第1題。
2.補充練習。
a.左邊擺2個梨,右邊擺1個蘋果。填()>()
b.左邊擺4朵花,右邊擺3個梨。填()>()
c.左邊擺3個蘋果,右邊擺5朵花。填()>()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二的第5題。
4.綜合練習:完成練習二的第6題。
5.開放練習:這里有1、1、2、3、4、5、=、>、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元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用乘法計算:×3=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計算?×3表示什么?
(3個或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元看作35角
元擴大10倍35角
×3×3
10.5元10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2
×5
3.6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0.72擴大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去掉小數點有什么變化?
②把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2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7×4×425×7×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l專項練習練習一4
二、運用
1、填空。
()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書p2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練習一1、2、3個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10
×1000
5×10
×100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板書小數乘整數1
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擴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縮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
學生基本能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計算完后小數點經常點錯。下節課要進行專項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的: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方法、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知道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以解分米與厘米與米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選擇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過程:
一、學習分米產生的意義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計一下你們的課桌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組的來測量課桌的長。
2、說一說你們在測量過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嗎?老師找一至三名學生回答他們的測量方法及結果。老師根據學生口述的方法進行評價。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連續量,量的次數少,但計算比較麻煩,也可以用10厘米為一份連續量,量的次數多,但計算起來較簡單。
3、10厘米的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單位來表示,你們知道是什么嗎?(10厘米這一份的長度就是1分米。)
二、學習分米與米、厘米間的關系
1、通過我們剛才的操作,再請同學們看看分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發現的'。(觀察尺子,1分米中有10個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手對準尺子來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還能發現分米與我們以前學生的長度單位有什么關系嗎?(1米=10分米)你是怎樣想到的?
三、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1、在數學書上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用尺來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劃是否準確。
2、舉出生活中長或寬或高大約是1分米的物品。
3、將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出來。
四、鞏固練習
1、填寫上適當的單位
1把米尺長1()
1把米尺長10()
1把米尺長100()
2、書本第4、5題填寫在練習本上,老師提醒學生看清單位名稱。
3、練習6,7題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討論完成。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師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5
1、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神奇的撲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系。
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愿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師補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 小王=月亮 紅=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 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三。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先測一百粒黃豆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購物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的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一百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4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只好還給街坊100元。
現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究竟損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結論
四、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實際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數學趣味題一》
教學目標: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課前準備: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時間。
教學過程:
一、引例,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出一道關于數學的IQ題,讓學生回答(答對有獎),然后開始逐漸深入課題,解答一些數學計算題。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計,對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三、課堂解說
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以及解題方法,從而在做題中得到啟發。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經歷設計打電話方案并找出最優方案的過程,體驗畫圖分析、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2。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同學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和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
3。通過畫圖方式發現事物隱含的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
學情分析
《打電話》所使用的素材是學生所熟悉的,問題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結合,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很有興趣。“打電話”這一問題正是為學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間,學生嘗試尋找“答案”時,不是簡單地應用已知的信息,也沒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盡管不是所有的學生最終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但是他們都盡自己的思維能力“走”得足夠遠。很有讓學生去研究的價值。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打電話的各個方案并從中優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打電話的最優方案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引入新課(出示半開放性素材)2分鐘
問題:學校剛接到教育局通知,讓我們學校馬上派15位同學馬上趕到二小參加現場科技制作比賽,由付老師負責通知他們,你們幫付老師想想,付老師可以用什么方法通知他們?
師由這個問題引出最直接、最能保證通知到位的方式:打電話(板書課題)
(聽+想+講)
活動2【活動】二:自主合作(學生呈現多個項度+確定項度)(6分鐘)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P132-133,并同桌或前后兩人交互打電話的方案,時間3分鐘
(看+想+講+聽)
(師巡視,并對自主學習認真的同學及予表揚)
自主學習要求:
a。看課本P132———133,看完以后,同桌或前后兩人交流下討論打電話的方案。
b。通過自學,看課本中介紹了哪幾種打電話的'方案。
c。時間3分鐘。
通過自學,我知道課本中介紹了哪幾種打電話的方案?
(師根據學生回答,整理項度并板書:)
項度呈現:
主氣泡:打電話
子氣泡:分組通知、逐個通知、每個人不空閑通知
其中“分組通知”又包括分三組、四組、五組等三個向度。
3。生在團隊長的帶領下團隊共同確定其中的1個項度進行討論,團隊長并做好組內分工。
(講+看+小動)
活動3【活動】三:合作探究(交互+強化)14分鐘
1.團隊長根據自已團隊選擇的問題帶領組員開展4—6人的小組交互,強化學習,并把學習的成果記錄在白板上,并作好發言準備。
(通過小組的共同交互學習,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達到6—8次的強化學習,師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做+想+講+聽+大動)
合作探究要求:
a。團隊長根據選擇的問題,帶領組員開展小組討論,強化學習,并把團隊學習的成果記錄在白板上。
b。每個團隊做好上臺展示交流的準備。
c。時間是7分鐘
2:師巡視:提醒有關的小組做好展示交流的準備。
活動4【活動】四:展示交流(匯集+強化)
1.選擇四個團隊上臺展示匯報,涵蓋所有項度的知識點。
(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匯報情況,給予鼓勵和表揚)
(講+聽+看+做)
2。教師精講,師生共同完成2n的推導過程,小結出最優方案。
(看+講+做+聽+想)
活動5【練習】三:鞏固練習
⑴有一棵奇妙的樹,原來只有1個樹枝,第一年長出1個樹枝,第二年每個樹,枝分別長出1個新枝,第三年每個樹,枝又都分別長出1個新枝,照這樣計
算,第五年這棵樹上一共有幾個樹枝?
⑵小鴨子想開一個游泳會,如果通知一只鴨子要3分鐘,你能幫它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通知到30只鴨子來參加游泳會嗎
活動6【活動】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
(看+講+想)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2、能靈活運用探索出的規律。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學具:數字卡片。
一、導入課題:
教案導語: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一個最重要的符號是什么?(板書:。)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小數點可真是個調皮的小家伙,它告訴同學們,今天,小數點要搬家了,這是怎么回事了,同學們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播放童話故事)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動畫:
2、(flash動畫)小數點來到森林里玩,看見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臉地坐在窗前。小數點看見快餐店門前的價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數字,就跳了上去(¥288。)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么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數點搬到了8和8的中間(¥28.8)。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價格便宜了。)
3、(flash動畫)小數點笑著地說:“看來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著“我真是個天才!”
師:山羊的快餐店,原來是一個客人都沒有,可是現在生意興隆。這又是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生說)
那么從原來的288到28.8再到現在的2.88又是怎樣變化的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生說)
假如小數點再往左搬一次家成為0.288,與原來的288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生說)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探討。
4、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老師總結一下。
5、是不是對所有的數都適用呢,我們能想法驗證嗎?小組交流
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根據剛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數點右移的.變化規律嗎?你來驗證想法嚴整自己的猜測。
小結:現在我們又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右移擴大)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家伙,這個規律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神奇的小數點”或“小數點的自述”說一說。(通過學生構思數學作文,整理變化規律)
三、初步應用。
你想試試嗎?(游戲)
拿出你的數字卡片,擺一個的三位小數(9.879)擴大10倍,100倍1000倍。1000倍(引導學生在缺的數位上補0)
擺一個最小的兩位小數(0.12)縮小10倍。20倍(學具袋里的0不夠用,引導學生幾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數點向右移動3位,原數就縮小了1000倍()
(2)3.69擴大2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
(3)把23.0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5位后,再向右移動三位,這個數就變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數點,這個數就擴大100倍()
2、下面的數與0.285比,擴大或縮小了多少倍。
3、小花貓要去水果店買水果,可不會做題,過不了河,你能幫助它嗎?
4、小花貓說謝謝,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標價有點奇怪?你都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能找出最貴的兩種水果嗎?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學教案8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號的簡寫和略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堂探究與合作交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提高對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發展數感、符號感,感受數學的簡約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
難點:正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題單。
四、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請學生猜測水里可能藏著多少只青蛙,如:“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并提問:同學們,你們能發現什么規律嗎?請學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課教學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教師出示例1的3組題,并提問:屏幕上的幾組數,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發現了嗎?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在題單上完成。
(1)學生理解題意,老師引導學生明確題目要求。
(2)學生嘗試找出規律,寫出未知數的值。并進行小組討論與交流。
老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每個小題的規律或已知條件的含義。
(3)請學生獨立算一算圖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數,并進行全班交流。
(4)教師提問:這三道題都是由圖形或字母表示什么?你們還見過哪些用符號或字母表示數的例子嗎?
(5)老師提問:下列a表示幾?
1+a=30 1+a<100 1+a
學生思考后回答。并提出質疑:同樣表示未知數,為什么有時候a只能表示一個數,有時候表示一些數,有時候表示任何數呢?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
2.出示幻燈片:人們常用字母表示計量單位。請學生自己閱讀,并交流自己發現的`規律。
3.學習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請學生思考:用字母還可以表示什么?教師出示表格,請學生填寫下表。
教師提問:如果讓你用文字敘述手寫會用多長時間?比起用字母來表示,你們認為哪一種能更簡潔、方便?為什么?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參與,并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師生小結: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簡明易記,便于應用。
(2)出示運算定律表:
教師提問:觀察表格,你能發現什么規律?請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3)請同學們用a、b、c分別表示三個數,寫出其它幾個運算定律。學生獨立完成在題單上。 師生共同訂正,并選擇一兩個運算定律說一說用字母表示的意義,再次強調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優越性。
(三)鞏固提高
1.請學生完成練習題:
你能正確認識它們嗎?能夠簡寫的,你能正確簡寫下面的題嗎?
10×a= a÷χ = 4+c =
10÷a= a+χ = c×4 =
10+a = a×χ = 3×χ-53 =
10-a = a-χ = 26+m×0.6 =
(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做簡單的評價。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1. n只青蛙n張嘴,2n眼睛,4n條腿。
2.下列a表示幾?
1+a=30 1+a<100 1+a
3.優越性:簡明易記,便于應用。
六、教學反思
(略)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
2.初步學會較容易的除法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列式計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師板書:500×3=1500(克)
(二)變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幾筒奶粉1500克?
教師板書: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結:整數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課件演示:
2.小結: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3.練習:根據,寫出下面兩個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學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題意,并列式:21。45÷15
2.小組討論,理解算理,嘗試計算.
3.課件演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例1)
4.練習:68。8÷4 85。44÷16
5.總結計算法則: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課堂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計算.
1.兩數的積是201。6,一個因數是72,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
101。7÷9 79。2÷6 716。8÷7
(二)一臺拖拉機5小時耕5。55公頃地,平均每小時耕地多少公頃?
六、板書設計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并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于與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已經學習了數的組成,數的讀寫和數的順序,老師想來考考你們,你們敢不敢接受老師的考驗:
(1)、6是x位數,100是x位數,82是x位數。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個x;2在x位上,表示x個x。
(3)、36是由x個十和x個一組成的;4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數是x;99里有x個十和x個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數據的順序填數:
34、35、x、3769、70、x、72
2、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下面再來看看這兩道題。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這些數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問:“你怎么能這么快就知道哪個數最小,哪個數?”引導學生說出一位數比兩位數小,兩位數比三位數小,最終得出:位數多的數較大。
3、即時練習。
4、如果都是兩位數,我們能不能也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老師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兩位數,我們請兩個小組派出一位代表來抽取卡片,看看哪組抽取的卡片上的'數更大。
開始游戲。
在游戲中使學生明白比較兩位數大小的方法。
2、小結10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比較大小,先看數的位數,位數多的數更大;如果都是兩位數,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個位。
三、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2頁的“做一做”,再指名學生說說是怎么比的。
2、你能說一說六十幾有哪些數?(按順序說一說)這些數與六十相比,比六十大還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幾在幾十與幾十之間?八十幾比幾十大,比幾十小?
四、拓展題:
1、連線。(課件)
2、填上合適的數。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誰嗎?(課件)
五、全課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1
從教材的角度分析:本課內容是在學習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的計算以后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拓寬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同時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倍”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材創設了一個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這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突破難點很有幫助。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數與代數”領域的整體要求,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圍繞理解倍的含義展開教學。
3、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提出問題,并合作解決問題,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
4、組織有效的交流評價活動,使學生的交流成為資源。
5、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的分析可以借助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價值。
為了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今天的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倍的含義,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2、能力目標: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進一步增強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說教學過程: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所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五個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的活動,使學生在快快樂樂的活動中得到發展。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活動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活動三深入研究、鞏固認識活動四導練啟思,拓展延伸活動五總結提升下面,我就分別來介紹一下我在各個環節中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老師提前祝你們節日快樂。
有一所學校在六一節前夕組織同學們去公園看花展,瞧這三個小朋友正圍在花壇邊看花呢!
2、出示情景圖,觀察:從中你獲得哪些數字信息?
3、讓學生根據發現的數字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提的問題主要是對兩個數量的多少進行比較)
4、小節:我們除了對兩個數量的多少進行比較外,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比較。(板書:倍的認識)[結合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情境,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倍”是指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花開始新知識的學習,老師喜歡藍花,在黑板上貼上兩朵藍花。
您們喜歡那種花呢?請喜歡黃花的一個同學到黑板前貼上六朵黃花。
2、老師想把這些花分分組,2朵一組,示范圈一圈。
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分組討論,匯報交流。老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引導學生說: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在這里通過貼花片、圈一圈,比較藍花和黃花,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出發,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建立了倍的含義。]
4、追問:把藍花的朵數看作1份,黃花的朵數有這樣的幾份?我們可以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呢?同桌互相說說。
指名說,教師總結。
5、如果黃花再添2朵,現在是幾個2朵(4個2朵),我們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呢?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黃花,剩下幾朵黃花,那么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呢?[通過以上的操作,使學生明白幾個幾份,就是幾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數學概念“倍”。由學生先探討,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師再揭示,層層推進,加深了對“倍”的認識。
同時通過份數的變化,讓學生明白“份數”與“倍數”的關系]
三、深入研究、鞏固認識
1、放手讓學生分組研究藍花與紅花的倍數關系。
2、組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知道藍花是紅花的幾倍?(圈一圈、擺一擺、連一連、用除法等等)
3、讓學生明確用除法計算,板書除法算式,并強調注意的事項。(在這一環節中,我注意放手讓學生去研究,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構建了數學知識,在探索中發現,在合作中研究,同時讓學生明確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計算,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拓寬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
四、導練啟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題提問:紅帶子的長是綠帶子的幾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積累探索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3、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長方體的特征。
難點:理解長方體面、棱、頂點之間的關系,建立空間想象。
教學準備:
每生準備一個長方體,長方體框架;師準備教學道具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很多圖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過哪些?現在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兩個最簡單的圖形,請你們快速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點,一條直線)
生:點、線
師:我的這個點和線都畫在一個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師:對,都畫在一個面上。現在請你們拿出身邊的長方體,找一找長方體中的點、線、面。
師生摸一摸,指一指,說一說。
二、新授
師:長方體中的線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長方體中的點也有一個固定的名字叫做“頂點”。
師:我們現在初步了解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長方體,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生: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師:大家提出的既有關于面、棱、頂點數量的問題,又有關于它們之間關系的問題。下面就請大家小組合作學習,解決課件中給出的這些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以下問題:
面1、長方體有幾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長方體有幾條棱?
2、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1、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棱是怎么形成的?頂點是怎么形成的?
師:我們先來解決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生:8個
師:怎樣有序地數?
生:可以先依次數上面的四個,再依次數下面的四個。
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呢?
生:6個
師:誰能有次序地數出這些面?
師:誰能用具體的方位名詞有次序地數出來?
師:長方體有6個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師:還可以怎么數?
師:我們在第一單元學習了觀察物體,現在試著從一個角度觀察我手中的長方體,你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生:3個
師:這三個面的對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總數。用這樣的方法也能數出長方體的面數。
師: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有的長方體中也有正方形。
師: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師:長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師:你們說的前與后,左與右,上與下都是相對的關系,所以簡單說就是相對的面完全相同。你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我們是看出來的。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有看錯人的時候,所以用眼睛看出來的不一定正確,你們有什么方法能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嗎?
生:可以把長方體拆開,拿相對的面對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說明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師:你的方法真棒,那我們就一起來操作和證明一下。
師:相對的兩個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說明大家的結論是正確的。
師:我們來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兩個面,它們的面積相等,周長相等,長相等,寬也相等。
師:關于長方體的棱,你們知道有幾條嗎?
生:12條
師:誰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數出來?
請學生來數
師:剛剛那位同學的數法我再來展示一下,同學們仔細觀察,他是分成幾組來數的?每組有幾條?
生:三組,每組有4條。
師:為什么要這樣數?
生:因為每一組中的棱長度是相等的。
師:哪些位置的棱長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對的棱
師:我們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師:確實,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
師展示長方體框架:假如這個框架中缺少了一條棱,你能想象出缺的這條棱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因為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可以通過相對的棱想象缺的那條棱的樣子。
師:如果在一組相對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嗎?為什么?
生:能,可以通過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對的其他三條棱的樣子。
師:按這樣的道理,我們在每一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長方體的樣子。我來試試去掉這些棱后,會是什么樣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師: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們相交于一個頂點。
師:對。這是三條非常特殊的棱,我們把它們分別稱作長方體的“長”“寬”“高”。也就是說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在一個長方體中,我們通常把豎著的這條棱叫做“高”,正對著我們的棱叫做“長”,“長”旁邊的那條是“寬”。大家來指一指我手中的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拿長方體模型橫放、豎放、側放,并讓學生指出在不同擺放的情況下的長、寬、高,體會同一個長方體因擺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長寬高的變化。
師:根據相對的棱相等,所以“長”對面的棱也是“長”,“寬”對面的棱也是“寬”,“高”對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長方體有4條長,4條寬,4條高。共計12條。
師:如果讓大家利用小木棒來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幾組木棒,共幾根?在下面給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來組建長方體,它們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出示例題: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兩根5厘米。
生1:長8,寬3,高6
生2:長8,寬3,高3
生3:長6,寬3,高3
師:生2和生3搭建的長方體都是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長方體,想象一下,把長縮短到3厘米,這個長方體會變成什么樣子?
生:變成了正方體
師:對,變成了長、寬、高都是3厘米的正方體,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是正方體,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師:關于面、棱、頂點,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棱和面有什么關系?棱和頂點有什么關系?
生:兩個面相交的位置是棱,兩條棱相交的位置是頂點。
鞏固練習
書上例題1、2
小結
作業布置
練習冊《長方體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數,復習鞏固小數的讀、寫及其大小比較,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2.能夠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數加減計算的問題,并列出正確的加減算式。
3.能夠利用小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在具體的應用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學完第一單元“元、角、分與小數”,初步認識了小數并會進行簡單的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練習課教學。在練習中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復習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及其計算,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上,看學生是否能把學過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同時,應注意學生進行小數的大小比較及其計算的策略。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辦學校,學生基本上來源于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但這些家庭的大部分孩子又因為父母的“忙”而缺乏家庭所給予的學習上的必要輔導。作為一所民辦學校,從20xx年開始課改實驗,學生都比較喜歡上數學課。學生能靈活地思考問題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動手能力有所提高。
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看一看,比一比
1.師:新的學期我們又擁有了許多新的課本,又可以學到許多新的知識,這學期學校又發了哪些新書呢?拿出來看一看。
2.一本數學書的價錢是多少元?也就是幾元幾角幾分呢?其余書的單價你知道嗎?同桌互相介紹一下。
3.老師手中有一本科技書,它的價錢是多少?你能在你的新書中找一本比科技書貴的書嗎?再找一本比科技書便宜的書。(讓學生說明比較的理由。)
4.小組合作:一名同學拿出一本書,其余同學分別找比它便宜或比它貴的書。
(二)活動二:想一想,算一算
1.師:在這些新書中,哪本書最貴,哪本書最便宜?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以下兩個問題:
(1)這兩本書相差多少元?
(2)這兩本書一共多少元?
2.讓學生對以上兩個問題獨立列式計算。
3.全班交流:你認為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小數加減時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
4.根據這些新書的價格,你還能提出有關小數加減計算的問題嗎?(小組合作,每組提出兩個問題,獨立列式解答。)
(三)活動三:綜合練習
1.寫一寫、讀一讀
10元 2元 5角 5角2角 2分5元 2分
元 元 元
2.在○里填上“>”“<”或“=”
7.8元○9.0元0.6元○1.2元10.00元○10元
6.08元○6.05元 0.??60元○0.59元 3.68元○4.2元
3.解決問題
(1)小明的爸爸身高是1.80米,媽媽身高是1.60米,小明的爸爸比媽媽高多少米?
(2)一本《數學伴你成長》3.20元,老師帶10元錢準備買兩本《數學伴你成長》,錢夠嗎?
4.實踐活動
跟爸爸媽媽一起經歷一次購物活動,保留收銀小票,看一看收銀小票,與爸爸、媽媽交流一下收銀小票的每一項表示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練習課的教學是在新學期的第二周進行的,在教學時我利用學生對新書還有強烈的興趣這一資源,創設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復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復習小數的意義、讀、寫、大小比較及計算,而且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參與知識應用的過程,在應用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采用不同的方式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也能清晰地表達出小數點要對齊的道理,較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只是在綜合練習中,我感到有些平淡,學生也比較安靜,我想如果能夠在這里設計一道綜合性的或開放性的題目,學生也許會更感興趣一些,效果會更好一些。
案例點評
本節課為第一單元的練習課,楊老師設計了一個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過比較書的價格復習小數大小的比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通過解決學生自己提出的數學問題復習小數的加減法,并且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的:
1、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方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第4課時:路程、時間與速度
教學目的:
1、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2、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誰來說說這三者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讓學生理清三者關系,為下面的練習打基礎。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完成“練一練”第二題。根據情境圖列式計算。
3、完成“練一練”第三題。根據第1個算式寫出第2、3個算式的得數,尋找其中的規律。
4、完成“練一練”第四題。列式計算后,與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組這樣的題并解答。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策略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果、發現規律,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讓學生自己編題,是對所學知識的再次鞏固和延伸,這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三、實踐應用
完成“練一練”第五題。
看線段圖解答,然后提問:15分、35分分別在什么位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四、拓展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數學自主學習相關內容。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傳授知識要求達到的教學目的。
2.能力目標——發展智能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3.德育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突出重點,必須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點,要以重點帶動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點。
3.認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須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把握關鍵。
四.教學方法(過程):
1.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時間分配,教學方法,課堂小結,習題作業等。
2.設計順序:復習舊知識——傳授新知識——鞏固新知識。
3.順序啟發式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邊講邊討論,邊復習邊講授。
4.使用以下提示語:
(復習提問)——(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演示)——(討論)——(講述)、(設疑)——(啟發)——(小結)、(舉例)——(分析)——(解答)、(概括)——(歸納)——(推論)、(練習)、(提示)、(著重指出)、(板書)、(邊寫邊討論)、(回憶)、(強化)、(注意)、(資料)、(思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得出規律性的結論,發展他們的智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啟迪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討論問題,病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去解決問題。
七.教學反思:
在明確的計劃指導下,隨著教學進程,逐步啟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結果;通過復習、練習以及結合實際的運用,形成學生認知結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4-2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