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5-27 15:42:1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精華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比較小數的大小、把非整萬(億)的大數改寫成以萬(億)為單位的小數。

  教材簡析: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初步體會了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分數間的聯系;還教學了分數的知識,學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幾、百分之幾等分數的意義。這些都是繼續教學小數知識的必要基礎。本單元系統的教學小數知識,將使學生建立比較完善、比較深刻的小數概念。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教學小數的知識。這些經驗包括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所表示的金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所表示的長度等,都是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初步認識了的。這些經驗能支持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發現小數的性質,進行比較小數大小的活動,從而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2、數形結合,教學小數的知識。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小數的性質也是抽象的數學規律,小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系起來,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觀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學的難度。教材編寫時充分注意了這一點,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數“1”,它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分別表示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依托直尺顯示幾厘米是百分之幾米,是零點零幾米;在數軸上建立點與相應的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聯系......這些都有助于學生領會小數的知識。

  3、始終把小數的意義作為教學重點。本單元編排的四部分教學內容是循序漸進的,小數的意義是進一步教學小數性質、比較小數大小的規則、改寫大數的方法的基礎,后面三個內容的教學又促進了小數概念的逐步清晰、逐步深化。

  4、選擇大量有意義的現實數據。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價錢,我國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數,反映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數據,集知識性、應用性、思想教育為一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記數單位,能正確讀寫小數。

  2、使學生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能夠比較小數的大小。

  3、使學生能夠利用小數將一個較大的數改寫成以萬或以億作單位的數。

  4、使學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確地求出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重點:

  1、理解小數的意義。

  2、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策略:

  1、以兩位小數的意義為主要研究對象,向前聯系一位小數與整數,往后發展到三位小數和四位小數,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小數概念以及記數方法。

  2、教學小數的性質,突出對性質的體驗。首先體驗性質的合理,然后體驗性質的應用。

  3、比較小數的大小,淡化統一的法則,鼓勵個性化思考。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能用綜合算式解答一般應用題;

  2、培養分析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學習指導:

  應用題解答的關鍵步驟,是分析數量關系和線段圖比較。線段圖比較直觀,可以

  把一道應用題的條件、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晰地反映出來。畫線段圖既是

  一個審題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過程,線段圖畫正確了,應用題

  的數量關系也就清楚了。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也隨之而出,問題迎刃而解。

  學習重點、難點:

  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網上連接電子信箱出示畫面)服裝工廠的工人正忙碌地生產著衣服。一個工廠的

  生產必須制訂一定的計劃,然后按照計劃去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對計劃的完成

  情況進行計算了解。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幫這個工廠的計劃生產完成情況計算一下:(出示簡單的應用題)

  1、根據線段圖口頭列式。

  (1)服裝廠計劃做一批衣服,平均每天做75套,5天做多少套?

  每天做75套

  (2)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3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計劃做660套

  已經做了375套平均每天做?套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亮出目標。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47頁第一、二行。

  提問:誰能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習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方法。)(投影)

  2、板書課題:一般應用題(一)

  3、教學例1。出示例題。

  (同學們:如果我把練習(2)中“已經做了375套”換成“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

  天做75套。就得到我們今天學習的例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7頁,一起閱讀例1。”

  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套?

  (閱讀后,請帶著“你是按照怎樣的步驟去完成例1的解答的呢?”這個問題去自

  學課本47頁和48頁)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理解題意;

  2、分析題里的數量關系;

  3、列式計算;

  4、檢驗,寫出答案。

  ⑴審題,弄清題意。(板書)

  想一想(A)

  A、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呢?

  答:可以用兩種方法來幫助理解題意:

  一種是摘錄條件和問題。

  另一種是線段圖:

  計劃做660套衣服

  前5天做好的后3天要做的

  每天做75套每天?套

  想一想(B)

  B、問題中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哪些天的平均數?

  答:問題中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指剩下3天的平均每天做多少套,不是指全部數

  量的平均數。

  ⑵根據剛才的題意分析,你能說說這道題的分析思路圖嗎?(板書:分析數量關系)

  ⑶根據分析思路圖中的數量關系你們知道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算什么?并列出綜合算式:(教師板書:列式計算)(請你們閱讀課本47頁,并完成第三步的算式,再寫成綜合算式)

  ㈠已做了多少套?(板書)綜合算式:

  75×5=375(套)

  ㈡后3天還要做多少套?

  660-375=285(套)

  ㈢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小學數學教案3

  從教材的角度分析:本課內容是在學習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的計算以后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拓寬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同時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于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倍”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此教材創設了一個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這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突破難點很有幫助。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理解倍的含義,能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數與代數”領域的整體要求,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圍繞理解倍的含義展開教學。

  3、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提出問題,并合作解決問題,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

  4、組織有效的交流評價活動,使學生的交流成為資源。

  5、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的分析可以借助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價值。

  為了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今天的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倍的含義,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2、能力目標: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不斷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進一步增強學生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說教學過程: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所以,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五個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的活動,使學生在快快樂樂的活動中得到發展。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活動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活動三深入研究、鞏固認識活動四導練啟思,拓展延伸活動五總結提升下面,我就分別來介紹一下我在各個環節中的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老師提前祝你們節日快樂。

  有一所學校在六一節前夕組織同學們去公園看花展,瞧這三個小朋友正圍在花壇邊看花呢!

  2、出示情景圖,觀察:從中你獲得哪些數字信息?

  3、讓學生根據發現的數字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提的問題主要是對兩個數量的多少進行比較)

  4、小節:我們除了對兩個數量的多少進行比較外,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比較。(板書:倍的認識)[結合學生身邊的事情創設情境,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倍”是指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

  二、操作探究,初建概念

  1、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花開始新知識的學習,老師喜歡藍花,在黑板上貼上兩朵藍花。

  您們喜歡那種花呢?請喜歡黃花的一個同學到黑板前貼上六朵黃花。

  2、老師想把這些花分分組,2朵一組,示范圈一圈。

  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分組討論,匯報交流。老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引導學生說:藍花有2朵,黃花有3個2朵,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

  [在這里通過貼花片、圈一圈,比較藍花和黃花,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出發,體現數學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初步建立了倍的含義。]

  4、追問:把藍花的朵數看作1份,黃花的朵數有這樣的幾份?我們可以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呢?同桌互相說說。

  指名說,教師總結。

  5、如果黃花再添2朵,現在是幾個2朵(4個2朵),我們怎樣敘述他們之間的關系呢?指名回答。

  如果拿去2朵黃花,剩下幾朵黃花,那么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幾倍呢?[通過以上的操作,使學生明白幾個幾份,就是幾倍,由日常概念“份”引出數學概念“倍”。由學生先探討,然后再研究,最后教師再揭示,層層推進,加深了對“倍”的認識。

  同時通過份數的變化,讓學生明白“份數”與“倍數”的關系]

  三、深入研究、鞏固認識

  1、放手讓學生分組研究藍花與紅花的倍數關系。

  2、組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知道藍花是紅花的幾倍?(圈一圈、擺一擺、連一連、用除法等等)

  3、讓學生明確用除法計算,板書除法算式,并強調注意的事項。(在這一環節中,我注意放手讓學生去研究,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構建了數學知識,在探索中發現,在合作中研究,同時讓學生明確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可以用除法計算,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拓寬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

  四、導練啟思,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題提問:紅帶子的長是綠帶子的幾倍?你是怎么知道的?

  2、做“想想做做”。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我能夠掌握前三個單元所學到的知識,能熟練掌握小數意義,正確、迅速地計算。

  2、我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前三單元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

  我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

  歸納總結法

  學法:

  練習法、測試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復習前三單元的內容,分類整理。(自學)

  二、情景導入:

  呈現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小結、導入新課,并出示學習目標。揭示課題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1、復習、整理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2、復習、整理認識圖形。

  3、復習、整理小學乘法。

  (二)可以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二、三單元,然后通過表格、網絡圖或列舉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三)分層練習,完善認知。

  1、完成課本P50頁第1題。

  2、教材P50頁第2題。

  四、點撥升華

  當乘數大于1時,積就大于被乘數。

  當乘數小于1時,積就小于被乘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六、達標檢測

  完成學案中的課內鞏固練習題目。學生獨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頁第3題

  (1)兩個乘數相乘,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就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教材P50頁第4題。

  兩個相鄰整數之間有無數個小數。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業布置:

  教材第50頁的第6題,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體驗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排列順序。

  2.大膽地用語言表述排列的結果。

  活動準備:

  1.事先聯系好一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配合幼兒活動。(也可利用圖片的方式)

  2.《幼兒畫冊》(第三冊P7)。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

  師:你家里有幾口人?爸爸、媽媽和寶寶一樣高嗎?

  2.游戲:比高矮。

  爸爸、媽媽和寶寶比高矮。提問:爸爸、媽媽、寶寶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引導幼兒學說“高的、矮的、最矮的'”。

  請小朋友按照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給三個人排隊。

  換一個寶寶再次與爸爸媽媽比高矮。

  幼兒做相關練習。

  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中小動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干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鼓勵幼兒互相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延伸:

  提供四種高矮不一的物體,鼓勵幼兒比一比,說一說。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

  2.初步認識自然數。

  3.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千億,掌握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億級的數和計數單位。

  難點:掌握千億以內數位順序和十進制計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生活當中的每一天,我們都在和不同的數字打交道,想一想我們在做什么事情能夠用到數字。(打電話、人民幣的面值等)

  師:生活中每一天我們都離不開數,那數是怎樣產生的,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本,把書打開,自己先來學習一下。(學生自學書16-17頁)

  師:都讀完了嗎?我想請同學來講一講古代的人是怎樣來計數的?(學生介紹)

  你總結的真好!

  師:誰能對古代人的計數法做一個評價呢?(學生發言)

  太棒了!

  師:因為這些方法給我們帶來的許多不便,所以后來人們又發明了用計數符號計數

  (出示PPT)

  師:這些計數符號我們就叫做數字。誰來講一講,都有哪些數字?(生:說三種數字)

  師:和以前的計數方法比起來,感覺怎么樣?(方便了很多)

  師:有一個羅馬人,他來到中國想買茶葉,于是他走進了一家店鋪,掌柜的問他,你想買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張寫著羅馬數字茶葉斤數的紙條拿給中國的掌柜看,你們說中國的掌柜看到這張紙條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不知道買多少斤)

  師:不知道他要買多少斤茶葉對吧?因為在羅馬數字當中這個數字表示的是306,而在我們中國不是這樣表示的(出示算籌表示形式)這樣交流起來不方便,這單生意能做成嗎?這些商人最渴望什么呢?(生:發明一種在世界各地都能用的數字)你太了解他們的心聲了,于是后來就出現了什么?(阿拉伯數字)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阿拉伯數字的來源嗎?

  師:每天和我們打交道的這些數字就是阿拉伯數字,帶著這些阿拉伯數字我們再回到古代,他們分別可以用哪些數字來表示呢?(分別表示4、5、7)是不是非常方便?

  師:我們可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物體的個數(出示PPT)像這樣表示物體個數的1等等我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生答:自然數)對嗎?剛才他讀的時候你發現,這里面沒有發現誰的身影呢?(生:沒有0)

  師:為什么沒有0呢?老師給大家講一講,以中國數為例,看不見的物體人們是不數的,就用空位表示,后來用方框來表示,大約在700年以前就用圓圈來表示,慢慢的才演變到現在的數字0

  師:請問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用)

  師:同意嗎?那0是不是自然數?是!非常好!誰來讀一讀這兩句話?(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0也是自然數)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所有的自然數都稱為整數。這些自然數有哪些性質和特點呢?出示幾個問題PPT,以同桌為單位討論一下(相鄰的兩個自然數相差幾舉例說明)太棒了!你真會學習!有最大的自然數嗎?無論我們說出哪個自然數我們都能找到比他大一的自然數對吧?

  師:在生活中啊,我們還會遇到一些比億以內的數還要大的數,誰來給大家讀一讀?出示PPT,在我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當中一共這么多人,這個數字怎么讀呢?( 生讀)

  師:你能這么塊就把這個數字讀出來了啊!介紹一下你的方法!(生:從個位起,每4個數位一級,分三級讀出來)

  師: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數字都用到了哪些計數單位?(生回答)

  師:我聽這位同學說到十億,我們之前沒有接觸過這個計數單位對吧?那么十億和一億有者怎樣的關系呢?(生:十個一億是十億)是這樣的嗎?

  生:是這樣的嗎?咱們一起來看一看,首先我們先在億位上播一顆珠子,表示1個億,一起接著數,播到第10顆珠子了,該怎么辦呢?(億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億上播一顆珠子)

  師:億和十億的關系是怎么樣的呢?生:10個一億是十億 師板書 再請同學說一說

  師:還有沒有比十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呢?生:百億和千億

  師:那十億和百億,百億和千億之間又是怎樣的關系呢?請仿照剛才的方法來說一說,補充板書

  師:再請一為同學來讀一讀。

  師:現在再來讀這個數字就容易了對吧!再找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師:請問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這兩個3表示的意義是一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又學習到了幾個新的計數單位,現在請同學們把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寫完的同學可以和同桌說一說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計數單位有,他們對應的數位是什么呢?我們把這幾個計數單位組成的數級叫做什么呢?億級包括哪幾個計數單位?還有沒有比億級更大的數位嗎?我們用……表示

  師: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把這個數位順序表補充的更完整了,下面請同學們來說一說我們到目前為止都學過哪些計數單位?

  師:這些計數單位之間都有這樣的關系嗎?咱們一起仿照這種形式開火車說一說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像這樣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板書十進制計數法

  師:找一找這句話當中哪兩個字最關鍵?生:相鄰。為什么?

  師:介紹關于十進制的資料

  師:生活中不光只有十進制計數法,還有其他進位制的計數方法,我們來看一看,介紹資料

  師:學習了這些知識,咱們可以用它來解決問題了

  練習題

  這個數的最高數位在什么位上?這個數大嗎?

  讀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義。

  2. 認識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兩種不同表現形式,學會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

  3. 能運用所學的比例尺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2)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教具學具

  小黑板、課件、備一幅地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老師請大家自己動手測量了我們教室的長和寬。現在老師提議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當一名繪圖師,利用你們手里的材料,畫出我們教室的平面圖。再動手之前,先考慮這兩個問題:

  1. 要把教室的平面圖畫在紙上,你有這么大的紙嗎?那怎么辦?

  2. 隨便在紙上畫一個長方形,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圖嗎? 小組合作并完成匯報,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總結:同學們都很聰明,你們都把實際的長和寬縮小了,畫出了教室的平面圖,其實就是用到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比例尺,也就是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倍數縮小。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比例尺的知識。

  二、學習新課

  1.學習比例尺的意義。

  (1)動手操作

  請學生在小組內算一算自己所畫的教室平面圖的長和寬各縮小了多少倍。

  學生們計算并匯報,集體訂正。

  一個教室長8米,寬7米,如果我們要畫這個 教室的平面圖,就需要把實際距離同時縮小一定的倍數后,畫在平面圖上,縮小多少倍由你自己決定,你打算設 計:

  1、用幾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設計的方案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了 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圖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同學們剛才算出的各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我們把教室實際的長和寬叫做實際距離,把畫在紙上的教室的長和寬叫做圖上距離。

  請學生重復說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請每個人算一算自己所畫的教室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2)觀察地圖,自由交流。

  課件出示世界地圖、中國地圖和學校的平面圖,再請同學拿出自己事先準備的地圖,在小組內觀察、交流并思考:不同地圖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輔助講解:

  1比較出比例尺的兩種不同表現形式――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 2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同樣的佛山市在中國地圖、廣東地圖和佛山地圖上的大小都不一樣,這就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比例尺。

  (3)學習不同的比例尺。

  課件出示教材第49頁的機器零件圖,引導學生觀察后提問:請你觀察這幅圖的比例尺,和我們剛才所觀察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之處?

  在生產中,有時由于機器的零件比較小,這是就需要把實際的距離擴大一定的倍數以后,再畫在圖紙上這幅圖就是這樣的,比例尺2: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補充說明:為了計算方便,我們通常把比例尺改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4)學習例1。

  課件出示例1的題目,提問:線段比例尺怎么改寫成數值比例尺?數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該怎么辦?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1cm:50km

  =1cm:cm

  =1:

  請學生根據剛才的解答,說說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求比例尺,誰是前項,誰是后項。

  2.知識運用。

  (1)即時訓練。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9頁的“做一做”,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集體訂正后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討論,明確根據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據比例尺的意義寫出比的前項后項,寫出比,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位置不要寫錯;接著把兩項化成相同的單位;最后化簡比,變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

  (2)拓展訓練。

  課件出示下列四個問題:

  1每年十月,莫斯科紅場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以慶祝“十月革命”的勝利,如果我們坐飛機前去觀看,請你仔細觀察手中的世界地圖,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距離。

  2天津是2008北京奧運會足球賽區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設計師,請你設計出足球場的平面圖,并標出比例尺。(足球場的長是90~120米,寬是60~90米)

  3眼鏡上的螺絲釘長是3毫米,螺帽寬1毫米,假如你是技術員,請你畫出它的平面圖,你有什么困難?怎么辦?

  4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們的意義相同嗎?請舉例說明。

  請學生在這四個問題中任選一個,給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也可以在四人小組內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合作研究,小組長做好分工。完成任務后,集體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小結,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3.教學例2。

  多媒 圖上距離 15cm 實際距離 450km

  回家找一找自己或爸爸媽媽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例1。

  課標要求:

  能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并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第一課時。它是在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三年級上冊《有余數除法》和三年級下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本課時包括整十數除整十數和整十數除幾百幾十的運算,這對后續學習筆算除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一位數乘多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方法,這對除法的意義及除法的算理及算法已有認識,并能利用知識的遷移過渡到本課的學習。

  學生的起點,可能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會算本課所學的內容,但卻對算理和算法的具體含義及表述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探索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能力。

  3.體會口算方法的多樣化,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

  教學難點:

  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設想:

  1.力求每一個活動都具有其明確的目的性。

  本節課,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去感悟,發現知識的真諦。用豐富的`活動去激發他們參與和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2.力爭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收獲。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在教學中,教師既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見解,在與人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1.復習數的組成

  導入:我們天天與數字打交道,看看這些老朋友,你知道它的組成嗎?

  80里面有()個十。

  80里面有()個二十。

  120里面有()個三十。

  200里面有()個十。

  2.創設情境,復習除法的意義和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

  小明存了40元硬幣,想去買東西,但帶著不方便,于是跟媽媽換紙幣,可以換成哪些面值的紙幣?

  預設:2元、5元、10元、20元

  如果都換成5元的紙幣,可以換多少張?

  如果都換成2元、10元、20元的紙幣呢?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兌換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復習了除法的意義和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動一: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除法

  1.出示:書包40元筆8元文具盒20元格尺4元

  老師一共有80元。

  2.提數學問題,并列示。

  80÷8= 80÷20=

  80÷4= 80÷40=

  3.觀察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板書課題。

  5.小組合作探究算法。

  預設:

  (1)因為4個20是80,所以80÷20=4。

  (2)8個十里面有4個2個十,所以80÷20=4.

  (3)因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具體的生活情境,以此展開教學,這樣更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

  6.小反饋

  80÷40= 60÷30= 90÷30= 40÷20=

  活動二:探究整十數除幾百幾十的數

  情境:老師現在有160元錢,可以買幾個書包?

  方式:獨立解決,匯報方法。

  【設計意圖:有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對于整十數除幾百幾十的數,學生會很輕松的掌握,因此,放手讓學生獨立進行解決。】

  活動三:估算

  60÷20= 120÷40= 420÷60=

  62÷20≈ 123÷40≈ 421÷60≈

  60 ÷18≈ 120÷38≈ 420÷63≈

  方式:獨立解決,總結估算方法。

  三、多層訓練,鞏固練習

  1.請你當小老師

  300÷50=60(為什么錯?)

  600÷20=3(為什么錯?)

  349÷50=7(怎樣改正?)

  2.口算挑戰賽:每組派1人點將(在其他組里指名1人),各出題考對方,答對又難倒對方者得紅旗2面。(可多進行幾輪)

  3.拓展練習:

  在橫線上添0使算式成立

  8_÷4_=2 3_÷5_=6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對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設計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有針對性,與本節課主題密切相關。】

  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

  80÷20=4

  (1)20×4=80(2)8÷2=4

  所以80÷20=4所以80÷20=4

  83÷20≈4

  83≈80 80÷20=4

  教學效果預測:本節課學習內容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生身邊的學習素材,學生會根據實際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教材第1—6頁例1—例4以及練習一

  2、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第10—1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簡單聯系。

  3、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初步體會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后面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做些準備。

  教學重點:正數、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時安排:3課時

  (1)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p.1、2,完成第3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2、能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如溫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3、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教學難點: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準備:溫度計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復習,你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么?(板書:負數)

  說我們以前認識過哪些數?(自然數、小數、分數)

  分別舉例。指出:最常見的是自然數,小數有個特殊的標記“小數點”,分數有個特殊標記是“分數線”,你知道負數有什么特殊標記么?(負號,類似于減法)

  二、學習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溫度么?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這個溫度么?

  介紹溫度計:(1)℃、℉,我們中國人用攝氏度為單位,即℃;℉是華士度,是歐美國家用的。(2)以0為界,0上面的溫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溫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別表示多少度?

  在溫度計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時候是0℃嗎?(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倉一年中的最低溫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到它嗎?

  分別寫出這三個溫度:0℃,為了強調這個溫度在零上,35℃還可以寫成+35℃,而這個零下5度,應該寫成—5℃。

  讀一讀:正35,負5

  分別說說在這3個不同的溫度你的感受。

  2、完成試一試:

  寫出下面溫度計上顯示的氣溫各是多少攝氏度,并讀一讀。

  對零下幾度,可能學生會不能正確地看,注意指導。

  3、完成第3頁第2題的看圖寫一寫,再讀一讀。

  簡單介紹有關赤道、北極、南極的知識。

  4、完成第6頁第4題:

  先指名說說這三條魚分別所處的地方,再選擇合適的溫度。也可選擇幾個讓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5、讀第7頁第5題。,讓學生說說體會。

  6、完成第6題,分別在溫度計上表示4個季節的'溫度。加強指導與檢查。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圖片,介紹“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識。

  讓學生指一指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從哪里到哪里。補充:最新的測量,這個數據有所變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這兩個地方,一個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來表示,另一個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來說說這樣記錄有什么好處?

  2、完成第6頁第1題:用正數或負數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讀一讀第2題的海拔高度,它們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三、認識正負數的意義:

  1、像溫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黑板上這些數,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怎樣的數是正數?怎樣的數是負數?

  0呢?為什么?

  2、完成第3頁第1題,先讀一讀,再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3、完成第6頁第3題:分別寫出5個正數和5個負數。

  四、全課小結:(略)

  (2)認識負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盈與虧、收與支、升與降、增與減以及朝兩個相反方向運動等現實的情境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兩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應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難點:體會兩種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

  教學準備: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負數,請你用自己的話書說怎樣的數是負數?

  正和負是一對反義詞,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變化,它們也可以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

  學生舉例(可能有的情況):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師上個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資,為了強調“收入”,我可以這么記“+1500”,買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記?為什么?吃飯花了500元,怎么記?……

  2、轉入與轉出:這個新學期,我們班轉出1人,轉進3人,怎么表示?

  3、上車與下車:(第10題),依次寫出每一站的情況,讓學生說說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別是“0”;還可以結合某一站,讓學生說說“—3,+8”其實人數有什么變化?……

  4、上樓與下樓:……

  補充樓層,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補充:樓房有正的幾樓,也有可能會有負的幾樓,會不會有0樓?為什么?

  5、向東走、向右走:常見的方向有4個,東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東走5米,記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記?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較這個話題與前面話題的不同:前面的正負數一般都有增加或是減少的意思,而這個正負數,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結: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別用正負數表示。

  二、學生自學課本,把書上有關的練習完成,并可與同桌交流。

  老師選巡視中發現問題較多的題全班交流。

  (3)實踐活動面積是多少

  教學內容:p.10~11

  教學目標:

  1、復習面積的意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建立圖形的等積變形思想。

  2、讓學生體會轉化、估計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教學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做比較充分的知識準備和思想準備。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和數學的實用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對圖形進行分解與組合、分割與移拼的轉化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剪好圖上的三個不規則圖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面積:

  你知道這節課學什么么?我們以前學過哪幾種圖形的面積?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二、分一分、數一數:

  1、取圖1,問: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不規則圖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么?

  方法一:數方格。一起數一數,數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狀。注意有兩種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塊長方形上寫出求面積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總面積。

  比較兩種方法求的結果。

  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圖2的面積。學生完成后交流。

  小結:復雜的圖形,可以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分別求出面積后再求出總面積。

  2、移一移,數一數:

  取圖3,交流數的方法:說說在數格子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解決的?最后結果是多少?

  觀察后說說你能把它變成長方形嗎?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這個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

  3、數一數,算一算:

  (1)、出示池塘圖。觀察該池塘邊的特點,說說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積?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好辦法嗎?

  方法:先數整格,可以按順序標出數字;再把不滿整格的當作半格數,最后再相加。

  學生數,數完后交流結果。發現會有一定的誤差。

  指出: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在求其面積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誤差,這是很正常的。

  (2)、觀察樹葉圖,它有什么特點?你能利用它的特點來更方便地數面積嗎?

  學生數完后再校對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頁上的方格紙上,描畫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剛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積。

  交流,得到:通常我們學生的手掌面積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課小結:

  現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較復雜圖形的面積了么?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學習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其教學的生長點是整數乘法。然而,“按整數乘法相乘后怎樣得到原來的積”,則需要經歷一個嚴密的推理過程,教材安排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在例1,思考虛線框里三個箭頭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著學生經歷推理過程;第二次在“試一試”,讓學生在三個箭頭上面的括號里填數,并寫出左邊豎式的積,獨立進行推理。在兩次探究以后,比較各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發現“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得出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操作方法。同時通過歸納推理的方式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學情分析:

  進行小數乘整數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進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乘、除法的計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進一步學習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小數乘整數以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既是小數乘、除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學習和探索小數乘小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基礎;學生有了整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積、商的變化規律,以及小數乘整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等基礎,就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相關運算規律的理解,提高應用四則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2.初步培養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會熟練的進行筆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小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準備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數一數,幾滴大約是1毫升。

  3、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4、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進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請同學們觀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兩杯)

  3.問: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5.練習: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 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嗎?

  學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課后小記:“1毫升概念的確立”,讓學生觀察1毫升在量器、瓶蓋中的情況、用滴管裝,使每個學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學生感興趣。認識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約10毫升,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尋找、認識毫升,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具。

  授后小記:

  前兩課時給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學容量單位應該以動手操作及實物演示為主要的教學及學習方式,因此,在課前我利用學生群體收集了大量練習中出現的容器實物,在課上展示給所有學生看,學生通過觀察,切實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個很小的容量單位及各種小容量容器的實際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6頁的內容及第17頁練一練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中掌握3的乘法口訣。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與掌握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

  教具準備

  小棒。

  學具準備

  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幫助小熊一起解決“需要幾個輪子”這一數學問題,大家打開課本16頁,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有一個小朋友在給三輪車安裝輪子。

  師:大家發現圖中的數學問題了嗎?

  生:一輛三輪車3個輪子,9輛車需要幾個輪子?

  二、探討新知

  1、數一數,填一填。

  師:一輛車3個輪子,2輛車幾個輪子?

  生:2輛車6個輪子。

  師: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圓片代替輪子擺一擺、數一數,看看3輛、4輛……9輛車分別需要幾個輪子,并把表格填完整。

  (學生獨立擺、數、填,老師個別輔導。)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填的?

  生:我是每次加3、6加3等于9、9加3等于12……

  師:好辦法,就是每多一輛就多了3個輪子。用連續加3的辦法可以算出9輛車需要27個輪子。

  2、合作學習,擺一擺,說一說,寫一寫。

  教師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問: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

  生:擺一個三角形要3根小棒。

  師:一個三角形是幾個3?能列一個乘法算式嗎?

  生:1個3,1×3=3或3×1=3。

  師:很好,同學們的乘法知識掌握得很不錯。大家能編句口訣記住1×3=3嗎?

  生:一三得三。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能自己編出乘法口訣。接下去,同桌之間相互合作,兩人一邊擺三角形,一邊說算式,編口訣,并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

  (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編寫情況。)

  3、集體交流反饋。

  師: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間合作得非常認真。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獲吧!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獲呢?

  (引導學生說了算式和相對應的乘法口訣,老師可以多讓一些孩子反饋,加深他們對乘法口訣的印象。)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自己編出了有關3的'乘法口訣。下面,每個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訣讀一讀。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4、找規律,記憶口訣。

  (1)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中交流。

  (2)全班反饋。

  師: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

  生1:我想,如果忘記了,可以用加法算一算。

  師: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轉化成加法算式來記的。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我發現上下兩句口訣得數相差3,我背誦的時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師:你的發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發現這個規律了嗎?大家試試,用××同學的方法是不是能較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給學生再次用規律記憶口訣的時間)

  師: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善于觀察、思考。這樣,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三、鞏固練習

  1、口訣接龍。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訣接龍比賽,接得又對又快的小組獲勝。

  2、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用口訣的情況和認真觀察題目的習慣。

  (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學習形式進行反饋)

  3、練一練的第2題。

  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后填數,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找到的規律。

  四、總結

  師:最后我們用今天學的3的乘法口訣,計算有關3的表內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訣求積最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計算并說出所用的口訣。)

  五、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正確的計算。

  3、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利用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難點:

  小數點的移動。

  教具學具:

  小黑板、卡片、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如果要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數│15│150││

  ├————┼——┼——┼——┤

  │除數│5│50│500│

  ├————┼——┼——┼——┤

  │商│││3│

  └————┴——┴——┴——┘

  根據表格,觀察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運用這個規律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想一想,除數是小數,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讀題、審題、列式

  56.28÷0.67

  這道算式與前面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除數是小數),能直接計算嗎?能不能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方法a把米轉化成厘米計算。

  方法b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注:小數點和0要同時劃去)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a他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種方法更為實用?為什么?

  0.6756.28

  都擴大100倍利用左邊的輔助豎式邊提問邊板書

  講清除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過程。

  675628

  3、師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計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同時擴大多少倍,該如何移動小數點?然后再計算。

  5、自學例5

  思考:a除數是0.725變成整數,小數點必須向右移動幾位?

  b要使商不變,被除數10.44應怎樣?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這么辦?

  (生講,師板書完成例5)

  6、引導學生概括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移動幾位,()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然后按照()進行計算。(生齊讀)7、完成P20、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五1至4。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初步建立圖形的位置關系及其變化的表象。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能判斷方格紙上圖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數。

  教學難點:

  學生在方格紙上正確畫出平移后的簡單圖形。

  教學準備:

  微視頻、微練習。

  課前準備:

  1、將《平移與旋轉》微視屏發布到班級QQ群,請家長督促孩子觀看學習。

  2、根據微視頻內容進行學習,并完成微視頻練習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根據微練習1、2、3小題的講評復習圖形的運動—平移。

  2、導入語:圖形的運動除了前面學的平移,還有一種圖形的運動—旋轉

  3、出示課題:旋轉

  二、新課學習

  1、在觀看微視頻,觀察圖中的物體運動。

  2、小組探究:和昨天的.知識對比,物體的運動有什么不同

  3、小組討論。

  三、提升訓練

  1、尋找身邊的平移和旋轉。

  孩子們,我們的身邊還有那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生說。哪些物體的運動方式是旋轉?

  2、孩子們找到的可真多呀,老師也找到了一些,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列物體的運動方式是平移還是旋轉嗎?(課件展示)

  3、孩子們判斷得可真準確,現在想請一個孩子到黑板上來平移小汽車的卡片。老師先貼在黑板上,聽老師的口令,平移這張卡片,如果上面的孩子平移正確了,請你送給他掌聲,明白嗎?指任1名同學發口令,1名同學平移卡片。小結:細心的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每次平移后,物體的什么有變化嗎?什么沒變?想一想旋轉時呢?

  4、課間小活動。

  讓學生當小小設計師。拿出準備的學具,線和紐扣。小組合作,設計紐扣的運動方式。

  四、課堂作業

  通過學習,談談收獲。

  五、課后作業

  尋找身邊的平移與旋轉事例,講給同學們聽。

  板書設計:

  平移與旋轉

  平移:物體或圖形沿著直線方向運動,而本身的方向不發生改變時,這種運動現象就是平移。

  旋轉:物體或圖形繞著同一個點(或同一條直線)轉動,這種運動現象是旋轉。

小學數學教案15

  《分數與有限小數的關系》是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五單元“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與例1、例2合并成一節課,教學例3時,先把3/4等5個分數化成小數,接著把5個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最后發現并歸納出結論。如果按照這樣的安排,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比較平淡、枯燥、抽象,無法突現出分數和有限小數的這個關系的規律性,也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缺乏靈活性和探究性,也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本節課我只安排例3這部分內容,重點突出:一個最簡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的這個規律,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對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質因數及結論中“一個最簡分數”的出現不會感受到突然,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掌握住的規律才是“牢固的規律”,才是“理解的規律”。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性目標:使學生掌握一個最簡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規律,并能應用規律靈活、熟練地進行判別。

  2、 發展性目標: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判斷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新性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小組合作等學習策略的應用,激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模式的更新

  本節我選用了“猜想――探究――發現――引伸”的教學模式來教學。以猜想提出為起始,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動”,檢驗――質疑――發出1――舉例――質疑――發現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學生的“親歷性”,即知識讓學生去探索,規律讓學生去發現,結論讓學生去歸納,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學力和發展性學力,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不僅掌握規律,還學會數學的思想。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