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頁第1-7題。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2.能運用所學知識,熟練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3.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筆算方法,并理解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再現新知。
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習完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對于筆算乘法,你認為需要注意什么?
。▽W生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找個別同學說一說,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豎式計算的計算法則和注意事項,其余的同學對其中進行補充。)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
。1)我是口算小能手。(練習二第1題)
出示口算卡片,開火車。隨機選出幾道題讓孩子說說自己怎么算的。(2)用豎式計算。(練習二第2題)
37×2= 73×2= 329×3= 293×3=
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找四名同學板演,找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反饋。
。3)火眼金睛:(練習二第3題)
先讓學生同桌進行交流指正,然后指名回答。
2.綜合練習,應用新知。
。1)練習二第5題。
先讓學生觀察表格,說一說從表格中能獲取到哪些信息?再說說解題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6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后說一說你從題目中獲取到哪些信息?問題是什么?你打算如何解答?為什么?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同桌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指導,要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指名回答,其它同學可以補充。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有那些收獲?
板書設計:
2. 74 146 987 879
3.找錯略,改正如下。
2 8 1 1 3 1 5 2
× 3 × 7 ×4
8 4 7 9 1 6 0 8
4. 84 166 248 85 1065 2739 946 20xx
5. 78 60 72
6. 114×5=570(分)
7. 300×4=1200,318×4>1200,能都有座位。
教學反思:
這一節練習課主要是對前邊學習的'整十、整百的數乘一位數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知識進行系統的練習。計算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和前提,練習課又是數學課堂上最基本和最常見的課型,教師和孩子都很苦惱,教學中我通過激趣導入、基本練習、鞏固練習、解決問題和拓展訓練,讓孩子們快樂的進入課堂,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內、在競爭前進的心境下,進行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一)》,在課本的2——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并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體會圓的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
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一些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價值觀: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在觀察和操作中體會圓的特征,知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
教學難點:
用圓規畫圓。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圓
師:我本想讓大家做一個套圈游戲,但對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參與游戲更公平,老師一直沒有想好,請大家幫我參謀一下。(課件出示三種游戲方式,觸控筆畫出同學與小旗標志之間的距離。)
導入:為什么圓會有這么大的優點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圓的奧秘吧!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學生對于三種游戲方式進行評價,并說原因。
二、互動探究認識圓
1。欣賞圖形。
。ㄕn件出示生活中的圓,同時用觸控筆“抽”出圓形)
師: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學過的圖形)
。ǔ鍪疽粋橢圓和一個凹凸不平的.圓)問:這是圓嗎?為什么?
2。嘗試畫圓。
。1)(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畫出的失敗作品和成功作品)師:猜一猜,為什么有些圓會“咧著嘴”呢?
。2)(實物投影儀)老師示范畫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老師在白板上用圓規、直尺等工具演示畫圓、圓心、半徑、直徑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圓的特征。
。1)畫:在剛才自己畫的較成功的一個圓中繼續畫3條半徑、3條直徑。
想:a。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b。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怎么發現的?
。2)畫:a。以點A為圓心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b。在另外一個地方畫兩個半徑都是2厘米的圓。
想:圓的位置與什么有關系?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5。首尾呼應
師:在剛上課的套圈游戲中,小旗標志在圓的什么位置?每個同學站在圓的什么位置?小旗標志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是什么?能解釋為什么設計成圓形的隊形比較公平嗎?
三、鞏固練習拓展圓:(闖關練習)
。ǖ谝魂P用白板遮蓋的方式逐一呈現練習題,在學生回答出結果時,用觸控筆及時給出結果。第二關演示圓形、正方形、橢圓滾動過程及中心點留下的痕跡。)
四、史料再現升華圓
。ㄕ{用電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課總結理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感受圓的歷史。
六、課后思考;
如果要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你有什么方法嗎?
談收獲。
板書設計:
圓心O 位置
半徑r 圓的大小
直徑d
小學數學教案3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找圖形
活動目標
1、嘗試歸納出一組圖形1—2個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應的圖形。
2、能仔細觀察圖形,并積極參與討論。
3、聽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形狀、大小的圖形若干。
2、圖形特征標記、空白記錄表一張。
3、課件—各種各樣的圖形
活動過程
一、彩色圖形來了
1、以游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有許多彩色圖形要去游樂場玩游戲,瞧,它們來了!
2、出示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彩色圖形。
引導幼兒說說它們的形狀、顏色、大小特征。
3、出示顏色、形狀、大小標記讓幼兒認一認。
二、彩色圖形找朋友。
1、教師出示參考圖,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它們的共同特性。
教師:彩色圖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樂場,它們找到朋友了。
它們什么地方一樣,成為朋友呢?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從形狀、顏色、大小三個方面找它們的共同特征。
3、請個別幼兒上前找出標記并放在參考圖上。
4、師幼進行檢驗討論。
5、教師可將彩色圖形換下,然后請個別幼兒上前找共同特征。
6、小結:彩色圖形喜歡找有兩個特征相同的圖形做朋友,它們有的形狀相同,有的顏色相同,還有的大小相同。
三、彩色圖形進游樂場。
1、出示空白表格
教師:彩色圖形來到游樂場門口,可是卻不能進去,因為進游樂場要符合條件才能進。
2、教師邊說邊將紅色和正方形標記貼上。
教師:原來要符合紅色和正方形兩種條件才能進。那么,誰能來做檢票員把關呀?
3、個別幼兒上前示范。
4、師幼檢查。
5、教師:這個游樂場很神奇,這次進去的條件變了,這次要進游樂場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黃色的,還要是大的。誰愿意來做檢票員?
6、請全體幼兒一起找一找并貼在表格中。
7、師幼討論檢驗。
8、小結:原來要進游樂場還必須符合兩個特征條件呢,只要有一個不符合就不能進去。
彩色圖形們讓我感謝你們的幫忙,現在它們已經在開心地玩了。
四、幼兒操作活動
1、講解題目要求。
2、教師巡回指導并提醒糾正幼兒的書寫姿勢。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簡單規律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事物間的簡單規律(自然現象及特定的規律)。
2、培養幼兒細致觀察、勤于動手的好習慣。
3、體驗思維訓練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三種排列規律的范例條各一(○□○□○□;○□□○□□○□□;○□△○□△○□△);“奇妙的`書”課件(封面是彩虹,從第一頁到第七頁依次是一顆紅色的草莓、兩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黃色的香蕉、四只綠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蘋果、六顆藍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圖片幾組(從兒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從樹芽到小樹再到大樹;從雞蛋到小雞再到母雞,等等)。
2、學具準備:操作紙、記號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人: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座位排列的順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有一組圖形寶寶排列的順序和我們很相似,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種排列規律的范例條,請幼兒讀一讀每張范例條上的圖形是什么,發現了什么規律。
。1)出示范例條○□○□○□,提問:有哪些圖形寶寶在排隊呀?它們的隊伍是怎么排列的?它們的隊伍后面還可以怎么排呢?它們的隊伍排列得很整齊,我們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圓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引導幼兒AB AB AB分組,教師在范例條的下方記錄,幫助幼兒小結規律。)
(2)出示范例條○□□○□□○□□,提問:看看它們是誰?都是怎么排的?它們的隊伍后面應該怎么排列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引導幼兒ABB ABB ABB分組,教師在范例條下方記錄,幫助幼兒小結規律。)
(3)同樣,出示范例條○□△○□△○□△,引導幼兒小結ABC ABC ABC排列的規律。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找出書中的規律。
(1)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從封面到第三頁。封面是彩虹,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第一頁上是一顆紅草莓;第二頁上是兩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頁上是三根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后面幾頁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頁碼猜水果的個數,按照彩虹的顏色來猜水果的顏色。)教師肯定幼兒的猜測,再引導幼兒完整地閱讀大書,發現書中的規律。(水果的個數跟書頁數一樣都是從少到多;水果的顏色跟彩虹顏色排列的規律一樣,都是從紅色到紫色。)
。2)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有規律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和事情,比如說人的生長規律(出示圖片)都是從小慢慢長大,最后變老。植物也是這樣(出示圖片),樹從樹芽到小樹苗慢慢長大,最后變成大樹……鼓勵幼兒將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規律和現象與同伴進行交流。
3、幼兒操作活動(自由選擇操作材料)。
。1)看圖形找規律,用字母表示出來。
。2)按照排列規律粘貼圖形。
。3)按照動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
。4)按照植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幼兒展示操作結果,教師進行評價。
三、結束部分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幾種簡單的規律,這些簡單的規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稍加注意就能發現,讓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律,好嗎?(來源:早期教育)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模擬上下車的情景,使學生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3。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得兩步式題運算順序的感性體驗。
重點:體會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含義。
難點:獲得感性體驗。
教具:電腦、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準備題
口算卡片
(二)探究新知
1。說一說
小朋友門坐過公交車嗎?汽車每到一站就會有上上下下的人,請看大屏幕:(電腦顯示)
車上原來有2人,到站了,先上去了一個人,又上去了4個人,一共有幾人?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回答:一共有7人。先算2+1=3,再算3+4=7。列式為:2+1+4。
教師板書: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互說。
繼續演示:這時車上有7人,又到了一站,上來了2人,下去了3人,該怎樣列式計算?
列式為:7+2-3=6
還可以怎樣列式?(7-3+2=6)
2。試一試
用自己的文具盒模擬汽車,用圓片代替乘客,教師說出各種情況,學生當小司機,模擬一次,列出正確的算式
3。擺一擺
同桌兩人一組,用圓片互相擺,一人擺,一人列式,然后交換角色練習。
。ㄈ┱n堂作業
1。7+2-8 8-8+4 10-4+2
10-8+5 10-7-3 3+5+1
2+7+1 6-3+7 3+5-6
2。 2+2+2+2+2 9-2-2-2-2
(四)總結
同學們的表現都很棒,希望繼續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的內容及第69頁練習十六的第1—3題。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并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義、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驗證。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剪刀、白紙、直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誰能說出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生1: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生2:三角形有三個角……
師: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們把三角形里面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開始。
。ㄔO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師:有誰畫出來啦?
生1:不能畫。
生2:只能畫兩個直角。
生3:只能畫長方形。
演示:請同學到黑板演示,是不是畫成這個樣子了?哦,只能畫兩個直角。
師:問題出在哪兒呢?著一定有什么奧秘吧?想不想知道?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與三角形的內角和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自主探究
師:你能“畫幾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自己試著畫一畫。
。ㄕn件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圖)
生:可以畫銳角三角形,也可以畫直角三角形,還可以畫鈍角三角形。
師:在數學上,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的和。你能想出幾種辦法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
生:可以測量出每一個內角,然后求出三個內角的和。
師:好,下面我們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計算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強調說明: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時,中心店對準角的頂點,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角的另一半落在刻度線是多少度。
生:通過測量發現,任意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都是180°
師:你還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嗎?
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可以拼成同一個平角,也能得出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師:誰能展示一下?
生1:把一個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然后拼一拼發現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2:把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3:把一個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的還是平角,即180°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同學們通過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看似簡單的量量算算、剪剪拼拼,實際上是探索知識的實驗方法,這樣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著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本領。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同學們,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你在數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測量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求和的方法。
生2:我還知道通過剪、拼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3: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6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營造了寬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整節課的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整節課的教學都創設了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問題,并能結合情境解決問題,增加了學生的直接經驗,把每個學生潛在的熱情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巧用遷移,積極探究。
學生已經認識了加法,通過加法來遷移,增進對減法含義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動口、動手、動腦,利用舊知獲取新知。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動手實踐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最直接方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經歷了減法的形成過程。同時,通過動手擺一擺,也促進了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減法的含義以及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數一數5以內的數。
(1)從1數到5。
(2)從5數到1。
2.引入:有幾支彩筆?(5支)送給小朋友2支,還剩幾支?你們會算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5以內的減法。
設計意圖:利用“送彩筆”這一生活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
探究新知
(一)故事導入,揭示內容。
1.智慧爺爺看見大家很會計算,想請大家幫幫忙,他現在一共有幾個智慧果?(教師戴上智慧爺爺的頭飾,左手拿2個智慧果,右手拿1個智慧果)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你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智慧爺爺謝謝你!(把右手拿的1個智慧果送給回答問題的孩子)
師:智慧爺爺送給小朋友1個智慧果,他還剩下幾個?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對你的同桌說說,也可以用學具擺擺看。
2.引導學生用學具擺一擺。
學生匯報:原來有3個智慧果,拿走1個,還剩2個。
3.認識減法算式。
師:像這樣的過程我們可以用減法算式來表示。(板書:3-1=2)中間這個運算符號“-”叫減號。(板書)這道算式是一道減法算式,讀作:3減1等于2。(板書)
(1)帶領全班學生讀兩遍算式。
師:減號前面的3表示什么?減號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號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間交流、匯報。
(3)小結:減號前面的3表示原來有3個,減號后面的1表示拿走1個,等號后面的2表示還剩2個。以后我們遇到這種“去掉”或“減少”的情況都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智慧爺爺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學生初步感知減法的含義,認識減號及減法算式的讀寫法。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5、例6 P82—84頁。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主要內容
本課時教學內容是萬以內數的認識,主要內容包括:例5(數數、認識“萬”及數位順序表)和例6(數數,數的組成)。
對于整數的認識,教材是分4個階段編排的。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一階段;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100以內各數的認識,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二個階段;本學期將認數范圍由100以內擴展到萬以內,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這是認數教學的第三個階段;在四年級上學期,認數范圍由萬以內擴展到億以上,學生學習大數的認識,這是認數教學的第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萬以內數的認識是整數認識的主要內容。因為這一階段的認數,包含了整數認識的所有要素,如數的表示、滿十進一的進位制、數位、各個數位上數字所表示的值等,學生也將認識從“一”到“萬”的計數單位,包含了一個完整的數級。因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非常重要,它不僅是認識更大自然數和大數計算的基礎,而且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數感非常重要的素材。
為此,教材的編者非常重視本課時的內容編排。在內容上,本課時繼續突出了對“計數單位”的認識,并使學生能在用計數單位計數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理解“十進制”“位值制”兩個基本概念,從而使認數知識逐步積累。同時,由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思維形式已經開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但在抽象的過程中,仍然需要借助大量的形象感受,因此,教材充分借助了直觀圖、帶數位的計數器等,讓學生借助形象感受時適當地進行抽象,讓學生切實打好基礎。
。ǘ┙滩木帉懱攸c
與實驗教材相比,修訂后的新教材在本單元的編排上體現了如下幾個特點。
1、注重讓學生經歷運用計數單位數數的過程。數(shù)來源于數(shǔ)。因此,學生認數離不開數數的過程。教材在編排上,特別注重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如,例5就是讓學生借助前面例1學過的計數單位“千”數數,既認識了計數單位“萬”,又體會“十進制”。緊接著的“做一做”,學生在已有數數經驗的基礎上利用計數器邊撥珠邊數數,讓學生分別一個一個、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深化學生對計數單位的認識,再次感受十進關系。
2、注重借助多種模型,由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鑒于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學生在認數的過程中離不開直觀的模型!靶巍弊鳛閷W生學習的載體,能將抽象的數形象化,可以較好的溝通數的意義、數感的培養。為此,本課時教材提供了小方塊、帶數位的計數器、星星圖、明信片等模型,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的基礎上掌握數概念中諸多重要但又較抽象的內容。
3、注重數感的培養。
課改以來,從《標準(實驗稿)》到《標準(20xx)》,從教材到教學,都非常注重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本課時專門安排了例6、第84頁“做一做”第一題這樣的例題和練習來體現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直觀感受到相應的數到底有多少,并使學生通過交流從多角度去理解數,進而強化了直觀感知的數和抽象數之間的聯系,落實了數感的培養。
4、借助具體情境理解數的意義,加強數與生活的聯系。
從數量抽象到數,離不開直觀的現實情境。在編排時,教材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使學生感受到更大的數的引入來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體會數的意義。例如教材第82頁的情境圖、例6的星星圖、第84頁的明信片都蘊含了豐富的數字信息和數學問題。既是學生體會到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又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許多實際問題的解決都與數有關,進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悟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ㄈ┙虒W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建立計數單位“萬”的概念,掌握數位順序表,理解數位的意義。
2、教學難點:
接近整千、整萬“拐彎處”的數數。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了20以內各數的認識,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習了100以內各數的認識,在本單元前4個例題中已經認識了1000以內各數,對“十進制”、“數值制”有了一定的理解,對計數單位、讀數、寫數都有了一定的認識,為本課時的學習打好了重要基礎。
由于本時期的學生,思維形式已經開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直觀圖、計數器等模型,讓學生借助形象感受時適當地進行抽象,從而切實地打好基礎。
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含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與錯誤分析,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認識計數單位“萬”,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
。2)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這些數的組成。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實際進行估數,發展數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復習引入
二、貼近生活,建立數感
三、回顧整理,鞏固練習
四、提供空間,總結延伸
五、課后練習,靈活運用
五、教學反思
萬以內數的`認識既是學習多位數讀、寫法的基礎,也是學習萬以內數算的基礎,如果學生對萬以內數的概念不清,讀寫數不熟練,將直接影響對萬以內數的計算的理解和掌握。為了使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概念,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時,注意下面三個問題:
一、借助直觀素材,加強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概念
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我借助直觀,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例如,教學“萬以內的數和萬以內的數的順序”,我結合計數器的演示,讓學生邊撥珠邊數數,先撥上一千,當數到九千時,要問學生:“九千后再添一個千是多少?該怎么撥?”學生在前面已經學過百位有10個珠時,10個百是一千,去掉百位上的10個珠,要向千位進1,依次類推數到九千時,學生就自然知道怎樣撥珠。這樣通過計數器的演示,有利于使學生了解“相鄰計數單位之間十進關系”,比較形象直觀地建立數位的概念。
二、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遷移學習,促進學生認知建構
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以類比促遷移”的教學策略,把新知識納入舊知識,實現新知識的同化,以促進學生認知建構。結合計數器從一百數到一千告訴學生可用一、十、百、千這些計數單位來數數,讓學生弄清“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又如,教學“四位數的讀法”例題時,由于學生已經學會了三位數的讀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計數器,撥上一個數后,先說出它的組成,然后試著讀數,這樣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此及彼地獲得新知,既使學生掌握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類比遷移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例,拓展認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萬以內數的數數、組成”,我注意捕捉與本課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搜集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拉近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認數、數數活動。如在學生初步學會“一千一千地數”之后,讓學生從親身經歷的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有利于豐富學生對百、千、萬為單位的數的感知和體驗,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
六、案例研討
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10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對數的認識的進一步的學習。怎樣把學生原有的認識基礎、認識規律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起來設計教學,是本課著重研究的內容,本課的教學在以下幾方面有所突破:
1、確定目標,注重雙基的教學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力求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雙基”的要求,讓學生能數清萬以內的數、建立計數單位“萬”的概念并認識數為順序表,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同時,注意情感、態度的培養,結合現實,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讓學生通過操作、探索、討論,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性心,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空間,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本課如果再簡單的交給學生“10個一千是一萬”已不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了,因此,本節課把重點放在讓學生建立的數感上,讓學生自己得出10個一千是一萬。整個過程重視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腦思考、開口數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只有教師放手讓學生操作和探索,才能有學生的自主構建的可能,才能有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才能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才會有主動的體驗。
3、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的方式。本節課自始至終貫穿著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讓學生結合已有的學習經驗,學生會想到需要新的計數單位“萬”。當學生的思維處于萌芽狀態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達成共識,這個過程自然滲透了“10個一千是一萬”。通過撥一撥、說一說、數一數、填一填,學生既有獨立思考,又有觀察和交流。這一切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4、有效地運用了教學手段
在教學以內數十進制關系時,學生在前面認識千以內的數時已經數過小方塊,知道一個大正方體由一千個小方塊組成,并知道千以內的數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這里老師又巧妙地利用課件展示一千一千地數小方塊,然后又用計數器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使得學生對相鄰數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更加清晰。同時,老師借助“計數器”,把數數、寫數、讀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小學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多位數減法連續退位的算理,能熟練使用此算理正確計算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發現被減數中間位置有0的多位數減法運算的算理的過程,感受由猜想到驗證的數學探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收獲通過合作與探究自主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
難點:被減數中間有0或末尾兩位都是0的多位數減法的算理、多位數減法的驗證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同學們昨天晚上都看浙江衛視的《跑男》了么?大家最喜歡哪位明星呢?
老師昨天在網上看到了喜歡他們的觀眾人數。其中,喜歡鄧超的有413人,喜歡Baby的有379人,喜歡李晨的有158人。你們能快速幫老師算出來喜歡Baby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個么?喜歡鄧超的人又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
師生互動:同學們可能較快算出379-158=221,413-158=225的結果,在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多位數減法中的不退位減及退位減。
提問1:哪位同學能站起來說一下221是如何得出的么?
提問2:哪位同學能說一下225又是怎么算的呢?
2、提出原理
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下幾種特別的多位數減法(板書多位數減法)
老師還看到,喜歡陳赫的人有403人,大家能用同樣的辦法告訴老師喜歡陳赫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呢?同學們前后四人結為一組一起來討論一下,3分鐘過后老師請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提問1:老師看到有的小組在討論時按照原來的方法,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向前退一當十時遇到了困難。3不夠減向前退1時,發現十位是0,沒法退了,那怎么辦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十位是0沒法退1當10時,再繼續向前一位退1當10,此時十位變成了10,拿去1給個位,個位變成了13,13減8余5,十位剩9,減5余4,百位退1后剩3,減1余2,所以403-158=245。
追問1:哪位同學能說一下403-158在計算時和我們前面學習到的多位數減法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個位不夠減應該連續向前退1進行兩次。
追問2:同學們能否用學習過的方法來檢驗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預設一:158+245=403
預設二:403-245=158
3、講解原理
提問:同學們思考一下,在什么情況下才需要連續退位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在被減數中間有0時需要連續退位。
4、應用原理
提問:現在老師還知道喜歡祖藍的人最多了,總共有500人,大家能快速算出喜歡祖藍的人比喜歡李晨的人多多少么?
追問:哪位同學能說一下他發現了什么呢?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得出被減數末尾兩位都為0時,也是需要連續退位的。
5、小結作業
提問:同學們通過本節課都學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識呢?
作業:同學們課下自己編一道中間有0的被減數的減法題目,回家考考我們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是否和我們一樣聰明呢?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也,知道xxxx年全年有365天。
2、使同學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運用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增強參與和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年歷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今年是xxxx年,說一說這一年我們中國有什么重大的活動?
生集體說:奧運會。
師追問:那你們知道奧運會是幾幾年的幾月幾日嗎?
生xxx年8月8日。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板書:認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師:你覺得這一年還有哪些日子對你來說是重要的?
生回答(3~4人)
問:是幾月幾日,假如不是特殊的,問:為什么?
師:你能快速在xxxx的`年歷上找出這個日子嗎?(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師巡視,找一個同學完整說說。
你找的是幾月幾日?為什么這么快?
生:只要找準那個月,在其中找那一天就行了。
再找兩個同學找一找。
2、在這張xxxx年的年歷上你有什么發現?告訴你的同桌。(認識大月、小月)
生1:一年有12個月。(師板書)
生2:(31天):1、3、5、7、8、10、12。(師板書)
生3:(30天):4、6、9、11。(師板書)
生4:(xxxx年)二月:29天。(師板書)
師明確:我們把31天的這些月稱為大月。(板書)
我們把30天的這些月稱為小月。(板書)
因為這年二月只有29天稱為特殊月。(板書)
師:全班齊說大月有哪幾個月,小月有哪幾個月。
3、師迅速擦掉大月、小月的月份(記憶大月、小月)
指名問:你能馬上說出大月、小月分別有幾個月嗎?(大月有哪些,小月呢?)
師:誰有好方法能快速地記住大月、小月呢?(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介紹拳頭記憶法。
指名上臺演示。
師:大家一起來學一學。(生可以邊模仿,邊一起念)
師:會了嗎?好,和老師一起來練一練。
師:念給你的同桌聽聽。
生:1~7月中單數是大月,8~12月中雙數是大月。(這也是一個好方法)
師:老師準備了一首兒歌,也能協助同學們來記住大月、小月。
補:師略介紹平年、閏年。
師:老師來考考大家記的牢嗎?介紹游戲。
報大、小月:報到大月的男生站起來;報到小月的女生站起來。(最后一個報二月)
師:那下面我們一起來說說大月有哪幾個月?小月有哪幾個月?(板書)
4、計算全年的天數
師:你們能快速計算出xxxx年有多少天嗎?(那我們計算一下)
生1:31+29+31+30+31+30+31+31+30+31+30+31=366(天)
生2:317+304+29=366(天)
生3:365+1=366(天)
師:二月有29天,閏年時全年有366天,二月有28天時,平年全年有365年。(提問生答)
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年、月、日的知識?(論述知識要點)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頁的例1、例2,練習二十中的有關練習。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夠正確地脫式計算三步式題。
2、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類推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教學難點: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使學生主動探索三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規范地脫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教學例1
師:先向大家提一個問題:如果你拿了壓歲錢,最想買什么?
噢,你們買這么多東西,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強用壓歲錢去買了什么?
1、電腦出示情景一:小強拿了壓歲錢,來到北京華聯超市。他先到電器類柜臺,買了一臺復讀機,標價120元。又來到文具類柜臺想買橡皮泥,小強看到橡皮泥正在特價:買5桶100元。他想了想,走到售貨員阿姨處說:“我買3桶橡皮泥行嗎?”阿姨笑咪咪地說:“行”。于是小強拿了一臺復讀機和3桶橡皮泥來到收銀臺結帳。
師:從剛才的錄象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到了什么?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小強一共要付多少錢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20+100÷5×3
2、板書:有加法、減法,又有乘法、除法,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4、出示卡片: 315—60÷15×4 14+16×4—50
72—45+121÷11 420÷7+86—54
5、出示“做一做”第一題。(比賽誰得了冠軍?)
二、情景導入,教學例2
1、電腦出示情景二:小強來到收銀臺結帳,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后,復讀機可以便宜20元。
2、師:你從錄象中,又可以想到些什么呢?
師:復讀機的價錢是一桶橡皮泥的價錢的幾倍?
學生討論,引導列式:(120—20)÷(100 ÷5)
交流運算順序,計算出結果。
師板書:有兩個括號的,可以同時把兩個括號里面的`先算出來。
3、出示卡片:
74+(96÷6—8) (15×40—360)÷6
。26+19)×(49÷7) 480÷(96÷16+6)
4、出示“做一做”第二題(比賽誰得了冠軍)
三、鞏固練習
1、看看、說說、算算、議議
在16—3×4÷2這個算式的不同位置加小括號(媒體出現)
。16—3)×4÷2 (16—3×4)÷2
16—3×(4÷2) (16—3)×(4÷2)
2、數學醫生:
45+55÷5—20 130+60—90×2
=100÷5—20 =190—90×2
=20—20 =100×2
=0 =200
3、在下面O里填上和左邊不同的運算符號,使兩邊的計算結果相等。
2+4+1=2O4O1 12—6—2=12O6O2
2+8+3=2O8O3 1 3+2 4=1O3O2O4
四、小結:
1、今天,你跟著老師學到了什么知識呀?(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2、師:在做題時我們要注意:
一審(看清題里是否有小括號,有哪些運算)
二想:(想一想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三算:(按照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11
設計說明
1、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新課伊始,讓學生觀看“挑戰者”號飛機失事的全過程,讓學生從機毀人亡的事件中感受到“次品”帶來的危害,領悟到檢驗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樣的情境創設,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2、重視引導學生用直觀的方式清晰地表達出推理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本設計在教學例1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試驗的操作活動,讓他們在充分的操作、試驗、討論、探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然后引導學生用直觀、簡明的方式,清晰地表示出推理的過程,進一步理清思路,為后面數量更多的找次品問題做好認知和方法上的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3瓶鈣片
學生準備
每人8張圓片學具 每組1張找次品記錄表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1、課件播放“挑戰者”號飛機失事的錄像。
2、引導學生猜測造成飛機失事的原因。
3、導入新課。
1、看錄像。
2、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1:駕駛員操作不當。
生2:飛機故障,零件不合格。
3、明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1、列舉生活中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10分鐘)
1、出示2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導學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出示一架天平:闡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3、出示3瓶鈣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引導學生嘗試找出輕的一瓶。
4、引導學生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5、引導梳理、比較:無論是先稱哪2瓶,只要稱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1、自主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1)打開瓶子把鈣片倒出來數一數。
。2)用手掂一掂。
(3)用秤稱一稱。
2、認識天平,明確天平的工作原理,并在天平兩端放入質量相同的物體,感受天平平衡的條件。
3、利用學具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可以拿出3個學具代替3瓶鈣片,進行實際操作。
4、各小組派代表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5、匯報:只要稱一次就能找出次品了。
2、有5瓶鈣片,其中1瓶少了4片。如果用天平稱,天平兩端各放1瓶,至少稱()次才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兩端各放2瓶,至少稱()次才能找出次品。
三、合作交流,發現最優方案。(15分鐘)
1、課件出示例2。
指名讀題,說一說“至少”的含義。
2、組織小組合作找出次品,填寫表格。
3、引導學生觀察表格,分組匯報找次品的方法。
4、引導學生觀察表格:
(1)分成的份數、分的方法與找出次品所要稱的次數有什么關系?
(2)怎樣分找出次品需要稱的次數最少?
5、用你發現的方法找出9個、10個、11個零件中的1個次品(次品重一些),看看是不是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也是最少的。
1、讀題,說一說“至少”的含義。
2、小組合作,2名同學擺學具,1名同學用圖示作記錄,1名同學填寫“找次品記錄表”。
3、利用實物和表格匯報:
。1)分成8(3,3,2),至少要稱2次。
(2)分成8(4,4),至少要稱3次。
。3)分成8(2,2,2,2),至少要稱4次。
4、討論、交流,明確:把8分成3份(每份數量盡量相等)去稱,能保證稱的次數最少。
5、小組合作操作、驗證,匯報試驗結果。
3、用天平從7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次品輕一些),把7件物品分成()份稱較合適。
4、有8瓶水,其中7瓶質量相等,另外有1瓶是糖水,比其他7瓶水略重一些,至少稱()次能保證找出這瓶糖水。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8分鐘)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112頁“做一做”。
2、補充說明:分成3份的方法最好,不能平均分的,每份的數量盡量相等。
1、獨立完成教材112頁“做一做”。
2、匯報,說明自己的最優方案。
5、如果有12個零件,其中一個是次品(次品略重),那么應該怎么分,稱的次數最少而且保證能找出次品?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2分鐘)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課后學習內容。
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用計算器進行較大數目的四則運算,并能用計算器探索發現規律。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教學重點: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探索規律等。
教學難點: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探索規律等。
教學過程:
回顧與整理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上一節復習課。我們復習一下第四單元《用計算器計算》。在這個單元
中,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生答,師板書)
2、師:計算器上有很多按鍵,你還記得他們的功能嗎?(課件出示、生答)同學們記性真好!
師:這些功能按鍵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板書)你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那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速度最快?算完一題就迅速說出答案,不可以提前做哦!
師:最后兩題的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生答)要看清楚運算順序。
師:在這個單元中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題型(生答)我們可以借助計算器來探索和發現規律(板書)
二、練習與應用
1、師:整個第四單元我們主要就是圍繞這個三塊內容學習的?磥硗瑢W們對這個單元的了解還真不少!接下來老師要跟大家來做個游戲了?纯创蠹业降讓W得怎么樣?(課件出示)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勇闖智慧島。這有四座島嶼,每個島嶼上都有對應的`題目,只有順利答題才能獲得小紅旗插在島嶼上。同學們有信心攻島嗎 (生答)你們想先闖哪座島嶼
師:第一座島嶼后面就是同學們剛才所說的“找規律”。
師:(師讀題)請同學們試著做一做。(在這,我們為了方便,就用讀各位上數字的方法來讀數)
師:你發現了什么規律?(生答:除數不變,被除數乘幾,商就乘幾)
師:(師演示)這樣縱向的規律我們已經找到了,那橫向的規律是什么呢?(生答)
師:我們在做找規律的題目時,要多方面考慮,不僅要縱向考慮,還要橫向考慮。
師:同學們真厲害!這么快就攻克一座島嶼,可以插上一面小紅旗了。接下來你們想闖哪座島呢?
2、師:請一位同學們讀一下題目。要想知道李偉帶的錢夠不夠,必須先做什么 (生答)那他花的錢都反應在哪了呢 (生答:發票)這張發票該怎么填呢?在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生答)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些注意點來填寫發票。
師:(投影展示)我們來看這幾張發票,你覺得有什么問題嗎?
師:發票填好以后,這道題目結束了嗎 還要進行比較。發現李偉帶的錢是夠的,最后寫上答句。
師:像這樣的需要填寫發票的題目,同學們在平時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發票中物品的數量和總金額大寫的寫法。
師:恭喜大家又順利攻下一座島嶼,插上了一面小紅旗。接下來我們要闖哪座島了呢?
師:(學生讀題)可以先和同桌討論一下,再自己試著算一算,框一框。
師:有結果了嗎?這9個數和中間數有什么關系?(中間數的9倍是這9個數的和)
師:那9個數的和是207,怎么找到這9個數呢?(只要把207除以9就可以確定中間數)
三、探索與實踐
4、師:通過同桌合作,我們一起找到了這道題目的規律。
師:同學們的實力真是不容小覷!又順利攻下了第三座島嶼,只剩最后一座島嶼了,有信心把它拿下嗎?(生答)
師:請同學們獨立完成在練習紙上,并思考一下有什么規律,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橫向:第二個乘數減減數的得數就是結果中1的個數?v向:第一個乘數每次多一個數,第二個乘數不變,是9,減數每次少1)
師:同學們真棒!最后一座島嶼的題目可不止這樣哦!我們再來看下一道題目。(課件出示)
師:先請同學們用計算器計算每一組的前三題,再根據規律寫出后一題和第三組題目的結果。如果在探索規律時如果覺得有困難,可以前后四人討論一下。
師:看來最后一座島嶼的題目的確有難度哦!不過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也被我們攻克了,順利拿下4面小紅旗,為自己鼓鼓掌。
5、師: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準備給你們開展一次“搶答比賽”。題目出示后,算出答案快速告訴老師。
師:做完這些搶答題,你有什么想法?(生答)
師:計算器是很方便,但是不是計算器一定算得快呢?也不一定吧!得看題目而定。
四、評價與反思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了《用計算器計算》這個單元,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嗎?(生答)
師:希望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合理運用好計算器,讓自己的數學學得更好!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材簡析:正值春天來臨,此次實踐活動可以引發學生樹立春化太倉,美化自然的意識。教材以三個班中小朋友參加植樹的情境,通過出發時的交談以及植樹時的互相提問,呈現數學問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由于提出的問題難易不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從中也可以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仔細觀察的習慣。教學重點是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教學難點是解決二班的'植樹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學生認真細致觀察場景圖,認真收集圖片呈現的有關信息、處理信息、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運用乘除和有余數的處罰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力,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準備:多媒體、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春天,萬物復蘇,大自然多美。。ǔ鍪緢D片)
小朋友們去干什么?原來是3月12日植樹節,他們一起去植樹。太倉近兩年有一個重要的活動就綠化美化太倉。有沒有發現太倉的樹木多起來了,太倉的綠地多起來了?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我們去植樹)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收集信息
。、學生仔細觀察場景圖,說一說看到了些什么?
。病W生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你準備先解決哪些問題?
【通過整體的觀察,使學生學會自主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解決班級種樹棵數
a、收集信息:三個小朋友一邊走一邊說,他們在說些什么呢?
學生讀一讀,說一說。
一班學生說:我們班領了4捆樹苗,每捆8棵。
二班學生說:我們班準備每7人一組,每組栽6棵。
三班學生說:我們班準備把樹苗栽成5行,每行6棵
小學數學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40-41頁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的種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它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也是教學難點。而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教材編寫的意圖是設計了大量的學生活動,希望學生能在操作活動中實現由靜止的課本知識向動態的學生探索活動轉變。學生學好這節課不僅能為他們后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幾何知識創造條件。
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度量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個階段在二年級上冊,是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第二個階段在二年級下冊,是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和鈍角。第三個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有了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基礎,學生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因此在認識量角器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要充分估計學生學習的起點,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本節課我力圖采用直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一步步發現“簡易量角器”測量方法的不足,使學生在直觀感受、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取角的度量方法,形成自己獨有的數學體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體會統一角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的必要性,建立1度角的表象。會用量角器量不同位置的角,在量角中感受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基礎上,認識量角器的構成,以及一度角的由來,通過探索、實踐,歸納量角器量角的一般步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積極參與量角的學習活動,在探索角的度量方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的簡潔嚴謹,激發學好數學的愿望。
四、教學重難點
1.認識量角器的構造,會使用量角器正確量角。
2.量角時能正確讀出角的度數,知道什么時候看內圈,什么時候看外圈。
五、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角 量角器
頂點 重合 中心點
一條邊 重合 0度刻度線
另一條邊讀 指向的刻度
六、教學過程
。ㄒ唬┣榫硠撛O,揭示課題隱藏內容
。1)視頻引入
、俨シ拧稇嵟男▲B》視頻
②提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游戲嗎?喜歡玩嗎?
、鄢鍪3張彈弓圖片,哪個彈弓更好玩呢?為什么?
。2)復習角的知識
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如果要制作一個2號彈弓,我們需要知道角的什么信息?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師:看到標題你有什么疑問?
生:角怎么度量,用什么量呢?
。3)復習長度的測量
播放微課視頻
長度的測量是由直尺上的小線段去量長的的線段,那我們可不可以用小角去量大角呢?
。ǘ┨骄啃轮[藏內容
1.活動一:彈弓2角的大小
(1)用老師給的小角量一量、比一比,老師給的.小角是10度
、傩〗M合作:用給定的小角量大角
②匯報交流:說一說怎么量的?量的結果是怎樣的?
用小角量大角,當角度不夠時怎么辦?進一步把角細化成1度
、圪|疑:我們用三角尺也不能準確地知道角2到底有多大,怎么辦?
生:測量出角的大小,角2有5個小角那么大,及時上傳學生活動的照片和視頻,對于正確和錯誤的進行點評,用班級授課大師分組給學生加分。
。2)介紹1度角
、僬勗挘簩Γ獪蚀_測量一個角的大小,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角的單位。
、谡n件演示:人們將半圓平均分成18份,每份是10度,是一個小角,再將小角平均分成10份,其中1份所對的角作為度量角的單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記作1度。
③直觀感受1度角有多大。
2.創作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半圓形,平均分成了180份,有一個中心點,兩圈刻度,分別從0度到180度;,每兩個數字之間相差10度,有兩條0度刻度線等。
(2)指名讀給定角的度數,學生辨析。
。3)猜一猜,讓學生猜出給定角的度數,說一說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3.用量角器量角──教學例1
。1)出示例1:怎樣用量角器量出∠1的度數?
。2)學生獨立嘗試量角,小組交流量角方法。
(3)教師展示學生量角的過程,學生辨析。(用101教育PPT拍視頻展示在屏幕上)
。4)小組長匯報量角的步驟。
①把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0度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
、诮堑牧硪贿吽鶎Φ牧拷瞧魃系目潭龋褪沁@個角的度數。
4.小結量角的方法
。ㄈ╈柟躺罨
完成活動三,量出給定角的度數,教師巡視拍照,將圖片和量角視頻傳到屏幕上。
。1)學生獨立完成(3分鐘)
。2)教師評價量角的方法。
(3)教師揭曉:為什么2號角最適合做彈弓。
教師提問:你覺得這個角熟悉嗎?在哪里見過?彈弓2的角的度數是50度,教師向學生講解彈弓原理。
(四)總結與課后拓展
(1)出示拓展題,讓孩子上臺操作量角器量角,布置課后拓展作業,畫一個五角星。
(2)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3)小組評價:得分最多的小組獲勝。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體積(容積)及其計量單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能合理、正確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復習的過程中提高歸納整理能力,感悟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整理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積累空間和圖形領域內容的學習經驗;通過合作學習,激發和培養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溝通長方體、正方體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形成知識網絡,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
選擇恰當的形式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
教學過程:
一、動腦想象,喚起經驗
1.創設情境,展開想象
老師帶領學生做一個想象練習。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兩個學具袋,讓學生從學具袋中自主選擇材料做出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框架和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各一個。如何選擇材料呢?
學具袋一:長10厘米,8厘米,6厘米,5厘米的小棒各若干根,橡皮泥球若干個。
學具袋二:如下圖的紙片各若干張,膠帶。(單位:厘米)
2.匯報交流,歸納小結。
預設一:選8個橡皮泥,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4根;
預設二:選1號,3號,4號的紙片各2張......
引導學生說出選擇的理由。
小結:
。1)長方體有8個頂點,所以用8個橡皮球;長方體的棱長有3組,每組4條棱長相等,所以選擇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4根。
(2)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等,并且上,左,前的長和寬分別對應長,寬,高,3組面中每兩組面之間至少有一條相同的`棱,所以選1,3,4號的紙片各兩張。
3.揭示課題,明晰目標
談話:
剛才,大家根據自己的想象選擇材料,運用了哪些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二、系統整理,構建知識
1.自我梳理(可以課前完成,課堂上交流匯報)
請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自己進行整理,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出來,記錄在自己的作業紙上,可以自由選擇表格、圖示或框架等形式,小組合作完成(或拿出課前整理好的作業紙)。
2.匯報交流
老師帶領學生觀察各小組制作的成果,看看哪些知識點是同學們容易忽略和遺忘的,并加以強調。
并派學生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并介紹自己的想法。
交流特征的時候,引導學生比較長方體、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時候,得出關系: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并可以用下圖。
在交流“表面積”時,引導復習表現展開圖復原成立體圖的方法。同時復習將表面積轉化成三組不同的長方形的面積,說出如何求表面積的方法。
在交流“體積”時,引導用手勢或舉例比畫,想象體積單位的大小,說出體積單位的進率。
三、巧設情境,查缺補漏
1.基礎知識鞏固:
呈現問題情境
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獨立思考并解決上面的問題。當學生解決完畢后利用展示平臺來展示解決過程,并請學生判斷正誤。同時請學生說說求長方體,正方體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公式各是什么。
2.訂做水箱。
呈現問題情境:用白鐵皮做一個長2m,寬0.8m,高0.5m的無蓋長方體水箱。
、俟烙嬙谥谱鬟^程中要損耗1m2白鐵皮,制作這個水箱大約需要多少白鐵皮。
、谶@個水箱最多能裝多少立方米的水?
思考并回答
。1)上面兩個問題分別可以轉化為哪個知識點?
。2)第一個問題與前一題中的求表面積有什么不同?
。3)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4)你還能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哪些問題?
3.求體積
呈現問題情境:一根長方體鋼材,橫截面的面積是1.8dm2,這根鋼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思考并回答:
。1)能否直接利用體積公式來解答?
。2)應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3)在解答的過程中還有沒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四、分層練習,溫故知新
1.基本練習:
(1)判斷正誤
①一個正方體的棱長是6厘米,它的表面積和體積相等。
②棱長5分米的正方體水箱,它的占地面積是125平方分米。
、坶L方體(不含正方體)最多有8條棱長度相等。
④正方體具有長方體的一切特征。
、菹嘟挥谝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2.思維訓練
有30個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想一想。
。1)怎樣擺才能將它拼成一個最大的正方體?還剩幾個小正方體?
。2)從角上拿一個,它的體積和表面積是怎樣變化的?
。3)從棱中央拿掉一個,它的體積和表面積發生怎樣的變化?
(4)從面中央拿掉一個,它的體積和表面積發生怎樣的變化?
五、課堂總結,完善提高
1.評價完善:
自我評價,這節課你表現如何?通過整理和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課堂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