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23 13:04:5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8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趣味數學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學期通過趣味數學校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學習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趣味數學》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系列數學故事、益智問題和數學游戲。這些問題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數學奧秘的機會,學生在參與這些數學游戲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價值,鍛煉數學智慧,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探索解法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了數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數學方法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向往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于質疑,樂于討論探究生活中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樹立攀登科學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敢于質疑、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知道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并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活動措施:

  1.選好人才

  先初步設定趣味數學興趣小組人數,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自由報名,再根據各班的報名人數從中選出具有一定愛好數學的學生作為學員。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學好數學,掌握數學的思維方式,是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活動中,通過

  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題目,逐步培養大家的“數感”,引導大家喜愛數學,以至于達到自覺學習數學的目的,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3.注重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發揮“小老師”的作用。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教學難點

  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課 時

  四、教學過程

  1、舊知復習,引入新知。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29是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五、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學校新到了一批書,老師打算發給同學們,我們班有 ()個同學,我們先算算有多少本書,看夠不夠發給同學們。

  1、觀察,課件出示主題圖

  要求: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你知道它們有多少嗎?一捆有多少本?數學書有多少本?語文書有多少本?

  2、小組討論:看圖提出問題,誰能提出不同的問題?怎么能算出來?

  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數學書,你能怎樣算?想一想,你是怎樣列式的?用小棒擺一擺,你是怎么算的`?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4、 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們班領了多少本書,你能算出來嗎?請看圖,我們領了多少本?一包語文書和一包數學書有多少本?

  5、 全班反饋:A動手操作,理解口算辦法。總結算法,計算時要注意計算的單位,個位上的數要加在個位上。整十數要加在十位上。

  6、 比較算法,加深理解,讓學生認真觀察兩個算式,這2個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組說,后指名全班交流)

  六、 鞏固練習,促進理解

  先在書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題,請同學講一講上下兩題有什么關系,并舉幾個例子口頭考考其他同學。

  七、 作業P64的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溝通個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回顧所學的內容,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

  二、練習

  1、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在小組里交流計算的方法。

  2、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獨統計圖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題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極牌冰箱比較便宜。

  3、第3題,先幫助學生理解提議,由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全班交流。

  三、總結。

  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包括所學知識和新的學習方法。

  板書設計:

  整理與復習

  分數乘法:意義 計算方法

  分數除法:意義 計算方法

  教學反思:

  整理與復習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溝通分數乘除法間內在聯系。

  能力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情感目標:

  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弄清分數乘除法間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寫有式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數與運算”。回顧所學的分數乘除法混合運算,包括意義、運算順序。對所學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對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4題,先讓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弄清題意,借助圖形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同時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的環保知識。

  2、第5題。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匯報結果,并鼓勵學生說出計算過程,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證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3、第7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分數的問題,如果學生用算術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用算術法不做要求。

  板書設計:

  解:設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ⅹ=549

  答:這個地區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

  960ⅹ14.8﹪=142.08(萬平方千米)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3、114頁總復習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加深對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3.經歷整理過程,構建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間的知識體系,培養思維能力。

  4.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價值,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

  目標解析:

  在問題中經歷表內除法、有余數除法的整理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計算的方法;在對比中明辨混合運算的順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鞏固有余數除法試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余數為什么要小于除數。

  2.鞏固同級、不同級及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除法相關知識,逐步學會整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揭示課題

  (一)游戲活動:

  教師選12個小朋友上臺。

  1.分組。

  讓其他同學給他們分分組,要求每組人數同樣多,且每組不止1人。

  (可以每組2人,分成6個組;可以每組3人,分4個組;可以每組4人,分3個組,可以每組6人,分2個組。)

  2.搶答。

  分好組后,開始搶答游戲。

  ( 課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復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形式,既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即除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又調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回顧梳理,構建聯系

  (一)復習表內除法和有余數除法

  1.課件出示:

  (1)16枝鉛筆,裝在4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多少只?

  (2)16枝鉛筆,每8枝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3)16枝鉛筆,裝在7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幾枝?還剩幾枝?

  2.學生分析后列式并計算。

  3.學生匯報

  (1)三道題如何列式,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計算時用什么乘法口訣?

  (3)第三題余數是多少?余數與除數有什么關系?

  4.學生自主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裝一盒,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5.說一說:表內除法與有余數除法的異同。

  6.練一練:

  (1)出示習題:如果每枝鉛筆8角,小英帶了6元錢,她最多能買幾枝?還剩多少錢?(列式并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并說說用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3)比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第一種錯誤的原因,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為12角里面還有1個8角,還能買一枝鉛筆。)從而進一步理解為什么余數一定要小于除數。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將表內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二)復習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說一說:先請學生說說這些混合運算的順序。

  (2)分一分:讓學生將這些算式按運算順序進行分類。

  如:第一類: 128-64+36 48÷8×6。

  第二類: 64-40÷8 6+18÷3。

  第三類: 8×(36-29)。

  (3)根據分類結果分別計算。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舉出類似的例子。

  2.練一練:

  (1)課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學生計算。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先看運算順序,然后計算。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重點是先看運算順序,因此在復習前出示三類不同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分類,既突出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給學生復習混合運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

  結合直觀圖鞏固對除法及有余數除法意義的理解,溝通兩者間的關系。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

  鞏固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強化試商的技能。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

  以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的方式,突出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培養認真審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

  1.40個圖形如下排列:……第34個圖形是( ),40個圖形中有( )個。

  2.小晨準備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頁的圖書,第一天看了12頁,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幾頁?

  設計意圖:本環節復習題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獲,總結提升

  談話: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說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很多的平面圖形的,比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本節課的學習即與之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有著密切聯系,但又有著本質的不同。密切的聯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點有相同的地方。本質的區別在于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在小學階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統的學習立體空間圖形的開始。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助于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這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立體圖形以及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的計算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的地位顯得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借助具體的實物和模型,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聯系。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立體思維。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總結、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面和棱的特征

  四,學情分析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在生活中也會經常碰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雖然學生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但在平面圖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學生已經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圖形,我們一般從點、邊、角等方面來進行研究。

  五,教法、學法

  主要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模型、研究單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上課開始,我們先出示一幅商場一角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都發現了哪些形狀的物體?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數學知識、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下?

  學生一般能夠正確識別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我們繼續拋出一個問題?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還見到過長方體和正方體?我想學生的回答應該是五花八門,比如魔方、快遞包裝盒、牛奶盒、鉛筆盒、橡皮等等,或許學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確,比有的如鉛筆盒,它并不是一個平平的面,而是一個曲面,但是我們這時不要著急否定學生,因為學生已經從以往的平面圖形走到了現實中的立體圖形,這是一個大的進步,我們的應當予以肯定。對于那些不精確的描述,我們會在最后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判斷。

  (二)講授新知

  我們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樣的道理,長方體和正方體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實際物體,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我們應當從實物中提煉出模型,因此我們可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當然理想條件下每個同學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模型。第一步就讓學生直觀感知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閉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們學習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過直觀的感知,學生的回答或許不是那么精確,比如,平面圖形有一個面,立體圖形有好多個面;再比如平面圖形是畫在紙上的',而立體圖形是現實生活中的等。我想這足以可以說明學生已經開始進行了立體圖形的思考。

  這時進一步追問,假如讓你來描述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幫助學生梳理,研究平面圖形時,我們可以從頂點、邊、角等幾方面來進行研究。同樣的道理在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時我們也可以選取幾個研究點來進行探討,比如面,棱(即面與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頂點(即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當然,這些名稱的認識可以是學生課前預習,也可以作為老師的新知講授。當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各部分名稱后,可以設計一個環節,讓同桌兩個相互說一說,加以鞏固各部分的名稱。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稱后,我們可以先研究長方體、也可以先正方體;當然也可以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本節課我采用先研究長方體再將研究方法遷移到正方體的模式:

  長方體的特征,在前面我們已經確定了可以從頂點,面以及棱三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頂點的數量很好數,是8個頂點,當然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有順序的來數。研究的重點在于面和棱。這時我想完全可以把問題拋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開始之前,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幾個問題:第一,長方體有幾個面,面與面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是怎么驗證的?第二,長方體有幾條棱,棱與棱之間有沒有什么特點?你又是通過什么方法來驗證的?帶著這兩個問題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討論結束,學生在進行匯報交流的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去數面的個數的時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可以上下、前后、左右來數。一共有6個面。對于面的特點,我們可以從面的位置、面的形狀、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積三個方面來描述,最終得出結論: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面的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當然對于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這個說法在后面的練習中會進行特殊的論述)

  在去研究長方體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模仿剛才研究面的過程:比如,長方體一共有幾條棱,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讓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討論。有的學生會想到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長方體一共有8個頂點,共計24條棱,但是在數的時候所有的棱都重復計算了一遍,最后要減半,所以長方體一共有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按照棱的長度去數,一共有三組,每組有四條棱長度相等,共計12條棱。還有的同學可能是按照空間位置來去數,這時可以讓這位同學到講臺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來進行標注,通過空間位置的劃分,可以分為3組,每組有4條,共計12條棱。每種方法都可以,但是我們要鼓勵學生運用第3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學生是真正站到立體空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予以肯定。這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環節,同桌兩個彼此不重復、不遺漏的數一數各自長方體的棱并說一說每組棱有什么特點。最后我們得出結論:長方體有12條棱,可以分為3組,每組相對的4條棱長度相等。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的頂點、面、棱的數量和特征后,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中一個頂點對應幾條棱,學生很清楚的知道:一個頂點對應3條棱。在數學中,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且向學生介紹,一般來講,我們把水平方向的較長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二的棱叫做長,把水平方向較短的棱叫做寬,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講授完長寬高后,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來說一說自己長方體模型的長寬高。讓學生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擺放的位置進行變化的。

  在研究正方體特征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剛才研究長方體的方法去研究正方體。完成研究表格,并對比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得出結論:正方體也有8個頂點、6個面,12條棱。但是正方體的6個面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并且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同。這正是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的不同之處。本環節的設計重點在于研究方法的遷移,以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進行比較。

  最后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包含關系:在平面圖形中,我們學習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只不過正方形的長和寬相等,我們稱之為邊長。這里的正方體是不是特殊的長方體呢?拋出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其實,正方體就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只不過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而已,我們把它稱為棱長。本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在集合范圍內,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二者是一種包含的關系。

  到此本節課的新授內容以基本結束,根據練習的層次性,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

  最后,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生活中的鉛筆盒、冰箱等是不是標準的長方體

  2,是不是所有的長方體的面都是長方形。

  這兩個問題留作學生課下思考。

  八、板書設計

  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學會加法的驗算,并通過對加法驗算方法的交流,體會驗算方法的多樣化。

  2.通過觀察、思考、討論,滲透加法交換律以及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掌握用多種方法驗算加法。

  3.養成自覺驗算的'學習習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買過東西嗎?

  2.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本27頁情境圖)小明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提出加法或減法計算的問題,如:①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②媽媽給售貨員200元,應找回多少元?③運動服比運動鞋貴多少元?……學生提出這些數學問題老師都給予肯定,然后引導學生計算第一個問題。

  3.選擇問題,獨立解決。

  讓學生獨立計算、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套運動服和一雙運動鞋一共多少元?

  板書:135+48=183(元)

  4.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師:我們剛才的計算到底對不對呢?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加法的驗算方法。

  (板書:加法的驗算)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剛才的計算結果?

  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師: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你的想法,共同研究怎樣檢驗加法計算的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方法。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把你們驗算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驗算方法和結果,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驗算,并說明理由。

  4.師:同學們真聰明,驗算方法這么多!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27頁,看看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驗算方法?哪些是我們想到的?哪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你最喜歡哪種驗算方法?

  5.引導小結,歸納方法。

  師:大家討論一下,加法的驗算有幾種方法?

  將三種驗算方法歸納為兩種情況:①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相同;②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看差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

  三、鞏固練習,提高技能。

  計算下面各題,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算。

  746+219= 637+268= 84+307= 512+394=

  2.數學門診部

  數學門診部來來了許多“患者”,請同學們來當小大夫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4 6 4 + 1 4 8

  1 3 7 7 8 3 3 9 7

  四、課堂總結,情知共融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呢?

  五、實踐作業,拓展延伸

  回家調查爸爸、媽媽購買東西時是怎樣付錢,你能幫他們驗算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課本第63頁例2;練一練;《作業本》第28頁。

  教學目標:進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鞏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應用按比例分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在連比中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與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與分數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關鍵: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數比是5∶4;

  (2)柳樹、楊樹棵數比是1∶6;

  (3)科技書和故事書比是5∶4。

  2、練習:

  (1)學校有故事書80本,故事書和科技書的本數之比是2∶3,科技書有多少本?

  (2)改編1題中的故事書80本為科技書有80本。

  分析:每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幾種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種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這種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這三種量的'連比。意思是這種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學生嘗試解答。

  (3)反饋、講評。

  2、試一試:一種青銅,內含銅88份,錫10份,鋅2份。要煉制這種青銅400噸,需要銅、錫、鋅各多少噸?

  3、補充: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24厘米,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三、練一練。P64。

  四、課堂小結。

  這堂課與上堂課有什么不同嗎?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本》第28頁。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2、2、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乘法

  1、繼續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為什么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的末尾與乘數個位數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