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4-05-24 08:43:37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

  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取的份數作分子。

  2、幾分之一: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

  3、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4、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5、分數加減法

  ①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和分子相加、減。

  ②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先用這個數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數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幾份是多少)。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2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統計表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的優點。基于以上的安排,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1.利用知識的遷移,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統計意識,也形成了基本的統計數據的能力,利用知識的遷移,著眼于“引”,啟發學生去“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放性思維。

  2.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完成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的過程后,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一方面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用畫圖的方法整理數據和表示數據的優點,體會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根據數據整理的結果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都得到提升。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好嗎?它和本節課的學習有關喲!

  出示謎語:小小兩只船,沒槳又沒帆。白天帶它到處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學生自主猜謎。

  (如果沒有學生猜出,師公布答案:鞋)

  師:淘氣和同學們想開一家小小鞋店,應該怎樣進貨呢?我們一起來幫一幫他們吧!

  (板書課題)

  ⊙探究新知

  1.確定調查的內容。

  選兩名同學到前面模擬開鞋店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忙進貨。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進貨”需要調查哪些內容?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師巡視傾聽)

  個體匯報:

  預設

  生1:應進一些款式新穎的.鞋。

  生2:應主要考慮鞋號的問題,應調查一下同學們都穿多大號碼的鞋。

  生3:我也認為應根據同學們的鞋號去進貨。

  2.以本班學生為例,對學生們的鞋號進行調查。

  (1)小組討論調查方法。

  (2)指名匯報。

  (3)選兩名鞋店成員,一名調查女生鞋號,另一名調查男生鞋號。

  (4)用表格記錄調查結果。

  (5)學生匯報并展示調查結果。

  師:看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

  生1:男生鞋最大號碼是38號,最小號碼是33號;女生鞋最大號碼是37號,最小號碼是32號。

  生2:穿34號鞋和35號鞋的人比較多。

  生3:男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號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結:通過統計表我們發現穿34號鞋、35號鞋的同學居多。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4時計時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及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借助“時間尺”理解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相互轉換。

  2、借助時間尺的學習,滲透對應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和轉化思想。

  3、直觀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理解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相互轉換。

  教學難點:

  學會普通計時法和和24時計時法的相互轉換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直尺、學生活動單、學生作業單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聽聲音猜時刻

  (播放新聞聯播錄音,為學生創設情境)

  2、看畫面、起沖突、導入計時法

  (播放新聞聯播視頻,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畫面,使結果更有說服力。)

  二、預習反饋

  (一)出示預習反饋題:

  1、什么是24時計時法?你認為用24時計時法該怎樣表示一天中的時刻?

  2、你覺得用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區別?

  3、你是怎樣將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進行轉換的?

  4、你還有什么問題希望在這節課上得到解決?

  三、探究學習

  1、教學一天的開始

  (利用春晚倒計時視頻,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半夜12時是前一天的的結束也是新一天的開始。)

  2、回憶一天

  (課件演示鐘表的轉動,喚起學生對一天的記憶)

  3、簡單介紹普通計時法

  像這樣在具體的時刻前加上時間詞來計時的方法,生活中很

  用叫普通計時法,同時它是用0到12來表示時刻的,也叫12時計時法。(板書一個上午的時刻)

  4、引入24時計時法

  去掉前面的時間詞只用0到12還能表示一天的24個小時嗎?為了避免混淆,人們就用0到24來表示一天的24個小時,我們把這種計時法叫24時計時法。

  5、探究24時計時法是怎樣計時的

  (課件演示24時計時法,使教學更加直觀,使學生掌握用24時

  計時的方法。)

  6、展示學生作業、匯報方法

  (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學生作業,使全體學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學是

  怎么做的?使教學更加的有效)

  7、練習用24時表示時間

  (課件演示鐘表轉到具體的時刻,減少了手播中鐘面產生的麻煩,

  節省教學時間)

  8、引入時間尺

  (用課件演示時間尺的形成過程,使教學更加直觀,有說服力)

  9、教學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轉換

  (課件演示,使活動更加有趣高效)

  四、生活中的應用

  1、將生活中常見的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

  (課件出示生活中見到的24時計時法,把事物搬到了課堂上而且

  使全體學生都能夠看到,更好的幫我達到教學效果)

  2、洛陽一日游、誰當小導游

  (課件展示更有利于情景創設)

  五、拓展延伸

  這是他們買的一張返程的火車票,從票上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火車開車前10分鐘就要停止檢票了,從酒店到火車站需要30分鐘,你能幫他想想他們最晚要在什么時候從酒店出發去火車站嗎?

  (課件出示火車票,幫助學生能夠直接觀察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六、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的

  24個小時,還能熟練的把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轉換,下課后,請大家用24時計時法記錄一下爸爸媽媽的一天好嗎?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47-48頁練習十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

  2、運用所學知識正確、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計算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鞏固復習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為復習筆算打好基礎。

  2、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學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學在 練習本上完成,完成后每個同學說一說計算過程,指名學生任選一題說出計算過程。

  3、教師小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時,用第二個因數的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第一個因數,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二、鞏固練習

  1、筆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體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集體訂正結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讓同學們任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豎式計算),老師巡視,把完成既正確書寫又好的同學的練習本進行展示,讓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并把這道題的卡片送給這位同學,以示鼓勵和表揚。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47頁的.第4、第5題,然后指名學生回答,列式計算,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

  這兩道題是圖文結合題,所以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和圖,正確找出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列豎式計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個膠卷售價21元,買14個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蘋果重13千克,32箱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個工人每天挖樹坑11個,15個工人一天挖樹坑多少個?

  四、思維訓練

  1、連一連。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華每天堅持寫13個毛筆字,他在7月和9月共寫了多少個毛筆字?

  3、李老師買了2個足球,張老師買了4個籃球,王老師買了1個足球、1個籃球、3個網球,他們每人所用的錢正好相等,1個足球的價錢相當于幾個網球的價錢?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復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進位),并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在實際練習中,學生能正確、熟練地進行筆算和會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能力。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表: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范圍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并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于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著,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為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對于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計算過程培養學生的情感與,使他們養成認真審題、書寫整潔、仔細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完善學生對計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使學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豎式計算的方法。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引導學生利用以有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計算方法。

  2、在學習中,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索,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親自感悟和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重視口算和估算能力的發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視對兩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的回顧和整理,培養學生總結

  和歸納的能力。

  四、課時安排:

  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

  2、筆算乘法。 4課時

  3、整理和復習。 1課時

  《兩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乘法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8頁例1、做一做,練習十四第1~4題。

  教學目標: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片;把練習十四第2題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補充相關的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題,如:32×20、13×300。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口算下面各題。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選兩題,說一說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提出問題。

  (1)運用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呈現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景。

  (2)請學生提出問題。

  (3)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擇需要用整十、整百數解決的問題,可以是與教材上完全相同的問題,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郵遞員工作10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

  2.探討口算方法。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組討論:怎樣想出得數?

  (3)各組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4)評價。

  對于學生想出的方法,盡可能板書在黑板上,方便全體同學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師點評每一種方法,強化學生對口算方法和過程的了解。同時,用點評的方式給學生以表揚、鼓勵,增強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信心。

  3.嘗試解決問題。

  (1)請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其余的問題。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組織交流。

  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讓學生在交流中品嘗學習的樂趣。

  4.探討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請學生思考,討論怎樣算?

  (2)組織交流,并由教師評價每種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方法。例如:42×10→42個10→420;

  42×10→40×10+2×10→420……

  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體驗成功。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做一做”中的8道題。

  (1)先由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結合訂正過程,有意識地選擇兩、三道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過程。[]

  (2)引導學生總結,發現規律。

  結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導學生總結口算方法,發現規律。

  2.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

  開始做題前,提出:看哪一組的每個小朋友都能全做對。

  完成后,集體訂正。對全體都對的小組給予表揚,獎勵小紅旗一面。

  3.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十四第3、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巡視,及時參與學生的討論。

  在學生完成后,請幾位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4.游戲。

  貼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組織學生做“摘香蕉”游戲。說明游戲規則:誰算對卡片上的題,就把香蕉摘下來。

  最后,比一比哪一組摘的香蕉多。讓學生體驗收獲的喜悅。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高

  請學生談收獲。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義;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能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體驗千米的應用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積累與查找資料,繼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進行千米和米之間的換算。

  解決一些有關千米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

  學生互相比劃并說說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2.出示:給下面的物體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鉛筆長18( )

  一枚1元硬幣厚約3( )

  學校跑道一圈長250( )

  課桌長約10( )

  3.課件出示教材第20頁例1。

  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它的全長是180( )?

  追問:為什么滬杭鐵路的長度要用千米作單位?

  4.舉例:你在哪些地方見過或聽說過千米?

  5.教師出示教材第20頁的圖片:你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含義嗎?

  說明: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體驗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1)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課前的活動。(出示照片)

  我們學校的跑道從( )( )大約是100米,你怎么記住它的?

  明確:像這樣的100米,我們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1000米)

  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個算式時,要注意前面的數和后面的單位之間需停頓一下。

  提問:1千米里面有幾個100米嗎?(10個)

  追問:走100米你花了多長時間?如果讓你走1000米要多長時間?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樣嗎?

  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言。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提問:課前我們做過調查,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幾圈是1千米?

  學生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

  回答預測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說一說:你感覺1千米長嗎?自由交流。

  2.強化概念。

  引導思考:我們剛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個環形的,如果我們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會有多長?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往南走到哪兒是1千米?向北?向東?向西呢?你可以選擇一個熟悉的地方想象,現在腦海里想象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大約是100米,要走10個100米,該從學校門口走到哪兒?

  談話: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從學校門口到哪兒是1千米,你能說一說從自己家到學校有1千米遠嗎?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片并提問:小轎車、步行、動車、自行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并說說理由。

  追問:老師家離學校約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師,會選擇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請簡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頁想想做做第4題。

  引導學生看圖,并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題組織學生直接計算,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再組織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69頁例及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教科書第68頁

  出示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讓學生讀一讀故事內容,再請學生說一說這一篇故事主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提問:這篇文章大約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辦法解決?(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

  匯報:(1)一個字一個字地數,就能數出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個字,但如果文章長的話,就不太適用。

  (2)先數每行有多少個字,一共有幾行,就可以。

  教師:兩種方法第二種比較適用,現在我們就采用第二種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約有多少個字?

  學生動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個字,但有許多行的字數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約20個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為20×13=260,這篇文章大約用260個字。

  提問:20×13你是怎樣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個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問:兩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怎樣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1題。

  學生口算后教師講評。

  提問:整十整百數乘數十數應該怎樣算呢?

  三、完成教科書第69頁練習十七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提問: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筆算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練習十七的`第3、4題。

  通過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析,列式解答,對于學生的列式,要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1-32頁的例題7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2.培養學生筆算除法的計算能力,養成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商中間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以及被除數十位上的數為什么要落下來。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展示臺、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判斷下面各題的商各是幾位數。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804 8)712 5)305 2)206

  師:請同學們想想下面各題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數位上,商是幾位數。

  2.筆算(選擇你喜歡的一道題進行筆算,兩題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學生做在作業本上。

  完成后,師問:為什么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

  師:這兩題是我們昨天學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還難,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積極動腦,一樣能學得很好。(板書出示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例7:(1)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師:全班一起把題目讀一遍。(學生讀題)

  (1)找找這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據條件和問題你想怎么計算。

  師:為什么用除法,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沒有用除法計算最正確。

  師:他說的很好,陳老師也這么認為。接下來我們就試著獨立筆算這道題。

  (3)學生試算,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筆算過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師: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好,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評價:班級交流哪種算法最好,對學生的算法進行評價。適時進行表揚鼓勵。

  (6)歸納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和804÷4這題都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要落下來而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不用落下來呢?

  2.比較 832÷4 804÷4

  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0,落下來和個位的4相加還是等于4,落下來沒有意義,所以不用落下來;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3,落下來除以4不夠商一個十,和個位的4合起來就是32個一,除以4商8個一,所以要落下來。

  ______

  3.鞏固5)525

  現在請同學們筆算這道題。

  學生練習后,問:你是怎樣想商中間的0的,為什么?

  如果不筆算,你能不能馬上判斷出商中間有沒有0呢?看看上面的題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想一想,看誰最聰明。(最高位是除數的倍數,十位比除數小商中間一定有0。)

  三、鞏固練習

  ______ ______

  1.選做 3)615 6)624

  ______ ______

  5)517 4)826

  學生完成后講評,問:怎樣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呢?(驗算)

  2.當一回小醫生(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1 0 1 1 7

  5)5 1 5 4)4 2 8

  5 4

  5 2 8

  5 2 8

  0 0

  5.編題游戲。

  師說一位數,生說三位數使它們相除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后再筆算進行驗證。你們說了這么多數,是不是都符合游戲規則呢,想不想驗證一下?筆算看看。

  四、知識應用:第33頁第1題。

  306÷3 360÷3 680÷4 608÷4

  517÷5 403÷8 262÷6 564÷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加強對千米和噸的認識,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千米和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和光盤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提問: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和質量單位?(板書:千米 噸)

  2.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千米?什么情況下使用噸?

  3.小馬虎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約好上動物園參觀。我一起床就沖到衛生間,在牙刷上擠上2千克的牙膏開始刷牙,并洗了臉。媽媽給我準備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個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來到動物園。動物園里的動物可真多呀!有重45噸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貓,真可愛!我們還看見一輛滿載約4克糧食的大貨車正在動物園門口卸貨呢!

  引導: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里?應該怎么改?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填完后讓學生讀一讀,最后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2題。

  (1)說一說: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

  師歸納: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板書: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噸

  (2)填一填:讓學生將結果填入括號內。

  3.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3題。

  (1)讓學生看圖,讀題。提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依次解決教材上的問題。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4題。

  先出示圖,讓學生讀題,并了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讓學生列式,并說明列式的理由。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5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后指名口答,并讓學生說說解題依據。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看懂題意,了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然后讓學生列式解答,再組織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重點理解動車從上海出發經過南京開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最后組織交流,并讓學生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8題。

  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課前了解到的黑龍江、黃河、長江和珠江的長度,并填寫表格,再指名匯報。

  5.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思考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匯報結果。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0—132頁的例1—例3,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面積單位的大小,知道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能夠進行面積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片,學生準備邊長1厘米、1分米的兩個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讓學生說一說學過的長度單位。

  2、讓學生說出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教師板書出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師:我們知道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那么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個1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拿出1分米的正方形,先用分米做單位量一量它的邊長,說出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然后再想一想,如果用厘米做單位,邊長是多少厘米,面積又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出: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并指出:這個正方形是以厘米做單位就是100平方厘米,以分米做單位就是1平方分米從而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接著讓學生左手拿著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右手拿著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看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想一想1平方分米里含有多少個平方厘米。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邊長1米的正方形,用上面的方法教學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總結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那么,你們知道每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教師板書:進率100。

  4、比較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讓學生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通過對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長度單位的大小可以用線段來表示,而面積單位的大小可以用正方形的面積來表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擺放100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5、教學例3。

  教師出示例3,提問:折合25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

  板書: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要求25平方分米折合多少平方厘米,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兩個面積單位哪個大?”

  “1平方分米里有幾個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里有100個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里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個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500平方厘米”

  三、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2、做練習三十的第2、3題。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

  3、做練習三十的第4題。

  第1、2問,讓學生獨立做。第三問,可以引導學生想:要求需要這樣的水泥磚多少塊,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四、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8—10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材分析〗

  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對稱圖形的特征,會根據已有圖形畫出對稱圖形;知道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著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中分兩部分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為欣賞部分,有四幅圖,其中第1,4圖是一個簡單圖形(花瓣或剪紙圖案)經過旋轉得到的,其余兩幅圖則是一個簡單圖形(圓形或風箏)經過平移得到的。這四幅圖的呈現不僅要求學生說一說每幅圖的特點,即每幅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哪幅圖案是對稱的,還要適時滲透德育教育。這一部分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從復雜的圖案中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了解復雜的圖案是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等方法得到的,會從復雜的圖案中抽象出簡單的圖形。

  第二部分是畫一畫,有兩個要求:第一,畫出給定圖形的對稱圖形;第二,根據未畫完的圖形的特征繼續畫下去。這一部分教學則要求學生利用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學會欣賞和設計復雜美麗的對稱圖案,激發學生參與欣賞與設計對稱圖案的活動,感受對稱圖案的美,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屬中等發展學校,有現代化教學設備,三年級的學生會上網查詢資料,會制作簡單的幻燈片或網頁。通過三年的課改實驗,學生已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初步學會調查、探究、質疑。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課件出示書上的四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圖案代表的意義嗎?(如圖案二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會徽等。)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在書上把這個圖形涂上顏色。(和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利用課件動態展示每幅圖案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對稱圖案的美,并體驗到復雜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先在小組內交流評議課前收集的圖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匯報交流。)

  生活中有這么多美麗的復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美麗的復雜圖案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強化感知:美麗的復雜圖案可以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將感知轉化為設計理念,親身體驗應用平移、對稱的現象進行圖案設計,并掌握必要的繪圖策略和技能。)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淘氣也畫了一幅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畫完了嗎?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根據自己觀察的規律把圖畫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平移、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圖案和進行圖案設計,理解并掌握復雜圖案是由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獲得一種以簡馭繁的思想。)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我們能不能把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設計出更美麗的圖案呢?下節課一起來研究。

  〖教學反思〗

  1.學生收集到的圖案大多是平面圖形,聯系生活較少,教師要有意識地尋找相關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到美麗的復雜圖案可以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

  2.部分學生對于根據較復雜的圖案找出一個簡單圖形,運用平移、對稱現象畫出對稱圖形有一定的困難。

  〖案例點評〗

  學習過程是以人的整體心理活動為基礎的認知活動和情意活動相統一的'過程。本節課的教學以“欣賞”為主線,特別突出情意因素,把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放到至關重要的位置,使學生具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積極地、主動地學習,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欣賞與需要結伴而行

  教學伊始,在學生眼前呈現四幅充滿生氣而美麗的圖案,讓學生在欣賞之余心靈受到震撼,不但感受到它們的外在對稱之美,而且感受到它們的深刻內含及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感受到生活需要美、世界需要美,從而內心產生一種情感需要,而這種情感需要就形成學生學習的驅動力和對目標的強烈追求。

  2.欣賞與探究結伴而行

  教學時,讓學生在欣賞之余,感受到這些復雜、對稱圖案是有一定規律的。并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平移、旋轉、對稱現象)去探究、去發現這些美麗的復雜圖案都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而得到的。從而使學生獲得對稱圖案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探究學習。

  3.欣賞與設計結伴而行

  教學時,讓學生在欣賞之余,多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因為實踐是發現知識、獲取知識的源泉。學生在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現象進行設計復雜、美麗對稱圖案的過程中,不但進一步感受到對稱圖形的美,而且提高設計能力,發展審美意識、創新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2

  一、對教學本課的整體構想

  1.教學過程確定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導入——力求新穎有趣,在整個活動中起導向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復習:與新課緊密聯系,為新課教學起鋪墊、溝通的作用。

  第二階段:新授階段——是本課教學設計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關鍵。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了3個層次。

  第一層次:教學例1,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發現知識,領會知識。

  第二層次:教學例2,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得出結果,教師起點撥引導作用。

  第三層次:反饋練習,在學生的“找朋友”游戲中擊破本課的.難點。

  第三階段:鞏固練習階段——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設計練習時做到:a.目的明確、精心設計、科學安排;b.體現層次性、有坡度。第一層次:基本練習;第二層次:實踐性練習。

  第四階段:課堂總結階段——納入已有知識結構,使知識形成完整體系。形式:發散性總結。

  第五階段:延伸階段——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檢驗所學知識。

  2.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四個方面。

  (1)以活動為主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本課以活動為主線,將導入、新授、練習等各個環節串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思維。整堂課的活動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觀摩活動、分組討論、同桌交流;再一個層次——借助直觀圖形、生活常識、模擬現實。

  (2)溝通知識內在的聯系,為理解小數的意義確立基礎。

  (3)“啟、扶、放”有機結合,靈活應用。以“啟”(啟發、點撥)為指導,又扶又放,扶放結合。其中例1以扶為主又適當放,例2以放為主又適當扶。

  二、教學設計:

  (一)導入

  1、老師向學生介紹客人——“小貓咪咪”

  2、咪咪問好,并說明要帶領大家去“文具超市”逛一逛。

  3、要求學生帶好自備的1元3角錢,搭上“客車”出發。(音樂響起)

  (二)活動過程

  1、過關游戲。(電腦顯示來到文具店門口,門上顯示解“密碼”)

  這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決定進或退。在學生決定破解“密碼”后,電腦顯示三道復習題。分數是小數的基本,新課伊始,抓住新知的生長點,既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溫習了舊知,同時也為新知作鋪墊,更為學生的思維作了導向。

  2、主要活動。(學生答對后,電腦顯示門開了,出現許多文具和它們的標價)

  (1)師要求生每人挑選一件文具。這時,由咪咪發出疑問“這些都是什么數呀?”引導生思考回答本課的教學內容“小數”或“一位小數”。

  (2)學生分小組活動——挑選文具。然后交流。

  (3)教學0.1元。

  a.根據學生挑選的“橡皮是0.1元”,引導學生回答:“1元有幾角?”“1角占1元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元?”學生回答后,教師借機告訴學生“還可以寫成小數0.1元。”

  b.讓學生跟讀兩遍。

  c.說明0.1元表示十分之一元,0.1元的小圓點叫小數點,寫在0的右下角。

  (4)教學0.2元。

  a.根據學生挑選的“鉛筆芯0.2元”,引導生回答:”應付多少錢?”

  “2角占1元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元?”“還可以寫成小數是多少?”

  b.齊讀一遍。

  c.讓學生說一說理由和0.2元表示什么。

  (5)數學1.3元。

  教師要求學生把自帶的1元3角用元作單位的小數來表示,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6)思考:“你還可買什么?最多可買幾件?”

  3.過關游戲.(買完文具后,電腦顯示門打不開)

  (1).電腦顯示思考題。

  a:1米有幾分米?

  b:1分米用米作單位就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c:3分米用米作單位就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d:猜一猜小女孩的身高是幾米幾分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要求學生按照剛才的方法和獲得的知識,大家分組討論,作好記錄,然后派代表回答。

  (2)顯示門開啟(學生歡呼)

  (3)“乘車”回校。(音樂響起)同時教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1、2,填書上,評講時演示,抽一兩題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2、P119/1、2,填在書上,然后互批,同時顯示標準答案。

  3、補充練習(顯示過關游戲中的三道題,要求小數來表示)。

  (四)總結.

  回憶今天你認識了什么?(揭題)有些什么收獲?

  (五)實踐活動

  1.要求學生課后統計本組“立定跳遠”成績,匯總時用一為小數來表示,并排出前三名。

  2.要求學生在雙休日去商店購買生活用品。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3

  復習內容:

  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小數的讀寫、簡單的加、減法。(課本第113頁的第5、第115頁的第9、10題,練習二十五的第5、10~12題。)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統計知識點

  1、出示:某地區1994~20xx年沙塵天氣情況統計表。

  2、學生取出方格紙,按照統計表數據制作統計圖。

  (1)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制作。

  某地區1994~20xx年抄塵天氣情況如下圖,讀懂統計圖。

  橫軸上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使學生明白橫軸上表示年份,縱軸表示沙塵的天數)

  (3)指導畫圖。

  ①縱軸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應該怎么表示?(使學生懂得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這不是確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學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輔導。

  3、回答問題。

  (1)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塵暴)

  20xx年沙塵暴天氣最多達20天,近幾年沙塵暴天氣逐步增加。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算出這個地區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塵天數。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答案,說出想法。

  二、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讀法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些數嗎?是什么數?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請學生讀出這些小數。

  (2)你還知道哪些小數?說一說,讓同學寫一寫。

  2、小數大小比較。

  (1)出示兩組小數讓學生比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學身高統計表(單位:米)

  姓名王鳳李娟劉麗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和比較后的體會。

  雖然學生根據小數的含義進行,但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簡便的`比較方法,比如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小的,這個小數就小。

  3、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計算,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堂活動

  1、練一練:課本第115頁的第9、10題。

  2、課內外作業:課本第117頁的第5、10、11、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復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么?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4

  新學期開始了,為了進一步貫徹實施課程改革,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制定本學期數學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共有61名學生。同學們基本上對學習和常規等各方面的習慣轉入正規。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只停留在認真、專心聽,缺少主動參與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本學期針對這些特點,在數學課要不但上的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而且還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在其中,才能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小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并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這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并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并通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并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三、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本學期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及奮斗目標

  1、教學重點和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位置與方向和面積兩個單元,是本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

  2、奮斗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收集信息、組合信息,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2、在教師的鼓勵和指導下,能積極地參加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數學活動,對與數學有關的身邊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感興趣,有學好數學的愿望。

  五、課時安排

  (一)、位置與方向(5課時)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3課時)

  1、口算除法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9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 1課時

  (三)、統計(4課時)

  1、簡單的數據分析2課時左右

  2、平均數2課時左右

  (四)、年、月、日(5課時)

  制作年歷1課時

  (五)、兩位數乘兩位數(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面積(7課時)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解決問題(4課時)

  設計校園1課時

  (九)、數學廣角(2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折的物體)。

  2.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征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素材。學生的空間觀念要在他們自己的觀察、試驗、操作等“做數學”的體驗活動中才能不斷生成和發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邊的實例,引導學生在“做數學”中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空間觀念,既起到鞏固舊知識的作用,又為學習其他圖形奠定基礎。

  鏡子不僅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品,它還包含著許多數學知識,為了讓學生全面準確地了解、認識鏡子中的數學奧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鏡子中的數學知識蘊藏于游戲、活動中。活動的設計是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一次“研究與發現”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主認識,在交流中迸發靈感,挖掘生活中蘊藏的數學知識,培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建立鏡面對稱現象的模型,并能運用鏡面對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能力。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教學設備較齊全,學生多數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家長對教育比較重視,學生的知識面較廣。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指導下,教師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給予學生更多探索、創造、交流的機會,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不斷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從鏡子中你們看到了什么?

  2.由猜測引發矛盾沖突,激發求知欲

  (全班同學照著大鏡子整理衣服和紅領巾。)

  師:咦,我發現××同學今天頭上還戴著漂亮的發卡,請同學們看一看,如果我們從鏡子中看她,她的發卡在她頭上的哪一邊?

  (先猜一猜,學生猜測后,請她上臺面向大家,舉起右手,再轉身,驗證猜測是否正確。)

  師:發卡在她頭上的右邊,為什么從鏡子中看是在左邊呢?今天我們一起去探究鏡子中的數學奧秘!

  (板書課題)

  (評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照鏡子的體驗,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生成“憤”與“悱”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初步感知鏡面對稱現象,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1.拿起鏡子照一照身邊的物品,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鏡子內外,左右是否相同,還是相反?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用實物進行驗證。)

  師引導學生歸納:鏡子內外,左右相反。

  (評析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為其創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的實踐中充分體驗鏡子內外空間事物的位置與順序所發生的變化,逐步探究出鏡面對稱的特征,經歷與體驗由問題到假設再到驗證的數學過程與方法。)

  2.機靈狗不知道鏡子中的這個奧秘,所以碰到一個難題,同學們愿意幫助它解決嗎?

  師:機靈狗從鏡子中看到的時間對嗎?為什么?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鏡子和鐘面實踐,然后小組派代表匯報。)

  (評析通過運用知識幫助機靈狗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還有哪些時間從鏡子中看,容易被看錯?

  (評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散學生思維。)

  3.剛才同學們幫助機靈狗解決了問題,它送給每個人一張智慧大“王”的圖片,用鏡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發現?跟同伴說一說。

  引導學生歸納:鏡子內外,互相對稱,利用鏡子能看到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評析變學數學為做數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鏡面對稱現象。)

  4.課本上還有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你能把鏡子放在圖中適當的位置,看到圖的全部嗎?

  (學生上臺展示做法。)

  (評析運用鏡面對稱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老師手上這些圖形只有一半,猜猜,它們的整個圖形分別是什么?

  你能想辦法驗證你的猜想嗎?

  引導學生歸納:鏡子內外,左右相反,互相對稱,這種現象稱為鏡面對稱現象。

  (評析通過各種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逐步建構鏡面對稱現象的模型。)

  (三)解釋應用,發展思維

  1.模擬照鏡子的游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采訪鏡子中的人: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準確?

  (同桌互相做游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師:他們為什么能準確地做出對方的動作?

  (評析通過游戲活躍課堂,培養學生空間感覺和空間想像能力,進一步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的'特征。)

  2.同學們能把鏡面對稱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老師決定獎勵你們,請大家看《猴子撈月》的動畫片。

  師:猴子為什么撈不到月亮?

  (學生獨立思考,再選代表回答。)

  師:鏡面對稱現象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我們一起去欣賞祖國美麗的山水!(放錄像)欣賞之后你想說什么?你發現了什么?

  (評析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熱愛祖國的品德教育,使學生再次體驗鏡面對稱現象。)

  3.生活中應用鏡面對稱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錄像和圖片,你能發現什么?鏡子和水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播放《五朵金花》錄像片斷:姑娘在泉邊梳妝;出示圖片:牙科檢查鏡、汽車后視鏡、商場防盜鏡等。)

  (評析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在解釋應用中提高認知水平。)

  (四)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么收獲?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教學反思〗

  本節課基本體現了學生自主“做”數學的探究式學習模式:生活原型――數學化――運用。教師能夠把抽象的知識蘊藏于生活的原有狀態呈現,在學生交流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從感性上升為理性,使學生能輕松、自然地理解與掌握,并自覺轉化為一種生活技能,做到學以致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越高。因此,我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等活動,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2.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實現自主建構,發展學生思維。

  新教材賦予教師充分的創造空間,我充分挖掘教材內容中的開放性因素,創設有價值、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經歷學習的探究過程:經歷由生活中的照鏡子現象(如頭飾左右錯位等)抽象成數學模型(對稱并且左右錯位等)的過程;經歷科學的發現過程:猜想――驗證――歸納本質;經歷數學模型應用于生活的過程(如后視鏡、猴子撈月等)。讓學生在玩中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實現對鏡面對稱知識的建構,并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

  3.注重合作的實效性,關注學生情感,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臺。

  每位學生都能在融洽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發表個人看法。在合作之前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時輪流發言,并及時記錄交流情況,培養合作能力。整個教學過程都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激勵性評價及鼓勵,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充分參與學習、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案例點評〗

  1.在理解教材意圖的基礎上,在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等新課標精神指導下,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新教材賦予的創造空間,挖掘教材內容中的開放性因素,以“鏡面對稱”為中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內容貼近生活,以學生照鏡子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模擬照鏡子的游戲表演活動,既符合學生好動的年齡特點,又能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目標的掌握水平,加深對愉悅情感的體驗;此外,增加猴子撈月、泉邊梳妝、牙科鏡檢、汽車后視鏡等鏡面對稱的圖片與實例,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實踐應用價值。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經歷學習的探究過程,學會學習。讓學生經歷了由生活中的照鏡子現象(如頭飾左右錯位等)抽象成數學模型(對稱并且左右錯位等)的過程;經歷了科學的發現過程:猜想――驗證――歸納本質,此過程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舞臺;經歷了數學現象到數學模型再由數學模型到應用于實際生活的過程(如后視鏡、猴子撈月等)。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2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體育中的數學04-10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01-31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6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范文07-28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教案02-27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