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2-19 08:12:59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統計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 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初步學會制作復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所提供數據的實際情況(有時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數據)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1、 談話導入

  師:你們回想近3個月深圳的下雨情況。

  生:9月只下過一、兩場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較多,還有臺風。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顧舊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數據

  師問: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這些原始數據?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選用那種方法最好?

  生:折線統計圖。師:制成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好處?生:易于看清氣溫的變化情況。師:怎樣制作? 生:先描點,還應標數,數不會標錯。 生:畫線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師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數據?這時你們又會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現在到小組里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交流:

  (1)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2)這種統計方式有什么好處

  (3)通過舉例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的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從中說明兩者的關系與功能。

  2、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條形或折線統計圖,并由兩位學生板演并進行分析。

  3、教師對學生在黑板上的統計圖進行講解。

  (1)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主要要解決圖例問題。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2)教師引導學生對統計圖進行分析。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教師在這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進一步分析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的觀察角度。)

  4、通過比較,形成共識。通過比較大家都認為選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更能反應這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聯系實際 激發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復式折線統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復式折線統計圖。生: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里

  四、鞏固練習,復習小結:

  1、完成課本第62頁的試一試。

  2、小結: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復式折線統計圖,它幫助我們便于看出事物發展的變化趨勢。而且單式和復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復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逐步明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發現最佳的統計方法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讀簡單的統計圖表,學會從統計圖表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通過實例,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表示1個單位)及統計表。

  3、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預測。

  教學難點:

  使學生對數據的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教學過程:

  一、開課。

  二、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那你們都喜歡什么樣的電視節目呢?那老師調查一下都誰喜歡看卡通片呢?還有別的節目嗎?呀!老師忘了剛才調查的情況了?怎么辦哪?好!我們就來看看這張統計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怎樣從統計圖和統計表中獲取信息,也就是怎樣讀懂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板書:讀統計圖表

  三、探索新知

  1、讀統計圖

  (1)讀縱向統計圖。

  課件顯示“二(1)班同學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

  (小組內交流

  這幅統計圖告訴你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認識:

  a、“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是這幅統計圖的名稱。

  b、橫著看:新聞、卡通片、體育、電視劇、歌舞等詞表示節目名稱。

  c、豎著看:左邊從下往上依次有0、1、2、3、、、、、、13,這些數代表具體的人數。

  (或每行都有13個格子,1個代表1個單位)

  左上角“人數”一詞還告訴我們這里使用“人”做單位名稱。

  d、用直條的高矮表示最喜歡某種電視節目人數的多少。它的特點是能直觀的看出數量的多少。

  e、直條用不同顏色表示,相鄰節目之間的'空格是為了更直觀、更鮮明地表示各個數量,同時也起了美觀作用。

  舉例說明怎樣根據直條的高矮讀各個節目的最喜歡的人數。(配合課件演示)

  (同學們,請大家考慮一下,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卡通片的同學們還會這么多嗎?你是怎么想的?

  (2)讀橫向統計圖。

  (介紹橫向統計圖。

  (獲取信息。

  讓學生從圖中獲取信息,再與同伴交流,看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最多。

  (全班交流。

  (討論。

  如果班上要組織單項體育賽,你認為組織哪項比賽會最受歡迎?為什么?

  2、讀統計表

  課件顯示課本第88頁“某地199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

  (1)指導觀察,獲取信息。

  讓學生認真觀察,再在小組內討論: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又想到什么?

  (2)全班集體交流。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

  a、“某地1985~20xx年安裝電話情況統計表”是這張統計表的名稱,它告訴我們本表的統計內容。

  b、統計表的第一行是年份,從1985年開始,每隔5年統計一次。

  c、統計表的第二行是這個地區安裝電話的部數。

  d、從表中看1985年安裝電話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5年統計一次,電話數量逐年增加。

  (分別解釋其數量)

  (提出問題

  現在這個地區可能有多少部電話?

  小組交流,指名回答。

  3、認識統計圖、統計表的作用。

  四、小調查

  剛才我們已經認識到了統計圖表對于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很大幫助。

  下面,我們就來實際地體會一下。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要進行調查的一些簡單要求。(大屏幕顯示)

  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你們小組同學的睡眠時間。

  2、用你喜歡的方法作記錄。

  3、根據你的記錄制作統計表、統計圖。

  4、組內交流你的統計圖表。并選出代表匯報。

  全班匯報、交流。

  五、全課總結

  你今天有哪些收獲?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

  2、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并能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做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喜歡“六、一”兒童節嗎?(喜歡)六一兒童節是小朋友的節日,電視臺的叔叔阿姨準備給小朋友送上一份節日禮物——動畫片大餐,那么小朋友們都喜歡什么樣的動畫片呢?他們請老師幫忙調查一下。昨天老師對二(2)班的小朋友進行了調查。老師根據調查情況制作了一幅統計圖

  (出示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畫片情況統計圖)

  二、活動探究,認讀統計表

  (一)認讀縱向統計圖表

  1、先獨立思考:請你仔細觀察統計圖,從統計圖面,你知道了什么?想好的舉手

  2、同桌交流:有好多小朋友已經知道了,那么請你跟你的同桌說一說、比一比誰從圖中了解的信息多。

  3、反饋交流:

  師:誰愿意向大家說一說從統計圖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最多,喜歡看《西游記》的人最少。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邊上有24就是個人(喜歡《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這部分涂得)(實際上這種統計圖我們可根據各種直條的高矮一眼看出喜歡什么節目的人最多、最少。我們來數一數各涂了幾格)

  師:這邊上有哪些數?這些數告訴我們什么?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喜歡看的人數《喜羊羊和灰太狼》。 師:從統計圖里你還知道什么?

  生2:喜歡《海綿寶寶》的小朋友有8人————————

  師:(我們來數一數)誰還有補充嗎?

  生3:喜歡《海綿寶寶》的人數和喜歡《貓和老鼠》的人數一樣多

  師:你是怎么知道喜歡《海綿寶寶》的人數和喜歡《貓和老鼠》的人數一樣多的?

  生3:它們都是8人,

  師:我們還可以從它們的高度上看出它們是一樣高的。你還會去比較 想法跟別人不一樣,誰還能像他這樣去比較它們之間的關系呢?

  生4:喜歡———————比——多或少幾人,一共有幾人?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4、預測:根據這個調查結果,你認為電視臺的叔叔阿姨在六一兒童節會播放什么動畫片當作節日禮物送給大家呢?為什么?

  過度:電視臺的叔叔阿姨的想法也跟我們小朋友一樣,會在六一兒童節那天為我們送上節日禮物,大家高興嗎?

  (二)認讀橫向統計圖

  過渡:六一兒童節我們不僅能收到電視臺叔叔阿姨的禮物,我們學校也要為大家慶祝節日,學校準備舉行一些體育活動,由于學校學生有1000多個受場地限制,學校要求每個班只選一個體育項目,請你從下面四個體育項目中選一個喜歡的,想好舉手

  1、生成統計表

  指名不同學生回答,意見產生分歧

  師:要決定到底舉行什么活動怎么辦?

  生:數一數,統計

  生成統計表

  2、制作統計圖:

  師:根據這個統計表我們能不能制成統計圖呢?怎么制作?

  生:在踢毽子那里畫6格

  師:怎么畫?為了能讓大家一眼看出6格我們可以想個什么辦法?一般把數字寫在下面

  師:再怎么畫?為了區別不同的項目,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

  3、讀統計圖:

  師:在這個統計圖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

  4、預測:根據這副統計圖,你認為我們班組織哪項活動小朋友們的歡迎?為什么?(那么我們班就決定組織跳繩活動)

  5、比較兩幅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用直條表示人數,一格都表示一個人,都用不同的顏色

  不同點:橫、豎不同,說一說橫豎都表示什么。

  (三)體驗統計的`全過程

  過渡: 有那么多的人要為我們慶祝節日,我們要精神飽滿的玩一天,要有精神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剛才我們都計算出了自已每天的睡眠時間我們把它做成一個統計表和統計圖好嗎?

  1、做統計表:要統計一組同學的睡眠時間有什么方法?誰來說一說

  (小組完成統計表、集體檢查)

  2、畫統計圖:請根據統計表中的結果畫好統計圖,比一比誰畫得對又漂亮

  3、評價統計圖

  4、全班匯總

  5、讀統計圖

  6、小秘密:10歲小朋友一般應保證每天10時的睡眠,知道這個小秘密和我們班小朋友睡眠情況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只有保證了充足的睡眠時間,我們才有健康的身體去學習、生活,希望小朋友能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三、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統計圖表,你們見到過哪些的統計圖表呢?

  師:同學們見識可真廣,老師也從網上找到了一些統計圖表。

  課件展示各種統計圖表:有折線形的、條形的、圓形的、地圖形的。

  統計圖的花樣可多了,今后我們會繼續學習統計知識,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收集一些統計圖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發現些什么,好嗎?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現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信息的誤導

  二、教學目標

  1.會綜合應用學過的統計知識,能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正確解釋統計結果。

  2.能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預測。

  三、具體編排

  1.例1。

  例1說明從信息表達比較模糊的統計圖中無法得到準確客觀的結論。

  教學時,引導學生分析圖中“其他”部分的具體含義,使學生明確:“其他”占彩電市場份額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暢銷的彩電。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制作統計圖時,一定要客觀準確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統計圖時,不要被數據模糊的統計圖誤導。

  2.例2。

  例2說明利用統計圖進行統計分析時,不能僅僅關注統計圖的外在表象,還應了解統計圖所包含的具體的統計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

  教學時,可先呈現這兩幅統計圖,讓學生說說:“A、B兩人繪制的是同一個公司員工的月薪統計圖,為什么看起來不一樣呢?”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并認識到:在運用統計圖進行比較和判斷時,一定要注意統一標準,才不致發生誤判。

  四、教學建議

  1.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應引導學生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重點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使學生學會從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信息,能對統計結果做出正確解釋,并能根據統計結果作出準確的判斷、預測。

  2.把握好教學要求。

  本單元教學時應注意向學生闡明以下兩點:

  (1)統計圖在表述統計結果時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故統計活動中常用統計圖來描述統計信息,展示統計結果。

  (2)不要被統計圖表面的信息迷惑、誤導,要保證所得結論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實際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觀察統計圖,談談直觀感受和看法,再引導學生分析統計圖表達和包含的數據信息,得出正確結論。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能讀懂統計圖表,并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讓學生不斷地收獲成功的喜悅。

  2、讓學生體會統計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同時滲透健康教育,讓孩子從小養成合理睡眠的好習慣。

  3、通過小調查活動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統計圖

  教學難點:

  在統計圖表中獲取信息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奧運會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少兒頻道要舉行一次兒童體育比賽,可是應該賽什么呢?這可把董浩叔叔難住了!我們一起幫幫他好嗎?

  (2)出示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統計圖、學生觀察。

  二、探索新知

  1、導入:出示統計圖,你們認識它嗎?

  這個統計圖會說話,它能告訴我們許多數學信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統計圖表。(板書課題)

  2、讀二(2)班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統計圖。

  ①請看大屏幕,從圖上你能知道或調查的是什么內容嗎?你從哪知道的?

  ②最喜歡是什么意思?

  調查項目每人只能選一個最喜歡的.

  ③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還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同桌說一說。

  ④學生匯報。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繩,這些詞表示體育項目的名稱。

  ⑵ 0、1、216,這些數表示具體“人數”,人是單位名稱。

  ⑶ 每行都有16個格子,1格代表1個人,1格代表一個單位。

  ⑷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最喜歡某種體育項目的人數是多少?(匯報)

  ⑤教師小結。

  3、預測

  董浩叔叔看到這個統計圖,你猜他會決定舉行什么比賽?為什么?

  4、體會統計圖的優點。

  5、讀二(1)班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 ①比較兩幅統計圖有什么區別并小結。 ②讀統計圖并體會統計圖的好處。 ③小結 ④預測。

  到了2008年8月份時,猜一猜喜歡哪一項電視節目的人會更多? 教師提問:到時候我們再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統計圖會發生什么變化?

  三、讀奧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 (1)導入

  (2)出示統計表,說說從統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組交流)

  (3)匯報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覺得中國的運動健兒怎么樣?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四、小調查

 1、師:同學們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要想身體好,必須有合理的飲食,適當的運動,還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們班的同學每天的睡眠時間大約有多長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誰來說說看,你每天大約睡幾個小時呢?(指名匯報)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學的睡眠情況,并親手制作統計圖呢? 請看書本第88頁的“小調查”:課前,我們已經調查、統計了全班同學的睡眠時間情況,并完成了統計表。

  3、現在請每個同學拿出水彩筆,獨立完成書本上的統計圖。比一比,哪些同學完成得最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并進行匯報、交流。

  5、你們知道嗎?一般10歲左右的兒童,每天應保證10個小時的睡眠。你覺得咱們班的同學是不是都有著充足的睡眠,如果沒有,你想說些什么?(合理化建議)

  五、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統計圖表,你們見到過哪些統計圖表呢?

  師:同學們見識可真廣,老師也從網上找到了一些統計圖表。來看看,看我們還能讀到些什么?

  課件展示各種統計圖表:有折線形的、條形的、圓形的、地圖形的。

  統計圖的花樣可多了,今后我們會繼續學習統計知識,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收集一些統計圖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發現些什么?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統計:復式條形統計圖。

  教材分析:

  “條形統計圖”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經初步學習過,并且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特點。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本課教材編排力圖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一.注重知識發生過程中學生的親身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而統計觀念的形成最有效方法是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二.加強習題的開放性,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有不同的提高與發展。

  學生分析:

  這節課教學之前我對學生進行了學前知識調查,調查中發現學生對投球游戲這一體育活動項目很感興趣。對于復式條形統計圖, 雖然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但間隔時間較長,且我校學生來源復雜。因此,關于本節內容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建構。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真正深入到統計思想產生和發展的全過程,形成統計意識,體會統計價值。能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數據中蘊含著信息)。

  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和用途。能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審美、動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感受“數學好玩”的思想,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統計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4.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能進一步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特點。

  教法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六年級的學生實際,我主要采用“直觀體驗—操作感知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導學生經歷活動實踐——合作交流——嘗試動手制作——掌握特征——分析數據等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與分析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電腦、練習卡、方格紙、彩筆

  課前活動:

  師:在體育課上你們做過投球游戲嗎?根據你的經驗,猜一猜投球時單手投的遠,還是雙手投的遠?

  (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想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究竟誰的想法合理呢?請同學們試一試,并收集小組單手、雙手投球的數據。制統計表(學生開始投球游戲,做好記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課外,同學們做了投球游戲,那么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紛紛舉手,想說說自己實踐的結果興趣高漲。)

  教師:你們是用什么方式統計的?(學生可能有用統計表的,有用統計圖的,因為四年級學過統計圖。)

  生1:統計表。

  生2:用統計圖。

  生3:...

  教師:用哪個方式好呢?

  生1:統計表。

  生2:條形統計圖。

  生3:...

  二、展示作品,評價交流:

  教師:請同學們來展示小組的統計方式。同學們來看看哪種方式更好。

  (先展示統計表再展示統計圖)

  生1:統計表方便操作。(實物投影展示各小組制成的統計表)

  生2:統計表可以制成統計圖,統計圖能更直觀的看出單手和雙手的差別。

  教師:怎樣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統計表的數據呢?(實物投影展示各小組制成的統計圖。學生設計出的統計圖各式各樣,整理后共有五種情形:第一種將兩組數據分別制成兩幅條形統計圖;第二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小組所有同學兩種情形的條形全都挨在一起制成條形統計圖;第三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每人兩種情形的條形摞在一起,用顏色區分;第四種在同一個條形統計圖上,把每個同學兩種情形的條形挨在一起;第五種在同一張圖上,用不同顏色的條形分別表示兩種情形:有縱向的,還有橫向的。)

  教師:請同學們評價,哪幅統計圖既美觀又便于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投球距離?談談你對這幾幅圖的看法。

  第五種比較起來最方便,形象直觀。

  (其他同學也贊同第五種最好。)

  教師:我們把像第五種這樣的統計圖叫“復式條形統計圖”,豎著的叫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橫著的叫橫向復式條形統計圖。

  (板書:復式條形統計圖)

  三、優化統計圖:

  教師:請各小組修改統計圖。 (學生很認真、仔細,有的開始討論應該怎樣修改自己小組的統計圖。在討論修改中學生對復式條形統計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談談從你們組的統計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呢?一邊展示自己組的統計圖一邊說)我們組的同學都是單手比雙手投的遠。

  四、鞏固練習:

  1995-1999年我國旅游業發展很快,城鄉居民平均每年旅游消費迅速增長,下表是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情況。

  1、把作業紙上的統計圖補充完整,遇到困難可以求助其他同學和老師。

  2、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同學互相提問,互相回答。)

  五、回顧總結:

  1、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2、收集一些報紙上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看看能獲得那些信息。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掌握制作單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能制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簡單分析統計圖。

  3、讓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領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第二步:確定直條和間隔的寬度;第三步:確定單位長度表示的數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幻燈機,直角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展示多媒體課件第2頁)談話:自古至盡,我們國家就是一個山清水秀,名山眾多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名山嗎?

  (設計意圖:從生活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談話:今天,老師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給同學們搬來了。(展示課件第37頁:五座名山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簡單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國山川的美,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條形統計圖

  (1)(展示課件第8頁)出示問題:你能很快說出哪座山最高嗎?

  (設計意圖:為下面研究條形統計圖做鋪墊。)

  (展示課件第8頁: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統計圖)出示問題: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回答老師的問題了嗎?從統計圖中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初步分析圖,感知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2)簡單概括條形統計圖的表示方法。

  2、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1)(展示課件第9頁:四幅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感受條形統計圖與實際生活聯系的緊密,學習條形統計圖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2)(出示課件第10頁的問題:該怎么畫條形統計圖呢?)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引導學生探究制圖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全班交流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評價,出示制圖步驟。

  (3)(展示課件第11頁)出示例題,指名讀出例題統計表中的數據。

  教師: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畫圖。(教師課件演示制圖步驟)

  (4)幻燈機展示學生學生畫圖,及時給予評價。對于不規范的圖給予指導,畫圖難點集中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身體驗畫圖,親身感受畫圖的難點,教師針對難點集中指導,讓學生突破本課難點)

  3、引導學生簡單分析統計圖

  (1)(展示課件第12頁)游戲:你來問 我來答

  出示問題,讓學生選擇問題,指定其他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圖的能力。此環節變換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再有學習疲勞的.感覺。)

  4、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展示課件第13頁: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對比)提出問題:統計表和統計圖,哪一種方式表示的數量之間的關系更直觀?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讓學生深刻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三、鞏固新知

  1、(出示課件第14頁)讓學生依據統計表中給出的數據畫一幅條形 統計圖。

  2、(出示課件第15頁)讓學生觀察條形統計圖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強化教學重點,突破畫圖難點)

  3、(展示課件第16頁,出示問題:把你這節課的收獲告訴我好嗎?)

  (設計意圖: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新知,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提高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關決策。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數據、處理數據并根據的能力;培養學生地預測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生收集數據,組織討論,作出決策的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的習慣,

  教材分析已學過一些統計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選擇一個全班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收集數據,用統計圖表展示數據,并作出決策。

  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從扇形統計圖中獲信息,并能作出決策。

  教學媒體:

  教師可以再準備課本以外的扇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我們班想在十一國慶節過后舉行一次秋季運動會,大會開賽在即,班里要統計一下同學們喜歡的運動項目?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們會想到做一個調查,就產生了統計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體的統計方法(具體的問一問每一個人的喜好,具體的數一數喜歡每一種水果的人數)。然后,學生自然會對統計的結果進行表達與交流,最后作出決定,進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這樣,從學習統計的那一刻起,學生們就逐漸的接觸到越來越多的需要統計才能解決的問題。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我們需要收集數據,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作出合理的決策。

  人們經常利用統計圖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數據,你能從以下圖中獲得有用的信息嗎?

  2.提出問題

  出示下圖,學生通過觀察統計圖獲取信息。(讓學生感受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1)哪種活動最受歡迎?

  (2)哪兩類活動受歡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歡迎的兩類活動是什么?它們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圖中的各個扇形分別代表了什么?

  (1)你認為圖中的各個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2)如果你是本班的體育委員,準備組織全班同學去觀看運動會比賽.為了吸引盡可能多的同學參與,你會組織觀看什么比賽?

  3.分析問題:讓同桌交流,還要讓學生觀察還有沒有其它的信息。(數據的.來源)

  說明:(1)和(2)可以從扇形或圖中所標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4)和(5)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扇性統計圖的特點,學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語言回答清楚即可

  (6)目的是使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根據調查數據,應組織觀看乒乓球比賽。

  4.引出概念:

  提問:請你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叫扇形統計圖好嗎?

  (應鼓勵學生自己總結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只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學生背誦。)

  強調:(1)利用圓和扇形來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系

  (2)圓代表總體,各個扇形分別表示總體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

  5.應用反思:觀察右圖,并回答問題

  (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總體,即100%,而非具體的數量)

  6.拓展練習從下列的兩個統計圖中,你能看出哪一個學校的女生人數多嗎??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學生體會到扇形統計圖表明的是部分再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從圖中得到具體的數量)

  更多練習

  7.歸納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認為應掌握什么或有什么體會?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折線統計圖》

  知識背景和目標定位: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數據并制成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的基礎上了解和掌握的一種新的統計圖。

  基于以上認識,把《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1、課件出示相山公園圖片

  師:知道這是哪兒嗎?看到這些畫面你想說點什么?

  預設生:人多、人山人海………

  2、由統計表提出問題

  師:是的,瀏覽的人真得很多,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這幾年瀏覽相山公園的人數的`情況,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人數?

  預設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仔細觀察,你能從統計表中知道些什么?

  學生回答

  師:老師這兒還帶來了一個問題,在相鄰的兩個年份()年到()年瀏覽人數增加最快?(課件出示)

  質疑:我們能不能不計算,換一種方式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年到()年人數增加最快?

  出示條形統計圖,提問:這幅統計圖是用什么表示每年瀏覽的人數?這也不能很直觀的看出哪年到哪年人數增加最快.

  師:我在公園里還看到這樣一幅統計圖(出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師:在這幅統計圖中,橫軸代表什么?縱軸代表什么?

  每一年的瀏覽人數在這幅統計圖中都能找到嗎?

  這幅統計圖是通過什么來表示每年的瀏覽人數的?(點)師板書:點

  2、深入探究

  帶著三個問題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數學第七冊p90—91。

  教學目標:

  1、經歷與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學會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體會統計是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經歷試驗的具體過程,能對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解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初步感受動手試驗是獲得科學結論一種有效方法,激發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發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認識一些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

  教學難點: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設計理念:課堂中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讓學生學習“猜測—驗證—結論”這一學習方法。教學中比較重視學生在參與、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得出可能性相等的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預測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故事導入,復習舊知1、教師講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在地主巴依老爺家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小氣的巴依不想付工資給阿凡提,于是想了個歪主意。對阿凡提說:“阿凡提,我這兒這兩張紙條讓你抽,分別寫著“付工資”和“不付工資”,如果你抽到哪一張,我們就按哪一張上寫的辦,你還是有一半機會的哦”。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怎樣想?(引出“可能”)

  2、復習“一定”“可能。”

  (1)出示裝有3個紅球的袋子,提問:如果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一定摸出是紅球)

  (2)往口袋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從這樣的口袋中任意摸出一個球,摸球的結果怎樣?

  3、揭題: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會發生,有些事情不一定會發生,只能說具有可能性,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可能性問題。(板書:可能性)學生說想法。(引出“可能”)學生回答。(一定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紅球,可能摸出是黃球)二、活動體驗,感受過程1、摸球游戲

  2、小結并揭示學法

  1、摸球游戲

  (1)猜測出示透明袋子:袋子里加入3個黃球,提問:如果遮住眼睛從這個口袋中每次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紅球和黃球可能各摸多少次?學生自由猜測。

  (2)驗證: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想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我們可以怎么做?

  游戲規則:

  1、摸前先把袋中球攪一攪,然后轉過臉去從中任意摸一個,摸出后回頭看一看,給大家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把球再放入口袋中,按這樣,大家輪流摸,一共40次。

  2、組長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摸完后,組長填寫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4、請各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分工。

  怎樣用畫“正”的方法來記錄,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教師在黑板演示一下。

  活動體驗:

  (3)歸納小組匯報統計結果,教師在實物展示臺上填寫。紅球黃球合計紅球黃球次數提問:統計的結果和我們的猜測差不多嗎?我們將各小組結果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如果繼續摸下去,摸到紅球的次數和黃球的.次數會怎樣?

  2、小結:說明從裝有3個紅球和3個黃球的袋子任意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和黃球的機會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問:

  (1)我們是用什么方法來記錄摸球的結果的?你覺得用畫“正”字的方法好不好?

  (2)記錄之后我們又對數據作了怎樣的處理?可見我們用統計的方法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3)通過試驗和統計得到什么結論?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結:猜測————驗證————結論過渡:想不想用我們剛才的方法做第二個游戲?二、拋小正方體教師出示兩個面上都有1、2、3的小正方體。

  游戲規則:

  1、上拋小正方形,不宜太高,看落下時“1”“2”“3”朝上的次數,大家輪流拋,一共30次。

  2、組長派一人用畫“正”字的方法來記錄。

  3、拋完后,派一人填寫記錄表和統計表,其他同學負責校對。

  各組匯報,學生上臺填入數字提問:仔細觀察統計表,統計的結果和你估計的差不多嗎?你發現了什么?教師:在每個數字個數相同的情況下,拋的次數越多,數字123朝上的次數越接近。這三種情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學生自由猜測。教師把學生的猜想板書出來)學生回答(摸一摸驗證)

  活動體驗:

  學生分組試驗,填寫統計表,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知道它們的特點和用途。

  2.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把原始數據分類整理的基礎上學會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統計表。

  3.會對統計表進行一些初步的分析,能指出這些統計表所說明的`問題。

  4.滲透統計思想,結合統計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已學過統計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礎上,會制作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

  難點:掌握統計表中數量之間的百分比關系,會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統計表。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老師出示六年級師生為災區兒童捐款的數據。

  問:

  (1)你們看看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

  數據:六(1)班48人 捐款480元

  六(2)班 49人 捐款 520元

  六(3)班 45人 捐款 465元

  六(4)班 47人 捐款 423元

  (2)你能很快說出哪班人均捐款最多嗎?如果列成表,這個問題就可以簡明生動地表達出來了。(板書:簡明生動)

  (3)你們能不能利用以前學過的制表知識把六年級為災區人民捐款情況簡明生動地表達清楚呢?

  (學生分小組制表。)

  (4)匯報各小組制表情況。(運用實物投影儀將學生繪制的統計表投影出來。)

  投影出示:

  討論:

  (1)從表中你還知道什么?(發散學生的思維,自己提問題自己回答。)

  (2)請你算算哪班捐款占全年級的百分比大,還需將表怎么修改?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的制表問題。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1。

  例1 下面是東風機床廠1993年第四季度的產量統計表。想一想怎樣算出表中空缺的數據。

  (1)把你的計算結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內,再驗算合計數和總計數,檢驗結果是否正確。

  (2)如果要想知道一、二車間生產臺數分別占總產量的百分之幾,怎么算呢?如何制表?

  分組討論,四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幅統計表。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13

  在前面的教材里,學生已經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能夠利用這些統計圖表示數據及變化態勢;初步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能夠應用平均數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本單元教學扇形統計圖、眾數和中位數,扇形統計圖過去是選學內容,現在是基本的教學內容,而眾數和中位數是根據《標準》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學內容。扇形統計圖能直觀地表示出各個部分的數量分別是總數量的百分之幾,眾數和中位數都是統計量,在平均數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組數據的基本特點時,往往選用眾數或中位數來表達數據的特點。因此,本單元的教學能進一步提高學生表示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教材編排了四道例題和兩個練習,例1和練習十五主要教學扇形統計圖的知識,例2至例4以及練習十六教學眾數和中位數的知識。

  1.以百分數的知識為基礎,教學扇形統計圖。

  例1教學扇形統計圖,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從整體到部分認識扇形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我國陸地地形分布情況統計圖,體會圖中的數據信息的具體含義,理解這張統計圖用一個圓表示我國陸地的總面積,用五個扇形分別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幾。由于五種地形所占總面積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個扇形的大小不同。教材及時指出,這樣的統計圖叫做扇形統計圖,它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數量與總數量之間的關系。經過這一步教學,學生知道扇形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相比,不僅形狀不同,而且表達的數據內容也不相同。第二步根據已知的我國國土總面積,利用扇形統計圖里的數據,分別算出五種地形的面積并填入統計表,進一步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由于計算比較復雜,所以使用計算器。

  教學扇形統計圖,要理解圖中的百分數的具體含義,并利用這些百分數進行相關的計算,不要求學生制作扇形統計圖。練一練和練習十五根據教學要求,設計了兩方面的練習內容。一是從統計圖中各個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數據出發,進行分析與解釋。如練一練第1題看圖說出7月份哪項支出最多。第2題從我國的國土只占世界的7%,人口卻占世界的22%,想到我國人均占有的土地比較少,人口密度很大。練習十五第1題通過對應數據的比較,判斷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較合理。二是看圖估計或計算,如練習十五第2題根據拼盤里的花生米所占面積的百分比,估計其他干果各占面積的百分比。第3題分別計算我國四個海域的實際面積。

  2.聯系現實的素材,教學眾數和中位數。

  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由于眾數在一組數據中出現的頻率最高,所以眾數反映了這組數據的集中情況。教學眾數,要讓學生領會眾數的意義,學會在一組數據中得出眾數的方法。例2用表格呈現9個學生每人用20粒黃豆種子做發芽試驗的'結果,先看表在括號里填數,感受發芽17粒的人數最多,有5人。然后把9個數據依次排列,指出17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教學這一段內容,首先要形成正確的眾數概念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在發芽結果的數據中,17出現了5次,17是出現次數最多的數,5是它出現的次數,這組數據的眾數是17,不是5。其次要知道求眾數的方法在一組數據中尋找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不管這個數出現了幾次,只要比其他數出現的次數多,它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例題還要求計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聯系實際比較平均數和眾數的意義,體會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進一步理解眾數。

  第79頁練一練第1題通過找出一組學生的年齡的眾數,鞏固眾數概念和求眾數的方法。第2題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用了眾數,鞋店上周銷售皮鞋中,25.5cm這個尺碼的皮鞋售出的雙數最多,25.5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所以進貨時要多一些這個尺碼的男鞋。練習十六第1題配合例2的教學,男生身高的眾數是153,女生身高的眾數是148,10名男生里3人的身高是153厘米,10名女生里5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所以說女生身高的眾數更能反映這組學生的身高情況,即更具有代表性。這就是眾數作為一種統計量,在描述一組數據特征時能起的作用。

  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居于中間位置的那個數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如果這組數據的個數是單數,那么中位數是正中間的那個數;如果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那么正中間的兩個數的平均數才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教材編排兩道例題,分別教學這兩種情況。

  例3要求學生評價7號男生的跳繩成績在這組同學中的位置,有的學生可能根據算出的平均每人跳117下,認為7號男生跳的比平均數少。有的學生可能把7號男生跳的下數與其他男生比較,得出他的成績是第三名。這些都是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的比較。為什么7號男生跳的下數比平均數少,成績還是第三名?為了解決這個疑問,例題先教學中位數的知識,指出把這組數據按大小排列,正中間的一個數102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既揭示了中位數的含義,又講了求中位數的方法。再把7號男生的成績與中位數比,看到盡管他跳的下數比平均數少,卻比中位數大,在這9個男生中的名次還是比較靠前的,初步體會中位數與平均數是兩個不同的統計量。例題還要學生思考為什么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比中位數多得多,這是由于2號和8號男生的成績十分突出,遠遠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數,他倆的優異成績使男生跳繩的平均數大了,而多數男生的跳繩成績都低于這個水平。所以,如果一組數據里存在特別大或者特別小的極端數據,平均數往往不能準確地表達這組數據的整體狀況,這時用中位數表示這組數據更合適。

  例4求10個女生跳繩成績的中位數,這組數據的個數是雙數。教材指出,正中間有兩個數,中位數是這兩個數的平均數,并要求學生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學會求這種情況的中位數的方法。然后把各個女生的成績分別與中位數比較,體會用中位數能評價每個數據在整體里的地位。

  練一練的教學不能偏重于求平均數和中位數,要把時間用在第(2)、(3)兩個問題的討論上。9位同學家庭的住房面積中,有兩個數據比其他數據小很多,所以平均數比中位數低得多,用中位數代表9個家庭的住房水平比較合適。練習十六第2題的數據中,A飛機的飛行時間只有8秒,比其他飛機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數表示這8架飛機的飛行水平。如果A飛機不飛,其他飛機的飛行時間雖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平均數和中位數比較接近,都能代表這些飛機的飛行水平。第3題公司的經理、副經理的月工資比其他員工高出很多,教材讓學生分別算出公司員工月工資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體會平均數比中位數、眾數大得多,應該用中位數或者用眾數來反映這個公司的工資水平,進一步理解中位數與眾數的實際應用。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會根據統計的要求,收集、整理數據,并能制作統計表。

  2、能根據統計表作出分析、預測或判斷和決策。

  3、培養學生統計的意識,并能應用統計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體驗統計的過程,感悟統計的方法。

  重點:學會收集、整理數據,并學會制作簡單的統計表。

  難點:怎樣去實際收集數據,能根據統計表作出預測或決策。

  教學過程:

  一、統計本班學生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1、同學們,雙休日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并板書:體育運動、玩電腦、學音樂、看書學習、出去旅游。

  2、怎么知道大家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呢?(生:要進行調查和統計)

  (板書課題:簡單的統計)

  3、怎樣進行統計呢?(討論得出:可以劃正字,或舉手數一數等)

  4、請小組統計員統計每種情況的人數。(各組當堂推選出統計員,要求進行統計)

  5、師總結:剛才統計員通過舉手數出了每種情況的人數,這個過程叫收集數據,為了科學準確,要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板書:收集數據,不重復,不遺漏)

  6、請大統計員把每種情況的人數進行分類整理,把各種情況的人數加起來(指定全班統計員整理并合計)。這個過程叫整理數據(板書:整理數據)

  7、把統計出來的數據整理到一張表格里去,這張表格叫做統計表,叫什么統計表呢?(XX班星期天最喜歡做什么的情況統計表)。學生回答每種情況的人數,教師填好統計表,并填好合計人數。是什么時間制作的?(注上制表時間)。這個過程叫做制作統計表。

  8、看了這張統計表,你發現什么?想到什么?

  剛才我們對這張統計表進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判斷、預測和決策。(板書:進行分析,判斷、預測和決策)

  9、 你統計了我們一個班的情況,得到的信息是否就很準確呢?還要統計什么?(還要統計其他班級的情況)。統計的數據越多,我們得到的情況就越準確。

  【評析:統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切入口,使學生感到統計就在自己的身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通過對情況的真實分析,引發學生的真情流露,學生想說敢說,非常投入。教師注意把統計的過程隨教學過程充分展示出來,滲透自然,學生樂于接受。對統計表的分析注意了開放性,讓學生扮演統計員的角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和再創造的過程,使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樂園。】

  二、統計聽課老師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情況。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老師,老師們在雙休日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你打算怎樣知道聽課老師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統計)怎樣進行統計呢?

  (1)請每小組打開信封,看一遍,要求我們干什么?

  (2)請每個小組商量一下,怎樣合作統計?

  (3)學生匯報打算怎樣調查。怎樣問老師?(提醒學生要有禮貌)

  (4)學生到聽課教師中去調查統計,收集數據。

  (5)填好手中的統計表,匯報統計情況,你得出什么預測?

  (6)把同學們和老師們星期日里最喜歡做什么的兩張統計表能否合在一起。(教師把數據合在一張統計表中)你發現什么?

  【評析:本環節教師注意讓學生親身體驗統計的過程,在統計活動中,感悟統計的價值。(1)讓學生把學到的統計方法應用到實際統計活動之中,隨學隨用,每個學生都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做到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實際數學化。(2)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討統計的方法,學生暢所欲言。統計的辦法是學生想出來的,數據是學生自己動手收集出來的,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3)對學生雙休日活動情況統計表與教師雙休日活動統計表進行對比分析,并把二者合二為一,學生預測的準確、分析的透徹,培養了學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三、實際上統計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的多。(分別出示多張統計表)

  i。南京造地鐵,選擇顏色一張調查統計表。你發現什么?

  ii。第十四屆亞運會前四名獲金牌情況統計表。你發現什么,想到什么?

  iii。選舉班長情況統計表,引導學生做出分析

  iv。近幾年來南京旅游的人數情況統計表。

  【評析:選取的幾個例子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學生分析的饒有興致,既具有開放性,培養了發散思維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精神、民主意識等。】

  四、自學課本(100頁101頁)

  a)出示思考提綱

  i。原始數據表與數據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ii。書上的三個小問題。

  (1)觀察統計表,說出喜歡每種球類活動的各有多少人?

  (2)估計一下,在這個班級里組織什么球類比賽最受歡迎?

  (3)你還能想到什么?

  iii。制作統計表要注意什么?

  b)學生合作交流上述問題。

  c)學生匯報并補充。

  【評析:教學過程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者不囿于教材,讓教材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特別是對原始記錄表與統計表有什么不同這一問題的討論,鞏固了統計的過程,在比較原始記錄表與數據統計表有什么不同時,孕伏了任何兩種方法不存在對錯之分,各有各的優越性,我們在實際使用時誰的最方便就最好。】

  五、統計公路上汽車通過情況。(電腦出示馬路過往車輛情況的場景)

  i。這是車輛通過的情況,現在請大家進行統計,(學生統計失敗)為什么無法統計?你有什么感覺?(太快),

  ii。如果要你統計車輛通過的情況,該怎么辦?

  ①需要去分類。(弄清要統計哪幾種車輛)。②怎樣收集數據?③怎樣整理數據。④怎樣畫統計表?⑤分析一下結果。

  iii。討論一下怎樣才能很快的統計出來?(如何分工)

  iv。匯報你們分工的情況。通過活動你有什么想法?

  v。從統計表中想到什么?知道什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意空氣的污染情況等)

  【評析:這一環節讓學生想辦法解決怎樣統計動態的物體的問題,又一次讓小組交流,發揮了團隊的力量。通過虛擬的道路交通場景,學生嘗試了統計的失敗,又在教師分小組交流一下的話語點撥下,尋求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獲得了統計的成功。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相信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真正地發揮了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

  六、用統計的方法解決身邊的問題。

  【評析:讓學生自己舉例,聯想到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如何解決身邊的事情,學生發言踴躍,培養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作業:完成101頁做一做,練習十二第1題。

  【評析:在培養能力的同時,還重視了雙基的落實。】

  【總評:本節課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一、從生活經驗導入新課,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教師就從雙休日同學們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的話題導入新課,從怎樣知道每種活動有多少人最喜歡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的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二、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小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節:怎樣知道星期日最喜歡做什么各有多少人呢?很自然的說出了要調查統計,那么怎樣調查和統計呢?接著讓統計員進行統計。教學過程環環相扣,整個統計的經歷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清晰、充分地展現出來。課堂氣氛活躍,雙基訓練扎實。

  三、借助生活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感到數學的歸宿是應用,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把握數學問題的加工度,努力改造數學問題,增加數學的情境性、開放性,注重呈現方式的多樣化。為了鞏固剛學會的統計方法,教者讓學生去統計聽課老師最喜歡干什么這一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討論教師人很多,怎樣去統計這一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想辦法,得出了一小組統計一排老師比較節省時間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按照想出的辦法去統計。辦法是學生自己想出來的,統計的過程是學生親身經歷的,學生人人參與,爭論不斷,效果明顯。

  四、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統計一分鐘內車輛通過情況時,教師又一次讓大家合作交流,學生討論的結果是一小組有4人,1人負責記錄數據,另3人每人統計一種車輛的簡便方法。當學生把統計好的數據整理成統計表時,讓學生分析討論從統計的數據中你發現什么?想到什么?,這樣的設計頗具挑戰性和現實意義,挖掘出了許多促使人發展的因素,出現了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買摩托車、汽車的人很多、汽車多了,要注意安全,要注意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的話題,變關注知識為關注學生情感態度、思維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使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得到了平衡與和諧的整合。

  縱觀整節課,教者注意把數學與生活溝通,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在知識的獲得中得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習得知識,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生命的活力。

【統計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條形統計數學教案01-07

折線統計圖的數學教案02-08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02-09

中班數學教案統計教案04-02

《扇形統計圖》數學教案12-30

條形統計數學教案12篇01-07

數學教案:條形統計圖12篇02-09

中班數學教案統計教案11篇04-02

統計圖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01-20

小學數學統計教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