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法(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法(不進位)。
2、能運用加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加法筆算的對位方法,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對位”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百以內的不進位加法。
首先,我們先來復習我們之前就學過的一個知識,就是十以內的加法。
教師隨機說出十以內的加法,同學快速說出答案。這樣經過大約五分鐘的反復練習,使同學對之前學的十以內的加法進行很好的復習和鞏固,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師:大家翻到課本的第11頁,看這幅圖。
通過觀察圖畫,組織學生討論從圖畫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師:大家再翻到課本的第12頁,看例題1。
在學生看題的同時,板書:“例1、二(1)班學生和本班的帶隊老師一共多少人?” 教師引導學生審題,分析題意,找出有用的數據。
師:現在誰能告訴我,這個題怎么算?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算式:35+2=。
師:很好,現在我們已經列出了算式,怎么計算呢,哪位聰明的同學能告訴我? 同學們積極發言,教師點評,總結不同的算法。
師:很好,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法來計算。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個新的方法,那就是列豎式計算,大家看黑板。
師:我們首先用數小棒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書上的圖,大家討論一下怎么用數小棒的.方法來算。
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重點突出在數小棒的方法中,將整十的和不足十的零散小棒分開計算。
師:現在我們學習怎樣寫豎式,其實就是把數小棒的方法用數字表示出來。大家看黑板。
教師板書豎式:
35+ 2
師:大家看黑板,看看這個豎式有什么特點。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
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點評,歸納出加法豎式的幾個特點:一是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二是加號和橫線缺一不可,加號表示加法,而橫線是把加數與和分隔開來。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豎式的寫法,接下來我們看一看怎樣計算。
邊板書邊講解:從個位開始加,將上下兩個數的個位加起來,寫在橫線下,然后再加十位,和寫在橫線下。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數小棒的計算過程理解加法豎式的運算方法。注意強調豎式的計算應從個位加起,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得出的和也應該與加數各位對齊。
在講解例題結束后,再次強調和總結不進位加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和書寫規范。
2、鞏固練習。
師:現在大家都應該會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了,我現在就請幾個同學上來完成做一做的練習來檢驗一下大家都有沒有學會,看一看我們能不能把新學的知識運用起來。
請五位同學上講臺做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32+6=24+3=5+43=21+3=4+33=
強調:列豎式、注意書寫規范、計算正確。
對五位同學做的進行點評,好的予以表揚,不好的指出錯在了哪里,進行更正,并強調正確的書寫規范。
3、教學例2。
師:請大家看課本13頁的例題2。
板書:“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教師引導同學分析題意,找出有用數據,并列式。 板書算式:35+32=。
師:我們之前已經學習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加法,只是我們之前算的都是一個兩位數加一個一位數,現在兩個加數都是兩位數,該怎么用豎式計算呢?同學們先在練習本上試著列豎式計算一下。
教師根據學生列豎式計算的情況,總結計算方法,教師板書豎式:
35+ 3267
4、小結。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列豎式計算的方法,著重強調幾點:各位對齊、加號與橫線、從個位加起。
師:相信同學們現在也會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了,我們就來練習一下。 請四位同學上講臺算做一做的題。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33+43=24+61=53+22=37+40=
根據同學做的情況進行講評。再次強調不進位加法豎式的書寫規范和計算方法。
三、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 理念設計
在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有關圖形的問題;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圖形,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 教材、教學分析
本課是在以前學過的基礎上進行新授的,并且本單元要學的圖形都是在學生已經直觀認識這些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在教學時,應注重把握好舊知向新知的引渡,使學生能自然而然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射線,知道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學生認識角。
四、 教學流程
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出示動物百米賽跑圖)你知道跑道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嗎?
生:線段。
師:你會畫線段嗎?(指名板演)用什么畫的?為什么要用直尺畫呀?
(此過程自然而然導入線段的特征,從而為后面要學的射線、直線作好準備)
師:線段是直的,這是線段的什么呀?你還知道線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兩個端點,無限長(可以量出長度)
師:如果將線段的一端延長(或兩端都延長)那會變成什么圖形呢?
㈡ 、認識射線、直線。
1、 自學課本第109頁
2、 比較線段、射線和直線,并從現實生活中舉事例。
師:它們各叫什么名字呀?它們又與線段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呢?
學生回答。
師:你能應用這個知識解釋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射線嗎?看誰說的多。
生:手電筒的光線。
生:探照燈射出的線。
(這一環節讓學生能把現實生活中的東西和數學知識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應用數學知識了解社會,并使學生知道數學來自社會,也能用于社會。)
3、 做練一練第1題。
㈢、建立角的概念。
4、 出示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認識這個圖形
5、 學生動手畫角,說出畫法。
6、 揭示角的概念及角的名稱。
師:這個點叫做角的什么?這兩條射線呢?
生: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角的邊。
7、 角的'符號與比較。
師:認識角的符號,它和我們學過的什么符號很相似呢?
生:。
師:一樣嗎?
生:不一樣。
說明不同的地方,并注意區別。
8、 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找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學生用準備的兩個硬紙條做成的活動角,按住一個紙條不動,轉動另一個紙條,可以出現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角。
師: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學生得出:先使兩個角的一邊重合,再看另一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這兩個角相等。
㈣ 、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㈤、綜合素質練習。
9、 按要求畫一條射線。
10、 過兩點畫一條直線。
11、 過一點畫一角。
12、 動手做一做,長方形剪一角,剩下幾個角?
13、 數一數右圖中有幾條線段;幾條射線;幾條直線?
14、 用三根小棒擺三個角。
(以上綜合練習是通過學生的畫、做、數、擺等各個方面進行的,讓學生能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培養學生的估計和解決與千克、克有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幫助學生建立千克、克的質量概念。
4、培養學生與人友好合作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進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估計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昨天上超市買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蘋果。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學生隨意估計的結果可能是雜亂、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礎上,教師提問:怎樣估計才能盡量使結果準確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怎樣估計才能盡可能使結果更準確一些?
學生的估計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個蘋果稱一稱,再根據這個蘋果的質量去進行推算;先稱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蘋果,看幾個蘋果的質量掂起來和前面的感覺相似;直接用秤稱等。
2、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估計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驗證。
問題:從錄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學生再次用彈簧秤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樣的物品的質量重1千克。
2、第2題。先讓學生拿出一枝鉛筆估一估,再用天平稱一稱。
四、反思,拓展升華
1、:說一說估計一樣物品的質量要使結果盡量準確必須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后記:進行兩袋食鹽重量的測量,1千克與1000克相等,從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練習時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換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第一課時厘米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1頁到3頁內容。
學習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難點:能在直尺準確找出指定的厘米數。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故事引入:在古時候,想知道物體的長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們常常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幫古人解決這個難題。下面請認真看老師板書課題,并把課題齊讀兩遍。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我能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學會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3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自學5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時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種?你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尺子上統一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可以用哪個字母來表示?可以記作什么? 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對子間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時巡視,觀察小對子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對子給以幫助和提醒 , 促使每個小對子及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到討論交流活動中。
3.說一說(針對學習指導中的問題進行匯報展示)。
學生匯報時有不足或不準確的地方老師或其他成員可以及時給予補充,在展示完之后,給與評價或獎勵。
4.知識歸納:
(1)利用“鉛筆”“文具盒”“拃”等作為長度單位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會因選取的標準不同導致測量結果不同。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通過剛才的匯報,老師發現各個小對子的自學效果的確很好。到底同學們運
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怎么樣呢?下面請看我們今天的闖關題,比一比誰發言最積極,誰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強!
四、學情展示:
第二關: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來表示。1厘米記作 ()。
3、我的橡皮厚大約是()厘米。
4、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第三關: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線嗎?(內容見同步課件)要求:獨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五、歸納小結:
(1)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使用統一的標準,這樣才能準確的得到物體的長度。
(2)厘米是比較小的長度單位,可以用“cm”來表示。1厘米記作1cm。
六、鞏固提升: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下面我們就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比賽做作業。
1、完成課本第2頁的1、2小題。
七、板書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厘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測量長度
教學內容:
課本4頁到5頁內容。
學習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會分辨什么是線段。
教學重難點: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學習過程:
一、掲題示標:
1、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來進行測量。那如何進行測量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標:
(1)、通過學習我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2)通過學習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線段。
過渡語:你們有信心學會嗎?同學們非常自信,老師也相信你們。怎樣才能學會這個新本領呢?下面請出我們的學習指導。
二、口述并出示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4-5頁內容,重點看書中的情境圖。思考并討論: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學4分鐘后,小對子進行交流并口頭展示。)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地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
2、議一議(小對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計并測量橡皮長度的?測量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測量彩色紙條和毛線在方法上有什么區別?毛線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