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優選(10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1。
【教學目標】
1.會進行時、分、秒之間的簡單換算。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
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課件,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關于時、分、秒的.知識你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說,針對性地板書1時=60分,1分=60秒)
對于時、分、秒,同學們積累了這么多的知識,真能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一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新課教學例1
(1)了解跑得快慢與時間長短的關系
教師:同學們,喜歡看比賽嗎?烏龜、兔子和小狗它們三個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瞧,比賽開始了。
課件播放:第一次比賽情景,并出示比賽成績表。烏龜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師:誰得了第一?為什么?
小結:誰跑得快,誰用的時間就少。當時間的單位統一時,我們很容易看出誰用的時間少,誰跑得快。
(2)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師: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氣,要求再比一次,于是它們三個又進行了一次比賽。
課件播放:第二次比賽的情景:小兔中途睡著了。
教師:同學們,猜一猜,它們誰跑得快,可能最先到達終點呢?(學生自由說,教師結合情景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到底誰跑得快?聽聽它們自己是怎么說的。
烏龜:我跑了1時。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師:聽了它們的話,到底誰跑得快呢?好比較嗎?你能想出辦法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誰跑得快嗎?
(3)組織交流匯報
教師:誰來說給大家聽?
學生:1時=60分,120秒里面有兩個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烏龜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師: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小結:當時間的單位不統一時,我們不容易直接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如果把單位換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12頁課堂活動第2題。
(2)判斷對錯。
①2分7秒=27秒
②1時25分=125分
③90分=1時30分
(3)比一比。
①誰跳得快?在( )里畫?。小紅跳100下繩用了40秒。( )小蘭跳100下繩用了1分5秒。( )
②誰拍得快?在( )里畫?。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剛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誰踢得快?在( )里畫?。小麗踢100個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個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績,請給他們排名次。姓名小剛小紅小麗小明小勇時間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四、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并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于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借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于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折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表示( )
“_” 表示( )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們是以(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與—16°表示兩個(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 )—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 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 —9°~~~—19° )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 ,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 0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 叫正數 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 叫負數 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小組匯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后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質數和合數,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58頁、第59頁上半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三中的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2、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3、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質數、合數概念,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關鍵:使學生把握住質數和合數的根本區別在于:質數,只有1和本身二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本身,還有其它約數。
教具準備:紙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我們學過求過一個數的約數,那么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又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索這個問題。”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約數?”
生:“如果數a能被數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師:“誰又能說說每個數的約數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約數是它本身。”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紙片)時說:“請兩名學生分別寫出左右兩排數的約數。”點兩名學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寫出下面每個數的所有的約數。
1的約數:1 7的約數:1、7
2的約數:1、2 8的約數:1、2、4、8
3的約數:1、3 9的約數:1、3、9
4的約數:1、2、4 10的約數:1、2、5、10
5的約數:1、5 11的約數:1、11
6的約數:1、2、3、6 12的約數:1、2、3、4、 6、12
師:“誰能根據這些數的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有一個約數的是:(生)1
有兩個約數的是:(生)2、3、5、7、11
有兩個以上約數的是:(生)4、6、8、9、10、12
請一名學生上黑板進行分類,其余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質數(或素數)(張貼質數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質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質數?”
生:“13、17、19、23……”
師:“質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數不完,質數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張貼合數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合數?”
生:“4、6、8、100……”
師:“合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合數的個數數不完,它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張貼概念)。”
2、教學例2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我們可以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請看例題。”
投影:
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質數有:(生)17、29、37
合數有:(生)22、35、87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質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學生填完后,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1:“17、29、37是質數。因為17只有1和17兩個約數,29只有1和29兩個約數,37只有1和37兩個約數。”
師:“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合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學生填完后,
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數。因為22除了1和22兩個約數外,還有2、11兩個約數,35除了1和35兩個約數外,還有5、7兩個約數,87除了1和87兩個約數外,還有3、29兩個約數。”
師:“這兩位同學回答得很好,老師相信大家都能夠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了。下面請同學在書上第59面完成中間的做一做。”
投影:
下面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9 21 43 67
質數:(生)19、43、67
合數:(生) 21
請兩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分別寫出答案,并請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師:“請同學們做一做,20以內的數中,有哪些數是質數。”
學生自己動手制出20以內質數表。
師:“如果給我們一個數,如87,我們怎樣知道這些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是個質數呢?”
生:“我們可以用2、3、5、7、9……去除這個數,如果這個數不能被2、3、5、7、9……這些數整除,就說明這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那么它就是一個質數。”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我們通常可以用2、3、5、7、9、11……這些數除這個數,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說明這個數是質數。”
三、鞏固練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請看屏幕。”
投影:題一
檢查下面各數的約數的個數,指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分別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質數 合數
投影:題二
在自然數1~20中:
奇數有: 偶數有:
質數有: 合數有:
投影:題三
下面的判斷對嗎?說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在自然數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4)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四、引導小結,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學習了質數、合數的定義;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學會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的課題就是……(板書課題:質數和合數)。”
五、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從課本第62面的第1題中的99數中,先劃掉2的倍數,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但2、3、5、7本身不劃掉),自己動手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做完以后與第59面中間的質數表對照一下,看誰能夠一氣呵成,制出100以內的質數表。我們今天到此為止,下課!”
六、簡評。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循循善誘,層層深入。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例1中12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的分類,初步使學生認識到根據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三類:質數、合數和1。其次,教師進一步讓學生認識這三個概念。再次,教師讓學生從例2中漸漸熟悉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最后,通過練習使學生完全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筆算乘法(例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方法。
2、培養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學生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
4、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積的定位。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150×2= 230×4= 320×2= 410×3= 290×3= 520×3=
2、筆算 24×12= 44×59= 63×52=
2 4 4 4 6 3
× 1 2 × 5 9 × 5 2
4 8 3 9 6 1 2 6
2 4 2 2 0 3 1 5
2 8 8 2 5 9 6 3 2 7 6
說一說筆算的方法是什么?它的步驟是怎樣的?
3、這節課繼續學習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
一、探究新知.
現在大家看看這道題:123×42=
(1)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怎么計算出準確的結果?
(2)能不能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舊知識來解決這道題,自己試一試。
(3)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2 3
× 4 2
2 4 6
4 9 2
5 1 6 6
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問:說一說這題如何列式?這是一道什么樣的乘法算式?
獨立完成的過程中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最后算什么?
145×12=1740
1 4 5
× 1 2 強調數位對齊
2 9 0 強調數位對齊
1 4 5 強調數位對齊
1 7 4 0 強調數位對齊
問:如何檢驗自己的運算結果?
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方法是什么?
師生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首先數位對齊,先用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得數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這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得數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三、鞏固練習:1、書后做一做 134×12= 176×47 = 425×36 = 237×82=
2、練習七的1、2獨立完成。
3、獨立完成練習七的第5題,注意解題的規范與完整
4、診斷醫生:練習七的第7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課堂作業1、練習七第3題。2、練習七第4題。
家庭作業1、練習七第6、8、9。2、學習之友練習三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熟記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秒的認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進一步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從一分一秒做起。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秒及秒與分的進率。
教學用具
演示用的.實物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答。
(1)分針走1小格是多少時間?走一圈呢?
(2)時針從上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多少時間?
(3)1時等于多少分?
2.說出下面鐘面上的時刻,并寫出來。
二、揭示課題
計算很短的時間,如運動會60米、100米比賽所用的時間,做20道口算題所用的時間等,一般不用時和分計時,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這節課就來學習“秒的認識”,小學數學教案《秒的認識》。(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三、教學新課
1.認識時間單位“秒”。
出示帶有秒針的實物鐘,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鐘面上有幾根針?哪一根針走得最快?
指出: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針叫做“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我們平時聽到的“嘀嗒”、“嘀嗒”的聲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認識分與秒的進率。
教師把分針和秒針都撥在12上,然后慢慢地撥動秒針走一圈,讓學生觀察分針走了幾個小格。
提問:(1)秒針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幾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書:1分=60秒
3.體驗1秒時間有多長。
(1)教師報秒數,讓學生從1寫到10,看需要用幾秒鐘?
(2)你呼吸一次,用幾秒?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鐘面上有( )個數,有( )根針,比較短的針叫( )針,比較長的針叫( )針,又細又長的針叫( )針。
(2)鐘面上有( )個大格,有( )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 )小時,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時 60秒=( )分
2.練習教材第72頁下面的做一做。
五、課堂小結
教師在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回顧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一共認識了三個時間單位,那就是時、分、秒。
2.時、分、秒間的關系是:1時=60分,1分=60秒。
3.時間正是一秒一秒地積累起來的,因此,同學們從小就要珍惜時間,要從珍惜一分一秒開始。
六、布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7題。
七、思考練習
練習十九第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分蘋果》本課時的重點與難點是除法算式的豎式計算,這是學生們第一次接觸除法的豎式計算。在這課我認為學生應該弄清以下問題:
1、一橫一撇那是什么呢?是除號嗎?
2、以前學過的加法和減法排豎式時都是在兩個數的前面寫上+、-,除法怎么不是像它們這樣子寫上呢?
3、這個豎式,上面不是有了20嗎,為什么20的下面還要有一個20?
4、這個豎式,上面的4加上0再加0最后怎么不是4而是0?
5、我發現4是寫在0的上面,它一定要寫在那里嗎?
6、如果是0減0等于0,那2減2也是0,怎么只寫了一個0?
7、5是寫在那撇的旁邊,我覺得它也可以寫在4的的上面啊。
8、結果是0,我覺得干脆就不用寫了。
反思:
一、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一個新的知識點,平時教師講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認為講得夠透徹了,該交待的該提醒的也都有了,學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但為什么有些學生做題時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我想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并不清楚學生把我們所講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嗎,他們到底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學習通過預習,自覺地對課本提供的信息進行獨立選擇、吸收、存儲等處理,這時讓他們自主提出問題,這就是他們不明白的問題。把存在的問題給解決了,不就化解了本課的難點了嗎?
這些問題,其中有的沒有多大的思考價值,但只要是敢問的學生,都應該表揚他。學生敢提問題了,還要再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于是平時在鼓勵他們提出問題的同時,還引導他們什么是好問題,什么是有價值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二、培養學生用心體驗數學。
提出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創造的一種手段,但并不是最終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怎么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才是最重要的。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下,恍然大悟了,不僅他們知道怎樣做了,而且學生也懂得怎樣做好,從而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等得到較好地提高。
三、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只有知識的授權,沒有知識的對話;只有情感的傾注,沒有情感的交流,這樣的課堂缺乏個體的靈動,缺少個性的獨特。課堂教學,只有進行師生視界融合的對話,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學生才能真正成為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引領者,共同提升對真知的理解與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61頁練習十二第8~12題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進一步鞏固筆算加、減法的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差關系三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各類應用題的分析、解題的思路,能正確地解答三類不同的應用題,進一步培養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十二第8題后兩題(加和減)
1、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做在作業本上。
2、 集體訂正,讓學生重點說一說計算過程。
3、 提問: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加法計算個位滿十要怎么辦?減法計算個位不夠減怎么辦?
二、應用題練習
1、 看圖列式
(1) 示線段圖。(用線段圖分別表示藍墨水28瓶,紅墨水20瓶,求藍墨水比紅墨水多幾瓶)
請小朋友說說圖上是什么意思?
哪種墨水的瓶數多?怎樣列式?為什么用減法算?28-20表示什么意思?這道題的問題還可以怎樣提?為什么?
(2) 在圖上改變已知數和問題,成為求藍墨水瓶數的題。
讓學生說說現在圖里的意思? 怎樣列式?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3) 誰能改變和問題,成為求紅墨水瓶數的題?(根據改變兩個條件和問題) 怎樣列式?
2、 針對性練習
現在,說說第一句中是哪種數量多,它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1) 小猴子比大猴子多幾只?
(2) 公雞比母雞少幾只?
(3) 松樹比楊樹少10棵。
(4) 紅金魚比黃金魚多5條。
師:我們分清了誰多、誰少,就可以根據題目的意思來分析數量關系,解答應用題。
3、 完成練習十二第9題
先做第一題,做完后提問: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提?
想一想,這道題里有哪三個數量?(張芳養17只,徐軍養26只,徐軍比張芳多養9只)
根據三個數量,還可以編成另外兩道應用題。
做第(2)(3)題
做完后指出:雖然每道題里的三個數量都一樣,但由于條件和問題不同,所以解答的方法和算式也不一樣。因此,解答應用題先要分清條件和問題,然后根據條件和問題的聯系,確定用什么方法算。
4、 做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說明題意,明確和綠旗面數都是與哪種旗比的。為什么解題的方法一樣?
三、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8題前4道計算題,第11題、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遷移,使學生能根據要求正確地運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2.使學生初步了解一個小時的近似數時表示的精確程度,理解求得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舊知遷移新知和類比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求小數的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我一看見同學們就感覺很聰明,是不是這樣?既然如此,老師就來考考你們,看看同學們表現如何!
2.板書出示:老師這有個數,請省略萬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先寫黑板:12953≈1萬
3.師:你是怎么想的?(省略萬以后的位數,就是看尾數的最高位千位。千位是2,比5小,舍去。)
師:得數約等于1萬,千位還可以是哪些數?(0、1、3、4)尾數的最高位比5小,直接舍去尾數。
師:如果得數約等于2萬,千位上又可以是哪些數呢?(5、6、7、8、9尾數的最高位等于或大于5,向前一位進1,再舍去尾數。)
4.師:剛才我們求的是整數的近似數,你能說出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嗎?
學生說方法。(板書:求整數的近似數,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數是不是滿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學生齊讀。同學們讀得真好,和你們一起學習真快樂!
二、整合情景,探究交流。
1.師:今天我們來研究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應用小數時,往往沒必要說出它的準確數,只要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如:昨天豆豆體檢,量得身高是(板書):0.984米。平常不需要說得那么準確,我們一般怎么說豆豆的身高呢?(學生講,紅紅姐姐說豆豆身高0.98米。或1米。看回答情況板書。)
這就是0.984的近似數,你是怎么得到豆豆的身高的`近似數?你們能利用已學的知識來說一說嗎?
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看千分位。千分位是4,小于5,把尾數舍去。所以0.984≈0.98。
誰再來說一遍?(2-3名同學。表揚。)
2.(如果說的是1米,0.984的近似數還可以是多少?)小白弟弟的說法和小紅姐姐不一樣,他認為“豆豆身高約1米。”你能說說他的想法嗎?
(保留整數,就要省略整數后面的尾數,看十分位。十分位是9,大于5,向前一位進1。所以0.984≈1。)誰再來說一遍?。請同桌把這兩題的思考過程互相說一說。
3.同學們真能干,其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求小數的近似數。(板書課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求近似數的過程,你發現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怎樣做的?(學生回答。)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求整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相同。板書:小數。全班讀--求小數的近似數,先看所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數是不是滿5,再用四舍五入法保留。
4.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0.984可以保留整數、保留兩位小數,如果0.984保留一位小數,應該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數,看百分位。百分位是8,大于5,向前一位進1。十分位上9加1得10,再向個位進1,所以0.984≈1.0。)
5.學習了求小數的近似值,老師有一些疑惑不能解開,(幻燈出示)0.984保留一位小數得1.0,小數末尾的0能去掉嗎,為什么?(指名回答。)
不能,題目要求保留一位小數,必須要0占位。求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零不能去掉。
求得的近似數1.0和1比較,哪一個更精確一些,為什么?
幻燈演示:保留整數為1,原來的準確長度在1.4與0.5之間,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長度在0.95與1.04之間。盡管兩個數的大小相等,但表示的精確程度不同,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
三、練習。(智力闖關。)
同學們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來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1.第一關。保留一位小數。
0.58≈0.63.788≈3.8
精確到百分位。精確到百分位就是保留幾位小數?
12.004≈12.001.987≈1.99
保留整數。
9.956≈109.0448≈9
2.第二關。在□里填數。
2.9□≈2.98.5□7≈8.56
3.第三關。
姚明的身高約為2.2米,姚明的身高可能是多少米?
2.15(6、7、8、9)2.155……
2.20(1、2、3、4)2.……
四、全課。
你今天有哪些收獲?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
板書設計
求小數的近似數
12953≈1萬0.984≈0.98保留兩位小數,看千分位。
小于5,舍去。小于5,舍去
0.984≈1.0保留一位小數,看百分位。
0.984≈1保留整數,看十分位。
大于5,向前一位進1。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數量關系的理解,熟練掌握解答方法。
3、學會分析統計表中包括的內容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掌握編制和檢查一個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節課整理和復習平均數、統計表、統計圖三項內容。通過學習掌握平均數的數量關系、解題關鍵和方法,進一步明確統計表包括的內容及數量關系,掌握編制、填充、檢查統計表的方法。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分析解答有關求平均數問題的應用題,編制和檢查統計表。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1、教師提問導入。
同學們,記憶是智慧之母,你們誰的記憶最好呢?提個問題考考大家:在小學階段都學了哪些統計知識?都是在哪冊書上學的?
2、學生匯報。
在第十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數;
在第十二冊的第四單元學習了統計表和統計圖。
二、歸納整理。
(一)加深對統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生討論匯報。
2、教師說明:統計知識在生產、工作、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要認真學好統計知識,提高統計能力。
(二)整理復習求平均數。
例1。某初級中學七個班的學生人數如下:
初中一年級: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級: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級: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學生讀題,分析條件和問題。
2、獨立解答。
3、教師提問: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時,必須先求出什么?
例1的平均數是按什么平均?
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計算?
4、啟發思考:求平均數的關鍵是什么?
關鍵:先求出一組數的總數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幾份。用總數量除以要分的總份數就等于平均數。
5、練習。
在一堆小麥中取樣五次,每次測得小麥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這五次測得的小麥千粒重平均數是多少?
6、學生獨立解答例2。
振華小學六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每人做6個。六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
7、思考:結合兩道例題的解答過程,能試著概括出一個關系式嗎?
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
(三)整理和復習統計表。
1、指導看書。
2、教師提問:統計表中橫向有幾欄,縱向有幾欄,分別表示什么?
制作一個統計表,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3、分析統計表中各數據之間的關系,根據已填的數據,把空缺的數據填滿。
4、教師說明:統計表的內容是根據統計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在編制和分析統計表時關鍵要弄清各欄目、各數量之間的關系。
5、練習。
(1)下面記錄的是某班女生1分鐘仰臥起坐測驗的成績(單位:次)
25、33、31、28、13、36、30、29、32、21。
32、29、25、30、19、27、31、35、26、28。
根據上面的成績填寫下表,再算出這班女生測驗的平均次數。
參加測驗人數:XXX總次數:XXX平均次數:XXX
(2)下面是育新小學六年級兩個班學生上學期體育成績統計表。
①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回答下面的問題:
②兩個班各有多少人?(百分號前面保留一位小數)
(四)整理和復習統計圖。
1、指導看書。
下面的兩幅統計圖,反映了某市電子儀器一廠、二廠兩個方面的情況,請你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的快?
(2)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搞得好?為什么?
2、比較【繼續演示課件“簡單的統計”】
3、練習。下面是某班上學期美術成績統計表。
根據表中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復習了哪些內容?解答求平均數問題和編制統計圖表的關鍵是什么?
四、隨堂練習。
1、口述解答求平均數問題的關鍵和方法。
2、口述統計表包括的內容,檢驗統計表的方法。
3、口述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五、布置作業。
1、甲乙兩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輪船從甲港駛往乙港用了4.5小時,返回時因為逆水比去時多用了1小時,求這艘輪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張強三個人的平均體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張強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根據下面的統計圖,編制成一個統計表。
4、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折線統計圖。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幾個十就在計數器的十位上用幾顆珠子表示,幾個一則是在個位上用幾顆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能正確地說出個位、十位、百位的名稱和順序。能正確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
教學教具:
計數器、數位表、課件、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教學情境圖:這是什么?你知道每種顏色的紐扣各有多少粒嗎?
學生匯報:黃色紐扣有四十粒,藍色紐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紐扣有三十三粒。
教師:你知道這些數該怎樣讀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塊知識(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教學例3 用學具擺40根小棒。
教師:先說一說它的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應該擺放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呢?
學生:試著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40,邊撥邊說:4個十在十位上,撥4顆珠子。
教師:你能對照著計數器寫出這個數嗎?說說你是怎么寫的?
學生匯報:十位上有4個珠子,對著十位寫“4”,個位上沒有珠子,就對著個位“0”.
教師:大家一起來讀出這個數。 學生齊讀。(讀作:四十)
教師說明:讀數時先讀十位上的數,再讀個位上的數。
教師:27和33又該怎樣擺小棒?在計數器上如何撥珠?寫法與讀法該怎樣做呢?在小組內試一試。 學生小組嘗試探究,完成學習活動。
教師講解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33中的兩個“3”意思一樣嗎?
學生交流匯報:不一樣。左邊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個十;右邊的“3”在個位上,表示的是3個一。
教師小結:相同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意義不相同。
教師:三種顏色的紐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樣擺?
學生匯報:擺10捆小棒。 教師出示圖片。 10個十在計數器上該怎樣撥珠呢?
學生個別匯報,教師課件演示。
請學生對著數位表,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二、三位分別是什么數位?
每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寫數和讀數是從哪邊(左邊和右邊)開始的'?
引導學生概括小精靈的話: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三、 鞏固拓展
1、完成課本第37頁做一做的第1、2題。 第1題,教師出示數位表,任意在數位表上寫數字,讓學生說出相應的數是多少。 第2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教師請個別學生讀數。
2、完成課本第38頁練習八的第5-8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