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11 08:48:15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模板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模板9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例3及練習三第4、5題

  教學目標:

  理解 平均分的第二個意義:每幾個一份地分,求總數里有這樣的幾份。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第二個意義。

  教學難點:

  會說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春游嗎?今天我們來幫一幫這班小朋友租船玩吧!

  有24人要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他們要租幾條船?

  有24人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要租幾條船?

  把結果說一段話 24人租船,每條船限乘4人,要租6條船。

  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因為每份都是4個

  引導學生說:24人,4個4個的`分,可以分成6組。

  二、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拋出問題,引起思考: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他們有事要請你們幫忙,你們愿意嗎?

  1、出示書本第15頁做一做

  (1) 說圖意。

  (2) 動手分。

  (3) 說一段完整的話:12根筷子,每2根一雙,一共有6雙。

  (4)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 練習三第4題

  (1) 說圖意。

  (2)動手圈。

  (3)說一段完整的話:12個蘿卜,每只小兔分4只紅蘿卜,可以分給3只兔子。

  (4)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3、 練習三第5題。

  (1)有18只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分給( )個。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如果平均分給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個。

  說說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三、 開放題

  1、用15個長方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2、每個長方塊用3個木塊,可以擺( )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總結

  今天,我們繼續學了平均分,知道一個總數,每幾個一份地分,可以分幾份也是平均分。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一冊(修訂本)“8的認識”(第40~41頁,練習八第1~2題)。

  教學目標:

  l.通過數8個物體的實踐活動,認識8,會寫8。

  2.知道8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8以內數的大小,能準確區分8個和第8個,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3.通過數、分的.實踐活動,掌握8的組成,培養操作技能。

  4.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2.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先互相說說,再告訴老師和大家。)

  (2)帶“8”字說一句話。

  3.布置課外活動題。

  張開想象的翅膀,用8根小棒創造美麗的世界。

  [總評:本課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在教學的引入階段為學生創設主動發現8的學習情境;展開階段通過操作學具的小組合作活動,交流匯報主動發現的8的組成,培養獨立學習能力、合作意識、操作技能以及初步的函數思考能力;總結階段放手讓學生匯報學習成果,培養成功學習的自信心。第二,根據入學不久學生的特點,創設以激趣克服認識抽象數8的學習難點的愉悅情境,以智力源泉的操作實踐活動為基本認知手段,組織學生參與操作交流、歸納、練習等數學活動,指導學生人人參與匯報學習成果的學習,全面達到學習目標。這是一節比較好的創造性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本學期教學目標:

  1、 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復習重難點:

  1.進一步認識20以內的數,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相關的式題,形成相應的計算技能。

  2.在具體的活動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學會分類的方法,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

  3.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復習措施及課時安排:

  1、復習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弄清學生對哪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哪些知識還存在問題,存在什么問題,從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活動,以增強復習的實效性。

  2、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學期所學知識分塊歸類復習,針對單元測試卷、復習冊、作業中容易出錯的題作重點的滲透復習、設計專題活動,滲透各項數學知識。專題活動的設計可以使復習的內容綜合化,給學生比較全面地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

  4、扎扎實實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5、根據平時教學了解的情況,結合復習有關的知識點做好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

  6、知識分類

  知識點 對應教材 復習說明 課時安排

  認識鐘表 第八單元P91-P95 鞏固整時和半時的讀寫,另外通過練習看接近整時的鐘面(P120),使學生進一步說出大約是幾時。 1課時

  認識圖形、分類 第四單元P32-P37,第五單元P38-P41 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和四種平面圖形,重點是讓學生能夠形成對這些圖形的表象,并能辨認這些圖形;復習按單一標準和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

  1課時

  20以內的數 第一單元P2-P5,

  第二單元P6-P13,第三單元P14-P22、P29,

  第六單元P42-P71,第七單元P84-P87 學生對數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等已經比較熟悉,重點是20以內數的順序,數的序數的'含義和20以內數的組成(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

  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加減法 第三單元P23-P31,第六單元P42-P81,第七單元P88-P90,第九單元P96-113 1、通過對算式的計算與分類,整理加減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進一步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能正確地填寫加減算式中的未知數。

  3、掌握10以內的加法與20以內進位加法的不同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4、在解題方法多樣化的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1-2課時

  解決問題 貫穿于第三、六、七、九單元 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情境圖中給出的條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復習時,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圖以外的資源,如看圖并根據對話信息進行計算。

  四、學生常見錯題及解決策略:

  認識鐘表

  1、 寫時間會寫成11:12、11:時30分或11時30等;

  2、容易把6時半看成是7時半。錯因:時針旋轉的方向未弄清,時針其實是過了6,但還沒有到7。

  3、畫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時,會長短顛倒或者長短不分。 1、平時多觀察鐘表上的時間,加深其對時針、分針及其旋轉方向的認識。

  2、通過親自動手撥出,更好地鞏固對整時和半時的認識。

  3、分針指著6,時針過了幾就是幾時半,注意是過了幾。

  4、培養細心觀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 1、數圖形時不注意順序;

  2、對長方體、正方體的本質屬性未掌握好。

  3、把長方體與長方形的名稱混淆。

  4、按同一標準分類時不能找出其中的立體圖形或平面圖形。 1、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或者邊數邊作記號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

  20以內數的認識

  1、 數數出錯;

  2、 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學生有時會把后面和前面弄錯。 1、 數數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或者邊數邊作記號等方法。

  2、 看尺子圖能較好的分清前后關系。

  1、分不清幾個和第幾。

  2、左右不分

  1、讀題時先把題目中重要的字、詞圈出來。

  如:將從左數的第6個涂上紅色,把從右數起的5個圈起來。(5個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復讀幾次。

  數的組成:個位是6,十位是1,這個數是(61),由5個一和1個十組成的數是(51) 1、認真讀題。

  2、可自己在紙上畫一個數位表,對著寫。

  20以內的加法及10以內的減法 1、 看錯數字

  2、 看錯運算符號

  3、 12+3=42,錯把個位3加到十位上 1、 仔細看題,認真檢查;

  2、 可用符號幫助;

  3、 檢查時默讀題目。

  一圖四式

  用部分數減部分數:

  3+7=10 7+3=10

  7-3=4 列減法算式時必須用總數減部分數

  看圖列式計算 1、不能選擇正確的方法及有效的數學信息。

  2、找不到題目中的全部條件:形象圖與對話結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減法的本質是從總數里面去掉一部分數,求另一部分數。

  2、要求孩子記住:問號問的是幾,等號后面就寫幾。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我們為什么把這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 棱 頂點 長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 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 要求根據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獨立觀察提綱:

  (1)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 面 棱 頂點 正方體 數量 形狀 大小 數量 長度 數量 位置 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 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 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 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例題,第3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5以內的加法一課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首次接觸計算的問題,這節課的知識基礎是5以內數的分與合。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在這個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數學意識

  本節課包括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兩部分內容。加法的初步認識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在校園中勞動的場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到把兩個數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讓學生看看、擺擺、算算,學習5以內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學會用加法解決生活里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認識和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5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2、發展初步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習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樹立數學意識,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游戲:快速搶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評:由游戲導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課堂之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游戲的內容又是學生計算5以內加法的.基礎,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形成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談話:我們在學校里上學,不僅要學習,而且要勞動

  看,一些小同學正在校園里干什么出示例1圖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圖意,提出問題。

  2、提問:怎樣表示把3個人和2個人合起來是5個人呢(板書:3+2=5)

  讓學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過交流,明確是合起來的意思

  讀算式:3加2等于5

  小結:+的名字叫加號,它代表了一種計算方法加法。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評: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重點,這里教師沒有硬性灌輸,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讓學生在猜測中主動地思考,自主探索,認識和理解加法,為學生創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動余地,使學生盡情地表現自己。]

  三、學會計算,掌握方法

  1、連續出示例2的兩幅圖,讓學生說出圖意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問:算式中的每個數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組中互相交流

  3、誰知道得數多少是怎樣想的

  教師對學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評:5以內加法計算的基礎就是5以內各數的分與合,但教師并不急于將最優的方法介紹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 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新知的過程。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開拓寬了大家的思路,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實際應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題談話:小動物們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紛紛把自己的寶寶帶來向大家學習。你們看,誰來了

  (1)出示圖1(雞媽媽一家),學生說圖意,提問題,列算式計算。說說怎樣算出來的(可以用多種方法)

  說說3+1=4這個算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意思

  (2)出示圖2(小兔一家)、圖3(青蛙一家),按圖1的要求完成。對算式的含義在小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聰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學習,自己也想學加法,回家后,列了許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呢!

  同桌學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擺一擺,再在書上填得數

  集體訂正。糾正錯誤,對學生加以鼓勵

  3、想想做做第3題

  (1)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說出結果嗎把得數填在書上

  (2)出示:2+1=□,1+2=□。引導學生用3的分與合來計算結果

  4比較:剛才我們用數圖、擺小棒、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小結:這就是今天同學們學習的5以內的加法。(板書課題)

  [評:在想想做做第1、2、3題的練習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充分體驗加法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這個環節中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實踐,多種感官并用,學習的過程化靜為動、化難為易,思維水平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

  五、拓展應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題

  講述:小白兔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正在準備禮物獎勵大家呢!

  (1)出示圖1。學生列加法算式,說含義

  (2)根據圖2、圖3的意思,學生在書上完成

  (3)集體訂正

  2、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說說圖意

  (2)根據這幅圖能說出幾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圖意,都要鼓勵)

  (3)根據這幅圖說一個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嗎

  如1+2=3,學生會說天上1只小鳥加上2只小鳥,一共是3只小鳥;還會說1個跳繩的女孩加2個搖繩的女孩一共是3個女孩

  小結:大家用5以內的加法解決了這么多問題。

  回家后,繼續觀察,看看還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好嗎

  [評:教師為學生創設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空間,學生在活動中不僅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還進一步加深了對加法意義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中不斷發展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總評]

  5以內的加法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導入階段,激發興趣,做好知識準備;探索階段,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掌握了新知,訓練了思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應用階段,層次清楚,在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的能力。總之,這節課始終以數學課程標準為依據,環節設計緊湊,過渡自然,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有序地展開,把握了重點,尊重學生的實際,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達到了優化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系列“春游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初步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并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學生的獨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解決旅游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能選擇較合理的策略。感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活動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引出春游的課題

  1、詩歌欣賞:《春天來了》,這是一首學生在語文考試中自己創作的`詩。這么優美的詩,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這美好的春天里,同學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引出“春游”的課題。 2、你喜歡旅游嗎?在旅游中要注意什么?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一起去感受旅游的快樂,但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問題,要同學們一起解決。讓我們出發吧!

  二、合作探究春游中的數學問題

  1、選擇合適的租車方案

  (1)出示租車信息:一共有40人參加春游活動,有兩種型號的車可供選擇,大車租金每輛160元,限坐乘客18人,小車租金每輛120元,限坐乘客12人。請你算算怎樣租車最省錢?

  (2)先讓學生估估、猜猜。與小組同學討論后把租車方案填在課本上。

  (3)租車方案怎樣租車最省錢?

  (4)匯報結果后總結方法:最省錢的策略是,車的座位如果不能坐滿,空位必須盡可能少一些。因此,租1輛大車和2輛小車的方案最合適。

  2、快餐店用餐

  師:到達目的地,同學們玩得真開心,轉眼到了吃中飯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快餐店用餐,這里的食品真豐富,有涼菜、熱菜、主食、飲料等。同學們可以自由選擇你最喜歡的食品。

  (1)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再把自己的選擇填在課本的表格里,算出你的午餐一共花了多少錢?(提醒學生別浪費。) (2)匯報結果,看看大家都選了哪些營養又美味的食品。

  3、買紀念品回家

  師:在快樂的游玩中時間過得真快,到了該返回的時間了。導游把大家帶到一家紀念品商店,讓同學們買些紀念品帶回家。

  (1)與小組同學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淘氣遇到的問題怎么解決?為什么先給爺爺買拐杖?

  (2)根據圖中的信息回答問題。并提兩個不同的數學問題,再解答出來。

  (3)如果你有20元錢,你準備帶什么紀念品回家?說說理由。

  三、寫數學日記

  師:同學們,愉快的一天結束了,你一定玩得非常開心吧?而且用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你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希望把你的快樂與大家一起分享呢?那就請你把它記下來吧。你這一天是怎么過的,在游玩的過程中解決了哪些數學問題?有什么感受?請按下面的格式寫一篇數學日記。

  XXXXX年XXX月XXXX日星期( )天氣: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后延伸:清明節到了,如果學校要帶六年級的同學們去茅家嶺烈士陵園掃墓,你能不能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填在課本第38頁),下節課在班上和同學們一起討論。請你試試吧。

  板書設計:

  旅游中的數學——春游

  1、租車2、用餐3、買紀念品4、寫數學日記 5、設計掃墓計劃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種立體圖形的實物及圖形卡片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問: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在小組內交流。

  (2)匯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再出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辨認,再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做一做”l

  (1) 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現圓柱會滾動。

  (2) 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

  2. 游戲:“看誰摸得準”。

  (1) 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 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 數圖形。

  五、小結。

  六、游戲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總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自然數和整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含有三級的多位數。

  2. 使學生理解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3. 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整數口算、筆算的熟練程度。

  4. 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法和減法的筆算和簡單口算。

  5.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以及簡單的統計圖表;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的平均數。

  6.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比較熟練地計算一般的三步式題,會使用小括號,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文字題。

  7. 使學生會解答一些數量關系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并會解答一些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的應用題;初步學會檢驗的方法。

  8. 結合有關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唯物辯證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的主要知識及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量的計量,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學法及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

  1.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 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4. 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5. 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律。

  6.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7. 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

  慣。 教學的重點: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書的一個重點。

  第一單元

  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整體感知

  第一單元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混合運算;第二節:應用題;第三節: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

  混合運算中的三步試題是在第五、六冊已學過三步試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三步試題,是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通過學習,進一步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題與兩步計算式題間的聯系,強化運算順序,讓學生在掌握運算順序的基礎上獨立計算,并逐步提高運算的正確率與運算速度。三步計算文字題是在兩步計算文字題的基礎的擴展,以提高學生理解數學語言并用算式表達的能力和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計算三步文字題時,要著重從分析文字敘述人手,先確定最后一步是什么運算,再根據數量關系向前推導,確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號怎樣使用等,直到列出綜合算式。 應用題是本單元的重點,其中兩步計算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與第六冊學習

  過的連乘和連除應用題有所不同,特點是未知量可以隨兩個量的變化而變化。教學時,要從求未知量與兩個已知量的聯系人手,分析數量關系,得出兩種解題思路,進而列式解答。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從解題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學時,應加強兩種類型題的聯系,通過對比練習強化數量關系,并要求會用兩種方法解答,能列綜合算式解答。

  應用題部分還安排了比較容易解答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這是原來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發展。這部分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近,數量關系簡單,學生利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通過類推,可以比較容易掌握三步應用題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學時,可以從兩步應用題引入教學,讓學生利用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來分析主要數量關系,從與兩步應用題的對比中確定運算步驟。應用題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的能力。同時,教材還介紹了檢驗的方法,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檢驗的'良好習慣,但檢驗方法只要求學生初 步掌握,不要求寫檢驗過程。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是統計的初步知識。教材在以前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從本冊開始介紹統計的初步知識。數據整理包括簡單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對數據整理有初步認識,會看簡單的統計表和統計圖,能把不完整的簡單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填寫完整。求平均數是一種統計方法,要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注意與平均分的區別,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據的方法。本單元的統計知識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學生理解即可。

  在本單元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知識間的遷移、類推、比較、拓展,將新知識點與學生原有知識體系聯系起來進行教與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放手讓學生去探究,要多動手、多討論、多交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要調動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特別是學習應用題的樂趣。此外,在知識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計算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綜合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掌握括號內含有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能夠計算較復雜的三步式題。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及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計算和做事要仔細認真。 ’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美,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準確計算三步運算式題。

  四、教具學具準備

  卡片、 課件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練習:(卡片)

  30+30÷3 42×3 80÷16+2

  12×5—60÷2 8×5×10 120÷4×5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同桌各選一題,互相說一說:題中含有哪些運算,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說出為什么按這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訂正并強調:一個算式里,如果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含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運算。

  3,計算:

  32+540÷18 100—(32+30)

  同桌互說運算順序,并口算出結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觀察剛才的兩道題,能不能把這兩道題合并成一道式題呢?(教師邊提問邊用色筆在30和540÷18下面畫上線。)

  學生組題,老師板書:100—(32+540÷18)

  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混合運算的例題1。

  板書課題: 混合運算 例1

  (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2.對照例1與復習題,討論:例1與以前我們學習過的混合運算題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得出結論:例1的小括號內含有兩級運算。 教師引導:這道題中的小括號內含有除法和加法兩級運算,應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學生自己直接試做例題,做完后同桌對照,并互相訂正。

  4.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計算過程,形成板書:

  例1 100—(32+540÷18)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