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數學第六冊第115頁的《對稱現象》。
2、說教材編寫意圖
這節課內容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和現實題材,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認識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軸對稱圖形做好準備。
3、說教學目標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主導思想。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我擬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的實物或圖片,知道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標:經歷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對稱現象,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判斷對稱現象。
情感目標: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4、說重難點
重點: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難點:認識對稱現象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使學生正確理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因此將其作為難點。主要將采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方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學生
學生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是他們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及初步認識的簡單圖形,如學生已經的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是學習對稱圖形的知識基礎。對稱這一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還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具有對稱現象的事物學生也看見過,對三年級學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動心理和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觀察發現——實踐驗證——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
為了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精心設計各個環節,創設問題情境,把教材內容與電教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化靜為動,激發學生探求新知欲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等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
針對新課程教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要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通過老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一種親切、鼓勵、信任的情感意識,形成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其次是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動手操作,驗證討論,讓學生帶著教師給出的問題邊自學,邊思考,達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的目的,這樣,可以做到既讓學生學習,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3、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題材和圖形讓學生觀察、操作,既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現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對稱圖形的認識。
四、說教學程序
總體思路 :“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秉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訂為“初步感知——實踐驗證——操作應用”努力構建操作探索型課堂教學模式。
1)、初步感知
引入: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大家要善于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知識,胡老師就從生活中學會了一個魔術,大家想不想看老師表演一遍?(想)(魔術:印花)
老師把白紙貼在黑板上,用毛筆在紙上畫一幅畫,然后將紙對折,提問:請同學們猜一猜現在會產生什么現象?(兩邊一樣的畫)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幅畫,你發現了什么?(兩邊一樣)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印花”魔術的方式引入新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讓學生初步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這種特殊現象,初步感知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是“兩邊一樣”。
2)、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像這種沿著中間這條條折痕對折后,兩邊一樣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下面請同學們隨老師一起去看一看。
(大屏幕展示常見的對稱現象,學生欣賞。)
像我剛才所看到的這些兩邊一樣的現象,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對稱現象。(揭示課題:對稱現象)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觀察大量的現實生活的對稱現象,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生活中存在許多這種對稱現象,通過學生的“看”,引出對稱現象的“兩邊一樣”同時揭示新課。
2、折一折:
請同學觀察老師給帶來的兩只蝴蝶圖片(一只對稱的,一只是殘缺的),它們是不是對稱圖片呢?(一只是,一只不是)為什么?(有一只是兩邊一樣,有一只兩邊不一樣)
那么我們又怎么知道蝴蝶左右兩邊是不是一樣呢?(沿著中間這條線對折,看能不能重合)
請同學先說一說沿哪條線分開,蝴蝶兩邊一樣,然后請同學上臺動手折一折。
我們通過對折,看兩邊能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就說明兩邊是一樣的,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的。
提問:請同學看一看這兩只蝴蝶,你更喜歡哪一只?(對稱的哪只)為什么?(因為它對稱的)為什么喜歡對稱的?(因為對稱的很美)
(板書:美)
我們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很美,同學們一定要愛護它們,不要隨意破壞我們美麗的大自然。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為了驗證學生的觀察是否正確,學生剛才通過“看一看”看出對稱現象是兩邊一樣,通過兩只蝴蝶進行對比來看,然后讓學生通過對折,看是否能夠重合,從而驗證學生的觀察出“兩邊一樣”的正確性。同時通過兩只蝴蝶的對比,引出對稱美,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學生要愛護大自然。
3、判一判。
師:我們學過很多的平面圖形,請同學來判斷一下哪些平面圖形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出示長方形紙、正方形紙、圓形紙等)
請同學上臺折一折,看兩邊是不是一樣,能不能重合?
得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對稱的。
(教師將對稱的圖形紙貼在黑板上)
本環節在學生認識了對稱現象的基本特征后,讓學生應用對稱現象的特征檢查我們生活中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圓等是否是對稱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找一找
同學們知道了怎樣來判斷對稱現象,下面請同學來找一找我們校園里的對稱現象。
(1)出示校園操場圖
學生觀察,并從中找出對稱現象,并說一說沿哪條線分開兩邊一樣。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圖形或物體都是對稱的,你能找一找嗎?請同學之間相互說一說。
(學生討論,尋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再請學生說一說。)
(教室兩邊的窗戶、坐的凳子、黑板、人的兩只眼睛、兩只耳朵、伸出的雙手等)
師:同學們,伸出你的手,它們是對稱的嗎?你能用我們的'手做出一些對稱的動作嗎?
(學生比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如:學小兔、舉雙手、做有趣的舞蹈動作等。)
師:同學們,對稱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同學們剛才所說的對稱現象,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生活中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對稱現象?(對稱很美)
本環節是讓學生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使學生意識到我們生活中大量存在對稱現象,并讓學生體會到因為對稱美,所以生活中才會有這么多的對稱現象。
5、做一做。
師:同學們,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都是那么美麗,我們要學會利用對稱,美化我們的生活。下面請同學隨老師一起來動手制作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呢。
(1)畫
先將紙對折,將一張復寫紙夾于中間,任意在紙上畫一幅畫,請學生猜想打開后會產生什么現象?(兩幅一樣的畫)
請幾名學生上臺動手畫一畫。
(2)剪
先將紙對折,先用筆畫一些簡易圖形,然后沿邊線剪開,得到一些對稱圖形。(如衣服、花瓶等)
請學生上臺剪一剪。
(3)折
學生拿出老師先發的紙,自己動腦折出一些美麗的對稱物體來。
選擇優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做出評價。本環節設計了“畫”、“剪”、“折”三種簡單的制作對稱圖形或對稱物體的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和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之中,同時又應用于生活。
五、課后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同學們開動腦筋,做出了這么多美麗的對稱物體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問題?
(我知道了什么是對稱,我認識了生活中許多的對稱現象)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今天我們不但感受到了對稱美,而且還能創造對稱美。其實呀,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
1、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
2、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3、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
回到課前引入的話題: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同學們注意去觀察、發現,從中就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數學知識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
六、板書設計:
為了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對稱現象
印花
印花
兩邊一樣——美
板書設計主要體現本課的知識重難點,使學生認識到對稱現象的特征是兩邊一樣,更著重體現出對稱的美。
七、全課設計意圖: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扎根與生活,又運用與生活。教學中注重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實踐,親自體驗,主動探索,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本單元教學用1~6的乘法口訣求商。學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過平均分的操作尋找得數,而是用口算求商。教材只編排一道例題,著重教學用口訣求商的思考方法。為了便于學生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想想做做把口訣求商的教學分成兩段編排,第1~5題,被除數為12以內數的除法;第6~9題,被除數是比12大的數的除法。練習五是全單元的綜合練習,以除法口算為主,適當穿插乘法內容,起組織新的認知結構的作用。教材還編排了許多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引導學生及時應用學到的數學知識。
1. 被除數在12以內的除法。
例題的圖畫是10個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組的場景,計算分成幾組的算式是102。學生知道這是一個平均分的實際問題,會很自然地想到操作學具。分圓片不僅得出了答案,還從中看到5個2人是10人(即二五一十),從而感覺除法計算可能和乘法口訣有關。在此基礎上,教材及時告訴學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訣算,這使口訣求商的.教學成為有意義地接受。
用口訣求商應該怎樣想?例題教學的方法是: 除數是幾,就想幾的乘法口訣,用補充口訣的形式獲得除法的商。正如例題示范的二(五)一十,商是5。根據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訣,有些學生能直接找到那句口訣,而且想得很快。也有些學生暫時達不到這樣的程度,需要依次背口訣才能找到適宜的口訣。指導學生背口訣可以從一幾得幾開始,按先橫后豎中間拐彎的次序進行。試一試里計算84,只要橫著背4的乘法口訣: 一四、二四。計算123要拐彎背3的乘法口訣: 一三、二三、三三、三四。想想做做第2題里每組的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訣,讓學生體會乘法口訣既能口算乘法,也能口算除法,從而理解口訣求商的方法,還滲透了乘、除法間的關系。第3題分別用2、3、4的口訣求商,按被除數從小到大依次計算各題,就是從口訣一幾得幾逐句計算除法,有助于比較熟練地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第5題根據乘法口訣找規律填數,本單元教學時可經常進行這樣的專項練習。
2. 被除數比12大的除法。
口算被除數大于12的除法沒有編排例題,通過想想做做第6題教學。在列出算式205和204以后,由白菜卡通提出用哪句口訣算,把被除數是12以內數的口算經驗遷移過來。讓學生知道,雖然被除數和除數都變大了,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訣求商。再通過第7、8題的練習,學會選準適宜的那句口訣,較快地算出商,逐漸改變從一幾得幾依次背口訣的狀況。所以,這一段內容的教學要著眼于基本技能的形成。第9題是首次進行除法口算測試,主要檢查學生是否學會了口訣求商以及計算的正確率。可以給學生2分鐘時間,要及時發現問題并隨時矯正。其中61這樣的題在前面沒有見過,如果發生錯誤,要引導學生想口訣一()得六。
3. 看乘法口訣說除法算式。
口算除法是根據算式尋找適宜的乘法口訣,練習五第1題則是根據乘法口訣說出除法算式,引導學生換個角度進一步體驗表內除法與乘法口訣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掌握口訣求商的技能。
教學這道題要對照著第21頁的乘法口訣表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是看一句口訣說兩道除法算式,像教材的場景圖那樣,同桌一個人說四六二十四,另一個人說244=6和246=4。第二步找哪些口訣只能說出一道除法算式,這項學習任務較具挑戰性。聯系以前哪些口訣只能說出一道乘法算式的經驗,想到這些口訣也只能說出一道除法算式。第三步是根據一句口訣既說乘法算式,又說除法算式,把新舊知識融合起來,能體驗乘、除法間的關系,更好地掌握表內除法。
4. 解決實際問題。
練習五第9~13題是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有三個特點: 一是與解題有關的信息分別在圖、文字或對話中,如第8題里的我們是指圖畫里的4個小朋友,第9題是栽小車里的30棵樹。信息呈現方式的多元會給解題造成困難,要通過在題目里知道了什么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收集信息,經過有序整理保留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條件和問題,掃除解題障礙。二是通過估計培養推理能力,滲透函數思想。第11題先回答茄子卡通的問題哪兩人抬的次數少,要根據南瓜總個數相同,每次抬的個數少(多),抬的次數多(少),結合推理進行估計。再分別計算女同學、男同學抬的次數,驗證估計。第10題把15盆花分別平均排成3行或者5行,計算每行的盆數,為第11題的估計作了有益的鋪墊。第13題把12個圓排成不同的行數,給教學留出了估計和推理的空間,使學生又一次受到函數思想的熏陶。三是在綜合情境里解決問題。第12題圍繞購買五種食品,已經提出了三個問題,還要繼續提出其他問題。解決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的條件,根據問題的需要準確地選用條件,能感受問題與條件之間的聯系,體驗常用的數量關系,拓展解決問題的思路。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內容包括有余數除法的認識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一次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可以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學生通過操作、學習,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課本第1~2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小棒、圓片、三角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P12 ~ 13 “小熊購物”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書寫規范,計算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 法:交流研討、師生探究 。
學 法: 小組合作、交流研討、師生探究。
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方法。
教具準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事先出示課題和主題圖)
一、創設情境 獲取信息
師:“春天來了,小朋友們喜歡去郊游嗎?小動物們呀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去郊游!今天,小熊哥倆商量好了要去大龍潭。你們瞧!它們正在超市的食品專柜前,準備購買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圖上有哪些數學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學習脫式的書寫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購買方案。
師:“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從圖上發現了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們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買些什么東西呀?誰來猜?誰再來猜猜?恩,這些購物方案都很不錯!但只有某某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貼示:我要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
2、解決問題,交流算法。
師:“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有關的信息,幫小熊胖胖算出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一共該付多少錢呢?(板書:該付多少錢?)請小朋友們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找到需要的算法,請學生板演。)算完的同學可以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聯系主題圖理解算式的含義及運算順序。
師:“咱們來看黑板上的同學列的算式,先看這一種分步的列式方法,誰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這種列式方法(口算綜合)是某某做的,某某,請你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學生先畫橫線則問:你畫的這一橫線表示什么?b.若學生沒有畫橫線則說:老師給你畫上橫線表示你是先算這一步的。)(師畫橫線)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與綜合式的關系,介紹脫式的書寫方法。
師:“咱們再看看,這種算式實際上是把這兩個分步式怎么樣了?哎!是把這兩個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了。可是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在分步式當中有一個得數12,而這個綜合式當中有沒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4代替了。在口算3×4+6時,得在腦子里記住3×4的積是12,才能算出得數是 18,容易出錯還不方便檢查。所以,為了讓大家清楚地看到運算順序和計算過程,便于檢查,聰明的數學家發明了脫式。在我們數學書12頁上就有3×4+6的脫式寫法,請大家先找到小淘氣的這種算法,然后動筆幫小淘氣填寫空格,填完后仔細觀察,書上脫式的書寫與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對!計算的時候不是把等號寫在算式的右邊,(擦掉板書:=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個數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寫等號,(板書)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數寫到這一步的下面。沒有參加運算的數字和運算符號要位置不變地照抄下來,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計算結果有單位的別忘了寫單位,該答的時候要答。”(全班齊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與“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異同,體會運算順序的重要性。
①若學生板書出6+3×4=18(元)則直接問。②若學生沒有這種板書,則讓學生通過看書學到這種算法。
師:“6+3×4與3×4+6一樣嗎?觀察看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師:“你們想想6+3×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4?為什么呢?所以說,計算時,先確定運算順序很重要,運算順序錯了就會造成嚴重錯誤。
6、學生試用脫式計算6+3×4。
a.指名板演,其余學生觀察。
b.引導學生評價:提建議或談談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在用脫式計算時注意了什么問題?
7、總結算式名稱和運算順序。
師:“同學們再次觀察6+3×4與3×4+6這兩個綜合算式,a.先觀察它們的運算符號,你發現了什么?像這樣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們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觀察他們的運算順序,你又發現了什么?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那樣,在計算乘加混合算式時,我們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書:先乘后加)的順序進行計算的。”
8、學生舉例乘加混合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二)探索乘減混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熟悉脫式的書寫方法。
1.引出問題。
師:“剛才我們發現小熊胖胖最喜歡吃面包和飲料,而小熊樂樂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還是決定拿20元去買3包餅干,(板書:買3包餅干,)請你們幫它估計一下20元錢買3包餅干夠嗎?還會剩錢嗎?你能不能算出售貨員應找回多少錢呢?(板書:應找回多少元?)”
2.解決問題,交流匯報。
師:“請小朋友們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發現。” (教師巡視,請學生板演。)
師:“20-4×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計算時應該先算什么,(師畫橫線)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為什么?”
師:“20-3×4與6+3×4在運算符號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學們能不能猜一猜,像20-3×4這樣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這樣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減混合運算。在計算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書:先乘后減)”
3、學生舉例乘加混合算式,說出運算順序。
三、拓展練習
1. 第13頁‘試一試’第2題
師:“其實啊,小熊是一個讒嘴的家伙,它想買的東西呀,可遠遠不止3包餅干,下面,大家看這些算式(板書第13頁‘試一試’第2題的3個算式,學生逐一回答。),結合小熊購物圖想一想,小熊還要買的東西是什么?”
2. “猜心思”游戲。
師:“看來同學們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們要做一個游戲。游戲是這樣的,請每個同學根據小熊購物圖,寫一個綜合算式,然后請你的同桌根據你寫的算式,結合小熊購物圖,猜一猜你想買什么?”
師:“告訴老師,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嗎?有的同學猜出來了,有的同學沒猜出來的,那么沒猜出來的請把你的算式說出來,讓我們一起來幫你猜猜吧!(教師把算式板書出來),請注意觀察。誰能猜出某某想買什么?某某你說她猜得對不對?把你的心思再告訴大家一次吧。還有的同學,同桌沒有猜出你的想法,課后咱們繼續練習,好嗎?”
四、回顧反思,梳理總結。
1、師:“這節課啊,咱們幫助小熊解決了那么多的問題,看!小熊正在高興地向你致謝呢!”
2、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你一定有很多收獲吧?誰愿意把你的收獲跟大家說一說?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樣的情況下要先乘后減呢?”
3、師:“看來呀,咱們今天的收獲還真不少!小熊出來了那么久,它也該回家了,在臨走之前,它還有一句話要提醒大家。請注意聽喲!‘小朋友,今后在計算乘加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乘后加,在進行乘減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乘后減。’記住了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認識直角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通過折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么?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復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么圖形?學會了什么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后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后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效果不錯。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p101——10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平面圖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同分母的兩個分數的大小,并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了解分數產生和發展的大致歷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嗎?
1、涂色部分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你知道這個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嗎?
3、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4、你知道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數表示嗎?
二、出示例一:同樣大就是要求我們怎么分呢?(平均分)
1、談話: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幾分之一這樣的分數,你們還能用折紙、涂色的方法來表示分數嗎?
請大家每人拿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
2、請一位涂1/4的學生到前面展示。
問:你涂了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這一份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強調: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1份)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紙,
問: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數表示嗎?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有幾個1/4?用哪個分數表示?(學生嘗試回答)
為什么可以用3/4表示?
講述:把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個1/4,可以用3/4表示。(板書:3/4 3個1/4)
請多位同學說,同桌互說。
那3/4怎么寫呢?自己寫在草稿本上,請一位同學上黑板寫!
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3表示什么?
展示不同的3/4,說說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4、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涂了4份中的幾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并用分數表示。
6、教師選擇部分學生作品展示、比較。
展示不同的3/4,說說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問:這幾位同學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呢?
試一試
1、學習“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說說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幾分之幾,在( )里填上適當的分數。
先由學生自己觀察、判斷,再和同桌說說涂色部分表示幾分之幾,然后填在書上。
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2
學生自己在書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涂了幾份?你是怎樣想的.?(5/6是5個1/6,所以要涂5份!)
比一比
談話:整數之間有大小的比較,分數之間也有大小的比較,那么分數之間應該怎樣比較大小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分數3/5和2/5,你能想辦法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嗎?
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個組想出的辦法好。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不同方法的學生展示比較的過程和結果。
我們可以借助直觀來比較他們的大小,用同樣大小的兩張紙折一折,比一比。你知道為什么要用同樣大小的兩張紙嗎?(比的標準要相同)
那3/5可以怎樣表示?2/5呢?
3/5是3個1/5,2/5是2個1/5,3個1/5>2個1/5,所以3/5>2/5
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學生獨立做題,在書上填寫,全班共同訂正。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課題一:比的意義(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6~47頁和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二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數的關系。
教具準備
長3分米、寬2分米的紅旗一面,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如這面紅旗(教師出示紅旗),它長3分米,寬2分米。要對這面紅旗的長和寬進行比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回答:可以用減法,比較長比寬多多少或寬比長少多少。用除法,比較長是寬的幾倍,或者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3÷2==1?????長是寬的1倍
2÷3=????????寬是長的
二、新課
1。導入新課。
教師:剛才我們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比較。這節課,我們要在用除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學習一種新的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數學方法──比。(板書:比。)
教師:比表示什么意義呢?它怎么讀,怎么寫?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數有什么關系呢?這些都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下面我們先學習比的意義。(板書課題。)
2。教學比的意義。
教師:(指3÷2)看這個除法算式,長是寬的幾倍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長和寬比較。)
紅旗的長是多少?寬呢?紅旗的長和寬比較也就是幾和幾比?
(長和寬比較也就是3和2比。)
求紅旗長是寬的幾倍又可以說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指2÷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根據這個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寬和長的比是2比3。教師板書。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誰是誰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又可以說成誰和誰的比。
教師:這兩個例子都是對長、寬兩個量進行比較,為什么一個比是3比2,而一個比是2比3呢?
引導學生回答:3比2是長和寬的比,2比3是寬和長的比。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兩個數量進行比較一定要弄清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不能顛倒位置。
教師:剛才我們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對紅旗的長、寬進行了比較。在日常生活中,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事例有許多,請看這個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了100千米,這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多少千米?求汽車行駛的速度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時,板書: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車行駛的什么?2小時呢?汽車的速度需要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路程和時間比較。)
那么汽車行駛的速度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教師:在這個例子中,路程和時間的比是幾比幾?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
教師:現在看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兩種量的兩個數,它們之間具有什么關系?(相除關系。)是幾個數相除?(兩個數相除。)
學生回答后板書。
再看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和長的比是2比3,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這又是用什么方法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比的方法。)幾個數的比?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兩個數的比。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比的意義:)通過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從比的意義看,兩個數的比是表示兩個數之間的什么關系?(相除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相除二字下面畫上著重號,然后齊讀。
3。教學比的讀寫法,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比的意義,在數學中,比還有這樣的記法。
3比2記作(板書:記作),先寫3,再寫“∶”,最后寫2。(板書:3∶2)
提示學生比號的兩個小圓點要寫在兩個數的正中間,它叫比號,讀作“比”,那么這個比就讀作3比2。讓學生齊讀一遍。
2比3記作(板書:記作),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
100比2怎么寫?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00∶2。
這兩個比會讀嗎?齊讀一遍,學生練習寫比。
教師: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稱。我們以3∶2為例(板書:3∶2),這叫什么符號?(學生答后板書: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板書: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板書:后項)
根據比的意義,比的前項和后項是什么關系?(相除關系。)在這個比中,用誰除以誰?(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師指出: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比值)1在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書:3∶2=3÷2=1
┇┇┇┇
前比后比
項號項值
教師:從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比值相當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來表示。
列完表后,教師指出:比和除法還是有區別的,不能完全混同起來,除法是一種運算,而比表示兩個數的關系。
教師提問: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引導學生根據比的意義和比值的定義,弄清楚比值是一個數,是比的前后項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而比是表示所比較的兩個數的關系,如3∶2,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但不能寫成帶分數,仍讀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項不能是零。
讓學生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聯系比和除法的關系,由于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的除數,而除數不能為零,所以比的后項也不能為0。同時還要進一步指出,在體育比賽中的“幾比幾”,也使用“∶”號。但這只表示哪一隊對哪一隊比賽,各得多少分,不表示兩隊所得分數的倍比關系,與數學中的比的意義不同。比賽中時常出現0∶0或幾比0的情況,而數學中比的后項是不能為0的。另外,比賽中的幾比幾是不能化簡的。
4。做教科書第62頁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1)完成第1題。
指名一學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并察看學生是否將比號的位置寫得規范。
然后提問:每個比的前項是幾?后項是幾?能不能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顛倒?教師指出:正如前面所講,求長是寬的幾倍,用長÷寬;求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用寬÷長;所以交換了比的前后項的位置,比的具體意義就變了。
(2)完成第2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5。教學比與分數的關系。教師:兩個數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例如:3∶2可以寫作
示兩個數的比,仍讀作3比2。
讓學生齊讀。,在這里,它表
進一步舉例:2∶3可以寫作,100∶2可以寫作。然后讓學生齊讀。
提問:分數和除法有什么關系呢?(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號。)
提問: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系以及比和除法的關系,比和分數又有什么關系呢?引導學生弄清楚:比的前項相當于分數的分子,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數的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問:比和分數有沒有區別呢?
讓學生明確分數是一種數,而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系。
總結比、除法、分數三者在意義上的區別:比是指兩個數相除,表示兩個數的關系;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
6。做教科書第62頁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時,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用分數表示的比,并強調指出:雖然寫的是分數形式,但不能讀作幾分之幾,而應讀作幾比幾。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認識萬以內的數,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的數,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用計數器表示萬以內的數,明白各數位表示的意義。
教學構想: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并認識萬以內的'數;再利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使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知道了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今天,我們來做幾個練習,鞏固一下上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練習
學生自己看題4:這道題應該怎么做?
試著連一連
指生答
游戲:同位合作,你說我寫。
三百零二、五千八百七十三、六百三十四、七百二十
板書設計:二、手拉手
萬以內數的認識
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作業設置:自主練習4、6
課后: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通過學生自主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教學設計的第一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交流,并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回顧;教學設計的第二部分: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求平均數。這樣既復習了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又能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其次,通過“練憶結合”的方式,將知識點融于練習之中,從習題中提煉、回顧知識點,這樣的設計能夠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設計一組延伸性較強的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和層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知識網絡圖)
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復習知識
1.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師:舉例說明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誰能將本小組的交流情況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學生匯報)
2.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思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優點?通常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條形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折線統計圖?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趨勢。
(1)選擇你自己制作最滿意的一幅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幅統計圖是如何得到的,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①展示作品。
②互相交流。
③匯報總結。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復習平均數的知識。
(1)提問:舉例說明你是如何理解平均數的。
小組交流平均數的意義和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匯報。
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即總數量÷總個數=平均數。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交流,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反饋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課堂練習
1.用5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的高度分別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這5個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甲、乙兩地相距540千米,某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然后返回,去時每時行90千米,返回時每時行60千米,求該車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車間有工人98人,乙車間有工人120人,丙、丁兩車間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個車間平均每個車間有多少人?
4.希望小學三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共做282個。三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玩具小熊?
設計意圖:通過基礎題的訓練,鞏固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習題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題能力。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02頁3題。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條形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和增減變化趨勢。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能較熟練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進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練習三3—6題。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學具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請學生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平均分,先給同位說說,再說給大家聽聽。
要求說說把幾個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幾。
二、練習:
第3題:
分一分,說一說
請學生用學具表示梨,動手分一分,
然后說說分的過程,
最后填空:一共有( )個梨。平均放進3個盤里,
每盤放( )個。
第4題:
圈一圈,說一說
先請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
提出問題:可以分給幾只小兔?
請學生自己圈一圈,填空,集體訂正。
說說是怎樣圈的,圈的結果怎樣。
問:除了圈一圈,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導學生思考還可以用想乘法
(4)、除法初步認識(一)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