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錦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掌握兩步計算的正確計算方法
2、初步體會計算的.變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算和計算能力
2、通過操作,培養學生數感和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精神
重短難點:
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小雞,這是什么?
你小雞嗎?
如果讓你來養小雞,你會怎樣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養了小雞,咱們到他家去看看吧?
(出示課件)
看圖上畫有什么?
師:小明家是養雞專業戶,他們家養了很多雞,他的父母靠知識和科技養雞終于辦起了這個大型養雞場,小明今年才7歲,卻已經懂得了幫父母的忙經常會幫著喂小雞。你瞧,(課件出示5只小雞,引導學生說出:小明喂了5只小雞)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課件動畫播放:又來了2只,現在呢?誰能說出圖意?
為了區別先走的我們通常都用線劃掉來表示,師示范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虛線框起來
板書算式:8-2-2
想一想:這題應該怎樣計算?
小組討論后匯報解法。(若有生說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寫出來以之對比。
2、練習:P73頁的做一做右圖
獨立看圖,說出圖意
三、練習:第74頁的第5至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知比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較的思維方法。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關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的方法,會用多種方法比較。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你們過生日時媽媽會買什么?今天是小紅的生日,看,他們在開生日會呢?(課件出示)
2、 觀察主題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討,探索新知
1、 小紅將蛋糕切成了3塊,也將西瓜切成了3塊。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那一塊最大,哪塊最小。
2、 接著觀察主題圖,你發現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別往3個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現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裝得最多嗎?
A、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B、 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C、 教師小結
3、 動手操作,比較多少
(1)4人小組,每組兩個不同的瓶子;
(2)提問:請你猜一猜那個瓶子里裝的飲料多。
(3)動手試一試。
(4)各組演示比較的方法,
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
學生觀察后,說出誰最大,誰最小。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小組演示匯報。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 出示教材p19第4題
(1) 說說圖意,并說說你要向淘氣學習什么。
(2) 誰喝得多?說一說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題
學生獨立試一試,集體評講。
四、 全課總結
通過小紅的生日聚會,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書設計:
過生日
比大小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了解了小數的意義,知道了小數點移動所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是本單元的關鍵,所以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以下兩點: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主動力。通過計算大小不同的物體的面積,在已有的整數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0.3×0.2的積是多少,使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積的變化規律。接著通過計算小數乘法,再次設疑:同樣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積是一位小數,有的積是兩位小數或三位小數?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進而設疑: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通過探索,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習題的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習題以闖關形式出現,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習題的設計是對本節課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化,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打造,使全體學生的智力都能得到發展,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同學們,市政府修建了一個街心廣場,街心廣場的中間是花壇,花壇的.周圍鋪滿了地磚,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課件出示街心廣場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街心廣場情境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向往。
⊙引導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長方形)
2.它們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3.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4.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2)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3)地磚的面積是多少?
(4)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的面積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
5.引導學生計算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和花壇的面積。
(學生匯報)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為30×20=600(米2)。
(2)花壇的面積為3×2=6(米2)。
師:地磚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想一想怎樣計算0.3×0.2,然后四人一個小組,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6.匯報結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分米2)=0.06(米2)
師:說一說你們小組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轉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個式子。
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30×20=600(米2)
花壇的面積:3×2=6(米2)
7.引導:看一看這兩個長方形長與長之間,寬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這兩個長方形的長由30米到3米,縮小到原來的;
(2)這兩個長方形的寬由20米到2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同學們對這兩個式子中的長、寬進行了比較,現在我們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你有什么發現?
生:面積從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用上面的方法比較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里都看見什么了?
那么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說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么,這樣分類擺放有什么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柜,這是冰柜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在一起?(強調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里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創作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擺一擺,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后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紙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匯報。
師:有哪個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還有哪個組?(學生介紹小組分類的情況)
還有這么多的組愿意展示,下面咱們請各組長拿著自己組的貨架到前面來展示。
3.小結: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自己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為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以后的數學課上也經常出現,所以說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4.聯系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師:那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么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數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練習六的第1、3題。
擴展思路初步嘗試不同標準分類
1.嘗試。
剛才我們都是把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現在看你們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把鉛筆,都是鉛筆,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把鉛筆再分一分。(同桌討論)
2.匯報。
3.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把許多不同的物品進行了分類,現在又把一種物品進行了分類,而且有這么多種分法,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頭和沒橡皮頭的分,有的按削過和沒削過的分。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計算、驗證,使學生明確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理解除法驗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驗算的方法.
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提高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利用乘法進行除法驗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觀察算式,揭示規律
1.列三組題.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問: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
板書:
2.設疑引出課題:
師: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于被除數.
利用這一規律我們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計算應用,內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師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正好等于被除數呢?(小組討論)
用等分除說明:因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數的積等于被除數.
用包含除說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個7,63個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數的積等于被除數.
2.教師反饋,小結.
驗算時,先在豎式的右邊寫上驗算:,然后把商寫在上面,除數寫在下面,列出乘法豎式.在今后做題時,凡題里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紙上用筆算進行驗算.
3.初步練習: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讓學生匯報驗算的方法.
4.小組合作,學習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組合作,計算例7,有問題或有什么新發現可以提出.
(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3)問: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
(4)問:第二種驗算方法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結果不等于被除數,能說明計算正確嗎?要想使結果等于被除數,應該怎樣辦?(小組討論)
(5)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明確:因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個5,而是比493個5多4,所以493個5多4就是5493+4,結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數.
(6)問: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進行驗算?
(7)教師小結: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
5.提高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428 20xx 8567
三、練習與質疑
1.計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驗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進行板演,集體訂正.
2.根據左邊的算式,直接寫出右題的得數.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3.游戲:鴿子送信.(出示課件鴿子送信)
四、看書質疑,全課小結.
五、課堂作業
1.用乘法檢驗下面各題的得數,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76頁例6、做一做,第77頁例7、8題、做一做,練習十五第3---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規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3、通過計算,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書寫及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靈活地選擇簡便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說一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嗎?
3、算一算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后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交流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表格,填一填
名稱 用字母表示 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說說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數的運算
運算定律 敘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a+b=b+a
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a+b+c=(a+b)+c=a+(b+c)
減法 減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從這個數里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ab=ab
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積不變。 (ab)c=a(bc)
乘法分配律 兩個數相加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也可以先除以第一個除數,再除以第二個除數。 abc
=a(bc)
=acb
其它 湊與拆 加上或減去接近整數、整十數的簡算。拆成和分數分母相同的數,進行約分。再利用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小學階段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定律等有關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并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趕廟會
[教學目標]
1.回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難點]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及加減混合運算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熱鬧的廟會上去逛一逛,你們也和爸爸媽媽去過廟會嗎?誰能說一說你們逛廟會的情景?
二新授
1.仔細觀察圖,你看到了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先獨立觀察,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或小組內采取講故事的形式交流)。
3.(圖的上半部分)交流的問題有:
(1)孔雀開屏的花燈由多少盞燈做成?
(2)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盞燈?
(3)兩個人一共賣了多少串?
(4)誰賣得多誰賣得少?
4.你想提醒大家在計算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
(2)計算時別忘了進位和退位。
5.教師: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應注意的問題。
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6.(圖的`下半部分)交流的問題有:
(1)參加演出的大約有多少人?
(2)還剩多少個氣球?
7.你想提醒大家在計算加減混合運算時應注意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8.教師:加減混合運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三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沖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才會思索,有了問題才會引發學生認識上的沖突。這節課通過具體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為什么兩個阿姨都領著孩子,第一位阿姨只買一張票,而第二位阿姨卻要買兩張票呢?”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進一步探究平均數的意義的欲望。
2.在分析討論中促進學生對平均數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再認識。
在以往的學習中,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學生已經接觸過,但對于具體生活情境中問題的解答,學生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的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使學生了解到在不同的情境中,求平均數的方法也不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作業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兩位阿姨排隊買票的情境圖(一位阿姨抱著一個大約四五歲的孩子,另一位阿姨領著一個大約七八歲的孩子)。
師:從畫面上你獲取了哪些信息?你認為買票時應該怎樣做?(適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課件依次演示第一位阿姨只買了一張票,而第二位阿姨卻買了兩張票。
師:從畫面上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疑問呢?為什么兩個阿姨都帶著孩子,第一位阿姨只買了一張票,而第二位阿姨卻要買兩張票呢?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初步感知學齡前兒童免票的規定)
2.引出新知。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平均數的再認識。(板書:平均數的再認識)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從學生熟知的乘車買票情境入手,使學生初步感知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后面學習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一)進一步探究平均數的意義。
課件出示:根據有關規定,我國對學齡前兒童實行免票乘車,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攜帶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兒童免費乘車。
1.組織學生討論:1.2m這個數據可能是如何得到的?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全班匯報)
(1)調查了一些6歲兒童的身高。
(2)1.2m可能是這些身高的平均數。
2.據統計,目前北京市6歲男童身高的平均值為119.3cm,女童身高的平均值為118.7cm。引導學生根據上面信息解釋免票線確定的合理性。
(學生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二)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理解平均數。
課件出示:下表是“新苗杯”少兒歌手大獎賽的成績統計表。
1.指導學生把統計表填寫完整,并排出名次。
學生進行計算,獨立填表,排出名次。
2.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在實際比賽中計算平均分的規則。
(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初步感知實際比賽中的評分規則和平常的求平均數方法的不同)
3.引導學生討論:在實際比賽中,通常都采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再計算平均數的記分方法。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
(交流并匯報:平均數容易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
4.小結:在很多比賽中,為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往往采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的記分方法。
5.引導學生按照上面的方法重新計算3位選手的最終成績,然后排出名次。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匯報)
引導學生理解:其中一個數有變化,所求的平均數也會發生變化。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道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也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
2.掌握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3.能正確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會口述答話.
教學重點
掌握解答求總數和求剩余的加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讀懂題意,正確地分析解答應用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投影片.
學生準備10個圓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口算 8+3= 9-7= 8+5= 10-8= 10+5=
9+4= 10-7= 7+7= 7-4= 10-5=
二、探究新知.
1.導入.
以表格的形式出示例4的內容.
指名讀題.引導學生分析,這道題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怎樣解答?
引導學生分析解答,這道題有2個已知條件,一個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個是又來了3只羊,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羊?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來的3只羊合起來,8和3合起來用加法算,算式是8+3=11.
教師把表格去掉,把條件和問題連接起來成為例4.同時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2.教學例4.
(1)引導學生讀題,找已知條件和問題.
這道題告訴我們幾個已知條件?分別是什么?問題是什么?引導學生明確:這道題也有2個已知條件,一個是草地上有8只羊,另一個是又來了3只羊,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只羊?
(2)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應怎樣列式?
引導學生回答,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的8只羊和又來的3只羊合起來,也就是把8和3合起來,用加法算,列式為 8+3=11.(教師板書)
(3)學寫單位名稱并口述答話.
算式中的8、3和11分別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8表示草地上有8只羊,3表示又來了3只羊,11表示一共有11只羊.
教師說明,為了看清楚算出的是羊的只數,我們要在得數11的后邊寫上只字并且把只字用括號括起來,表示求出的一共有11只羊.這個只字叫做單位名稱.(教師板書)
題中問我們一共有多少只羊,我們要給予回答.我們求出的共有11只羊,我們就回答:一共有11只羊.這叫答話,答話時要把我們算出的得數說出來.現在我們做完題后先不用寫答話,說出來就可以了.
請同學們一起口述答話,
(4)請同學們讀一讀例4的算式,說出單位名稱,并且口述答話.
3.反饋學習.
山上有8只猴,又跑來5只,一共有多少只?
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題,讀懂之后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讓學生寫到練習本上,提醒學生寫出單位名稱并且口述答話.
4.教學例5.
(1)出示例5:學校里有9個足球,借走7個,還剩多少個?
引導學生讀題,找出兩個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
引導學生明確,第一個已知條件是學校有9個足球,第二個已知條件是借走了7個足球,問題是還剩多少個足球.
(2)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想一想,要求還剩多少個用什么方法計算?
啟發學生得出,求還剩多少個,就是從9個足球中去掉借走的7個足球,從9里面去掉7用減法算,列式為9-7=2
若學生列式計算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用圓片代替足球擺一擺,先擺9個圓片,從9個圓片中拿走7個,表示借走了7個,還剩2個,然后再讓學生列式計算.
(3)引導學生寫出單位名稱和答話.
算式中的9、7、2各表示什么?單位名稱是什么?
引導學生得出,9表示有9個足球,7表示借走了7個足球,得數2表示還剩下2個足球,單位名稱是個.(板書:個)
指定2~3名同學口述答話.
5.反饋練習.
小華有10本練習本,用了8本,還剩多少本?
先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算式,寫上單位名稱,并且口述答話.
6.閱讀教科書例4、例5.
引導學生歸納,例4、例5是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它們都有2個已知條件和1個問題,如果把兩個數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從一個數里面去掉另一個數,求還剩多少,用減法算.注意得數的后面要寫上單位名稱,還要口述答話.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文字敘述的應用題,做這樣的題要認真讀題,看清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再列式計算,最后寫上單位名稱,口述答話.
四、隨堂練習.
1.按要求填空.
(1)教室里有8個小朋友,又進來4個,現在教室里有多少個小朋友?
這道題求現在有多少個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進來的小朋友合起來,列式為□○□=□( ),答:現在教室里有______個小朋友.
(2)教室里有8個小朋友,出去了4個小朋友,現在教室里有多少個小朋友?
這道題求現在有多少個小朋友,就是從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為□○□=□( ),答,現在教室里有______個小朋友.
2.(1)小云有9個紙飛機,又做了4個,現在有多少個?
(2)學校有10只兔子,賣了7只,現在有多少只?
先讓學生讀懂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然后再列式計算.
3.選擇正確答案.
從樹上飛走9只小鳥,又飛走了4只小鳥,兩次共飛走了多少只小鳥?
小云這樣做 9+4=13
小明這樣做 9-4=5
小華這樣做 9+4=13(只)
小林這樣做 9-4=5(只)
他們4個人中誰做得對?為什么?
4.讓學生自己編題練習.
五、布置作業.
1.爸爸買了8個蘋果,媽媽買了7個,一共買了多少個?
2.小麗家里有10個桃,吃了7個,還剩幾個?
板書設計
應用題
④草地上有8只 又來了3只羊,一共有多少只羊?
8+3=11(只)
答:一共有11只羊.
⑤學校里有9個 ,借走7個,還剩多少個?
9-7=2(個)
答:還剩2個.
探究活動
找朋友
活動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熟悉7加幾的計算.
活動準備
寫有算式和答案的卡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將卡片分發給學生(每人一張).
2.教師說得數,持有等于該得數算式的學生起立,同時高舉卡片,讓全班學生判斷是否等于教師手中的得數.
3.教師說算式,持有該算式得數的學生起立,同時高舉卡片,讓全班學生判斷是否為教師手中算式的得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一、教學內容: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教科書第29~38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了解用秤稱物體的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千克和克。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教學千克的認識,再教學克的認識,接著安排了一個練習,鞏固對千克和克的認識,最后還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稱一稱》。
四、教學重點:千克和克質量單位的認識
五、教學難點: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學時間:4課時
七、教學策略:以操作為主,讓學生通過動物操作建立概念
第1課時 千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第29~32頁,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學習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數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試一試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圖片,了解數學信息。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據剛才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4、想想做做4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閱讀,提問:這道題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加大約?你能說出這兩種水果的重量嗎?
5、想想做做5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6、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第2課時 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3頁至35頁,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輕的質量觀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估測,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兩袋共重1千克的鹽、2分錢的硬幣、羽毛、尺子、桔子一個、天平。
學生:硬幣(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樹葉、水果等。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物品的質量單位千克,稱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說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嗎?對于很輕的東西,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合不合適呢?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克
1、稱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來作單位,用字母g表示(板書:克g)
2、認識天平
(1)介紹砝碼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導看圖(書中33頁圖)和物(天平)。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稱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來確定物品重多少,砝碼相當于臺秤中的秤砣。你能說說圖中的砝碼各重多少克嗎?
(2)用天平秤稱黃豆。
①猜一猜10克的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②稱一稱10克的黃豆
③數一數10克黃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黃豆有多少粒?
(二)體驗克
1、1克很輕,大約是一枚2分錢重,幾粒黃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黃豆、一枚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比1克輕?生活中在哪些地
方要用到克這個單位?舉例說明。
5、估一估
一個桔子重大約幾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稱一稱看你估得準不準。
(三)千克與克之間的關系
1、觀察一袋鹽重多少,(500克)兩袋鹽呢?(1000克)
2、用臺秤稱一稱(師演示)把這兩袋鹽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上稱一稱,問:這個臺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為單位的?看一看這兩袋鹽有多重? 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1千克=1000克
小結: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注意讀法:讀作1?千克等于1000?克。3、口答單位換算
(四)完成試一試
(1)掂一掂: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比一比輕重。
(2)猜一猜數學書和文具盒大約有多少克?
(3)再稱一稱,一本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一個文具盒大約重多少克?
小結:數學書大約重300克。
三、實際運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觀察包裝袋,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說說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2)你還見過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單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讓學生猜一猜這三種物品比1克輕還是重?實際掂一掂,在比較中加深對1克有多重的體會。
3、想想做做3
單位換算:學生先獨立填空再說說每題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動:稱一杯水的重量
(1)觀察想想做做第4題圖,說一說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說一說:如果要稱出一杯水有多重,該如何稱的?
(3)全班交流:
四、全課總結
用千克和克說一句話或講一個小故事。
五、課堂作業:練習冊第19頁認識克。
第3課時 練習四
教學內容:第36~37頁。練習四。用千克和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口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練習四中的習題。
1、第1題
(1)提問:一個梨,一個雞蛋有多重用哪個單位合適?估一估:一個梨大約有多重?一個雞蛋大約有多重?哪種重一些?一只母雞大約有幾千克?一頭肥豬大約多少千克?
(2)用線連一連,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2、第2題
(1)出示掛圖提問:你們見過這些體育用具嗎?鉛球和籃球哪個更重?
估一估:鉛球如果用千克做單位大約有幾千克?籃球如果用克做單位大約有多少克?
(2)根據給定的數據選擇適當的計量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3、第4題
(1)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要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策略?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組織交流匯報。
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6題
(1)理解題目含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你能算出1號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嗎?怎樣算?
(3)學生算出1號杯中水的重量。
(4)提問:你能估計出2號杯和3號杯里的水大約各重多少克嗎?(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用2號杯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估一估2號杯中的水大約重多少克?
(90克)用3號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大約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題
(1)學生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因為每個菠蘿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從天平的兩側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個蘋果和1個菠蘿),發現2個菠蘿的重量等于6個蘋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重量的3倍。
6、全課總結。
(1)讀一讀你知道嗎?
(2)小結質量單位有生活中的應用,合理膳食對身體健康的意義。
三、課堂作業
1、第36頁第3、5題。
2、估計它們分別有多重,用線連起來。
一塊口香糖 一只兔子 一頭牛 一塊香皂
350千克 5克 2千克 120克
3、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 一袋面粉 一把牙刷 一臺小電視機
100( ) 20( ) 20( ) 15( )
4、看圖填空。
空杯重50克,1號杯裝有半杯黃豆連杯共重150克,2號杯裝滿黃豆,1號杯的黃豆是3號杯里的黃豆的2倍。
(1)1號杯中裝了( )克黃豆。
(2)估計2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
(3)估計3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