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總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首先通過學生自主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絡。教學設計的第一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交流,并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進行回顧;教學設計的第二部分: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求平均數。這樣既復習了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又能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其次,通過“練憶結合”的方式,將知識點融于練習之中,從習題中提煉、回顧知識點,這樣的設計能夠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設計一組延伸性較強的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和層次的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知識網絡圖)
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復習知識
1.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
師:舉例說明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誰能將本小組的交流情況和全班同學分享一下?(學生匯報)
2.復習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思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優點?通常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條形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選用折線統計圖?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條形統計圖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但能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趨勢。
(1)選擇你自己制作最滿意的一幅條形統計圖或折線統計圖,說一說這幅統計圖是如何得到的,從圖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①展示作品。
②互相交流。
③匯報總結。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1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復習平均數的知識。
(1)提問:舉例說明你是如何理解平均數的。
小組交流平均數的意義和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匯報。
小結: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即總數量÷總個數=平均數。
(2)反饋練習:教材102頁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自由交流,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反饋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課堂練習
1.用5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的高度分別是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這5個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2.甲、乙兩地相距540千米,某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然后返回,去時每時行90千米,返回時每時行60千米,求該車往返的平均速度。
3.甲車間有工人98人,乙車間有工人120人,丙、丁兩車間共有工人166人,甲、乙、丙、丁四個車間平均每個車間有多少人?
4.希望小學三年級學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96個;二班50人,共做292個;三班47人,共做282個。三年級學生平均每人做多少個玩具小熊?
設計意圖:通過基礎題的訓練,鞏固本節課的復習內容。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增加習題的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解題能力。
⊙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02頁3題。
板書設計
統計與概率
條形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反映數據的多少和增減變化趨勢。
平均數是一組數據的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折紙操作與通分的活動過程,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學會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及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良好的動手習慣,學會與人合作增進小組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預習要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給下面每組分數通分
和 和
回憶:什么是通分?通分時,用誰做公分母?
2、計算下面各題
通過練習,誰來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做通分。
通分時,用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這樣計算最簡便。
(2)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跟分數加減法相關的新內容。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題,引導觀察
根據這一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1)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2)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3、探索算法
(1)估一估
(2)讓學生嘗試探索計算方法
(3)交流算法
提問:為什么要將異分母變成同分母?
(4)課件演示計算過程,理解算理
4、即時練習
3/4+5/8
9/10-1/6
5、歸納算法
提問:怎樣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
課件出示計算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鞏固練習
1、課本試一試
請學生先計算再說一說淘氣和笑笑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2、數學小醫生
3、算一算
2/3+1/8
3/4-1/6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巡視進行針對性地指導
四、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2、你認為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要注意些什么?
板書設計: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把它們相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先通分,再加減)。
2、在本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組織學生借助圖形理解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法,在探索與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應該注意的事在通分時為了計算簡便,應選擇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2~24頁例4,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歷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發現運算律培養探索、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問題情景,解決問題。
你從情景圖中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養雞場共有多少只雞?"該怎樣列式計算?(學生口答信息,然后獨立列式計算)
全班匯報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師板書: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較兩種解法,發現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舉出生活中的類似例子。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 (50+30)×75=50×75+30×75
(3)在計算中比較并發現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較每排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每排的`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嗎?
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板書: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師:誰還能舉出符合這個規律的例子?(學生舉例)
教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幾組算式所反映的規律?(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將兩個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學生獨立寫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整理并板書:(a+b)×c=a×c+b×c 或a×c+b×c=(a+b)×c
二、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對有困難的也可先在小組中議一議。
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說明乘法分配律嗎?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匯報,最后讓學生改正。
4?練習五中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書上,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運用的是什么運算律?
先做,再議一議,最后與全班同學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34~3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圍一圍、涂一涂、剪一剪、說一說、找一找等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數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教學重點】
能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規則形狀紙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釘子板,水彩筆,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多媒體課件播放同學們放學時的情景(主題圖)。
師:這是我們熟悉的場景,你都發現了什么?
(小組討論)
小組反饋,匯報結果。(學生說的同時,課件閃出各種圖形)
師:你能將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嗎?
各組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袋(各種形狀的學具),分一分,看哪組分得合理。
(小組合作,分一分)
小組反饋,匯報結果。(課件同步顯示分類情況)
二、討論、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
1.課件隱去其他圖形(三角形,圓形),抽象出四邊形。
問:這些圖形是一類的,叫什么名字呢?
(四邊形)(板書課題)
為什么叫四邊形?它們有什么特征?(小組討論)
反饋:有四條直直的邊,有四個角的'圖形就是四邊形。(課件在圖形下閃現相應文字)
2.引申。
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兩個不規則四邊形。
師:它們都叫四邊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師: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們的角,量一量它們的邊,你們能發現什么?
小組匯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它們是特殊的四邊形。
三、動手實踐,尋找四邊形(活動中配以音樂)
1.圍一圍。
活動內容:請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自己想象的四邊形,教師參與活動。
反饋展示(有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以及不規則四邊形)
2.涂一涂(教材35頁例1)。
活動內容:(課件)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反饋展示,適當評價。
3.剪一剪。
活動內容:拿出準備好的紙、剪刀,每個學生剪出自己喜歡的四邊形。
(1分鐘,看誰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饋展示,教師評價。(邊要求直直的)
4.說一說。
活動內容;現實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四邊形?
5.找一找。
活動內容:在我們的教室,你能找到四邊形嗎?(允許下位尋找)
四、教學拓展――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小結:同學們活動得開心嗎?你們和四邊形成為好朋友了嗎?
(配以主題圖放學場景)
今天放學后,請你們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們的好朋友──四邊形,并請爸爸、媽媽一起認識它,好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課本P106~111頁,第八單元(統計)
第一課時 統計(一)
教學內容:
統計(一)(教材106、107、108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調查和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和參與意識。
教學重難點:
填寫簡單的復式的統計表
教學準備:
相關掛圖、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例1主題圖,問: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測量過體重嗎?
測量了幾次?
2、讀一年級剛入學時,你測量的體重是多少?(學生自由匯報各自的體重情況)
3、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我們班所有人的體重情況呢?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統計表(1):
體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數
師:現在我們就用“正”字記錄法來統計一下剛入學時的體重(集體活動)
2、活動結束后,師生共同將收集的數據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級時,我們的體重有什么變化呢?
4、討論:如果想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個統計表中,該如何表示呢?
學生討論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單位:千克)
5、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空,然后小組合作交流。
指名上臺在黑板上填寫數據。
7、觀察復式統計表,回答問題。
(1)一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級時,體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還能發現什么?先在小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匯報。
9、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的建議等。
三、整理數據,鞏固練習
出示“做一做”,練習情景圖。
1、交流圖上的小朋友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
一班的`同學參加各項課外外小組活動人數的情況是怎樣的?
你參加了哪項課外活動?
2、討論:怎樣收集我們班參加課外活動人數的數據?
3、活動、統計數據。
4、整理數據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計表中。
5、討論并回答統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
四、匯報收獲,回顧總結
第二課時 統計(二)
教學內容:
統計(二)(教材第109、110、111頁內容及練習二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
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2、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能根據統計圖提出
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條形統計圖,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
教學準備:多媒體CAI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車,各種車輛每天都在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服務。(播放錄像)同學們請年,這是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其中四種車輛的數量。
二、探究新知
1、組織記錄:
(2、學會制作統計圖。
(1)分組討論:
如果用每個 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格?
太麻煩了,怎么辦呢?
討論后得出結論:用1個 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
(2)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制作。
先讓學生獨立繪制,指名上臺涂色繪制,然后共同訂正。
(3)在書上完成例1統計圖1、2、3小題,指名口答。
(4)組織討論:20分鐘后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為什么?
3、師生總結繪制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三、形成應用
1、獨立完成第111頁的“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四、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課后從小組為單位調查班里同學看電視的時間,把調查得到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和統計圖,使學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中互相交流和促進。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