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

時間:2023-01-25 09:16:52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集合15篇)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86~87頁練習十5~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

  2、熟練計算9加幾

  3、聯系生活應用

  教學重難點

  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卡片、紅旗

  一、基本練習

  9+5=9+8=9+2=9+7=9+4=

  看卡片,讀算式,說得數

  二、鞏固練習

  1、第5題奪紅旗

  指名兩個學生奪紅旗,其余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頒發紅旗。

  引導比較兩邊的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2、第7題小動物回家

  游戲

  森林里修了許多新房子,每種動物都有,請你幫小動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標有141311121718的`樓房,指名扮演小動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題

  讓學生弄清楚每種商品的價格

  你可以提哪些數學問題

  你喜歡那兩種玩具,買這兩種玩具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填空集體講評。

  4、第9題

  指導弄清題意

  數一數大樹前有幾只小兔?樹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學生獨立列式,師巡視輔導。

  指名匯報講評

  5、思考題

  出示珠子圖

  指導看懂圖意

  依次數出每顆黑色珠子前面的紅色珠子有多少顆?

  看一看,紅色珠子的顆數有什么規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顆?

  小組討論

  指名匯報。

  板書設計

  9加幾的練習課

  8+9=179+8=17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意義。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頁。

  教具、學具準備:衣服、鞋子、籃子、書及作業本、瓶子、小熊。

  教學設計

  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每6人一組,圍成半圓形坐好,并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衣服、鞋子、籃子、書、瓶子、小熊各若干件)。

  師:同學們,在我們這間教室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瞧都有哪些東西?

  生1:有小熊、書、衣服。

  生2:還有鞋子、籃子、瓶子。

  師: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里,好不好?為什么?

  生1:不好,這些東西放得亂七八糟的。

  生2:把鞋子、飲料瓶、衣服放在一起不衛生。

  師:你能給老師一個好的建議嗎?

  生1:應該把東西整理好。

  生2:把衣服放一起,瓶子放一起,鞋子放一起

  師指出:今天我們一起來當個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學生讀課題。

  師:你知道什么叫小管家嗎?

  生:小管家就是把東西一樣一樣地放好。

  師:老師今天想看哪位小朋友最能干,能評上最佳小管家的稱號。

  新授

  1.整理教室(復習單一分類)。

  師:同學們,這么多東西要收拾,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分工合作好不好?(滲透團體精神)

  請你們討論一下我們6個學習小組怎么分工才好?

  生1:我們組收拾小熊。

  生2:我們組收拾籃子。

  生3:我們組收拾瓶子。

  (每組選擇收拾一種物品)

  師: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呢?

  生:會擠來擠去,不安全。

  師:我們怎么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呢?(滲透謙讓精神及有序的思考方法)

  生:一組一組的來。

  師讓學生有序地上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師: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室?

  生1:這樣收拾干凈后,漂亮了許多。

  生2:我想拿語文書時就不用翻來翻去,一下子就能找到了。

  (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好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整理桌面的物品(不同標準分類)。

  師: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想,這樣算收拾好了嗎?

  生:這樣還不算,因為桌面上的東西太亂了。

  師: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嗎?

  學生操作后,學習小組匯報。

  師:你們小組是怎么收拾的?

  生1:我們把藍色小熊放一排,白色的放一排(即按顏色分)

  生2:我們小組把塑料籃子放一起,鐵籃子放一起。(按質地分)

  生3:我們把大的瓶子放一起,小的瓶子放一起。(按大小分)

  生4:我們把書放一起,作業本放一起。

  生5:我們把皮鞋放在第一層,球鞋放在第二層,拖鞋放在第三層。

  生6:我們是把襯衣放在第一層,褲子放在第二層,裙子放在第三層。

  師:第5組和第6組這樣放衣服、鞋子有什么用處?

  生1:想穿什么就去哪一層拿,比較好找。

  生2:比較整齊好看。

  師: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找東西,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們還有什么意見?

  生1:我覺得小熊那組分得最好,很整齊、漂亮。

  生2:我覺得第6組分得不好,他們沒把衣服疊好就放在了架子上,太亂了。

  師:第6小組接受這個建議嗎?

  老師想請一位能干的同學幫助他們,誰來?

  生3:我覺得第3組的一個瓶子放錯了,它應該放在下面小瓶子的那堆!

  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見,這個瓶子比上面大瓶子要小,應該放在小的那邊!(注:這個瓶子不大不小)

  師:你們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課后討論)

  生5:老師,我們已經把衣服疊好了。

  師:第6組的小朋友們已經把衣服疊好,真能干!你們看看現在怎樣?

  生1:漂亮多了。

  生2:疊好后衣服不會皺了。

  師: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現在這樣分,還能怎么分?

  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學生在小組間觀摩、交流中得到了啟發,然后重新進行分類,又得出了幾種分法。

  生1(第1組):這次我們把小熊按大小來分。大的放在上面,小的放在下面。有一個特大的沒地方放了。

  師:你們討論一下這特大號熊放哪兒才更整齊、更好看?

  生2(第2組):我們的籃子是按顏色分。

  每一組學生重新匯報后,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里。

  活動

  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想想:你們組的人可以怎么分?

  學生活動,老師指導。

  學生匯報情況:

  第1學習小組:我們組是按男女分的,女同學站一邊,男同學站一邊。

  師: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4、6組也是按男女分)

  師: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嗎?

  生1:見過,男廁所、女廁所就是按男女分的。

  生2:男的不能進女廁所,女的不能進男廁所。

  第2學習小組:我們組按是不是少先隊員來分,這一邊的是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這一邊的是還沒有入隊的小朋友。

  師:還沒入隊的小朋友要多努力,爭取下一次光榮地加入少先隊,好嗎?

  第3學習小組:我們是按衣服的顏色分。

  師:這樣分有什么用呢?(滲透分類的好處)

  生:(略)

  小結

  師: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平

  時,你們在什么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生1:有人說普通話、有人說英語、有人說法語

  生2:有哈巴狗、有獵狗

  生3:有白種人、黃種人、黑人。

  生4:有賣玩具的商店、有賣衣服的商店、有賣學習用具的商店。

  師:這樣的分商店有什么好處?

  生:比較方便,想買鉛筆就去學生用品商店。

  布置課外活動

  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整理好。

  教學設計說明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學生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本節課重點是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而不是教師提出分類依據。依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認知規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本節課: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得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范圍,增加了學生熟悉的玩具、書本、衣物等,為學生提供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向學生展示有著一大堆凌亂物品的場景,使學生自覺產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從而引出課題,滲透分類的好處。

  2.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分類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復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以評選最佳小管家作為獎勵機制。先讓學生共同把教室的雜物按品種進行分類。每組選取一樣后,讓每組學生把小組內的物品按照一定的標準,再一次地進行分類整理,盡量讓物品擺放得有序、整齊和美觀。同時鼓勵學生選取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和嘗試。通過這樣,不斷把分類過程進行細化,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感受到不同標準的分類有著不同的意義和用途。在這樣的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與演示,而是讓學生在組內討論交流,在組與組之間觀摩學習,在動手操作中體會和掌握知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3.力圖體現分類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我們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于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希望學生學習完后,能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有意識的在整節課中去滲透分類的意義,并適當地布置任務讓學生收拾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具。以評選最佳小管家正面向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達到我的教育目的。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不光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勢必得到發展。

  專家評析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

  1.注意良好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發展的重要基礎。從本節課教師設計的幾個活動來看,均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一開始,教師就把玩具、書、籃子、衣服、鞋子、飲料瓶等東西零亂地丟在教室中間,讓學生親自體驗雜亂無章的生活,既不美觀,又不衛生,自然而然產生收拾東西的欲望。有了欲望,教師并不忙于讓學生動手,而是讓學生思考:全班這么多學生如果都上來,會造成什么后果?學生想像這樣做的危險,這樣做的混亂,自然產生了講秩序的念頭,體驗秩序能使生活有條有理。不顯山不露水地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如果我們老師每節課都能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有意、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想水平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2.注意張揚學生的個性。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習一樣,都是一種個體化行為。由于每個人生活經驗的不同,認識水平的差異,即使是面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統一思想,統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發展。這節課較好地體現了這些理念。如,面對同樣的東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分類、整理方法,教師不僅不框學生,反而積極地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習慣去分類。

  3.注意學生的感性認識。這節課,無論是開課時對分類重要性的滲透,課中對分類方法的學習,還是課外對分類的應用,都注重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感受。如課一開始,雜亂的東西讓學生感覺難受,經過整理,感覺不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學習、生活。有了這樣的體驗,教師又通過布置課外活動,整理自己的書包、書柜、衣柜,將課內體驗向課外延伸,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逐步形成。

  4.注重教材的二次開發。為了加強對分類的體驗,教師對原有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把教材中分學具改為分日常用品,把教材分類的課題改為小管家。通過這樣修改,學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我能看得到、摸得到、想得到。展示了數學較深層次特有的魅力及生命力。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2、3、4、5各數分與合的學習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并能從3、4、5各數的一種分法推想出另外一種分法。

  2.能夠熟練應用分與合。

  3.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學習的意識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合作、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出2、3、4、5各數的分與合。

  教學難點:

  5的分與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老師拿3只桃子拿在一只手上。

  如果用兩只手來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辦?指名學生上講臺演示,并說一說兩只手各拿了幾只。

  2.提問:你還有其它方法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想法進行操作。

  3.講述:通過自己動手,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數學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在自己動手拿一拿、擺一擺中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分與合。(板書:分與合)

  二、實踐操作,學習新知1.教學4的分與合:

  (1)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盤子

  談話:這里有4只桃,如果要把它們放在2只盤子里,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放?

  請你用小棒代替4只桃子,自己動手擺一擺。

  (2)引導思考:根據你的擺法,能說一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嗎?

  請學生上臺一邊說自己的擺法,一邊演示桃子是怎么分的。(教師板書學生說的4的分的式子)

  (3)提問:動一動自己面前的小棒,你能得出4的其它分法?可以和你的同桌說一說4的其它分法。

  (4)提問:4有這么多種分法,如果讓你說出4的所有分法,一個不漏掉,你會按怎樣的.順序說?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請每個小組選出一位代表進行匯報。

  (5)討論:你知道幾和幾合成4?可以根據黑板上4的分的式子來說4的合成。

  2.教學5的分與合

  (1)(張開左手手掌)請小朋友像老師這樣豎起你的左手,現在有幾個手指豎著?你能把自己豎著的5個手指分成兩部分嗎?那么5可以分成幾和幾?一共有多少種分法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一個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

  (2)下面就請同桌的兩個人一起來分手指,想5的分與合。交流后組織反饋: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對能按照一定順序說的和使用聯想方法的學生給予鼓勵。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有次序地記住5的所有分法。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2題

  談話:大家已經知道了4、5可以分成幾和幾。那么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又可以分成幾和幾呢?請你們用小棒先擺一擺,和同桌說一說,再在書上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反饋。

  2.“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小火車上的數還沒填完,你會填嗎?學生做完后,同桌檢查,全班反饋。

  3.“想想做做”第4、5題

  (1)引導學生:你能看出圖形排列的規律嗎?請你接著畫。

  (2)請大家在“日”字格里寫數,看誰寫得最好看。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知道了什么?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4

  設計說明

  “幾個”和“第幾”的知識學生并不陌生,因為生活情境中經常用到它們。幾個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于剛入學的學生,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本節課的設計重在指導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

  1.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動物園為情境,在門口排隊買票為主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使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幾個”和“第幾”的含義,并了解“第幾”的相對性。

  2.重視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

  本節課每個環節的設計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的,通過小組成員不斷發現,知道了“幾個”表示物體數量的多少,而“第幾”是其中的一個,明確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能區別“幾個”和“第幾”,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教師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并掌握所學知識。如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現在有幾人在排隊?誰排第1?那位叔叔現在排第幾?軍人阿姨呢?讓學生體會第幾的相對性。這些問題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看哪位同學反應最快!聽好了,請同學們舉起自己的右手,聽口令,好,開始,左邊的眼睛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左眼)右邊的耳朵在哪里?(學生指自己的右耳)輕拍你的前胸3下,輕拍你的左肩5下……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賞你們,老師要帶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你們想去嗎?(想)

  課件出示動物園的售票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么?(動物園的售票處,人們井然有序地在排隊買票)

  設計意圖:由教師與同學們做口令游戲導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使學生明確前、后、左、右、這幾個準確方位,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學習第幾。

  (1)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情境。

  (學生描述)

  (2)說一說,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

  請大家猜一猜,誰最先進入動物園,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

  小朋友排在第幾?排在他后面的兩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幾人?后面呢?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再次在具體情境中明確第幾,先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3)說一說軍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學生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場所應當自覺排隊,遵守公共秩序)

  設計意圖:模擬現實情境,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知第幾的含義,深化了學生對序數含義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滲透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2.區分“幾個”和“第幾”。

  (1)請同學們再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誰?有誰愿意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學生上臺前數一數,指一指)

  同學們已經明確一共有5人在排隊買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樣都是“5”,它們表示的意義相同嗎?你是怎樣理解的?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2)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明確:圖中有5人,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數量,叔叔排在第5,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樣是“5”,意義不同。

  (3)討論圖中的兩個“5”分別表示什么。(學生明確:“5人”表示購票的人數,“第5”表示買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感知自然數的兩個含義。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對比“5”和“第5”兩個數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然數基數和序數含義的理解。

  3.感知“第幾”的相對性。課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買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來的動畫。(出示課堂活動卡)

  (1)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體的情境中區分“幾個”與“第幾”。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動態演示第一人買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排隊的位置變了,順序也發生了變化。讓學生感受序數的相對性,突破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請幾位同學上臺前。

  數一數,一共有幾人?從左數第2位是誰?A同學從右數排第幾?從左數排第幾?她的右邊有幾人?左邊有幾人?

  5.分小組做排隊游戲。

  設計意圖:通過排隊游戲,使學生明確確定物體的排列順序時,先確定數數的方向,然后從1開始數起,數到幾,它的順序就是“第幾”,進一步體會“第幾”的相對性。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1、62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理解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認識求兩數相差多少簡單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能正確列式解答。

  2、通過練習體會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相同點,提高筆算加減法的`運算能力,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積累分析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體會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逐步發展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59+xxxx+7062+436+237-676-5057-466-20

  學生開火車口答。

  揭示課題:練習九

  二、練習

  1、第1題:

  用豎式計算:

  44267457+32+53-24-51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說說用豎式計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么?

  問題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后由代表說。

  3、第4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么?

  問題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后由代表說。

  4、第5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么?

  問題是什么?(指名說說)

  追問:問題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第6題:

  30+1856-4047-20xx-320+635+24

  學生獨立計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題:

  7、(1)出示第12題,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桌子40張,椅子4把,有48人來開會。)

  提問:求什么?有幾個問題?是哪幾個問題?(再搬幾張桌子?再搬幾把椅子?)

  (2)學生列式計算后集體交流,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8、第9題:

  出示情境圖: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問題有哪些?第一個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第二個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說一說)

  9、第10題:

  出示一組算式:

  99-18=81

  99-27=72

  99-36=63

  觀察這些算式:發現了什么?

  你還能寫出幾道這樣的算式嗎?

  三、布置作業

  用豎式計算:

  35+2352+3064+37+4248-1174-20xx-3529-26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6

  教學目的:

  1、根據現實情境,通過游戲,進一步識別簡單幾何體。

  2、在游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初步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初步的數學交流能力。

  4、發展學生空間的觀念,并識別幾何體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把簡單的數學問題用游戲放之于現實情境中應用。

  課前準備:一些簡單的幾何體。

  教學方法:以問題情景為中心,引導自主學習。

  教學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學習。

  一、問題情境

  師:你知道了四種物體名稱,我們來研究一下它們的數學問題。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來研究?(分組討論)

  二、建立模型

  1、分組研究討論。

  學習要求:(1)討論這些物體擺放的不同。

  (2)準備向全班同學介紹你們的研究結果。

  2、匯報交流,初構模型。

  師:物體間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來分析,在小組中交流、匯總的`基礎上討論出結果,明確空間關系。全班確定一下其空間位置關系。

  3、情境遷移,再構模型。

  情境呈現:幾個幾何體積木。

  你說我擺,同桌互相進行游戲,隨著空間位置關系確立,其積木的個數可以隨之增加,說和擺的身份可以變化。

  三、解釋應用

  1、 說一說,寫一寫。

  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長),正方體(正),圓柱(圓),球體(球)。再同桌互說,并用單個漢字寫下來。再用空間位置關系來說。(其形狀只要大致正確即可)

  2、 看一看,填一填。

  讓學生自主完成。

  3、 摸一摸,說一說。

  這是一個游戲,可以讓學生把操作活動與表達結合起來,可以是學生摸一個物體并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結合名稱再支摸出相應的物體,這一活動可以分組進行。

  4、 看一看,數一數。

  對本題的解答有一定難度,可以用搭積木的方法先協助解答。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 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2、 前后的關系在生活中應用。

  3、 自選一場景,進行位置關系的描述。

  五、教學建議:

  1、 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這學有所用。

  2、 關注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 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體驗,強調理解和感悟。

  4、 力主營造一個寬松、和平、溫情的學習環境。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計算有關9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滲透簡單應用題的結構,為正式學習文字應用題做準備,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

  3.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識圖,理解題意。

  教學難點

  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9以內的加減法。

  (1)老師出示口算卡片,請一組同學來算,其他同學當裁判。

  (2)學生搶答。

  2.看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頁的牽牛花圖(不注明條件和問題)

  師:你能結合這幅圖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嗎?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6+3=9 9-3=6

  3+6=9 9-6=3

  問:這兩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左邊的6朵牽牛花和右邊的3朵牽牛花合并起來,一共是9朵。)

  這兩道減法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從9朵牽牛花里面去掉右邊的3朵,就是左邊的6朵。)

  (9-6=3表示從9朵牽牛花里面去掉左邊的6朵,就是右邊的`3朵。)

  師:如果題中標明了條件和問題(板書:6朵、大括號和?朵),這幅圖該怎樣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牽牛花圖,自己說一說圖意,然后指名說。(左邊有6朵,右邊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

  學生獨立列算式,然后集體訂正。板書:6+3=9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牽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這兩部分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圖。

  學生互相說圖意,然后指名說。(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還剩幾只?)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板書:9-3=6

  問:這道題為什么用減法?(要求還剩幾只,就要從原來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減法計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頁的魚圖。

  師:你能自己看懂圖意嗎?請你獨立完成。

  學生在書上完成后集體訂正,板書:9-1=8

  問:誰說說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

  三、總結質疑

  師:今天我們研究的是什么?做圖畫應用題一定要看清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和什么,讓我們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數量關系,才能正確地解答.

  問: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鞏固提高

  1.學生獨立解答教材53頁的第15題.

  出示53頁的兩組企鵝圖,集體訂正.

  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然后指名回答.

  問:為什么第1題用減法,第二題用加法?

  如果把第1題的“?只”移到右邊來,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頁的蘿卜冬瓜圖(圖中一部分被蓋住,不能數出來的).

  學生獨立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聽題列式解答

  老師口述題目,學生舉手回答.

  (1)街道兩邊各種了3棵樹,一共種了幾棵樹?

  (2)小明疊飛機,先用了3張紙,又用了6張紙,小明一共用了幾張紙?

  (3)小紅要寫9行字,已經寫了5行,還要寫幾行?

  (4)媽媽買來4個蘋果,買來的梨和蘋果同樣多,媽媽一共買來多少個水果?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9、3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對“百數表”的整理,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含義和排列規律,鞏固數的讀寫

  2、運用操作活動,結合顯示背景,了解“單數”、“雙數”并進行簡單應用。

  3、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自主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并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1、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排列規律。

  2、“單數”、“雙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發現數按一定規律排列后相互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100以內的數目表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1、從36數到55,從81數到100。

  2、填一填:

  (1)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xx。

  (2)。8個一和7個十合起來是xx.。

  (3)9個十是xx。100里面有xx個十。

  3、揭示課題

  這一節課就來學習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排列規律

  二、自主探索,整理百數表

  1、激趣導入:數學王國開運動會啦!數娃娃們排成了整齊的方隊(出示百數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數娃

  娃是怎么排隊的.?

  要求同桌學生相互說一說。

  追問:咦,方隊里還有不少位置是空著的,你知道是哪些數娃娃還沒來嗎?

  2、小組活動:邊數數邊填寫,在書上完成百數表。

  三、小組合作,探索規律

  1、各小組展示百數表。

  2、談話:這張百數表里可藏著好多有趣的奧秘呢!先請小朋友橫著選幾排數讀一讀,在小組內說說數娃娃的排列有什

  么規律。(如:41、42、43、50,左邊九個數的十位上的數是相同的,個位上的數一次是1、2、3、9,最右邊是整十數等等)

  再讓學生指著不同橫排說一說。

  進一步啟發:豎著看又有什么規律?斜著看呢?轉彎看呢?請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把你發現的規律告訴小組里的小朋友!

  3、談話:小朋友真了不起,在這張百數表里發現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做了幾個“魔力框”,大家仔細觀察,在“魔力框”里你還會有新的發現的!投影出示:用三種不同形狀的圖形分別在百數表里框出幾個數。要求讀一讀,并找一找

  這幾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在小組里交流。

  4、提問引導:(出示帶一個數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幾個數嗎?

  四、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填一填,在討論。

  2、“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弄清題目的要求后,獨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體會。重點引導學生區分比幾大的數是xx,幾比xx小幾

  的類型

  4、“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掛圖后,著重引導學生理解:現在要看35號,說明35號還沒有看,已經看了34人。

  5、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數字

  出示分類標準:

  (1)個位是5的數;

  (2)個位是0的數;

  (3)十位是5的數。

  要求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個標準,把符合該標準的數稱作“我們的朋友”。然后分小組活動,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

  們按順序排一排,讀一讀

  五、總結評價

  提問:這節課小朋友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哪些本領?發現了哪些奧秘?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9

  教材內容:

  本節課教學教科書第19的內容和20頁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園的情景圖提供了許多數學信息,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最后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目的:

  1、知識與能力:初步會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并能自己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觀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聯想等學習方式,經歷游戲過程,并從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同伴的爭議和評論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普遍性,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親近數學,嘗試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9分鐘)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捉迷藏游戲。通過觀看情境圖,傾聽發布的.信息,產生聯想,并由聯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板書課題(用數學)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

  (1)什么是用數學?

  (2)為什么要學習用數學?

  (3)學習用數學這節課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學習這節課能幫助我們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1)你能說一說圖上都說了些什么?

  (2)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說呢?

  (3)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怎樣來提問呢?

  (4)用加法計算怎樣問呢?

  (5)用減法計算又該怎樣提問呢?

  學生獨立探究以上幾個問題。

  二、 解疑合探(19分鐘)

  1、再次看圖并回答。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學生自愿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2、學生匯報后,師重點強調:在13-6=7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藏起來的人數的方法用總人數減捉住的人數。

  3、出示丟手拍游戲。通過觀察、傾聽,思考信息組合與問題的提出。組內交流各自的信息組合角度和提出的問題,評論各種組合的正確性,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從三種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一是求總數;二、三是求部分。

  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初步學習收集背景資料中的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說: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獨立地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還差幾人沒有到?并完整地解決問題。

  5、小組討論、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

  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問題。

  6、反饋練習

  觀察課本p20的熱鬧的小河邊。根據提出的3個問題,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然后組內交流、評議,也可自主選擇交流伙伴。重點在于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開展先知幫后知活動,既可讓先學會的學生有展示的舞臺,也可以使弱一點的學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還剩幾只?列式:15-9=6(只)

  老師請個別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巡視中注意進行個別輔導。

  如河里有13條小魚,游走了7條,還剩幾條魚?

  13-7=6(條)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你又產生了哪些疑問?請提出來。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怎樣能正確解答用數學的題目?

  2、我們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才能提出數學問題?

  3、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問呢?

  4、用減法計算的問題該怎樣提問呢?

  5、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提出多種問題?

  四、運用拓展(9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四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后說一說單位名稱是什么?

  每人寫15個大字,樂樂還要寫6個字,猜猜她寫了幾個?

  每人寫15個大字,明明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字?

  3、想一想,算一算。(練習四的第1題)

  老師先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左邊有7只兔,右邊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導學生選擇兩個相關的已知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后匯報、交流。

  4、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師: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說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數學

  1、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人)

  答:女同學比男同學多2人。

  2、13個同學玩捉米藏,這里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13-6=7(人)

  答:藏起來7人。

  3、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16-9=7(人)

  答:還有7人沒來。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0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實驗教科書6869頁 統計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知數學在生活的作用。

  2、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的統計圖和統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培養學生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應用的意識,體驗和同伴的合作。

  4、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統計過程,感受統計思想。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自主給小組命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統計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過生日嗎?今天,森林里的大象家也舉行了一個生日宴會。看,它來了

  (電腦顯示大象及錄音:小朋友們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非常高興。我邀請了許多客人來我家做客。瞧,他們來了)

  師:你們想知道什么?

  下面讓我們看看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呢?各有幾只?你是怎么知道的?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生日宴會引入新課,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分組整理,探索方法

  下面讓我們來分一分、排一排,看哪個小組能一下就能清楚的知道來了那些客人,各有幾只?(每小組一幅圖,圖上小動物可以取下)

  小組合作、討論、操作。

  將各小組的作品貼在黑板上,師:小朋友,你們覺得哪一小組排得最整齊、最漂亮?

  教師獎勵優秀小組五角星。

  師:看了這張圖,你能知道些什么?(如: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猴和小狗一共多少只?

  [設計意圖:初步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通過學生相互間的評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以開放的問題你能知道些什么?培養學生分析數據、收集信息的能力。]

  小結揭題:小朋友這么多的發現,都是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我們把這樣的過程叫做統計(板書)。

  三、鞏固提高,拓展應用

  1、整理鮮花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大象家來客人的情況,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客人給大象帶來的鮮花,你們能幫助大象統計一下嗎?

  學生將學具鮮花統計在課本第69頁的圖上。

  小組內交流。

  師:從這張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

  同學們,大象為了感謝大家幫它統計小動物和鮮花的個數,準備了一些水果請小朋友們吃(出示裝滿水果的盤子圖)。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把它從書的附頁上剪下來。

  以小組為單位擺成象形統計圖。

  問:從統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填表(書第69頁)。

  3、整理五角星

  同學們,下面我們共同來整理各組得到的五角星。請各組派一位同學將本組的五角星貼在黑板上。

  生操作后,師問:同學們,從這張統計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說明哪個小組最出色?

  4、小結:今天學習了什么?課后你打算去統計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教師將整理鮮花、整理喜愛吃的水果、整理獲得的五角星,寓知于趣,讓學生在快樂中運用了知識,鞏固了知識。同時,課尾將學生推向生活,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兩個數及哪兩個數能合成10,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

  2.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簡單規律,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能夠熟練運用10的分與合。

  教學重、難點:

  掌握10的分與合,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2-9數的組成。

  提問:你能有順序地說出2-9各個數的式子嗎?指名學生回答,要求有序地回憶。

  二、新授

  1.激趣導入

  談話:老師有一個魔袋,里面有一些圓片,請一位同學上來抓一些,然后數一數抓了幾個,老師很快能猜出袋子里剩下的圓片的個數。你們相信嗎?讓一個學生上臺抓球,老師猜過后再倒出來驗證。

  談話:其實袋子里有10個圓片,老師是根據10的分與合推想出來的,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樣這么快的猜出呢?板書:10的分與合。

  2.教學10的組成。

  (1)媒體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個被涂上了紅色。提問:這里一共有幾個珠子?有幾個紅色的?幾個沒有涂色的?

  談話:10個珠子分成了1個紅色的和9個沒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幾和幾呢?看到這個,你馬上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10的式子,10可以分成9和1,打開書填寫第一個式子。

  (2)談話:仔細觀察,第一串已經涂了一個紅色,第二串應該涂幾個紅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應該涂幾個紅色?應該從哪邊涂起?和學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師媒體演示)。按照涂色的結果依次填寫10的組成,指名學生上黑板填寫,集體評議,同桌相互檢查。提問:根據這些式子你還能想到什么?

  3.有序地表述和記憶10的分與合。

  提問:誰能把10的分與合有次序地說出來?

  先將10的組成完整說給旁邊的小朋友聽,再指名回答,你用了什么方法來記憶10的式子?

  4.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數字卡片。

  讓學生找一找:哪兩張卡片上的`數字合起來是10。找到以后把兩張卡片舉起來,并且說給小朋友聽:幾和幾組成10,請其他小朋友當裁判。

  (2)完成第2題。

  提問:火車頭上面的一個數和后面的兩個數是什么關系?

  有學生自己說明:火車車廂上下兩個數合起來正好是火車頭上面的數。讓學生將數字填寫在書上,集體訂正,全班反饋。

  (3)完成第3題。

  提問:你們看題中的兩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為什么7是3的好朋友嗎?如果男生拿著卡片“1”該怎么辦?女生要拿卡片幾,怎么回答?

  三、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新的本領?

  8、9的數的式子的研究和回憶可以為學生研究10的式子打下基礎。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圍一圍等操作實踐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初步感受到圖形間的異同。

  2.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3.讓學生在經歷探究圖形特征的過程中,初步體驗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游戲中梳理回顧

  1.小朋友,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就來玩這個游戲。先請每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們準備搭什么。

  學生小組內商量后,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搭邊注意觀察這些積木的形狀,有哪些我們是認識的?

  2.在學生活動后,指定幾個學生拿出已經認識的積木,介紹它們的形狀,相機也讓其他學生找一找相同形狀的積木。

  [評析: 一個簡單的搭積木游戲,既讓學生嘗試并體驗了本節課運用最多的學習形式合作,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平常的游戲中也蘊含著數學知識,從而為后繼的學習活動既作了情感上的鋪墊,又作了認知上的準備。]

  二、 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導認識長方形。

  (1) 看一看、摸一摸。

  講述介紹: (教師依次指長方體的幾個面)這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這是長方體的另一個面,這也是長方體的一個面,長方體上有好幾個面。

  布置操作: 請你任意選擇一個面,正對著自己,仔細看一看它的形狀,再用手摸一摸。

  (2) 畫一畫。

  動一動腦筋,你能把這個面的樣子在紙上畫下來嗎?想一想該怎么畫呢?讓我們來動手試一試吧。

  (3) 比一比。

  請小朋友把你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樣的圖形。

  教師借助實物投影儀進一步展示學生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再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有的是這樣的,有的是這樣的

  (4) 揭示名稱。

  想像: 讓我們閉上眼睛把剛才看見的'圖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這樣的圖形雖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橫著,有的豎著,但我們都把它們叫做長方形。

  (5) 找一找。

  手中的長方體上還有哪些面的形狀也是長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評析: 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體驗的深刻性。這一層次的教學就是試圖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對長方形的直觀認識體驗。同時在揭示概念時,通過對學生自己畫出的各種各樣的長方形比較,也巧妙地豐富了概念的外延,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

  2.自主認識正方形。

  (1) 談話啟發方法。

  剛才我們用了先看一看長方體一個面的形狀,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畫下來的方法認識了長方形,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正方體的面又是什么形狀的呢?

  請小朋友每人拿起一個正方體,用剛才認識長方形的方法去認識正方體每個面的形狀。

  (2) 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3) 交流后概括。

  讓學生將畫下來的圖形在小組里交流,教師再選擇一部分學生畫出的正方形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提問: 咱們畫下來的這種圖形叫做什么呢?

  概括: 這些圖形都是正方形。

  (4) 再看一看正方體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狀的?

  [評析: 引導學生把認識長方形的方法遷移到正方形的認識過程中來,學生憑借操作活動的直接感知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不僅能主動地認識正方形,同時也在體驗著認識的方法。]

  3. 放手認識圓。

  (1) 引導回顧方法。

  剛才我們從長方體上認識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認識了正方形,那從圓柱上又能認識什么圖形呢?請小朋友拿出一個圓柱來,找到圓柱的這個面(底面)。想想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請你也用這樣的方法去認識其中一個面的形狀。

  (2) 學生活動,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3) 集體交流。

  ① 交流方法: 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這個面的形狀的。

  ② 交流圖形: 互相看一看畫出的圖形。

  ③ 揭示概念: 我們畫的這種圖形又叫做什么呢?(圓)

  (4) 找一找圓柱上還有哪個面也是圓,指給同桌看一看。

  [評析: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獨立地、主動積極地運用剛才認識圖形的方法去認識圓,同時也考察了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方法來認識新圖形的能力,并通過相互間的交流讓學生對圓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感知。]

  4. 初步辨析。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你能分別說出下面這些圖形的名稱嗎?(出示以上三種圖形混雜的多個圖形讓學生辨認)

  5. 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平面圖中找學過的圖形。

  其實今天我們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這是小紅家的客廳(出示小紅家客廳圖),里面就有許多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長方形的。誰也來這樣找一找,說一說?

  (2) 在自己身邊找學過的圖形。

  在我們的身邊、周圍有這樣的圖形嗎?誰發現了?請你指一指、說一說。

  (3) 回憶生活中見到的所學圖形。

  這樣的圖形生活中也有,誰來說一說你在哪里見過今天所學的這幾種圖形?

  像這樣的圖形生活中還有很多,小朋友課后可以繼續去找一找。

  [評析: 引導學生到生活環境中去尋找相應的圖形,加強了幾何形體與生活的聯系,適時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三、 操作中體驗深化

  1. 圍圖形。

  (1) 圍長方形、正方形。

  ① 激趣談話: 小朋友,想不想親手來做一個咱們今天學到的圖形呢?

  ② 介紹釘子板: 這塊板叫做釘子板,上面的釘子橫著的、豎著的,都排得整整齊齊。

  ③ 活動說明: 請你們利用釘子板和橡皮筋,兩個小朋友合作很快地圍出一個今天學過的圖形來。

  ④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并注意指導。

  ⑤ 交流反饋: 把你圍出的圖形向大家介紹一下。

  (2) 改圖形。

  ① 提出要求: 你們有的圍了長方形,有的圍了正方形,如果你圍的是長方形,你能把剛才圍的長方形改成正方形嗎?如果你圍的是正方形,你能把正方形改成長方形嗎?

  ②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并注意指導。

  ③ 交流反饋: 把你改的圖形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改的。

  請組內的小朋友互相檢查一下有沒有改對。

  (3) 探究為什么用釘子板不能圍圓。

  ① 談話激疑: 剛才老師讓大家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圖形,你們圍的都是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今天還學了哪個圖形?如果要你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來,你覺得可能嗎?我們也來動手試一試。

  ② 交流反饋: 誰來說說圍了以后覺得怎么樣?

  ③ 小結: 在釘子板上可以圍出長方形、正方形,但圍不出圓來。

  2. 畫圖形。

  (1) 活動說明: 剛才我們是動手圍圖形,下面我們再來動手畫圖形。這是一張方格紙,想一想利用上面這一條條橫線和豎線可以畫出今天學的什么圖形呢?為了畫得規范、漂亮,我們要請尺子來幫忙,下面就請你們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2) 學生活動,教師觀察并注意指導。

  (3) 交流評價: 完成的小朋友請同桌評一評,說說畫得怎么樣。

  [評析: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實踐、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特征,初步感受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的不同,并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

  四、 總結延伸

  總結: 小朋友,今天課上我們進行了很多的數學活動,你學得開心嗎?在這些活動中你有什么收獲?

  延伸: 看來今天我們的收獲還真不少。的確,老師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非常聰明,特別會解決問題。老師這兒還有個問題,你愿意解決嗎?剛才我們用手中的長方體上的這一個面畫出了一個長方形(演示),那用這個面(演示)也能畫出一個長方形,用這個面(演示)還能畫出一個長方形,想一想用長方體上的這些面,能畫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呢?(根據課上時間讓學生在課內完成或者課外探究)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5頁例題及做一做,第27頁練習三第6題。

  教學目標:

  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減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減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減法來解決。

  通過對比練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差和減數之間的關系,同時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教學重難點:

  知道減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5個圓片、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復習數的組成,拍手游戲

  二、探究新知 :

  1.引導觀察,感知減法的含義

  (1)過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3名同學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紙鶴,1名同學把1只紙鶴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紙鶴放在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3名同學中走掉1名同學,3只紙鶴拿走1只紙鶴就是從3里面去掉1,求還剩幾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去掉)

  2.學習減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3和1。

  (2)教師說明:從3里面去掉一個,用減法計算就要從3里面減去l個,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去掉1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2。

  (4)教師進一步說明:從3里面減去l個,用減法計算。(板書:減法)

  (5)讀減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發散聯想

  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來表示的減法事例。

  4.看圖,體驗減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25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學生說明圖意,并用減法算式表示,請學生表述減法含義。

  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

  1.動手操作,體驗減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①教師示范,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②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③說明圖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虛線、劃線)

  (2)做一做的右圖(2、3)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①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減法算式。

  ②學生操作。

  ③匯報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們是怎么想出得數?

  看圖擺一擺數出來的、用數的組成想5可以分成1和幾……

  2.獨立完成26頁做一做,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6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減法含義的理解。

  4.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減法算式表示。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何收獲,學會了什么?有了那些體驗?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4

  課題:

  準備課——數一數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6;5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經歷從場景圖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初步經歷運用點子圖表示物體個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和一一對應的思想。初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事物,滲透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他人的幫助下,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與樂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點子圖表示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體驗按順序數數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方法:

  情境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們都愛玩你們最想到哪兒去玩呢?

  (學生交流)

  這節課老師要帶我們班的小朋友到美麗校園去。

  二、自主探索,維持興趣。

  1、初步感知。

  提問:在美麗校園里,你們看見了什么?分小組交流后集體交流。

  學生描述:在燦爛的陽光下,綠樹

  成蔭,鮮花怒放。鳥兒歡快地歌唱,蝴蝶快樂地飛舞,小朋友們玩得多開心呀!他們有的在騎木馬,有的.在蕩秋千,有的在坐小飛機,有的在滑滑梯。

  2、數數交流。

  提問:美麗校園里有好多東西,你們能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學生先自己數一數,再數給同桌聽。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選幾名學生做小老師,帶領其余小朋友按順序數數。

  總結方法。

  展開討論:怎樣數數才能又對又快?

  生分小組討論后集體交流。

  師小結并強調一個一個按順序數。

  3、搶答練習。

  ①提問:1個——(學生接:1個滑梯〉;2架——(學生接:2架秋千)……

  (課件演示,從主題場景圖中逐個抽取10幅片段圖)

  ②學生自己看圖說圖意。如:3架

  木馬……

  4、用點子圖表示數。

  ①我們可以用一些最簡單的符號表示物體個數,你們想用什么符號來表示?我們就用點子圖表示好嗎?1個滑梯用1個點子表示〔演示出1個點子〉。

  ②怎樣表示秋千的架數?為什么這樣表示?怎樣表示木馬、飛機的數量?你還有什么想法?

  (讓學生暢所欲言)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知識技能目標:

  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對位置。

  課時安排:

  4-5課時。

  第1課時前后

  教學內容:

  前后

  教學目標:

  1、助“森林運動會”這一有趣情境,讓學生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在學習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愉快教學

  一、導入

  森林王國召開森林運動會,許多運動員紛紛報名參加,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出示掛圖。

  二、森林運動會教學

  1、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圖。

  2、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請提問題。

  3、說一說:

  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幾?小白兔跑第幾?

  4、你還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賽的時候,動物賽車比賽開始了。看看他們比賽進行得怎么樣?

  6、出示:(小黑板)

  在圖中,1號車是第_名,5號車在_號車的后面,在_號車的前面。

  自動獨立完成,報名匯報。

  7、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鞏固練習,練一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讓學生自己觀察,說給大家聽;交換位置再觀察前后變化。

  2、看圖,明題意。

  獨立完成,評析。

  3、觀察圖。

  自己說說:下一站是__。我去動物園,還有_站。

  四、數學故事

  1、看兩幅圖,用前、后編一個故事。

  2、指名學生說。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小學一年級教案01-12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0-28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27

數學小學一年級上冊教案01-06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案01-07

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教案03-20

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06

小學一年級數學優秀教案02-06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案09-21

小學一年級數學左右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