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1
預習要求:看教科書第2—3頁,做一做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初步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的空間想象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并能識別這些圖形,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讓學生動手在釘子板上圍、用小棒拼平行四邊形。
教學用具:
長方形模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出示長方形問“小朋友們,誰愿意來介紹一下這位老朋友?他介紹得對嗎?”接著出示第二個圖形(正方形),問:“這個老朋友又是誰呢?”再出示圓:“它叫什么名字?這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三位老朋友。我發現你們很喜歡折紙,是嗎?今天我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折紙的游戲,高興嗎?
二、啟發思維、引出新知
1.認識三角形
(1)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提問:這是什么圖形?
學生回答:這是正方形。
師:你能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折紙的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么圖形?
師:我們現在折出來的是一個什么圖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一下就認識了我們的新朋友。對了,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貼上三角形。
板書:三角形
(2)提問:這樣的.圖形好像在哪兒也看到過?想一想?
先在小組里交流。學生回答。
老師也帶來了幾個三角形。
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就會有更多的發現。
2.認識平行四邊形
(1)這是一張什么形狀的紙?(演示長方形紙)怎樣折一下,把它折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2)學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著試折。教師巡視
(3)交流。你們會像他一樣折嗎?
(4)折好后把兩個三角形剪下來。要想知道這兩個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樣,你能有什么辦法?(把它們疊在一起)這就是完全一樣。
(5)現在我們手里都有這樣兩個一樣的三角形,用它們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圖形?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交流探討。同學們可能拼出以下幾種圖形:三角形、長方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每出現一種拼法,請一位同學在投影儀上向大家展示。
師:這個圖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這個圖形就是我們要認識的另一個新朋友——平行四邊形。(出示圖形,并板書:平行四邊形)(板書)
出示一個長方形的模型,提問:“這個圖形的面是一個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老師將這個長方形輕輕拉動,這時出現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提問:“現在這個圖形的面變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小結: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其實只要把它稍微變一變,就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了,你看:(演示長方形變平行四邊形)。對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邊形可以變的特點制作了很多東西,如:籬笆、樓梯、伸縮門、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體驗深化
(P3做一做2)畫出自己喜歡的圖形
四、練習鞏固
(1)練習一第1題。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練習一第1題圖,學生分組找學過的平面圖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練習一第2、3題。學生獨立完成。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簡析:
《三角形的認識》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六年制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已經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征,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自學書本、觀看視頻講解,逐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2、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3、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實驗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應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邊長度固定,形狀大小就確定的穩定性的本質。
4、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穩定性。
教學難點:
高的畫法和意義。
教學預設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孩子們,三角形,你認識了嗎?(認識了)
相信大家已經進行了自學,認真看過學習視頻了,那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做些什么呢?
二、匯報自主學習導學單
1、畫三角形、揭示概念
(1)請小老師上臺畫三角形。
(2)什么叫三角形呢?師板書: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對“圍成”二字的理解呢?
強調出:三角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4)還知道三角形有()個頂點、()條邊、()個角?
師板書:3個頂點、3條邊、3個角
2、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為了表達的方便,現在可以給這個三角形取個名字了吧!
引導說出:三角形ABC,師標出字母ABC
說一說角A角B角C,各條線段的名稱。
3、認識三角形的高和底,會畫三角形的高
(1)匯報導學單上高和底的概念
(2)“三角形高的認識”學習視頻回顧
(3)找出黑板上三角形的3組頂點與對邊。
揭示板書:3條高
(4)同桌交流導學單上畫高的過程
(5)指名板演:作高
4、三角形的穩定性及應用
(1)交流導學單上第5小題。
師板書:穩定性
(2)拿出學具,拼擺三角形及四邊形
(3)同桌互相交換,拉一拉,談發現;前后排的同學轉過來比一比,談發現。
(4)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應用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呢?
三、鞏固練習、應用新知
1、快速找出對應的頂點和對邊
2、請畫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邊上的高。
三角形的認識——姜微微
(1)實物投影校對。
(2)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互為高和底。
(3)利用第3個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3、實踐操作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3
1、知道三角形高、中線、角平分線的定義
2、會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線、角平分線
重點
會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線、角平分線
難點
會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線、角平分線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探索交流課型新授課教具投影儀
一、三角形的高
1、復習:過點A做BC的垂線,垂足為D
2、在黑板上做△ABC,過點A做對邊BC
的垂線,垂足為D,我們
就將線段AD稱為△ABC的高
3高的定義:在三角形中,從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的直線做垂線,頂點與垂
足之間的線段稱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圖中,我們從△ABC的一個頂點出發,向它對邊BC所在
的直線作垂線,垂足為D,線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1)三角形的.高必為線段
2)三角形的高必過頂點垂直于對邊
3)三角形有三條高
為了將這三條高加以區別,我們把AD稱為BC邊上的高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條高
1銳角三角形:
可由教師先做示范,然后再讓學生自行畫出
其余兩個
2直角三角形
由于∠C等于900,說明AC⊥BC,那么BC
邊上的高即為AC,AC邊上的高即為BC,
3鈍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線AD交BC與點E,線段AE就稱為△ABC的角平分線
2定義:在三角形中,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它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與交點間的線段稱為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3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必為線段,而一個角的角平分線為一條射線
2)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必過頂點平分三角形的一內角如上所示,△ABC的角平分線AE平分∠A,即∠BAE=∠CAE=∠BAC
3)三角形有三條角平分線
為了將這三條角平分線加以區別,我們把AE稱為∠BACD的角平分線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
教師先做示范,然后再讓學生自行畫出其余兩個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三,中線
1引入:如右所示,取BC的中點F,連結AF,那么線段AF就稱為△ABC的中線
2定義:在三角形中,連結一個頂點與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
如上所示,線段AF就是△ABC的中線
31)三角形的中線必為線段
2)三角形的中線必平分對邊如上所示,線段AF是△ABC的中線
必有:BF=CF=BC
3)三角形有三條中線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
教師先做示范,然后再讓學生自行畫出其余兩個
銳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
素材A: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線,
BE是中線,∠BAD=400,則
∠CAD=,
若AC=6cm,則AE=
素材B: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高都在三角形的內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條高
C三角形的三條至少有一條在三角形內
D鈍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均在三角形外
答案:1400、6㎝2C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培養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材相關主題圖。
學生準備:白紙、作圖工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教材第80頁主題圖。
2、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既然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點和性質呢?這就是這一單元我們將要學習的知識。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三角形。
(1)讓學生試著畫一個三角形。
(2)同學們看看自己畫的三角形,誰來說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3)下面在你所畫的`圖中標出你所指的邊、角、頂點。
(4)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5)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6)三角形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
(7)好。現在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8)對學生的各種定義不置可否,讓學生看教材對三角形是怎么定義的。
(9)板書三角形的定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
三、教學三角形的高、底。
1、下面請大家拿出剛才畫的三角形,找一個頂點向對邊作垂線。(教師巡視)
2、示范從三角形一頂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
3、我們來給這條垂線取個名字。板書: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道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線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4、在剛才的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高和底嗎?
四、教學三角形的表示。
1、如果我們表示一個三角形需要畫一個三角形,那樣會很麻煩。大家想一想呢?
2、為了表達方便,通常我們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教師將三個字母板書到黑板上的三角形上)。這個三角形我們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3、指出:當然,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還可以用其他字母來表示。
課前熱身:
說出圖形的名稱。出示圖形。
提問一個三角形有幾條高?
教學反思:
本課是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概念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三角形的定義,效果可以。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5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2~23頁,第24頁“想想做做”第1~3題。
【教材簡析】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可以加深和拓展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積累一些認識圖形的經驗與方法。例題1首先提供現實背景讓學生從中找三角形,并說說生活中看到過的三角形,從整體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著讓學生動手做出一個三角形,從而體會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并抽象出圖形,進而介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形成三角型概念。例題2則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關系,發現三角形兩條邊的長度和大于第三邊。教材還安排來“想想做做”,讓學生通過畫圖、觀察、操作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讓學生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自主發現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并能利用關系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有趣的數學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3、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其產生對生活的理性思維的數學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
探究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
【設計思路】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對于一個知識點更多的是關注它是什么,而忽視它為什么是這樣。因此在教學中添加了從以前學過的舊知識“角”中引出三角形,找到新舊知識間的生長點。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后,回過來讓學生給三角形取名,讓學生明白“三角形”名稱存在的理由。既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加深了學生的知識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1、圖形王國里有許多圖形,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認識一個新的圖形(板書:認識)
2、你想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了解這個新圖形的哪些方面呢?
【設計意圖:認識圖形正如認識人一樣,一般要知道它的名稱、形狀、特征。三角形的名稱和形狀,學生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初步認識,本課教學的重點在認識三角形的特征。課前活動通過把“人”“物”進行關聯,有助于學生明白需要認識三角形的哪些方面。】
二、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1、同學們,趙老師要來看看誰的眼睛最亮,誰的記性最好,準備好了嗎?
2、多媒體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銳角三角形、圓。(2秒后隱去)提問:剛才出現的圖形中哪種圖形最多?再看一遍
3、繼續看下去,多媒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2秒后隱去)
提問:和第一次比少了什么圖形?再看一遍
4、同學們,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三角形。(補充板書: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的名稱和形狀,通過這樣一個“比眼力”和“比記性”的游戲活動,既讓學生一下子集中了注意力,又巧妙地在“多”與“少”的比較中一下子推出了“主人公”——三角形。】
5、(出示例題1的圖片)你能在這張圖片中找到三角形嗎?
在我們身邊你能找到三角形嗎?(指名說)在教室里你能找到三角形嗎?
6、談話:生活中的許多物體上都有三角形,一起來看看。
【設計意圖:從在游戲中找平面圖形中的三角形,到找實際照片中的三角形,到找身邊生活中的三角形,強化了學生對三角形的視覺印象。】
三、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感受三角形的邊角特征。
(1)談話:剛才同學們在生活中找到了許多三角形,,那你能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想辦法做出一個三角形嗎?(小組活動)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2)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①用小棒擺的。(你用了幾根小棒圍成的?)(板書:3根小棒)
②在釘子板上圍的。(把橡皮筋分成了幾段?)(板書:3段)
③沿三角尺的邊畫的。(你畫了幾條首尾相接的線段?)(板書:3條線段)
④用直尺在方格紙上畫的。(你畫了幾條首尾相接的'線段?)(板書:3條線段)
(3)同學們真棒,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三角形。請看黑板,這個圖形認識嗎?請說出角各部分的名稱。你能把它變成一個三角形嗎?(指名到黑板上畫)
(4)你會把角變成一個三角形嗎?由角的各部分名稱,你能說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嗎?(板書:3條邊、3個角、3個頂點)
(5)通過剛才的做一做和現在的變一變,你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征?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這個圖形的名字是三角形了吧?
(6)你認為還可以給它取個什么名字?(板書:三邊形)
不過啊,我們生活中還是習慣叫它三角形。
【設計意圖:在學生做三角形活動中,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匯報怎樣做三角形中能夠關注到三角形的構造。通過讓學生把以前學過的角變成三角形的環節,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明白三角形不僅可以來自生活的抽象,還可以來自知識的演變。更重要的是,從角過渡到三角形,學生很容易得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另外,讓學生自己思考三角形名稱的由來,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借此進一步強化了三角形的邊角特征。】
2、鞏固與過渡
(1)同學們會做三角形了,下面我們要在點子圖上畫出兩個不同的三角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師拿學生作業交流:你是怎么畫的?(畫三角形時我們可以先確定它的三個頂點。)
(2)這三個點能畫在同一條直線上嗎?看來啊,只要三個點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兩兩相連就能夠畫出三角形,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呢?
3、研究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1)談話: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長度分別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任意選三根圍一圍,看看能否圍成三角形。可以把每一次所用小棒的數據記錄在作業紙的表格中。
(2)交流:誰來說說你選了哪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嗎?
(3)同學們每次都是選三根小棒,為什么有的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呢,這里面又有怎樣的奧秘呢?我們先來觀察這個三角形(6cm5cm10cm)。
(4)仔細觀察,比較三根小棒的長度,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引導學生發現:6+5>106+10>55+10>6
(板書: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
(5)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看這個三角形(4cm5cm6cm)的三條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關系?
指名交流:4+5>64+6>55+6>4
(6)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三根小棒為什么不能圍成三角形?(出示6cm4cm10cm)
(7)出示(4cm5cm10cm):指出:再次說明兩條邊的長度和要大于第三邊,但現在有兩條邊的長度和等小于第三邊,所以不能圍成三角形。
請同學們思考:在判斷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時,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兩邊之和都算出來和第三邊作比較?
【設計意圖:探究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探索發現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既理解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學生也能對這部分知識有深刻的印象。可謂一舉數得。】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老師這里還有幾組線段要請同學們來判斷一下能不能圍成三角形。下面我們要采取搶答的形式,老師說開始,你就可以站起來回答,看看哪位同學的反應最快。好嗎?
①6cm、9cm、3cm
②7m、6m、5m
③4dm、10dm、8dm
【設計意圖:此題采用搶答形式,強化了學生自覺運用三角形圍成的快捷判斷方法的意識。其中,變化了數據后的單位名稱,用意是擴大知識的應用范圍。】
2、放學后老師還要去趟少年宮,請看(出示地圖),從學校到少年宮有幾條路線?走哪一條路最近呢?你是怎么想的,能用今天的知識來解釋嗎?
3、拓展
(1)有一個活動角,已知這條邊是2cm,這條邊是5cm,請問第三條邊可以是幾厘米(填整數)?
(2)如果一個三角形的最短邊是5cm,另外兩條邊可以是幾厘米?
(3)如果三條邊的和是5cm,三條邊分別是幾厘米?
【設計意圖:這一題是開放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另外,第(1)小題的設計與新授過程中“由角演變成三角形”這一教學環節相呼應,又使他們進一步體會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四、全課總結
剛才同學們都想了解新圖形的名字、樣子、特征,現在都了解了嗎?誰愿意把你了解的知識介紹給同學聽一聽。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6
認識三角形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2、能證明出“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能發現“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3、按角將三角形分成三類.
教學重點:
1、角平分線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線.
教學難點:
會角平分線的概念.即判別哪兩個角相等.
教學過程:
一、探索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設法畫出它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
2.你能通過折紙的方法得到它嗎?
學生可以用量角器來量出這個角的大小的方法畫出這個角的平分線.也可以用折紙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線.
在學生得到這條角平分線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這三條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到結論:
三角形一個角的.角平分線和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對邊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中這個角的角平分線.簡稱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教師應該規范學生的書面表達,給出下面的示范書寫:
如圖:∵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請你畫出△ABC(銳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線,并且觀察這些角平分線有什么規律?對于鈍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們的角平分線也有這樣的規律嗎?
一個三角形共有三條角平分線,它們都在三角形內部,而且相交于一點.
例題:△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則∠BOC=______.
活動二: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設法畫出它的三條中線,它們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小組交流.
2、你能通過折紙的方法得到它嗎?
畫中線時,學生可以用刻度尺通過測量的方法來得一邊的中點.也可以用折紙的方法得到一邊的中點.
在學生得到這條中線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這當中的線段之間的大小關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到結論:
連結三角形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這個邊上的中線.簡稱三角形的中線.
教師應該規范學生的書面表達,給出下面的示范書寫:
如圖:∵AD是三角形ABC的中線,
∴BD=DC=BC,
或:BC=2BD=2DC.
請你畫出△ABC(銳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線,并且觀察這些中線有什么規律?對于鈍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們的中線也有這樣的規律嗎?
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觀察.應該比較快得到下面的結論:
一個三角形共有三條中線,它們都在三角形內部,而且相交于一點.
已知,AD是BC邊上的中線,AB=5cm,AD=4cm,▲ABD的周長是12cm,求BC的長.
鞏固練習:
1、AD是△ABC的角平分線(D在BC所在直線上),那么∠BAD=_______=______.
△ABC的中線(E在BC所在直線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條角平分線,求∠ADB的度數.
小結:(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的定義;
(2)三角形的中線定義.
(3)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是線段.
作業:
課本P125習題5.3:1、2.
教學后記:
學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的定義,但是在較復雜一點的題目中也會出現以下錯誤: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則∠B=∠C;
(2)有部分生會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和三角形的中線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則BD=CD.
對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中線的運用有待真正的提高.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7
【教學片斷】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下面請同學們把準備的吸管剪成三段,試一試,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
(學生操作,有的學生如愿以償,有的學生束手無策。)
師:為什么有的學生能圍成三角形,有的學生則圍不成呢?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
(引導沒有圍成三角形的同學觀察自己剪出的三段吸管。)
生1:我圍不成三角形是因為我剪出的三段吸管長度相差太大。
生2:我剪出的三段吸管,其中有兩段合起來都沒有第三段長,所以圍不成三角形。
師:你們認為怎樣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1猜測: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等于第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生2猜測: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師:同學們的猜測對不對呢?這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
(學生拿出信封,內有4厘米、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小棒各一根。)
學生小組合作:任取三根小棒圍三角形,并記錄每次選用的小棒的長度以及能否圍成三角形。
學生匯報:
生1: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生2:長度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圍成三角形。
生3: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長度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
師:其他小組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齊):同意。
師:比較這四種情況,你們發現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學生沉默了一會兒)
生:三角形中兩條邊長度的和必須大于第三條邊。
師:結合剛才用小棒圍三角形的情況,你們能舉例說明嗎?
生1:因為4+56,所以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三根生2:因為5+610,所以長度為5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能圍成三角形。
生3:因為4+510,所以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4:因為4+6=10,所以長度為4厘米、6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小棒也不能圍成三角形。
師:同意他們的說法嗎?
生:同意。
教師出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生齊讀)
師: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明白(聲音很低)
師:真明白嗎?(學生沉默沒有反應)
過了一會
生1:老師,4+105,為什么長度為4厘米、5厘米和10厘米的三根圍不成三角形呢?
生2:是呀,5+10也大于4啊!
生3:老師,我覺得三角形兩條邊長度大于第三邊中的兩條邊應該是任意的兩條邊,只有任意兩條邊長度和都大于第三邊,才能呢個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你們贊成這位同學的說法嗎?
生4:我同意,像剛才那位同學舉的4+1051的例子只是其中一種情況,而長度為4厘米和5厘米的兩條邊加起來卻小于10厘米這條邊,所以圍不成三角形。
生5:老師,我有個問題,是不是以后判斷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要把所有的情況都列舉出來呢?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生6(神情很得意):當然了,這樣才能做到準確判斷嘛。
生7:老師我有一種方法,不用列舉所有情況就能準確判斷了。
(課堂一下子安靜下來)
師(目光中包含鼓勵):請說說你的想法。
生7:我們只要用較短的兩條邊相加,如果較短的兩邊長度的和大于最長的那條邊,那么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師: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7:因為我覺得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都大于最長的那條邊了,那么其他的兩邊之和一定也大于第三條邊。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位同學的說法有道理嗎?
生(齊):有!(班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
師:那我們以后判斷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還需要;一一列舉聯的情況嗎?
生(齊):不需要。
正當我要讓學生做練習的時候,又有一位同學舉起了手
生:老師,我覺得你黑板上的那句: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要改一下才好。
師:怎么改呢?
生:最好說成三角形較短的兩條邊長度之和大于最長邊。
(大部分同學表示贊同)
師:同學們很聰明,也很愛東腦筋,你們說的三角形較短的兩條邊之和必須大于第三條邊這句話可以用來判斷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三角形,但三角形中不僅僅只有較短的兩條邊長度的和大于最長的那條邊,任意的兩條邊長的和都大于第三邊。你們明白嗎?
生(如有所思):明白了
生齊讀:三角形兩條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8
1、知識與技能目標:聯系實際和利用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操作、測量、聯想等學習活動,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動中,體會認識多邊形特征的基本方法,發展觀察能力和比較、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識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圖形,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產生學習圖形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懂得底和高的對應關系,會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小棒、三角板、導學案、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聯想揭題
師:剛才,看到有一個家,你會想到什么?
生:房子
師:(課前在黑板上畫好一幅房子示意圖)
下面請同學看黑板,板上有一幅房子圖,從圖中你可以想到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
生1-2-3:三角形、長方形--
師:根據我們已學的知識,你能在推理的基礎上,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
生:三角形
師:真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三角形的世界!(板書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三角形
1、想一想(聯想)
師:看到“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
2、說一說(舉例)
師:從房子圖上,我們找到了三角形,想想生活中的場景、結合平時觀察,你能從什么地方的圖上找出三角形?
生:自行車上、電線桿上----
師:(出示圖片)我也在課前找了一些圖片,請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3、做一做(操作)
師:數學來源于生活。平時觀察中,我們能發現三角形,你能創造出三角形嗎?
生:能
師:(課前準備:3根小棒、方格紙、一副三角尺)
學生活動:
請你們拿出課前自己準備好的小棒,每人做一個三角形。
(請一個學生上前面擺)
師:你們是這樣擺的嗎?
生:是的
4、畫一畫
師:好,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同時思考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學生畫三角形,請一生上黑板畫一個三角形)
師:表揚,畫好的同學有
師:請同學生們觀察我們擺出和畫出的三角形,聯系生活的圖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叫三角形?
生1-2-3-4-
師:這就是三角形的定義:板書
師:我們知道有三條線段首尾連接的叫三角形。讓你給它各部分起個名稱分別叫什么呢?
生:
師:(顯示PPT三角形名稱)(板書3個頂點、3條邊、三個角)
教師:板書)如果在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分別寫上三個不同的大寫字母,如:A、B、C,那么這個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稱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師:再說說,三角形ABC的3條邊、3個角、3個頂點分別是什么?3條邊:AB、AC、BC;3個頂點:A、B、C;3個角:∠A、∠B、∠C。
五、判斷三角形
師:同學們對三角形認識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圖形哪個是三角形?
(PPT)
六、畫圖
師:大家對三角形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在導學案方格上任連三個點畫出三角形。
學生操作
師:(講解)你是如何畫的?
生1-2-3--
提問:觀察圖形,你有什么發現?
引導學生發現: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都能畫出一個三角形。
師:有沒有同學連在一條線上的三個點?你們為什么不連?
過渡:請大家用筆將這四個點都連起來,想象一下,現在這連好的圖形像我們屋頂的~生:梁
(二)、三角形的高
1、引出高的定義
師:(PPT)出示人字梁這些線段中,哪一根最特殊?
生:中間的一根
師:為什么?
生:
師:(揭示高的定義)在數學上,人們把: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直線段,這條垂直線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書:畫出三角形的高,標上直角標記,并在所畫線段的旁邊標出“高”字)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板書:底)
(黑板)隨之板書)強調:高要用虛線表示,并標上垂直符號。
PPT視頻畫高
2、教學確定底畫高
師:通過觀看,閉上眼睛聯想一下,畫高就和我們以前學的畫什么差不多?
生:畫垂線
師:現在,你們一定能畫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請你畫一畫(完成導學案中的第4題)
叫學生上黑板畫一畫學生作高,師指導。
展示學生作業
讓學生說說如何作高的。
3、擺三角形的高
師:在擺的三角形上擺出它的高。你有什么發現
4、畫出下面三角形各邊對應的高。
學生動手
三、鞏固練習
完成書第76頁練一練
講解
四、總結拓展
1、欣賞三角形元素的圖片、設計理念、三角形文化運用等
2、畫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高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三角形的過程。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會畫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特征。
3、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幾何圖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學具、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出課題感知三角形
1、談話導入。
2、學生匯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三角形信息。
3、教師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
談話引出課題:“你想學習有關三角形的什么知識呢?(板書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動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義。
(1)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動手操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一個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釘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學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說說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觀察思考: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認識三角形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義。
(5)教師出示有關圖形,引起學生質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正確概括出三角形定義。
(6)判斷練習。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創設。
“美麗的南寧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橋,從側面看大橋的框架就是一個三角形,工程師想測量大橋從橋頂到橋面的距離,你認為怎樣去測量?”
(2)課件出示白沙大橋實物圖和平面圖。
(3)學生在平面圖上試畫出測量方法。
(4)學生展示并匯報自己的測量方法。
(5)學生閱讀課本自學三角形底和高的有關內容。
(6)師生共同學習三角形高的畫法。
(7)學生練習畫高。
3、認識三角形的'穩定性。
(1)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準備。
(2)動手操作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學生聯系實際,找出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5)欣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總結本課內容
1、學生說說本節課收獲。
2、教師總結。
教學反思:
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因為在生活中他們經常會接觸到。本節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生在角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又是進一步學習三角形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等內容。
我在教學中貫徹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為原則,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力求做到層次清楚,環節緊湊,并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操作,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辨認出銳角、直角、鈍角,并通過學生動手擺角,進一步體驗角的特征,引出頂點與邊,為學生對三角形的意義和三角形的分類等做好知識和思路方面的準備。
通過學生動手擺拼,體現三角形的形成,并通過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義的`內涵,即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
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著安排練習,從正、反兩方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征時放手給學生探索,有了角的經驗,學生不難歸納出三角形的特征,有意識地與角進行對比,深化認識。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分為三層進行教學,先通過對電線桿、自行車圖的觀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通過拉四邊形、五邊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實驗,總結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穩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特性來解釋上圖實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課后練習實地操作,更深層次地體會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數學源于生活。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給三角形分類.
2.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的意義及其分類. 教學難點:掌握三角形的分類.
教具:
三根木條、三根釘子、四邊形和五邊形木框各一個,三角形圖片、小棒、皮筋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2.出示下圖,指出哪些是三角形:
3.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
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關于三角形你還想了解它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三角形.(板書課題:三角形)
二、師生互動,引導探索.
1.教學三角形的意義.
(1)每個小組利用教師事先為其準備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條線段,利用這三條線段擺一個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組擺不成的。) 教師:它們是三角形嗎? (2)思考討論:
①三角形是幾條線段圍成的?
②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教師板書)
(通過操作,進一步感知,建立空間觀念。)
(3)練一練:圖片中哪些是三角形?為什么?. 2.教學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學: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繼續演示課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教師提問:
什么叫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幾條邊?
同桌討論: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導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木條、釘子每人做一個三角形,教師巡視指導。
3.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自行車、屋檐、吊車等圖片,為什么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用三角形木框實驗.
教師拿出手中的教具示范給孩子們看:拉動一下三角形與四邊形,讓學生看明白: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動,四邊形一拉就變形。這說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廣泛運用,引導學生把有關的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4.三角形的分類
(1)讓學生任意畫一個三角形(或剪一個三角形)
(2)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出示圖形,組織學生觀察并分組討論:這些角有什么特點,可以分成幾類?
教師引導學生明確: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3)三角形按邊進行分類.
全班同學共同測量課本137頁上部的三角形.
教師提問:通過測量你發現這些三角形邊、角各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每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都相等,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教師指出并板書: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
引導學生比較等邊三角形與等腰三角形,使學生明確: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三、游戲: 把磁力板上的三角形拿下全部放在一個盒子里,分別只露出三角形的一個角或兩個角讓學生猜各是什么三角形?
四、鞏固練習
1.判斷.
①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③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個直角.()
2.實踐題.
小紅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點搖搖晃晃了.請同學們幫她想想辦法,該如何修理?
五、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你掌握或學會了什么?
六、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01-15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10篇)01-15
“三角形的認識”數學教案02-02
《認識三角形》數學教案01-31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集合10篇)01-15
小班優秀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02-22
小班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03-30
小學數學《認識三角形》教案集錦10篇01-15
小學數學認識時間教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