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教案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課教案1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掌握乘法算式讀法和算式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和減法,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算法,這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2)提問:圖中幾處有小白兔?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樣算?
板書:2+2+2=6(只)
圖中幾處有小雞?每處有幾只?一共有幾個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怎樣算?
板書:3+3+3+3+=12(只)
(3)老師指著算式提問:
這兩個算式里加數分別都是幾?是幾個幾相加?的'多少?
(4)小結: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連加來算。求小雞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個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個3連加來算。
2、教學試一試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1)出示試一試圖。
(2)提問:橫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就是求幾個幾相加?
豎著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幾朵?有這樣的幾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樣算?求一共的朵數,就是幾個幾相加。
(3)學生填書,完成試一試,集中交流。
(4)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相同嗎?
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橫著看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得數相同。
3、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嗎?
板書:2+2+2+2=8
2+2+2+2=8,表示幾個幾相加,得幾?
(3)老師說明:4個2相加得8,還可以用乘數計算,寫成22=8,像24=8這樣的算式,是乘法算式,這個符號(指)叫乘號(板書:乘號),可以這樣寫(示范寫)。24和2乘4。
(4)4個2相加得8,不僅可以寫成24=8,還可以寫成42=8,誰會讀這個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樣,各部分都是有名稱的,誰先來說說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答老師板書:2+2+2+2=8
(加數)(加數)(加數)(加數)(和)
老師說明:在乘法算式中,等號前面的數叫乘數,等號后面的數叫積。
板書:42=8
(乘數)(乘數)(積)
同桌同學互說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誰能說說24=8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5)老師小結:求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就是4個2相加是多少,不僅可以用加法計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計算,可以寫成24=8或42=8,讀作:2乘4,4乘2,等號前面的叫成熟,等號后面的叫積。
4、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圖,提問: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幾組在跳繩,每組幾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繩,怎樣算?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解答,老師巡視,了解學生解題情況,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交流。
(3)討論;求4個5的和是多少,哪種寫法比較簡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1盒有多少枝?有幾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幾個幾?
學生填空獨立完成
(2)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集體交流時著重提問這道題是求是幾個幾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擺4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兩道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2)用圓片擺一擺,每堆擺4個,擺2堆,指名回答:擺了幾個幾?
學生獨立寫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體交流。
(3)比較一下這兩種擺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讀出乘法算式,再說出乘數和積各是什么。同桌同學先互說,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教學過程自我加減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小學數學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知比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較的思維方法。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關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比較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的方法,會用多種方法比較。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小朋友們,你們過生日時媽媽會買什么?今天是小紅的生日,看,他們在開生日會呢?(課件出示)
2、 觀察主題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討,探索新知
1、 小紅將蛋糕切成了3塊,也將西瓜切成了3塊。
讓學生仔細觀察,說一說那一塊最大,哪塊最小。
2、 接著觀察主題圖,你發現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別往3個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現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裝得最多嗎?
A、 同桌之間相互討論
B、 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C、 教師小結
3、 動手操作,比較多少
(1)4人小組,每組兩個不同的瓶子;
(2)提問:請你猜一猜那個瓶子里裝的飲料多。
(3)動手試一試。
(4)各組演示比較的方法,
學生觀察后說出自己看到的一些東西。
學生觀察后,說出誰最大,誰最小。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小組演示匯報。
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 出示教材p19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2、 出示教材p19第4題
(1) 說說圖意,并說說你要向淘氣學習什么。
(2) 誰喝得多?說一說理由。
3、 完成教材p19第5題
學生獨立試一試,集體評講。
四、 全課總結
通過小紅的生日聚會,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書設計:
過生日
比大小
小學數學課教案3
教學內容:三角形分類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分類活動,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2、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每類三角形的特點。
3、通過研究,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難點:區分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教學方法:引導、指導、遷移類推
學習方法:發現、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步驟:
一、動中悟,創設情境
提問引入新課
(點明分類應按一定的標準進行)
1、出示幻燈,讓學生對三個角進行分類。
(分為銳角、直角、鈍角)
2、出示幻燈,讓學生觀察,引入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3、根據三角形的特點指出每個三角形中最大的一個角
(學生逐一說說看)
4、猜猜看,它們分別是什么三角形。
5、匯報分類結果,教師整理收集(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以前學習過的三角形的知識,自己觀察三角形并找出角的特點,并通過自己的分析、判斷,自己找到按角給三角形分類的辦法)
二、探中悟,學習新知
1、要求學生拿出題卡一,用手中的.學具確定每個三角形中角各是什么角。
2、仔細觀察,嘗試著按角的不同分一分,并按編號如實記錄在題卡二中
3、分小組匯報探究結果
4、思考:按邊怎樣分呢?
(設計意圖:運用各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學生按角分類的認識,又引入了按邊分類的教學)
三、學中悟,自主探究
1、出示學具,師生一起動手折一折。
2、學生匯報看到的結果,共同探討研究。
3、歸納總結特點(設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特點及方法,教師加以點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四、憶中樂,加深記憶
引導學生小結本節課所學新知,感悟從中獲得的樂趣。
小學數學課教案4
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
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動手能力不是很強,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較少。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給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二)創設探究空間,主動發現新知
1、 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
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 (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
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其他小組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評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2、 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求這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2+ 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
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三)自主總結規律 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S = 2 r h
師:如果圓住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四)解決生活問題 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板書設計
長方形 =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 底面周長 × 高
小學數學課教案5
內容分析:
本堂課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程。本課教學內容的實質是求相差多少的問題。通過操場上這一場景,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借助主題情境,讓學生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嘗試解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這一問題。是加減法的強化訓練。這里的比較多少,不但比較誰多,誰少。而且比出多幾或少幾?是第二單元比較的深入。同時用文字代替了圖形。
學習目標:
1、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解決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小圓片。
課時安排:1~2課時
設計意圖:
通過實際情境的創設,和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初步掌握誰比誰多(少)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能用語言表達,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操場上圖片。問:同學們看到了這幅圖,會想到什么數學問題?
老師有()人?學生有()人?男同學有()人?女同學有()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比老師多幾人?老師比學生少幾人?女同學比男同學多()人?男同學比女同學少()人?
二、學生操作,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小圓片,根據剛才提出的問題在桌子上擺一
擺,并列出算式。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3、指名匯報交流,并說說
8-2=65-3=2
4、評價。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覺得哪位同學說得比較好?好在哪里?
三、練習鞏固、及時反饋。
1、擺一擺、填一填,要求獨立完成。
2、看圖,列式計算。
3、小游戲,10把椅子8位同學坐,還剩幾把椅子,列式計算。
4、聯系生活,拓展練習。
四、課外延伸。
調查本班的男女學生數,并試著提一些數學問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
小學數學課教案6
教學內容:
P63—P64例1、例2,P65課堂活動1、2題,練習十第1、2、 3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 實際問題。
2、能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3、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具準備: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生活情境,產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學生自由發言)
2、請你將你最感興趣的一次買東西的經歷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3、請各組推薦一名代表,說說買東西的經歷。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探索過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誰嗎?
課件演示彭遠小朋友的自我介紹。
師:讓我們看看彭遠小朋友給大家帶來了什么?
(課件演示:他用10元錢到超市買了1支鋼筆,用了3元4角,一本筆記 本用了1元8角)
師:從剛才的動畫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師:哪位小朋友能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彭遠一共用了多少錢?
一支鋼筆比一本筆記本多多少錢/還剩多少錢?
一支鋼筆的價錢是一本筆記本的多少倍?
……
師: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數學問題。其中,有的問題是我 們會解決的,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好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重點探 索怎樣解決像問題3那樣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2、合作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⑴師:彭遠小朋友用10元錢買了一支3元4角的鋼筆和一本1元8角的筆記 本,還剩多少錢呢?你能幫助彭遠算算嗎?可以自己獨立想辦法 解決,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商量討論解決,如果遇到困難,也 可以請老師參加討論。
⑵學生獨立探究或在小組里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⑶交流探究成果
師板書:第一種: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種: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種: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師: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 發現了其中的秘密。看來,只要我們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可 是多種多樣的!
三、內化加深,學會應用
師:彭遠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幫助,非常高興。同時他也非常感謝和 敬佩小朋友。
師:剛才小朋友們開動腦筋,幫助彭遠解決了問題。那么,這兩個問 題你能解決嗎?
㈠、學習例2
1、生獨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結余。(指導理解“結余”的意思)
2、學生做在作業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學生上臺板算。再集體訂正。
㈡觀察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些題都是兩步計算的問題,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選擇合理的算法進行計算。
四、課堂活動:
P65第1、2題。(生做在作業本上)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第1、2、3題。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課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描點法畫反比例函數圖象;
2、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
觀察、比較、合作、交流、探索、
【情感態度】
通過對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性質、
【教學重點】
畫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并能靈活應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初步認知
你還記得一次函數的圖象嗎?一次函數的圖象怎樣畫呢?一次函數有什么性質呢?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教學說明】在回憶與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函數,圖象的直觀有助于理解函數的性質、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探究
1:反比例函數圖象的畫法畫出反比例函數y=的圖象、分析∶畫出函數圖象一般分為列表、描點、連線三個步驟、
(1)列表:取自變量x的哪些值?x是不為零的任何實數,所以不能取x的值為零,但仍可以以零為基準,左右均勻,對稱地取值、
(2)描點:用表里各組對應值作為點的坐標,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各點(—6,—1)、(—3,—2)、(—2,—3)等、
(3)連線:用平滑的'曲線將第一象限各點依次連起來,得到圖象的第一個分支;用平滑的曲線將第三象限各點依次連起來,得到圖象的另一個分支、這兩個分支合起來,就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思考:
(1)觀察上圖,y軸右邊的各點,當橫坐標x逐漸增大時,縱坐標y如何變化?y軸左邊的各點是否也有相同的規律?
(2)這兩條曲線會與x軸、y軸相交嗎?為什么?探究2:反比例函數所在的象限畫出函數y=的圖形,并思考下列問題:
(1)函數圖形的兩個分支分別位于哪些象限?
(2)在每一象限內,函數值y隨自變量x的變化是如何變化的?
【歸納結論】一般地,當k>0時,反比例函數y=的圖象由分別在第一、三象限內的兩支曲線組成,它們與x軸、y軸都不相交,在每個象限內,函數值y隨自變量x的增大而減小、
探究3:反比例函數y=—的圖象、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自主探索活動:
(1)可以用畫反比例函數y=—的圖象的方式與步驟進行自主探索其圖象;
(2)可以通過探索函數y=與y=—之間的關系,畫出y=—的圖象、
【歸納結論】一般地,當k<0時,反比例函數y=的圖象由分別在第二、四象限內的兩支曲線組成,它們與x軸、y軸都不相交,在每個象限內,函數值y隨自變量x的增大而增大、
探究4: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反比例函數y=—與y=的圖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學說明】引導學生從通過與一次函數的圖象的對比感受反比例函數圖象“曲線”及“兩支”的特征、
【歸納結論】反比例函數y=(k≠0)的圖象是由兩個分支組成的曲線、當k>0時,圖象在一、三象限;當k<0時,圖象在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數y=與y=—(k≠0)的圖象關于x軸或y軸對稱、
【教學說明】學生動手畫反比函數圖象,進一步掌握畫函數圖象的步驟、觀察函數圖象,掌握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小學數學課教案8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學會畫角。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角。
教學難點:
正確畫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
2、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什么?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系實際,找角
1、說一說你從圖中發現什么?
2、小組活動:找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請幾個學生上臺指)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再指指看(學生活動)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請同學上臺指)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范)
會指了嗎?在小組里再互相指指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有角嗎?
生:沒有。
師:怎樣才能折成一個角?(師生折角,生高舉角展示)
師:這里面有好多小秘密,用這個尖尖的扎扎手,有什么感覺,再摸一摸兩邊,有什么感覺?
誰能給這尖尖的取個名字?誰能給這兩條直直的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從一點引出兩條直直的線的圖形,就可以說它是一個角。誰能告訴大家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同桌互說:自己折的角的頂點、邊在哪里?
(四)動手操作,演示活動角
1、師:(出示活動角,兩邊重合)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跟老師一起做(師讓活動角慢慢張開)
你發現角有什么變化?
師:請你跟我這樣做。
你又發現角有什么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操作,我們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叉得越開,角就越大。
2、魔術
師:同學們表現真好,老師送你們一個魔術。(抽動活動角)
你看到什么?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師: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3、比較角的大小
師:(課件出示)猜一猜,下面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師:怎樣驗證?(打開p40,用三角板驗證)
你發現什么?
(課件演示:兩個角重合)
(五)體驗感悟,畫角
1、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學生利用自己喜歡的工具試一試)
2、展示學生畫的角
師:畫得怎樣?
3、師示范畫
師: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4、請用正確的畫法再次畫一個角。
[評析:教師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在探索和自主體驗過程中,學生獲得體驗]
(六)總結升華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鞏固拓展(游戲)
1.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老師獎勵你們做游戲,好嗎?(好)同學們喜歡爬山嗎?(喜歡)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爬山游戲。看,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設了這樣幾個關口,只有順利闖關,才能到達山頂。哪組同學愿意帶領大家率先闖過第一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2、師:現在繼續闖第二關。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3、師:第三關最難,誰有信心繼續闖關?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小學數學課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采取小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標:
(1)采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2)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并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具準備:
各種水果卡片(每組9張),各種鉛筆(每組各8支)。
教具準備:
各種文具盒、各種玩具、各類書、若干個瓶子。
教學策略選擇: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教材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別安排了單一標準的分類和不同標準的分類兩部分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我認為學生對單一標準分類生活中接觸的較多,不必教學一課時,可把這兩部分內容合并為一節課來上,重點放在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這塊內容上。同時,我認為學生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因此,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孩子怎么分,孩子就怎么分的幼兒分類水平上,而應重點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根據這一要求,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讓學生能較快的從事物的大小、形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助于學生從多個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劃分世界。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學習單一分類)
1.【設計意圖:學生6人一組,教師在上課前兩分鐘在講臺上倒出各種雜物(瓶子、文具盒、玩具、書各若干件),讓學生感受到教室講臺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2.引出分類的必要性。
師:同學們,你看現在在我們的講臺上堆放了許多東西,你們瞧都有什么呀?(學生回答。)
師:這些東西放在這里,好不好?為什么?(生:亂七八糟、不舒服等。)
師:那你說該怎么辦好呢?(生:把東西分類堆放好;文具一類、玩具一類、書一類、瓶子一類。)
師:誰愿意上來把這堆東西分類擺放好?(請四位學生上來整理。)
師:現在的講臺與剛才的講臺比有什么不同?(生:舒服了,整齊了、美觀了。)
師:是呀,這樣一分,看過去就非常得整齊。剛才,我們把一大堆的雜物按照同一類物品為標準對他們進行了分類。其實我們還可以給同一類物品進行分類,比如說這堆瓶子,我們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學習不同標準分類)
1.【設計意圖:預先把第39頁的“做一做”進行了改編,并用彩色卡紙做成水果卡片。把原來同一形狀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綠色的),改為同一形狀,底色卻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綠色、紅色和黃色,另兩種形狀也各有三種顏色)。并把制作的9張卡片放在1個大信封里,讓6人小組的小組長保管。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水果卡片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不斷地細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然后再通過分鉛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2.動手分水果卡片,初步體會到不同標準分類。
師:現在請組長拿出(1)號信封,倒在桌面上,看看是什么呀?(學生倒時,請上來整理的四位學生把講臺上的物品裝進袋子。)
(生看好后,答:水果卡片。)
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把這些水果卡片來分一分,分類前我先提幾點要求:
(1)分類前,每位同學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將怎樣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組動手交流。
(2)當一個同學在發表他的想法時,其他同學要靜靜地聽,等他講完后再講講自己的想法或對他的話進行補充。
(3)分好后,你們小組也可以商量一下,如果上來給大家匯報,誰做介紹員,誰配合拿卡片。
聽口令開始操作,教師巡視。等學生操作完后,請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先來匯報?
(請一組學生上來匯報,教師指導:按什么分,分了幾堆。)
師:下面哪個小組也是這樣分的?(請不同分法的小組繼續上來匯報。)
(出現的分類標準有: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水果種類分,后來學生又指出可按水果有沒有葉子分,卡片有沒有角分,水果有沒有柄分等多種分類方法是我課前所沒預料到的,所以這個環節由于學生的出色表現上得很精彩。)
師:同樣是這9張卡片,我們剛才按照形狀、顏色、種類等多種方法來進行了分類,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結果。現在我們再動手把自己小組沒分過的方法再來分一分。
師小結:經過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沒有發現原來同一類物品分類時,按照不同的標準去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
3.再次實踐,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再來動手分一分,請大家把(2)號信封倒出來,現在大家的桌面上有很多鉛筆對嗎?請繼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一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操作完后,教師統計分的方法有幾種?請分的方法最多的小組上來匯報,匯報前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看看他們分的是否合理。如有什么疑問可以舉手向他們小組提問。(學生匯報,教師根據教學中出現的情況進行靈活操作。)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分類,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三、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學生自己匯報,教師適當追問: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處。)
四、活動,充分利用教室資源,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把人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師:是呀,生活中處處有分類,最后,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把我們一(4)班全班同學分分類,好嗎?(學生自由分類,分完后匯報交流,交流過程中,可請其余學生按匯報學生要求進行配合。)
小學數學課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的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與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
3、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能利用對稱、平移與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未完成的一些軸對稱圖形。
導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把你見到的美麗的圖片收集起來。
2.你能找出哪些是由平移或旋轉得到的圖片嗎?
二、自主學習新知:
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平移和旋轉這兩種現象,它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藝術家們運用平移和旋轉創作出了很多美麗的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玩中學
1. 看一看:
出示課本p22四幅圖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看看每幅圖上畫的是什么?
2. 說一說:
①同桌互相說一說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把這個圖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②上面那幅圖案是軸對稱的?
3. 畫一畫:
1、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未完成的軸對稱圖形:
(1)引導學生獨立畫出給出圖形的對稱圖形。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畫法,班內進行匯報。
(3)認真觀察原有圖案的構圖特征,看看它是由哪一個圖形,經過怎樣的變化得到的。
2、設計圖形
(1)在原有的圖案的基礎上繼續畫下去。
(2)把畫好的圖案給小組內的同學看一看,互相進行評價,選出最好的在班內展示。
三、學生可以根據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說說自己的收獲。
四、檢測達標:
1.基礎達標:
(1)做課本p23的“畫一畫”1.2題。
2.鞏固提高
完成23頁“練一練”第1題。
將樹葉平移或旋轉,在格子紙上繪制你喜歡的圖案。
五、拓展遷移
完成23頁“練一練”第2題。
引導學生用“附頁2”中圖5提供的一只蝴蝶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或對稱設計一幅圖案。在繪制之前,先與同桌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方案,然后動手設計。
六、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課教案11
教學內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第100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通過比較,弄清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并學會這類應用題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1)先看一道題(投影):
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32盒。____?
默讀一遍(師指上題),誰會把這道題補充完整?老師在上題橫線上板書:買白色粉筆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寫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幾個問題,請你們回答:
哪兩個條件?
如果兩個條件都直接告訴我們了,要求這個問題用幾步解答?
(3)我們看看××做的,請你讀一下。
為什么用加法?
剛才我們復習了舊知識,大家掌握得還不錯,如果我把這道題里的問題改成:一共買粉筆多少盒?”(老師寫在黑板上)誰來讀一遍?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還能用一步解答嗎?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兩步應用題(板書:兩步)。
2.新課
(1)例4: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買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32盒,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我先畫一條線段表示紅粉筆16盒(見上圖)。
再用一條線段表示白色粉筆的盒數,這條線段畫多長?為什么?
誰來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的32盒?(師指白色粉筆和紅粉筆同樣多的一段)這段是多少盒?為什么?問題是什么?
你們會分析這道題嗎?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誰說說你是怎么分析的? ××剛才是從哪兒入手分析的?
師:(指圖)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必須知道買紅粉筆多少盒和買白色粉筆多少盒,買紅粉筆的盒數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筆的盒數,再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誰會解答?
①買白色粉筆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16+48=64(盒)
寫不寫“答”,為什么?
答:一共買粉筆64盒。
小結:這兩道題都有兩個條件,而且相同,為什么這道題用一步解答,(指準備題)這道題卻用兩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條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須要認真審題,弄清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個條件變一下“買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少3盒”(貼上)誰來讀題?誰說說條件和問題?
我們來畫線段圖。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和剛才的圖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誰來分析這道題?會解答嗎?
①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買粉筆29盒。
(3)這道題你會做了,我再變一下,你們愿意做嗎?
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買白色粉筆的盒數是紅粉筆的3倍,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默讀一遍,小聲說說條件和問題。
能自己分析嗎?試試看。
請你打開練習本,在本上解答,不寫小標題(找1人寫在黑板上)。
訂正:誰做的讀一讀,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對比:
我們看看剛才做的這三道題,有什么相同之處?
①兩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②問題相同,第一個條件相同;③都用兩步計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處?①第二個已知條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為什么?算式跟原來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個條件用了兩次。
(5)小結
在解答應用題時,已知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嗎?
今天我們學的這種題就用兩步解答,所以要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再解答。
3.練習
(1)一把椅子25元,一張桌子的價錢是椅子的4倍,一張桌子比一把椅子貴多少元?
誰來讀題,自己小聲分析一遍。在練習本上解答。
訂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為什么用減法?
(2)再看一道題:
學校有長跳繩18根,短跳繩的根數是長跳繩的2倍。____?齊讀,要求提出不同的問題再解答。
①短跳繩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繩有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繩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繩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③短跳繩比長跳繩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繩比長跳繩多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④長跳繩比短跳繩少幾根?要求“長跳繩比短跳繩少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條件相同,問題不同,解答的步數一樣嗎?
4.總結
今天我們學的什么?
剛才你們在分析這種應用題時,有的愿意從條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從問題入手分析,哪種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確解答就行了,今天的這種應用題和原來學過的結構不同,有一個條件在解答時用了兩次,所以,一定要認真審題,仔細分析,正確判斷用幾步解答。
5.作業
(1)打開課本第100頁,這就是今天咱們學的新知識,回家看看書。
(2)課本第101頁第1~4題。
小學數學課教案12
(一),要求會認的字;生字表
(二),要求會寫的字;詞語表。
教材繼續以專題組織單元,設計了八個專題。它們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愛護周圍環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可貴的親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國際理解和友好;神話故事、傳說。每個專題人文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蘊涵教育價值。
每個語文園地仍由五個欄目組成。其中有四個固定的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第五個欄目是機動欄目,分別為“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成語故事”,這些欄目在八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
小學數學課教案13
教學內容:
整理與復習(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并能正確地計算。
2、通過合作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讓學生自己對10以內的加減法進行歸納、整理。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紙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今天這堂課老師想請小朋友們寫一寫我們學過的算式。看誰寫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內加減算式的整理
1、讓學生嘗試寫出10以內的有關加法算式。2、小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試著進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數是10、9、8、7、6、5、4、3、2、1、0進行整理、歸納。(放手讓學生小組間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組發給一張表格,完成表格。
4、小組推薦一人進行匯報。
5、繼續討論:
根據小組間填的表格進行討論:
豎著看、橫著看、斜著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匯報討論學習情況?
三、10以內的減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頁上面的'圖,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題意,說一說應怎樣整理減法算式。
3、小組交流。
4、讓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5、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從表中可以發現哪些規律。
6、小組匯報。
四、回顧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說一說:
我學會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歡____________,你呢?
小學數學課教案14
一、教學準備
(一)課標研讀深入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深化對數學課程的整體理解與把握,探索數學課程應承擔的立德樹人具體任務與路徑方法,形成科學的課程觀、教學觀和育人觀。
了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性質,領會課程理念,熟知課程目標,明晰課程內容,弄清學業質量要求,明確課程實施建議。
把握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核心素養內涵及構成,理解核心素養在小學階段的主要表現,要把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作為小學階段數學教學基本要求全面落實。
(二)教材分析理清教材的基本結構、編排特點和邏輯關系,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與來源、結構與關聯、價值與意義,強化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保持教學的系統性、連續性和完整性,建構起數學學習主題統整下的脈絡清晰、條理分明、相互聯系的知識體系。
加強課時教學內容研讀,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深入分析例題和習題蘊含的知識點,關注例題與習題的匹配和關聯,挖掘知識背后所對應的思想方法和承載的核心素養。
拓寬教材研讀視角,倡導參閱不同的教學材料,圍繞擬定的課時目標,結合教學現實,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選擇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資源。
(三)學情分析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科學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態度、習慣與能力,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等因素。對任教班級的整體水平做到心中有數,適時進行分層教學。平時作業、學生訪談、課前調查和教師經驗等都是學情分析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解決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的教學矛盾提供依據。分析學習活動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障礙,為找準教師組織、引導教學的發力點和提高教學預案設計質量提供保證。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始終把數學核心素養發展作為課堂學習的高階目標在教學中給予落實。要把“四基”“四能”“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的目標進行有機結合,使教學目標能全面反映教學活動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具體要求,體現數學學科特有的育人價值,保持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整體一致。
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學習要求,結合具體內容特點規劃單元教學目標,再圍繞單元目標細化具體課時的教學目標,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體現目標要求的階段性。
教學目標設計要著眼于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貫徹落實,要充分發揮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對數學教學的指導作用,在整體分析所學內容本質和學生學習特征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可操作、可檢測、可達成。
教學內容:
圍繞教學目標用好教學內容,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核心素養要素,使教學內容能夠更好地服務“四基”“四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具體目標的達成。
教學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學段和課時任務分解要合理、有體系;要符合數學的學科特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準確無誤。教學容量適當,難易適度,符合學生學習實際,體現現實性與挑戰性。
內容呈現要有層次結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數學知識的結構與關聯,要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處理好“過程目標”和“結果目標”的關系。
教學方式:
注重教學方式的多元構建、選擇與運用。善于從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出發,運用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探索開放式教學,開展項目化、合作式學習。
不斷改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傾聽、閱讀、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表達、練習等過程,通過實踐、思考、探索、感悟、交流、運用等獲得數學“四基”,發展“四能”。
堅持“以學為中心,以教促學”的原則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活動始終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為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而教,讓學習與思考在課堂上真正發生。教師的教要全力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
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設計教學活動,活動設計要與教學目標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數學知識獲取和素養形成雙主線,讓學生經歷數學發生發展的“再創造”過程,促進素養培育的整體性、連續性和階段性發展。
注重根據學生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設計教學活動,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活動設計要重視目標、教學、評價的一致性,能夠基于課堂教學目標任務開展學習評價,并能運用評價結果及時診斷教學、調整預案,提升教學目標的達成水平。
資源開發對于課前能夠獲得的資源,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目標和學生實際進行精選或深度加工、設計,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欣賞數學、應用數學,使之能更好地為實現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服務。
教師要在解讀教學內容、調研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預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惑、疑難、易錯點或模糊不清的認識,及時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見解和新穎想法等,并有效利用生成性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二、教學實施
新課導入有效導入要能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觸發學習動機,引出學習問題,喚醒學生已有知識、思想、方法、生活經驗,為學生有意義地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可以采用情境創設、復習舊知、問題提出等方式導入教學。有效導入應具備真實性、學科性、聯系性、精準性、啟發性、趣味性等特點。
新課學習基礎知識學習基礎知識學習,應注重數學思想的把握,體會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一致性,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及其蘊含的核心素養,厘清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幫助學生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科知識的聯系,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操作、探索等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進行基礎知識學習。
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關注數學知識的結構和體系,把課堂教學內容置于完整的教學體系中,處理好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整體性,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學習知識、從不同層次理解知識。
注重數學基本技能的操作程序和步驟,經歷數學技能形成過程。基本技能訓練要適量、適度,不能依賴機械的重復操作,注重訓練的實效性。把握技能形成的階段性,根據內容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分層次落實。
重點難點突破
組織引導學生在發現探索、歸納概括、表達交流、遷移運用等學習活動中突出教學重點。針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出現的錯誤,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舉出恰當例子進行點撥,引導學生在反思總結、不斷改進中逐步突破教學難點。
典型例題解析
倡導運用啟發式、探究式、講授式等方法進行例題教學,指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進行例題學習,引導學生在回顧反思中完善例題解決方案與解答過程,發揮例題學習的示范作用。
通過展示交流、反思評價、質疑問難等活動,分析歸納典型例題的解題思路,總結提煉解題方法,使學生感悟典型例題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優化問題解決策略,積累問題解決的基本經驗,落實“四基”“四能”和“情感態度”目標。
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活動設計要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為出發點,與課程目標保持高度一致。除落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顯性目標外,還要落實核心素養發展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表達等學習活動。
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批判質疑,學習活動始終圍繞學習目標展開。
(3)學習活動設計要突出數學學科特征,凸顯數學本質,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學習活動環節緊湊、邏輯清晰、層次分明。
隨堂自測反饋
(1)隨堂鞏固練習要適量、適度,難度適中,形式多樣。自測反饋任務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核心素養的檢測。
(2)課堂反饋要及時、全面,并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合理調整教學目標或調控教學進程。要善于篩選和有效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尤其要重視典型錯誤資源的利用,及時進行教學指導。
(三)課堂小結課堂小結要條理化、結構化,通過回顧課堂學習幫助學生建構數學知識體系,整體把握數學知識脈絡,逐步學會學習。
凝練升華課堂中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和學習方法,對課堂學習表現及時進行總結與評價,促進“四基”“四能”和“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
(四)作業設計以反饋和診斷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進行作業任務設計。作業內容除檢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情況外,還要對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應達到的水平及表現進行檢測與評價。
要創新作業內容與方式,設計體現核心素養導向的基礎性、探究性、實踐性和跨學科的綜合性作業,增強作業的`應用性、綜合性、開放性和靈活性,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
作業批改不僅要關注結果,關注答案是否正確、問題是否解決,還要關注作業完成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核心素養的表現水平。
(五)教學反思基于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總結,加深對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理解,總結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引發對教學的深入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
三、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貫穿于教學始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注重核心素養發展,充分利用課堂評價服務引領學生學習,教學過程真實、有序、有效,保持教、學、評高度一致。“四基”目標扎實落實,“四能”目標得到發展,“情感態度”目標教育及時,創新意識得以培養,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高。
(二)教學過程評價學習行為學生呈現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交往互動等課堂學習狀態。學生能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能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運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等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問題提出和問題解決中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習慣、對待數學的情感與態度、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與科學的探究精神得到提升。
教學行為:
教學準備充分,能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創設教學情境,把握數學本質,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能通過觀察學生反應、與學生互動交流等手段了解學情,并能及時調整教學、順學而教。運用恰當的現代信息技術,設計合適的探究問題,內容講解精煉準確,示范引領規范到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創新思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得以充分體現。
(三)核心素養發展
1.核心素養發展是高層次的課堂目標追求。課堂上以教學內容為主線,以素養發展為目標,通過操作、演示、觀察、列表、推理、想象、建模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一般規律和特征,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過程,獲得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領悟數學核心思想,培養主動學習、勇于探索、積極實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形成理性思考、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以學業質量標準和教學目標達成為依據,構建評價方式多元化、評價維度層次化、促進核心素養發展的評價監測體系。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全面了解和診斷數學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激勵學生課堂學習和改進教師課堂教學。靈活運用口頭測驗、課堂練習、書面作業、動手實踐、活動報告、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教學反饋,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及時發現學習活動中的優勢與不足,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課教案15
“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課上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有意識的把數學內容和問題寓于各種各樣的情境中,能有效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然而,在多種的情境創設中,很多人是為了情境而情境,下面就以幾個案例片段談談自己的一點感觸。
案例一:
一位教師在上“克和千克”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曹沖的故事……(播放一段長達10分鐘的FLASH)聽了這個故事,你們的感受是什么?
生1:大象很重。
生2:曹沖很聰明,很愛動腦筋。
……
案例二:
媒體出示情境圖:45個編成號碼的彩球,按紅、黃、藍的順序排列。
師:同學們,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個球上都有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只要告訴我球的號碼,我馬上就能說出它的顏色,信不信?誰來考考老師?
(學生出題,教師回答)
師:老師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顏色呢?想知道這里的奧秘嗎?學完今天的知識,你也一定有這樣的本領。
反思:
這兩個教學片斷的導入都采用了創設相應情境的方法。但是我們認真比較和思考后發現,它們反映出來的情境創設卻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覺得教學課堂中的情境創設是不是再自然一些,有效一些呢?
一、情境的形式和內容盡可能地簡單實在自然一些
進行教學設計時,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創設實在的真實情境,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主題意義進行理解的情境。創設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游戲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但不論哪種情境,一旦花哨、造作就會造成課堂的累贅。
在案例一中,老師花了十多分鐘,用了一個故事的情境導入新課,而且還加了動畫的形式來吸引學生,但是這個故事和今天學習“克和千克”并沒有多大聯系,因此給人的感覺是生搬硬套,實在有浪費時間的嫌疑。而第二個案例,教師沒有直接讓學生去思考彩球的排列順序,而是通過一個問題的形式導入,這樣既激起了學生的一種求知欲,又為下面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他的情境的創設是自然的,有效的。
二、情境的創設要具有有效性
“情境”不是讓學生為故事而故事,為游戲而游戲,而是為了讓學生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體驗“數學化”的過程。但在課堂實施中,有的則因為對情境、材料考慮不同,問題指向不明,常常給課堂帶來了被動的局面。創設教學情境是重要的,但關注的焦點應該落在情境是否有效,而不是這個情境本身是什么。如案例一中,教師讓學生看了故事后,說說感受是什么?由于主題情境的入手點較多,學生可能會從很多方面去想,但要從數學角度出發,看出“克和千克”來,還是很吃力的。從效果上看是低效的。在第二個案例中,用猜彩球顏色的情境導入新課,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輕松自然,直奔主題。而情境留給學生的問題,又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尋求奧秘。學生在這樣的情境當中,經歷了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促進了進一步的學習。
【小學數學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教案12-30
小學數學課件教案02-21
小學數學課程教案01-20
小學數學課件和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課教案(通用20篇)06-20
小學數學課教案合集15篇12-30
小學數學課程教案11篇01-20
小學數學課程教案(11篇)01-20
小學數學課教案(匯編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