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數學課的教案

時間:2023-03-01 11:28:0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課的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課的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課的教案

數學課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試看平面示意圖,運用已有的數經驗,尋找相應的座位。

  2、體驗“模擬小課堂”的樂趣,樂意細心觀察、認真思考。

  活動準備:

  座位表PPT、有數字的胸飾、題卡等。

  活動過程:

  一、說說小學課堂

  1、小朋友,我們都去參觀過小學,說說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主要說說與幼兒園不一樣的地方。

  2、小學生會上哪些課呢?

  3、小結:小學的生活和幼兒園很不一樣,小學有不同的課,不同的課堂。

  二、看試題找座位

  導語:小朋友就快入小學了,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模擬小學生課堂的游戲。誰來說說什么叫模擬?

  1、猜測:小學生的課堂就在那里,等會兒我們要找座位坐下來,哪張椅子是你的呢,與你胸前掛著的數字有關系,猜猜怎么找?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號,這是式題的答案,找到貼有相應式題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檢驗:幼兒一個個開火車念算式及答案,教師驗證。

  4、提問:這種彎彎月亮型的座位,小學生也坐嗎?可能在上什么課?(音樂課)

  5、誰愿意來當音樂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唱一首好聽的歌?(請一幼兒)

  三、找座位

  (一)

  導語:音樂課上完,要上數學課了,數學課怎么坐呢?一起來看看這張座位表。

  1、 出示座位表:這次座位是怎么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個人)用你胸前的座位號找一找,想想,你會坐在哪一排的哪一個座位上?(請一幼兒說說“你是怎樣找到這個座位的)

  2、 交代任務:根據座位表,先計算相應的式題,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應的位置。

  3、 師:好了,都坐好了,可以開始上課了,誰想來當數學老師的,出幾道加減運算題考考大家。

  4、 小結:在小學里,不同的課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剛才我們坐成了四列隊,除了要算對題,還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后左右,才能正確找到座位。

  (二)

  1、提問:

  (1)這里還有一張座位表,和前一張座位表有什么不同?這樣分成小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么課?(討論課、繪畫課、手工課等等)

  (2)1號桌是活動室里哪張桌子?2號3號4號桌呢?(請幾名幼兒幫相應的數字放過去)(教師指黑板)這是什么?有什么用?我們的黑板在哪里?

  2、找座位:看著這張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3、共享交流:提問: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4、小結: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題要算對,方向也不能搞錯。要成為一名小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數學課的教案2

  【教案目的】

  1、學會順數與倒數,學會順接數、倒接數。

  2、在游戲中感知倒數與順數的規律,開拓幼兒的思維發展。

  3、情感上: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積極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理解順數與倒數的內在規律。

  【活動難點】學習倒數、倒接數。

  【教案準備】

  課件;幼兒操作板人手一份。

  【教案流程】

  一、以三只小豬學數學引入。

  1、今天三只小豬要給小朋友們講三兄弟捉迷藏時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教師配合課件,講故事“三只小豬捉迷藏”)

  2、概況故事中的發生的數學趣事,老大不會10以內的順數和倒數,更不會10以內的順數接著數和倒數接著數。

  二、請小朋友們配合課件“數蘋果”,一起學習10以內的順數和倒數。

  教師小結:順數是從小的數開始數,比如第一個數字是1,順數的方法就是1、2、3、4、5、6、7、8、9、10,倒數就是從大的數字往小的數字數,比如第一個數字是10,倒數的方法就是10、9、8、7、6、5、4、3、2、1。

  三、欣賞童謠《我們一起數房子》,通過欣賞和跟唱童謠,鞏固學到的順倒數知識。

  四、幼兒操作活動。

  1、豬媽媽喊小豬回家吃飯了,可是小豬的花園旁有壞狐貍在蹲著,想要吃他們三兄弟,豬媽媽在花園里布置了道路迷宮,只有走對正確的路才能

  回到家。正確的路上按照倒數的方法表示著10、9、8、7?的數字,請小朋友們用筆按照倒數的方法把所有的`數字連起來,幫助小豬回家。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表揚完成的又快又好的幼兒。

  五、游戲活動。

  翻牌接龍游戲:用倒數的方法接龍,教師翻開一張牌(如紅色6),手持紅色數字6的幼兒要立刻站起來大聲的說出“6”,而手持紅色數字“5”“4”“3”“2”“1”的幼兒依次接上,要求大聲的說出自己的數字。

  六、順數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1、電梯上下樓時顯示的數字順序;紅綠燈;微波爐等。

  2、出示“快樂暑假倒計時”課件,讓幼兒先用順數的方法數一數今天離放暑假還有幾天(跟著標記好的日歷,全班一起數),得到數字是“7”,引導幼兒想想,今天過完了,明天還剩幾天?后天還剩幾天?大后天呢?從而使幼兒初步認識到倒數的方法在計算重要日子時的使用方法。

  七、結束。

  老師在班級活動廳里畫好了“跳房子”的格子,小朋友們回班后可以用順數和倒數的方法一起玩“跳房子”。

  附:小豬學算術

  六只小豬,呼嚕呼嚕去讀書,排排坐呀坐整齊,呼嚕呼嚕學算術。小豬有幾只?誰來數一數?

  我來數,一二三四五。我來數,一二三四五,我來數,一二三四五,咦?怎么丟了一只呀?快快找呀快快找

  唉!原來沒把自己數。

數學課的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并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只熊的關系。

  2、樂意幫助三只熊分餐點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畫有三只熊的底板、人手一個籃子、蘋果人手六個。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找出熊愛吃的食物。

  1、你們最喜歡什么動物?(小白兔、獅子、大象等等)

  教師小結:每個人喜歡的動物都不一樣。今天老師也請來了小熊的一家,我們來看看,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寶寶?

  小結:對了最大的是爸爸,最小的是寶寶,不大不小的是媽媽

  2、三只熊要吃午餐了,他們最喜歡吃:出示PPT(蜂蜜、蘋果、玉米)三樣東西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與數量。

  1、出示PPT蜂蜜(大小高低不同的蜂蜜)

  小熊最喜歡吃蜂蜜了,三個蜂蜜怎么樣?(又高有矮、有大有小)

  三個蜂蜜中哪個是給小熊吃?點擊小熊圖片進行對應。

  小結:又高又大的是給爸爸吃,爸爸人大胃口大所以吃又高又大的蜂蜜。又矮又小的是給小熊吃,熊寶寶人小胃口就小所以吃又矮又小的蜂蜜。熊媽媽吃不大不小的蜂蜜。

  2、小熊還喜歡吃玉米(出示食物)

  三個玉米怎么分呢?(教師出示喂三只熊食物的盒子)請一個小朋友給三只小熊喂玉米。

  你從哪里看出給熊爸爸吃這個?(粗)你從哪里看出給熊寶寶吃這個?(細)

  小結:三個玉米,最粗的給爸爸吃,最細的給寶寶吃,不粗不細的給媽媽吃。

  3、蘋果。

  接下來小熊吃的是蘋果。這里總共有幾個蘋果?我們一起來數數看?(1、2、3、4、5、6)

  六個蘋果給三只熊分。該怎么分呢?出示三只熊的.底板

  聽好了:熊爸爸要多吃點、熊寶寶少吃點、熊媽媽不多也不少。

  4、幼兒操作:分蘋果

  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每人一個小籃子,籃子里都有六個蘋果,請你們把六個蘋果分給三只熊,熊爸爸要多吃點、熊寶寶少吃點、熊媽媽不多也不少,把蘋果貼在三只熊的旁邊。

  6、集體討論:把所有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小朋友找找哪個有問題?幫他改過來?

  對的一欄:六個蘋果,你們是怎么分的?

  錯的一欄:我們看看,這個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活動延伸】

  你們幫小熊的一家分了午餐,它們可開心了。所以送了禮物給你們,看是什么?我們回到教室再一起把它分了。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數學課的教案4

  教學目的:

  知道數字0表示沒有,理解數字0的意義。

  能用合適的數量詞來表示物體的數量。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1---10,乒乓球、小棒鉛筆等物品若干。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

  二 、游戲,“看物計數”。

  隨機出示不同數量的物品,讓幼兒說出對應的.數字。如,出示三根小棒,幼兒說出“兩根小棒”,并用手勢表示出同一數量。多做幾遍。練習了數的認識還練習了說話。

  三、游戲;“看數取物”

  1、教師隨機出示1—10,讓幼兒從計數袋中取出對應的數量的小棒。如,出示6,幼兒取出6根小棒。多做幾遍,進一步熟悉1---10的數。

  2、教師出示數字0,同時觀察幼兒表示數字0的方式。

  四、這時分組討論:0表示什么?讓幼兒互相講述自己對0的看法。

  五、綜合幼兒的理解,教師向幼兒講解數字0的意義:

  0和1、2、3等數字一樣,也是一個數,強調0表示沒有的意思。

  六、集體大討論;

  1、0像什么?像雞蛋、乒乓球等。

  2、盤子里有三個蘋果,媽媽吃了一個,爸爸吃了一個,你也吃了一個,盤子里還有幾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3、池塘里有鴨子六只,往東游走了三只,往西游走了三只,還有幾只了?

  七、指導幼兒完成數學中的練習。

  請幼兒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字。

  八、小結今天的課。

  讓幼兒說說他通過今天的學習所認識的零。

數學課的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并寫出比例。

  教具學具準備:幻燈片、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三幅場景圖。

  (1)圖上描述的是什么情景?這幾幅圖都與什么有關?

  (2)這三面國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形狀相同,大小不同)

  (3)你們有見過這樣的國旗嗎?或者這樣的?

  我們的國旗,不論大小,之所以形狀相同,是因為它們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制作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明確意義

  1、提問:你們知道每一幅圖中國旗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

  2、談話:在制作國旗的過程中存在著有趣的比。請同學們拿出第一張自主學習卡,算一算這三幅國旗的長、寬之比,求出比值,并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

  4、我們以操場上和教室里的國旗為例,2.4:1.6= ,60:40= ,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起來,寫成2.4:1.6=60:40,因為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所以還可以寫成=。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書)

  5、在上圖的三面國旗的尺寸中,還有哪些比可以組成比例?

  6、深入探討:

  (1)比例有幾個比組成?

  (2)是不是任意兩個比都能組成比例?

  (3)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關鍵要看什么?

  7、完成“做一做”。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學習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我們知道組成比的兩個數分別叫前項和后項,組成比例的四個數也有自己的.名字,你們知道它們分別叫什么嗎?(課件出示)

  (1)指名讀一讀有關知識。

  (2)誰來介紹一下在2.4:1.6=60:40中,內項和外項分別是誰?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

  2.4: 1.6 = 60: 40 (外項)(內項)

  └-內項-┘ =

  └------外項-------┘ (內項)(外項)

  (3)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你能找出它的內項和外項嗎?

  (4)任意選擇一個比例式,標出內項、外項,同桌兩人互相檢查。

  2、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活動探究,總結性質。

  談話:比有基本性質,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也有它特有的性質,請同學們拿出2號自主學習卡,小組討論一下,寫一寫,算一算,解決以下問題。

  ①計算下面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比較一下,你能發現什么?

  2.4:1.6=60:40 =

  ②你能舉一個例子,驗證你的發現嗎?

  ③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④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性質嗎?

  (2)運用性質。

  ①提問:學了比例的基本性質,你覺得運用它能解決什么問題?

  ②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1) 6:3和8:5 (2) 0.2:2.5 和 4:50

  (3) :和 : (4) 1.2: 和 :5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1)在a:7=9:b中,( )是內項,( )是外項,a×b=( )。

  (2)一個比例的兩個內項分別是3和8,則兩個外項的積是( ),兩個外項可能是( )和( )。

  (3)在一個比例里,兩個外項互為倒數,那么兩個內項的積是( ),如果一個外項是 ,另一個外項是( )。

  (4)在比例里,兩個內項的積是18,其中一個外項是2,另一個外項是( )。

  (5)如果5a=3b,那么, = , = 。

  2、判斷。

  (1)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減去兩個內項的積,差是0。( )

  (2)18:30和3:5可以組成比例。( )

  (3)如果4X=3Y,(X和Y均不為0),那么4:X=3:Y。( )

  (4)因為3×10=5×6,所以3:5=10:6。( )

  3、把下面的等式改寫成比例:(能寫幾個寫幾個)

  16 × 3 = 4 × 12

  四、總結歸納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2、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有幾種方法?

  比例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警察可以根據腳印的長短判斷罪犯的大致身高,根據影子的長度可以算出一棵大樹的高度等,都與比例有關,我們只要認真學好比例,就一定能幫助我們了解其中的奧秘。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 1.6 = 60: 40 (外項)(內項)

  └-內項-┘ 或 =

  └------外項-------┘ (外項)(內項)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A:B=C → AD=BC

數學課的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體驗數量為5的物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2、在活動中學習掌握5的分解與組合

  3、通過感知分解組合的關系,提高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盤子,數字,符號卡,操作題…

  經驗準備:接觸過5以內數的分合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數字問答游戲》

  二、活動環節

  1、觀看并操作課件《分草莓》

  (1)教師引導引導幼兒將5顆草莓分在兩個盤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師示范將5顆草莓分成1顆和4顆。

  (3)請幼兒操作,嘗試不同的分法。

  教師:還可以怎么分呢?請小朋友試試看吧!

  (4)教師:5顆草莓可以分成

  1顆草莓和4顆草莓

  4顆草莓和1顆草莓

  2顆草莓和3顆草莓

  3顆草莓和2顆草莓

  一共有4種分法。

  2、觀看課件《學習分合式》,認識分合號及分合式。

  (1)認識分合號

  教師:這是分合號,用分合號就可以很方便把剛才分草莓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示范分合式及讀法

  教師:5顆草莓分成了1顆和4顆,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顆草莓和4顆草莓合起來是5顆草莓,所以1和4合起來是5。

  3、操作課件《數字卡片》,進一步了解5的分解組合。

  教師: 請根據卡片上的數字及圖案數量,找出合起來是5的兩張不同形狀的卡片。

  4、操作課件《彩色氣球》,鞏固5的分解組合。

  教師:請給氣球涂上紅藍兩種顏色,涂完后用對應的分合式記錄下來。

  三、教師將分合式匯總到黑板上進行展示。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有幾種分法?請小朋友分分看。

  幼兒:4種。

  教師:這4種分法怎樣記錄讓我們看起來更清晰呢?

  幼兒:按順序記。

  教師:我們分成的'數字叫部分數,記錄時可以按一個部分數遞增,另一個部分數遞減的規律,這樣看起來更清楚。

  教師和幼兒一起按規律記錄。

  四、分組活動

  第一二組:《涂一涂》根據分合式數字將每種花涂上兩種不同顏色,

  第三四組:《貼一貼》根據圖案在方框里貼出相應的數字。

  第五六組:《連一連》將數字合起來是5的兩張撲克牌連起來

  五、交流

  1.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2教師根據幼兒不同的表現給予相應的。

  3.師幼兒共同收拾材料

  六、活動延伸

  在一日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周圍事物練習5的分解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頭,衣服上的5顆紐扣等。

數學課的教案7

  教材簡解:

  感知物體的數量及其色彩,是小班幼兒學習的重要階段。數數來源與生活,運用與生活,它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關。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數數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通過觀察、數數、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以及靈活運用周圍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動中學。

  教學目標預設:

  1.發展幼兒對花朵色彩、數量的感知。

  2.幼兒能嘗試簡單的分類,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

  3. 欣賞春天美麗的色彩,體驗快樂的情緒。

  教學重點:幼兒對花朵數量及色彩的感知。

  教學難點:進行一些簡單的分類。

  教學準備:

  紅、黃、綠紙花若干;紅、黃、綠圓點即時貼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帶;音樂磁帶《郊游》;紙杯制成花狀,花心分別為紅、黃、綠。

  設計理念: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我們經常會在這時利用美麗的春景來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帶幼兒春游、布置自然角等。在外出散步時,幼兒驚訝地發現五顏六色的花兒開了,還有小蜜蜂嗡嗡嗡的在花上飛來飛去,他們就學著小蜜蜂的樣子跑來告訴我看到了什么?對此產生強烈的探索興趣,所以我正好利用孩子的興趣,特意為幼兒設計了"數花朵"的數學活動。

  設計思路:

  本活動先創設情境帶幼兒去花園游玩,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接著走進"花園"撿花朵,學會比較1和許多,并讓幼兒把撿到花朵貼在自己的衣服上練習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二是為在下面活動中幼兒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花朵的數量奠定基礎。最后請幼兒對其分分類,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師:你們見過花園嗎?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去看看我們的美麗花園。可要到達花園,我們必須先過小橋,再跨過小河呢?有信心嗎?讓我們一起出發吧!幼兒隨著《郊游》的音樂出發去花園。

  (這個環節增強了活動的情景性,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撿花

  1.走進"花園"

  師:地上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們快來撿花朵吧!

  幼兒分散撿花朵,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美麗的花朵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活動氣氛很活躍。)

  2.師:瞧,我也撿了幾朵花。你們來幫我數一數吧!

  幼兒數不清,能力強的幼兒就說:"老師撿了許多花。"讓幼兒比較1和許多。

  3.請幼兒把花朵貼在自己的衣服上(讓幼兒貼花朵,一是練習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二是為在下面活動中幼兒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花朵的數量奠定基礎。)師:瞧,你們都變成花寶寶啦!

  老師提問幼兒:你開了幾朵花?有哪些顏色的花?

  (鞏固幼兒對數量和顏色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用"許多"來表示。)

  三、送花兒回家

  1.師:現在花朵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顏色的籃子?紅花應該送到什么顏色的籃子里?綠花應該送到什么顏色的籃子里……

  2.幼兒把花朵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里。如果老師發現有送錯的花朵,請幼兒自己糾正。

  (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個別幼兒有分錯的現象,老師加以引導。)

  四、找朋友1.引導幼兒按照紙杯花心顏色去粘貼相同顏色的花瓣。

  師:瞧,那里還有些白色的紙杯花,他們的花心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黃色的,請小朋友們根據花心的顏色去粘貼和它相應的花瓣。

  引導幼兒可以用紅、黃、綠圓點做花瓣,并強調一片花瓣貼一個圓點。

  幼兒每人拿一只紙杯花,找相應的圓點來裝飾。

  (讓幼兒用粘貼的方法,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并讓幼兒第二次進行顏色配對練習。)

  五、回家,活動結束師:今天我們來到花園,做了好多事情,你們真能干!現在讓我們帶著小花回家吧!

數學課的教案8

  第2課時 圖形與測量

  設計說明

  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1.引導學生自主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復習時,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識的時間和空間,進一步強調長度單位、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面積單位,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及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2.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應知識內容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回憶、整理相關知識,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剪刀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哪些面積單位?整理一下,并與同伴說一說。

  學生獨立整理后與同伴交流,然后匯報。

  預設

  生1: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生2: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請同學們動手畫一畫1厘米有多長,1平方厘米有多大。

  學生獨立動手畫1厘米長的線段和1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師:下面請大家在小組內說一說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匯報。

  集體總結:

  (1)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單位換算的方法:

  高級單位乘進率除以進率低級單位

  2.結合實例復習周長和面積。

  請同學們舉例說一說什么是周長,什么是面積。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匯報。

  預設

  生1:樹葉一周的長度是樹葉的周長。

  生2:樹葉表面的大小是樹葉的面積。

  ……

  師小結:周長是指封閉的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它是用恰當的長度單位去度量的(度量的時候有時需要化曲為直);面積是指封閉的平面圖形(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它是用恰當的面積單位去度量的。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復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長方形。

  (2)組織學生獨立完成上面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3)學生個體匯報自己的計算結果和計算方法。(著重讓學生說一說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怎么得到的)

  (4)回顧計算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實際操作,體驗面積單位的.大小。

  師:同學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學生自由回答。

  師:下面請同學們用紙剪出1個1平方厘米和1個1平方分米大的圖形。

  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并選擇好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對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進行回顧,并結合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對周長和面積的意義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對面積單位有更直觀地理解,為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填空。

  (1)四邊形有( )條邊,( )個角。

  (2)正方形的周長是它的邊長的( )倍。

  (3)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8分米,它的邊長是( )厘米。

  (4)一個長方形的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它的周長是( )厘米,面積是( )平方厘米。

  2.一塊長方形草坪長14米,寬10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

  (2)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訂正答案。

  3.下圖中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0厘米,大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單位:厘米)

數學課的教案9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競爭和環保意識、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讓學生在玩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里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以達到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的目的。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93~95頁內容。

  教材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新內容,它重視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了解了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還通過統計學生喜歡什么活動、統計喜歡喝什么牛奶、拍球比賽等,使學生在玩中體驗到統計的用處確實很大。

  學生分析

  學生對參加活動、喝牛奶、拍球等這些生活經驗都很熟悉和感興趣,對涂色也很感興趣,因此,選取了這些內容讓學生統計,并對統計圖進行涂色,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對數據收集、比較多少也比較熟悉,并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但對數據的整理、描述比較難掌握,要讓學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畫一畫、說一說中掌握這個知識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對統計過程的體驗,初步感知統計的意義和知道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

  2.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記錄數據,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環保意識,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示像:小朋友們自己主持班會,討論隊活動課將進行什么活動。

  電腦出示配音錄像:

  大家好,我是帥帥。今天老師有事,讓我來主持這次的班會,周三下午隊活動課舉行什么活動好呢?問問同學們吧。我先拿主意定下四種再讓同學們民主決定。

  跳繩、踢毽子、拍球、拔河這四種活動你們喜歡哪種?(同學們意見紛紛)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提問。

  你們能幫帥帥想個辦法算出哪種活動是同學們最想參加的嗎?

  生1:讓同學們舉手表決。

  生2:我用畫“∣”來算。

  生3:用電視上的畫“正”字來算。

  ……

  2.再放錄像:

  帥帥:為了算得更準確性

  些,我用“√”一個一個同學來算。(同學們依次報自己最喜歡的活動。)跳繩 踢毽子 拍球 拔河3.提問。師:通過剛才的`民主表決,你們認為他們會進行什么活動呢?剛才我們說的和帥帥做的就是統計。

  板書:統計

  三、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出示統計圖表項目跳繩踢毽子拍球拔河人數2.你能不能把這些數量填到表中?學生填,展示后集體訂正

  四、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1.除了用符號記錄以外,我們還可以在統計表上涂顏色來表示,出示統計表。

  2.教師示范:跳繩的有6人參加,我們就在它對應的位置上面數出6格并涂上顏色。(邊說邊演示)

  3.提問:除了用數的方法外,還可以怎樣給對應6格涂上顏色?(看左邊對應的數字)其中每一格代表什么?(一個人)

數學課的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教學準備:

  1、小象的玩具模型,圖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2、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游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著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現一堵墻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只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么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答案)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種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2、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對集體發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現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游戲:現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自由討論30秒,對于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么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后集體糾正)

  2、現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游戲,你有什么收獲?

數學課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測量、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周長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通過對圓周率有關數學史料的介紹,結合學生對其中數字的感知,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家對真理的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中國古代科技的興盛。

  4、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體驗到實驗對猜測的驗證作用以及對問題的探索過程,并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圓周長公式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學習用具:圓形學具、直尺、計算器、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課件:圓形噴水池圖片)

  師導語: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一個圓形噴水池。設計師想在噴水池最外圈每間隔0.5米安裝一盞地面燈。現在,設計師急切地想知道至少要準備多少盞地面燈就夠用了。誰愿意幫助設計師解決這個問題?

  師追問:噴水池外圈一圈的'長度叫什么?

  (圓的周長又如何計算呢?)

  引出課題:看來,咱們要想幫助設計師,就要先學習“圓的周長”了。(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二、 探究新知

  1、引出定義:趕快拿出你手中的圓形紙片,指著它說說什么是圓的周長?同桌交流。(指名回答,教師板書:圍成圓的曲線的長)

  2、猜想:你能猜猜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哪部分有關系嗎?會有什么樣的關系呢?說說你為什么這樣猜?(隨著回答板書:圓的周長直徑)

  師導語:同學非常勇敢,積極大膽地進行了猜測,這是我們成功的第一步。但這僅僅是猜測,還不能確定為準確的結論,需要我們做個試驗探索,驗證一下大家的想法。

  3、指導學習方法:那好,看學習要求。(課件)(指名讀)

  師提問:學習要求中提示我們要怎么做?(測量、填記錄單、計算、找倍數)

  交流測量方法:你準備用什么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快跟大家說一說。

  滾動法:在尺子上滾動圓,注意在圓上做個標記,正好滾動一周到標記的那一點就能測量出圓的周長了。

  繞繩法:將線繩繞圓一周,再將線繩拉直,測量線繩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師導語:下面,就請你選用你喜歡的測量方法,測量出你手中的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并填好記錄單,然后找到它們的倍數,得出結論。希望同學們在操作中將誤差減少到最小。比一比哪個組合作得最愉快!開始合作!!!

  4、小組合作:教師巡視合作學習情況,參與有困難的組,進行個別的指導。

  5、反饋:請各組選一名代表匯報你們的學習情況,其他同學看大屏幕,觀察數據特點,讓我們共同總結出結論。(實物投影反饋信息,教師填表,學生觀察。)

  圓的周長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師提問:如果我繼續填下去,會出現什么情況?

  那就用字母代替吧。填(C d 三倍多一些)

  6、介紹圓周率: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發現圓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這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這個固定的倍數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板書:圓周率 π)指導讀:π(pai)。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商,(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c÷d=π)它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板書:3.1415926-3.1415927)在小學階段,我們計算時一般取兩位小數,π≈3.14(板書)

  7、介紹祖沖之:每當提到圓周率,人們會自然的想到一個人物——祖沖之。(課件)現在運用計算機可以將圓周率的值計算到小數點后上億位。

  8、推導圓周長公式:同學們,根據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關系,你能推導出圓周長公式嗎?(板書:c=πd)

  要想求圓的周長,必須告訴大家什么條件?(直徑)

  知道半徑怎么樣求圓的周長?(板書:c=2πr)

  9、課堂小結:在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得到了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接下來就要幫助設計師解決問題了。

  10、解決實際問題:

  (1)有了求圓周長公式,只要告訴你什么條件就能夠幫助設計師計算出至少準備多少地面燈的問題了?

  (2)你能算出人們圍繞這個圓走一圈大約是多少米嗎?(課件)

  三、 鞏固練習:

  1、口算:在計算圓周長時,我們發現,3.14成為了我們的好朋友。既然這樣,就請1——10也來和它交朋友吧!(課件)比比誰的口算能力強?

  2、判斷:你能根據今天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嗎?

  3、解答實際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你們知道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周大約是多少米嗎?

  4、同學們,你們看。這幾位小朋友圍坐在一起,正在商量著怎么樣才能得到這個大樹干的直徑是多少米?你能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說說你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 談學習收獲:

數學課的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難點]: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計量單位?它們相鄰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現在我們交流一下。

  2、學生交流:有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面積單位間的進率、質量單位間的進率、。

  3、思考回答:你覺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如何進行單位間的互化?

  4、猜想今天我們學習的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與立方厘米間的進率

  1、指導學生分組進行探究,

  ①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②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與1000立方厘米,哪個大?為什么?

  2、提供:

  ①教師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一個標上棱長1分米,一個標上棱長10厘米,供學生觀察。

  ②讓學生可以觀察分析,從而為得出結論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學習結果,分組匯報:

  因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也可以看作是棱長10厘米的正方體。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讓學生在回顧一下思維的過程,再說說自己的理解。

  a、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1×1×1=1立方分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也可以想成10厘米,體積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每層有10×10=10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10層有100×10=1000(個),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學生討論: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1×1×1=1立方分米,這個正方體的棱長也可以想成10厘米,體積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教師演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每層有10×10=10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10層有100×10=1000(個),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二)獨立探究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教師提問:立方米與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也是1000,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呢?

  教學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學方法同上觀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發現?(板書: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2、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3、交流各自的思維過程:

  棱長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書)

  4、小結: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

  5、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它們有什么不同之處?

  三、解決實際問題,鞏固所學方法

  1、教學例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1)學生嘗試練習,在書上完成。

  (2)交流方法: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要乘進率,小數點向右移動對應的位數;低級單位的數 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要除以進率,小數點要向左移動對應的位數。

  2、完成47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作業時.提醒學生要認真審題.請學生說一說相鄰兩個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

  五、布置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八2題.5題

  5

數學課的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使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6--10的物體的個數。

  2、會正確書寫這些數。

  二、教學重點:能正確地數6--10的數及書寫。

  三、教學流程設計:

  1、找朋友

  交流圖意。

  先獨立數數,說出每副圖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圖中有鉛筆10枝。

  再連一連

  連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說說自己是怎么連的.。

  全班交流。

  2、活動

  “數一數”自己的鉛筆盒里的文具。

  充分進行觀察操作,引導學生交流,再說一說鉛筆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寫一寫

  小朋友能正確地數出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們一起來寫寫吧!

  6個圓圈,6本書,6枝鉛筆,用“6”表示。

  學寫6,

  同樣的方法理解7、8、9。學寫7、8、9。

  注意書寫“8”的順序,師先師范,學生再練習。

  還要注意6和9的區別。

  讓學生說說。

  在書寫練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寫寫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或“門牌號碼”!

  4、6、7、8、9、分別可以表示什么?

  5、練一練

  先要弄清圖意,看懂第一幅圖提出的示范,再獨立完成,“數一數,畫0,再寫數,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思想,逐步體驗實物,符號,數字之間的聯系。

  第3題,學習數數,數數可以順著數,也可以倒著數。

  本題是發射火箭倒記時的情境,可以先從1數到10,然后再從10數到1。

  、教學反思

  數文具這個環節,學生雖然表現出一定的積極性,但是由于秩序教亂,學習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寫數,學生基本上都能正確的寫出數,有寫同學在8書寫的時候,順序不是很對!

數學課的教案14

  一、教學對象

  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農民工子弟。

  一、教學內容

  通過數獨這個數字游戲,從簡單到復雜,探討數學的奧秘所在,開發右腦思維。

  二、教學思路

  數獨游戲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數字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讓同學們對數字的運用產生靈活的思維模式。這個游戲能讓同學們知道數學不是那么枯燥難懂的學科,而是一個很美妙的學科。每個數字都有它很獨特的魅力,同學們會從枯燥地審一道題變成欣賞一道數學題,發展同學們的數學思維,促進右腦的思考。

  三、教學目標

  先從最簡單的數獨開始,讓同學們慢慢理解數獨的做法,并且在數獨的學習中改變同學們對數學原有的認識,讓數學的美妙勝過枯燥乏味,達到更大限度地讓同學們產生興趣。從而達到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開發右腦。

  四、教學重點

  借由數獨這個數字游戲,讓同學們了解數學的奧秘,最重要的是能夠開發同學的右腦。

  五、教學準備(以下都以五十人班級為例)

  老師上課時畫格子用的'尺子。并且給同學們發一人一張紙,讓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做題。

  六、課程過程

  1課程導入3分鐘

  從數獨最簡單的九宮格的行、列、矩形開始介紹。

  這就是行,每一行必須有1到9,這九個數字。

  這就是列,每一列里必須要有1到9,這九個數字。

  這是一個小矩形,每個矩形里必須有1到9,這九個數字。

  2、小練習7分鐘

  從行、列、矩形,各練習一小題。

  那么第四個小格子里填什么呢?——8

  下面這個矩形中間應該填什么呢?

  上面這個列第七個小格子里少了哪個數字呢?

  3.3*3矩形介紹5分鐘

  導入3*3的數獨,由1到3,這3個數字組成,讓同學們從最簡單的數獨開始入手。

  具體介紹:每一行,每一列,都是有1到3,這三個數字組成。

  4.小練習20分鐘

  先從少了一個數字開始

  缺少的那個格子填什么呢?

  然后是少了兩個格子

  然后是空3個格子

  最高難度空了5個格子

  介紹解法:先從已有兩個數字的第一行開始入手,可以知道第三個格子應該填3,然后可以推出第三列的第二個數字是2,依次列推,可以填滿所有格子了。

  5.思考題課程結束5分鐘

  留下一道9*9的思考題,也是下一堂課的重點講課內容,讓同學們有自由的時間可以去思考,如果將3*3的數獨放大到9*9的做法。同時也為下一節課深入數獨的一個準備。

  6、課程總結:

  通過簡單的數獨題目著手,讓同學們了解什么是數獨游戲,加以引導,由簡到難。同學們能夠在這中間學會思考,學到數字的奧妙之處,鍛煉同學們的大腦思維,開發同學們的右腦思維。最主要的是讓同學們游走在美妙的數字中時,能夠讓數學這門枯燥而乏味的學科不再那么枯燥,這就達到的這節課的根本目的了。

數學課的教案15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p23—p2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3、體會加法的交換律、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上個星期天,小松鼠和媽媽一起采松果,你們想去看看嗎?

  (出示主題圖)

  討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一共采了多少個?

  (2)、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

  (3)、小松鼠比媽媽少采了多少個?

  (二)、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問題

  1、這些問題你能設法解決嗎?(學生列出算式25+4和25-4)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生:把松鼠媽媽采的25個和小松鼠采的4個加在一起,就是兩個人一共采的。(即25+4或4+25)

  生:在松鼠媽媽采的25個中減去4個,剩下的就是松鼠媽媽多采的,也就是小松鼠少采的。(即25-4)

  二、探索計算方法

  重視直觀操作與語言表達相結合怎樣計算25+4和25-4?

  1、用小棒擺一擺,小組內交流

  2、說說你的'看法

  三、用學過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出示第23頁第1、第2題)

  1、引導看圖:你能看懂我們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嗎?

  2、嘗試解答: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嗎?試一試。

  四、鞏固反思

  (第23頁第3、第4題)

  1、獨立答題、自我反思

  2、集體交流、自主選擇:交流各自的想法,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已的方法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在問題銀行里存入一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課的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課教案02-07

小學數學課件教案02-21

初中數學課堂教案03-06

小學數學課教案12-30

數學課教案14篇02-08

數學課的教案15篇03-01

中班數學課教案11-16

小學數學課程教案01-20

幼兒園數學課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