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使用列表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了解使用假設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嘗試和列表中經歷探究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數學的光輝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對于雞兔同籠問題,只有個別的學生在校外曾接觸到會用方程法列式計算。大多數孩子不知道怎么解決,更不要說多種方法解決了。由于方程是學生五年級新接觸的內容,所以大多孩子還不習慣用方程解決問題。學生不會主動想到列表。基于學生的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掌握用列表法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假設的方法有進一步的認識,準備在第二節課體會方程法的優越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嘗試、分析中掌握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今天老師帶了一件小禮物,猜猜多少錢?猜對了就送給你?
教師:這樣漫無邊際的猜測什么時候能猜到啊?你們不想問我點什么嗎?
生:在什么范圍?老師告訴范圍
教師:剛才同學們每一次猜測實際都是一種假設,假設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許多發明創造都是以假設為基礎的,假設有對有錯,那錯誤的假設有沒有價值呢?每一次假設都會幫我們排除一種錯誤,使我們離成功越來越近,只要不斷嘗試下去就會成功。今天我們就利用假設的方法共同研究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示課件。學生一起讀出課題。板書:雞兔同籠
2、師:你們聽說過雞兔同籠問題?你知道它出自哪嗎?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孫子算經》中就記載著雞兔同籠的問題,孫子算經共分三卷,(出示課件),你們知道雞兔同籠問題記錄在哪卷了嗎?
3、(課件出原題)讀題
師:那就讓我們看看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記錄這一趣題的。(出示課件)
學生讀體,并理解雉的意思,請一位同學譯成現代文。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孫子算經》的歷史,增強數學課堂的文化氣息,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數學文化的源遠流長,激起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的熱情。
師:哎呀,想想就頭疼,那么多頭擠在一起好亂啊,怎么解決呢?
記得我們數學上一種方法,就是當問題復雜不便于研究時,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問題研究,待找到規律后再利用規律解決復雜問題,你們記起來了嗎?這是什么思想啊/這是化繁為簡的思想
活動2【講授】展示情境,嘗試探究
(一)出示情景,獲取信息
1、教師:那老師就把數換小點,看看這類問題有什么規律。
課件出示:雞兔同籠,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條腿。雞和兔各有幾只?
【設計意圖】為了便于分析和研究,學生也容易接受,將數目較大的數換成比較小的數,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2、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信息?
學生匯報,教師選取有用的信息,進行板書。還隱含了什么信息呢?課件出示雞腿和兔腿
①雞和兔共8只。 ②雞和兔共有26條腿。 ③雞有2條腿。 ④兔有4條腿。
(二)猜想驗證,教授列表法。
1、師:我們先來猜猜,籠子中可能會有幾只雞和幾只兔?
師:在猜測時,我們要抓住哪些條件?
師:怎樣才能確定同學們猜想對不還是錯?那現在就把你們的猜想填在表格中。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
2、學生匯報:
1)、(假如有采用逐一列表法的)請一個采用逐一列表法解決的同學匯報,匯報講出理由(你是如何確定第一組數據的,驗證后發現了什么問題,怎樣進行調整的也就是調整的方法),并且說一說調整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因為雞和兔的只數是固定的,每增加一只兔子減少一只雞,腿的總只數就增加2。)
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方法相同或類似?補充說明理由和發現的規律。(貼出表格)
你們認為這種方法有什么特點?請這些同學為他們的方法命名。(板書:逐一列表法)
2)、哪個同學與他們的列表方法不同?(匯報,說出是如何確定第一組數據的,驗證后發現了什么問題,你的調整策略,在調整過程中有什么發現?當計算驗證腿數多時說明什么?應該怎樣調整?相反呢?)
還有那些同學與他的方法相同或類似(你是怎樣想到這種方法的),補充調整方法和策略以及自己的發現。(貼出表格)
種不同的列表(1)逐一列表(2)跳躍式列表(3)取中列表法
4、師:像這樣把所有的情況在表格中一一列舉出來,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列表法。(板書:列表法)
(三)教授假設法
1、假設全是雞
師:我們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師:那籠子里是不是全是雞呢?
生:不會
出示課件
師:可笑的是兔子非常淘氣,它覺得雞兩條腿走路很可笑,于是就抬起了兩條腿,也學雞兩條腿走路了,此時從下面看腿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生:腿會減少
師:為什么腿會少呢?
生:因為是把里面的兔當成雞來計算了,也就是把一只4條腿的兔當成一只2條腿的雞來算,每只兔會少2條退。
師;如果比原來總共少了8條退,你能知道有幾只兔子了嗎?
生:4只
師:好,現在我們把剛才假設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
(課件出示:把一只兔當成一只雞算,就少了兩條腿。)
師: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這時籠子里一共有幾只腳呢?
課件出示:8×2=16(條)。
師:但實際是幾條腳呢?(16條)與實際相比,腳的只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課件出示:比實際少26-16=10(條)
師:為什么會少10條腳?少了的10只腳是誰的?
課件出示:因為把兔當了雞在算。一只兔當成一只雞算少兩條腿,把兔當成了雞算就會少算10條腿,所以會少10條腳,這些腳是兔子的。
師:兔子的只數應該怎么算?
課件出示:兔有10÷2=5(只)
師:那雞有幾只?
課件出示:雞有8-5=3(只)
【設計意圖】簡單地提問,能引導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解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開展,不僅能減低題目的難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板演假設全是雞的書寫過程
師:誰能根據我們剛才所討論得出的信息,利用算式把這解題過程寫出來?請同學們試試看。可以兩人一組討論完成。
3、學生匯報,教師板演。
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
總腿數:8×2=16(條)腳
比實際腿數少:26-16=10(條)腳
一只兔比一只雞多:4-2=2(條)腳
兔的只數:10÷2=5(只)
雞的只數:8-5=3(只)
答:籠子里兔有5只,雞有3只。
4、師:我們到底算的對不對呢?怎么辦呢?(回顧與反思的過程)
(課件出示:3×2+5×4=26(條)腳,5+3=8(只)。
師: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5、師:剛才我們假設籠子里全部是雞的解題方法,我們叫做假設法。(板書:假設法)
【設計意圖】通過把解題思路的整理和歸納,向學生滲透什么是假設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運用假設法解決問題。
6、師:現在假設籠子里全部都是兔,你們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解題。指名板演。)
7、板書:
假設籠子里全部是兔總腿數:8×4=32(條)腳
比實際腿數多32-26=6(條)腳
一只兔比一只雞多4-2=2(條)腳
雞的只數6÷2=3(只)
兔的只數8-3=5(只)
答:籠子兔有5只,雞有3只。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利用假設法解題,這樣不但可以加深與鞏固對假設法的理解,而且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白同一道題用同一種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8、小結: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時,用到了哪些方法?
對比列表發法和假設法,你們覺得更喜歡哪種方法呢?(得出假設法更具一般性,列表發有局限性)
活動3【活動】鞏固新知,解決問題
1、師:現在你有信心解決《孫子算經》里的問題嗎?用你喜歡的一種方法來解題?(課件出示題目)
2、自己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幻燈展示學生解題過程。
3、課件出示“做一做”的第1題。
師:我們的雞兔同籠問題不僅在《孫子算經》中出現,也曾遠渡重洋,傳播到了日本,逐漸演變成了現在流傳甚廣的龜鶴問題出示課件,它和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展示學生作業,并讓生說說思路。
2、課件出示“做一做”的第2題。
師:生活中隨處可見雞兔同籠問題,看看這道題又和雞兔同籠問題有什么聯系呢?他們不同之處在哪?
新星小學“環保衛士”小分隊12人參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有幾人?
分析,解答,一個同學到黑板上來寫。集體講評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體會到“雞兔同籠”問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拓展延伸
我們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雞兔同籠問題,你們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解決的嗎?
出示課件,學生自己讀一讀,看了這段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感受古人的聰明,感受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現在的解題方法與古人創造的“抬腿法”相比較,引導學生對祖先贊美,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努力學習數學熱情。
活動4【作業】布置作業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你能嘗試著編一道嗎?
活動5【作業】總結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跨越了1500多年的歷史,既探討了中國古代的數學趣題,又解決了咱們身邊的一些數學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你知道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嗎?
生:方程的方法。
教師:對,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解決。下節課我們再來研究其他方法。今天數學作業是自己編一道生活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出示課件)其實數學無處不在,只要同學們善于思考,大膽猜想,那么數學將會變得很美麗,你也會因思考而變得更有智慧。(出示課件)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形、剪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知圖形
1、出示校園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2、畫出你喜歡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組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么?
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么圖形?
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么特點?
它是平行四邊形嗎?
你們在量這些圖形時,是否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5、現在你有什么問題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6、用集合圖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剛剛認識的梯形,你能用這個集合圈來表示他們的關系嗎?
7、判斷: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三、鞏固練習。
1、在梯形里畫兩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三個三角形。你有幾種畫法?學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兩塊拼一個梯形
用三塊拼一個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有個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把1張梯形紙剪一次,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拿一張長方行紙,不對折,剪一次,再拼出一個梯形。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何體會和收獲?
五、作業:
1、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圖形,然后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幾種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剪一下,分成兩個梯形,有多少種剪法?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體會并運用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能對這些加法進行比較熟練地口算。
2、使學生能嘗試運用所學加法去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累積經驗,感受數學與現實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意識。
3、使學生能與同學互相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操作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會并能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握退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小棒、計數器、卡片、圖片、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這是誰呢?
生:小松鼠!
師:對,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厲害,那么誰知道小松鼠最喜歡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小松鼠特別開心,因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著松鼠媽媽一起去采它最愛吃的松果,我們一起看看它們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課文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說一說圖中傳達的數學信息。(講解25和4里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根據圖中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問題卡片)
3、給學生實踐,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出示數學卡片)
4、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問:從20里面拿掉4根,還是從5里面拿掉4根?(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是從十位上拿走還是從個位上拿走?為什么?(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示:這個問題上個問題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樣。)
6、請學生列算式解決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問:4根小棒擺在5那里還是20那里?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撥在十位上還是撥在個位上?為什么?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帶學生做游戲(你出幾我出幾,我們之間相差幾)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練習
四、課堂總結
把小松鼠人物化,帶領學生發現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師刻意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氣氛集中注意力并學會知識,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小學數學教案5
課型:新授
教學內容:教材P5~6例3、例4及練習二第1、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并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方法: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發現?
2.列豎式計算。26×7 1.36×12 30.8×25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么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校有一個長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現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生1可以用豎式計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們可作整數來計算(下左)。
師: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嗎?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加以總結。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師:看一看算式的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呢?
生: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有2位小數。
2.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組織學生嘗試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板演并匯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后集體訂正。
(3)教學例4。 0.56×0.04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么如何點小數點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師:觀察黑板上各題,小組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討論提綱:①小數乘小數,我們首先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去掉,轉化為整數乘法。)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為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3.根據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三、鞏固練習
1.不計算,說一說下列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問:怎樣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2.用豎式計算。(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么?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O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收獲,并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作業:教材第8~10頁練習二第1、9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數、4點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意義.
2.復習長度、面積、體積、質量、時間單位.
3.復習各種計量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
指導同學匯總整理學過的計量單位,牢固掌握各種計量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掌握各種計量單位的實際大小及進率,正確使用計量單位.
教學步驟
一、直接導入.
提問導入:同學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采用了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你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同學自由回答)
教師歸納:我國從1990年起廢除原來的計量單位,采用國際上通用的法定計量單位,目的是為了便于國際交流,擴大開放,不斷發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因此,我們要認真學好有關計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整理和復習量的計量.(教師板書課題)
二、歸納整理.
(一)啟發同學回憶:我們學過了哪些量的計量?
教師板書:
長度 質量 時間
面積
體積(容積)
(二)復習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及進率.
1.啟發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每個長度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啟發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每個面積單位實際有多大?相鄰單位間
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討論: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都是100?
師生歸納:面積單位是根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就是100.
3.啟發同學回憶:已學過的體積(容積)單位有哪些?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同學思考: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1000?
教師說明:面積單位體積(容積)單位都是依據長度單位確定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實際計量時做到準確無誤.
4.練習.
(1)在( )里填上適當的.計量單位名稱.
一枝鉛筆長176( ) 一個籃球場占地420( )
一張課桌寬52( ) 一個火柴盒的體積是21( )
一間教師的面積是48( ) 一種保溫瓶的容量是2( )
(2)一個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它的棱長是多少?它的每個面的面積是多少?
(3)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堆成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需要多少塊?把這些小正方體木塊排成一行,有多長?
(三)復習質量單位.
1.啟發同學回憶:學過的質量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并填寫下表)
2.練習.
①10麻袋大米約1( )
②l個雞蛋約6.5( )
③1棵白菜約2.5( )
④1名六年級同學體重是40( )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復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教學,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弄清單位1的量,會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還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學生口述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其他學生畫出線段圖。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提問學生說一說兩種方法解題的過程。
4、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
1、教學補充例題:小紅家買來一袋大米,吃了,還剩15千克。買來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式:買來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買來大米X千克。x-x=15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占航模組的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系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系式解答問題。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三、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共同點?(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兩道應用題,題里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著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教學追記:
本堂課,我吸取上節課對線段圖不夠重視導致學生解題困難的教訓,在基本了解題意之后,就和全班學生一起畫出相關的線段圖,引導學生看懂線段圖,在此基礎上再列出數量關系式。由于有了上節課的模式,再加上本節課我對線段圖比較重視,因而學生在列數量關系式時順利多了。
小學數學教案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長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2.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學生觀察和探何能力,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4.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建立長正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學生準備長、正方體實物。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導入新課。
1、引導談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看到的保健箱、牙膏箱、建筑用的磚塊等,它們的形狀都是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帶的長方體實物。并說明:“像這種形狀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
2、誰還能說出生活中的長方體實物?
3、出示反例
教師拿出一個不是長方體的實物(四棱臺),問學生是不是一個長方體?學生如果答不出來,教師趁勢說明:要判斷一個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用長方體的特征來進行分析、判斷。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師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啟發引導,探索新知。
(一)認識長方體
1、巧切蘿卡妙引思路。
引導學生切第一刀得到一個面,切第二刀得到兩個面,一條棱,切第三刀得到三個面、三條棱、一個頂點。
引導談話:下面我們就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2活動一:
拿幾個長方體的物品來觀察,你能發現什么?將小組同學的發現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通過以上的觀察和討論可以知道: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也可以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未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活動二:
用細木條核橡皮泥,小組同學共同做一個長方體的框架。說一說在制作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
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指出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
多少厘米?
4活動三:
剪下附頁1的圖樣。
(1)把圖樣中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涂上同樣的顏色。
(2)用這個圖樣做一個長方體。
(3)量一量所作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二)認識正方體
1、拿一個正方體的物品來觀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點?
2、剪下附頁2的圖樣做一個正方體,再量出它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3、揭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小組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正方體
長方體
正方體具備長方體所有的特征,
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我
們可以用圖來表示它們的關系。
三、鞏固深化,培養能力。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6個面都是——(也可能2個相對的面是——),相對的面的面積——,長方體有——條棱,每組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長方體有——個頂點。
(2)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也叫——),正方體是——的長方體,6個面都是——,6個面的面積都——,12條棱的長度都——
2.判斷。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到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不是長方體就是正方體。()
(3)長方體相對面的面積相等。()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5)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
3.如圖,這是一個紙巾盒
4、這個粉筆盒是什么形狀的?它的棱長時多少?有幾個面完全相同?
(1)這個紙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厘米,寬是12厘米?
作業:
1、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從生活中找一個長方聽或正方體包裝箱,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課后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三步式題.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學精神,訓練學生養成認真審題、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混合運算順序,能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探索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演示動畫“混合運算”】
出示:
8+3×7 9×2+4×3 6×(50-46)
36÷3-5 63÷9×6 (48+32)+5
教師提問: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運算?它們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使學生明確:當只有加減或乘除法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
當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如果有小括號,先算括號內后算括號外.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計算74+100÷5×3
(1)請學生讀題,教師提問:看到題目后你想給同學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①這道題包含哪些運算?
②按照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分小組討論上述問題并匯報
(3)學生動手獨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訂正:
教師提問:你能按照這道題的運算順序讀題嗎?
請學生兩人一組用數學術語嘗試讀題.
教師訂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積,和是多少?
(4)教師將上題變成74+100×3÷5和74—100×3 ÷5兩題.
教師提問:誰能按照運算順序讀出題來?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
(5)先說出下面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指名板演并訂正)
65-6×4÷2 38+56÷7×3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演算這幾道混合運算式題,你有什么發現?
使學生明確: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混合式題里,應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乘除連在一起,或加減連在一起,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出示例2:計算(440-280)×(300—260)
(1)學生自讀題目:440減280的差乘300減260的差,積是多少?
(2)引導學生思考: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邊的習題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
(3)學生試做.
可能出現兩種不同解法,板貼出來:
讓學生比較評議以上兩種解法,哪種解法更簡便?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的簡便解法你聯想到什么?這種格式與復習的哪道題相似?
(4)教師讓學生先按照運算順序用數學用語讀題再獨立完成.
(59+21)×(96÷8) (220-100)÷(15×2)
教師提問:通過計算這三道題,你又有什么新的發現嗎?
三、鞏固提高.
1.計算下面各題(試著用術語讀出下面各題)
700-8×5×4 (275-35)÷(17+43)
480÷(96÷16+6) (15×40—360)÷6
注意強調運算順序和書寫格式.要明確:括號里有兩級運算,同樣先算乘除法,后做加減法,小括號要照抄下來.
2.按照各圖制定的運算順序,在□里填上得數.
填數后,根據運算順序列出綜合算式,訂正.
四、課堂小結.
要完成一道混合運算,它的計算步驟是:
①審題,看清運算符號、數字、有沒有小括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計算.
③檢驗,包括運算順序,計算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
14+16×4-50 74+(96÷6-8)
72-45+121÷11 2520÷18×(806-799)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夠熟練計算。
2、經歷小數加減法的復習整理過程,了解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之間的聯系。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比較,感受整數加法運算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能運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4、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整理與復習知識的重要性,養成回顧與反思的習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進行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會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回顧,再現新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許多有關小數的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復習和整理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板書課題:小數加減法的整理與復習)請打開課本,回顧一下,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打開課本共同回顧:信息窗1:小數的口算,以及位數相同和位數不相同的小數筆算。信息窗2:小數連加、邊減、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小數的簡便運算。
師:請同學們根據以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回顧與整理,好嗎?在整理知識之前,請思考你打算采取哪種整理方法進行整理,如大括號式、集合圖式、表格式、樹形式、其他形式等,在整理過程中可以參考課本,整理后讓別人看了既美觀又清晰,一目了然,時間為5分鐘,5分鐘后準備匯報。
課件出示問題引領:
(1)小數加減法口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位數相同與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3)小數的混合運算與整數的混合運算有哪些相同點?怎樣計算?
(4)小數的簡便運算與整數的簡便運算有什么相同點?怎樣計算?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分工要求:
1號:檢查知識整理有無錯誤,遺漏的地方。
2號:標出單元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及易混不懂的地方。
3號:對整理的形式及美觀度提出修改方法。
4號:綜合組員意見,整理出一份優秀的知識整理卡準備展示。
學生分組合作整理知識網絡,老師參與其中。教師巡視時,根據每個小組不同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方法指導和建議,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全班匯報交流。
匯報交流:
展示兩組學生作品,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師生給予適當的評價。
師:剛才同學整理的知識網絡都很有特點,并且知識點也比較準確全面。老師也整理了一個知識網絡。(出示知識網絡)針對每種方式整理出來的內容,教師從下表中的幾方面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由于內容較多,只板書部分內容)項目計算方法計算時的注意事項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利用小數的性質:小數末尾添0大小不變,把小數位數對齊,再相加減。
認真,仔細,容易對錯數位。
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法及演算(進位、計算結果要化簡)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把小數的(小數點)對齊,再從(末)位算起,得數的小數點要和(加數或減數原來的小數點)對齊。計算結果是小數,且小數末尾有0時,一般要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化簡。
①小數點對齊
②從末位算起
③別忘記化簡
④豎式要寫得美觀
⑤計算要細心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減法(添0占位)及演算。
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減法小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同級運算按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帶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然后算括號外邊的。
小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相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和整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相同。
整數加減法的運算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3、提升認識師:通過我們的整理和復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哪些疑問?你認為本單元的重點是什么?哪些是易錯或不懂的,以及同學們應該注意的問題?預設:
①運用小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是重點。
②重點是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和簡便算法…………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看來同學們不僅在整理知識方面有了進步,還能整體把握一個單元的重難點,我們要在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之上再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來檢測一下,看看這個單元我們掌握的如何?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一)基本練習,鞏固新知
1、口算。
4.5+5.5=1-0.25=5.4-0.7=12.7+7.3=7.3-0.98=7+0.7=9.8-7.9=0.02+7.98=指名直接說得數,全班集體判斷對錯。并說一說小數的口算需要注意什么?教師強調:小數的口算首先要看清楚算式中的兩個數分別是幾位小數,在心中口算時一定要對齊數位,其次要注意進位和退位問題。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21.35+2.65=6.7-5.02=10-0.8=9.7+12.34=
(1)獨立計算,同時指名板演。
(2)集體更正答案,并且讓板演的同學分別說一說計算過程。
(3)指名說一說豎式計算和驗算需要注意的事項。
(4)教師結合學生的練習情況總結強調:
計算時首先要小數點對齊,即相同數位對齊;
然后當數位不相同時,要利用小數的性質,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再進行計算;
接著在計算時跟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一樣加法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減法,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當十;
最后要把得數的最簡形式寫到橫式的后面。
驗算方法也和整數的驗算方法一樣:加法可以互換加數計算或者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進行驗算;
減法可以用被減數減去差或者差加減數進行驗算。
3、算一算,填一填。(新課堂95頁第1題加補充題目)
(1)8.64比1.28多(),0.34比5.58少()
(2)甲數是4.2,比乙數多1.4,乙數是()
(3)3千米500米比2千米50米多()千米。
(4)2.25+0.72+0.75+0.28=(+)+(+)
(5)比5小0.5的數比4大()
(6)17.5-()=15.05()+0.8=3.93
(7)2.73.44.1()()
學生在練習本上只計算不抄題,找生匯報,集體更正。教師重點關注后進生,給予指導。
3.能簡算的要簡算。
①64.45-14.3-32.19②12.25+36+7.75③5.83+3.6-4.79④159-(62.39+58)⑤13.05+12.38-4.05⑥5.6-0.71-0.29⑦65.3-(5.3-1.24)
(1)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更正,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能簡算的說一說運用什么方法進行簡便計算的。
(2)第5小題和第7小題是簡算的一些變式練習,學生易錯,容易與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搞混,教師注重指導后進生的做題情況。
(3)教師強調:有小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同級運算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進行簡便計算時一定要先觀察算式中各數的特點和聯系,然后再利用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律進行計算。
三、梳理總結,提升認知
1、教師總結:你對本節課自己的評價滿意嗎?你能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五五個方面評價一下自己嗎?學生評價。
2、提升認識:我們通過整理與練習進一步鞏固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和應用,課上,大家不僅能靈活地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還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觸類旁通、學以致用,老師為大家感到特別高興。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用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更多的數學問題!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的整理和復習口算:數位對齊豎式計算:小數點對齊,末位算起,化簡混合運算:與整數的運算順序相同簡便計算:整數的運算律適用小數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整理有序。上課時發現很多同學整理知識找不著頭緒,而且整理的知識比較亂,不清晰,用時較多,不知采取何種方式去整理,針對此問題讓學生充分利用課本,以問題引領的形式,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以哪些問題開始整理思考,并在整理之前思考采取哪些方式進行整理并提出整理要求,怎樣整理既美觀又清晰,給學生提供一個支架,合理科學的把知識形成網絡,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進一步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養成回顧與反思的好習慣。
(2)用心練習。除了知識的整理與歸納之外,練習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練習的設計很全面,涉及到各個知識點,層次性較強,由基本的小數加減法的練習、混合運算、利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循序漸進,溝通了小數與整數之間的聯系,融會貫通,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形成技能,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
2、使用建議。
在整理知識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的整理方法,注意把握小數與整數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練習要適量適當,盡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學生,不僅體現在知識上,還要體現在情感態度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第三冊P54-56頁,P57頁課堂活動第1、2、3題,P59頁練習十二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會用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直尺、紙杯、小棍(1cm)、吸管。
教學重點:
建立1c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會以cm作單位掌握用直尺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發探究需要
1、設疑激趣
談話: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光明木器廠準備送給我們雙槐樹小學一批新的課桌,課桌的寬度就跟你們現在用的課桌一樣寬,你能想辦法告訴木器廠的廠長課桌應做多寬嗎? 你準備選用你身邊的什么東西來量課桌的長度?
請23個小朋友說出自己選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鉛筆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業本量
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試著量一量。
學生自由量后匯報:課桌大約有2枝鉛筆長,大約有3拃長,大約比2個筆盒長,大約有2個作業本那么長,大約38厘米長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奇怪,教室里的課桌都是按一樣的尺寸做的,可你們量出的結果卻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生討論得出結論:因為我們測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測出的.結果不同。
2、導入揭題
通過小組討論認為只有工具一樣,測量的結果才一樣。我們通常用直尺來量物體的長度。
談話:除了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還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不一樣,很多東西不能得到統一的結果。請仔細觀察這些商品上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火柴盒長4厘米,墨水盒長7厘米,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長22厘米)。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單位來度量長度,引出并板書課題。(板書: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1、探究一:認識直尺
學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發現的結果。
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數(隨學生的匯報,課件顯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數), 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 (課件閃爍0刻度)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板:單位: 厘米 cm)
2、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師: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學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長度)
剛才有的同學比1厘米這樣長,有的比的這樣長(師邊說邊比),1厘米到底有多長? 請小朋友們從紙杯里拿出1cm長的小棍感受。
課件演示1厘米的長度。(板書:1厘米)
在自己尺子上找到這一段。 寫厘米時,直接用字母cm 表示。(板書:1cm)
引導學生匯報:從0到1是1厘米長,從2到3也是1厘米長。
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如果學生問到1小格,教師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后再學習。)小手指一節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拉鏈頭長大約是1厘米。牙齒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手機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 (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厘米,之后匯報,投影反饋) 。
3、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幾厘米又是多長呢?里面分別有幾個1厘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8厘米長?
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
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等大約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它們的大致長度,與同桌的同學比一比、看一看、估一估看誰準確點。
三、實踐體驗,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吸管)讓學生估一估,有多長?
2、量吸管的長度 剛才大家估的只是一個大概數,要知道吸管的準確長度究竟是幾厘米長,應怎么辦?學生試著用尺子測量吸管的長度,量好了可相互說說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學生上臺邊演示邊介紹量法,其他學生評價他量得怎么樣。
課件演示例2:如何量鉛筆的長度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用直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對準要量的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對的是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3、量課桌的寬
現在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寬,你有辦法了嗎?量一量吧。學生同桌測量,量后交流,注意對誤差的說明。師生共同確定把哪一個數據告訴木器廠的廠長。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課件出示)
1、填空出示教科書第59頁練習十二第1題,讓學生填一填。
2、判斷下面量法是否正確。
3、斷頭尺量橡皮的長度 出示沒有零刻度的直尺,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用這塊斷尺子量出橡皮的長度。
五、總結
師:孩子們,我們這節課量的吸管的長度,以及你們鉛筆的長度,橡皮的長度,這些物體長還是短?(短)。
師:對了,我們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什么做工具?(直尺)。用什么作單位?(厘米)。但如果要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以及我們操場的長該用什么工具去測量,又用什么作長度單位呢?這個等孩子們以后學了更多的測量長度的知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六、板書
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
單位: 厘米 cm
1厘米 1cm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游戲中認識左和右,體會左、右的相對性.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2.不斷在實踐活動中充分體驗,鞏固練習,提高學生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辦事效率.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上下樓規則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辨別左和右.
教學難點
體會左和右的相對性.
教學設計
一、初步認識左和右.
(一)活動一:認識漢字.
1.教師:老師早知道你們沒上學的時候就認識好多的字,對不對?
出示漢字:左右
2.教師:誰認識?都誰認識左和右?把手舉得高高的.
3.教師:你們真棒!那么多同學都認識!你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動二:通過左和右介紹自己
1.教師提問:誰能把你的手舉得高高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幫你做什么?
2.教師: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你的身上還有沒有這樣成對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學們介紹介紹?(眼、耳、腳……)
(三)活動三:找朋友游戲.
1.教師:我們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們就來找一找這些好朋友,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不好.
2.教師說明游戲規則
我一說左手,你立刻把左手舉起來,一說左腿立刻指左腿,說哪指哪,看誰反應最快,指得最準確.
3.放“找朋友”的音樂,慢到快,由有規律到無規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動四:找位置.
教師過渡語:愛吃水果吧?桌面上每個袋子里都裝了一些水果,輕輕倒出來.
1.看見什么了?
2.請像我這樣擺上三種水果.(蘋果、桔子、梨)
教師提問:最左邊是什么?最右邊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蘋果挨著,放在蘋果的右邊.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著,你們說放在哪兒?桔子的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4.蓋住三個水果貼在右邊,告訴學生從右數梨是第四個,能猜猜白紙后面藏著幾個水果?為什么?現在一共有幾種水果?
(五)活動五:找同學家.
教師過渡語:左和右的用處太大了,你們看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1.出示圖片:找朋友
教師:小龍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邊,到底是幾號呢?他犯難了,你們能不能幫幫他?
二、進一步認識左和右,使學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對的.
(一)活動一:討論.
1.指定學生和老師一起玩.
2.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右邊正好反著,到底誰做錯了?
3.把你們的右手舉起來,判斷一下我們倆誰做得對?
4.怎么辦?
教師:由于老師與你們站的方向是相對的,所以咱們的右手剛好相反.(玩拍手游戲.)
(二)活動二:幫一幫.
1.出示圖片:上學路口
教師:小明上一年級了,他想我都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要自己去上學,于是,媽媽欣然同意了,媽媽把上學的路線告訴了小明.到了路口,可把小明難住了,你們能幫幫他嗎?
2.找人來指一指.像小明這樣站好指右邊.
(三)活動三:上下樓梯.
1.出示圖片:少年宮
1.教師提問:這些小朋友是靠右邊走的嗎?
2.展開討論.
3.學生體驗.五人模仿上樓,五人模仿下樓.想想靠哪邊走.中途停.
(1)老師提問:他們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老師提問:(親自體驗上下樓的同學)你們是靠右走的嗎?
那你的右邊怎么一會兒在這邊,一會兒又在那邊呢?
4.除了在樓道里行走時我們要靠右行之外,還有干什么的時候我們也需要靠右?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頁,當前在第1頁123
小學數學教案13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按照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并能表達分類計數的結果。體會同一標準下分類結果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基于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1.精心設計教學導入。
在教學中,為了避免生硬地引入“分類”這一抽象概念,創設了整理房間這一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整理房間的活動中來。當學生看到整理過的房間煥然一新時,再告訴學生剛才所做的事情就是分類,這樣既使學生理解了分類的意義,又體會了分類的實際意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講解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的主動性,所以除了必要的指導和小結外,其余時間都交給學生去體會分類的方法,探究計數的方式,觀察比較分類的結果,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以后學習統計知識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氣球、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這是小強的`房間,小強想找一本故事書,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預設
生:房間里的東西太亂了,擺放沒有規律。
師:你們能幫他整理一下房間嗎?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利用課件幫助小強逐一歸類,整理成整潔的房間。
師:這次小強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為什么?
小結:剛才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分類。分類擺放物品能使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整潔而便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按給定的標準分類計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分類”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上課的開始,以一個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分類,掃除了學生的認知障礙,使新課的學習更加順利地進行。
⊙探究分類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1情境圖:“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小朋友們買了許多氣球,多漂亮啊!這些漂亮的氣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形狀、顏色)
1.按給定的標準分類計數,探究分類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學生分組活動:分一分,并記錄分類結果。
(1)匯報展示,請學生出示各自的分類結果和呈現方式。
方法一先按形狀分好,再分別數一數。
方法二邊數邊畫。
方法三用列表的方法計數。
3個
4個
5個
師:這些記錄方式你們都能看懂嗎?你們最喜歡哪一種?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分析比較。
師:大家的記錄方式各有不同,仔細觀察記錄的結果,你們能發現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引導學生觀察,并跟同伴說說自己的發現,最后匯報。
預設
生1:每種記錄方式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生2:分類時我們都是按照形狀來分的,分類標準相同。
引導觀察記錄結果,說一說哪種氣球的個數最多,哪種氣球的個數最少。
學生觀察后明確:圓形氣球的個數最多,糖葫蘆形氣球的個數最少。
2.按顏色分類計數,選擇喜歡的方式記錄結果。
提問:剛才我們是按形狀分的,還可以怎樣分?(按顏色分)
師:請大家按顏色分一分,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分類的結果。
學生交流并展示分類結果。
3.對比兩種分類標準,體會分類結果。
師:我們剛才分的都是這些氣球,為什么兩次分類的結果不一樣呢?
小學數學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能分辨物體的長和短,并學會用語言表達。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二、活動課時:1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要求幼兒會比較物體的長短、大小、高矮。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四、活動準備:
1、比較長和短。
——教師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根繩:這兩根繩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繩、短短的繩。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繩找出來;把短短的繩找出來。
——出示長短不一的兩支粉筆:這兩支粉筆哪根長?哪根短?語言表達:長長的粉筆、短短的`粉筆
——請個別幼兒把長長的粉筆找出來;把短短的粉筆找出來。
2、誰的鼻子長?
——教師出示兩只大象的圖片,引導幼兒用眼睛觀察“誰的鼻子長?”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彩筆給鼻子長的小象涂色。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誰的鼻子長”、“誰的耳朵長”“誰的尾巴長”“誰的脖子長”
3、長頸鹿找東西。
——教師出示“長頸鹿找東西”的圖片:長頸鹿爸爸/媽媽和長頸鹿寶寶起床了,他們分別在找自己的圍巾,圍巾應該是誰的?
——根據幼兒所說,教師用筆分別給他們連線。
——幼兒在幼兒用書上依次操作連線。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并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算法。
2、通過學生邊練邊說想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簡算意識。
3、進一步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環節
過程性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后記
揭示課題
直接點題,明確學習目標。
在復習了運算定律和簡便算法后,我們再來復習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要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運算的過程中,注意能簡便計算的用簡便算法。
復習運算順序
綜合練習
通過復習,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提問:在四則運算里,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是怎樣規定的?
請同學們先看課本第67頁上關于混合計算的幾個問題,再討論一下問題的答案,然后告訴大家。
做練一練
練習十二第9題。
練習十二第10題。
讓學生估算,并對估計結果進行解釋。
做練習十二第12題。
思考題
學生相互說說,個別學生全班回答。
學生相互交流,個別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進行板演。
個別學生說說運算順序,集體進行批改訂正。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集體進行評講訂正。
學生先估算,再進行計算驗證。
學生獨立審題,理解題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其余學生進行補充,再列式進行解答。
學生能正確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