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數學教案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本單元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分1~5各數、0、6~9各數、10四段安排。在認識1~5 各數后插入幾和第幾的教學,在認識0后插入=、>和<的教學,全單元還編排了兩個練習。10以內的數都比較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這些數,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認識。教材把1~5各數和6~9各數相對集中起來教學,能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效率。適時安排幾和第幾,=、>和<的教學,能促進學生理解數的意義。0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而且不同場合往往有不同的含義。10對以后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認識單獨安排。 1.把認識1~10各數的教學都安排成四個環節。
學生認、讀、寫1~10各數并不困難,但初步形成這些數的概念卻不容易,后者是教學的重點。為此,教材把認數教學分成四個連貫的環節,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體會數的意義。下面以1~5各數的教學為例,分析這四個環節。
(1) 在現實情境中數物體的個數。例題的主題圖中有人和許多物體,數量各不相同。讓學生仔細看圖,分別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一方面獲得認數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數(shù)產生于數(shǔ)。數圖中的物體,可以看到什么數什么。如1塊黑板,上面有5個字;3個女孩跳舞,1個男孩拉手風琴……通過指出物體及其數量的活動,體會數能反映物體的量的屬性。
(2) 用算珠表示物體的個數。1個男孩、1架手風琴、1塊黑板的個數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來表示。2盆花、2個紅氣球、2個黃氣球的個數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來表示。教材通過1粒、2粒……5粒算珠,分別表示一類等價集合的元素個數,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教學的時候,先讓學生在主題圖中尋找哪些物體是1個、哪些物體是2個……再分別用1粒、2粒……算珠表示個數。
2粒算珠表示2的時候,1粒算珠淺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時候,2粒算珠淺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這是因為教學1~5各數,是先認識1,再依次認識2、3、4、5。1粒淺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淺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這里的1粒深色珠表達了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教學的時候,要滲透這樣的關系。
(3) 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一類等價集合的元素個數,不僅可以用算珠表示,還能用數表示。男孩、手風琴、黑板的數量都用“1”表示,盆花、紅氣球、黃氣球都是“2”個……學生從中體會1~5各數都是有意義的符號。對這些符號意義的體會,就是建立數的概念。
(4) 寫數指導。通過示范、描紅、獨立書寫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規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寫數。教材十分注重學生把數寫好,除了本單元的寫數指導與練習,在第七單元仍然安排了寫數的練習。
2.幾和第幾的教學分三個層次進行。
非“0”自然數有時表示物體的數量(一共有幾個),有時表示物體的次序(是第幾個)。教學幾和第幾,在生活中恰當地應用數,可以加強對數的認識。學生在認識1~5各數時,已經能夠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教學幾和第幾,要懂得第幾的含義,區分幾和第幾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1)教學分三個層次進行。①例題中先數出有幾個人排隊買票,再數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幾。在數的活動中感知幾和第幾的含義,初步體會它們的區別。②“想想做做”第1題,通過涂4個和涂第4個的操作與比較,進一步體會幾和第幾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題,應用幾和第幾的知識回答實際問題。
(2)所有學生都在生活中接觸過有關幾和第幾的現象與問題。教學幾和第幾,要提取這些現象,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題里,要讓學生說說怎樣數出一共幾個人排隊,怎樣數出兩個男孩分別排在第幾。明白前者要數隊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數到那個男孩為止。體會“5個人”表示隊伍的總人數,“第5個”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隊伍里的位置。同樣,“想想做做”第1題里涂4個和涂第4個,從兩次涂的個數不同,兩次涂色的燈籠表示的意思不同,體會幾和第幾的區別。
(3)正確表述或判斷第幾要聯系方位,離開方位講的第幾往往是不確定的。教材中有三種情況: 一是規定了方位,如“從左邊起”涂第4個,“4號車前面”是幾號車。二是遵循生活習慣。如在隊伍里一般“從前往后”數,樓房的層數都是“從下往上”數。三是允許多樣,給學生空間。如猴子撈月亮的圖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從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從下往上第4只。教學時,除已經約定俗成的外,講第幾的同時,應該講方位。
3.0的含義比較寬廣,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0,在不同場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對此,教材有明確的要求。
(1)著重教學“一個也沒有,可以用0表示”。這個內容安排兩道例題,第一道例題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別用3、2、1表示蘑菇的個數。還有一只兔沒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個數。學生在這個情景中體會0也是一個數,它的產生也是計數的需要。第二道例題中,地上原有4個蘿卜,都拔掉后,地上一個蘿卜也沒有,讓學生用0表示蘿卜的個數。從4個到0個,滲透了“有”與“無”的相對關系,二者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
(2)結合直尺教學0。直尺上有0~5六個數,0在直尺的左端,直觀顯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從這里開始。這是數軸上表示數和用直尺量長度必須具備的認識。從0開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順序整合了0~5各數,這也是“想想做做”第3題按順序寫數的基礎。
(3)“想想做做”第4題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只要學生有所體會,不必解釋其中0的具體含義。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兩點內容。
=、>和<都是數學里的關系符號。教學中,除了要幫助學生建立“同樣多”“多”“少”等數學概念,認識和使用這三個符號外,還要培養符號化思想。
(1)例題從森林運動會的情境圖中分別提取兔與猴、松鼠與熊的只數進行比較,是讓學生知道,比較兩種物體數量的.多少,只要把兩種物體對齊著排一排、比一比。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繼學習中經常進行的數學活動,從現在起就要幫助學生逐漸掌握。通過排和比,獲得對“同樣多”“多”“少”的體驗。
(2)例題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樣多”“×比×多”“×比×少”等數量關系,分別用符號=、>、<表示兩個數間的大小關系,讓學生感受用符號表示關系比圖畫和文字語言簡便。教材把>和<同時教學,5>3和3<5都表示松鼠與熊的只數關系,讓學生體會符號和關系的表達是可以轉換的。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號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過比較數的大小,加強數的概念。兩道題設計成兩個認知層次,第1題在圖形直觀下比較兩個數的大小。題目要求先“擺一擺”,目的是經歷兩種圖形對齊著排排、比比的活動,體會并初步學會這種比較的思想方法。教學時不能僅看教材里的圖畫就進行數的大小比較。再根據圖形的數量寫出數,從圖形個數的有多有少,理解數的大小關系,在這些活動中能再次體驗數的意義。第2題沒有具體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較數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題和“想想做做”第1題里獲得的經驗,也可以依據數的排列順序進行思考,使數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強。
練習一是0~5認數的綜合練習。有三個特點: 一是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第1題看直線上的點寫數,回憶各個數的意義,進一步掌握數的排列順序。第5題寫0、2、3和5,這些數比1和4難寫,給學生多一些練習機會。二是重視知識的現實應用。第2題在數出三種動物套中圈的個數以后,比較這些數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這里就應用了比較數的大小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3題應用數數和比較數的大小的知識回答現實情境里的問題。圖中蜻蜓的只數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識有了擴展。三是適度地開放。第4題除5=外,其他題都有多個答案。通過自己填寫和相互交流,體會思考問題要全面。
5.教學數10,豐富學生的認識。
認識10的教學仍然按“數物體個數—用算珠表示個數—用數表示個數—寫數指導與練習”的線索進行。“想想做做”中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認識。
(1)滲透10個一是1個十。讓學生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這項活動中感受10根和1捆的關系,直觀接觸10個一和1個十,為以后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作些鋪墊。
(2)學習按群數數。引導學生2個2個地數櫻桃的個數,5個5個地數手指的個數,既提高數物體個數的效率,又具體感受10與2、10與5的關系。
(3)體會雙數和單數。10只鴨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間隔。從左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這些數都是雙數。從右邊數起,戴帽子的鴨依次是第1、第3……第9只,這些數都是單數。學生照這樣數一數,感受了雙數和單數。
(4)辨認左和右。在數物體的個數時,聯系左邊和右邊等內容,幫助學生正確分辨左和右。
(5)直觀看出相差數。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兩行對齊著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種圖形的個數多,哪種圖形的個數少,還能數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個,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個。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數問題所需要的知識。
6.培養數感。
數感是自覺地理解和應用數的態度和意識。數感強的人,在遇到與數學有關的具體問題時,能主動地與數學聯系起來,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進行思考、解釋和交流。數感是人的基本數學素養,與具有的數學知識有關,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數感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尤其要從小培養。
本單元主要從理解數的意義,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和用數表達、交流信息三個方面培養數感。
(1)理解數的意義。一方面根據已有的物體,通過數一數,用適宜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如第12頁第1題、第13頁第5題、第21頁第1題等。另一方面根據已有的數,通過畫圖的方式,表達它的含義。如第12頁第2題、第22頁第2、3題等。
(2)體會數之間的關系。不僅用=、>和<等符號表示數與數的大小關系,還體會數與數的接近程度。如5離8近一些還是離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許多數,最小應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許多數,最大應填9。
(3)用數交流、表達信息。讓學生用學過的數說一句話,體會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可以用數描述。如果缺少數,交流就不清楚,表達就不準確。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由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參與、主動發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么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采訪一下冠軍,你為什么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現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匯報:請學生匯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么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么時候用“克”,什么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練習。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減法的算式。
教學重點:
掌握除加混合運算中的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誰是你們最親最愛的人?(媽媽)每當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媽媽總會陪伴在我們身旁,媽媽那如花的笑臉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三八婦女節剛剛過,你們有沒有送禮物給媽媽啊?(沒有)讓我們也去花店配一束美麗的鮮花送給媽媽,好嗎?
設計意圖:用詩意的`語言輕輕撥動學生的心弦,讓濃濃的母愛緩緩地流入學生的心田。帶著對母親的愛,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學生會更主動。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 觀察情境圖,說說圖畫上給了我們哪些信息?
教師放手,學生先獨立解答,在小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書匯報。
引導學生觀察綜合算式,你是怎么計算的,有什么規律?
同桌互相說說: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
引導邊看圖邊思考,為什么在一個算式里有減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減法?(因為必須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 小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價格該怎么算?
3. 指明讓學生扮演: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4. 說一說有減法又有除法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讓我們再看看其它花的價格吧!
指明讀題(2):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錢?
四、課堂總結
思考回報: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該怎么解決
2. 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業
練一練的第1題和第2題
板書設計:
買鮮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錢?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計算、驗證,使學生明確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理解除法驗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驗算的方法.
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提高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利用乘法進行除法驗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觀察算式,揭示規律
1.列三組題.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問: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
板書:
2.設疑引出課題:
師: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于被除數.
利用這一規律我們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計算應用,內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師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正好等于被除數呢?(小組討論)
用等分除說明:因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數的積等于被除數.
用包含除說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個7,63個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數的積等于被除數.
2.教師反饋,小結.
驗算時,先在豎式的右邊寫上驗算:,然后把商寫在上面,除數寫在下面,列出乘法豎式.在今后做題時,凡題里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紙上用筆算進行驗算.
3.初步練習: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讓學生匯報驗算的方法.
4.小組合作,學習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組合作,計算例7,有問題或有什么新發現可以提出.
(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3)問: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
(4)問:第二種驗算方法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不等于被除數?結果不等于被除數,能說明計算正確嗎?要想使結果等于被除數,應該怎樣辦?(小組討論)
(5)問:為什么商和除數的乘積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小組討論)
明確:因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個5,而是比493個5多4,所以493個5多4就是5493+4,結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數.
(6)問: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進行驗算?
(7)教師小結: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
5.提高練習.
計算下面各題,并且驗算.
428 20xx 8567
三、練習與質疑
1.計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驗算.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進行板演,集體訂正.
2.根據左邊的算式,直接寫出右題的得數.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3.游戲:鴿子送信.(出示課件鴿子送信)
四、看書質疑,全課小結.
五、課堂作業
1.用乘法檢驗下面各題的得數,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通過復習乘法的含義,進一步明確乘法與加法的內在聯系。
2. 通過整理1~6的乘法口訣,初步了解乘法口訣表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發現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
3. 在游戲中熟練掌握乘法口訣,提高口算正確率和速度,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以前去過游樂園嗎?(去過)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特殊的游樂園數學游樂園玩一玩,想去嗎?(想)我們出發吧!(放《郊游》歌,學生跟唱)
[設計意圖:以去游樂園游玩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把學習知識看作一種其樂融融的享受。]
二、 巧設游戲,啟迪思維
1. 整理乘法口訣表。
談話:哎呀,要想進游樂園,必須找出乘法口訣表排列的規律,并能背出來,游樂園的門才會自動打開。(出示乘法口訣表)瞧,這張口訣表還沒填完整呢,你會把它填完整嗎?
(1) 學生自由填,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2) 出示完整的乘法口訣表,集體校對。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理乘法口訣表的.活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尋找乘法口訣表中的規律。
提問:請小朋友橫著讀一讀乘法口訣,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讀口訣,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發現的規律。
學生發現的規律可能有:① 第一行有個1,第二行的每一句都有一個2,第三行② 每一行的第一個數按從小到大排列,第二個數相同。③ 第一行的口訣有一句,第二行有二句第幾行就有幾句口訣。
小結:橫著看,口訣的排列與我們學習時的順序一樣,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訣,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訣第6行是6的乘法口訣。
3. 練習背乘法口訣表。
讓學生橫著把口訣讀一讀,看誰最先把1~6的乘法口訣背出來。
反饋:指名背,全班齊背。
談話:剛才我們橫著看口訣表,小朋友從口訣表中發現了很多規律,還能熟練地背出乘法口訣。我們再來豎著看口訣,看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讀口訣,交流發現的規律。
學生發現的規律可能有:① 第一豎排的第一個數是1,第二豎排的第一個數是2 ② 每一豎排的第二個數按從小到大排列。③ 第一豎排的口訣有六句,第二豎排有五句
小結:豎著看,每一豎排中口訣的第一個數相同,第二個數從小到大排列,也就是1個幾在第一豎排,2個幾在第二豎排
讓學生豎著背口訣,指名背后全班齊背。
談話:小朋友很了不起,不但能橫著背1~6的乘法口訣,還能豎著背。老師還會一種背法,你想試試嗎?
教師介紹并示范拐彎背的方法,學生試背。
提問:你發現每一組口訣間有什么聯系嗎?
小結:拐彎背就是先橫著背,再豎著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與2有關的口訣,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訣;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與3有關的口訣,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訣。
學生自由讀,指名試著拐彎背。
談話:你喜歡用哪種方法背就怎樣背。
學生自由背乘法口訣,指名背。
談話:剛才小朋友找出了乘法口訣表排列的規律,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1~6的口訣背出來。不知不覺,游樂園的門已經打開,讓我們進去玩玩吧。
三、 分層練習,深化理解
1. 歡樂對對碰(復習第3題)。
談話:歡樂對對碰開始了。規則是:一個小朋友拿出一張口訣卡片,另一個小朋友說乘法算式,如果他說對了,就說對對,兩人拍手合說碰碰碰,不對就重說。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卡片,我們一起來做這個游戲。
2. 踩石頭過河(復習第4題)。
談話:游樂園里有一條小河,河里的石頭上寫著一些算式。把上面的題目都做對,就能踩著石頭過河;如果不能做對,就會掉入河中。
同桌比賽,看誰能順利過河。
集體交流,了解全班練習的正確率,及時指導。
3. 踩氣球(復習第5題)。
課件出示氣球圖。
談話:這里有好多氣球,每個氣球上都有一個算式。小朋友們獨立完成口算,把結果填在書上。
組織交流,開火車踩氣球(報得數),對了全班擊一次掌(表示氣球踩破了)。
4. 摘星星(復習第1題)。
談話:剛才小朋友們表現這么棒,數學樂園的智慧姐姐給大家送來了許多智慧星。出示第(1)小題。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了什么?你會用學過的方法算一算這里一共有多少顆智慧星嗎?
指名列式計算,并說說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談話:小朋友可真聰明!智慧姐姐這里還有一道題,敢挑戰嗎?
出示第(2)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
組織交流,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
[設計意圖:復習教學除了整理相關知識以外,還要進行系統的練習。上面的練習教學力求活而有效。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勝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教師適時地組織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使知識鞏固與愉快的情緒體驗交織在一起,努力提高練習的效率。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復習題,根據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著眼于幫助學生進一步背誦乘法口訣,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保證練習的實效。]
四、 總結全課,課后延伸
談話:時間過得真快,轉眼我們就要離開游樂園了,今天你們學得開心嗎?在離開之前,你能說說今天的收獲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住新房”練習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2、能運用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的過程。
教學重點:1、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的算理。2、2、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
教學設計流程:
一、回顧復習,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一般乘法,都學習了哪些計算方法?生認真思考,互相交流。
2、出示練習題,學生做集體訂正。
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乘法
1、繼續以14×12例,
生:12看成10+2,14×110=140,14×2=28,140+28=168
2、肯定并表揚學生的計算。
3、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乘法的豎式計算,生板演。
4、肯定該生的板演。
5、師總結:在豎式計算時,一定要注意數位對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大家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6、老師請生講述自己的思想,為什么少了一個0。
生:用個位2去乘14,得數的末尾與乘數個位數對齊,再用12的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
7、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圓錐的體積教學目的:使同學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
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8組,比圓柱體積多的沙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
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同學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同時滲透轉化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二、導人新課
我們已經學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那么圓錐的體積是不是和圓柱體積有關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錐體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三、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師:請大家回億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同學敘述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同學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生長方體來求得的。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同學討論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教師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大家看,這個圓錐和圓柱有什么一起的地方?”
然后通過演示后,指出:“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同學分組實驗。
匯報實驗結果。先在圓錐里裝滿沙土,然后倒入圓柱。正好3次可以倒滿。
多指名說
接著,教師課件邊演示邊敘述:現在圓錐和圓柱里都是空的。請大家注意觀察,看看能夠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問:把圓柱裝滿一共倒了幾次?
生:3次。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多找幾名同學說。
板書:圓錐的體積=1/3 × 圓柱體積
師:圓柱的體積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積×高”。
師:那么,圓錐的體積可以怎樣表示呢?
引導同學想到可以用“底面積×高”來替換“圓柱的體積”,于是可以得到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圓錐的體積= 1/3 ×底面積×高
師:用字母應該怎樣表示?
然后板書字母公式:V=1/3 SH
師:在這個公式里你覺得哪里最應該注意?
2、鞏固練習
(1)已知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45立方厘米,圓錐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已知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圓錐的體積是20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2)求下面圓錐的體積。
已知底面面積是9.6平方米,高是2米。
底面半徑是4厘米,高是3.5厘米。
底面直徑是4厘米,高是6厘米。
在列式時注意什么?( ) 在計算時,我們怎樣計算比較簡便?(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3)判斷:
(l)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 )
(2)圓柱體的體積大于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 )
(3)假如圓柱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2/3。( )
(4)圓錐的底面積是3平方厘米,體積是6立方厘米。( )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整千數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和類推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口算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數相乘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2.填空:
(1)6個十是( ),12個十是( ),12個百是( ).
(2)40是( )個十,800是( )個百.
(3) 表示( ),結果得( ).
3.師列式 , ,同時問:這幾個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整十、整百數同一位數相乘)師明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數相乘的乘法口算.(出示課題)
二、學習新知.
1.主動參與學習例1.
(1)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書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么?猜猜得多少?說說你怎樣想的?
問:我們用小棒來驗證一下,這個答案是否正確.
教師出示1捆小棒,說:這是10根小棒扎成的一捆,表示幾個十?(1個十)
師:怎樣表示 呢?請你們動手試一試.
學生分組,動手擺小棒,然后匯報: 表示3個20是多少,用小棒表示就是兩捆小棒為一份,擺這樣的3份,共6捆.
隨著學生的匯報,教師出示動畫“口算乘法(例1)”.
問:看圖說說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還可以怎樣列式?(板書: )
說明: 表示把3個20合并在一起,就是6個十,所以得60.
師板書:2個十 個十
齊讀算式及結果:20乘3等于60.
(2)嘗試討論,掌握算法.
①讀算式,寫得數,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②出示:
要求全班動筆把得數填在書上.再觀察討論:分別觀察每組題中因數和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口算算法:當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相乘時,只要用一位數乘“0”前面的數,再看因數中國共產黨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師:請你用這一方法,口算 , , .
2.遷移類推學習例2.
(1)看圖列式并口算得數.
出示動畫“口算乘法(例2)”.問:這幅圖表示什么?該怎樣列式?(表示4個300是多少,列式為 ).板書:
問:你是怎樣想的?板書:3個百×4=12個百=1200
追問:還有更快的方法算出得數嗎?(先算出 的`積,因為300的3后有兩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兩個“0”.
(2)鞏固算法.
①讀算式說得數.
②出示:
討論:怎樣做題迅速而準確地寫出得數?(每組都先算好第一題的得數,后兩道題的積添上相應的數的“0”;
③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要求學生獨立填寫)
三、鞏固練習:
1.看卡片寫得數,比比誰最棒.
2.填空:
(1) 讀作( )乘( ),想:( )個( )乘7是( )個( ),是( ).
(2)3乘600得( )個百,就是( ).
3.列式解答下面各題.
(1)幼兒園買來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買來水果多少千克?
(2)果園里栽了40棵蘋果樹,梨樹的棵數是蘋果樹的在8倍.梨樹有多少棵?
4.游戲:小猴摘桃(詳見探究活動).
四、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怎樣口算一位數同整十、整百數相乘?還有什么問題?
五、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節課是在表內乘法和萬以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學時,先讓學生通過實物演示、動手操作、觀察討論來理解算式的含義和算理,再通過鞏固練習來使學生領悟算法.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并發現規律,探索得出簡便算法并加以運用.
教師注意以基本概念為核心,抓住新舊知識聯系、運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掌握新知識.
教學中,還注意引導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尤其是口算算理的推導過程.為學生探求問題創設了寬松愉悅的氛圍.
探究活動
放爆竹
活動目的
使學生熟練口算乘法,進一步提高口算速度和準確率.
活動準備
教師將口算卡片制作成爆竹形狀.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卡片,學生搶答或指名說出得數.
2.全班同學做裁判,答對了就發出“叮、嘡——”的爆竹聲,答錯了就發出“喇”的聲音,然后一起修改答案.
小小郵遞員
活動目的
使學生熟練口算乘法,進一步提高口算速度和準確率.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成信箱模樣,前后兩面都標上數字即算式的結果.
2.制作若干卡片(信),上面寫著一些算式.
活動過程
1.請4至6名同學到前邊,每人手里拿一個信箱.其它同學每人各拿一封或幾封信.
2.游戲開始,學生找算式所對應的得數投入收信箱,雙方互查互動.
3.教師可結合學生出現的問題或錯誤加以點撥,指導他們討論,辨析,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師根據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征。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里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才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在還是線段嗎?為什么?你們發現了什么?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回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著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學書)你能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說也說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來畫線段?為什么?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著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么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里?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一數,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4-2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