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數學教案

時間:2024-05-23 12:14:02 高中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數學教案【實用】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數學教案【實用】

高中數學教案1

  =

  =425a0b0=425.

  點評:化簡這類式子一般有兩種辦法,一是首先用負指數冪的定義把負指數化成正指數,另一個方法是采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負指數化成正指數。

  (3)5-26+7-43-6-42

  =(3-2)2+(2-3)2-(2-2)2

  =3-2+2-3-2+2=0.

  點評:考慮根號里面的數是一個完全平方數,千萬注意方根的性質的運用。

  例3已知,n∈正整數集,求(x+1+x2)n的值。

  活動:學生思考,觀察題目的特點,從整體上看,應先化簡,然后再求值,要有預見性,與具有對稱性,它們的積是常數1,為我們解題提供了思路,教師引導學生考慮問題的思路,必要時給予提示。

  = 。

  這時應看到1+x2=,

  這樣先算出1+x2,再算出1+x2,代入即可。

  解:將代入1+x2,得1+x2=,

  所以(x+1+x2)n=

  =

  = =5.

  點評:運用整體思想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決本題的關鍵,要深刻理解這種做法。

  知能訓練

  課本習題2.1A組3.

  利用投影儀投射下列補充練習:

  1、化簡:的結果是()

  A. B.

  C. D.

  解析:根據本題的特點,注意到它的整體性,特別是指數的規律性,我們可以進行適當的變形。

  因為,所以原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

  依次類推,所以。

  答案:A

  2、計算2790.5+0.1-2+ -3π0+9-0.5+490.5×2-4.

  解:原式=

  =53+100+916-3+13+716=100.

  3、計算a+2a-1+a-2a-1(a≥1)。

  解:原式=(a-1+1)2+(a-1-1)2=a-1+1+|a-1-1|(a≥1)。

  本題可以繼續向下做,去掉絕對值,作為思考留作課下練習。

  4、設a>0,,則(x+1+x2)n的值為__________.

  解析:1+x2= 。

  這樣先算出1+x2,再算出1+x2,

  將代入1+x2,得1+x2= 。

  所以(x+1+x2)n=

  = =a.

  答案:a

  拓展提升

  參照我們說明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的過程,請你說明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的過程,利用計算器計算出3的`近似值,取它的過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根據這些近似值計算的過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利用逼近思想,“逼出”的意義,學生合作交流,在投影儀上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

  解:3=1.732 050 80…,取它的過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如下表。

  3的過剩近似值

  的過剩近似值

  3的不足近似值

  的不足近似值

  1.8 3.482 202 253 1.7 3.249 009 585

  1.74 3.340 351 678 1.73 3.317 278 183

  1.733 3.324 183 446 1.731 3.319 578 342

  1.732 1 3.322 110 36 1.731 9 3.321 649 849

  1.732 06 3.322 018 252 1.732 04 3.321 972 2

  1.732 051 3.321 997 529 1.732 049 3.321 992 923

  1.732 050 9 3.321 997 298 1.732 050 7 3.321 996 838

  1.732 050 81 3.321 997 091 1.732 050 79 3.321 997 045

  … … … …

  我們把用2作底數,3的不足近似值作指數的各個冪排成從小到大的一列數

  21.7,21.72,21.731,21.731 9,…,

  同樣把用2作底數,3的過剩近似值作指數的各個冪排成從大到小的一列數:

  21.8,21.74,21.733,21.732 1,…,不難看出3的過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相同的位數越多,即3的近似值精確度越高,以其過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為指數的冪2α會越來越趨近于同一個數,我們把這個數記為,

  即21.7<21.73<21.731<21.731 9<…< <…<21.732 1<21.733<21.74<21.8.

  也就是說是一個實數,=3.321 997 …也可以這樣解釋:

  當3的過剩近似值從大于3的方向逼近3時,23的近似值從大于的方向逼近;

  當3的不足近似值從小于3的方向逼近3時,23的近似值從小于的方向逼近。

  所以就是一串有理指數冪21.7,21.73,21.731,21.731 9,…,和另一串有理指數冪21.8,21.74,21.733,21.732 1,…,按上述規律變化的結果,即≈3.321 997.

  課堂小結

  (1)無理指數冪的意義。

  一般地,無理數指數冪aα(a>0,α是無理數)是一個確定的實數。

  (2)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對任意的實數r,s,均有下面的運算性質:

  ①ar?as=ar+s(a>0,r,s∈R)。

  ②(ar)s=ars(a>0,r,s∈R)。

  ③(a?b)r=arbr(a>0,b>0,r∈R)。

  (3)逼近的思想,體會無限接近的含義。

  作業

  課本習題2.1 B組2.

  設計感想

  無理數指數是指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演示,理解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際情況去探索,自己得出結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本堂課內容較為抽象,又不能進行推理,只能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特別是逼近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多作練習,提高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備課資料

  【備用習題】

  1、以下各式中成立且結果為最簡根式的是()

  A.a?5a3a?10a7=10a4

  B.3xy2(xy)2=y?3x2

  C.a2bb3aab3=8a7b15

  D.(35-125)3=5+125125-235?125

  答案:B

  2、對于a>0,r,s∈Q,以下運算中正確的是()

  A.ar?as=ars B.(ar)s=ars

  C.abr=ar?bs D.arbs=(ab)r+s

  答案:B

  3、式子x-2x-1=x-2x-1成立當且僅當()

  A.x-2x-1≥0 B.x≠1 C.x<1 D.x≥2

  解析:方法一:

  要使式子x-2x-1=x-2x-1成立,需x-1>0,x-2≥0,即x≥2.

  若x≥2,則式子x-2x-1=x-2x-1成立。

  故選D.

  方法二:

  對A,式子x-2x-1≥0連式子成立也保證不了,尤其x-2≤0,x-1<0時式子不成立。

  對B,x-1<0時式子不成立。

  對C,x<1時x-1無意義。

  對D正確。

  答案:D

  4、化簡b-(2b-1)(1

  解:b-(2b-1)=(b-1)2=b-1(1

  5、計算32+5+32-5.

  解:令x=32+5+32-5,

  兩邊立方得x3=2+5+2-5+332+5?32-5?(32+5+32-5),即x3=4-3x,x3+3x-4=0.∴(x-1)(x2+x+4)=0.

  ∵x2+x+4=x+122+154>0,∴x-1=0,即x=1.

  ∴32+5+32-5=1.

高中數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數列極限的概念和描述性定義。

  ②使學生會判斷一些簡單數列的極限,了解數列極限的“e—N"定義,能利用逐步分析的方法證明一些數列的極限。

  ③通過觀察運動和變化的過程,歸納總結數列與其極限的特定關系,提高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的極限的思想方法和獨立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有限與無限、近似與精確、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數列極限的概念和定義。

  教學難點:數列極限的“ε―N”定義的理解。

  三、教學對象分析

  這節課是數列極限的第一節課,足學生學習極限的入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經驗型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在《立體幾何》內容求球的表面積和體積時對極限思想已有接觸,而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中主要接觸的是關于“有限”的問題,很少涉及“無限”的問題。極限這一抽象概念能夠使他們做基于直觀的理解,并引導他們作出描述性定義“當n無限增大時,數列{an}中的項an無限趨近于常數A,也就是an與A的差的絕對值無限趨近于0”,并能用這個定義判斷一些簡單數列的極限。但要使他們在一節課內掌握“ε—N”語言求極限要求過高。因此不宜講得太難,能夠通過具體的幾個例子,歸納研究一些簡單的數列的極限。使學生理解極限的基本概念,認識什么叫做數列的極限以及數列極限的定義即可。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本課是采用啟發式講授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及學生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實際問題入手,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通過具體的兩個比較簡單的`數列,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向學生展示了數列中的各項隨著項數的增大,無限地趨向于某個常數的過程,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討論總結出這兩個數列的特征,從而得出數列極限的一個描述性定義。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數列極限的各種不同情況。從而對數列極限有了直觀上的認識,接著讓學生根據數列中各項的情況判斷一些簡單的數列的極限。從而達到深化定義的效果。最后進行練習鞏固,通過這樣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由觀察到分析、由定量到定性,由直觀到抽象,并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使得學生逐步地了解極限這個新的概念,為下節課的極限的運算及應用做準備,為以后學習高等數學知識打下基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課件展示創設情境動畫。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個很重要的新的知識。

  情境

  (1)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于公元263年創立“割圓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

  情境

  (2)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周所著的《莊子·天下篇》引用過一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也就是說拿一根木棒,將它切成一半,拿其中一半來再切成一半,得到四分之一,再切成一半,就得到了八分之?如此下去,無限次地切,每次都切一半,問是否會切完?

  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切完的,但是每次切了以后,木棒都比原來的少了一半,也就是說木棒的長度越來越短,但永遠不會變成零。從而引出極限的概念。

  2、定義探究

  展示定義探索(一)動畫演示。

  問題1:請觀察以下無窮數列,當n無限增大時,a,I的變化趨勢有什么特點?

  (1)1/2,2/3,3/4,n/n—1

  (2)0.9,0.99,0.999,0.9999,1—1/10n

  問題2:觀察課件演示,請分析以上兩個數列隨項數n的增大項有那些特點?

  師生一起歸納總結出以下結論:數列(1)項數n無限增大時,項無限趨近于1;數列(2)項數n無限增大時,項無限趨近于1。

  那么就把1叫數列(1)的極限,1叫數列(2)的極限。這兩個數列只是形式不同,它們都是隨項數n的無限增大,項無限趨近于某一確定常數,這個常數叫做這個數列的極限。

  那么,什么叫數列的極限呢?對于無窮數列an,如果當n無限增大時,an無限趨向于某一個常數A,則稱A是數列an的極限。

  提出問題3:怎樣用數學語言來定量描述呢?怎樣用數學語言來描述上述數列的變化趨勢?

  展示定義探索(二)動畫演示。

  師生共同總結發現在數軸上兩點間距離越小,項與1越趨近,因此可以借助兩點間距離無限小的方式來描述項無限趨近常數。無論預先指定多么小的正數e,如取e=O—1,總能在數列中找到一項am,使得an項后面的所有項與1的差的絕對值都小于ε,若取£=0.0001,則第6項后面的所有項與1的差的絕對值都小于ε,即1是數列(1)的極限。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數列的極限定義中應包含哪量(用這些量來描述數列1的極限)。

  數列的極限為:對于任意的ε>0,如果總存在自然數N,當n>N時,不等式|an—A|n的極限。

  課件可以實現任意輸入一個n值,可以計算出相應的數列第n項的值,并且動畫演示數列的變化過程。如圖1所示是課件運行時的一個畫面。

  定義探索動畫(二)課件可以實現任意輸入一個n值,可以計算出相應的數列第n項的值和Ian一1I的值,并且動畫演示出第an項和1之間的距離。如圖2所示是課件運行時的一個畫面。

  3、知識應用

  這里舉了3道例題,與學生一塊思考,一起分析作答。

  例1、已知數列:

  1,—1/2,1/3,—1/4,1/5,(—1)n+11/n,(1)計算an—0(2)第幾項后面的所有項與0的差的絕對值都小于0.017都小于任意指定的正數。

  (3)確定這個數列的極限。

  例2、已知數列:

  已知數列:3/2,9/4,15/8,2+(—1/2)n。

  猜測這個數列有無極限,如果有,應該是什么數?并求出從第幾項開始,各項與這個極限的差都小于0.1,從第幾項開始,各項與這個極限的差都小于0.017

  例3、求常數數列一7,一7,一7,一7,的極限。

  4、知識小結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數列極限的概念,對數列極限有了初步的認識。數列極限研究的是無限變化的趨勢,而通過對數列極限定義的探討,我們看到這一過程又是通過有限來把握的,有限與無限、近似與精確、量變與質變之間的辯證關系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課后練習:

  (1)判斷下列數列是否有極限,如果有的話請求出它的極限值。①an=4n+l/n;②an=4—(1/3)m;③an=(—1)n/3n;④aan=—2;⑤an=n;⑥an=(—1)n。

  (2)課本練習1,2。

  5、探究性問題

  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思考題。

  提出問題:

  芝諾悖論:阿基里斯是《荷馬史詩》中的善跑英雄。奔跑中的阿基里斯永遠也無法超過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烏龜,因為當阿基里斯到達烏龜的起跑點時,烏龜已經走在前面一小段路了,阿基里斯又必須趕過這一小段路,而烏龜又向前走了。這樣,阿基里斯可無限接近它,但不能追到它。假定阿基里斯跑步的速度是烏龜速度的10倍,阿基里斯與烏龜賽跑的路程是1公里。如果讓烏龜先跑0.1公里,當阿基里斯追到O。1公里的地方,烏龜又向前跑了0.01公里。當阿基里斯追到0.01公里的地方,烏龜又向前跑了0.001公里這樣一直追下去,阿基里斯能追上烏龜嗎?

  這里是研究性學習內容,以學生感興趣的悖論作為課后作業,鞏固本節所學內容,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列的極限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課下交流與討論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相互合作、交流和討論的習慣,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實質,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習慣。

高中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復數的幾何意義,會用復平面內的點和向量來表示復數;了解復數代數形式的加、減運算的幾何意義.

  2.通過建立復平面上的點與復數的一一對應關系,自主探索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

  教學重點:

  復數的幾何意義,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

  教學難點:

  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

  教學過程:

  一 、問題情境

  我們知道,實數與數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實數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那么,復數是否也能用點來表示呢?

  二、學生活動

  問題1 任何一個復數a+bi都可以由一個有序實數對(a,b)惟一確定,而有序實數對(a,b)與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是一一對應的,那么我們怎樣用平面上的點來表示復數呢?

  問題2 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A與以原點O為起點,A為終點的向量是一一對應的,那么復數能用平面向量表示嗎?

  問題3 任何一個實數都有絕對值,它表示數軸上與這個實數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任何一個向量都有模,它表示向量的長度,那么相應的,我們可以給出復數的模(絕對值)的概念嗎?它又有什么幾何意義呢?

  問題4 復數可以用復平面的向量來表示,那么,復數的加減法有什么幾何意義呢?它能像向量加減法一樣,用作圖的方法得到嗎?兩個復數差的模有什么幾何意義?

  三、建構數學

  1.復數的幾何意義: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以復數a+bi的實部a為橫坐標,虛部b為縱坐標就確定了點Z(a,b),我們可以用點Z(a,b)來表示復數a+bi,這就是復數的幾何意義.

  2.復平面:建立了直角坐標系來表示復數的平面.其中x軸為實軸,y軸為虛軸.實軸上的點都表示實數,除原點外,虛軸上的點都表示純虛數.

  3.因為復平面上的點Z(a,b)與以原點O為起點、Z為終點的向量一一對應,所以我們也可以用向量來表示復數z=a+bi,這也是復數的幾何意義.

  6.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可由向量加減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得到,兩個復數差的模就是復平面內與這兩個復數對應的兩點間的距離.同時,復數加減法的法則與平面向量加減法的坐標形式也是完全一致的.

  四、數學應用

  例1 在復平面內,分別用點和向量表示下列復數4,2+i,-i,-1+3i,3-2i.

  練習 課本P123練習第3,4題(口答).

  思考

  1.復平面內,表示一對共軛虛數的兩個點具有怎樣的位置關系?

  2.如果復平面內表示兩個虛數的點關于原點對稱,那么它們的實部和虛部分別滿足什么關系?

  3.“a=0”是“復數a+bi(a,b∈R)是純虛數”的__________條件.

  4.“a=0”是“復數a+bi(a,b∈R)所對應的點在虛軸上”的_____條件.

  例2 已知復數z=(m2+m-6)+(m2+m-2)i在復平面內所對應的點位于第二象限,求實數m允許的取值范圍.

  例3 已知復數z1=3+4i,z2=-1+5i,試比較它們模的大小.

  思考 任意兩個復數都可以比較大小嗎?

  例4 設z∈C,滿足下列條件的點Z的集合是什么圖形?

  (1)│z│=2;(2)2<│z│<3.

  變式:課本P124習題3.3第6題.

  五、要點歸納與方法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復數的幾何意義.

  2.復數加減法的幾何意義.

  3.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高中數學教案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新授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具: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集合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 例如,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 至于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 例如,下一章講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復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由一些數、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對象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 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 記作Z ,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 記作Q ,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 記作R

  注:(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三、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1、2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復)

  3、設a,b是非零實數,那么 可能取的值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實數x,-x,|x|, 所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個元素 (B)3個元素 (C)4個元素 (D)5個元素

  5、設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數,求證:

  (1) 當x∈N時, x∈G;

  (2) 若x∈G,y∈G,則x+y∈G,而 不一定屬于集合G

  證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則x= x+0* = a+b ∈G,即x∈G

  證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數,

  ∴ = 不一定屬于集合G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于、不屬于)

  2、集合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3、常用數集的定義及記法

高中數學教案5

  一、什么是教學案例

  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

  教學案例是事件:教學案例是對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敘述的是這個教學故事的產生、發展的歷程,它是對教學現象的動態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案例與故事之間的根本區別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襲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發生的事件,是教學事件的真實再現。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生的實踐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擺椅子上杜撰的事實來替代”,也不能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的事實來替代。

  二、如何進行教學案例研究

  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真實、典型的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它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也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那么如何進行教學案例研究呢?一般情況下,案例研究的程序基本有以下兩個環節:案例研究的準備及實施、案例研究報告的撰寫與反思。

  (一)案例研究的準備與實施

  1.研究主題的選擇

  案例研究都要有研究的重點和主題,這個主題常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常見的疑難問題和困惑事件相關,一般來說可以從教學的各個方面確定研究的主題,如從教師教學行為確定主題——教學材料的選擇、教學中的提問、教學媒體的使用、教學評價語言、課堂教學調控行為等;也可以從學生的學習方式確定主題——探究性學習、問題解決學習、合作學習、實踐性活動等。另外從學科特點、教學內容等都可以確定研究的主題。

  研究者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教改的大方向,要熟悉相關的《課程標準》和有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還要通過有關的調查,搜集詳盡的材料(如閱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訪談等),同時初步確定案例研究的方向、研究任務,即初步確定案例的內容是關于教學策略、學生行為或是教學技能的研究。

  一般來說,案例研究主題的確定往往需要思考下面一些問題:即研究的事件是否對于自我發現更有潛力?選擇的事件對學生是否有較大的情感影響(心靈是否受到震撼)?關鍵事件再現了前人(或自己)過去成功的行為嗎?事件呈現的是一個你不能確定怎樣解決的問題?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難的選擇嗎?事件使得你必須以一種感覺不熟悉的方式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嗎?事件暗示一個與道德或道義上相關的問題嗎?研究的主題如果反映以上的一些內容,那么這樣的案例研究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研究的主題內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學科特點的體現:如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本質屬性的抽象、數學結論的推廣等;(2)學生數學學習規律的探究:如數學學習習慣、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等;(3)教師專業知識的提升:如數學板書與電子屏幕的展示對學生思維的影響、數學語言的訓練對人們思維的影響、數學知識模式化教學的優劣等。

  2.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

  (1)課堂觀察。觀察方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是教師自己對教學對象——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片斷進行觀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師來實施觀察,這兩種觀察的目的都是為了掌握課堂教學中的第一手資料。課堂觀察方法不限于用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利用各種工具如照相、錄音、攝像等作為輔助觀察的手段,以提高觀察的效果。對觀察的資料,可以逐字逐句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教學程序表、提問技巧水平檢核表、提問行為類型頻次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等,以便以后繼續分析案例提供翔實的原始材料。

  (2)訪談與調查。對一些課堂教學不能觀察到的師生內心活動,如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學程序的意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達標的成效等一些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與執教教師的交談以及和學生的座談,以豐富和充實課堂教學觀察的材料;對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回答問題的心理狀態、解題思路等問題,也可以在課后做一些問卷調查;對學生達標的成度、效度,也可以作一些測試調查。從這些訪談、調查的材料中,再分析課堂教學的現象,不難發現造成各種課堂現象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然后再具體尋找在哪個教學環節中出現問題,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是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從中找到課堂教學現象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案例分析的說服力。當然,對廣大第一線教師而言,這里所運用的文獻分析方法,并不是為了論證新教育理論,也不是去歸納教育的宏觀現象,而是通過有關教育理論文獻的查閱,去進一步解讀課堂教學的活動,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如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常常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獲得有關的數學概念、法則與公式,那么,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就可以帶著問題,查閱、分析有關文獻資料,從學習中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理論水平。

  (二)案例研究報告的撰寫

  1.常見的案例報告格式

  撰寫教學案例,結構可以靈活多樣,并非要千篇一律、一個模式,而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過程——案例反思”、“課例——問題——分析”、“主題與背景——情景描述——問題討論——詮釋與研究”等。當前,國內外課堂教學案例編寫的格式有多種多樣。但不管何種編寫格式,它們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對案例的客觀描述;二是對案例中所述問題、關鍵教學事件等的分析。

  下面介紹兩種常用的案例編寫的格式:

  (1)“描述+分析”式

  此格式的特點是將整個案例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為描述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針對情景中的一個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并獲得結論。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某一片斷像講故事一樣原原本本地、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問答式的課堂對話,也可以概括式地敘述,主要是提供一個或一連串課堂教學疑難的問題,并把教育理論、教育思想隱藏在描述之中。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針對描述的情景發表個人或多人的感受,同時加以理論的分析與說明。分析方法可以是對描述中提出的一個問題,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對描述中的幾個問題,集中從一個方面加以分析。分析的目的是要從描述的情景中提煉問題的本質,講述理論的解釋,明確正確的方法,最終獲得對關鍵教學事件的正確把握。

  (2)“背景+描述+問題+詮釋”式

  此格式是一種要求比較高的編寫格式,而且,它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也更大。通常它將整個案例分為四個部分:

  A.主題與背景

  主題是關鍵教學事件中所反映的案例主要觀點,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敘述案例發生的地點、時間、人物的一些基本情況。當然,這部分的內容不宜很長,只需提綱挈領敘述清楚即可。

  B.情景描述

  與“描述+分析”式中的描述相同,主要突出主題所反映的課堂教學活動。

  C.問題討論

  這是根據主題要求與情景描述,進行的分析、歸納、總結與提煉,包括學科知識的要點、教學法和情景特點以及案例的說明與注意事項。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為案例教學服務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同的教學觀念,不同的教學手段,所提出的問題也不同。對案例中所提出的主題以及情景描述中提出的問題闡述自己的見解。

  D.詮釋與研究

  這部分主要是用教育理論對案例情景作多角度的解讀。它包括對課堂教學行為的技術資料、課堂教學實錄以及教學活動背后的故事等作理論上的分析。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課堂教學的效果高于預期的目標,反之教師期望的目標學生沒有達到或有所偏離,教學內容呈現的先后與學生理解的程度、教學方法運用與學生內在動機的激發等環節存在著矛盾,這些事件的背后,必然隱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過詮釋,挖掘這些事件背后的內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規律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2.案例報告撰寫的關鍵

  (1)掌握四個原則。要寫好教學案例,除了平時多積累素材,學習他人的案例作品以提高寫作技巧外,還應把握以下四點:

  A.主題性原則:要有捕捉關鍵教學事件的意識,以此確定案例研究的主題。為此要注意了解新的課程改革的動向、把握適合時代要求的數學教育方式、明確學生數學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尋找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規律。報告圍繞主題進行情景描述和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種描述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實錄,要反映事件發生的過程,重點描述反映關鍵教學事件的變化和戲劇化的情境,猶如記敘文寫作,突出主題,詳寫重點,雕刻高潮。

  案例鮮明的主題通常關系到教學的核心理念、常見問題、處理方法等等,可以說,主題就是案例的靈魂。而主題的最佳表現形式就是文題直接體現主題。因此,設計主題就要有新意、有時代感,通俗地說就是與眾不同,要有獨特見解、獨家發現。來源于實踐的教學案例并非都有同等價值,關鍵要看撰寫者對實踐的發展與理論的升華程度,包括對題目的推敲。如有的教學案例重點描述了有戲劇性的情節,用了“細節決定成敗”的題目,給人耳目一新,一下子揪住了讀者的心。再如,一些有創意的題目《“導之有方”方能“導之有效”》、《跳出數學教數學》、《在數學的疑難處悟成長》、《捕捉資源因勢利導》等等,讓人一看題目就有閱讀的欲望。實踐證明,在寫作案例時,選擇有感悟、有新意的內容,在明確主題,恰當擬題后再動筆,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案例。

  B.理論性原則:解決問題的策略中應當蘊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實際是將自己對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基本原理的理解滲透于描述的字里行間,比如學生做了什么,參與程度,投入程度如何,教師如何引導點撥,師生心理、行為變化情況等,無不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育基本原理。

  C.敘事性原則:案例報告的書寫方式是敘事式,它不同于論述式。敘事方式必須以課堂教學生動的事實為主要情節,可以夾敘夾議,也可以選擇情景片段,可以是一節課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圍繞一個主題的幾節課的情景片段。

  D.學科性原則:數學案例報告一定要體現學科的特征,要有較深刻的理性思考,要反映數學的基本思想與方法,要符合課程標準,滿足教材內容的呈現方法,積極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就是撰寫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體現。

  (2)用好四種表述。教學案例的表述方法很多,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方法:

  A.故事式陳述法:就是教學全程或某一精彩教學片段實錄,包括教師和學生的一言一行。陳述時,根據操作程序作一點“簡評”,最后作“總評”。

  B.以案說理:對教學過程進行陳述時,舍去與文題不相關或不重要的部分,并強化與主題相關的重要情節,尤其是引發高潮的關鍵行為,然后有較長篇幅的理性思考。

  C.圖表展示法:用圖表進行統計的形式體現撰寫者的教育思想,給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覺,幫助讀者迅速了解撰寫者的寫作意圖,是常用的一種案例撰寫方法。比如,描述學生的參與人數,投入程度,解決問題的質量等多個問題,都可以在一張或數張圖表上用百分比或個(次)數進行統計。在每一張圖表后,應有一段“分析”或“結論”,將撰寫者的教學理念進行理性闡述,亦可在圖表展示后,總的提出自己對案例的分析和建議。

  D.分析討論法:在撰寫時,應汲取分析討論中最精彩的部分做深入、細致的全面記錄,最后撰寫者還必須對討論情況做一分析,或提出一些值得今后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3.優秀案例的特征

  (1)時代性:一個好的案例描述的是現實生活場景——案例的敘述要把事件置于一個時空框架之中,應該以關注今天所面臨的疑難問題為著眼點,至少應該是近年發生的事情,展示的整個事實材料應該與整個時代及教學背景相照應,這樣的案例讀者更愿意接觸。一個好的案例可以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對案例所涉及的人產生移情作用。

  (2)真實性:一個好的案例應該包括從案例所反映的對象那里引述的材料——案例寫作必須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因此可引述一些口頭的或書面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材料,如對話、筆記、信函等,以增強案例的真實感和可讀性。重要的事實性材料應注明資料來源。

  (3)適用性:一個好的案例需要針對面臨的疑難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案例不能只是提出問題,它必須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思路、具體措施,并包含著解決問題的詳細過程,這應該是案例寫作的重點。如果一個問題可以提出多種解決辦法的話,那么最為適宜的方案,就應該是與特定的背景材料相關最密切的那一個。如果有包治百病、普遍適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案例這種形式就不必要存在了。

  (4)反思性:一個好的案例需要有對已經做出的解決問題的決策的評價——評價是為了給新的決策提供參考點。可在案例的開頭或結尾寫下案例作者對自己解決問題策略的評論,以點明案例的基本論點及其價值。

  三、案例研究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1.選材面過窄。從內容上看,多數案例是關于課堂教學甚至局限于一節課的研究,往往不能說明問題,或者在一節課中,也只會從簡單的對話分析問題,做不到全方位、多角度。這說明教師對教學情境的豐富性、復雜性和聯系性認識不夠。

  2.缺乏典型性。有的案例對教學實踐沒有挖掘與反思,隨意摘取一些教學片段泛泛而談、人云亦云,沒有實用價值。不能夠通過對某一事件現象的分析、處理、詮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的案例對他人沒什么借鑒作用。

  3.主題不明確。主要體現為:

  (1)主題渙散。有的案例象記流水帳,沒有根據需要進行恰當的取舍,看不出作者要反映、探討什么問題,缺乏指導性、創新性和參考性。

  (2)定題過于隨意。有的案例直接用案例研究依據的文題為題目,如《“三角函數”教學案例》、《“拋物線”教學案例》等,題目不鮮明、不形象,影響讀者的選讀和案例的傳播。

  4.結構不合理。案例作為一種文體,有它自己的寫作結構,只有優化案例的結構,才能增強案例的可讀性和指導性。如寫成一般的教學設計,一般包括“備課思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方法、課前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內容;寫成教學實錄,把一堂課從頭到尾詳盡地記錄下來,再寫上作者的看法;重記錄輕分析,過程描述多,評析少等等。沒有創新,平淡無趣,看不出案例研究和反映的問題。

  5.描述與分析脫節。有的案例描述與分析矛盾,讓人不知所云;有時反映的是一種觀點,分析闡明的是另一種觀點,雖然不矛盾,但聯系不緊密;有的分析中熱衷于抄錄教育理論的一些條條,脫離案例描述的事件而空談理論,顯得空泛無物。

高中數學教案6

  整體設計

  教學分析

  我們在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已了解了整數指數冪的概念和運算性質。從本節開始我們將在回顧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基礎上,類比出正數的n次方根的定義,從而把指數推廣到分數指數。進而推廣到有理數指數,再推廣到實數指數,并將冪的運算性質由整數指數冪推廣到實數指數冪。

  教材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之外就感受到指數函數的實際背景,先給出兩個具體例子:GDP的增長問題和碳14的衰減問題。前一個問題,既讓學生回顧了初中學過的整數指數冪,也讓學生感受到其中的函數模型,并且還有思想教育價值。后一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函數模型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分數指數冪、無理數指數冪的興趣與欲望,為新知識的學習作了鋪墊。

  本節安排的內容蘊涵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如推廣的思想(指數冪運算律的推廣)、類比的思想、逼近的思想(有理數指數冪逼近無理數指數冪)、數形結合的思想(用指數函數的圖象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等,同時,充分關注與實際問題的結合,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教學中要注意發揮信息技術的力量,盡量利用計算器和計算機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

  三維目標

  1、通過與初中所學的知識進行類比,理解分數指數冪的概念,進而學習指數冪的性質。掌握分數指數冪和根式之間的互化,掌握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類比的能力。

  2、掌握根式與分數指數冪的互化,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運算訓練,養成學生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了解數學來自生活,數學又服務于生活的哲理。

  3、能熟練地運用有理指數冪運算性質進行化簡、求值,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和科學正確的計算能力。

  4、通過訓練及點評,讓學生更能熟練掌握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展示函數圖象,讓學生通過觀察,進而研究指數函數的性質,讓學生體驗數學的簡潔美和統一美。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分數指數冪和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運用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運用有理指數冪的性質進行化簡、求值。

  教學難點

  (1)分數指數冪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2)有理指數冪性質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作者:路致芳

  導入新課

  思路1.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否知道考古學家如何判斷生物的發展與進化,又怎樣判斷它們所處的年代?(考古學家是通過對生物化石的研究來判斷生物的發展與進化的,第二個問題我們不太清楚)考古學家是按照這樣一條規律推測生物所處的年代的。教師板書本節課題:指數函數——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思路2.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那么有沒有四次方根、五次方根…n次方根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本堂課研究的課題:指數函數——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立方根?一個數的平方根有幾個,立方根呢?

  (2)如x4=a,x5=a,x6=a,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又能得到什么呢?

  (3)根據上面的結論我們能得到一般性的結論嗎?

  (4)可否用一個式子表達呢?

  活動:教師提示,引導學生回憶初中的時候已經學過的平方根、立方根是如何定義的,對照類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解釋上面的式子,對問題(2)的結論進行引申、推廣,相互交流討論后回答,教師及時啟發學生,具體問題一般化,歸納類比出n次方根的概念,評價學生的思維。

  討論結果:(1)若x2=a,則x叫做a的平方根,正實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如:4的平方根為±2,負數沒有平方根,同理,若x3=a,則x叫做a的立方根,一個數的立方根只有一個,如:-8的立方根為-2.

  (2)類比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一個數的四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四次方根。一個數的五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五次方根。一個數的六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六次方根。

  (3)類比(2)得到一個數的n次方等于a,則這個數叫a的n次方根。

  (4)用一個式子表達是,若xn=a,則x叫a的n次方根。

  教師板書n次方根的意義:

  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n th root),其中n>1且n∈正整數集。

  可以看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是n次方根的概念的特例。

  提出問題

  (1)你能根據n次方根的意義求出下列數的n次方根嗎?(多媒體顯示以下題目)。

  ①4的平方根;②±8的立方根;③16的'4次方根;④32的5次方根;⑤-32的5次方根;⑥0的7次方根;⑦a6的立方根。

  (2)平方根,立方根,4次方根,5次方根,7次方根,分別對應的方根的指數是什么數,有什么特點?4,±8,16,-32,32,0,a6分別對應什么性質的數,有什么特點?

  (3)問題(2)中,既然方根有奇次的也有偶次的,數a有正有負,還有零,結論有一個的,也有兩個的,你能否總結一般規律呢?

  (4)任何一個數a的偶次方根是否存在呢?

  活動:教師提示學生切實緊扣n次方根的概念,求一個數a的n次方根,就是求出的那個數的n次方等于a,及時點撥學生,從數的分類考慮,可以把具體的數寫出來,觀察數的特點,對問題(2)中的結論,類比推廣引申,考慮要全面,對回答正確的學生及時表揚,對回答不準確的學生提示引導考慮問題的思路。

  討論結果:(1)因為±2的平方等于4,±2的立方等于±8,±2的4次方等于16,2的5次方等于32,-2的5次方等于-32,0的7次方等于0,a2的立方等于a6,所以4的平方根,±8的立方根,16的4次方根,32的5次方根,-32的5次方根,0的7次方根,a6的立方根分別是±2,±2,±2,2,-2,0,a2.

  (2)方根的指數是2,3,4,5,7…特點是有奇數和偶數。總的來看,這些數包括正數,負數和零。

  (3)一個數a的奇次方根只有一個,一個正數a的偶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4)任何一個數a的偶次方根不一定存在,如負數的偶次方根就不存在,因為沒有一個數的偶次方是一個負數。

  類比前面的平方根、立方根,結合剛才的討論,歸納出一般情形,得到n次方根的性質:

  ①當n為偶數時,正數a的n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正的n次方根用na表示,如果是負數,負的n次方根用-na表示,正的n次方根與負的n次方根合并寫成±na(a>0)。

  ②n為奇數時,正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正數,負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負數,這時a的n次方根用符號na表示。

  ③負數沒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上面的文字語言可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a為正數:n為奇數,a的n次方根有一個為na,n為偶數,a的n次方根有兩個為±na.

  a為負數:n為奇數,a的n次方根只有一個為na,n為偶數,a的n次方根不存在。

  零的n次方根為零,記為n0=0.

  可以看出數的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質是n次方根的性質的特例。

  思考

  根據n次方根的性質能否舉例說明上述幾種情況?

  活動:教師提示學生對方根的性質要分類掌握,即正數的奇偶次方根,負數的奇次方根,零的任何次方根,這樣才不重不漏,同時巡視學生,隨機給出一個數,我們寫出它的平方根,立方根,四次方根等,看是否有意義,注意觀察方根的形式,及時糾正學生在舉例過程中的問題。

  解:答案不,比如,64的立方根是4,16的四次方根為±2,-27的5次方根為5-27,而-27的4次方根不存在等。其中5-27也表示方根,它類似于na的形式,現在我們給式子na一個名稱——根式。

  根式的概念:

  式子na叫做根式,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n叫做根指數。

  如3-27中,3叫根指數,-27叫被開方數。

  思考

  nan表示an的n次方根,式子nan=a一定成立嗎?如果不一定成立,那么nan等于什么?

  活動:教師讓學生注意討論n為奇偶數和a的符號,充分讓學生多舉實例,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注意歸納整理。

  〔如3(-3)3=3-27=-3,4(-8)4=|-8|=8〕。

  解答:根據n次方根的意義,可得:(na)n=a.

  通過探究得到:n為奇數,nan=a.

  n為偶數,nan=|a|=a,-a,a≥0,a<0.

  因此我們得到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

  ①(na)n=a.先開方,再乘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

  ②n為奇數,nan=a.先奇次乘方,再開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

  n為偶數,nan=|a|=a,-a,a≥0,a<0.先偶次乘方,再開方(同次),結果為被開方數的絕對值。

  應用示例

  思路1

  例求下列各式的值:

  (1)3(-8)3;(2)(-10)2;(3)4(3-π)4;(4)(a-b)2(a>b)。

  活動:求某些式子的值,首先考慮的應是什么,明確題目的要求是什么,都用到哪些知識,關鍵是啥,搞清這些之后,再針對每一個題目仔細分析。觀察學生的解題情況,讓學生展示結果,抓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癥下藥。求下列各式的值實際上是求數的方根,可按方根的運算性質來解,首先要搞清楚運算順序,目的是把被開方數的符號定準,然后看根指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如果是奇數,無需考慮符號,如果是偶數,開方的結果必須是非負數。

  解:(1)3(-8)3=-8;

  (2)(-10)2=10;

  (3)4(3-π)4=π-3;

  (4)(a-b)2=a-b(a>b)。

  點評:不注意n的奇偶性對式子nan的值的影響,是導致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準,記熟,會用,活用。

  變式訓練

  求出下列各式的值:

  (1)7(-2)7;

  (2)3(3a-3)3(a≤1);

  (3)4(3a-3)4.

  解:(1)7(-2)7=-2,

  (2)3(3a-3)3(a≤1)=3a-3,

  (3)4(3a-3)4=

  點評:本題易錯的是第(3)題,往往忽視a與1大小的討論,造成錯解。

  思路2

  例1下列各式中正確的是()

  A.4a4=a

  B.6(-2)2=3-2

  C.a0=1

  D.10(2-1)5=2-1

  活動:教師提示,這是一道選擇題,本題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應首先考慮根據方根的意義和運算性質來解,既要考慮被開方數,又要考慮根指數,嚴格按求方根的步驟,體會方根運算的實質,學生先思考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再回答。

  解析:(1)4a4=a,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當n為偶數時,應先寫nan=|a|,故A項錯。

  (2)6(-2)2=3-2,本質上與上題相同,是一個正數的偶次方根,根據運算順序也應如此,結論為6(-2)2=32,故B項錯。

  (3)a0=1是有條件的,即a≠0,故C項也錯。

  (4)D項是一個正數的偶次方根,根據運算順序也應如此,故D項正確。所以答案選D.

  答案:D

  點評:本題由于考查n次方根的運算性質與運算順序,有時極易選錯,選四個答案的情況都會有,因此解題時千萬要細心。

  例2 3+22+3-22=__________.

  活動:讓同學們積極思考,交流討論,本題乍一看內容與本節無關,但仔細一想,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方根,這里是帶有雙重根號的式子,去掉一層根號,根據方根的運算求出結果是解題的關鍵,因此將根號下面的式子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就更為關鍵了,從何處入手?需利用和的平方公式與差的平方公式化為完全平方式。正確分析題意是關鍵,教師提示,引導學生解題的思路。

  解析:因為3+22=1+22+(2)2=(1+2)2=2+1,

  3-22=(2)2-22+1=(2-1)2=2-1,

  所以3+22+3-22=22.

  答案:22

  點評:不難看出3-22與3+22形式上有些特點,即是對稱根式,是A±2B形式的式子,我們總能找到辦法把其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

  思考

  上面的例2還有別的解法嗎?

  活動:教師引導,去根號常常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有時平方差公式也可,同學們觀察兩個式子的特點,具有對稱性,再考慮并交流討論,一個是“+”,一個是“-”,去掉一層根號后,相加正好抵消。同時借助平方差,又可去掉根號,因此把兩個式子的和看成一個整體,兩邊平方即可,探討得另一種解法。

  另解:利用整體思想,x=3+22+3-22,

  兩邊平方,得x2=3+22+3-22+2(3+22)(3-22)=6+232-(22)2=6+2=8,所以x=22.

  點評:對雙重二次根式,特別是A±2B形式的式子,我們總能找到辦法將根號下面的式子化成一個完全平方式,問題迎刃而解,另外對A+2B±A-2B的式子,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去解。

  變式訓練

  若a2-2a+1=a-1,求a的取值范圍。

  解:因為a2-2a+1=a-1,而a2-2a+1=(a-1)2=|a-1|=a-1,

  即a-1≥0,

  所以a≥1.

  點評:利用方根的運算性質轉化為去絕對值符號,是解題的關鍵。

  知能訓練

  (教師用多媒體顯示在屏幕上)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正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正數

  B.負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負數

  C.0的n次方根是零

  D.a的n次方根用na表示(以上n>1且n∈正整數集)

  答案:C

  2、化簡下列各式:

  (1)664;(2)4(-3)2;(3)4x8;(4)6x6y3;(5)(x-y)2.

  答案:(1)2;(2)3;(3)x2;(4)|x|y;(5)|x-y|。

  3、計算7+40+7-40=__________.

  解析:7+40+7-40

  =(5)2+25?2+(2)2+(5)2-25?2+(2)2

  =(5+2)2+(5-2)2

  =5+2+5-2

  =25.

  答案:25

  拓展提升

  問題:nan=a與(na)n=a(n>1,n∈N)哪一個是恒等式,為什么?請舉例說明。

  活動:組織學生結合前面的例題及其解答,進行分析討論,解決這一問題要緊扣n次方根的定義。

  通過歸納,得出問題結果,對a是正數和零,n為偶數時,n為奇數時討論一下。再對a是負數,n為偶數時,n為奇數時討論一下,就可得到相應的結論。

  解:(1)(na)n=a(n>1,n∈N)。

  如果xn=a(n>1,且n∈N)有意義,則無論n是奇數或偶數,x=na一定是它的一個n次方根,所以(na)n=a恒成立。

  例如:(43)4=3,(3-5)3=-5.

  (2)nan=a,|a|,當n為奇數,當n為偶數。

  當n為奇數時,a∈R,nan=a恒成立。

  例如:525=2,5(-2)5=-2.

  當n為偶數時,a∈R,an≥0,nan表示正的n次方根或0,所以如果a≥0,那么nan=a.例如434=3,40=0;如果a<0,那么nan=|a|=-a,如(-3)2=32=3,

  即(na)n=a(n>1,n∈N)是恒等式,nan=a(n>1,n∈N)是有條件的。

  點評:實質上是對n次方根的概念、性質以及運算性質的深刻理解。

  課堂小結

  學生仔細交流討論后,在筆記上寫出本節課的學習收獲,教師用多媒體顯示在屏幕上。

  1、如果xn=a,那么x叫a的n次方根,其中n>1且n∈正整數集。用式子na表示,式子na叫根式,其中a叫被開方數,n叫根指數。

  (1)當n為偶數時,a的n次方根有兩個,是互為相反數,正的n次方根用na表示,如果是負數,負的n次方根用-na表示,正的n次方根與負的n次方根合并寫成±na(a>0)。

  (2)n為奇數時,正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正數,負數的n次方根是一個負數,這時a的n次方根用符號na表示。

  (3)負數沒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2、掌握兩個公式:n為奇數時,(na)n=a,n為偶數時,nan=|a|=a,-a,a≥0,a<0.

  作業

  課本習題2.1A組1.

  補充作業:

  1、化簡下列各式:

  (1)681;(2)15-32;(3)6a2b4.

  解:(1)681=634=332=39;

  (2)15-32=-1525=-32;

  (3)6a2b4=6(|a|?b2)2=3|a|?b2.

  2、若5

  解析:因為5

  答案:2a-13

  3.5+26+5-26=__________.

  解析:對雙重二次根式,我們覺得難以下筆,我們考慮只有在開方的前提下才可能解出,由此提示我們想辦法去掉一層根式,

  不難看出5+26=(3+2)2=3+2.

  同理5-26=(3-2)2=3-2.

  所以5+26+5-26=23.

  答案:23

  設計感想

  學生已經學習了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根式的內容是這些內容的推廣,本節課由于方根和根式的概念和性質難以理解,在引入根式的概念時,要結合已學內容,列舉具體實例,根式na的講解要分n是奇數和偶數兩種情況來進行,每種情況又分a>0,a<0,a=0三種情況,并結合具體例子講解,因此設計了大量的類比和練習題目,要靈活處理這些題目,幫助學生加以理解,所以需要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服務教學。

  第2課時

  作者:郝云靜

  導入新課

  思路1.碳14測年法。原來宇宙射線在大氣層中能夠產生放射性碳14,并與氧結合成二氧化碳后進入所有活組織,先為植物吸收,再為動物吸收,只要植物和動物生存著,它們就會不斷地吸收碳14在機體內保持一定的水平。而當有機體死亡后,即會停止吸收碳14,其組織內的碳14便以約5 730年的半衰期開始衰變并消失。對于任何含碳物質只要測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便可推斷其年代(半衰期:經過一定的時間,變為原來的一半)。引出本節課題: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之分數指數冪。

  思路2.同學們,我們在初中學習了整數指數冪及其運算性質,那么整數指數冪是否可以推廣呢?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本節的主講內容,教師板書本節課題——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之分數指數冪。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是什么?

  (2)觀察以下式子,并總結出規律:a>0,

  ①;

  ②a8=(a4)2=a4=,;

  ③4a12=4(a3)4=a3=;

  ④2a10=2(a5)2=a5= 。

  (3)利用(2)的規律,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嗎?

  ,,,(x>0,m,n∈正整數集,且n>1)。

  (4)你能用方根的意義來解釋(3)的式子嗎?

  (5)你能推廣到一般的情形嗎?

  活動:學生回顧初中學習的整數指數冪及運算性質,仔細觀察,特別是每題的開始和最后兩步的指數之間的關系,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方根的意義,用方根的意義加以解釋,指點啟發學生類比(2)的規律表示,借鑒(2)(3),我們把具體推廣到一般,對寫正確的同學及時表揚,其他學生鼓勵提示。

  討論結果:(1)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an=a?a?a?…?a,a0=1(a≠0);00無意義;

  a-n=1an(a≠0);am?an=am+n;(am)n=amn;(an)m=amn;(ab)n=anbn.

  (2)①a2是a10的5次方根;②a4是a8的2次方根;③a3是a12的4次方根;④a5是a10的2次方根。實質上①5a10=,②a8=,③4a12=,④2a10=結果的a的指數是2,4,3,5分別寫成了105,82,124,105,形式上變了,本質沒變。

  根據4個式子的最后結果可以總結:當根式的被開方數的指數能被根指數整除時,根式可以寫成分數作為指數的形式(分數指數冪形式)。

  (3)利用(2)的規律,453=,375=,5a7=,nxm= 。

  (4)53的四次方根是,75的三次方根是,a7的五次方根是,xm的n次方根是。

  結果表明方根的結果和分數指數冪是相通的。

  (5)如果a>0,那么am的n次方根可表示為nam=,即=nam(a>0,m,n∈正整數集,n>1)。

  綜上所述,我們得到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教師板書:

  規定: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nam(a>0,m,n∈正整數集,n>1)。

  提出問題

  (1)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是怎樣規定的?

  (2)你能得出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嗎?

  (3)你認為應怎樣規定零的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4)綜合上述,如何規定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5)分數指數冪的意義中,為什么規定a>0,去掉這個規定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6)既然指數的概念就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那么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是否也適用于有理數指數冪呢?

  活動:學生回想初中學習的情形,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回答,根據零的整數指數冪的意義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來類比,把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與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融合起來,與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類比可得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合作交流,以具體的實例說明a>0的必要性,教師及時作出評價。

  討論結果:(1)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是:a-n=1an(a≠0),n∈N+。

  (2)既然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是這樣規定的,類比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可得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

  規定: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 =1nam(a>0,m,n∈=N+,n>1)。

  (3)規定:零的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零的正分數次冪等于零,零的負分數指數冪沒有意義。

  (4)教師板書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就是:

  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nam(a>0,m,n∈正整數集,n>1),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 =1nam(a>0,m,n∈正整數集,n>1),零的正分數次冪等于零,零的負分數指數冪沒有意義。

  (5)若沒有a>0這個條件會怎樣呢?

  如=3-1=-1,=6(-1)2=1具有同樣意義的兩個式子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這只說明分數指數冪在底數小于零時是無意義的。因此在把根式化成分數指數時,切記要使底數大于零,如無a>0的條件,比如式子3a2=,同時負數開奇次方是有意義的,負數開奇次方時,應把負號移到根式的外邊,然后再按規定化成分數指數冪,也就是說,負分數指數冪在有意義的情況下總表示正數,而不是負數,負數只是出現在指數上。

  (6)規定了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后,指數的概念就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

  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對任意的有理數r,s,均有下面的運算性質:

  ①ar?as=ar+s(a>0,r,s∈Q),

  ②(ar)s=ars(a>0,r,s∈Q),

  ③(a?b)r=arbr(a>0,b>0,r∈Q)。

  我們利用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和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來看下面的例題。

  應用示例

  例1求值:(1);(2);(3)12-5;(4) 。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考慮解題的方法,利用冪的運算性質計算出數值或化成最簡根式,根據題目要求,把底數寫成冪的形式,8寫成23,25寫成52,12寫成2-1,1681寫成234,利用有理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解答,完成后,把自己的答案用投影儀展示出來。

  解:(1) =22=4;

  (2)=5-1=15;

  (3)12-5=(2-1)-5=2-1×(-5)=32;

  (4)=23-3=278.

  點評:本例主要考查冪值運算,要按規定來解。在進行冪值運算時,要首先考慮轉化為指數運算,而不是首先轉化為熟悉的根式運算,如=382=364=4.

  例2用分數指數冪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

  a3?a;a2?3a2;a3a(a>0)。

  活動:學生觀察、思考,根據解題的順序,把根式化為分數指數冪,再由冪的運算性質來運算,根式化為分數指數冪時,要由里往外依次進行,把握好運算性質和順序,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解題步驟,教師評價學生的解題情況,鼓勵學生注意總結。

  解:a3?a=a3? =;

  a2?3a2=a2? =;

  a3a= 。

  點評:利用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和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進行根式運算時,其順序是先把根式化為分數指數冪,再由冪的運算性質來運算。對于計算的結果,不強求統一用什么形式來表示,沒有特別要求,就用分數指數冪的形式來表示,但結果不能既有分數指數又有根式,也不能既有分母又有負指數。

  例3計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數)。

  (1);

  (2)。

  活動:先由學生觀察以上兩個式子的特征,然后分析,四則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內的,整數冪的運算性質及運算規律擴充到分數指數冪后,其運算順序仍符合我們以前的四則運算順序,再解答,把自己的答案用投影儀展示出來,相互交流,其中要注意到(1)小題是單項式的乘除運算,可以用單項式的乘除法運算順序進行,要注意符號,第(2)小題是乘方運算,可先按積的乘方計算,再按冪的乘方進行計算,熟悉后可以簡化步驟。

  解:(1)原式=[2×(-6)÷(-3)] =4ab0=4a;

  (2)=m2n-3=m2n3.

  點評:分數指數冪不表示相同因式的積,而是根式的另一種寫法。有了分數指數冪,就可把根式轉化成分數指數冪的形式,用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進行運算了。

  本例主要是指數冪的運算法則的綜合考查和應用。

  變式訓練

  求值:(1)33?33?63;

  (2)627m3125n64.

  解:(1)33?33?63= =32=9;

  (2)627m3125n64= =9m225n4=925m2n-4.

  例4計算下列各式:

  (1)(325-125)÷425;

  (2)a2a?3a2(a>0)。

  活動:先由學生觀察以上兩個式子的特征,然后分析,化為同底。利用分數指數冪計算,在第(1)小題中,只含有根式,且不是同次根式,比較難計算,但把根式先化為分數指數冪再計算,這樣就簡便多了,第(2)小題也是先把根式轉化為分數指數冪后再由運算法則計算,最后寫出解答。

  解:(1)原式=

  = =65-5;

  (2)a2a?3a2= =6a5.

  知能訓練

  課本本節練習1,2,3

  【補充練習】

  教師用實物投影儀把題目投射到屏幕上讓學生解答,教師巡視,啟發,對做得好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

  1、(1)下列運算中,正確的是()

  A.a2?a3=a6 B.(-a2)3=(-a3)2

  C.(a-1)0=0 D.(-a2)3=-a6

  (2)下列各式①4(-4)2n,②4(-4)2n+1,③5a4,④4a5(各式的n∈N,a∈R)中,有意義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34a6)2?(43a6)2等于()

  A.a B.a2 C.a3 D.a4

  (4)把根式-25(a-b)-2改寫成分數指數冪的形式為()

  A. B.

  C. D.

  (5)化簡的結果是()

  A.6a B.-a C.-9a D.9a

  2、計算:(1) --17-2+ -3-1+(2-1)0=__________.

  (2)設5x=4,5y=2,則52x-y=__________.

  3、已知x+y=12,xy=9且x

  答案:1.(1)D (2)B (3)B (4)A (5)C 2.(1)19 (2)8

  3、解:。

  因為x+y=12,xy=9,所以(x-y)2=(x+y)2-4xy=144-36=108=4×27.

  又因為x

  所以原式= =12-6-63=-33.

  拓展提升

  1、化簡:。

  活動:學生觀察式子特點,考慮x的指數之間的關系可以得到解題思路,應對原式進行因式分解,根據本題的特點,注意到:

  x-1= -13=;

  x+1= +13=;

  。

  構建解題思路教師適時啟發提示。

  解:

  =

  =

  =

  = 。

  點撥:解這類題目,要注意運用以下公式,

  =a-b,

  =a± +b,

  =a±b.

  2、已知,探究下列各式的值的求法。

  (1)a+a-1;(2)a2+a-2;(3) 。

  解:(1)將,兩邊平方,得a+a-1+2=9,即a+a-1=7;

  (2)將a+a-1=7兩邊平方,得a2+a-2+2=49,即a2+ a-2=47;

  (3)由于,

  所以有=a+a-1+1=8.

  點撥:對“條件求值”問題,一定要弄清已知與未知的聯系,然后采取“整體代換”或“求值后代換”兩種方法求值。

  課堂小結

  活動:教師,本節課同學們有哪些收獲?請把你的學習收獲記錄在你的筆記本上,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同時教師用投影儀顯示本堂課的知識要點:

  (1)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就是:正數的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nam(a>0,m,n∈正整數集,n>1),正數的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 =1nam(a>0,m,n∈正整數集,n>1),零的正分數次冪等于零,零的負分數指數冪沒有意義。

  (2)規定了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后,指數的概念就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

  (3)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對任意的有理數r,s,均有下面的運算性質:

  ①ar?as=ar+s(a>0,r,s∈Q),

  ②(ar)s=ars(a>0,r,s∈Q),

  ③(a?b)r=arbr(a>0,b>0,r∈Q)。

  (4)說明兩點:

  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是一種規定,我們前面所舉的例子只表明這種規定的合理性,其中沒有推出關系。

  ②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對任意的有理數指數冪也同樣適用。因而分數指數冪與根式可以互化,也可以利用=am來計算。

  作業

  課本習題2.1A組2,4.

  設計感想

  本節課是分數指數冪的意義的引出及應用,分數指數是指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要讓學生反復理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教學中可以通過根式與分數指數冪的互化來鞏固加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用觀察、歸納和類比的方法完成,由于是硬性的規定,沒有合理的解釋,因此多安排一些練習,強化訓練,鞏固知識,要輔助以信息技術的手段來完成大容量的課堂教學任務。

  第3課時

  作者:鄭芳鳴

  導入新課

  思路1.同學們,既然我們把指數從正整數推廣到整數,又從整數推廣到正分數到負分數,這樣指數就推廣到有理數,那么它是否也和數的推廣一樣,到底有沒有無理數指數冪呢?回顧數的擴充過程,自然數到整數,整數到分數(有理數),有理數到實數。并且知道,在有理數到實數的擴充過程中,增添的數是無理數。對無理數指數冪,也是這樣擴充而來。既然如此,我們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師板書本堂課的課題〔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3)〕之無理數指數冪。

  思路2.同學們,在初中我們學習了函數的知識,對函數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到了高中,我們又對函數的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們僅僅學了幾種簡單的函數,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三角函數等,這些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隨著科學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還要學習許多函數,其中就有指數函數,為了學習指數函數的知識,我們必須學習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為此,我們必須把指數冪從有理數指數冪擴充到實數指數冪,因此我們本節課學習: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3)之無理數指數冪,教師板書本節課的課題。

  推進新課

  新知探究

  提出問題

  (1)我們知道2=1.414 213 56…,那么1.41,1.414,1.414 2,1.414 21,…,是2的什么近似值?而1.42,1.415,1.414 3,1.414 22,…,是2的什么近似值?

  (2)多媒體顯示以下圖表:同學們從上面的兩個表中,能發現什么樣的規律?

  2的過剩近似值

  的近似值

  1.5 11.180 339 89

  1.42 9.829 635 328

  1.415 9.750 851 808

  1.414 3 9.739 872 62

  1.414 22 9.738 618 643

  1.414 214 9.738 524 602

  1.414 213 6 9.738 518 332

  1.414 213 57 9.738 517 862

  1.414 213 563 9.738 517 752

  … …

  的近似值

  2的不足近似值

  9.518 269 694 1.4

  9.672 669 973 1.41

  9.735 171 039 1.414

  9.738 305 174 1.414 2

  9.738 461 907 1.414 21

  9.738 508 928 1.414 213

  9.738 516 765 1.414 213 5

  9.738 517 705 1.414 213 56

  9.738 517 736 1.414 213 562

  … …

  (3)你能給上述思想起個名字嗎?

  (4)一個正數的無理數次冪到底是一個什么性質的數呢?如,根據你學過的知識,能作出判斷并合理地解釋嗎?

  (5)借助上面的結論你能說出一般性的結論嗎?

  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積極交流,及時評價學生,學生有困惑時加以解釋,可用多媒體顯示輔助內容:

  問題(1)從近似值的分類來考慮,一方面從大于2的方向,另一方面從小于2的方向。

  問題(2)對圖表的觀察一方面從上往下看,再一方面從左向右看,注意其關聯。

  問題(3)上述方法實際上是無限接近,最后是逼近。

  問題(4)對問題給予大膽猜測,從數軸的觀點加以解釋。

  問題(5)在(3)(4)的基礎上,推廣到一般的情形,即由特殊到一般。

  討論結果:(1)1.41,1.414,1.414 2,1.414 21,…這些數都小于2,稱2的不足近似值,而1.42,1.415,1.414 3,1.414 22,…,這些數都大于2,稱2的過剩近似值。

  (2)第一個表:從大于2的方向逼近2時,就從51.5,51.42,51.415,51.414 3,51.414 22,…,即大于的方向逼近。

  第二個表:從小于2的方向逼近2時,就從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的方向逼近。

  從另一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在數軸上近似地表示這些點,數軸上的數字表明一方面從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的方向接近,而另一方面從51.5,51.42,51.415,51.414 3,51.414 22,…,即大于的方向接近,可以說從兩個方向無限地接近,即逼近,所以是一串有理數指數冪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和另一串有理數指數冪51.5,51.42,51.415,51.414 3,51.414 22,…,按上述變化規律變化的結果,事實上表示這些數的點從兩個方向向表示的點靠近,但這個點一定在數軸上,由此我們可得到的結論是一定是一個實數,即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 <…<51.414 22<51.414 3<51.415<51.42<51.5.

  充分表明是一個實數。

  (3)逼近思想,事實上里面含有極限的思想,這是以后要學的知識。

  (4)根據(2)(3)我們可以推斷是一個實數,猜測一個正數的無理數次冪是一個實數。

  (5)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

  一般地,無理數指數冪aα(a>0,α是無理數)是一個確定的實數。

  也就是說無理數可以作為指數,并且它的結果是一個實數,這樣指數概念又一次得到推廣,在數的擴充過程中,我們知道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為實數。我們規定了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知道它是一個確定的實數,結合前面的有理數指數冪,那么,指數冪就從有理數指數冪擴充到實數指數冪。

  提出問題

  (1)為什么在規定無理數指數冪的意義時,必須規定底數是正數?

  (2)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是怎樣的?是否與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相通呢?

  (3)你能給出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嗎?

  活動:教師組織學生互助合作,交流探討,引導他們用反例說明問題,注意類比,歸納。

  對問題(1)回顧我們學習分數指數冪的意義時對底數的規定,舉例說明。

  對問題(2)結合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既然無理數指數冪aα(a>0,α是無理數)是一個確定的實數,那么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應當與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類似,并且相通。

  對問題(3)有了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和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實數的運算法則自然就得到了。

  討論結果:(1)底數大于零的必要性,若a=-1,那么aα是+1還是-1就無法確定了,這樣就造成混亂,規定了底數是正數后,無理數指數冪aα是一個確定的實數,就不會再造成混亂。

  (2)因為無理數指數冪是一個確定的實數,所以能進行指數的運算,也能進行冪的運算,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同樣也適用于無理數指數冪。類比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可以得到無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

  ①ar?as=ar+s(a>0,r,s都是無理數)。

  ②(ar)s=ars(a>0,r,s都是無理數)。

  ③(a?b)r=arbr(a>0,b>0,r是無理數)。

  (3)指數冪擴充到實數后,指數冪的運算性質也就推廣到了實數指數冪。

  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對任意的實數r,s,均有下面的運算性質:

  ①ar?as=ar+s(a>0,r,s∈R)。

  ②(ar)s=ars(a>0,r,s∈R)。

  ③(a?b)r=arbr(a>0,b>0,r∈R)。

  應用示例

  例1利用函數計算器計算。(精確到0.001)

  (1)0.32.1;(2)3.14-3;(3);(4) 。

  活動:教師教會學生利用函數計算器計算,熟悉計算器的各鍵的功能,正確輸入各類數,算出數值,對于(1),可先按底數0.3,再按xy鍵,再按冪指數2.1,最后按=,即可求得它的值;

  對于(2),先按底數3.14,再按xy鍵,再按負號-鍵,再按3,最后按=即可;

  對于(3),先按底數3.1,再按xy鍵,再按3÷4,最后按=即可;

  對于(4),這種無理指數冪,可先按底數3,其次按xy鍵,再按鍵,再按3,最后按=鍵。有時也可按2ndf或shift鍵,使用鍵上面的功能去運算。

  學生可以相互交流,挖掘計算器的用途。

  解:(1)0.32.1≈0.080;(2)3.14-3≈0.032;(3) ≈2.336;(4) ≈6.705.

  點評:熟練掌握用計算器計算冪的值的方法與步驟,感受現代技術的威力,逐步把自己融入現代信息社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若保留小數點后n位,只需看第(n+1)位能否進位即可。

  例2求值或化簡。

  (1)a-4b23ab2(a>0,b>0);

  (2)(a>0,b>0);

  (3)5-26+7-43-6-42.

  活動:學生觀察,思考,所謂化簡,即若能化為常數則化為常數,若不能化為常數則應使所化式子達到最簡,對既有分數指數冪又有根式的式子,應該把根式統一化為分數指數冪的形式,便于運算,教師有針對性地提示引導,對(1)由里向外把根式化成分數指數冪,要緊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和運算性質,對(2)既有分數指數冪又有根式,應當統一起來,化為分數指數冪,對(3)有多重根號的式子,應先去根號,這里是二次根式,被開方數應湊完全平方,這樣,把5,7,6拆成(3)2+(2)2,22+(3)2,22+(2)2,并對學生作及時的評價,注意總結解題的方法和規律。

  解:(1)a-4b23ab2= =3b46a11 。

  點評:根式的運算常常化成冪的運算進行,計算結果如沒有特殊要求,就用根式的形式來表示。

高中數學教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負角、零角)與區間角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會建立直角坐標系討論任意角,能判斷象限角,會書寫終邊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教學難點:

  終邊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區間角的集合的書寫。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顧角的定義

  ①角的第一種定義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種定義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二)教學新課

  1、角的有關概念:

  ①角的定義:

  角可以看成平面內一條射線繞著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②角的名稱:

  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角α ”或“∠α ”可以簡化成“α ”;

  ⑵零角的終邊與始邊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經過推廣后,已包括正角、負角和零角。

  ⑤練習:請說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義:若將角頂點與原點重合,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那么角的終邊(端點除外)在第幾象限,我們就說這個角是第幾象限角。

  例1、如圖⑴⑵中的角分別屬于第幾象限角?

高中數學教案8

  教材分析:

  前面已學習了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線性運算,這里引入一種新的向量運算——向量的數量積。教科書以物體受力做功為背景引入向量數量積的概念,既使向量數量積運算與學生已有知識建立了聯系,又使學生看到向量數量積與向量模的大小及夾角有關,同時與前面的向量運算不同,其計算結果不是向量而是數量。

  在定義了數量積的概念后,進一步探究了兩個向量夾角對數量積符號的影響;然后由投影的'概念得出了數量積的幾何意義;并由數量積的定義推導出一些數量積的重要性質;最后“探究”研究了運算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數量積的定義、重要性質及運算律;

  2.能應用數量積的重要性質及運算律解決問題;

  3.了解用平面向量數量積可以解決長度、角度、垂直共線等問題,為下節課靈活運用平面向量數量積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二)過程與方法

  以物體受力做功為背景引入向量數量積的概念,從數與形兩方面引導學生對向量數量積定義進行探究,通過例題分析,使學生明確向量的數量積與數的乘法的聯系與區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從物理學中“功”這個概念引入課題,開始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容易切入課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加強數學與其它學科及生活實踐的聯系。

  教學重點:

  1.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定義;

  2.用平面向量的數量積表示向量的模及向量的夾角。

  教學難點: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定義及運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應用。

  教學方法:

  啟發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包括向量的加法、減法、以及數乘運算,它們的運算結果都是向量,既然兩個向量可以進行加法、減法運算,我們自然會提出:兩個向量是否能進行“乘法”運算呢?如果能,運算結果又是什么呢?

  這讓我們聯想到物理中“功”的概念,即如果一個物體在力F的作用下產生位移s,F與s的夾角是θ,那么力F所做的功如何計算呢?

  我們知道:W=|F||s|cosθ,功是一個標量(數量),而力它等于力F和位移s都是矢量(向量),功等于力和位移這兩個向量的大小與它們夾角余弦的乘積。這給我們一種啟示:能否把功W看成是兩向量F和s的一種運算的結果呢,為此我們引入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二)講授新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高中數學教案9

  1.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高中代數類課題)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掌握......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發現、探究),提高......(分析、歸納、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加學生數學學習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2)教學難點:易錯點、難以理解的知識點

  4.教學方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1)討論法

  (2)情景教學法

  (3)問答法

  (4)發現法

  (5)講授法

  5.教學過程

  (1)導入

  簡單敘述導入課題的方式和方法(例:復習、類比、情境導出本節課的課題)

  (2)新授課程(一般分為三個小步驟)

  ①簡單講解本節課基礎知識點(例:奇函數的定義)。

  ②歸納總結該課題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尤其對該注意的一些情況設置易錯點,進行強調。可以設計分組討論環節(分組判斷幾組函數圖像是否為奇函數,并歸納奇函數圖像的特點。設置定義域不關于原點對稱的函數是否為奇函數的易錯點)。

  ③拓展延伸,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題目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在新授課里面一定要表下出講課的大體流程,但是不必太過詳細。)

  (3)課堂小結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本節課的收獲。

  (4)作業提高

  布置作業(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有所創新)。

  6.教學板書

  2.高中數學教案格式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點)

  七.教學方法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引導自學,注重啟發思維

  八.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作業處理(說明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

  十.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一.教具(或稱教具準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十二.教學反思:(教者對該堂課教后的感受及學生的收獲、改進方法)

  3.高中數學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會應用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是等差數列:

  (2)賬務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及其推導過程:

  (3)會應用等差數列通項公式解決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在定義的理解和通項公式的推導、應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的能力,體驗從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提高熟悉猜想和歸納的能力,滲透函數與方程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用于發現的求知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①理解等差數列“等差”的特點及通項公式的含義;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情分析】

  我所教學的學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學生(平行班學生),經過一年的高中數學學習,大部分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弱,學習數學的興趣還不是很濃,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從具體的生活實例出發,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設計思路】

  1、教法

  ①啟發引導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建構;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

  ②分組討論法:有利于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③講練結合法:可以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2、學法

  引導學生首先從三個現實問題(數數問題、水庫水位問題、儲蓄問題)概括出數組特點并抽象出等差數列的概念;接著就等差數列概念的特點,推導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可以對各種能力的同學引導認識多元的推導思維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從0開始,將5的倍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得到的數列是什么?

  2、水庫管理人員為了保證優質魚類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用定期放水清庫的辦法清理水庫中的雜魚.如果一個水庫的水位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從開始放水算起,到可以進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庫每天的水位(單位:m)組成一個什么數列?

  3、我國現行儲蓄制度規定銀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為單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息計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單利計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000元錢,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單利,5年內各年末的本利和(單位:元)組成一個什么數列?

  教師:以上三個問題中的數蘊涵著三列數.

  學生: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設置意圖:從實例引入,實質是給出了等差數列的現實背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等差數列是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數學模型.通過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觀察歸納,形成定義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數列有什么共同特點?

  思考2根據上數列的共同特點,你能給出等差數列的一般定義嗎?

  思考3你能將上述的文字語言轉換成數學符號語言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列數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讓學生抓住數列的特征,歸納得出等差數列概念.

  學生:分組討論,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前數和后數的差符合一定規律;這些數都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教師引導歸納出:等差數列的定義;另外,教師引導學生從數學符號角度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對一定數量感性材料的.觀察、分析,提煉出感性材料的本質屬性;使學生體會到等差數列的規律和共同特點;一開始抓住:“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為同一常數”,落實對等差數列概念的準確表達.)

  三、舉一反三,鞏固定義

  1、判定下列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教師出示題目,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訂正并強調求公差應注意的問題.

  注意:公差d是每一項(第2項起)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防止把被減數與減數弄顛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為0.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對等差數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應用).

  2、思考4:設數列{an}的通項公式為an=3n+1,該數列是等差數列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強化等差數列的證明定義法)

  四、利用定義,導出通項

  1、已知等差數列:8,5,2,…,求第200項?

  2、已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項an呢?

  教師出示問題,放手讓學生探究,然后選擇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評價、引導,總結推導方法,體會歸納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項的方法;讓學生初步嘗試處理數列問題的常用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猜想,培養學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學生在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可能會找到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要逐一點評,并及時肯定、贊揚學生善于動腦、勇于創新的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自主解答,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五、應用通項,解決問題

  1、判斷100是不是等差數列2,9,16,…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2、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3、求等差數列3,7,11,…的第4項和第10項

  教師:給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操練,教師巡視學生答題情況.

  學生:教師叫學生代表總結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教師補充: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項公式

  (設計意圖: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學生從中體會公式與方程之間的聯系.初步認識“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數列問題.)

  六、反饋練習:教材13頁練習1

  七、歸納總結:

  1、一個定義:

  等差數列的定義及定義表達式

  2、一個公式: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3、二個應用:

  定義和通項公式的應用

  教師:讓學生思考整理,找幾個代表發言,最后教師給出補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聯想本節課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認識和掌握基本概念,并靈活運用基本概念.)

  【設計反思】

  本設計從生活中的數列模型導入,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列的興趣.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觀察,歸納出等差數列定義,然后由定義導出通項公式,強化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教學采用啟發方法,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探討解決問題為途徑,以相互補充展開教學,總結科學合理的知識體系,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數學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二、目標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

  難點: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4)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手段:在教學中使用投影儀來輔助教學。

  四。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首先提出問題:

  (1)介紹自己的家庭、原來就讀的學校、現在的班級。

  (2)問題:像“家庭”、“學校”、“班級”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活動給予評價。

  2.活動:

  (1)列舉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實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這節要學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作好鋪墊

  (二)研探新知,建構概念

  1.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投影出下面7個實例:

  (1)1—20以內的所有質數;

  (2)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3)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xx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橋;

  (6)到一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的點;

  (7)國興中學20xx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的全體。

  2.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7個實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個小組選出——位同學發表本組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概括出7個實例的特征,并給出集合的含義。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簡稱為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

  4.教師指出:集合常用大寫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寫字母a,b,c,d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

  (三)質疑答辯,發展思維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點?并注意個別輔導,解答學生疑難。使學生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確定性、互異性和無序性。只要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我們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

  2.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判斷以下元素的全體是否組成集合,并說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數;

  (2)我國的小河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建解。

  3.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能夠構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并說明理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

  4.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b是(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體學生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學,高一(4)班的一位同學,那么a,b與集合A分別有什么關系?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兩種:屬于和不屬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集合A

  (2)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組成的集合,則中國。日本與集合A的關系分別是什么?請用數學符號分別表示。

  (3)讓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第1題。

  5.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數集擴充過程,然后閱讀教材中的相交內容,寫出常用數集的記號。并讓學生完成習題1.1A組第1題。

  6.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并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要表示一個集合共有幾種方式?

  (2)試比較自然語言。列舉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時,各自的特點?適用的對象是什么?

  (3)如何根據問題選擇適當的集合表示法?

  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和體會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設計意圖: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缺點,從而突破難點。

  (四)鞏固深化,反饋矯正

  教師投影學習

  (1)用自然語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舉法表示集合A

  (3)試選擇適當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第6頁練習第2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新知,體會三種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1.小結: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了解或體會下例問題: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

  2.你認為學習集合有什么意義?

  3.選擇集合的表示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對概念的發生與發展過程有清晰的認識,回顧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種表示方式。

  作業:

  1.課后書面作業:第13頁習題1.1A組第4題

  2.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多少種?如何表示?類似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又有多少種呢?如何表示?請同學們通過預習教材。

高中數學教案11

  [核心必知]

  1、預習教材,問題導入

  根據以下提綱,預習教材P6~P9,回答下列問題、

  (1)常見的程序框有哪些?

  提示:終端框(起止框),輸入、輸出框,處理框,判斷框、

  (2)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有哪些?

  提示: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

  2、歸納總結,核心必記

  (1)程序框圖

  程序框圖又稱流程圖,是一種用程序框、流程線及文字說明來表示算法的圖形、

  在程序框圖中,一個或幾個程序框的組合表示算法中的一個步驟;帶有方向箭頭的流程線將程序框連接起來,表示算法步驟的執行順序、

  (2)常見的程序框、流程線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圖形符號名稱功能

  終端框(起止框)表示一個算法的起始和結束

  輸入、輸出框表示一個算法輸入和輸出的信息

  處理框(執行框)賦值、計算

  判斷框判斷某一條件是否成立,成立時在出口處標明“是”或“Y”;不成立時標明“否”或“N”

  流程線連接程序框

  ○連接點連接程序框圖的兩部分

  (3)算法的基本邏輯結構

  ①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為順序結構、條件結構和循環結構,盡管算法千差萬別,但都是由這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構成的

  ②順序結構

  順序結構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的`步驟組成的這是任何一個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用程序框圖表示為:

  [問題思考]

  (1)一個完整的程序框圖一定是以起止框開始,同時又以起止框表示結束嗎?

  提示:由程序框圖的概念可知一個完整的程序框圖一定是以起止框開始,同時又以起止框表示結束、

  (2)順序結構是任何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嗎?

  提示:根據算法基本邏輯結構可知順序結構是任何算法都離不開的基本結構、

  [課前反思]

  通過以上預習,必須掌握的幾個知識點:

  (1)程序框圖的概念:

  (2)常見的程序框、流程線及各自表示的功能:

  (3)算法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4)順序結構的概念及其程序框圖的表示:

  問題背景:計算1×2+3×4+5×6+…+99×100。

  [思考1]能否設計一個算法,計算這個式子的值。

  提示:能。

  [思考2]能否采用更簡潔的方式表述上述算法過程。

  提示:能,利用程序框圖。

  [思考3]畫程序框圖時應遵循怎樣的規則?

  名師指津:

  (1)使用標準的框圖符號。

  (2)框圖一般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方向畫。

  (3)除判斷框外,其他程序框圖的符號只有一個進入點和一個退出點,判斷框是一個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的程序框。

  (4)在圖形符號內描述的語言要非常簡練清楚。

  (5)流程線不要忘記畫箭頭,因為它是反映流程執行先后次序的,如果不畫出箭頭就難以判斷各框的執行順序。

高中數學教案12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探索并掌握圓的標準方程;

  2.會由圓的方程寫出圓的半徑和圓心,能根據條件寫出圓的方程.

  (2)能力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用解析法研究幾何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和待定系數法的理解;

  3.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合作交流的意識,在體驗數學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圓的標準方程的求法及其應用.

  (2)教學難點:會根據不同的已知條件,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圓的標準方程以及選擇恰

  當的坐標系解決與圓有關的實際問題.

  3.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啟迪思維)

  問題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徑為4m的半圓,車輛只能在道路中心線一側行駛,一輛寬為2.7m,高為3m的貨車能不能駛入這個隧道?

  [引導] 畫圖建系

  [學生活動]:嘗試寫出曲線的方程(對求曲線的方程的步驟及圓的定義進行提示性復習)

  解:以某一截面半圓的圓心為坐標原點,半圓的直徑ab所在直線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則半圓的方程為x2 y2=16(y≥0)

  將x=2.7代入,得 .

  即在離隧道中心線2.7m處,隧道的高度低于貨車的高度,因此貨車不能駛入這個隧道。

  (二)深入探究(獲得新知)

  問題二:1.根據問題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圓心在原點,半徑為 的圓的方程?

  答:x2 y2=r2

  2.如果圓心在 ,半徑為 時又如何呢?

  [學生活動] 探究圓的方程。

  [教師預設] 方法一:坐標法

  如圖,設m(x,y)是圓上任意一點,根據定義點m到圓心c的距離等于r,所以圓c就是集合p={m||mc|=r}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m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①

  把①式兩邊平方,得(x―a)2 (y―b)2=r2

  方法二:圖形變換法

  方法三:向量平移法

  (三)應用舉例(鞏固提高)

  i.直接應用(內化新知)

  問題三:1.寫出下列各圓的方程(課本p77練習1)

  (1)圓心在原點,半徑為3;

  (2)圓心在 ,半徑為 ;

  (3)經過點 ,圓心在點 .

  2.根據圓的'方程寫出圓心和半徑

  (1) ; (2) .

  ii.靈活應用(提升能力)

  問題四:1.求以 為圓心,并且和直線 相切的圓的方程.

  [教師引導]由問題三知:圓心與半徑可以確定圓.

  2.已知圓的方程為 ,求過圓上一點 的切線方程.

  [學生活動]探究方法

  [教師預設]

  方法一:待定系數法(利用幾何關系求斜率-垂直)

  方法二:待定系數法(利用代數關系求斜率-聯立方程)

  方法三:軌跡法(利用勾股定理列關系式) [多媒體課件演示]

  方法四:軌跡法(利用向量垂直列關系式)

  3.你能歸納出具有一般性的結論嗎?

  已知圓的方程是 ,經過圓上一點 的切線的方程是: .

  iii.實際應用(回歸自然)

  問題五:如圖是某圓拱橋的一孔圓拱的示意圖,該圓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時每隔4m需用一個支柱支撐,求支柱 的長度(精確到0.01m).

  [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實際問題情境]

  (四)反饋訓練(形成方法)

  問題六:1.求以c(-1,-5)為圓心,并且和y軸相切的圓的方程.

  2.已知點a(-4,-5),b(6,-1),求以ab為直徑的圓的方程.

  3.求圓x2 y2=13過點(-2,3)的切線方程.

  4.已知圓的方程為 ,求過點 的切線方程.

高中數學教案13

  一、預習目標

  預習《平面向量應用舉例》,體會向量是一種處理幾何問題、物理問題等的工具,建立實際問題與向量的聯系。

  二、預習內容

  閱讀課本內容,整理例題,結合向量的運算,解決實際的幾何問題、物理問題。另外,在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例1如果不用向量的方法,還有其他證明方法嗎?

  2、利用向量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的“三步曲”是什么?

  3、例3中,

  ⑴為何值時,|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嗎?為什么?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點疑惑內容。

  課內探究學案

  一、學習內容

  1、運用向量的有關知識(向量加減法與向量數量積的運算法則等)解決平面幾何和解析幾何中直線或線段的平行、垂直、相等、夾角和距離等問題。

  2、運用向量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物理問題。

  二、學習過程

  探究一:

  (1)向量運算與幾何中的結論"若,則,且所在直線平行或重合"相類比,你有什么體會?

  (2)舉出幾個具有線性運算的幾何實例。

  例1、證明:平行四邊形兩條對角線的平方和等于四條邊的平方和。

  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

  求證:

  試用幾何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向量的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的“三步曲”?

  (1)建立平面幾何與向量的聯系,

  (2)通過向量運算,研究幾何元素之間的`關系,

  (3)把運算結果“翻譯”成幾何關系。

  例2,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中,點E、F分別是AD、DC邊的中點,BE、BF分別與AC交于R、T兩點,你能發現AR、RT、TC之間的關系嗎?

  探究二:兩個人提一個旅行包,夾角越大越費力。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運動,兩臂夾角越小越省力。這些力的問題是怎么回事?

  例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兩個人共提一個旅行包,夾角越大越費力;在單杠上作引體向上運動,兩臂的夾角越小越省力。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解釋這種現象嗎?

  請同學們結合剛才這個問題,思考下面的問題:

  ⑴為何值時,|F1|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⑵|F1|能等于|G|嗎?為什么?

  例4如圖,一條河的兩岸平行,河的寬度m,一艘船從A處出發到河對岸。已知船的速度|v1|=10km/h,水流的速度|v2|=2km/h,問行駛航程最短時,所用的時間是多少(精確到0。1min)?

  變式訓練:兩個粒子A、B從同一源發射出來,在某一時刻,它們的位移分別為,(1)寫出此時粒子B相對粒子A的位移s;(2)計算s在方向上的投影。

  三、反思總結

  結合圖形特點,選定正交基底,用坐標表示向量進行運算解決幾何問題,體現幾何問題。

  代數化的特點,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體現的淋漓盡致。向量作為橋梁工具使得運算簡練標致,又體現了數學的美。有關長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平行、垂直等問題常用此法。

  本節主要研究了用向量知識解決平面幾何問題和物理問題;掌握向量法和坐標法,以及用向量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高中數學教案1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熟悉兩角和與差的正、余公式的推導過程,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掌握兩角和與差的正、余弦公式,能用公式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重難點

  熟練兩角和與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正用、逆用和變用技巧。

  教學過程

  復習

  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用- B代替B看看有什么結果?

高中數學教案15

  高中數學趣味競賽題(共10題)

  1 、撒謊的有幾人

  5個高中生有,她們面對學校的新聞采訪說了如下的話:

  愛:“我還沒有談過戀愛。” 靜香:“愛撒謊了。”

  瑪麗:“我曾經去過昆明。” 惠美:“瑪麗在撒謊。”

  千葉子:“瑪麗和惠美都在撒謊。” 那么,這5個人之中到底有幾個人在撒謊呢?

  2、她們到底是誰

  有天使、惡魔、人三者,天使時刻都說真話,惡魔時時刻刻都說假話,人呢,有時候說真話,有時候說假話。

  穿黑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天使。” 穿藍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人。” 穿白色衣服的女子說:“我不是惡魔。”那么,這三人到底分別是誰呢?

  3、半只小貓

  聽說祖父家的.波斯貓生了好多小貓,喜歡貓的我興高采烈地來到祖父家。可是,只剩下1只小貓了。

  “一共生了幾只小貓呀?” “猜猜看,要是猜中了,就把剩下的這只小貓給你。附近的寵物店聽說以后,馬上來買走了所有小貓的一半和半只。” “半只?”“是啊,然后,鄰居家的老奶奶無論如何都要,所以就把剩下的一半和另外半只給了她。這就是只剩下1只小貓的原因。那么你想想看,一共生了幾只小貓呢?

  4、被蟲子吃掉的算式

  一只愛吃墨水的蟲子把下圖的算式中的數字全部吃掉了。當然,沒有數字的部分它沒有吃(因為沒有墨水)。

  那么,請問原來的算式是什么樣子的呢?

  5、巧動火柴

  用16根火柴擺成5個正方形。請移動2根火柴,

  使

  正形變成4。

  6、折過來的角

  把正三角形的紙如圖那樣折過來時,角?的度數是多少度?

  7、星形角之和

  求星形尖端的角度之和。

  8、啊!雙胞胎?

  丈夫臨死前,給有身孕的妻子留下遺言說,生的是男孩就給他財產的 2/3 、如果生的是女孩就給他財產的 2/5 、剩下的給妻子。

  結果,生出來的是孿生兄妹——雙胞胎。這可難壞了妻子,3個人怎么分財產好呢?

  9、贈送和降價哪個更好?

  1罐100元的咖啡,“買5罐送1罐”和“買5罐便宜20%”這兩種促銷方法哪一種好呢?還是兩種方法一樣好?

  10、折成15度

  用折紙做成45度很簡單是吧。那么,請折成15度,你會嗎?

【高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必修數學教案01-07

高中必修4數學教案03-13

高中數學教案09-28

高中數學教案10-26

高中高二數學教案11-14

高中的數學教案(通用19篇)01-06

【推薦】高中數學教案11-10

高中數學教案【熱】11-15

【薦】高中數學教案11-14

【熱】高中數學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