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的計算存款利息。
2.使學生初步認識儲蓄的含義,感受到儲蓄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及益處。
3.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初步的理財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利息和本息和的計算。
2.利息和本息和的計算。
教學過程
1.談話。
大家的壓歲錢是怎么管理的?為什么把錢存入銀行?
2.導入。
把錢存入銀行,會獲取一部分利息,怎么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1.探究有關儲蓄的知識。
(1)儲蓄的好處。
(2)儲蓄的方式。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2.深入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課件出示:小紅20xx年9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小紅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3元,共103元。
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本金和利息。
3.探究利息、利息與本金和的計算方法。
(1)分析題意,引導學生探究利息的計算方法。
(2)組織學生嘗試解題,交流匯報。
鞏固實踐爸爸媽媽給貝貝存了2萬元教育存款,存期為三年,年利率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時憑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可以免征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
(1)貝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錢?
(2)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應繳納利息稅多元?
板書設計
利率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075)
=5000×1.075
=5375(元)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在充分理解了圓柱的認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教材中選用了許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生想象和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底面是兩個圓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獲得求“圓柱體表面積”的算法。
學情分析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不知道圓柱側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知道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含義及求法。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獨立操作推導并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收獲,體會小組合作探索成功過程的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師引導,動手操作得出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難點: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圓柱由幾個面組成?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
2、圓面積怎樣求?
3、長方形的面積呢?
二、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一頂廚師帽,讓學生觀察,做著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們以前學的知識能解決嗎?教師借機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圓柱表面積的`求法》
三、 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1、分組,討論:
(1)、動手將圓柱的側面沿著高剪開 。(你發現了什么?)
圓柱的側面剪開發現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
側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地面周長×高。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沿著高剪)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的哪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2)、復習引導:(用舊解新)
上下兩個圓的面積怎樣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徑就能求出底面積)
(3)、小結:小組討論,將公式延伸。
圓柱表面積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Ch+2π r2
=πdh+2π r2
2、知識的運用:(回到情景創設)
(1)、出示例題:
例2:假如一頂廚師的帽子,高 28厘米,帽頂半徑10厘米,做一頂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用進一法結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厘米)
(2)、獨立試做:
(3)、集體講評。
(4)、講解進一法。
3.鞏固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重點學習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運用。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計劃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將學會反比例的概念、特點及應用,體驗自主探究的過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采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理念,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具體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借助定義、實例,滲透函數思想;借助具體情境,在觀察、討論中發現規律;借助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反比例關系式。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相關實驗材料。學生準備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1.復習。
課件出示:一個圓柱形水箱,底面積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這個水箱能裝水多少立方米?
(1)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2)提問:“底面積”和“高”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3)師追問:在什么情況下,“底面積”和“高”成正比例關系?
2.探究反比例的概念和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正比例的意義和生活實例,體會函數思想,理解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的比值不變的特點。
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積×水的高度=水的體積”這一規律,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及特點。
3.總結反比例關系表達式。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己總結出反比例關系表達式,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總結
本節課的教學采用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探究過程,理解反比例的概念和特點,掌握探究方法,培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本節課繼續探究圓柱體積問題,如果圓柱的體積一定,底面積與高之間又存在怎樣的關系呢?我們將從具體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關系的量開始。
2.引入課題
如果已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與高的關系是怎樣的呢?本節課將探究圓柱體積、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并引入反比例的概念。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在具體問題中初步感知反比例的量,并思考如何探究圓柱的體積、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和思維完整性。
⊙探究新知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感知成反比例關系的量。
(1)教師出示以杯子的底面積為自變量,水的高度為因變量的變化情況表格。
教師:請觀察下表,思考其中的規律,并回答下列問題。
杯子的底面積/cm2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①表中有哪兩種量?
②水的高度是如何隨著杯子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③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2)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
學生1:表中包含底面積和水的高度這兩種量。
學生2:杯子的底面積增大,水的高度降低;杯子的底面積減小,水的高度升高。
學生3:相對應的杯子的底面積與水的高度的乘積都是300,也就是底面積×高度=水的體積(一定)。
(4)明確反比例的概念及特點。
由于水的體積保持不變,因而杯子的底面積變化就會影響水的高度。杯子底面積增加,則水的高度相應地降低,而當杯子底面積減小時,則水的高度反而會升高。然而,無論杯子底面積和水的高度如何變化,它們的乘積始終保持不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反比例關系,即杯子底面積和水的高度是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生活中有特點的圖形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97頁“回顧與交流”情境圖。
觀察上面的圖形,并解答下面的問題。
(1)圖A是軸對稱圖形嗎?
(2)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2?
(3)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3?要得到圖4呢?試一試。
學生根據課件提出的問題,小組討論,形成一致意見后進行匯報。
預設
生1:圖A是軸對稱圖形。
生2:圖1中圖A經過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2。
生3: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3。
生4:圖1中圖A經過旋轉和平移變換可以得到圖4。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情境圖中不僅包含了平移知識,還有旋轉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復習。(板書課題:平移和旋轉)
⊙回顧與整理
1.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轉?
預設
生1:物體沿著直線方向運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平移。
生2:物體繞著一個固定的點(或軸)轉動,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為旋轉。
2.平移和旋轉的特征。
(1)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說說平移有怎樣的特征。(小組討論)
生:平移不改變原圖形的形狀、大小和方向,只改變原圖形的位置。
(2)提問:觀察情境圖,請根據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說說旋轉有怎樣的特征。(小組討論)
生:圖A旋轉后,圖形的形狀和大小沒有改變,只是圖形的方向改變了。
3.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預設
生1:電梯的上下運動是平移現象。
生2:方向盤的轉動是旋轉現象。
……
4.用平移和旋轉作圖。
(1)用平移作圖。
①提問:繼續觀察圖1變換成圖2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平移變換得到圖2的?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并在小組內討論用平移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討論結果:向下平移了3格。
②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用平移作圖的步驟和方法:
a.根據題目要求,確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b.找出圖形的關鍵點。
c.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離平移各個關鍵點。
d.按原圖形順次連接各個關鍵點,并標上相應的字母。
(2)用旋轉作圖。
①提問:繼續觀察圖1變換成圖3的過程,圖1中圖A是如何經過旋轉變換成圖3的?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有哪些?
(學生觀察圖形的變換過程,并在小組內討論用旋轉作圖的方法和步驟)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教科書94頁“練習與實踐”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的理解。
2、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判斷兩個比能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與反思
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相關知識。
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
學生交流
二、練習與實踐
1.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點評。
2.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
引導學生列舉幾組對應的數值
再分析每組中兩個數的關系,再判斷。
3.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
第1小題讓學生根據圖中標出的點的位置算出相應的耗油量與行駛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斷。(行駛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題讓學生在教材的方格圖上描點、連線,
引導學生聯系畫出的圖象判斷汽車在市區行駛時,行駛的路程與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
體會數形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
4.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
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類型?舉例說說它的意思?(重點是線段比例尺)
怎樣求圖上距離?怎樣求實際距離
學生量出的圖上距離。
利用的線段比例尺,求出相應的實際距離
三、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四、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關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推導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2.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示例
(1)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10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出示圓錐體)
問:圓錐有什么特征?
師: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呢?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師: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師:借鑒這種方法,為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提供了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比比看,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問:你發現到什么?
師: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
(板書:等底等高)
師: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師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里。)
師:是啊,圓錐體的體積小,你估計一下這兩個的體積有什么樣關系?
師:用沙子、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
3.誰來匯報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師: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發現有什么倍數關系?(板書)
師:同學們得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其他組也是這樣的嗎?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動手我們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有這樣一個倍數關系。我們再來一起回一下實驗過程。
大家一起把實驗報告表填一下。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如果用v表示體積,用s表示底面積,用h表示高。誰來把這個公式整理一下?(板書:)
4.出示另外一組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進行體積大小的比較,通過比較你發現什么?
師:不是任何一個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體積的。(舉例)
(三)課堂練習
1.求下面圓錐的體積。
(1)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3厘米。
(2)底面直徑是6分米,高6分米。
2.用數學
(1)如果小麥堆的底面半徑為2m,高為1.5m。小麥堆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2)一個圓錐形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3)一個近似圓錐形的煤堆,測得它的底面周長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噸,這堆煤大約重多少噸?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本堂課的內容是教科書P23-26的內容,要求學生在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之后,對圓錐的認識有進一步的提高。
教學目標:
本節課主要目標有三個方面:
1、認識圓錐,掌握圓錐的特征,能夠正確看出圓錐的平面圖,能夠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出圓錐。
2、實踐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本堂課的教學難點在于對圓錐組成的正確理解。
教具準備:
本次課的教具準備需要每個學生提供一個圓錐,老師需要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通過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讓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隨后指定幾名學生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圓錐的底面為一個圓,有一個頂點,以及一個側面,該側面被稱為圓錐的特征之一,同時,圓錐的高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2、小結
通過總結圓錐的'特征,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圓錐的構成。強調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進行分組實驗)
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無法直接測量其長度,因此需要借助平板來進行測量。
根據以下步驟進行圓錐高的測量:
將圓錐底面平放。將平板水平放在圓錐頂點上。豎直地測量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在展開圓錐的側面時,首先讓學生猜想它將成為什么形狀。然后進行實驗,可以發現圓錐展開后會呈現一個扇形形狀。
課堂練習
進行以下練習: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制成圓錐,然后讓他們嘗試量出底面直徑。教師應巡視課堂,及時給予有困難的學生輔導。讓學生自由觀察,只要是類似于圓柱或圓錐的形狀都可以指出。然后讓學生說出周圍還由什么形狀組成的物體。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些是圓錐。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出示一組組合圖形,讓學生指出由哪些形狀組成的。
總結
通過觀察感知和測量圓錐高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圓錐的特點。通過比較圓柱與圓錐的差異和側面展開圖的實驗,學生對圓錐更加深入理解。此外,通過練習和解決問題,學生提高了對圓錐的掌握。
教學反思:
通過觀察、感知和探究圓錐高的測量方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圓錐的特點。在旋轉和比較圓柱與圓錐的特點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通過練習和解決問題,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錐的認識。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數的整除有關概念,明確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2、能力目標結合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概括、歸納等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養成合作學習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明確概念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難點:在整理中構建數的整除的知識網絡。
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搜集概念。
師:今天一共有多少位同學來這里和老師一起學習?
生:40位同學。
師:40位同學又分5個學習小組,哪位同學能用數的整除的知識說說40與5的關系?
生:40能被5整除。
生:5是40的約數。
生:40和5的最小公位數是40,最大公約數是5。
師:剛才大家說的很好,說到了整除、倍數、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同學們再想一想,在數的整除里,除了這幾個概念外,我們還學習了哪些知識呢?
生:整除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倍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約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質數、合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變質數、奇數、偶數。
二、敘述概念意義,梳理知識網絡。
(1)學生在小組內通過相敘述,質疑問難等方式回憶概念的意義。
(2)學習復習完后各組互派代表相查概念的掌握情況,并向老師匯報抽查結果。
2、梳理知識網絡。
(1)小組活動。
師:從同學們反饋情況來看,各小組這些復習概念較好,但數的整除里知識之間存在什么聯系和區別呢?請同學們動手整理一下。
(2)對比交流。
抽一小組在黑板上整理,然后各小組表示。
師:通過展示,你們認為哪種觀點有道理呢?
各小組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后,都說出了道理。
下面看到老師這里也有一個網絡圖。
師:通過網絡圖更清楚地知道,在整除的前提下產生了一對概念倍數、約數、倍數下面又產生了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約數下面又產生了公約數,最大公約數的概念;從分析自然數的個數又引入了質數合數的概念;能被2、3、5整除的數一定是2、3、5的倍數,從能被2整除的這個角度,出現了奇數偶數概念。公約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互質數,所以互質數與公約數有聯系。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在56□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它能被3整除,又能被2整除。
2、填空。
(1)在1~20中是偶數的有()是奇數的有(),是質數的有(),合數的有()
(2)如果a、b兩數互質,那么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最小公倍數是()。
如果a是b的倍數,那么它們的最大公約數是()最小公倍數是()。
(3)18和24的最大公約數是(),最小公倍數是()。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1、今天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概念?
2、這節課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
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后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除了可以表示整數外,還可以表示分數和小數。請學生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也就是負數都比0小,而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第二課教學反思:
許多教師認為“負數”這個單元的內容很簡單,不需要花過多精力學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鉆研教材,其實會發現還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內容可以向學生補充介紹。
例3——兩個不同層面的拓展:
1、在數軸上表示數要求的拓展。
數軸除了可以表示整數,還可以表示小數和分數。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負整數,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表示出—1.5。建議此處教師補充要求學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為這樣便于對比發現兩個數離原點的距離相等,只不過分別在0的左右兩端,滲透+1.5和—1.5絕對值相等。
同時,還應補充在數軸上表示分數,如—1/3、—3/2等,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能力,為例4的教學打下夯實的基礎。
2、滲透負數加減法
教材中所呈現的數軸可以充分加以應用,如可補充提問:在“—2”位置的同學如果接著向西走1米,將會到達數軸什么位置?如果是向東走1米呢?如果他從“—2”的位置要走到“—4”,應該如何運動?如果他想從“—2”的位置到達“+3”,又該如何運動?其實,這些問題就是解決—2—1;2+1;—4—(—2);3—(—2)等于幾,這樣的設計對于學生初中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是極為有利的。
例4——薄書讀厚、厚書讀薄。
薄書讀厚——負數大小比較的三種類型(正數和負數、0和負數、負數和負數)
例4教材只提出一個大的問題“比較它們的大小”,這些數的大小比較可以分為幾類?每類比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則沒有明確標明。所以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數軸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基礎上,我還挖掘了三種不同類型,一一請學生介紹比較方法,將薄書讀厚。
將厚書讀薄——無論哪種類型,比較方法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哪種比較方法,最終都可回歸到“數軸上左邊的數比右邊的數小。”即使有學生在比較—8和—6大小時是用“8>6,所以—8。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了解“納稅”及“稅率”的含義,并能解決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2、認識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
3、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使學生知道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教學重點:理解“稅率”及其相關概念的含義,并能進行應用。
教學難點:將“稅率”相關問題與百分數應用題建立聯系,正確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習和稅收相關的知識。板書課題《稅率》。
二、結合情境,學習新知
1.理解“稅率”的含義。
(1)自學教材第10頁,思考什么是稅率?并勾畫出你認為重要的知識點。
(2)交流:說說什么是納稅?什么是應納稅額?什么是稅率?
(3)通過游戲,進一步理解概念。
2、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3。
一家飯店10月份的營業額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①讀題,說說“營業額的5%”是什么意思?這里的5%就是指的什么?
②生獨立完成后指名板演。
③集體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明確營業額×稅率=營業稅。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李老師為某雜志社審稿,審稿費為300元。為此她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的營業額是26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3%繳納營業稅,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①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后指名板演講解。
②集體交流。
2、對比做過的3道題,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①、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家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
②、李老師為某雜志社審稿,審稿費為300元。為此她需要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她應繳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③、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的營業額是26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3%繳納營業稅,10月份應繳納營業稅多少萬元?
3、總結應納稅額、各種收入和稅率三者之間的關系。
4、提高練習。
應用三者之間的關系,改變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自己編題并解答。
四、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注意什么?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明確成數的含義。
2.能熟練的把成數寫成分數、百分數。
3.正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1.成數的理解。
2.成數的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熱熱身】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百分數的一個應用--折扣問題,誰來解決以下問題。
(1)90的'20%是多少?
(2)三折=( )%,六五折= ( ) %
(3)一件商品打八折出售,便宜了( )%。
【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又來學習生活當中的一個百分數問題。
我省是農業大省,農民伯伯的莊稼豐收了,經常會用“成數”來表示。例如,報紙上寫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二成”……。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二成”代表什么意思嗎?(預設:有學生說出20%,表揚:這位同學預習很棒)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成數。(板書課題:成數)
哪么,同學們,關于成數,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預設1:想知道什么叫做成數;預設2:成數與分數、百分數之間會有什么關系;預設3:怎樣解決成數實際問題……)
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真值得我們去學習。
【新課講授】
下面請同學們自學第9頁上面的內容。
(閱讀完了請同學回答什么叫做成數。同時課件出示)
1.介紹成數的含義,會把成數改寫成分數,百分數。
(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稱為“幾成”)
(1)哪么增產“二成”,表示什么呢?
(學生討論并回答)
教師板書:
成數 分數 百分數
二成 2/10 20%
追問:“三成五”又表示多少呢?
三成五 3.5/10 35%
師:35%折扣是多少?(三五折), “三成五”描述時是把“成”寫在中間,而折扣是“三五折”,“折”寫在最后。他們都等于35%。
(2)試說說以下成數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車總量比去年增加三成。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數比去年增加兩成五。這里的兩成五表示什么?
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
(3)快速填空。如果你會的話就都站起來回答。
六成=()/10 = ( )% 三成= ( )/10 =( ) %
四成五=()/10 =( )% 70%=( )成
2.我們認識了成數以后,就來解決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吧。齊讀題目。
(1)出示教材第9頁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分析題目,理解題意:
①誰來說說你從題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②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個量為單位“1”?
單位 “1”的量是已知還是未知?
找出數量關系式。
先讓學生找出單位“1”,然后再找出數量關系式:
今年的用電量=去年的用電量×(1-25%)
或今年的用電量=去年的用電量-去年的用電量×25%
③學生獨立畫線段圖,列等量關系式,再解答。
④全班交流。
線段圖:(展示學生作品)
方法一:350-350×25%=350-87.5=262.5(萬千瓦時)
方法二:350×(1-25%)=350×0.75=262.5(萬千瓦時)
答:今年用電量262.5萬千瓦時.
同學們,從這道題我們知道,解決成數問題時先要把成數改成百分數,再用百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解答。下面我們來完成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答案:15000÷(1+20%)=15000÷1.2=12500(人)
【綜合 訓練】
1、王大爺的這塊地去年產玉米4000千克。看今年的長勢,大概能比去年增長一成,預計今年可產玉米多少千克?
2、某電視機廠今年電視機的產量比去年減少二成,今年生產電視機48萬臺,去年生產電視機多少萬臺?
【生活 運用】
下列消毒柜的零售價是把進價加二成后確定的。你知道它的進價嗎?
(零售價1200元)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有關成數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哪些疑問?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板書設計
成數
方法一:350-350×25% 方法二:350×(1-25%)
=350-87.5 =350×0.75
=262.5(萬千瓦時) =262.5(萬千瓦時)
答:今年用電262.5萬千瓦時。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正比例是刻畫某一現實背景中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從常量到變量,是學生認識過程的一次重大飛躍。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量關系的理解,初步學會從變量的角度來認識兩種量之間的關系,感受函數的思想方法。同時這部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號這一內容,既可以鍛煉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的意識,通過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函數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比、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雖然學生在過去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和運算律的過程中,對變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真正用函數的觀念探索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是從本課開始的。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方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應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在認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本節課的設計,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2.讓學生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注重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4.注重學生過程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認識、調整自我,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實例認識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受用數學模型表示特定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和方法,獲得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征,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鋪墊銜接。
1.談話:看到“正比例的意義”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2.結合現實情境回憶常見的數量關系。
【設計說明:數學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正比例的.意義建立在對常見的數量關系間變化規律探索的基礎之上,適當的回顧既有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有效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二、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并聯系這輛汽車的行駛過程,體會表中行駛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比較表中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組織反饋,并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里的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汽車的行駛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談話:請大家進一步觀察表中數據,這輛汽車行駛的時間喝路程的變化是否有一定的規律?
預設:
(1)一種量擴大到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一種量縮小到到原來的幾分之幾,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路程除以對應時間的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80。
根據學生的交流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不能主動發現規律的,及時引導學生寫出機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問: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上面幾個量之間的關系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提問:括號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結合這個式子說一說上面的例子中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規律嗎?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請學生完整地說一說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設計說明:正比例的意義比較抽象,建立正比例的概念,首先要對變量有比較充分的感知。為此,在呈現表格后,先引導學生聯系汽車行駛的過程體會到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是在不斷變化的,再通過觀察和比較進一步體會到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這既有利于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感知變量的特點,又滲透了變量和自變量的含義,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表格,討論時間和路程的變化規律,并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充分預設,既為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具體活動中經歷學習過程,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充分感知。在揭示文字表達式后,讓學生交流這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并結合文字表達式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規律,促使學生對已經積累的感性認識進行抽象和概括,為進一步揭示正比例的意義做好準備。】
2.教學“試一試”。
讓學生自主讀題,根據表中已經給出的數據把表格填寫完整。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表格,先想一想購買鉛筆的數量和總價是怎樣變化的,再寫出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并比較比值的大小,看這兩種量是按什么樣的規律變化的。
提問:這里總價好數量的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讓學生結合上面的關系式,判斷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說明讓學生繼續結合具體的實例進一步感知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積累對成正比例的量的感性經驗,為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提供更豐富的感性認識。】
3.抽象概括
請大家回顧一下,例1和“試一試”中分別是什么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的兩種量有什么共同特點?
啟發: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并揭示課題。
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回顧例1和“試一試”的學習過程,說一說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共同特點,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得到正比例關系的字母表達式,既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把已經積累的的感性經驗上升的理性認識,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準確把握,又有利于學生初步感悟數學抽象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符號化的思想,發展數學思考。】
三、分層練習,豐富體驗
1.“練一練”第1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討論: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按什么規律變化的的呢?請大家先寫幾組相對應的的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所用時間的比,并比較比值的大小,再想一想這個比值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表示題中幾種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按要求活動,并組織反饋。
提問:張師傅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一練”第2題。
出示題目后,請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在獨立進行判斷,并交流判斷時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第1題。
先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發現訂閱數量與總價的變化規律的,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為什么說訂閱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系?
4.練習十第2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把正方形放大,并演示放大后的正方形,并說說是怎樣畫出放大后的正方形的,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多少厘米。
出示題中的表格,讓學生獨立填表并比較填出的數據,說一說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是按什么規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是按什么規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
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關鍵看什么?
【設計說明:緊緊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地設計練習,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的過程和方法,又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悟函數的思想,發展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反思回顧,提升認識
談話交流: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你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的量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導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的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能借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導學重難點:負數的意義。
預習學案:
在實際生活中存在很多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比如:
1、氣溫的零上和零下
2、存折上現金的存入和支取
3、水位高度的上升和下降
4、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
你還知道哪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導學案
1、交流總結生活中常見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1)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
(2)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
(3)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4)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同學們展示交流。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后,交流、檢查。
3.聯系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折上的數各表示什么?(例2。)
(2)聯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發言板書。
這樣的正、負數能寫完嗎?(板書:… …)
強調指出: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1)自學例1,回答問題。
1.你能看出那一天三個城市的氣溫各是多少嗎?
哈爾濱:-15 ℃~-3北京:-5 ℃~5 ℃深圳:12 ℃~23 ℃
溫度中有正數也有負數,請把負數讀出來。
2.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的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
(2)提升認識。
請學生觀察溫度計,說一說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為分界點,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溫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溫度。)
“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總結歸納。
如果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數只分為正數和0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可以對“數”進行重新分類:
(完善板書。)
5.練一練。
1、讀一讀,填一填。(練習一第1題。)
2、練一練,把這些數填入相應的圈內。
-5,+26,8,-40,-120,+103
正數負數
課堂檢測
一、填一填
1、在0.5,-3,+1/5,0,-0.2,-1/3,+6這些數中,自然數有( ),正數有( ),負數有( ),其中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2、在“○”里填上“﹥”“﹤”或“=”
-1○-2 0○-9 3.25○+3.25 -3/5○-0.2 -1/3○-2/3 -1/8○+1/10 -15○-15.5 -3.0○-3 -1.25○-1/4
二、寫一寫。
1、+1350m表示高于海平面1350m.低于海平面200m,記作:。
2、如果零上3℃記作+3℃,那么零下4℃,記作。
3、如果向西走30km記作-30km,那么向東走40km記作:。
4、如果上升10cm記作+10cm,那么下降12cm,記作:。
5、如果向南走10m記作+10m,那么-20m表示。
課外拓展
某品牌家用冰箱的冷凍室的溫度是零下18℃,冷藏室比冷凍室的溫度高22℃,則冷藏室的溫度是多少?
板書設計
正數:16,20xx,38,6.3
數
負數-16,-500,-38,-0.4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98頁例8,“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4-6題。
教學目標:
1、了解儲蓄的含義。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
3、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存款利息。
教學重點:
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公式進行利息計算。
課前準備:
存款單、有關利率表格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從師生談話中引出“壓歲錢”的話題。
師:老師與你們一樣大的時候,過年最開心的也是能拿壓歲錢,那么你們現在過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壓歲錢?
師:我相信每個同學都有壓歲錢拿,但是不管多少,都是長輩對我們的關心。你們拿了那么多的壓歲錢,是不是都買鞭炮放了?那么你們是如何處理壓歲錢的呢?(引導學生存入銀行)
2、聯系生活,理解有關利息的知識。
師:壓歲錢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費外,多余的存銀行。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有關儲蓄的知識?(生1:定期利率比活期利率高。生2:活期可以自由地拿,定期不到時間要用身份證才能拿。……)
師:儲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儲蓄的利率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較多?(生齊答:利息。師板書)
師:那么誰來舉例說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師: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師板書)
師:看來定期儲蓄的利率比較高,定期儲蓄中又分了一些類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我們來看下這張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儲蓄年利率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8。
學生讀題后說說題目的意思
教師提問:應該選擇哪種年利率來計算?為什么?
學生獨立嘗試后交流。
讓學生把計算利息的公式補充完整。補充問題:兩年后他從銀行拿回的錢一共是多少?
2、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交流核對。
3、完成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六第4題。
四、課堂總結
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決定?你還知道什么?如何計算利息?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六第5、6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7頁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
過程與方法:
1.能用正負數表示生活 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初步學會用負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情景的創設和欣賞自然景色的美。
教 學重點 :正負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
教學難點:能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課件呈現教材圖(第2頁)例1,提出問題:“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么?”
二、新知講授
(一)學習例1
1.明確氣溫的表示方法;觀察各地的氣溫數據。
“~”左面的溫度表示當地的最低氣溫,右邊表示當地的最高氣溫。
有的數據前面加了“-”號,如哈爾濱-27°C~-19°C。長沙的最低溫度是0°C。
2.明確0°C表示的意義。
(1)溫度的計量單位。
(2)標 準大氣壓下,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是0攝氏度,記作:0°C。
(3)比0°C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比0°C低的溫 度叫零下溫度;0°C是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
3.明確-3°C和3°C表示的意義 。
(1)表示零上溫度時,在數字前加“+”,一般情況下省略不寫,這里的“+”不是加號,而是正號寫作3°C,讀作三攝氏度。
反之,-3°C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
4.根據情境圖中的信息完善表格,并讓學生明確個數據表示的意義。
(二)學習例2
1.出示例2教材情境圖,問題:“存折中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學生一一回答存折中各數表示的意義,最后教師總結。
2.明確正負數的意義。
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總結。
3.正負數的讀寫方法及0的特殊性。
讀法:“+”讀作正,“-”讀作負;
從左往右的順序讀數,先讀“正”或“負”再讀符號后面的數字;例如:+6.3讀作:正六點三;- 4讀作:負四(若數字前面的正號省略不寫,則讀數時也可不讀)
寫法:在數的左側寫上“+”或“-”,例如:正八十寫作:+8 0;負八十寫作:-80。
0既不是整數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
4.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5.完成第四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
(三)學習例3
1.課件呈現教材圖(第5頁)例3,提出問題:“如何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行走的距離 和方向呢?”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畫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 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 生把直線上 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么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 1 .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1.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
三、鞏固應用
1.完成練習七的第2題。
2.完成練習七的第3題。
3.完成練習七的第4題。
4.完成練習七的第5題。
5.完成練習七的第7題。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7-07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1-12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10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教案01-06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6-24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12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3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圓柱的體積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