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15篇【精華】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在模擬旅游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旅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經歷觀察、思考,運算等數學練習過程,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積累生活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積累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經驗,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滲透有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及車溪風景區美景視頻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喜歡),大家去過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課件:春天來了
同學們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氣息,這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去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到民俗風景區宜昌車溪去看看。我們要到車溪旅游首先要解決什么問題?(生:租車)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喚起學生對以前旅游美好經歷的回憶或向往,為后面旅游活動作鋪墊;接著出示宜昌風景區春天美景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參入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動一:租車
1、(課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獨立閱讀信息后提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們班的同學有31名,為了安全學校還派了9名老師。
(2)大車每輛限乘18人;小車每輛限乘12人。(大車、小車圖)
2、我們怎樣租車呢?(對話框出示問題)
3、研究租車方案
溫馨提示:
(1)請獨立設計租車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誰的辦法多!
(2)四人小組交流,并對組內租車方案進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組合作,能把組內的想法有條理的進行描述。
A、學生活動
B、全班交流。(各組派代表上臺發言)
教師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表格,你認為那種整理得?為什么?(學生比較租車方案統計表)(板書:有序思考) 4、這么多種方案,你會選擇哪種方案?為什么?
請看(課件添加信息):大車每輛160元,小車每輛120元。
5、猜一猜:哪種方案最省錢?
(板書:空位最少最省錢)
5、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分組計算各種方案需要多少錢.
比較得出租1輛大車2輛小車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車方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優越,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活動二:購門票
1、出示信息:同學們,我們坐上汽車很快就來到了車溪風景區的大門口,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信息),購買門票就可以進去啦!
成人票每張80元,學生票每張40元。
團體票40元/人(45人起訂)
2、提出問題:怎樣買門票最合算?
3、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設計方案。
(2)集體交流
(三)游車溪:課件出示:車溪美景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游覽車溪。(看圖片及介紹)
師:我們徜徉于車溪的青山綠水時,無盡的鄉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仿佛回到了“夢里老家”。
【設計意圖】解決了租車問題后,學生已經略顯疲憊。欣賞車溪風景區美景,調節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得到短時的放松,還能起到過渡的作用。
(四)活動四:用餐
師:醉人的景色真是讓人流連忘返,不知不覺肚子餓了。同學們我們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體出示37頁快餐店圖片
1、合理點菜
(1)師:假如你們一組人到本店吃飯,你們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錢?請大家設計一個最合理的方案。
(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匯報。
(4)仔細看看,哪種訂餐方案好,為什么?引導得出點菜時注意營養,葷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時注意養成節儉的習慣。(板書:葷素搭配,注意營養,節約不浪費)
2、合理配菜
(1)師:同學們,現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湯并贈米飯的活動,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樣配菜?怎樣配菜才合理呢?請大家想一想,在小組內設計出一種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學生小組交流,設計方案。
(3)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點菜設計中,再與組內成員交流,使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優越;對別人點的菜進行評價,提出合理的建議,增強了生與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樂
師:同學們,今天的旅游活動很順利愉快,你們開心嗎?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談收獲)
師補充: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
2.旅游中除了學會計算,節約費用,還要注意安全、衛生、健康、文明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使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從而深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
四、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共同解決了旅游中許多問題,你們真棒!旅游中還有很多數學問題要考慮,如時間,住宿等等,課后為班級制定一份旅游計劃。下節課再全班交流。
作業:
設計旅游計劃
這次旅游,同學們非常高興,還有很多收獲,你們想去哪兒游玩?
布置學生設計旅游計劃,填寫旅游計劃書。
小學數學教案2
【設計意圖】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見時間是多么的寶貴。但時間對孩子來說卻非常抽象,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平時,與家長交流,聽到家長報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沒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另外,大班的孩子面臨入小學,小學與幼兒園的作息差別很大,小學必須嚴格遵守時間限制,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一定的任務。所以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時鐘是孩子們了解時間、感受時間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設計教學活動《我會看時鐘》,以此為契機,生成有關時間的主題活動,引起幼兒對時間的關注。
在幼兒學會看時鐘的活動之后,繼續讓幼兒了解現代的計時工具有哪些,如手機、電腦、電視、收音機等,引導幼兒收集有關從古至今計時工具的發展,即豐富了幼兒有關計時工具的知識,又培養了幼兒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勵收集信息的幼兒交流收集的信息,學會與人分享;其它幼兒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同時增強收集信息的興趣。從了解計時工具的發展,引導幼兒感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欲望。
幼兒對時間的認識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平時要從幼兒的生活入手進行滲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園、做操、活動等時間較固定的環節,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畫出鐘表的時間,并用圖畫表示相應的活動內容)表示各生活環節的.時間和活動內容,并配以簡單的文字(或指導幼兒簡單畫出相應的活動內容),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引領幼兒感知單位時間的長短,如,1分鐘有多長,在1分鐘內我們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長時間等,潛意識讓幼兒知道動作的快慢與節約時間的關系,初步學會打理時間,把握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在一日活動各環節的開始及結束,引導幼兒看時鐘,了解每項活動所用的時間,讓幼兒充分感知時間,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習慣。
家長工作:建議家長在家及時提醒督促幼兒遵守作息時間,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游戲,培養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2、學會看整點。
【活動準備】
1、實物時鐘3個。
2、每人一個自制小時鐘,胸卡數字1—12。
【活動進程】
一、猜時鐘謎語,激發幼兒關注時鐘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誰?仔細聽: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
2、提問: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鐘表?那里為什么要有鐘表?
[設計意圖:將好聽的謎語,作為活動的開始,激發了幼兒關注時鐘的興趣;問題:“你在哪里見過時鐘?”直接指向幼兒的相關經驗,引導幼兒知道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二、認識時鐘,學認整點。
1、感知鐘面。
引導幼兒回憶:你知道鐘面上有什么嗎?(請幼兒交流。)
時鐘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數字是怎樣排隊的?指針是怎樣跑的?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每組一個時鐘,請幼兒與同伴觀察交流,老師每組認真傾聽,了解幼兒的觀察能力。)
師引導幼兒重點了解:
(1)有1-12個數字,知道數字的排列規律,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如12與6在一條直線上等;引導幼兒扮演時鐘12個數字,模仿小時鐘站好,體驗時鐘數字的排列規律。
(2)有兩根指針,黑色長針是分針、黑色短針是分針。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關系,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知道指針是順時運轉。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安排了回憶鐘面、觀察鐘面、討論鐘面及我做小數字等活動,幫助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孩子們在參加小組討論、探索過程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學認整點。
依次出現表示1點、2點、3點的鐘面問:“這是幾點?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推理找規律,知道表示整點時,分針指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以游戲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如,教師撥出時間,幼兒快速說出時間;教師說出時間,幼兒快速撥出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推理找規律,提供可操作的時鐘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整點提供活動的條件,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改編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老師與幼兒商討游戲玩法,鼓勵幼兒自主游戲。
規則:老狼說時間,幼兒扮小時鐘正確表示。
[設計意圖:孩子自主游戲時,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數字,幾個人扮演指針;游戲的組織——數字怎樣站,指針怎樣站;游戲的玩法——時針與分針怎樣運轉才能正確表示時間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孩子們需要討論、嘗試、商量、協調才能將問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組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對時鐘的認識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與同伴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因為代表煙臺市特級教師向全市教師展示的教學活動,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級試講。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情緒非常好,積極參與活動,尤其是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讓孩子們14人一組,自己想辦法站成時鐘的樣子,孩子們非常喜歡,有效地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與管理能力,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二年級上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第68~69頁
教學目標:
在動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讓學生體驗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并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在應用過程中,尋找8的乘法口訣的規律,能熟練使用8的乘法口訣計算,并用一句口訣計算兩個乘法算式。在合作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良好的合作態度。
教學準備:掛圖、小正方體、卡片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畫面:小朋友搭積木的情景)看,這些小朋友們搭的積木造型多樣,非常漂亮!比如這個長方體,每層有7塊,2層一共有多少塊?4層呢?6層呢?你們是如何算出來的?還有誰能把7的乘法口訣背給大家聽?
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8的乘法口訣吧!(板書課題)
[評析:通過小朋友搭積木的情景,復習了7的乘法口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探索8的乘法口訣的興趣。]
探索新知操作感知
請同學們也來擺一擺,用學具盒中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大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塊?(學生操作后匯報)
思考計算
如果擺1個大正方體需要8個小正方體,擺2個這樣的大正方體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擺3個呢?你們是如何算出來的?(學生可以使用連加法計算)
填表找規律
大正方體的個數
小正方體的個數
(1) 觀察表格,你們發現了什么?(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2) 能否將求解小正方體的個數的表格用算式表示?
板書:1×8=82×8=16……8×8=64
嘗試編口訣
能否從這些算式中,編出8的乘法口訣呢?(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學生發言,教師在乘法算式后留空一段位子,寫下: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學生齊讀乘法口訣。
引申拓展
請同學們找出身邊的事例,使用8的乘法口訣計算。
結語:
今天我們學習了8的乘法口訣,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夠熟練運用。同時,也要不斷提高合作能力,共同學習、進步。
5. 探索乘法口訣的規律
(1)師生探討如何快速記住8的乘法口訣。有沒有什么規律和竅門?學生分享各自的方法,同桌相互背誦。
(2)提問哪個口訣難記,幫助需要的同學尋找方法。例如,如何記住7個8是多少?可以用6個8等于48,再加上一個8等于56,或者用8個8等于64,再減去一個8等于56。
(3)結合“想想做做”第2題進行口答練習:
7個8比6個8多多少?比8個8少多少?
[評析:通過操作和交流,探索乘法口訣的規律,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和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
三、應用鞏固
1. 卡片口算“想想做做”第1題,討論如何記住3×8的口訣,以及再加一個8等于幾個8。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探討“一八得八”這個口訣可以計算幾條乘法算式,并將這些算式進行完整的板書。進行對口令練習,說出口訣和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再進行評講。
4.完成“想想做做”第5、6題:
(出示兩幅圖片)在收獲金黃的向日葵的過程中,學生觀察圖片中的數學信息并交流,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數學思維。
[評析:通過活動鞏固和應用課堂中的乘法口訣,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觀察能力。]
三、總結延伸
回顧學習的內容,學生分享感受,并一起回憶8的乘法口訣。討論在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使用8的乘法口訣。
老師:你們知道一只螃蟹有幾條腿嗎?那兩只螃蟹會是多少條腿呢?你們能否編一首兒歌呢?例如,一只螃蟹有八只腳,兩只螃蟹有十六只腳,三只螃蟹有二十四只腳,......直到八只螃蟹時有六十四只腳。(學生起立拍手歌唱)
[分析:通過這首有趣的'兒歌,使整節課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將數學知識延伸至生活、豐富學生的應用意識,這是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總評:這節課通過乘法口訣的生成規律,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逐漸理解和思考,進一步掌握乘法概念。通過讓學生尋找表格中的規律、記憶口訣的規律等,老師與學生進行互動、口令游戲、小組合作等多種活動方式,從不同層面激發學生參與、應用乘法口訣的熱情,給學生創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意識。整堂課的情境設計緊密聯系現實生活,課堂活動更加豐富有趣,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和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知道鐘面上有分針、時針以及1—12的數字。
2、初步認識整點,學習整點的記錄方式。
3、能較專注地參與活動,積極動腦思考。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觀察過鐘表。
2、物質準備:
(1)教具:實物鐘面一個,整點的時間記錄卡若干。
(2)學具:幼兒人手一個小鐘面,時間記錄卡若干,幼兒用書、鉛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了解鐘的作用。
(1)談話:今天,明明想到商店去買東西,可是媽媽說商店要到9點鐘才開門。那我們看什么就能知道現在是幾點鐘?
(2)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手機、時鐘、手表、電腦、電話機……
(3)教師小結:我們可以通過看手機、手表、時鐘、電腦來知道現在是幾點鐘,它們可以讓人們知道時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是,在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是時鐘。
2、認識鐘面。
(1)教師出示實物鐘面:今天我也帶來了一只鐘,看看鐘面上有什么?
(2)引導幼兒觀察鐘面:鐘面上有幾個數字?(一起說一說)鐘面上還有什么?(指針)有幾根指針?(3根)三根指針一樣嗎?(有的指針長長的叫分針、有的指針短短的叫時針、不停地在走動的是秒針)誰會用身體動作來表示三根指針?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教師小結:鐘面上有數字、有指針。數字是按照1-12的順序排列在鐘面上的,12在上面、6在下面,3和9在左、右兩邊。指針有三根,它們的長短不同,最短的是時針、最長的是分針、不停地在走動的是秒針。
(4)游戲“我說你做”:教師說指針的名字,幼兒做相應的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熟練的程度加快速度)
3、認識整點,學習整點記錄的方式。
(1)游戲“捉迷藏”:現在時針和分針想和大家玩個“捉迷藏”的'游戲,你們想玩嗎?請你們閉上小眼睛。
(2)教師將時針和分針都撥到12,請幼兒觀察并講述:看看什么針藏起來了?時針藏到哪里去了?時針和分針在數字幾上?猜一猜,現在是什么時間?(12點)你是怎么知道的?
(3)教師小結(出示12點整的鐘面):分針和時針都在數字12上,所以是12點整。
(4)現在它們還想和大家來玩個游戲,請你們看仔細了。教師再撥1點整,請幼兒觀察。提問:剛才分針是怎樣轉的?(分針轉了1圈)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到哪了?(時針從數字12走到了數字1上)
(5)小結: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了一格。猜一猜,現在是什么時間?(出示1點整的鐘面)
(6)引導幼兒觀察兩個鐘面,發現時針和分針的位置:你們發現這兩個鐘面上的分針和時針在數字幾上?
(7)教師小結:當分針指到數字12上,就是整點,這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8)教師帶幼兒撥整點。
4、學習整點記錄的方式。
(1)剛才你們學會了撥整點,那你們想來記錄時間嗎?
(2)教師出示時間記錄卡:時間記錄卡上有什么?
小結:時間就用“:”來表示,“:”的前面記錄時針的位置,“:”的后面記錄分針的位置,整點時分針記錄為“00”。
(3)教師帶幼兒一起記錄“12:00”。請個別幼兒記錄“1:00”。
(4)幼兒操作活動“你說我撥”。
教師說操作要求: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時間記錄卡,請你們兩人合作,一個人說整點時間,另一個人撥出時間并記錄,然后再交換。
(5)請個別幼兒來說說自己是怎么撥整點的。
(6)教師小結:你們都學會了撥整點和記錄時間這個本領,我還想來考考你們!
5、幼兒操作活動。
(1)請幼兒來說說第一題的要求:看鐘面記錄時間。
(2)師帶幼兒一起看第二題:請幼兒觀察圖上的動物在干什么?并給小動物連接相應的時間。
6、作業講評。
請作業書寫整潔的幼兒來展示。
小學數學教案5
一、教學內容
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例5“商的變化規律”第三個“商不變的規律”。
二、教材分析
“商的變化規律”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后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
教材中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通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裴老師教學的這一課,是在學生剛剛學習了除數不變,被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和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語言表述和思維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困難,學習起來比較輕松。
三、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比較、探討發現商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理解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同步性,商不變時,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變化情況。
四、教學設想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自主探究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前面學習兩條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完善了三個規律,使商的變化規律更完整,也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課堂教學的實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緊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將學生知識、能力有效延伸本課通過研究商不變的規律,在學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數、除數、商之間存在著變化的規律基礎上,抓住學生這個知識的生長點,從單純的算式計算延伸到算式內部、算式之間的聯系上,延伸學生的知識范圍。進而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研究,經歷數學規律產生或發現的一般過程。
3、嘗試猜測—驗證—總結結論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會辨證的分析問題本課使學生在平常的口算練習中,根據思考,得出一個初步的推測,這個推測是否正確,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進行嚴格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不僅僅使學生學會從廣泛的正面舉例中證明自己的推測,還要全面的分析,從相反方面思考舉出反例,使得出的結論更加全面、正確。舉反例對學生來說是個突破,能用逆向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整節課就在學生不斷的猜測—驗證—總結結論中,參與了獲取知識的過程,嘗試了這種數學學習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出示:900÷25=?=36 6000÷125=? = 48讓學生口算結果,后面的這道題目由于難度較大,所以學生算不出來,而教師輕易的算了出來,給學生留下懸念。
(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
1、初步發現規律口算一組:14÷2=7 560÷80=7140÷20=7 5600÷800=7280÷40=7觀察這組算式,得出:被除數乘10,2,除以2,除數也跟著變化,而商不變。
2、逐步完善,讓學生舉例驗證我們剛發現的規律詢問學生還有別的發現嗎?所有的數都符合這一規律嗎?突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0是不可以的。
(三)反饋練習,應用規律這一部分分四個層次進行學習。
1、規律的直接應用:第94頁第4題:從上到下,根據第1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72÷9= 36÷3= 80÷4=720÷90= 360÷30= 800÷40=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規律的運用增加了難度,讓學生體會到應用規律計算的方便:1400000÷200000=
3、通過判斷哪個算式的結果與48÷12=4的商相等,說說理由的練習,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①(48÷4)÷(12÷4)②(48*5)÷(12*5)③(48*3)÷(12÷3)④(48÷3)÷(12÷4)
4、考查學生對規律的靈活掌握情況,通過900÷25的題目,讓學生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然后化難為易。在這幾個鞏固反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側面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規律”。
而學生也在創設的情境中,圍繞中心問題通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郵票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目的】
探究如何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經歷探究確定郵資、合理支付郵資的過程,培養學生歸
納、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運用綜合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情境導入】
1.觀看課本第109頁的圖和郵政相關費用表。
問:從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給本埠的朋友只要貼0.80元的郵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給外埠的朋友要貼1.20元的郵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樣貼郵票?
(1)學生觀察表中數據,計算出所需郵資。
(2)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郵資1.20元,40g的信函,郵資是2.40元。5g按20g計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郵資是3.60元。
3.如果郵寄不超過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貼3張郵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郵票能滿足需要嗎?如果不能,請你再設計一張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1)不超過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郵資?
學生說一說各種可能的資費。引導列表描述。(課本110頁)
(2)用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可支付的資費是多少?
一張:80分1.2元
兩張:80分×2=1.6(元)
1.2×2=2.4(元)
0.8+1.2=2.0(元)
三張:0.8×3=2.4(元)
1.2×3=3.6(元)
1.2+0.8×2=2.8(元)
1.2×2+0.8=3.2(元)
(3)你認為可以再設計一張多少面值的郵票?學生自行設計各種面值的郵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郵票能滿足需要。
4.布置作業:
如果想最多只用4種面值的郵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過400g的信函的資費,除了80分和1.2元兩種面值,你認為還需要增
加什么面值的郵票?
觀察郵票
問:你寄過信嗎?見過這些郵票嗎?
5.觀看課本第109頁的圖,并說一說。
(1)上面這些都是普通郵票,你還見過哪些郵票?
(2)知道它們各有什么作用嗎?交流后,使學生明白普通郵票面值種類齊全,可適用于各種郵政業務。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暢所欲言。
【課后作業】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7
“做數學”是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觀念,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強調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現實的體驗。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的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性質和聯系。”作為一個最先使用新教材的一線教師,非常接受這個新理念,但是,如何引導學生“做數學”,而且是讓一年級的小學生做數學,使他們的課堂生動、有趣起來呢?我在學校開展的新教材研討課中,就《桌子有多長》一課,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從中獲得了點滴啟發。
教學實錄:
一、創設問題情境
師:今天,學校要給我們一年級的同學買新桌子,你們高興嗎?不過想問問同學們,咱們現在使用的桌子有多長?
二、自主探究、體驗思考
1、估計和測量
師:同學們,你們想用什么辦法或工具來量一量呢?想好后,請你動手量一量。(學生很快相出辦法量)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量的,桌子有多長?
生1:我是用拃量的,桌子有7拃長。
生2:我是用文具盒量的,桌子有6 個半長。
生4;我是用格尺量的。桌子有7個長。(根據學生的匯報,師板書數據)
師:你們看這些數據,發現了什么?
生:大家測的結果都不一樣。
師;為什么你們測量的數據不同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
生:因為有的同學用文具盒量、有的用格尺量、有的用書量,用的東西不同,所以量的結果也不同。
生:因為我們每個人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他們的長短不同 ,所以測的結果就不同。
師;怎樣才能使你們的測量結果相同呢?
生:用同一個東西量。
師:你真聰明!那你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呢?
生:(異口同聲)地說,用尺子。
2、認識尺子、感知1厘米
師:(出示尺子):尺子上有統一的測量單位,它是人們通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說一說,你都見過哪些尺子?
師:觀察尺子,看看尺子都有些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生匯報:尺子上有0、1、2、3、等數字。
尺子上有小格,每個小格都一樣。(學生匯報時,并幕上顯示相應的部分)
師說明:尺子上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第一條線下面是0,表示0刻度,和1對著的稍長的線表示1刻度;從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cm就是1厘米。
師:請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在我們身邊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找一找,量一量。
生:大拇指的寬。
生:圖釘的長。
師: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圖釘,再輕輕的抽出圖釘。手指縫之間就是1厘米。
生;練習本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
師:那么,0刻度到3是幾厘米?1——2又是幾厘米呢?請再觀察尺子,說一說。
生:0——3是3厘米。
師:你們桌子上有一張黃色的紙條,猜一猜它是幾厘米?
生:13厘米、20厘米、5厘米……
3、 正確測量
師;我們認識了尺子,怎樣用尺子測量呢?拿出自己的尺子動手測量紙條。誰愿意把自己的測量方法告訴大家。
生;我把尺子的一端對準紙條的 一端,看是15,紙條長就是15厘米。
生:不對,得把尺子的一端對準0刻度,再看到幾,我量的紙條長16厘米。
師:到底誰對呢?看看笑笑是怎樣量的。(出示投影,配話外音:我們測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了。)
師:那些同學的方法和笑笑一樣?(生舉手)現在,再用正確的方法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好嗎?
師:同學們,你們學會了測量物體的方法,現在我要考考你們。桌子上有一張綠色的紙條,誰能準確的剪下10厘米長的紙條,看誰又對又快。
師:請把剪好的紙條舉起來,說說你是怎樣剪的?(請學生到前面示范)
三、解釋應用
1、先猜一猜,在量一量(文具盒、小刀、紙條)(學生活動后匯報)
2、螞蟻搬豆。創設情境,小組合作已競賽形式出現,激發興趣。
3、聰明屋;(看圖上的線段)師:這一條線段的長是不是8厘米?為什么?
四、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年組評價:
改變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學習,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而學生始終都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注重指導學生操作,在動手操作中,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主動獲取知識,體現了“做數學”的教育理念。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的表象,讓學生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然后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夾住圖釘,再輕輕的抽出圖釘。仔細觀察拇指食指之間的縫隙大約是1 厘米,再舉起來自己看一看,同學互相糾正,這樣指導學生的操作,有條理,動作到位,學生在操作中感知、領悟,順利建立起1厘米的長度觀念,形成了技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2、放手讓學生探索,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凡學生能自己探索出來的決不包辦代替,凡心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暗示。上課伊始,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桌子有多長的結論,這過程老師絕沒有半點代替。在建立了1厘米的長度觀念后接著進入認識幾厘米這一環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嘗試在尺子上長出2厘米、3厘米長度,并說出道理,,這一環節的學習,老師考慮到學生能獨立解決,因此教學時并沒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讓學生獨立去找,
3、學生始終處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學習狀態。教師充分相信學生,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由學生自己跳起來“摘果子”,讓學生自己試著量紙條的長度,結果學生通過努力量出了紙條是15cm,然后用電腦演示笑笑的方法起訂正的作用,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力量,促使全體學生自主學習。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田老師敢于“放”,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從這節課的教學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
自我反思:
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培養學生做數學的意識。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教師應努力努力尋找做數學的內容,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活生生的數學知識。新課開始,從學生熟悉的買新桌子入手,探討桌子的長度是多少呢?你能想出辦法量一量嗎?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的測量活動。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接著提出兩個問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進而引導學生觀察幾乎每天都用的尺子,從尺子上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這整個教學過程,所創設的情境,選擇的教具、學具等等都取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中,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便于操作,使教學活動更富有生氣和活力,更能使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從而培養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的發明過程的話,就應該讓合情的猜測占有適當的位置。可見,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猜測、猜想、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對事物的瞬間頓悟,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這節課,“猜測”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的時候,先讓學生猜測黃紙條的長度,再讓學生用尺子量一量,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在鞏固練習環節,進行猜測活動,然后再通過尺子測量去驗證各自的猜測。這樣的設計,使猜測與實際測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長度的空間觀念,增強他們測量的靈活性。學生就在這樣的猜測過程中,不斷產生創造的靈感,閃現創新的火花。
總之,“做數學”是以學生操作實驗、自主探索、大膽猜測、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的方式進行的數學學習活動。它需要老師引導、支持和幫助,更需要教師提高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機會、材料、時間和空間。我們還要對自己說“要成為點火者”因為“學生的頭腦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點燃的火把”。我們可可能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思考,在以后的教學中,要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要點燃每一支火把,并使其越燒越旺,這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小學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鐘面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學會辨認整點。
2、懂得時鐘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鐘面四個(7:00 8:00 9:00 10:00)模型鐘一個幼兒每人一只紙鐘面、一日生活圖一份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明的秋游》,引導幼兒看時鐘的興趣
二、和幼兒一起討論,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1、小明去秋游了嗎?怎么沒去成?
2、他應該幾點鐘起床?他是幾點鐘起床的?
3、小明到幼兒園是幾點鐘?
4、為什么會遲到?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討論時教師及時出示四個鐘面
三、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正確辨認整點
1、單獨指一個鐘面,認識分針、時針
提問:鐘面上有什么?
這兩根針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長的細的是分針,粗的.短的是時針
教師逐一指四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幼兒辨認
2、找一找四個鐘面上的共同點,藏著什么秘密
師:故事里提到的時間7點8點9點10點都是整點時間,你們發現在整點色時候,分針都是指著誰?
小結: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鐘
3、教師指鐘面,請幼兒說出整點時間
四、教師撥時鐘,幼兒指出錯誤
教師先說出整點時間,然后將分針或時針撥錯,然后請幼兒指出錯誤在哪兒
五、教出示大鐘,撥出整點時間,辨認整點時間
1、教師將時鐘藏于身后,先撥出時間,在出示
2、請個別幼兒撥時鐘,大家說一說是幾點鐘
六、幼兒在紙鐘面上嘗試撥時間
1、教師講述自己起床、上班、下班、睡覺時間,請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一日生活時間,其余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3、教師滲透早睡早起,有序生活教育內容
七、看圖畫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幼兒生活情景圖,并示范在鐘面上畫出整點時間,強調時針畫短些、分針畫長些。
2、幼兒進行看圖畫指針活動
活動結束
請幼兒將自己畫好的時間圖向別人介紹
小學數學教案9
認識時鐘
活動目標:
1.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2.學習計劃自己的片斷活動內容,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
3.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要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 .時鐘、自制的半點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時鐘》、《科學認識整點和半點》。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鐘面上有幾個數字?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游戲撥鐘報時,教師撥鐘,幼兒報時。如教師撥8點,提問:現在是幾點整?分針指在數字幾?時針指在數字幾?
2.出示半點作息表,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半點。
師: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針指向數字8和數字9的中間,長針指數字6,是8點半。
3.師幼梳理:半點時,分針指在數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2和3的中間,就是2點半。
4.引導幼兒觀察8點和8點半,比較整點與半點的不同。
5.玩游戲報時撥鐘,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6.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科學認識整點烽半點》。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到區域繼續游戲報時撥鐘。
小學數學教案10
單元總目標:
1、認識圓柱、圓錐的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2、理解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意義。會推導表面積、側面積、體積的公式,認識進一法取近似值,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3、掌握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以及空間觀念。
5、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有條理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重點: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單元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2)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系解有關復雜應用題。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充分運用直觀教具,進行割拼演示、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單元難點的剖析:
(1)表現為:學生難于想到把一圓柱體的立體圖形轉化成什么圖形來研究。怎樣把它轉化。
原因:圓柱體和長方體在表面看來并沒有什么聯系。并且學生還很難由圓與圓柱的聯系,而想到圓能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圓柱就可以轉化成長方體來研究。
解決策略:首先回憶研究圓的面積計算時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如何剪拼成了這個學過的圖形?借助多媒體課件把一個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堆成一個圓柱體,通過這個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進行猜想:圓柱體能剪拼成什么圖形,請學生試試看。
(2)表現為:對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容易獲得,但學生對已知R或D求側面積的問題,學生轉不過,容易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對表面積的計算,由于表面積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較多,學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現為: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會用錯公式,如:求側面積的求成了表面積,求體積的求成了表面積等。
原因:學生可能對概念、公式記憶較熟,但在具體的問題環境下用錯公式。主要還是學生對概念的感知不夠。
解決策略:
(1)為新課教學做好準備,充分復習好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借助實物多讓學生感知概念的意義,不能死記硬背,要能用自己話說清楚。特別對中下生應多結合實物或圖形指出問題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給學生。
(4)學生自備圓柱體形狀的物體,每節課的新課鋪墊、例題教學、或是練習講評都借助于具體的實物,讓學生一邊口述、一邊指著實物來說,加強感知。
單元策略:基于本單元是研究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教學中主要采用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等直觀手段輔助教學。多讓學生參與獲得公式或經驗。如:圓柱體展開圖的特征、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及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錯例的估計和采集:概念辨析題:(1)一只鐵皮水桶能裝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2)做一只圓柱體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鐵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節鐵皮水管,要多少鐵皮是求水管的()(4)給個圓柱體的花瓶包裝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這些屬于概念不清的問題,因為這些知識點本身有聯系又有區別,所以易混,因此教學中重點在新授中注意讓學生多體驗、多感受。還要在綜合練習中加強對比,溝通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解決問題:(1)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直徑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寫出基本關系式再解答
(2)有一個禮堂內有8根直徑是50厘米、高5米的圓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紅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寫出基本關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的錯誤主要是公式用錯,原因還是對概念不清,解題思路不明,因此,教學中在保證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讓學生講思路、強調解答步驟的書寫要有條理。
有關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混合題:(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圓柱體體積比圓錐體體積多(),圓錐體積比圓柱體少()。
(2)一個圓柱體積是96立方厘米,與它等底等底高的圓錐體積是()立方厘米,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立方厘米。
(3)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等底等高,它們體積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圓柱體積比圓錐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類型題的錯因主要是對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還只是一個圓錐體積公式的獲得過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認識,并沒有真正通過實驗過程對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關系弄清楚。因此這個推導過程中應讓學生把兩種幾何體的體積關系,能反說、正說、比多少等都能說清。
練習題的分析:重點講解的題目:39頁第10題(重點說明生活中常說的圓柱體的長也就是數學意義上的圓柱體的高)。40頁的13題(體積公式與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即利用底面積一定時體積和高成正比例的關系來確定兩個圓柱體體積的比,求出第二個圓柱體的體積,最后求出它們的差。)45頁的第6題(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第8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題(由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1:3,那么現在它們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說明圓柱的高是圓錐高的2倍,于是圓柱的高是9.6。實際上是圓錐與圓柱體積關系的靈活應用。)
課時安排:1、圓柱的認識31頁至33頁及例1
2、圓柱的表面積33頁例2--例3
3、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36頁例4及補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題。
4、認識圓柱的容積37頁例5
5、圓柱有關公式的對比練習39頁8、9(增加不同位置類型的圓柱體)39頁7、10
6、圓錐的認識41頁
7、圓錐的體積公式的推導42頁至43頁例1
8、圓錐體積的應用43頁例2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王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數學教案12
第1題
先讓學生找15的因數和倍數,交流找因數和倍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15最大的因數是幾,15最小的倍數是幾。
第2題
可以讓學生先列出9的倍數(54以內):9,18,27,36,45,54。再列出54的'所有因數:1,2,3,6,9,18,27,54。然后,再回答問題。答案:這個數有四種可能:9、18、27、54,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不一定要所有學生把四種全部找出來。
第3題
主要要引導學生交流一下判斷的方法。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分層次進行,可以先填奇數和偶數,再填質數和合數。
第4題
本題是對本單元所學概念的理解鞏固與綜合運用。第1題結論是5,第2題結論是13和2,第3題的結論是36或92。在完成本題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知識自己編一些這樣的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第5題
先讓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并交流是如何思考的,一般可以從每盒瓶數是不是90的因數考慮,也可以用除法來解決,6、5、3都是90的因數,能正好裝完,8不是90的因數,不能正好裝完。第二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思考90還有哪些因數,同時還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如每盒2瓶,9瓶,10瓶等都較合理,每盒90瓶就不太合理。
第6題
本題為思考題,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研究“三個連續自然數組成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的規律。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3的倍數自主探索,交流研究結果,最后得出結論。
〖你知道嗎〗
教師可以結合史料詳細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和陳景潤的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研究數學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理解“猜想”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再舉一些例子,例10=3+7,18=11+7,42=31+11等。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和整理,我能夠掌握前三個單元所學到的知識,能熟練掌握小數意義,正確、迅速地計算。
2、我要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前三單元所學知識。
教學難點:
我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
歸納總結法
學法:
練習法、測試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復習前三單元的內容,分類整理。(自學)
二、情景導入:
呈現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小結、導入新課,并出示學習目標。揭示課題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學情況。
1、復習、整理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2、復習、整理認識圖形。
3、復習、整理小學乘法。
(二)可以讓學生翻閱課本中的第一、二、三單元,然后通過表格、網絡圖或列舉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三)分層練習,完善認知。
1、完成課本P50頁第1題。
2、教材P50頁第2題。
四、點撥升華
當乘數大于1時,積就大于被乘數。
當乘數小于1時,積就小于被乘數。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或者還有什么疑問?
先小組內說一說,最后班上交流。
六、達標檢測
完成學案中的課內鞏固練習題目。學生獨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P50頁第3題
(1)兩個乘數相乘,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就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2)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3)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教材P50頁第4題。
兩個相鄰整數之間有無數個小數。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業布置:
教材第50頁的第6題,完成相關配套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14
活動來源:
班內孩子無論是吃點心,還是用午餐,總有那么幾個孩子速度很慢,為了提醒他們用餐的時間,讓他們及時用完自己的一份,我總是邊看時鐘邊提醒他們說:“快到×點鐘了,就要上課了!還沒有吃完的小朋友請抓緊,不要耽誤了大家的學習時間!”經常這樣后,孩子們就會像我一樣時不時的看起時鐘,并討論起鐘點來。有的孩子會問:“老師現在是幾點了?”“老師是不是×點了?”……見孩子們對時鐘和鐘點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藍貓教你認識時鐘”的數學活動,以便讓幼兒在生活中有個時間概念。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認識整點。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藍貓教你認識時鐘》。
(2)老狼胸飾一個。
(3)時鐘1個。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引出時鐘。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一起來看看是誰?(藍貓)
藍貓想請小朋友聽一聽,猜一猜房子里面有什么?小狗叫,打開,小貓叫,打開,小鴨叫,打開,時鐘,打開。
2、師:你見過的時鐘是什么樣的?
幼:xxx、xxx
師:原來你們見過這么多不同形狀的時鐘啊,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時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二、認識時鐘。
1、師:小朋友你們看,每個時鐘都有鐘面,鐘面上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鐘面上的數字與指針)
師:對,每個鐘面上都有數字寶寶和針寶寶。
2、師:有哪些數字寶寶?數字寶寶們是怎樣排隊的?(圍成一個圓形)排在最上面的是誰?和它相對應的是數字幾?
3、師:還有幾根針寶寶?兩根粗的針寶寶的名字叫什么呢?(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
4、師:針寶寶是怎么跑的?它們跑得一樣快嗎?(分針像一個小孩子跑的比較快,時針像個老爺爺跑得比較慢,分針跑一圈時針才跑一大格。)
三、認整點、玩游戲。
1、師:你們知道現在是幾點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告訴幼兒怎樣認整點: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練習認整點)
2、待幼兒基本掌握后,引入游戲。
師:老狼要和大家玩個游戲,你們敢不敢?我來做老狼,我拔一個時間,小朋友來認,如果認錯,就要被我吃掉。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可以念兒歌:老狼老狼幾點了。
3、教師戴胸飾扮老狼進行游戲,直到幼兒基本認識整點。
四、延伸活動:制作時鐘。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時鐘,小朋友都很聰明一下子就能說出是幾點整,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漂亮的時鐘,你們說好不好?”(好)
師:“我們都知道時鐘上有12個數字,在時鐘最上面是數字12,和數字12對應的是數字6,時針和分針在鐘的最中間,然后把數字都貼上,用牙簽把兩根針固定好。這樣一只時鐘就做成了。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指導。
相關知識
關于時鐘的大班數學教案我會看時鐘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鐘面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學會辨認整點。
2、懂得時鐘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鐘面四個(7:00 8:00 9:00 10:00)模型鐘一個幼兒每人一只紙鐘面、一日生活圖一份
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小明的秋游》,引導幼兒看時鐘的'興趣
二、和幼兒一起討論,引導幼兒體會生活中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1、小明去秋游了嗎?怎么沒去成?
2、他應該幾點鐘起床?他是幾點鐘起床的?
3、小明到幼兒園是幾點鐘?
4、為什么會遲到?他是幾點鐘睡覺的?
討論時教師及時出示四個鐘面
三、探索發現整點時分針和時針的位置規律,正確辨認整點
1、單獨指一個鐘面,認識分針、時針
提問:鐘面上有什么?
這兩根針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長的細的是分針,粗的短的是時針
教師逐一指四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幼兒辨認
2、找一找四個鐘面上的共同點,藏著什么秘密
師:故事里提到的時間7點8點9點10點都是整點時間,你們發現在整點色時候,分針都是指著誰?
小結: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數字幾就是幾點鐘
3、教師指鐘面,請幼兒說出整點時間
四、教師撥時鐘,幼兒指出錯誤
教師先說出整點時間,然后將分針或時針撥錯,然后請幼兒指出錯誤在哪兒
五、教出示大鐘,撥出整點時間,辨認整點時間
1、教師將時鐘藏于身后,先撥出時間,在出示
2、請個別幼兒撥時鐘,大家說一說是幾點鐘
六、幼兒在紙鐘面上嘗試撥時間
1、教師講述自己起床、上班、下班、睡覺時間,請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一日生活時間,其余幼兒在紙鐘面上撥出
3、教師滲透早睡早起,有序生活教育內容
七、看圖畫時鐘,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幼兒生活情景圖,并示范在鐘面上畫出整點時間,強調時針畫短些、分針畫長些。
2、幼兒進行看圖畫指針活動
活動結束
請幼兒將自己畫好的時間圖向別人介紹
小學數學教案15
導讀: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必須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
一、說教材
《認識時鐘》是幼兒園小班數學課程。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因此必須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是無直觀形象較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如:8:00入園,4:3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認識時鐘,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能叫出名稱。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二、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為此,我提供了幼兒人手一只鐘,讓幼兒在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
三、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遵循直觀性原則,主要采取視、聽、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的結構,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遵循積極性原則,教師借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色彩一體,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遵循個別性原則,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四、說教學準備
小兔木偶,動物鐘若干只(小老鼠、小豬、小猴、小牛、小狗等),圖片若干張,紅、黃、綠鐘各兩只,幼兒人手一只鐘,實物中一只。
五、說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活動一開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離開家的時間點引出活動內容,然后出示實物鐘,請幼兒說說鐘的用途,總結出鐘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
(二)基本部分
在活動中我避免了“一言談”和“自問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兒主動的觀察,鼓勵幼兒發現問題,主動求知。
1.讓幼兒觀察鐘面,指導幼兒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小朋友,看,鐘面上有什么呀?”“這鐘面上都有那些數字?”“這些數字都是怎么排列的?”“這兩根針一樣長嗎?”等等,來引導幼兒初步的認識時鐘。
2.認識整點、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在本環節中,我先出示了紅、黃、綠三只鐘,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小朋友們,誰能看出這三只小時鐘上面有什么一樣的地方?”讓幼兒觀察,比較,最后得出分針指向12,從而總結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緊接著又出示了幾只動物鐘,讓幼兒說說幾點鐘,使幼兒所學知識能馬上得以鞏固,而且通過實物投影放動物鐘,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教師的.操作演示,幼兒的細心主動觀察,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由于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以我在最后不進行操作演示,讓幼兒想一想,2點到3點分針時針是怎么變化的,得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接著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認識了半點及半點時分針時針之間的運轉關系。
3.看圖撥時間
請幼兒看幾張圖片,并以小兔的口吻提出:“小兔子要來考考小朋友,看誰把剛才的知識學會了。”一下子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運用圖片上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使幼兒對學習活動較感興趣及易于理解,并通過操作活動,使幼兒對所學知識有了進一步的鞏固,最后請幼兒講講自己是幾點睡覺的,讓活動滲入到常規習慣的培養,使幼兒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三)結束部分:
此次活動是以游戲:“小羊,小羊幾點鐘?”結尾的。幼兒可以通過這個游戲來加深對時鐘的認識。游戲規則是由老師扮演老狼,小朋友扮演小羊,老師擺出時間問小朋友:“小羊小羊幾點鐘?”小朋友要馬上回答出來,當老師問到6點鐘的時候,小羊得馬上跑回家,否則將被老狼吃掉。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