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時間:2024-01-06 13:31:0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明確豎為列,橫為行,在描述位置時要先說列后說行,會用數對表示位置,并能用語言描述數對表示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準確找出指定的位置,能夠用語言描述路線圖。

  3、使學生初步建立坐標系的概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數對表示指定的位置。

  2、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準備:電影票、班級座位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位置

  提問:假如你的家長要來班里開家長會,你怎樣告訴他們哪個是你的座位呢?

  (第幾組第幾排……)

  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確定位置的例子呢?

  (舉例……)

  師:以上這些,只要說明是第幾排第幾個就能確定座位。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投影出示班級座位圖

  (1)說一說

  學生觀察座位圖,想說誰的位置就跟同伴說一說。

  (2)想一想

  師:呂全同學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樣說?

  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寫一寫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呂全同學的位置表示出來。

  A: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課堂,記錄不同的表達方式。

  B:展示幾個不同的表達方式

  (4)討論

  師:同樣都是呂全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卻各有不同。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豎排第一豎就是第一列…,橫排第一排就是第一行…

  (5)探索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結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確說明:呂全在第6列,第3行就可以寫成(6,3)這樣的'一組數對來表示。

  B:學生嘗試用這樣的方法表示自己數學組長的位置。

  要求:

  a、先說一說他們分別在第幾列第幾行,再用數對表示;

  b、集體訂正:吳丹的位置是(3,4),杜佳倫的位置是(4,3)。這2個數對有什么不同?

  C、歸納:

  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兩個)

  這兩個數分別表示怎樣的含義?(前一個表示列數,后一個表示行數)

  (6)學生根據數對(6,4)找出是哪個同學的位置。

  2、教學例2

  (1)投影出示課本中的“動物園示意圖”

  師: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那么你們看這個動物園示意圖時又要怎樣確定位置呢?【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2)、(3)后老師再來明確說明和例1的區別】

  觀察示意圖,說一說這張圖分成了幾列幾行?

  師講解:橫著數0~6表示從左往右數有6列,豎著數0~6表示從下往上數有6行,0表示原點。

  (2)用數對表示位置

  師:如果用(3,0)表示大門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A:學生獨立操作,解決問題。

  B:投影展示學生解決的結果。

  熊貓館(3,5)海洋館(6,4)

  猴山(2,2)大象館(1,4)

  (3)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A:出示要求

  在圖上標出下面場館的位置

  飛禽館(1,1)猩猩館(0,3)獅虎山(4,3)

  B:學生按要求在書上完成

  C:反饋練習結束

  學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4)練習

  A:第21頁第3題

  (1)說一說(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題目給出的數據,涂一涂

  B:第22頁第5題

  (1)觀察棋盤,與第3題方格圖比較,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引導學生正確說出黑方的“車”所處的位置。

  (3)引導學生說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與同學交流。

  (4)完成題中第(2)小題,并和同學交流。

  三、全課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剛才,我們是怎樣探究出用兩個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師簡要介紹確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第23頁有關地球經緯度的知識等。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20頁、第21頁“做一做”。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行與列,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從已有經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

  3、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知道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數對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談話: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軍營,參觀戰士們的軍營生活,高興嗎?(播放:走進軍營,出示情境圖)看,戰士們正在進行隊列訓練呢,這一位是班長小強。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出問題:小強在什么位置?(指名學生回答)

  .問:為什么同一個人的位置,同學們的說法不一樣呢?

  .結合學生回答情況進行小結:剛才同學們在描述小強的位置時,有的橫著看,有的豎著數,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產生了不同的說法,數學是交流的工具啊!標準不一樣給我們的交流帶來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討一些簡單又統一的方法來確定位置?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在情境圖中確定位置

  1.認識行與列

  談話(同步演示):平時我們所說的“豎排”,通常叫做“列”,習慣上我們從觀察者的左邊數第1列、第2列……,平時我們所說的“橫排”,叫做“行”,通常從前往后數,第1行、第2行……。

  問:現在你能用第幾列第幾行來說說張亮的位置嗎?(演示)王艷和趙雪的位置怎么說?想好了,說給同位聽。

  指名同學說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師板書

  2.認識數對

  談話:剛才這位同學很快說出了小亮和小明的位置,老師寫的速度卻很慢,什么原因?

  數學的一大特點是簡練,大家能不能想個更簡單的方法來確定位置,記起來簡單,還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幾列第幾行?現在以小強的位置為例在本子上寫一寫,試一試吧。

  學生獨立思考并寫出想法,然后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對全班交流的意見進行梳理小結:這些同學都用數和符號簡潔的表現出了小強的位置,真了不起!

  介紹數對的寫法:數學家也是用2個數來表示一個地點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寫3,中間用逗號隔開,再寫2,外面再加一個小括號。象這樣的一對數,就是數對(板書),讀作:三二。前邊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數對可以準確而簡練地表示出物體的位置。

  請你用數對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寫下來。(2名學生板演)

  3.抽象圓點圖,加深對數對含義的認識。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用數對表示位置很簡單,看這個隊列圖,我們也能把它變得很簡單。現在我們把每個人的位置看作一個點,整個隊列就變成了這樣一副圖。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3、能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班主任王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探索交流,交流問題

  新授

  1、教學例2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2、

  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4、

  小結例2: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大象館”“海洋館”“猴山”的位置。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3

  1、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行、列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

  2、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3、能通過實際探索,感受到數學的簡潔和實用之美。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對位置的知識有一定基礎,但主要建立在方位上面,比如前、后、左、右或者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而用數對來表示平面上的點,對于學生來說雖然是新知識,但本課的例題都是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場景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教室座位,因此,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生成應該比較順利和自然。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明確列和行的意義,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分列和行的順序。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談話引入

  通過家長會尋找座位引入課題。

  你是如何給家長描述你在教室里的位置的?

  活動2【講授】明確行和列的含義

  1、規定列和行。

  (1)以老師的方向規定列和行的含義。

  (2)用第幾列和第幾行的方式說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明確數學上列和行的含義。

  (1)展示豎列橫行。

  (2)演示列左起行下起的一般情況。

  活動3【活動】用數對表示位置

  1、嘗試用更簡潔的方式(數字)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找出他們表示方法的共同點。

  (1)都有兩個數字。

  (2)左列右行。

  3、引出數對的概念。

  4、數對的讀法。

  5、用數對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活動4【活動】游戲-點兵點將

  1、點單兵。

  (1)位置在數對(4,4)的同學。

  有什么相同點?

  4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用一個數字可以表示出準確的位置嗎?

  (2)位置在(5,4)和(4,5)的同學。

  有什么相同點?

  可以交換位置嗎?

  2、第3列。

  (1)用數逐一報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第3行。

  (1)用數對逐一報出自己的位置。

  (2)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活動5【活動】用數對表示平面圖上的點

  1、對比教室平面圖和動物園平面圖。

  (1)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0既列的開始,又是行的開始。

  2、用數對表示場館的位置。

  3、在平面圖上表示指定位置的場館。

  活動6【練習】學會應用

  1、練習1

  2、挑戰自我。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約數和倍數的意義”、“質數和合數、分解質因數”、“公約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前面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又是學生學習“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因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本冊教材的核心內容。本課的教學,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借鑒前面的學習方法學習后面的內容是本課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教學特色,這樣設計不僅使教學變得輕松,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這些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對于今后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愿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教學目標:

  (體現多維目標;體現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1、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會用列舉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

  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于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

  教學過程:

  媒體運用

  任務導學

  明確任務

  師:課前我們來做個報數游戲,看誰的反應最快。請兩大組的同學參加。

  師:請報到3的倍數的同學起立,報到4的倍數的同學起立。你們發現了什么?他們為什么要起立兩次?(因為他們報到的號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是嗎?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師板書:12、24)

  師:像這些數既是3的倍數,又是4的倍數,我們就把這些數叫做3和4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

  一、課堂探究,自主學習

  1、出示例1

  師:同學們,仔細讀要求,你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什么?

  生獨立思考,領會題意和要求。

  課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我們每一對同桌都準備了一張方格紙和一些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下面就用這些長方形來代替瓷磚在方格紙上來擺一擺、畫一畫或直接算一算。

  3、匯報交流

  師板書:2的倍數:2、4、6、8、10、12、14……

  3的倍數: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數: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確意義

  師提出問題:為什么不能鋪成邊長是4厘米或9厘米的正方形?除了能鋪成邊長是6厘米的正方形之外,還可以鋪成邊長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最小是多少厘米?你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連環遞進,通過第一問使學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數,9只是3的倍數,不論是邊長4厘米還是9厘米均不符合題意,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義;通過第二、三問使學生發現能鋪成的正方形的邊長必須是2和3的公倍數,而只要符合這個條件的正方形是有無數個的,從而滲透了數形結合與極限思想。)

  師:通過剛才的報數和鋪正方形的過程,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韋恩圖上怎么表示?

  2、找最小公倍數

  師: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數呢?其你也舉個例子里找一找他們的公倍數,有一個要求: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里找到的公倍數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匯報交流

  師:請找到最多的同學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紹給大家。

  3、發現特殊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特點

  師讓學生舉例,然后將學生所舉的例子分成了3類。啟發學生:我是根據什么標準來分的?你所舉的例子屬于哪一類?咱們再來看一看,他們的最小公倍數有什么特點?(讓舉例的學生匯報最小公倍數)

  得出規律:兩個數是互質關系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他們的乘積;

  兩個數是倍數關系的,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就是較大的那個數。

  如果以后讓你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你會怎么做?

  三、反饋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師:運用公倍數的知識,可以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天周老師和一位樂清的同學在溫州參加完同學會之后,第二天要趕回來上班,從溫州新南站我們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師:為了能同時出發,你認為周老師該選擇哪些時間出發?

  3、求三個數的公倍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評價檢測

  練習十七2、3、4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

  2.熟記20以內的質數.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

  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例1.寫出下面各數的所有約數:

  1的約數: 2的約數: 3的約數: 4的約數:

  5的約數: 6的約數: 7的約數: 8的約數:

  9的約數: 10的約數: 11的約數; 12的約數:

  二、探究新知.

  (一)引導學生歸納.

  1.按這些約數個數的多少,可以分為哪幾種情況?

  2.分組討論后匯報.

  3.引導學生說明:

  有一個約數的

  2.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3.教師提問:1是質數還是合數?

  學生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因為1只有一個約數,既不符合質數的特點,又不符合合數的特點.

  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按約數個數的多少給自然數分類.

  1.按照能否被2整除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奇數、偶數,那么,按照約數個數的多少,自然數又可以分為哪幾類?(三類:質數、合數和1)

  2.教師提問: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關鍵是找什么?(關鍵:找約數的個數)

  (六)教學例2.

  1.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熟練運用找約數的方法,這種做題法是做對題的關鍵.

  2.反饋練習: 下面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

  19 21 43 67

  (七)介紹100以內的`質數表.

  1.除了用找約數的方法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還可以用查質數表的方法.

  2.用質數表檢查例2

  檢查方法;表中有17、29、37,說明是質數;

  22、35、87表中沒有,又不是1,說明是合數.

  3.教師提示:要熟記20以內的質數

  三、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四、課堂練習

  1.下面是2到50的數,下話畫掉2的倍數,再依次畫掉3、5、7的倍數(但2、3、5、

  7、本身不畫掉),剩下的數都是什么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教師提示:古希臘的數學家就是用這種方式找質數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這種方法找100以內的質數.

  2.檢查下面各數的約數的個數,指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分別填在指定的圈里,再用質數表檢查.

  3.填空題.

  ①質數有個約數,合數至少有個約數.

  ②最小的質數是,最小的合數是.

  ③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4.判斷.

  ①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②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③在自然數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④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5.在整數1~20中:

  ①奇數有: 偶數有:

  ②質數有: 合數有:

  五、板書設計

  有一個約數的

  有兩個約數的

  有兩個以上的數的

  1的約數1

  2的約數1、2

  3的約數1、3

  5的約數1、5

  7的約數l、7

  11的約數1、11

  4的約數1、2、4

  6的約數1、2、3、6

  8的約數1、2、4、8

  9的約數1、3、9

  10的約數l、2、5、10

  12的約數1、2、3、4、6、12

  l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素數)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6

  【教學內容】小數乘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初步的遷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養成認真檢查、勤于驗算的好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和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難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計算法則。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整數,今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小數乘法。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

  用卡片出示口答題:

  2.3×45 67×2.09 9.06×32

  提問:下面各題的積中有幾位小數?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平面圖。

  提問:你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求出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兩個問題:

  (1)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2)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豎式解答,并各由一個學生進行板演。

  要求:對照黑板上的豎式,說一說小數和整數相乘應該怎樣計算?

  二、自主探索

  改變問題:如果把小明房間的寬度3米縮短為2.8米(在平面圖上即時修改),你還能求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面積各是多少嗎?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學生嘗試練習,如果有困難的可以看書自學。

  小組分享自學成果,組內達成共識。

  全班交流:誰來說說3.6×2.8是怎樣估算的?又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展示學生嘗試的豎式并追問:把這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一:只要在積中點上兩位小數就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二:只要把積除以100就可以了。

  繼續追問:為什么積是兩位小數(積要除以100),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繼續交流:計算2.8×1.15時,在積里是怎樣點小數點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說理進行板書。(如學生有困難可適當進行引導性提問:兩個因數看成整數后,等于把原來的兩個因數分別乘多少?)

  提問:在用豎式計算2.8×1.15時,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豎式時把數位多的小數寫在上面;點上小數點后,可以根據小數的性質劃去小數末尾的0。)

  提問:比較上面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是把小數看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算出積的。不同點:第1題是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乘,第2題是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相乘;第1題的積是兩位小數,第2題的積是三位小數。)

  提問:通過剛才的嘗試、交流,你現在能說說小數乘小數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小組交流匯報后,教師小結: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請三個學生進行板演,其余學生自主練習。反饋時重點說說后面兩題要先點小數點,再劃去小數末尾的0。

  3.完成下題。

  一種西服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計得數,再計算)

  集體校對后,追問:因數中一共有兩位小數,為什么積中只有一位小數?

  四、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你覺得小數乘小數與前面學習的小數乘整數有什么聯系?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際,使學生知道什么是體積.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能正確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不同.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體積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體積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1米、1分米、1厘米,這是什么計量單位?

  2.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這是什么計量單位?

  二、探究新知.

  我們學習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面積和面積單位.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概念:.

  4.比較物體體積的大小.

  實物比較:字典和大詞典 桌子和椅子 水桶和茶葉桶 課本和練習本

  1.認識1立方厘米(出示一塊1立方厘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體積比較小,是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厘米.

  說一說: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物體比較小.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厘米比較恰當?

  2.認識1立方分米.(出示一塊1立方分米的體積模型)

  這就是體積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

  分組觀察,然后匯報:你知道了什么?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體積大一些,是一個正方體.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的棱長是1分米.

  說一說: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想一想: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物體比1立方厘米的物體大.

  議一議:哪些物體計量體積時使用立方分米比較恰當?

  3.認識1立方米.

  思考:什么樣的物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

  (四)反饋練習.

  1.看圖說出物體的體積.

  2.用12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擺成不同形狀的長方體.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都是12立方厘米.不論物體是什么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哪些知識?

  四、隨堂練習.

  1.填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8

  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20

  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2.連線:學校主席臺的體積 24立方厘米

  書包的體積 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體積 24立方分米

  3.說說身邊的物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

  五、課后作業 .

  下面的圖形都是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六、板書設計.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體積就是多少.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循環小數。(教材第15~16頁)

  教學目標

  在自主計算的活動中,經歷初步認識循環小數的過程。

  2.知道什么是循環小數,能指出哪些數是循環小數。

  3.在進行數學探索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什么是循環小數,能指出哪些數是循環小數。

  c難點:知道什么是循環小數,能指出哪些數是循環小數。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小麗到動物樂園游玩時,被動物樂園知識窗中的信息吸引住了,我們一起看看去。(出示課件:情境圖)

  關于情境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自主探究

  1.獨立計算。

  生: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蝸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師:關于這兩個問題,你能列式解答嗎?

  學生回答:73÷3,9.4÷11。

  教師板書。

  請同桌兩位同學每人計算一道題,獨立進行計算。 2.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師:在計算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73÷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3;9.4÷11的余數“6”和“5”總是交替出現。

  師:計算到教材中的步驟后,你認為還用往下計算嗎?認為不必繼續往下除的同學請舉手,為什么不必往下除了?

  指名讓學生回答,說明不必往下除的理由。

  師:怎樣表示73÷3,9.4÷11這兩道題的'商呢? 3.共同探究循環小數。

  師:我們把24.333…,0.85454…這兩個小數與我們過去所見到的小數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小數部分是無限的。

  師:觀察這兩個小數,它們的小數部分分別有什么特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觀察到的特點記錄下來,教師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和匯報。

  學生匯報:24.333…的小數部分的3總是重復出現,0.85454…的小數部分的5、4總是重復出現。

  師:下面我們共同概括這些小數的特點,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根據這些小數的特點,我們給它們取個名字,你認為該取個什么樣的名字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這樣的小數叫作循環小數。(板書:循環小數)

  師:你還能說出幾個循環小數嗎?

  學生回答。

  4.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師:根據需要,我們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如0.85454…,如果保留兩位小數,你認為約是多少?說說你的想法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約是0.85。

  師:怎樣表示呢?生:0.85454…≈0.85 5.鞏固練習。

  師:下面我們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說一說哪幾題的商是循環小數。 1÷2 1÷3 1÷5 1÷7學生獨立計算后,匯報。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么?

  老師小結: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循環小數,而且能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學完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呢?跟大家說說吧!學生討論。

  板書設計

  除得盡嗎(循環小數)

  0.85454…≈0.85

  教學反思

  1.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成為發現者。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體驗“循環”的含義。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算一算、觀察、比較、討論,學生獲得了循環小數的概念。

  3.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設計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堂作業設計

  A類

  1.下面哪些小數是循環小數?

  0.666… 3.27676… 10.7878 3.1415926 4.003636… 2.計算下面各題,指出哪些商是循環小數,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4÷5 2.75÷6 289÷90

  (考查知識點:認識循環小數,計算商是循環小數的除法算式;能力要求:熟練說出循環小數,熟練運用“四舍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B類

  3.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188… 2.1818 2.81 2.1818…

  4.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長的紅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米長的絲帶,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多少個禮盒?

  (考查知識點:認識循環小數;能力要求:熟練比較循環小數的大小。)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1.0.666… 3.27676… 4.003636…

  2.2.75÷6和289÷90的商是循環小數0.8 0.46 3.21

  B類:

  3.2.1818<2.1818…<2.188…<2.81 4.25÷1.5≈16(個)教材第16頁練一練

  1.196÷3≈65.33(千米/時) 131÷5=26.2(千米/時) 241÷6≈40.17(千米/時)循環小數有65.333…,40.166…。

  2.0.666… 1.48383… 0.1875875… 0.333… 0.111… 3.0.375 1.33… 1.428571428571… 0.5 1.29090… 0.044… 0.111… 0.833…

  商是循環小數:4÷3 10÷7 14.2÷11 0.4÷9 1÷9 5÷6 4.1時=60分100÷60≈1.67(千米)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9

  【單元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了整體“1”,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分數。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與直觀操作,體驗分數生產的實際背景,進一步理解分數,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或簡單的生活現象

  2、認識真分數、假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正確進行假分數與帶分數、整數的互化。

  3、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4、能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

  5、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初步了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6、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主動地觀察、操作、分析和推理,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單元重難點】

  1、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因數與公倍數、約分與通分、比較分數大小等知識;難點:體會在不同整體下,同一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樣的道理及分數的基本性質。關鍵:聯系實際情境、借助直觀,弄清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學習分數的再認識、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因數與公倍數、約分與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

  3、學生善于形象思維,不善于抽象思維,對分數有一些現成的經驗,對于分數的認識系統的認知。

  【課時安排】

  共22課時

  分數的再認識(一)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學生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重點難點】

  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教具準備】

  課件兩盒鉛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教學新課。

  現場組織活動:請兩位同學到臺前,每人分別從一盒鉛筆中拿出1/2,結果兩位學生的結果不一樣多,一位學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學生拿出的是3枝。

  師:這里有兩盒鉛筆,你能從每盒鉛筆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師:你準備怎么拿呢?

  生1: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準備把全部的鉛筆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學生活動,一位學生拿出3枝筆,另一個學生拿出4枝筆。

  師:你發現了什么現象,你有什么疑問,或者說你能提出問題嗎?

  生:他們拿出的枝數不一樣多,一個是3枝,一個是4枝,這是為什么呢?

  師:他們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卻不一樣多,這是為什么呢?請想一想,然后小組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再全班反饋。

  生:我們認識兩盒鉛筆的總枝數不一樣多。

  生:有可能數錯了。

  師:現在大家的意見都認為是總枝數不一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嗎?

  師:告訴大家總枝數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鉛筆是6枝,1/2是3枝。

  師:真的是不一樣多,一盒鉛筆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鉛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所以1/2表示的具體的數量也就不一樣。

  師: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二、練一練

  1.看數學書說一說,小林和小明一樣多嗎?笑笑和小紅一樣多嗎?說說理由。

  2.畫一畫,說說畫法對嗎?為什么?還有別的畫法嗎?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1、2、3,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2.第4題讓學生充分說說自己的想法,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第5、6題獨立完成,然后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四、思考題。放學后獨立完成,課后講評。

  五、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分數的認識

  8支鉛筆裝1盒1/2盒=4支

  6支鉛筆裝1盒1/2盒=3支

  教學反思:

  本節課注重結合實際展開教學。從這節課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資源。本節課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拿水性筆,畫一畫,分數小游戲,辯一辯等活動,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由于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也就是總枝數不一樣多)兩人都是拿全部鉛筆的1/2,拿出的鉛筆枝數不一樣多。平時教學中還要多舉些例子,可以培養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為較難的分數應用題做好鋪墊。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10

  1教學目標

  1、知道能用兩個數據確定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

  2、聯系生活實際,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與位置有關的問題。

  3、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掌握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

  4、發展學生的觀察、概括等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體驗數學的簡潔性。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經初步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而本節課就是對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

  3重點難點

  重點:能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數對表示未知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難點:用數對的形式來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問題導學

  (一)問題導學

  1、初步感知,明確列行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下如何表示一個物體的位置。(板書:位置)

  這是11班上課時的座位表,你能說說張亮同學坐在什么位置嗎?誰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學情預測:1、用“第幾組第幾座”來描述;2、用誰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來描述;3、用“第幾列第幾行”來描述。)

  師:在數學中,我們有規范的說法。豎排稱之為列,橫排稱之為行,列通常情況下從左往右數。請你指出第一列,第二列。行通常情況下從前往后數。指出第一行,第二行。

  (在確定列時,就是以觀察者的左邊為第一列。)

  師:現在你能用數學語言說說這個同學的位置了嗎?

  學生發現“第幾列第幾行”的表達更簡單明了。

  師再指圖中的兩個學生,說說他的位置:鞏固第幾列,第幾行。

  師:第4列第3行是誰的位置?

  活動2【講授】點撥助學

  (二)、點撥助學

  1、用數對表示位置

  師:老師用(2,3)表示這位同學的位置。你能看懂其中的含義嗎?

  表示第2列,第3行(讀法相同)。

  師:王艷同學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趙雪同學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她倆是不是坐在同一個座位上?(數字相同,但先后順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不同)

  數對(6,4)表示的是王樂同學的位置,你能指出哪個是王樂同學嗎?

  2、拓展延伸

  師:為了研究方便,現在用方框表示每個同學的位置。

  我們可以把這個圖繼續簡化,用方格表示全班同學的位置,師:說出這一列同學的位置:(生說師寫)(3,1)(3,2)(3,3)(3,4)(3,5)有什么共同點?為什么?用一個數對來表示這一列(3,幾)引導(3,a)表示。

  那這一行的同學該怎么表示?(a,5)(出示課件)

  活動3【講授】交流互學

  (三)交流互學

  1、明確觀察點

  師:現在我們回到教室,你能用數對表示班長的位置嗎?

  預測:(2,5)(6,5)

  生說各自的理由,師引導:要想看班長的位置,你應該站在什么位置?(面對面)請學生站到講臺上,說一說,第一列在哪里?班長的位置呢?指一生的位置說出數對。

  2、說出數對,全班找到他。

  3、在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確定位置的例子,并說說確定位置的方法。

  比如:電影院的座位,第幾排第幾號(課件)

  活動4【測試】檢測悟學

  (四)檢測悟學

  1、用數對(3,2)表示果盤的位置,那么櫻桃的'位置在(,),蘋果的位置在(,),西瓜的位置在(,),香蕉的位置在(,)。

  學生觀察圖示完成練習

  2、下面是某學校教師家屬樓的平面示意圖。所在列就是樓房的單元,行就是樓房的層數。

  出示:某學校教師家屬樓的平面示意圖

  (1)如果用(2,5)表示王老師家所在的位置,則宣老師加在( ),馬老師家在( ),張老師家在( )。

  (2)姜老師家與馬老師家住在同一個單元,又比王老師家高一個樓層,姜老師家的位置可以表示為( )。

  3、音樂課,聰聰坐在音樂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數對(4,2)表示,明明坐在聰聰正后方的第一個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

  學生獨立完成,做題中遇到困惑可以問老師或者同桌交流。做完后,課件出示答案,問:對那道題有困惑?評價自己的完成情況( )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11

  課題

  積的近似數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P10頁例6及P13頁練習二第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積的近似值,掌握求小數乘法的積的近似值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經歷求小數乘法的積的近似值的過程,體驗遷移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知識源于實際生活的思想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入”法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取積的近似值。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設情境,質疑引導

  學法:小組合作,運用舊知遷移

  教學準備:

  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1.2×0.3=0.7×0.5=0.21×0.8=1-0.82=1.3+0.74=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多媒體出示)

  保留整數

  保留一位小數

  保留兩位小數

  1.436

  0.835

  6.574

  1.994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怎樣用“四舍五入”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小結:求小數的近似數,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即要看精確數位的下一位是幾,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舍去,如果是5或比5大,就把尾數舍去,然后在精確的數位上加上1。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和嗅覺最靈敏嗎?(學生回答:狗)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

  教師出示教材第10頁的例6的主題圖。

  教師:這幅圖畫上,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描述圖畫上的內容。

  教師:是啊!你看狗是多么勇敢的動物,它敢把持刀的壞人抓住,我們也要有這種敢于與壞人作斗爭的精神。它是怎么發現壞人的呢?

  (2)教師投影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狗約有多少億個嗅覺細胞?(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①怎樣計算狗約有多少億個嗅覺細胞呢?(提示:實際是要求0.049的45倍是多少)

  學生思考后,在練習本上獨立列式解答,教師指名學生板演。

  0.049×45

  0 . 0 4 9

  × 4 5

  2 4 5

  1 9 6

  2. 2 0 5

  ②學生思考:保留一位小數應該怎么做?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說一說取積的近似值的方法,然后指名匯報。

  學生匯報時可能會說出:要保留一位小數,看百分位上是幾,如果滿5就舍去后向前一位進1,如果比5小,就直接舍去,2.205的百分位是0,比5小,所以舍去后面的0和5,保留一拉小數,約等于2.2.

  ③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完成板書答題。

  0.049×45≈2.2(億個)

  (4)拓展:

  教師:如果題目要求保留兩位小數,怎樣取它的近似值?

  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相互說說保留兩位小數取近似值的方法:看千分位上是幾,千分位上是5,所以舍去后要向前一位進1,結果是2.21。

  三、鞏固應用

  (1)教材第10頁“做一做”及P13頁練習二第1題

  學生獨立練習后,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教師點名學生演板,集體更正。

  (2)教師出示:如果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的值可能是下面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中討論,使學生明確:準確值可能在3.575到3.584之間。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P13頁練習二第2、3題

  六、板書設計:

  積的近似數

  例6 0.049×45≈2.2(億個)

  0. 0 4 9

  × 4 5

  2 4 5

  1 9 6

  2.2 0 5

  0<5,舍去0和5,保留一位小數

  答:狗約有2.2億個嗅覺細胞。

  七、教學反思:

  本節的教學內容是把小數乘法的計算和求小數的近似數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在教學時,主要采用的是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然后將兩個原來沒有聯系的知識通過例6中的具體問題加以結合,在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自己試著解決嗎?學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怎樣求積的近似值。在學生們交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總結出具體的步驟和方法。通過一系列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熟練度。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12

  設計說明

  1.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學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本節教學內容跟生活密切相關,五年級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學設計利用課件出示例題,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同時讓他們體驗到了數學的價值。

  2.放手讓學生探究,把課堂還給學生。

  《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盡量放手讓學生探究,只有這樣才能把數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本設計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去尾法”和“進一法”的取值方法。之后,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運用“去尾法”和“進一法”的例子,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這兩種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說說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和求商的近似數的方法。

  2.揭題:這節課我們一起應用以前學習的小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直接引出新課內容,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討論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0(1),學習“進一法”。

  (1)理解題意,列式計算。(課件出示例題和情境圖)

  引導學生交流題中的`數學信息,理解題意,并獨立列式計算。

  2.5÷0.4=6.25(個)

  (2)設疑:我們求得的結果是6.25個瓶子,在我們的生活中能找到6.25個瓶子嗎?符合生活實際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這里求“需要準備幾個瓶子”,得數應該保留什么數?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數?

  (3)小組討論:根據實際情況,這里需要準備幾個瓶子?為什么?

  (4)學生匯報討論的情況:瓶子不能有6.25個,應取整數。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結果應是6個,但是6個瓶子不能裝下2.5kg香油,只能裝2.4kg,剩下的0.1kg還需要1個瓶子,所以需要7個瓶子。

  (5)小結:根據實際情況取近似數時,不管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數字是多少,都向前一位進1的這種方法,叫做“進一法”。

  2.教學例10(2),學習“去尾法”。

  (1)學生獨立審題,分析題目,并列式解答。(課件出示例題和情境圖)

  王阿姨用一根25m長的紅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m長的絲帶,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25÷1.5=16.666…(個)

  (2)設疑:禮盒數能用小數來表示嗎?

  (3)小組討論: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結果是17個禮盒,但包裝17個禮盒,絲帶夠嗎?為什么?

  [小組討論,并向全班匯報:因為1.5×17=25.5(m),絲帶不夠,所以這里不管小數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取整數16,即只能包裝16個禮盒]

  (4)小結:在這道題里,出現了滿5也要把尾數舍去的情況,我們把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3.回顧反思,明確方法。

  (1)觀察例10中的兩道題,小組討論一下:對于取商的近似數,你們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小組討論后選代表匯報,互相補充。

  ①第(1)小題,不管小數部分是多少,都要進1取整數。

  ②第(2)小題,不管小數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數取整數。

  (3)師生共同總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數。

  4.舉例升華。

  師:你能舉出生活中運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數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題意,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幸福小學有382人要去秋游,每輛客車限乘40人,需要幾輛客車?

  2.一根長10.5米的木料,先截取等長的5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長的小段,最多還能截出幾段這樣長的木料?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

  ⊙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41頁7、8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10 (1)2.5÷0.4=6.25(個)≈7(個)(進一法)

  (2)25÷1.5=16.666…(個)≈16(個)(去尾法)

  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數。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能根據條件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分解圖形時簡單圖形的差。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和長方體、正方體、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紙片。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過程: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意圖

  一、在拼圖活動中認識組合圖

  1、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等四邊形以及三角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正方形,請你用這些圖形拼一個復雜的圖形,并說一說像什么。

  2、請學生將拼出的各式各樣的圖形,介紹給大家:你拼的.圖形什么?二、在探索活動中尋找計算方法。

  1、教師出示圖形

  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圖形,進行拼圖操作活動。

  學生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選出貼在黑板上。

  指名回答:我拼的圖形像我家樓梯的臺階,像一張方桌、客廳地面……

  學生觀察老師出示的圖形,這幅圖形象一張客廳的平面圖。

  學生討論怎樣算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通過這一操作活動,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組合圖形的組成特點。

  讓學生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特點。

  讓學生感受計算組合圖形的必要性,并讓探索的基礎上,討論得出計算組合圖形

  請大家看一看,老師也準備了一個圖形。對,像一張客廳的平面圖,現在要在上面鋪地板。

  2、提出問題

  你們知道應該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嗎?

  只要求主面積,就知道買多少平方米的地板了。那么能直接算出來嗎?

  3、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要將圖形進行分割,圖形割后,可以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進行計算。

  學生動手算一算,想一想,不能直接算怎么辦,動手畫圖,怎樣他割。

  學生介紹自己探索中采用的分割方法。

  學生分別按照黑板上的方法計算主客廳的地板的面積。

  學生發獨立觀察圖并且解決問題,然后,集體匯報、訂正。

  面積的基本方法。從中體會到組合圖形的特點。

  讓學生認識組合圖形的形成以及特點。

  讓學生感受計算組合圖形的必要性。并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討論得出計算組合面積的基本方法。

  從中體會到組合圖形的特點。

  板書設計:

  五、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面積

  2.成長的腳印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中位數》,教材第105頁例4、第106頁例5及部分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的意義,學會求中位數的方法。了解中位數與平均數的聯系與區別,會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統計量。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中位數的認識計算過程,體驗合作探討,理解認識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廣泛應用,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在生活中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中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求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

  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質疑引導、引導與講解相結合。

  2、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實踐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師生談話導入。

  2、課件出示

  王麗同學1分鐘跳繩比賽成績如下表

  次數: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成績: 124 108 136 132

  她這四次測試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理解題意,讓學生獨立解答、匯報。

  二、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下面讓咱們去看看五(1)班7名同學正在進行的擲沙包比賽,他們的成績如何呢?(出示教材第105頁例4情景圖)

  設疑:老師知道這組學生中有一名同學叫劉云,他的成績是25.8米,你們猜猜他在這組中可能排在第幾?

  三、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統計表。

  姓名: 李明 陳東 劉云

  成績/m:36.8 34.7 25.8

  姓名: 馬剛 王朋 張炎 趙麗

  成績/m:24.7 24.6 24.1 23.2

  從他們的成績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劉云同學排在第幾?為什么劉云的成績比平均數低,還能排在第三呢?

  引導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

  師:這組數據中,只有兩個數比平均數大,有五個數都比平均數小,用平均數表示他們擲沙包的一般水平合適嗎?(不合適)想想辦法:從這組數據中挑出一個數代表他們擲沙包的水平,自己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這是可能有些困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認識中位數。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估計,計算比較,發現用平均數表示一般水平不合適,從而引入新的內容——中位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介紹中位數

  平均數與一組數據中的每個數據都有直接關系,任意一個數據大小的變化都會對平均數值都會產生影響,為彌補平均數在描述某數據組的不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中位數。顧名思義,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后,位置居最中間的數據它的優點是不受偏大偏小數據的'影響。

  師:那么,五(1)班7名同學擲沙包成績的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呢?

  生動手嘗試,按大小排列找出中位數24.7 。

  師小結求中位數的方法

  a 、按大小順序排列 b、最中間的數據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理解,體驗求中位數的過程,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并理解中位數在統計學中的意義。)

  3、小結:平均數和中位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統計量,但當一組數據中某些數據嚴重偏大或偏小時,最好選用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4、教學例5

  出示例5:五(2)班7名男同學的跳遠成績表

  姓名: 李志強 王文賢 劉衛華

  成績/m: 3.06 2.74 2.89

  姓名: 陳文 趙軍 張鵬 于國慶

  成績/m:2.90 3.52 2.83 2.78

  師問:用什么數來表示這一組數的一般水平呢?

  (1)讓學生分別求出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2)同桌之間議一議,說一說。

  2.96比這一組數據中大多數數據都高,用它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不合適,應選中位數。

  (3)如果再增加一個同學楊東的成績2.94m,這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多少?

  小組內討論,全班交流。

  得出結論:一組數據中有偶數個數的時候,中位數是最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

  5、知識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在小這合作中自主探究發現知識規律,并動實踐求平均數,中位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基本練習。

  2、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1題

  生讀題,小組討論,共同解答,匯報交流。

  3、教材第107頁練習二十三第2題

  學生討論自由解答。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中位數

  例4 例5

  中位數 24.7 2.89 (2.89+2.90)/2=2.895

  按大小順序排列

  數據個數奇數:最中間的數據 數據個數偶數:最中間兩數的平均數

  教后反思:

  教材中通過結合生活實際來比較平均數,從而產生中位數的教學的必要性。本人循著教材的思路和自身的理解設計了“平均數有時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有時能—— 發現概括平均數時候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該用什么數表示,學習中位數——中位數與平均數的關系,——在練習中分散難點,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有時候平均數不能正確反映中等水平,而中位數則可以,深入理解中位數的穩定性。

【五年級上冊數學的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01-11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1-25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01-03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02-28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模板10-17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9篇)01-11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4篇01-11

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二單元教案9篇01-11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教案4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