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116~117頁例1、例2,第118頁課堂活動及練習二十五中相應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1.教學例1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教師:現在用1格表示10個來完成書上116頁的統計圖。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例2的統計表。
教師:根據這個統計表你獲得哪些數據信息?學生匯報所獲得的信息。
教師:小明要幫爸爸制作條形統計圖。思考或同桌交流。①橫軸和縱軸各表示什么?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適呢?全班交流,匯報。學生自己動手繪制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統計圖,你有什么發現?
課件出示:小明家蘋果產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蘋果產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師:根據你的發現,你對小明家承包蘋果園有什么想說的?還有什么好的建議?
3.小結今天學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以前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數據都比較小,因此我們都用1格表示1個單位。在生活中,我們還經常接觸到更大的'數據。
課件出示:為了方便,我們用1格可以表示多個單位,不僅可表示10個,也可以表示2個,5個,100個,1000個等,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這節課學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條形統計圖》課后問卷
1.老師用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的授課形式,你喜歡嗎?為什么?
2.老師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有哪些幫助?
3.你喜歡老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講授本節課嗎?為什么?
統計數據分析
學生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化學習效果統計
圖表二
認同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人數 認同率%
實驗班(40人) 39 97.5%
對照班(40人) 33 82.5%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1.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所以一開始創設了跳高和跳遠比賽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馬上投入到學習中來,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
在學習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以學生合作探究為主線,并借助一些圖示,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數數位順序表 直尺
教學過程
⊙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獲取數學信息。
師:運動會上學生們正在進行跳高和跳遠比賽,讓我們去看看吧。說一說你們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生1:誰跳得高?
生2:誰跳得最遠?
……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當小裁判,評出誰是第一名。(板書課題:比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熱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數有大有小,體會比較小數大小在生活中的'意義。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習比較整數部分是“0”的兩個小數的大小。
(1)大膽猜測。
師:在跳高比賽中,王紅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們誰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見)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你們都認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們是怎么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你這樣比較的理由。(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 單位換算比較大小。因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據小數的意義比較。因為0.69是69個0.01,0.8是80個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數比較。因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畫圖比較。(畫教材9頁中間的小數直觀圖)通過畫圖就可以知道0.8>0.69。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2.學習比較三個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及跳遠成績表)
師:誰跳得最遠?
(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比較的方法)
師:用單位換算和畫圖的方法雖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來很麻煩,有沒有更簡捷的比較方法呢?
(課件出示小數數位順序表)
借助小數數位順序表,師生共同明確2.97,3.13,3.08的整數部分分別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斷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較3.13和3.08的大小,應該看它們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數是1,3.08十分位上的數是0,因為01,所以3.13大。
師:可不可以用數線上的點來比較呢?(學生利用數線上的點來表示數的位置,然后比較大小)
師:你們能將這三名同學的成績按順序排列起來嗎?你們認為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來排?為什么?(出示課堂活動卡,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經歷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
2、會使用量角器正確測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量角的方法,能夠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
1、靈活使用量角器。
2、能根據測量的情況,區分內、外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張練習紙,兩種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量角工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出示兩個角,角一和角二)課前紀翔和李毅畫了兩個角,讓我幫忙比較大小,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幫他倆比較一下,哪一個角大?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
(此處更改為直接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目的是更貼近生活,引出矛盾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測量工具的選擇
看到這四個字,你有什么問題?(用什么量?怎么量?……)咱們一個個的來解決,先看第一個問題“用什么量?”誰來猜猜看?(尺子……)這都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誰說的對呢?咱們一起想一下以前學過的`有關測量的知識,能不能有所啟發。(課件)線段的測量和面積的測量。大家想想看,用什么來測量角的大小呢?(用小線段的長度測量大線段的長度,用小正方形的面積來測量大圖形的面積,應該用小角來測量大角。)
2、兩種量角工具的選擇
(1)用單個小角量角
用單個小角量一量練習紙一上的角一是幾個小角?(先自己量,然后生演示操作,是兩個小角。)那么角二是幾個小角呢?試著量一量。(學生演示)這次需要四個小角,有沒有比較簡便快捷的方法,一下就能量出來呢?
(此處,更改為量取四個小角的角,比較麻煩,從而引出半圓量角工具。四個小角的目的讓學生知道每個小角的頂點都聚在一個點上,就是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為后續角的度量打下基礎。)
(2)連在一起的角
我們可以將這些小角連在一起,組成這樣一個量角工具(出示半圓)。我們再用這第二種工具來量一量角2是多少個角?(4個小角)用第二種工具來量角3是多少個角?(3個半小角)
?設計意圖:4個小角制造麻煩,促使改進量角工具為半圓量角工具,更為簡單快捷。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每個小角的頂點都在半圓量角工具的中心;由3個半小角制造認識的沖突,促使學生思考改進量角工具的方法。】
3、改進量角工具
(1)同學們能不能想辦法改動一下手中的量角工具,是我們的測量結果精確的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呢?(課件)將每一小角再分成兩個小角,數出一共有七個小角。
(2)給量角工具標上數字
如果每次都是一個一個的數,有什么感受?能不能想個辦法,不用一個一個的數,一眼就能看出這是12呢?
開始的這條邊上應該表上數字幾?想想我們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時,都是從刻度幾開始的?
(3)再測量一個角,但是還是不能用一個整數表示,怎么辦呢?(課件)把每個小角平均分成十分,可以得到多少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數出7個、12個角,體會到一個個數比較麻煩,引發出進一步改進量角器的必要。】
4、簡化量角工具
看看現在的量角工具有什么感受?簡化量角工具,得到的工具和量角器幾乎是一樣的。
5、量角器上讀角
(1)認識一度角
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一度角。記作“1°”。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那兩個一度角是幾度角?三個一度角是幾度角?
(2)認識幾度角
①認識5度,145度角。
②反方向讀角,怎么能看出是50度的角?
(3)能不能想辦法不用計算不用數,一眼就能看出是50度的角?
?設計意圖:認識角的計量單位,感知1度角的大小,初步理解量角的方法。50度角同時引發讀角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引出外刻度。】
6、認識量角器各部分名稱
量角器外圈數字叫外刻度,量角器內圈數字叫內刻度。量角器有兩個0刻度線,分別對應著內外刻度。所有小角頂點聚集在一起的這個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同學們看我手中的大量器,和老師一起說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7、(1)讀出下列各角的度數
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開口向右用到量角器的內刻度,開口向左用到量角器的外刻度。
(2)在2號練習紙上畫出下列各角(注意強調中心點、0刻度線、內外刻度線)90°,180°,120°,60°(強調內外刻度兩種表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和使用內刻度和外刻度,在會讀的基礎上正確的畫出各個角。】
(此處增加開口向右70度角和開口向左60度角,以及在紙上畫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內外角,也為量角做好了準備。)
(3)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試著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角一的大小。(學生操作演示)強調注意中心點對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看是內刻度還是外刻度并讀出度數。
(4)量一量3號練習紙上其余各角的度數。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設計理念:
本教學活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情境中出發經歷猜測、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規律進行探究活動是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特點之一,并在這一系列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數學思想,為后續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85頁例5及相應練習。
學情與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本冊教材第五單元關于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它安排在三角形的分類之后,組織學生對不同形狀和不同大小三角形度量內角的度數。通過度量,各種三角形內角和之和都接近180°,引發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探究的欲望,應用折疊、拼湊等方法驗證。教材重視知識的探索與發現,安排了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教材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目標:
1、通過量、剪、拼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應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3、使學生有科學實驗態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教學難點:
用不同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教學用具:
三種不同類型三角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與學生交流。(同學們,星期天你們喜歡玩什么? )
小明打破一塊三角形玻璃的情景。(課件出示)
(學生猜一猜,他會帶哪一塊到玻璃店配玻璃)
③介紹三角形內角及三角形內角和的含義。
④設疑揭題。
從剛才的情境中,我們知道,破掉的三角形玻璃,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內角,就能配出和原來一樣的玻璃。究竟有什么奧妙?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
【設計意圖:以小明打破玻璃為載體,引入本課的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究欲,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拉近了數學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想。
1、猜一猜。
猜一猜,它們的內角和到底是誰的大呢?(板貼三種不同類型三角形)
2、量一量。
用量角器來量一量,算一算。
合作要求:
三種三角形和一張表格,四人小組合作,你們覺得怎樣分工度量的速度會最快?
溫馨提示:
測量的同學:量出每個角的度數,把它寫在三角形里面。三個角的度數都量好后,再匯報給記錄的同學登記。
記錄的同學:監督小組其他同學量得是不是很準確、真實。不能改掉小組成員度量出來的數據。(開始)
量一量、算一算不同類型三角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⑵小組合作探究
⑶匯報交流
【學生匯報中可能會出現答案不是唯一的情況,如:180°、179°、181°等。】
(4)說一說。
師:觀察這些測量結果你能發現什么(三角形內角和大約是180°左右)?
3、驗證。
(1)剪拼、撕拼
用度量的方法驗證,得到的結果不統一。有沒有比度量更精確的驗證方法?也就是不用度量你能用別的方法驗證嗎?
【學情預設:生: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再拼成一個角。】
(2)折拼
用剪拼的方法是比較精確,美中不足就是把三角形給剪了或是撕了。有沒有更好驗證方法?(用折的方法—課件演示)
(3)觀察小結。
現在大家知道這幾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
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
4、揭疑解惑。
小明為什么帶只剩兩個角的三角形玻璃到玻璃店配玻璃?
【設計意圖: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本環節以學生探索活動為主,讓學生在“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中充分的探索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舉例驗證、建立模型,讓學生在“做數學”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為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空間。】
四、鞏固深化。
師:學會了知識,我們就要懂得去運用。下面,我們就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相關數學問題。
1、選一選。哪三個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課件出示)
2、算一算。求出三角形三個角的度數。(課件出示)
猜一猜。三角形中有一個角是60°,猜一猜它是什么三角形。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力求形式多樣,循序漸進,既鞏固新知,又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五、回顧實踐、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堂課的活動學習,說說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讓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你的收獲!
六、課后思考、拓展延伸。
一個三角形,剪掉一個角,剩下圖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圖略,等腰三角形,剪掉一個底角)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的過程,并能運用這個規律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ppt。
課時安排: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單位轉換:填一填
0.5米=( )分米3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設計意圖]在接下來的新知探究環節,我要讓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計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過單位轉化將小數轉化為整數來計算;小數乘整數是學生第一課時學的內容,復習這一知識,為研究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廣場圖)同學們看,這是一張會寧縣城的街心廣場圖,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了?
(板書)廣場花壇瓷磚
長:30米3米0.3米
寬:20米2米0.2米
2、他們的面積你會算嗎?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誰來說說你算到的結果是多少?(完成板書)
要算廣場和花壇的面積,很簡單,算得都不錯。瓷磚的面積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樣算的?
4、這樣,同學們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聽聽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計算0.3×0.2的方法?你聽明白了嗎?
6、學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據這樣的方法,我們發現0.2×0.3=0.06,真了不起!
7、從老師摘錄的數據中,你有沒有發現這組數據比較特殊,他們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呢?
8、引導學生觀察廣場和花壇的數據:30變成3,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20變成2,也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結果600變成6,就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聯系這個規律,你能說說還可以怎樣得出瓷磚的.面積嗎?
9、施工人員覺得用長0.3米寬0.2米的瓷磚太小了,想改成長0.5米寬0.3米的瓷磚,這樣每塊瓷磚的面積又是多少呢?(學生獨立計算)
10、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板書算式、結果)
11、回過頭再來看看我們課開始時口算的幾道小數乘法題,觀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師發現一個問題,都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呢?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來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中小數位數有關,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完成這張表格:
現在看起來更加清楚了,說說你發現什么了?
13、到底同學們得出的這個結論是不是適用于所有的小數乘法呢?請大家舉個像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看看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之間是不是存在著這樣的關系。(交流)
(學生舉不出0.5×0.2這樣的例子,就由教師引出,討論。)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舊知,運用轉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結果,在學生初步會計算0.3×0.2的基礎上,及時鞏固計算0.5×0.3的結果,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一組算式并質疑“同樣都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學生根據表格體會到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后,創設了驗證的環節,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結論的認識。運用猜想——驗證——概括的模式,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設計說明
“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概念很多,這部分知識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在復習這些內容時,我采用“梳理知識——動手操作——強化練習”的模式。通過復習,系統地整理知識,彌補學習缺陷,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構建知識網絡
1.談話導入。
師: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復習“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和“觀察物體”的內容。
2.歸納整理,構建知識網絡。
(1)提問:在這一部分,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學生獨立反思、回顧整理,然后小組展示交流。
(3)匯報交流,師引導歸納,構建知識網絡。
認識三角形和四邊形
觀察物體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復習、回顧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使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了解。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三角形分類。
師:請小組同學討論一下,三角形有哪些分類標準?具體是怎樣分類的?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按角分包括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三角形按邊分包括等腰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1題。
2.復習三角形內角和。
師:想一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我們可以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解決哪些問題?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進行匯報。
(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中兩個銳角的和是90°)
反饋練習:想一想,算一算。
∠1=( ) ∠2=( ) ∠3=( )
3.復習三角形邊的關系。
師:說一說,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度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思考后匯報。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反饋練習:完成教材101頁3題。
4.復習四邊形分類。
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本學期學過幾種四邊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特征?
小組討論、交流,并推薦代表匯報。
(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作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作梯形)
反饋練習:
(1)判斷。
①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
②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拼在一起還是平行四邊形。( )
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④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互相平行。( )
(2)完成教材101頁5題。
設計意圖:通過由淺入深的復習,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知識,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地鞏固了學習成果。
5.復習觀察物體。
(1)引導學生用4個大小相同的正方體拼擺出幾種不同形狀的立體圖形。
(2)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從它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姐、弟二人的郵票張數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重難點
學會解形如2X-X=3這樣的方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看圖說一說你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交流。
2、圖中告訴我們等量關系是什么?
(姐姐的張數+弟弟的張數=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張?你會畫線段圖嗎?畫一畫。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設誰為X比較簡便?為什么?
5、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呢?你會列方程解答嗎?
6、學生匯報。
7、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8、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還需要驗證,怎樣驗證?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張的條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畫線段圖,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90+X張郵票。
90+X+X=18011、通過剛才解決問題,你們有什么收獲?
活動二:解釋運用:試一試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讀題
(2)怎樣解方程
(3)怎樣檢驗?
練一練
1、解方程:
2、嵐嵐幾歲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題意,解方程解答,并檢驗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獨立完成。
4、(1)書上告訴了我們什么?你能提什么問題?
(2)怎樣列方程?
25X-4X=31.5
(3)怎樣解方程?
(4)你怎樣驗證?
板書設計
郵票的張數
解:設弟弟有X張郵票,那姐姐有3X張郵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樣想?
4X=180(1個X與3個X合并起來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張郵票,那姐姐有135張郵票。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設計說明
1.提倡算法多樣性。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性,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因此,在解題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算法的多樣性,更要讓學生理解算法的合理性,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思維上的發展。
2.引導學生關注和理解他人的算法,優化算法。
在計算過程中,會出現多種算法,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別人的不同算法,并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歸納,優化算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獲得思維上的發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紙卡 圖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歌手大賽》這個節目嗎?
(播放一段歌手大賽的比賽片段)
師:比賽總是激動人心的,看!我們這也有一場比賽,5號選手和9號選手脫穎而出,那么最后誰能獲得冠軍呢?(課件出示教材16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5號選手 專業得分:8.55分,綜合素質得分:0.88分,總分:9.43分;9號選手 專業得分:8.65分,綜合素質得分:0.40分)
1.引導學生理解“專業得分”和“綜合素質得分”的含義。
(專業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綜合素質得分包括音樂理論知識、舞臺表現力等方面的得分)
2.導入:誰一舉奪冠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歌手大賽中的數學問題——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新課,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
⊙自主探究
1.提出估算問題。
誰能估算一下9號選手的總分大約是多少?
學生獨立思考或與同伴討論,嘗試估算,然后交流估算的方法和結果。
2.提出計算問題。
師:誰的總分高?高多少?該怎樣計算呢?
學生小組內討論,全班匯報計算方法。
算法一: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算法二: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通過計算得出:5號選手的總分高,比9號選手高0.38分。
3.明確運算順序。
師:算式9.43-(8.65+0.40)的運算順序是什么?每一步的意義是什么?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嗎?
引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知道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相同的。
4.總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總結: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5.拓展延伸。
師: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1)課件出示:笑笑是這樣做的,你能說出每一步的意義嗎?
8.65-8.55=0.10(分)
0.88-0.40=0.48(分)
0.48-0.10=0.38(分)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22頁例3和做一做及練習四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
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3、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用具: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1、師:老師站在大家的正東方向上,那么你們站在老師的什么方向上呢?(西方)對,我們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
2、分別指兩名學生,讓大家根據方向說一說他們的.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先弄清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根據兩名學生的位置分別說一說誰站在誰的方向上,使學生初步理解位置的相對關系。)
3、師: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兩個物體位置的相對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上兩節課學習內容有一個大體的回顧,為本節課新知識的學習做準備。)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22頁例3主題圖。
(1)讓生觀察地圖
師: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大約 1000千米,說一說,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①組織學生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②討論: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方向上,那么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呢?
組織學生觀察上圖,在小組中討論,然后交流說一說。
出示提示
1.確定以誰為觀測點,并建立方向標。
2.用語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體位置。
討論后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班內匯報。
生匯報。
可能會說出:北京在上海的西偏北60℃方向上或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
師對照圖示指一指,肯定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
師小結:以北京為觀測點,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約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為觀測點,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觀測點不同,物體的相對位置就會發生變化。這就是今天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和近似數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字中,你認為哪個數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一)認識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是近似數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這樣的數是近似數。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
(二)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并讀出這幾個數。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要把這個數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省略。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的近似數。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的。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分精確數和近似數。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運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掌握小數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地計算。
2、能選擇簡便的方法準確計算。
教學準備:
購物小票、購物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課本超市購物圖,笑笑在收銀臺結算賬單。師:笑笑正在核對找回來的錢數對不對,讓我們一起幫助她。
2、師出示購物小票,學生說說上面都有些什么內容?(生答貨號、銷售價、數量、應付款、實付款、實收、找零。)
3、師:怎樣幫助笑笑核對找回來的錢數對不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板書課題:小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對小票。
師:同桌互相說說通過觀察購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買了什么嗎?我們可以怎么幫她?
2、匯報學習情況,先把一個蛋糕和一瓶橙汁的價錢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減去買東西花的錢,看剩下的`錢和購物小票上找零一項的錢數是不是一樣。列式:20-(12.30+4.85)。
師指名學生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組討論,核對小票,還可以怎樣算?引導學生探究還可以用買東西的錢加上找回的錢看是不是等于20元錢。列式為:12.30+4.85+2.85。
4、師生小結算法。
計算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按有括號先算括號里面的,沒有括號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的順序來計算。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
三、練習運用,體驗成功
1、模擬購物。
師:我們小組合作,模擬購物。一人當售貨員,其他三人扮演顧客,到貨架上選自己需要的、喜歡的文具,選完后填到購物單中,請售貨員算一算買這些商品要花多少錢?顧客再核對一下,售貨員四人輪流當。小組合作模擬購物,并填購物單。
2、反饋練習。
(1)師:在計算這幾種商品的總價時,你有比較簡便的算法嗎?
(2)小組交流。
(3)師生小結:在計算小數連加法時,使用加法交換律或者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在計算小數連減法時,兩個減數如相加可湊整,先把兩個減數相加,再從被減數中減去,也可使計算簡便。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師:我們學習了小數加減混合運算,今天讓我們當一回家,為家人準備晚餐,選購食品。錢數在30元以內,你打算選購什么食品?
生寫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計算出共花多少錢?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錢?
五、小結全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購物小票
1.25+2.41=3.66 3.66-1.25=2.41
1.25 3.66
+2.41 -1.25
3.66 2.41
計算時只要小數點對齊,其他就和整數加減法一樣了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本節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已經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線索,教學時可以按照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再嘗試探索、尋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后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后教學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應用課,前面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預設流程
具 體 內 容
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一頓營養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量除以每次烤的數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 )。
(3)嘗試解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5)說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說說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約5分鐘)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
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測評總結(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① 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個籠子放幾只” 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③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說明。
④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 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 45÷5
= 9(米)
③解答正確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學們在做操,如果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會解答嗎?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6×3÷9
=18÷9
=2(排)
③為什么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④這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⑤解答正確嗎?
2.課堂總結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后的問題。
3.布置作業
作業: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實驗來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學生們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能對線段的長度進行基本的測量與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三角形任意(較短)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的過程,通過猜想—實驗—結論的方式,感受數學在學習、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想像、猜測,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難點:判定兩條線段的和等于第三條線段時能不能組成三角形。
預設過程
一、引入:
1、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電線穿在一起,(這電線穿在一起做什么用知道嗎?)頭尾相連,會得到什么圖形?
2、首尾相連一定是三形嗎?(舉手表決)。剛才有的同學認為可能圍成,有的認為可能圍不成,那到底能不能呢?同桌合作,剪一剪,圍一圍。
二、展開:
1、學生操作: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電線繞一繞。
2、反饋:
把具代表性的三種不同情況的貼在黑板上。為了便于研究,給標上序號。
(圍成的貼三個、圍不成的各一個,)
3、同桌討論思考:假如我們把吸管看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也就是三條線段。同樣的一根線段,任意剪成三段,為什么1、2、3號能圍成三角形,而4、5號卻圍不成呢?課件演示.
4、交流并作第一次。板書:三角形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5、嘗試:出示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三條線段。
符合兩邊和大于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嗎?
6、第二次:板書:任意(較短)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7、自學:書上是怎樣說三角形的三邊關系的,自學書本第82頁。
三、鞏固:
1、書上86頁習題,在能圍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鉤。集體交流,能不能用剛才的算式來說明?有沒有用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或你認為哪個辦法能快速判斷?
2、對習題進行變式練習
①3厘米4厘米5厘米:觀察邊有什么特點?是不是所有的三個連續自然數都能圍成三角形呢?舉例:1、2、3或0、1、2或7、8、9。
想象一下,這三條線段圍成的三角形是怎樣的?(初中會學到勾三、股四、弦五)
②3厘米3厘米3厘米:三邊有什么特點?圍成的圖形是怎樣的?(正三角形或等邊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條相等的線段都圍成正三角形?
③2厘米2厘米6厘米:怎么變才能圍成?怎樣判斷呢?
④3厘米3厘米5厘米:用手勢表示一下圍成的樣子,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嗎?如果換掉其中5厘米的這條邊,可以怎么換?討論一下。
交流:為了研究方便,我們都以取厘米的數。
331:搭起來的三角形會是怎樣的?用一個詞來說:細細的、尖尖的......
332、333(這是什么三角形)、334、335。發現圖形有什么變化?(扁了、胖了、矮了)
如果要換調3厘米的邊,可以怎么換?
四、拓展
1、哪條路最近?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解釋。
2、抽象出三角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邊關系
3、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剪三段圍成三角形中的奧秘解析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一、童話激趣,引出課題
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最重要的一個符號是什么?(板書:小數點)今天,我把這位客人請進了課堂,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動畫)在輕快的音樂中,草原上跳出三個數字并排列成:256。這時小數點跳出來了,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小數點。”接著小數點跳到5和6的中間(25.6),再跳到2和5的中間(2.56),小數點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點搬家。”
師:(板書課題:小數點搬家)哦,原來小數點要搬家了。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小數點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
(一)觀看動畫:
1、(動畫)山羊開了一家快餐店,顧客真不少。小數點說我去玩一玩。顧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電話:小數點快快回家。小數點接到電話急忙回家。它隨便找個位置就跳了上去。(¥4.00)過了一會兒,小數點覺得很奇怪“沒有顧客?為什么會這樣呢?”小數點想了想,說:“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數點搬到了4的前面(¥0.40)這時就有一些動物來快餐店了。小數點很開心,想著“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數點又往左再搬到了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極了。小數點開心極了,想著“我真是個天才!”
(二)分析探討,找出規律
師: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山羊快餐店從一個客人都沒有,到現在生意比以前更興隆。這是為什么呢?
(生說)
師: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小數點回來后,快餐價格的具體變化。
這些變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組內討論:
1、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2、小數點移動后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3、小組匯報。
匯報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老師小結歸納:
小數點向左移動_________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_________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_________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_________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_________位,這個數將縮小到原來的_________倍;
來了這么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這時,快餐價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讓學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組中交流,最后填書本上40頁的試一試)。
試一試
小數點向右移動_________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_________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_________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_________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_________位,這個數將擴大到原來的_________倍;
師:誰來說說小數點向右搬家的`變化?為什么后面寫著省略號?你能再填一句嗎?
小結:現在我們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右移擴大),小數點左移,原來的數就會縮小(板書:(左移縮小)。
三、實踐應用
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能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嗎?(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四、綜合應用
通過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家伙,我們在學習中應如何應用它呢?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85 2850 0.0285 0.00285
2、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那么這個擴大__倍;如果這個數要擴大到原來的100倍,這個小數的小數點應向xx移動xx位。
3、小山羊要去進貨,途中要經過一條小河,你能幫它過河嗎?
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神奇的小數點”或“小數點的自述”說一說
六、教學反思
1、創設快餐店的情境,為新知識的探索提供了理想的自由拓展的平臺。
2、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猜測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如:當學生觀察發現四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移動時,相鄰兩個數是10倍關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得樂意繼續探索下去。
3、給學生提供討論、合作、交流的平臺。如:學生獲取了小數點向左移動時會引起小數縮小的變化規律后,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索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4、搭建了學生聯想的舞臺,開放性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放飛,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小數點位置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認識,又使學生的思維獲得了提高。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設計說明
在數學課上,我們經常利用等量關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單把這項知識拿出來理解,學生就會有些茫然無措。為了使學生對等量關系有直觀的理解,并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這種關系,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了兩個方面:
1.關注“情境”在教學中的作用。
本節課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蹺蹺板導入,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借助課件直觀演示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狀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從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嘗試用數學知識來描述情境。在不斷尋找和交流中,讓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找到等量關系。
2.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
本節課,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討論、比較、合作交流等活動找到等量關系,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找到各種等量關系。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引入。
(1)根據生活經驗想象老師和學生玩蹺蹺板的情境,蹺蹺板會怎樣?
(2)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設計意圖:創設和老師玩蹺蹺板的情境,并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2.觀察主題圖。
(課件逐一出示動物玩蹺蹺板的情境圖)
(1)觀察圖上信息,想辦法讓蹺蹺板平衡。
(2)用語言描述當蹺蹺板平衡時誰和誰的質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發現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
3.揭示課題。
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1只鵝的質量相當于2只鴨子和1只雞的質量”,這就是等量關系。(板書: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蹺蹺板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時又是體現等量關系的生活原型,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又能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等量關系。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據數據分析數量關系,探索表示等量關系的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64頁第二幅情境圖。
(1)提問: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看圖,收集并交流發現的數學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請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與姚明、笑笑身高的關系。
提示:可以用畫圖或文字的形式表示這些等量關系。
師:哪兩個人的身高有關系?
(同桌交流,全班匯報)
生1:畫圖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2.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同學找出了這樣的等量關系,你能看懂嗎?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7-21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1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1-27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1-2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5
四年級下冊教案數學03-17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及反思09-17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平移范文09-28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