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小學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例題及想想做做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能力目標:操作活動中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標:創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一個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叉的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PPT、小棒、線、紙片、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二)利用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導入新課。
1.從生活中的角引入數學圖形中的角。
師:板書“角”字。
談話:看到這個字你能想到些什么?
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數學圖形中的角。
2.揭示并板書課題:認識角。
(三)引導探究角。
(3)聯系實際,感知角的特征。
談話:角是個調皮的娃娃,特別喜歡玩捉迷藏,你能在這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嗎?
出示扇子、三角尺、鐘面、剪刀的圖片。
同桌一起找一找。
匯報交流,總結。
(二)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抽象出圖形。
談話:讓我們把角從物體中請出來。
說一說,他們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引導說出:尖尖的,直直的。
2.摸角,感受角的特征,明確各部分名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三角尺。
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尺?
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各個角嗎?
摸一摸三角尺上有角的地方,在手心輕輕按一下,看看留下了什么?
再摸一摸尖尖地方的兩旁,有什么感覺?
尖尖的地方是角的一個組成部分,叫頂點。
直直的兩條線是角的邊。
3.畫角。
邊畫邊講解畫角的步驟。
4.快速說出屏幕上角的各部分名稱。
5.清晰角的表象。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我們剛剛認識的角是什么樣的,把它記在心里。
6.根據學習經驗,準確辨認角。
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做出判斷,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7.數出平面圖形中的角。
談話:看同學們學的這么認真,圖形朋友們也想考考大家,想接受挑戰嗎?
出示圖形,數出每個圖形里各有幾個角。
學生匯報結果,并指出每個圖形里的角。
8.尋找生活中的角。
(1)談話: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角,能夠準確辨認角,還能數出圖形里到底有幾個角,真了不起!
其實我們的身邊到處都藏有角,仔細觀察,你還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2)同桌互相指。
(3)匯報交流,規范指角的方法。
(三)動手操作,體會角的特征。
1.創造角。
(1)明確要求。
每種材料只做一個角。
小組合作,比比哪個組的小朋友手最巧,變出的.角最多。
(2)動手創造。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1)展示成果。
談話:哪位同學能勇敢地來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給大家聽聽你是怎樣做的?
學生闡述自己做角的過程,并指出所做角的各部分名稱。
(4)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用自己的雙手做出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比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1)活動角游戲。
談話:這位同學做的角真有趣,還可以自由活動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活動角。
其他小朋友有做了活動角的嗎?
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吧。
3.感受叉開程度與角大小的關系。
談話:你是怎樣把角變小的?
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總結。
4.感受邊的長短與角的大小無關。
談話:角變大和變小的時候,邊的長短改變了嗎?
5.比較角的大小。
(1)出示習題。
(2)獨立思考,匯報結果
三、鞏固深化,再創造。
1.出示正方形。
談話:如果把正方形紙沿一條邊剪去一個角后,還剩幾個角?
2.猜想一下,并動手驗證你的猜想。
同桌合作,動手操作。
3.匯報交流。
4.演示,總結。
四、欣賞角的美麗身影,總結全課。
1.欣賞。
(1)談話:角的世界就是這樣變化多端而又奧妙無窮,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因為角的存在,我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多姿多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生活中角的美麗身影吧。
(2)課件一次出現金字塔、五角大樓、鄉村木屋等圖片,教師介紹,學生欣賞。
2. 總結全課。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新朋友——角。
你們對自己這節課上的表現滿意嗎?
用一個手勢來表示自己的心情吧。
看到角了嗎?
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探索角的奧秘!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進行試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一些靈活試商的方法,對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二)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
除數是14,15,16,24,25,26的除法題的靈活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知識,能較快地求出一位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口算卡片)
15×4 16×5 16×6 4×25
60÷4 80÷16 96÷16 100÷25
60÷15 80÷5 96÷6 100÷4
14×8 24×7 26×5 24×5
2、先說出思維過程,再說結果、
15×6+15 25×8—25 24×5+24
14×7—14 26×4+26 16×8—16
3、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5×( )<76 16×( )<120
25×( )<204 24×( )<124
26×( )<158 14×( )<121
二、學習新課
(一)啟發談話:我們已經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的試商方法、請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獨立完成下面例題,并通過思考還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方法試商、
(二)教學例1
1、出示例1:70÷14=
(1)學生獨立解題、老師巡視、個別指導,有目的地了解各層次學生的不同思路,做到心中有數、
(2)學生討論、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深入各個小組,掌握學生實際情況、
2、師生共同小結
(1)當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組織學生集中,先請一名用一般的試商方法的同學講述試商過程、(把除數14看成10試商)(老師板書)
同學回答后,老師可以請同學評議一下,同學們可以說出,用這樣的試商方法,需要調商好幾次,比較麻煩,影響計算速度、
(2)老師請用不同方法試商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解法、
生:把14看作10來試商,商7后和14相乘,積是98,98比70多28,28是2個14,所以改商5、
老師可以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給予鼓勵,并補充說:很好,調商一次、
生:我是用口算,14和5相乘,積是70,所以我直接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給予肯定,非常好,一次確定商、
生:把14看成10來試商,商7一定大,先試商6, 6和14相乘,積是84,還大,改商5、
老師出示投影片,(與這個同學講的思路一樣)老師表揚:也很好,肯動腦筋,調商一次、
生:14接近15,我把14看成15,5個15就是75,所以商5、
老師肯定這個學生,平時注意口算練習,這樣,試商的速度能提高、
(學生回答不同的解法,不一定按老師準備好的`順序,教師要有應變能力)
在老師的引導下,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佳試商方法、今后自己在做題時可以靈活選用、
3、做一做:
訂正時,請說明自己試商的過程、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240÷26=
看題后,思考片刻,理順思路
2、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試商方法、通過啟發,比較后,你認為哪種方法好,自己嘗試一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
3、集體匯報、按照例1的做法,學生回答哪種試商方法,老師出示哪種事先準備好的投影片、
生:把26看作30來試商,商8,8和26相乘,積是208,240減208,余數是32,比除數大,說明商小了,改商9、
師:看哪些同學的思路與這種方法相同、(老師要重視這種反饋信息)
生: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0個26是260,比被除數240多20,所以商9合適、
師:給予肯定,看看哪些小組有這種思路是誰說出的,應該表揚、
生:把26看作25來試商,4個25是100,8個25是200,余下的40里面還有1個25,所以可以商9、
師:真不錯,肯動腦筋、再了解一下,哪些小組討論到這種方法,是哪個同學提出的、啟發是否還有其它的不同想法,充分給時間讓學生發表、
4、做一做:
獨立完成后,同桌同學可以交換一下,自己用什么試商方法、
(四)小結
今天我們講的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除數有什么特點?(除數的個位數是4,5,6)通過學習和練習題,你能說一說,這樣的題目怎樣試商簡便嗎?(同桌位同學可以互相說一說)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
當除數是14,15,16,24,25,26時,可以用靈活的試商方法,采用口算直接乘的方法,還可以選擇其它能減少調商次數的方法、
三、鞏固反饋
1、說出下面各題各應商幾?(逐題出示)
2、判斷,下面各題的商是否準確,不準確的調整過來、
3、說出下面各題應該商幾、(逐題出示,誰先看出來立即搶答)
4、計算下面各題、(一、三、五組做上面4道題,二、四、六組做下面4道題、做完本組題,可做另一組題)
88÷16 128÷14 165÷24 128÷16
91÷15 150÷25 113÷15 194÷26
四、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3
課題: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并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里?”(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么?”(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后除盡了嗎?”(沒有,余58。)“那么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么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并說明有余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么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辨認方向,體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2、在指出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的條件下,會辯認其余的三個方向。
3、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能在實際生活環境中辯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地圖上規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圖上物體所處的相對位置。
教學準備:
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師:1、在操場上我們都弄清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位置,在教室里又是怎樣的?
2、指導學生在教室里辨認“東南西北”并在書上填一填。
二、問題探究
找一個發令員,其他學生用手指出相應的.方向(我說你做游戲)
如:我說東
你指東
三、體驗感悟
出示動畫課件(大型板圖,隨意粘貼的算式,,有一份某市的交通圖)引導:仔細觀察十字路口,請你當一次小小交通警察,指揮交通。
師:1、說說你家的門從哪個方向開?
2、對門或左右門。
四、實踐應用
1、觀察夜空的星空,找到北極星的位置,明確具體方向。
2、觀察家里的植物是往那一邊長。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一課一練第32頁
板書設計
東南西北
1、當你面向北時,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
2、地圖上的方向:上北 下南 北
左西 右東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的: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樹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主題圖。
教學方法:
談話法;情境教學法。
一、談話導入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主題圖)
二、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1.學生思考:要想知道誰跑得快,要比較什么?你有什么辦法?
2.小組交流,明確:要想知道誰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時間里誰跑得遠,誰就快。這個同一時間在這里就是1小時,那么拖拉機1小時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車1小時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車跑得快。
3.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單位時間即為:1時、1分、1秒。在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題中,拖拉機的速度是60千米/時,而面包車的速度為70千米/時。因此,面包車的速度快。
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明白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不是看誰行駛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統一時間內誰跑得遠,建立單位時間的表象。
4.讓學生根據這一情境得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速度=路程÷時間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見的數據,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也可以把學生課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交流。
通過實例,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間,真正明確了路程、時間、速度這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看圖,根據情境解答。進一步鞏固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的關系。
2.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個算式結合具體情境去體會、思考、交流、匯報。讓學生進一步理清三者關系。
四、總結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在具體情境中,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會測量并計算基本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初步探索各種圖形的周長的測量和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
結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具準備:
直尺、軟尺、學生自帶圖片,線繩、學具、葉子、方格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讓學生分組沿著花壇、跑道、草坪各走一周。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在這美麗的季節老師在胡楊林拍了幾張照片想與同學們一起欣賞。(配樂播放圖片)。面對這美麗的景色,可愛的小螞蟻高興極了,它撿了幾片樹葉和同伴玩起了爬樹葉的游戲。同學們快來看看,小螞蟻是怎樣玩的,它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課件演示)
指導學生根據課件演示復述留意:小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它發現樹葉一周的邊線就是樹葉的周長。
師:你想知道它的同伴是怎樣玩得嗎?
課件演示:同伴1:沿著樹葉的邊線爬行,但沒有回到起點就停下了;同伴2:沿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半,從樹葉的中間回到了起點。
師:誰能告訴老師這兩只小螞蟻感受到樹葉的周長了嗎?(教師鼓勵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述,但在表述中必須注意強調從起點———沿邊線——回到起點)噢,小螞蟻的伙伴沒有遵循游戲的規則,所以沒有感受到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鼓勵它們重新走一次,好嗎?(課件演示)
師:看來小螞蟻非常地聰明,它能在游戲當中發現樹葉的周長,真的很了不起!同學們想認識周長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什么是周長”。板書課題:什么是周長。
二、進入情境探索新知
(一)、感知體驗周長
1、想一想、說一說
師:課前我們也分組做了游戲,看看哪個同學像小螞蟻一樣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把你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說出什么是花壇、跑道、草坪的周長。)
師:你們真聰明。老師還準備了一些圖形,你能幫我找到它們的周長嗎?(課件出示游泳池、籃球場、樹葉圖形)
學生上臺來邊講述邊用課件演示游泳池池口、籃球場、樹葉的周長。
2、找一找、摸一摸
師:你能找出文具盒盒面、桌面、課本封面的周長嗎?你還發現了哪些圖形的周長?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摸一摸。
3、描一描、畫一畫。
用彩筆描出課本44頁的樹葉和45頁的第一題。教師重點強調從起點、沿邊線、回到起點。
結合以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周長。概括并板書: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二)理解計算周長
出示以下圖形,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單位:厘米)
小組計算、交流匯報結果。學生可能出現以下不同的解題策略:(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顯示)
三角形5+5+6或5×2+6
正六邊形4+4+4+4+4+4或4×6
平行四邊形4+5+4+5或4×2+5×2或(4+5)×2
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教師都應該給與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三)操作測量周長
1、簡單圖形的周長測量
出示課本45頁第二題,要求學生用尺子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和梯形的周長,并匯報測量、計算的結果。
注意:引導學生說出計算這些圖形的周長必須知道什么條件,以此獲得學習的方法和策略。
2、較復雜圖形的周長測量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簡單圖形的周長測量和計算的方法。老師還準備了一些比較復雜的圖形,你們想挑戰自我,測量出它們的周長嗎?
小組活動。
出示:五角星,硬幣,日歷卡和合作學習提綱:
1、先在組內說一說你們準備怎么測量;選用什么測量工具:2,組內先做好分工,兩人測量,一人做記錄,一人準備匯報;3、記錄測量結果及方法并算出周長。(為節省時間,方法可以簡寫,只要能在匯報時表達清楚就行了)。
生分組活動,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
學生的匯報可能存在以下不同答案。
日歷卡:
1、用毛線繩圍著日歷卡繞一圈,然后量出毛線繩的長度:
2、用尺子測量日歷卡的長和寬進行計算。方法可以用四條邊相加、長×2+寬×2、或(長+寬)×2
五角星:
1、用繞毛線的方法量出五角星的周長:
2、用尺子量出五角星的一條邊,然后乘10。(針對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數一數它的邊,加深感性的認識)
硬幣:
1、用繞毛線的方法測量硬幣的.周長。
師:還有別的方法嗎?(同學們思考)大家想一想硬幣是圓形,圓形容易怎樣哪?(教師做一個車輪滾動的手勢)。學生恍然大悟。得出。
2、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用課件演示測量的方法)
師:你想試一試嗎?學生動手操作。
(三)實踐應用周長
1、用你所學的知識測量你的腰圍和頭圍。(同桌可以合作完成)
2、智力闖關:火眼金睛。下面兩組圖形的周長相等嗎?說出你的理由?(課本45頁第三小題)
鼓勵學生用方格紙驗證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演示,初步的滲透平移的思想。
三、拓展延伸實踐創新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什么是周長?還學會了測量并計算三角形、梯形、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生:我還學會了用“繞”毛線的方法測量五角星和硬幣的的周長。另外還可以用“滾”的方法測量圓形的周長…
師:說的太好了。看來大家的收獲真的不少。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張圖片。(音樂響起。課件展示限高警示牌、鏡框、柵欄、車輪、花邊等圖片,教師做簡單的解說。)
師:看來周長在我們的生活里隨處可見,這說明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只要我們像小螞蟻一樣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會發現數學王國里更多的奧妙。大家有信心嗎?同學們,就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為我們今天的出色表現喝彩。
小學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物體的規律進行推理,并能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2.能主動觀察,主動探索,感知規律美
活動準備:
1.情境導入
今天小貓過生日,邀請了小狗小兔和小猴來做客,它們各走一條路,請小朋友來看一看它們走了哪三條不同的路。
活動過程:
(1)觀察三條路的'排列,讓幼兒感知物體排列的次序規律。學習按顏色.形狀.大小間隔排列的方法。
(2)請幼兒觀察每個小動物食物的排列規律,請個別幼兒進行回答,橫線上應該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教師示范,請幼兒認真觀察。
(4)幼兒自己運用一定的規律串小魚
(5)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小魚是排列的。
活動延伸:
在區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請幼兒有規律的進行串連并與幼兒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能借助直觀圖,體驗利用維恩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設計集合圖的活動,啟發學生對交集部分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創新能力、評價說理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生活情景的課堂再現,讓學生在探究、應用知識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利用交集的含義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圖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法
本節課劉老師主要采用游戲法、直觀演示法、講解法、師生合作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引導學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進而將問題解決,達到教學目標。
學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游戲、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方法來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義,根據集合圖直觀形象的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1劉老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猜拳和搶凳子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集合圖的理解。
2在游戲中引起矛盾沖突,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世界中出現碰撞,便產生了求知的火花,從而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領悟問題存在的根源——重復。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集合圖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4借助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的語數競賽活動的情況,讓學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識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
5小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設計集合圖,進一步加深對集合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6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讓學生考慮到集合與集合之間關系的多樣性使所學知識得到了延伸。
總之,數學課不僅是讓學生學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欣賞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從欣賞和體驗中去感悟數學道理、培養數學素養。本節課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斷創新,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2-8頁。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自然數、小數和分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對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是對今后學習有理數及其運算的基礎。本單元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素材,以“中國的熱極—吐魯番”為現實背景,從溫度的表示方法入手,借助溫度計來學習正、負數的知識,并且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借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的大小。
2、在用正、負數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量的過程中,體會正、負數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供素材
師談話: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領略一下我國最熱的地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盆地的奇異風光。(師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
師談話:你看到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入手,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出與正、負數有關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產生求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小組合作探索第一紅點問題。
師談話:誰能說一說零上13度與零下3度表示什麼意思?怎樣用數學符號表示呢?請同學們動動腦筋,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好嗎?(學生分組交流)
師談話: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交流結果)
師小結:用一組相反的符號表示出零上與零下的溫度,通常這樣表示:(教師板書)+13℃-3℃。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借助素材,總結概念
1、小組自主探索第二紅點問題。
師談話: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樣表示?(請各小組自己解決,并交流解決辦法)
師談話:地勢高度稱為海拔高度,是相對于海平面來說的,一般的以海平面為分界線,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為“-115米”。
師歸納總結:像+13℃、+38℃、+49℃都是正數,“+”是正號,通常省略不寫,像-3,-10,-155都是負數,讀作負三,負十“-”是負號;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獨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師談話:看小電腦中的問題,你能用正、負數來描述生活中的現象嗎?(學生討論,師提醒學生要從生活中找)全班交流。
師談話:同學們都能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學生再次討論。
交流總結:描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教師適時總結,幫助學生建立了正、負數的概念、對生活中的一些鮮活的數學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教師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見解,使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四、鞏固拓展,應用概念
1、自主練習第一題:這是一道認識正負數的基本練習題。(練習時,可讓學生讀出正、負數,再將正負數填寫在相對應的集合圈里,提醒學生注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自主練習第3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分析題意,然后獨立填空,再集體交流。
3、自主練習第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主要看學生能否正確運用正負數的意義解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
五、反思總結,提升認識
談話: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一種新的數,你有什么收獲?能和大家分享嗎?學生談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口算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一位數除整十或整百數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于本節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讓學生經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二、自主探索計算方法(評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創設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情況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與學習興趣。)
1.從表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并探索計算方法。
(1)一年級三個班的班主任老師要為小朋友們排座位,每班各需要多少張桌子?怎么列式?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然后全班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①如果每人需要一張桌子(單人桌),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張桌子,也就是441=44(張),481=48(張),461=46(張)。
②如果每兩人需要一張桌子,一共需要多少張桌子?
學生可能會想到442=22(張)
A.402=20,B.222=44,C.直接想每兩人坐一張桌子,42=2,442=22。桌子的張數就是人數的一半。
20+2=22。
482=24(張)
462=23(張)
(2)各班進行分組活動,該怎么分呢?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大多數學生會結合本班的情況分成4人一組。
②出示問題:每4人分成一組,一班、二班、三班各能分成幾個小組?
學生試著解決這一問題,然后交流。特別要關注三班46人怎么分?46人每4人分一組,可以分成11組,還剩2人。
(評析從學生身邊的事及班級實際出發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探索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除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引導學生說一說怎樣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xx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xx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借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
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游,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里,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xx行駛xx站到三道街,再向xx行駛xx站到西一路,xx再向xx行駛xx站到百貨大樓,再向xx行駛xx站到友誼賓館,再向xx行駛xx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里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么方向,怎么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么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xx行駛xx站到友誼賓館,xx再向xx行駛xx站到百貨大樓,再向xx行駛xx站到西一路,再向xx行駛xx站到三道街,再向xx行駛xx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游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
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么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么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游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游路線
小學數學教案12
單元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π”;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第一課時 認識圓
(1)圓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等。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梯形
3、 出示圓片圖形:
(1)圓是用什么線圍成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2)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鐘面、車輪、水杯、碗口等)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圓心、直徑和半徑。
1 、教師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圓紙片。
(2)課本第56頁動手折一折。
折過2次后,你發現了什么?再折出另外兩條折痕呢?
(3)指出紙片的圓心、直徑和半徑。
2、自學,教師巡回指點,發現難點。
3、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圓,讓個別學生上臺指出。
4、小組討論:
(1)什么叫半徑?圓上是什么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現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徑?過圓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里,
(2)58頁做一做第一題。
(二)畫圓。
1、介紹圓規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讓個別學生說出老師剛才是如何畫圓的。
學生自學課本第57頁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3、小組內畫r=3cm的圓。組長檢查評比,然后全班評比。
三、當堂測評
1、判斷,并說明理由。(40分)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 )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 )
(4)圓的半徑都相等。 ( )
2、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30分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30分)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回查看,發現疑難。
小組內評比,糾錯。組長組織解決存在問題
四、談收獲、講表現。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課堂表現還有什么提議嗎?覺得在哪些地方還需改進。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后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學生對百分數與小數之間的互化不難掌握,學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教學難點:
在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基本轉化規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引入
1、師:上節課我們研究了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你能說幾個百分數嗎?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說幾個百分數?
2、把下面各數改寫成百分數。
3、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小數化成分數。
0.45=1.2=0.6=
二、導入新課
根據分數與小數化成互化關系,請同學們猜測一下,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嗎?是的,百分數與小數也能互化。在生產生活中,為了簡便,經常需要把小數或分數化成百分數,或者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或分數。這節課我們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進行互化。(板書課題: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探索新知。
1、認真閱讀課本80。
例1:小數化百分數認真看書觀察每一步轉化的過程,重點看1.4和0.123每一步的過程。然后學生交流改寫結果。注意讓學生說說方法,如:是怎樣把一位小數1.4改寫成百分數的?1.4是一位小數,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時,小數的位數不夠你是怎么處理的?改寫的依據是什么?
2、總結方法。
師:除了把小數轉化為分數再轉化為百分數的方法外,你還有更快捷的方法嗎?學生組內交流,明確結論:把小數改寫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小數點向右移2位,添上%(同時板書:小數百分數)
3、填空:小數化百分數,先把小數轉化成()數,再把分數轉化成分。
4、把小數化成百分數、0.45=0.60.125=2.5=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小數到百分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第80
5、認真看課本80頁自學。
例2:百分數化為小數。
6、如果反過來把百分數直接改寫成小數,又是怎樣的呢?你還能說說嗎?小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數改寫成小數,只要去掉百分號,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
師:請學生從右往左觀察例1中三個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數化成小數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試一試。(學生板演)讓學生用一般的方法轉化后匯報。
師:觀察百分數數和化成的小數,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并讓學生說說怎樣移動小數點?教師進行評價,引導驗證規律。去掉%,小數點向左移2(同時板書百分數小數)
8、把百分數化成小數12%180%=指名學生板演,并說說化的方法。重點弄清每一步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算式看從百分數到小數的轉化小數點是如何變化的?為什么?練習:書上80
三、課時小結
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識?學得輕松嗎?是用什么方法學的?
四、作業
完成相應的練習冊。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__=202__=20×2
3__3__÷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⑴指名讀題
⑵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__=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計算出__=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練一練
解方程:__÷0.2=0.8
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__,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0.6__=7.2方程兩邊應同時
__÷1.5=0.6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__÷850+__-40
__÷9×9__-1.4+1
3.P6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4.p7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__+0.7=14★0.9__=2.45★76+__=91
__÷9=90★__-54=18★2.1__=0.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__=202__=20×240__=960
3__3__÷3=60÷3解:40__÷40=960÷40
__=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檢驗:把__=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__=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的內容及第69頁練習十六的第1—3題。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并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義、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驗證。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剪刀、白紙、直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誰能說出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生1: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生2:三角形有三個角……
師: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們把三角形里面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開始。
(設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師:有誰畫出來啦?
生1:不能畫。
生2:只能畫兩個直角。
生3:只能畫長方形。
演示:請同學到黑板演示,是不是畫成這個樣子了?哦,只能畫兩個直角。
師:問題出在哪兒呢?著一定有什么奧秘吧?想不想知道?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與三角形的內角和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自主探究
師:你能“畫幾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自己試著畫一畫。
(課件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圖)
生:可以畫銳角三角形,也可以畫直角三角形,還可以畫鈍角三角形。
師:在數學上,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的和。你能想出幾種辦法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
生:可以測量出每一個內角,然后求出三個內角的和。
師:好,下面我們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計算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強調說明: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時,中心店對準角的頂點,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角的另一半落在刻度線是多少度。
生:通過測量發現,任意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都是180°
師:你還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嗎?
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可以拼成同一個平角,也能得出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師:誰能展示一下?
生1:把一個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然后拼一拼發現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2:把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3:把一個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的還是平角,即180°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同學們通過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看似簡單的量量算算、剪剪拼拼,實際上是探索知識的實驗方法,這樣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著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本領。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同學們,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你在數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測量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求和的方法。
生2:我還知道通過剪、拼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3: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