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04 10:15:5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的內容及第69頁練習十六的第1—3題。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自動手,通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并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讓學生在動手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義、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驗證。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剪刀、白紙、直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三角形,誰能說出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生1: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生2:三角形有三個角……

  師:三條線段圍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內形成了三個角,們把三角形里面的這三個角分別叫做三角形的內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開始。

  (設置矛盾,使學生在矛盾中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師:有誰畫出來啦?

  生1:不能畫。

  生2:只能畫兩個直角。

  生3:只能畫長方形。

  演示:請同學到黑板演示,是不是畫成這個樣子了?哦,只能畫兩個直角。

  師:問題出在哪兒呢?著一定有什么奧秘吧?想不想知道?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與三角形的內角和有關的數學知識。(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

  二、自主探究

  師:你能“畫幾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自己試著畫一畫。

  (課件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圖)

  生:可以畫銳角三角形,也可以畫直角三角形,還可以畫鈍角三角形。

  師:在數學上,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度數的和。你能想出幾種辦法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

  生:可以測量出每一個內角,然后求出三個內角的和。

  師:好,下面我們用量角器分別量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計算出每種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強調說明: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時,中心店對準角的頂點,0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角的另一半落在刻度線是多少度。

  生:通過測量發現,任意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和都是180°

  師:你還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嗎?

  生:用剪刀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可以拼成同一個平角,也能得出三個內角的和是180°。

  師:誰能展示一下?

  生1:把一個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然后拼一拼發現銳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2:把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了一個平角,即180°。

  生3:把一個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發現鈍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成的還是平角,即180°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生: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師:同學們通過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看似簡單的量量算算、剪剪拼拼,實際上是探索知識的實驗方法,這樣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著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本領。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同學們,通過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你在數學方法上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測量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然后求和的方法。

  生2:我還知道通過剪、拼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生3:通過動手操作把三角形內角和轉化為平角的探究活動,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五、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4的減法

  教學目標:在學生理解4的'組成及初步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能真確地計算4以內的減法。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教學掛圖、學具盒、實物、磁性貼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圖寫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4的加法,我們已經知道把兩個數合起來等于4用加法計算,那么從4里面去掉一個數,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

  揭示課題:

  四. 新授.

  1. 教學“4-1=3”(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 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數,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 教師拿走一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1”

  (3) 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 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1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還剩3只。

  (5) 齊讀算式:4-1=3

  2. 教學4-3=1(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數,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教師拿走3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3”

  (3)、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3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3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還剩1只。

  (5)、齊讀算式:4-1=3

  3。 教學4-2=2

  請4名優秀生演示4-2的過程:

  (1)、請4名學生排隊,師問:“教室里有幾個學生”?學生回答后,師板書“4”。

  (2)、走出去2個學生,師問:“出去幾個學生”?然后板書“2”

  (3)、師問:“教室里還剩幾個學生”?即從4個學生里去掉2,個學生,還剩幾個?

  (4)、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2中間添上什么符號?

  (5)、齊讀算式:

  4-2=2

  五、 鞏固練習

  1、 齊讀算式:4-1=3 4-3=1 4-2=2

  2、 請一名學生板演(用磁性貼片:“汽車”演示)

  4-3=1 4-1=3 4-2=2

  3、 請大家齊動手擺一擺。(用學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請學生填空,并根據出現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師小結(略)

  布置作業:一課一練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了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實踐第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思想目標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

  教學設計

  本課教材所處位置,是小學所學算術數之后數的范圍的第一次擴充,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并且是以后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

  重點

  正、負數的意義,

  難點

  負數的意義及0的內涵。

  教學方法:

  鑒于初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強,精神不能長時間集中,但思維比較活躍。我決定采取啟發式教學法及情感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用大量的實例和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節學習情緒。并利用計算機和投影膠片輔助教學,增大教學密度。

  教學過程的設計,分為四部分。

  一、創設情境,引入負數;

  二、聯系對比,突出重點;

  三、課堂練習,及時反饋;

  四、總結提高,滲透德育。

  在引入部分,我通過介紹數的產生與發展,向學生滲透"實踐第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原始社會,從打獵記數開始,首先出現自然數,經過漫長歲月,人們用數"0"表示沒有,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在丈量土地進行分配時,又用小數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使同學們感到,數的第一次發展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生產與生活的需要。

  隨之提問:同學們小學都學過哪些數?

  為了給下節課講述有理數概念及分類作好鋪墊,我把學生們答出的數歸類為整數和分數。

  那么小學學過的這些數能否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及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呢?

  為了體現負數是從實踐中產生的,我選擇了三個學生較熟悉的例子,用計算機顯示動畫效果,采取形象化教學。

  (計算機)比如零上5°C,它比0°C高5°C,可記作5°C,而零下5°C比0°C低5°C,怎么表示呢?珠穆朗瑪峰高出海平面8848米,吐魯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怎樣表示二者的海拔高度?又如向東走3米與向西走3米、收入50元與支出50元等等。還可以聯系抗洪實際,讓學生思考怎樣用數學來區分高區警戒水位1米與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積極的思維參與,興致勃勃的參與學習活動,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進入角色。

  以上實例說明,小學學過的那些數不能滿足實際需要,而且數的局限也阻礙了數學自身向前發展。如小學遇到0-2、3-5這類題我們束手無策。以上種種矛盾及不便我們如何解決呢?

  使學生感到數的擴充勢在必行,擴充的根源是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及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既然小學學過的數不能滿足需要,我們需要引出新的數。根據同學們的生活經驗,零下5°C,比0°C低5°C,那么有沒有比0還上的數呢?此時,負數已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學生順利地接受了這一事實,負數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接下來講解正、負數的定義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采取聯系對比的方法,始終不脫離小學所學知識。在給出正、負數的定義時,我采取比較輕松的態度,盡量避免使概念復雜化:小學學過的大于零的數就是正數,負數就是在正數前面加上一個"-"號。讓學生覺得數學并不難學。在講述正、負數的表示法、讀法后,強調這里的"+""-"是性質符號,雖然與表示運算符號的加號、減號涵義不同,但又能完全統一,因此形式上是一樣的。在學運算時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從溫度計上觀察0°C以上的溫度用正數表示,0°C以下的溫度用負數表表示,說明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0是正數與負數的界限。因此,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非正非負的中性數。對于0的認識,我們小學知道,0表示沒有,又知道0的一些性質:0不能作除數、0乘以任何數都得0等。其實,0不僅僅表示沒有:比如:0°C并不是沒有溫度,水位線定為0米并不是沒有高度。在實際意義中,0是用來表示基準的數,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因此,0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數量,它比所有正數都小,又比所有負數都大。當然,0的內涵還很豐富,我們將在以后陸續學到。

  以上對數0表示量的意義的分析,實際上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和理解。正數、0、負數的大上關系在學生的頭腦中初步形成,也為下一節課講述有理數分類打下基礎。

  在此選取課本練習1讓學生口答,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并把課本例1作為練習給出。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正、負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

  為了突出正、負數的'意義這一重點,就要突出它的實踐性。那么,與引入部分呼應,有了負數以后,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零上5°C可記作5°C或+5°C,零下5°C可記作-5°C;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收入50元記作+50元,支出50元記作-50元等等。同學們觀察、正、負數所表示的兩個意義正好相反的量,叫做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有趣的是,在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贏就有虧損。因此,上仍相反意義的量是普遍存在的。正、負數的一個重要應用就是能表示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為了加深學生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請學生再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總結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特征:

  (1)意義相反 (2)同一種量

  并解釋相反與相異的區別。比如向東走3米向北走3米就不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并通過以下練習加以鞏固。

  由于用負數表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很不習慣,是理解上的難點,如何講解難點呢?在此要向學生滲透相反意義所隱含的辯證關系。

  "+""-"作為性質符號有著更深層的涵義:

  "+"表示與問題中給出意義的相同意義,

  "-"表示與問題中給出意義的相反意義,

  如:前進+5米,表示真正前進5米,

  前進-5米,表示后退5米,

  那么,后退-5米就表示前進5米。并通過課本例2加以鞏固。

  為了加深對正、負數的意義及對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理解,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練習:

  圖中所示是一個零件的剖面圖。用φ30±0。07表示軸直徑的誤差范圍,說明±0。07的意義。

  因為學生第一次見到這種標注誤差的方法,很難回答。我采取鋪墊式啟發,先講解;"這是一個直徑為30mm的軸,在制作過程當中允許產生尺寸上的誤差,既可以大些也可以小些,但不許超過一定的范圍,如此標準誰能說出它的意義?"這時,學生就會根據正、負數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一特點回答出+0。07表示比30mm大0。07mm,-0。07表示比30mm小0。07mm。這樣使學生把正、負數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加深了對正、負數意義內涵的理解。

  接下來是課堂練習。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通過練習鞏固知識發現不足,教師及時得到反饋,檢查教學效果,采取相應措施。在練習過程當中培養學生養成用所學知識去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學生的練習分出了梯度,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有助于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各組練習在進行中,進行后,都要掌握學生的完成情況,讓學生舉手,加以統計,及時糾錯及再講解,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調整練習題目的多少與難易。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通過語言、目光、動作給予鼓勵與告訴,發揮評價的增益效應。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語氣、神態都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在聽課過程當中通過有形的精神狀態如眼神等所表現出來的無形思維狀態加以感知,隨時捕捉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講課進程作出相應的調整,快、慢、停、轉應用自如。

  在本節課的小結部分,首先小結本課重點與難點,然后向學生提問:你知道是哪個國家最早使用負數嗎?負數最早記載于中國的《九章算術》中,比國外早一千多年。借此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并布置思考題及作業,目的是把正、負數與第一章所學代數式聯系起來,加深對正、負數的意義的理解。

  通過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的學習習慣,更要重視教學生做人,才能真正講出一堂好課,真正成為一名好教師。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學會從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減法問題并解答。

  2、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減法。

  3、初步培養學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認真傾聽與理解別人思路的能力,體會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5以內的減法。教學難點:理解減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智慧老爺爺請王老師帶來5個智慧星,請看,他說呀,想把這5個智慧星送給咱們一(8)班會傾聽,能觀察,肯發言,專心思考聰明孩子。想得到這些智慧星嗎?看大家的表現吧!

  一、創情導入、引入新課笑笑家的蘋果成熟了,她邀請我們到她家做客,大家想去嗎?

  二、操作探究,理解意義

  (一)還剩下多少個蘋果?

  1、大家仔細觀察,這棵蘋果樹上一共有幾個蘋果?現在發生了什么?掉下了幾個蘋果?現在樹上還剩幾個蘋果?你能把這個數學故事完整地講出來嗎?(樹上原來有5個蘋果,掉了2個,樹上還剩下3個蘋果。)

  2、你能根據這個數學故事能完整地表達出兩個數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原有5個蘋果,掉下2個,還剩多少個?)

  3、師板書課題還剩下多少。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還剩下多少這一類的數學問題。

  4、擺一擺。師:剛才我們講出了這個數學故事,其實我們還可以把這個故事用我們手上的學具擺出來。

  請同學們拿出5個圓片來代替5個蘋果,擺一擺。學生動手擺一擺。

  (先擺5個圓片,拿走2個圓片,還有3個)

  5、你是怎么擺的?又是怎樣知道還剩下3個蘋果的?引導學生說出:是從總數5里去掉2個,就是少了2個,還剩下3個。

  6、板書貼圖。

  強調: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二)還剩下幾塊奶酪?

  1、數一數,一共有幾塊奶酪?看,小老鼠干什么呢?你能把這個數學故事完整地講出來嗎?(有5塊奶酪,搬走2塊,還有3塊)

  2、你能根據這個數學故事能完整地表達出兩個數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有5塊奶酪,搬走2塊,還剩幾塊?)

  3、擺一擺。

  同桌互說你能把圖中的意思用圓片擺出來嗎?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

  4、板書貼圖。

  強調: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5、畫一畫。

  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畫下來嗎?師引導:數學故事不僅可以講出來,擺出來,還可以畫出來呢,我們可以用圖形(圓,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狀)代替奶酪,怎樣把5塊奶酪,拿走2塊又怎樣畫下來,思考一下,把這個過程畫在本上。

  6、交流匯報。

  師引導把表達與操作,形與數結合,體會減法的意義。

  三、抽象理解,認識減法

  1、誰愿意再來說一說這兩個數學故事。

  2、我們把這個兩個數學故事用算式表示出來,怎么表示?板書:5—2=33、你知道每個數都表示什么意思嗎?讓學生結合情境說一說。

  3、認識減號,讀算式這里的—是減號,表示去掉的意思,像這樣的有減號的算法,叫作減法,補充課題,認識減法師:這個算式怎么讀呢?(5減2等于3)從左往右讀,能把減號兩邊的數交換嗎?

  4、這兩個數學問題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呢?引導歸納: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還剩下多少要用減法來計算?

  5、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用減法來計算的例子,我們還是以5—2=3為例子,它還要可能講的是什么數學故事呢?引導學生完整表達。

  比如5顆糖,吃了2顆,還剩下3顆。有5元錢,花了2元,還有3元錢。

  四、綜合練習,加深理解

  1、畫一畫,算一算引導學生讀懂圖意,嘗試練習,匯報交流。

  2、練一練第1題。

  先學生說一說圖意,再列出算式,集體匯報。

  五、評價小結,拓展運用利用智慧星講評,老師想把智慧老人帶來的智慧星獎下去,如果從這5個從一次拿走1顆,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記錄這個過程,算式5—1=4,如果我一下子拿走2顆呢?5—2=3如果我一下子拿走3顆呢?5—3=2如果我一下子拿走4顆呢?5—4=1如果我一下子拿走5顆呢?(全部拿走)5—5=0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得數是0的減法。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我們是怎么認識減法的?減法有什么意義?附板書設計:還剩下多少(認識減法)圖15個蘋果掉下2個,還剩3個圖25塊奶酪拿走2塊,還剩3塊5—2=3減號讀作:5減2等于3。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51~54頁主題圖、例1、例2及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木條制作的長方形和三角形、不條、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學交警指揮交通車時的各種動作姿勢。

  2.指名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剛才所觀察交警的手與手、手與身軀構成的角。

  3.指名學生將角的兩邊上取兩點,再將兩點連接起來得到第三條線段,并說出是一個什么圖形?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板書:意義、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學生用小棒任意擺出一個三角形。

  教師出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圖形:

  (1)(2)(3)

  學生討論三個圖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為什么?

  剛才大家在判斷上述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時,都注意到三條線段,圍成等這些重要條件(板書:三條段、圍成),誰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練習

  (1)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2)判斷下列哪些圖形是三角形,并說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雖然三角形的形狀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誰能說說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組討論)

  (2)小組指定代表說說討論的結果。

  板書: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容。

  多媒體出示三角形,讓學生指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4)學生指出三角板上的邊、角、頂點。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體出示電線桿、自行車、貨柜架等實物圖,讓學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組討論后,指定學生回答)

  學生操作:用木條釘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讓學生觀察,大家會發現什么?

  這說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穩定性)

  舉出生活中見到哪些物體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

  2.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張紙對角對折,能數出幾個三角形?再對角對折,又能數出幾個三角形呢?

  4.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探討了三角形的哪些問題?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意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特征: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特性:穩定性。

小學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篇二:《 8+7等于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復的、規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案7

  1教學目標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數的大小、數序的理解,以及對基數和序數含義的認識。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生活中捕捉信息,發現問題,經歷數數、畫圖、推理等解決問題的策略。

  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感受數與生活的聯系。

  2學情分析

  繼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使學生理解“畫示意圖”是幫助理解題意,數數才是解題的策略。

  3重點難點

  經歷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一、復習舊知,揭題導入

  1、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數誰來數一數一起數一數。

  2、加個要求數。

  3、揭題看來大家已經能非常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利用數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板書《解決問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6主題圖

  同學們,你們喜歡大熊貓嗎星期六,一群小朋友排隊去動物園參觀大熊貓,那么在小朋友排隊中藏著怎樣的數學問題呢一起去瞧瞧。

  2、捕捉信息,讀懂題意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

  誰能說說,在這些發現中和我們數學有關的是哪些信息

  生小麗排在第10生小宇排在第15師那從“小宇排在第10”這個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從“小宇排在第15”這個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

  師課件出示問題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誰能說說“小麗和小宇之間”是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讀圖訓練,培養分析問題的意思和能力)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

  (2)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時培養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識)

  (3)動手操作,展示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數一數

  11 12 13 14

  畫一畫

  畫一畫的方法

  4、回顧新知

  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一般經歷了哪幾個步驟呢

  三、鞏固新知,反饋練習

  1、玩滑梯

  2、坐車

  四、拓展練習

  看書問題思考比較觀察和前面學習的排隊問題有什么不同(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類型的練習,進一步靈活運用數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喚起更多的.生活經驗)

  五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怎樣解決的呢首先要找準信息,看清楚數學問題,在解決兩人之間有幾人時可以用數一數的方法,還可以用畫一畫的方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關于這樣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同時記得在公共場所要文明排隊,下課。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標準教材第二冊P10頁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探究,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初步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回顧準備:

  1、復習十幾組成

  2、拍手組成。

  3、創設情景

  出示:過年的主題圖

  過年你們去過年貨市場嗎?你門看看新年的游園會里都有些什么?你們能從中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探究交流:

  1、從圖里你觀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你會解答嗎?

  2、整理算式

  15-9=14-9= 12-9=

  觀察這幾道算式,你能發現什么?

  3、大家就一起來研究十幾減9

  4、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

  (1)分組探究

  (2)匯報成果

  三、自主練習,鞏固方法,體驗成功:

  1、出示百果樹,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

  (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經驗

  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訴大家,讓小朋友們共同進步嗎?

  3、出示:迷宮路線圖!

  比一比誰能最快回到家!

  學生試算

  展示學生作品。

  4、出示:

  -9=

  有不同的填法嗎?跟你的同桌說說你是怎么填的。

  5、學習了十幾減9,你能發現十幾減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嗎?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角的分類,教科書第42~45頁的例2、例3,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中的第4、5、6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內容,本課的重點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數和銳角、鈍角的度數范圍,能識別這些角;通對角的分類,能準確地認識直角、平角、周角、銳角、鈍角。考慮到分類這一現象生活中到處可見,把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和經驗基礎上,讓數學帶上生活味,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滲透分類的思想;同時通過問題模塊,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充分展示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與語言達能力。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之前已經接觸過角的概念,在掌握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基礎上來學習兩種特殊的角,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上會比較輕松。在根據平角和周角的特點來解決只知一個角的度數求另外幾個角的度數的問題,可能會比較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2.學會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步驟。

  3.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4.初步學會用一副三角板畫特殊角。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的概念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經驗,體會角的特征,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周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掌握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會畫指定角的度數。

  教法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通過嘗試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學法

  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動腦思考、合作交流,獲得知識和鍛煉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教師準備課件、量角器、三角板、每人一張打印好的題卡。

  學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課題

  1.出示大小不同的角,課件出示。

  激趣設問:我們已經學會了怎樣度量的角的度數,但是這些角度數不一,你們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

  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先試著把這些角進行分類。

  教師巡視,看看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2.在分類過程中你有什么疑難問題嗎?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角的分類。(板書課題:角的分類)。

  二、探究新知

  (一)學習角的分類

  里是各種角,請大家仔細觀察。那現在就請你們用量角器測量出各個角的度數。(完成后同桌交流)

  現在我們來根據角的度數分類,請分別找出:

  等于90度的角有________

  等于180度的角有________

  小于90度的角有________

  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有________

  1.講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號表示。讓學生說說我們教室里面有哪些角是直角。

  2.接著講解180度的角叫平角,用課件演示一個直角等于兩個直角,誰來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平角?

  3.你們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么角嗎?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

  4.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銳角、鈍角、直角和平角。那我們來做一個游戲:請大家6拿出活動角,聽老師的要求,組成各種不同的角。

  5認識周角。利用活動角,還能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課件出示角的變化圖。

  (1)這條邊剛好轉了一周,我們就把它叫做周角。

  (2)那么周角有幾度呢?1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課件演示。

  6.我們今天一共認識了幾個角?你們能把這些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嗎?馬上動手。

  (1)剛才我們把角分成了哪幾類?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應怎樣排列?

  用“>”“<”表示這些角之間的關系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3)它們分別有什么特征?

  7.現在誰能說出這幾個角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角的分類,既容易記,又富有樂趣,雙倍作用。

  (二)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比眼力:看圖說一說下面各角屬于哪一類角?

  課件出示圖片,分別指名答出。

  2.看度數,說出這個角屬于哪一類。

  79度150度180度90度91度1度163度360度51度91度89度+1度

  3.辯一辯:

  (1)小于180度的角是鈍角。 ( )

  (2)小于90度的角是銳角。 ( )

  (3)平角是一條直線。 ( )

  (4)兩個銳角的和一定是個鈍角。 ( )

  (5)鈍角的一半一定是銳角。 ( )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比眼力游戲,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新知,這樣的形式學生也樂于參與。

  四、全課小結,提升認識

  通過剛才的檢測,同學們學得真不錯。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家里學校及生活中到處可見到各種各樣的角,角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角的知識是奧妙無窮的,它就像大海,我們學習的這些知識也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發奮努力,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吧!

  五、布置作業

  課本第42頁1、2題。

  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銳角小于90度

  直角等于90度

  鈍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平角等于180度的角

  周角等于360度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學的密切聯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律,體會到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規律的。每天我們到一定的時間就會做一定的事情。在這樣的作息時間里就存在這很多數學問題,你們有興趣研究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飛飛的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飛飛的母親是一名飛機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從9月1日開始算起,請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課本第75頁的例題)

  2、圍繞下列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哪幾天飛飛的父母同時在家休息?哪一天飛飛能和父親同時休息?

  3、指導學生將日歷中的帶標記的日期填到相對應的圖中。

  4、學生根據表示“父親休息日”“母親休息日”“飛飛休息日”的三張圖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韋恩圖,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應用:

  觀察日歷找規律:

  觀察日歷中的.加框的4個數字,你發現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發現了:11+19=30,……換另一組再試一試。

  教學反思:

  5、時間與數學

  教學目標:

  1、根據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

  2、學習用統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聯系具體實例,讓學生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

  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創設“看身份證”的情境,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嗎?她今年幾歲了?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請學生觀察、交流從身份證上獲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據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的方法。

  三、實踐練習,拓展延伸

  1、獨立完成第78頁的2、3兩題,然后分別交流自己的結果是怎樣想出來的。

  2、(回家)做水的小實驗,并進行相關的計算,然后交流實驗后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在這堂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要求:

  l.使學生認識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測量圓錐高的方法。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求出圓錐的體積。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根據教材第14頁練一練第1題自制的圓錐,演示測高、等底、等高的教具

  演示得出圓錐體積等于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的教具。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 說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2. 我們已經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及圓柱體(邊說邊出示實物圖形)。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我們還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體(出示教材第13頁插圖)。

  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簡稱圓錐。我們教材中所講的圓錐,都是直圓錐。今天這節課,就學習圓錐和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錐。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是這樣的圓錐體,誰能舉出一些例子?

  2.根據教材第13頁插圖,和學生舉的例子通過幻燈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體圖。

  3.利用學生課前做好的圓錐體及立體圖通過觀察、手摸認識圓錐的特點。

  (1) 圓錐的底面是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 認識圓錐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在圖上表示出這條高)提問:圖里畫的這條高和底面圓的所有直徑有什么關系?

  4.學生練習。

  5.教學圓錐高的測量方法。(見課本第13頁有關內容)

  6.讓學生根據上述方法測量自制圓錐的高。

  7.實驗操作、推導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通過演示使學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體方法可見教材第14頁上面的圖)

  (2)讓學生猜想:老師手中的圓錐和圓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們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實驗操作,發現規律。

  在空圓錐里裝滿黃沙,然后倒入空圓柱里,看看倒幾次正好裝滿。(用有色水演示也可)從倒的次數看

  你發現圓錐體積與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得出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 。

  老師把圓柱里的黃沙倒進圓錐,問:把圓柱內的沙往圓錐內倒三次倒光,你又發現什么規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和圓錐都有這樣的關系?教師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

  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圓錐才是圓柱體積的 。

  (5)啟發引導推導出計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圓錐的體積=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 Sh

  (6)小結:要求圓錐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公式中的底面積乘以高,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乘以 ?

  8.教學例l

  (1)出示例1

  (2)審題后可讓學生根據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自己試做。

  (3)批改講評。注意些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強調要乘以 。

  2.做練習三第2題。

  學生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師板書。錯的要求說明理由。

  3.做練習三第3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師板書。第(3)、(4)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內容?圓錐有怎樣的特征?圓錐的體積怎樣計算?為什么?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三第4、5題。

小學數學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學主要內容,教材編寫特點(本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本節課教材編寫的.意圖及特色等。),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說明: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體現在學習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二、學生分析

  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含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說明:學生分析應該通過學生調研,以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對自己的學生分析。已有知識基礎的調研可以通過設計幾個指向明確的`小問題實現,對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及分析是更為重要的,這種分析是教師設計和修正“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

  學生經驗、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興趣等的調研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選擇訪談對象,如對于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調研中可以將學生測驗、訪談、小組觀察等結合起來。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語)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明:

  1.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是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如果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學習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

  2.學習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學習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

  3.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

  4.學習目標應該在下面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特別是教學活動中設計意圖應該闡釋,活動及其組織與實施是如何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教學過程

  主要包括

  1.活動內容:

  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說明: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等;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如學具、教具、課件等。

  3.活動的設計意圖

  說明: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不是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

  a)說明:主要指對教學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以便于自己檢測教學設計上合理與否。

  五、習題設計

   1.題目設計

2. 題目解析

六、總結

1.教學效果

2.個人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13

  設計說明

  結合本節課的知識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采用猜想、設計實驗驗證、遷移類推、實踐應用等主要形式進行教學。

  1.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是啟發心智與興趣,達到身心愉悅的最佳方式。新課伊始,設計了“搶答比賽”的游戲,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學習中來。

  2.引導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應該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探索與發現的過程要讓學生切實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本設計首先引導學生猜想、討論“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有什么關系”,然后通過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遷移類推的規律,明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學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取了新知識,樹立了自信心,增強了克服困難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

  學生準備 直尺 一個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 100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出示課件)

  1.搶答比賽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師:同學們,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兩個常用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學生思考后回答)

  2.搶答比賽2。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

  師:看來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鄰兩個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探究。(板書課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設計意圖:用游戲的方式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為本節課學習新知識作鋪墊,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夠區分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

  ⊙探究新知,實驗驗證

  1.教學教材70頁例6。(課件出示)

  (1)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把一個同學的學具與老師手中的正方形比較一下,確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師把這個正方形學具貼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再計算它的面積。

  有的同學以分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分米,面積是1平方分米。

  有的同學以厘米為單位,量得邊長是10厘米,面積是100平方厘米。

  (2)提問:想一想,計算的是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為什么會出現兩個答案,并且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呢?(用的單位不同)

  (3)猜想、討論: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①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又因為1分米=10厘米,邊長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4)小結: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平方分米與平方厘米之間的進率是100。

  (板書: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

  三、鞏固練習

  P1096

  [1]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3]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學生討論完成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15

  一、觀教材編排體系

  (老師們,我想首先對人教版教材關于統計這塊知識的編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展望。)

  各冊的目標定位:

  一年級目標:

  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會用畫正字或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會看簡單的統計圖,并學會以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上冊目標:

  繼續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以一格表示兩個單位的統計圖,根據統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下冊目標:

  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二、本冊教學內容編排思考

  我認為本冊的教學內容有三大看點:

  看點一: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略:例1(教學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1)是在前面學習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體重的情境,通過統計全班同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的體重,先分別用單式統計表表示,再引出復式統計表。

  (2)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單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的填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明確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的聯系和區別。

  (3)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3問,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祥細說明:例1中出現了復式統計表,它是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在的體重情況,并把數據填入單式統計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個統計表里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復式統計表,并根據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現什么?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數據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于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張復式統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計表與復式統計表的聯系與區別。根據統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計表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計的作用與意義。

  2、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計表中。在復式統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余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計,然后對統計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討論回答統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看點二:認識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

  略:例2(認識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1)通過統計某路口2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使學生經歷收集隨機出現的數據的過程,并學習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法表示數量,并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沒有條件進行現場統計的學校,可通過放錄像或做游戲的形式進行統計,統計時注意用畫正字記錄,便于用1格表示5個單位。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統計圖,如果在統計過程中出現不是整5的數據,可在條形圖上方把數據標明,條形圖位置要基本準確。

  (3)回答問題,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第4小題要讓學生多發表想法。

  教參詳細說明: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的統計過程(如上頁圖)。從數據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計20分鐘后,所得到的數據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么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數據,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記錄、采集數據。在記錄數據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數據,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計圖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看點三:注意滲透根據統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么一個細節,在例二中一共有四個問題,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是:

  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這在以前是不曾出現的`。這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呢?我認為這是一種知識上的遞進,它通過一步步的培養學生對統計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預測,逐步讓學生明確統計的結果帶來的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統計不僅可以呈現事物的狀況,而且通過對統計結果的分析,還可以發現事物內部的規律,預測事物發展的情況,指導以后的工作。不論國界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統計觀念卻是人們普遍應當具備的。

  英國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統計觀念表現在5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2)數據的記錄與表示;(3)數據的提煉;(4)數據與概率的關系;(5)對數據進行解釋并作出推斷。

  統計觀念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2)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3)對數據和統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

  我想本冊比較關注的就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的培養。教材中對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3、4題,讓學生根統計結果預測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什么車?根據五年級比二年級近視的人多,根據一周每天電視機銷售情況和學生需要增添什么圖書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大膽猜測,并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課時劃分建議

  (1)可分三課時

  課時一:106頁的例一和108頁的做一做

  課時二:109頁的例二和111頁的做一做

  課時三:112、113頁的練習二十二

  (2)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1、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3、讓學生感知統計的作用和意義。

  課時二:1、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據統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制統計圖的方法(1格表示5個單位)。

  2、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合理的預測。

  3、進一步體會統計圖的決策作用。

  課時三:1、通過練習進一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

  2、進一步掌握簡單復式統計表填寫和一1格表示5個單位的統計圖的繪制。

  3、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3.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

  4.注意讓學生體會統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有待認真深入思考后寫)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1-22

小學的數學教案01-08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熱】11-13

【熱】小學數學教案11-25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01

實用小學數學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