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2、3 的組成。
⒉認識分合符號,知道分合的記錄方式及表述方法。
活動準備:
2、3的分合教具。(貼絨圖片蘋果、梨、數字等分合符號若干)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通過分蘋果,感知2的組成。
師:秋天到了,果園里收到了好多水果。這里有兩只蘋果,我們準備把它們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呢?(讓幼兒說說)我們用數字把這件事記錄下來:邊貼數字邊說"2只蘋果分成了1只蘋果和1只蘋果",分成我們可以用"分合符號"來表示(出示分合符號),讀作:2可以分成1和1。
我們把分出去的蘋果重新收回來,又是幾只蘋果了?(一只蘋果和一只蘋果合起來是兩只蘋果),告訴幼兒我們也可以用上面的這個式子來表示,讀作:1和1 合起來是2。
告訴幼兒:這個式子中的數字2表示了一共有2只蘋果,所以2就是"總數",由總數分出來的兩個數1和1就是"部分數"。
二、幼兒操作活動通過分梨,感知3的組成。
1。師:果園里還收到了好多梨。小朋友每人有三只梨,我們要把這三只梨分別分到兩只盆里,想想怎樣分呢?分好后,再把兩只盆里的梨收起來,看看合起來又是幾只梨了?
2。幼兒邊操作邊用相應的'數字和符號記錄下來。
3。交流記錄情況。
提問:你把三只蘋果分成了幾只和幾只?再把兩只盆里的梨收起來,又是幾只梨了?你是怎樣記錄的?請讀一下(老師邊出示相應的數字和符號)3可以分成1和2,1和2合起來是3。
除了這種分法,還有別的分法嗎?怎樣分呢?把兩只盆里的梨收起來,又是幾只梨了?是怎樣記錄的?請讀一下(老師出示相應的數字和符號)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來是3。
提問:在3的分合式中,3是什么數?(總數)由總數分出來的是什么數?
(部分數)
三、全體、個別幼兒分別讀2、3的組成。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綱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感知2的分解組成,掌握2的1種分法,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認識球體的主要特征。
2.在活動中讓大班幼兒自己說出、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3.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布置自選商場場景。(如:皮球、乒乓球、蘋果等)
2.人手一套小筐。
3.泥土、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進入自選商場選購商品,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到自選商場去選商品,你們高不高興?在選商品的時候有一個要求,請你們把凡是可以滾動的東西都放到自己的小筐里面。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
1.找出能滾動的`物體。
師:現在我來看看,你們選了些什么商品,這些所有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去試一試、滾一滾、想一想。
2.請幼兒在玩中觀察、比較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有什么不同。
3.請幼兒上前玩一玩、講一講,并指出哪些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
1.觀察比較,認識球體。
師:(出示皮球與紙片)請幼兒試著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2.教師小結:皮球、乒乓球都是球體。
四、鞏固對球體的認識
1.請幼兒在周圍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師:小朋友已經知道了什么叫球體,現在就請你到邊上去把與球體相似的東西找出來。
2.讓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結束活動
在復習鞏固對球體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做出與球體相似的物品。
師:電話鈴響,老師接(經理需要球體的商品),小朋友愿意加工球體的產品嗎?在加工之前先要知道怎樣做球體,(教師邊說邊示范)先把和好的泥土或橡皮泥搓圓,做好后還可以試著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小朋友會做了嗎?
現在就請小朋友們到加工廠去做球體的產品吧?
(幼兒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測量的方法感知物體的長短,并進行記錄。
2、初步感知同樣的距離,使用的測量工具不同,測得的數據也不同,訓練思維的相對性。
3、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講述自己測量的情況。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測量的基本方法。
(2)物質準備:
1、場地:四人坐一張大長方桌。
2、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鉛筆、積木、彩帶、水彩筆、冰棍棒、吸管等),每組一套。
3、記錄紙(四分之一大的A4紙)、記號筆,在黑板上畫好大的記錄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活動重點:了解測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動難點:掌握測量工具不同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一、情景游戲,導入活動。
1、教師創設情景:“幼兒園運動會進行跳遠比賽,咱們班誰跳得最遠?”
2、請個別幼兒從起點線進行立定跳遠,引出比較方法——測量。
3、討論:你想用什么辦法量?怎樣量?
4、小結:測量時,使用的工具一頭要和起點對齊,然后測下一段時,工具的一頭和上次的尾要緊接住,就是首尾相接,這樣才能測得比較準確些。
基本部分
一、幼兒操作,學習測量的方法。
1、教師:“請你量一量桌子的邊有多長?你想選擇哪種工具?為什么?”
2、幼兒選擇測量工具并操作:測量桌子的長邊和短邊。(可以選擇教師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進行測量)
3、幼兒交流測量結果,教師點評鞏固進行測量的正確方法。
二、更換測量工具,記錄測量結果。
1、介紹記錄表格:“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記錄單?記錄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訴我們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記錄什么呢?(幼兒講述:一個是畫選用的工具、一個是記錄數據)
2、幼兒進行測量活動。教師引導:“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來量一量其中的一條邊。”
3、討論交流測量結果。
教師:誰來分享你的測量結果?
教師: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張桌子,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你能發現其中的什么秘密?
小結:測量同一樣物體時,測量工具越長,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工具越短,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三、集體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測量。
1、引導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測量?人們會用什么工具來測量?”
2、觀看視頻,了解測量的工具——尺子。
結束部分: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測量的方法了解物體的長短、高矮、距離等,不管用什么樣的測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確,才能量準確。
延伸活動:在益智區投放多種工具(毛線、木棍、鉛筆、回形針等),以及記錄再次測了教室中物品的長短。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孩子們進入大班下學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們的活動內容能來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們更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在生活中得到發展,將我們學習的生活內容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天,31天,總共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是用來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歷查看的方法。
3,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張,自制房子卡的月歷(大月,小月,二月的區分)小字卡,數字卡(283031365)人手一份
2,各種掛歷,臺歷,月歷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數字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來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就來先認一認,讀一讀這些數字你們發現了什么嗎?(學號年齡時間等)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學之間的關系
1,出示房子圖,幼兒仔細觀察,問幼兒發現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勵幼兒大膽發言。你們真能干發現了它們的秘密,請問你們想知道嗎,那老師就告訴你們吧。
2,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回答問題。
三,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1,現在老師指日期小朋友說出是幾月幾號
2,老師說日期小朋友上來把它找出來。今天是幾月幾號請小朋友找出來。
3,前幾天小朋友帶來了掛歷,請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訴老師與同伴,再來找一找節日,如五一節,六一兒童節,國慶節,等等。
活動反思
數學《有趣的數學》選擇了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日歷,掛歷,臺歷等讓幼兒來認識日期,查閱日期,活動中體現了綱要精神:幼兒的教育內容生活化,游戲化。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為幼兒創造熟悉的生活場景,應該讓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學習的數學課堂,這次教學活動我設計了三個環節,每一環節環環相套,層層遞進活動開始我神秘說要與數學朋友做游戲,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過讓幼兒認認,想想,說說數學,充分發揮了孩子的擴展思維,接著讓幼兒進入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年媽媽帶著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戲,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關系。掌握了一年有12個月,有30天一個月的,有31天一個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動的延伸更使小朋友樂透了。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節課創設情境的教學激發了小朋友去探究去發現。加深了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著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系,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門卡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系。
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于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奇怪的門卡。
——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愿意來試試嗎?
——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么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數擺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2、幼兒操作活動。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觀察左邊的數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觀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兩組蔬菜力口起來和下面的數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第15、16頁引導幼兒練習8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加減運算。(也可以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舌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曰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現兩道加法算式的數字都相同,但加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交換了。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現。表揚正確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的幼兒,然后結束教學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讓幼兒感知形狀與空間的對應關系。發展幼兒空間知覺與組合構建的能力。
2.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
3.通過幼兒的自主學習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各種大小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猜猜今天來了 多少位客人老師?
二.
1.師:今天和小朋友玩個闖關游戲,第一關:比一比,猜一猜(出示貨車教具)有一輛車到餅干廠去運餅干,像這樣的餅干箱這樣的貨車能裝下多少個?注意不能超過車廂的長也不能超過車廂的高。
你是怎么猜到的?(驗證)
2.又來了一輛大貨車,和第一輛車比一比,有什么區別?(更長了)能裝下多少個這樣的餅干箱?
3.小結:車長了裝的東西也就多了。
三. 恭喜小朋友順利的闖過第一關,接下來是第二關:比賽游戲:看誰猜得準
比賽規則:1.猜出答案后不能大聲的說出來,不可以告訴別人。2.把猜出來的答案寫在紙片上貼在自己名字旁邊相應的.格子里。
1. 第一題;請你猜一猜,1號盒子能裝下這樣的牛奶多少盒?你是怎么猜出來的?(總結驗證鼓勵好的方法)
2. 依次出示2號和3號盒子總結驗證:猜時可以拿牛奶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也可以拿盒子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盒子大了裝的東西也就多了。
四.接下來是第3關:猜一猜擺一擺
1.(出示示范的盒子):瞧這是第3關中要用到的寶貝,等會小朋友拿到盒子后像老師這樣先猜猜能放多少個這樣的糕點,把猜出來的數字寫在盒子后面,再到這邊拿糕點擺一擺,看自己猜對沒有,然后回到座位上。請得到一顆星的小朋友到一號桌,兩顆星的小朋友到2號桌,3顆星的小朋友到3號桌拿盒子。
2.反饋結果讓學生上臺講述是怎樣猜出來的。
五.結束語:
闖關游戲到此結束,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非常順利的闖過了 3關,也有的小朋友在闖關中遇到了一點小困難,但都勇敢的走過來了。所以為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鼓鼓掌吧。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道加賽題(出示教具)對比猜猜比剛才老師猜的盒子區別在哪?(高了) 這樣的盒子能放下多少盒?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自己的策略為不同等分的餡餅塊分發同樣數量的紅豆,紅豆數量為12。
2.感知不同的數數方式及多種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與總體的關系。
3.積極運用自己的圖示策略記錄相關的數學問題。
活動準備: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數數操作器、三等分圓的操作硬卡;圓片多個,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1. 觀察材料。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做豆豆餡餅,先看看我們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初步了解圓片、記錄紙、筆、豆子的用途)
2. 數豆豆做豆豆餡。
今天每個人需要取12顆紅豆,不多也不能少,說說你怎么取到正好12顆紅豆呢?
(1)鼓勵并嘗試各種各種不同的數到12的方法。
(2)請你選一種自己能行的辦法,數出不多不少12顆紅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盤子里。
3.第一次做餡餅。
(1)現在開始做餡餅,請把餡餅對折一下,用筆把中間的折痕用筆描出來。看看現在餡餅分成了幾塊?
(2)請你把12顆紅豆分到餡餅上,每塊紅豆一樣多,12顆紅豆都分完。
(3)說說你分的結果是怎樣的?
(4)說說我們剛才做了件什么事?請你把剛才做的這件事用自己的辦法記在記錄紙上,記得告訴別人兩個內容:餡餅分成了兩塊,每一塊分到了6顆紅豆。
(5)幼兒操作、記錄。
4.第二次做餡餅。
(1)再來做餡餅,請把餡餅對折一下,再對折一下,用筆把中間另一條折痕也用筆描出來。看看現在餡餅分成了幾塊?
(2)操作過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塊餡餅,每塊分到3顆紅豆并做記錄。
5.第三次做餡餅。
(1)有個難一些的'問題,你能把餡餅分成同樣大小的三塊嗎?
(2)把你想到的辦法給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樣大的三塊?
(3)給幼兒提供三等分圓的操作卡,一個新的餡餅,運用操作卡,把餡餅分成3份。
(4)給三份餡餅分紅豆并記錄結果。
6.第四次做餡餅。
(1)請幼兒在三等分圓的基礎上,嘗試把餡餅分成6份,用筆描出來。
(2)給六等分的餡餅分紅豆并記錄操作結果。
7.活動總結。
(1)看自己的記錄紙,你記錄了幾件事情?
(2)從記錄的這些事情上,你發現的什么秘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記錄紙,份數從少到多,數量從多到少)
(3)老師總結:看來,一塊餡餅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數,餡餅等分的份數越多,每一塊上能分到的紅豆就越少,可它們合在一起,還是原來的餡餅大小,紅豆也還是 12顆,做餡餅分豆豆游戲真有意思。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一)活動材料的科學性與層次性
1、操作材料豐富、多功能性
分類材料選用生活中孩子經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雖是普通的9根吸管,卻涵蓋了按顏色、粗細、長短、能否變形、有條紋與沒條紋、尖頭與平頭等等多種分類概念。用紙板將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類概念,又能呈現分類的結果,方便檢驗,從而克服了數學教學活動不易檢驗的難題;
2、操作材料富有層次性
通過逐步遞增吸管數量,增加分類的特征要素,從而加深幼兒操作的難度,幫助幼兒在多次操作的過程中逐步建構了分類的概念。
(二)活動過程的'操作性與遞進性
整個活動設計從“幼兒的自主學習”出發,將多種操作方法有機結合,通過四次小步遞進的分類環節,讓幼兒經歷了“觀察分析——初步建立單種方法分類概念——感知多種分類方法并嘗試記錄——鞏固分類經驗”的學習過程,從而在操作層次——形象層次——符號層次的逐步抽象和內化中建構了多種分類的概念。
另外,活動過程中力求把幼兒推在前面,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帶著問題去觀察、去建構知識經驗,重視每個環節的檢驗與評價,根據幼兒的學情來梳理概念和提升經驗。
【活動目標】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進行多種分類,積累分類的經驗。
2、嘗試運用簡單的標記記錄各種分類的方法。
3、樂意參與吸管分類的探索活動,感受分類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類吸管若干、分類瓶、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觀察吸管,發現不同的特征。
(1)吸管有什么不一樣?
(2)小結
2、第一次分類,初步建立分類概念。
(1)幼兒操作,將5根吸管進行分類。
(2)交流與梳理分類經驗:各種方法的呈現與檢驗。
3、第二次分類,感知多種分類方法并嘗試記錄。
(1)交代新任務:多種方法分類,并用簡單的標記做記錄。
(2)幼兒操作,將9根吸管進行分類。
(2)交流與提升分類經驗:多種分類方法的呈現以及記錄的展示;
4、展示與檢驗,鞏固分類經驗。
(1)小結與梳理各種分類方法。
(2)將末次分類情況展示在相應的區域,集體觀察、檢驗。
(3)小結評價,提出下次分類活動的任務。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07-04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大班數學教案比長短03-20
大班數學教案文具03-23
大班數學教案:青蛙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