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學習2位數均是下補加法的計算題,并鞏固幼兒對下補加法的掌握。
2、下補加法是變珠式運算,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邏輯性思維。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題卡、信封、頭飾、磁帶、掛圖、投影儀、算盤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音樂律動《數字歌》
2、故事引入。
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都戴上了好看的頭飾,變成了可愛的小動物,杜老師也光榮的當上了森林郵局的鹿局長。好了,小動物們,森林郵局就要開業了,可是郵遞員卻不夠用,我鹿局長要招收郵遞員,歡迎小動物報名參加。想參加的小動請你舉手。這么多的小動物要參加,我實在太高興了!可是我要出幾道題考考你們,看誰的本領最大,誰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郵遞員!
(二)基本部分
1、復習看數讀數、看珠讀數。
第一道題就是記郵編,一個好的郵遞員要有好的記憶力,看誰能把我出示的郵編記得最快、最準。
354,427,418,785,374,3040,3482,81,207,838,718,3235,1736,73
2、復習直加直減題,學習2位數的下補加法題。
第二題是查郵件,我們郵遞員會收到很多郵件,要請各位小動物把今天的各種郵件的總數算出來。
好了,再請你們看看今天送出去了多少件?還剩多少件?
那我們今天一共收到了多少份電報呢?呀,這道題小動物們不會算了,怎么辦呢?沒關系,看我們以前學過了1位數的下補加法,那么請先把口決告訴我(+1,+2,+3,+4)例:14+42,二位數的下補加法題并不難,和一位數的一樣,但一定要記住數位對齊,高位算起,先算十位1+4,加4的口決為+4=下5去1,十位得“5”;個位也同樣4+2,口訣是+2=下5去3,個位得6;十位是5,個位是6,這個數是56。很好!
請小動物們告訴我,我收到了多少份特快專遞,又收到了多少張匯款單呢?那一共有多少,這也是一道下補加法題,還是要做到,數位對齊,高位算起。
先算十位2+3,+3=下5去2,得5,十位為5;個位該怎么算誰能來告訴我?(請幼兒回答)
好,這個數是多少?
我要送走33份報紙和46份報刊,今天我一共要送走多少份刊物?請哪個小動物告訴我該怎么算(請幼兒講解步驟)
3、練習2位數下補加法題。
小動物們,你們已經順利通過了兩次考試,只剩下最后一關了,請你們仔細聽,我要出第三道題了,要看看到底誰的本領最大,請小動物們根據我的路線圖把信送到小兔家。注意路上有許多計算題,只有答對了才能通過我們先要過小河,請能把小河上的這道題算出來。
再爬上高山,誰能解決掉這個問題。
然后走過森林,我請小動物們一起來算這道題。
我們來到了綠草地,別光顧著看花和蝴蝶,快來算出這道題。
請敲開小兔家的門。
好的,信終于送到了小兔家,也恭喜你們終于通過了所有的考驗,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郵遞員,你們高興嗎?
(三)結束部分
游戲《送信》鞏固復習2位數下補加法。請小郵遞員把椅子下面的信封拿出來,把郵編算出來,并寫在信封上,算對郵編的小郵遞員可以去送信。
活動反思:
低年級數學計算知識比較簡單,但類型比較復雜,如果學生不懂算理,只靠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計算,就無法適應計算中各種類型的計算方法。因此,從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出發,我們在教學時,要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操作、觀察、交流、討論,促使他們獲取知識,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這堂課,按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有兩點成功之處: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穩定性不強,針對學生的特點,我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如:在導入時,創設情境:六一兒童節學校分禮物,我們班應準備多少。把簡單的算式56+8融入其中。這樣就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了學生思維,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問題中,緊扣這堂課的主題。
二、 動手操作,獨立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學生愛玩的年齡特點出發,使學生在玩中學。操作是思維的基礎和源泉,是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良好方法。在教學中,我敢于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使抽象的處理形象化,呈現出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大班數學教案2
重點:
了解接龍游戲的規律,并能運用比較、對應的經驗合作制作接龍卡。
難點:
1. 孩子對前后卡片的界限區分。成因是接龍卡本身有兩小部分所組成,容易會造成孩子辨別卡片上的混淆。
2. 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兒的逆向思維發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個已知數所誤導。
解決策略:
1. 逐步化解法:借助雙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從順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過渡。
2.資源共享法: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操作活動,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補缺的難點,達到資源共享。
活動目標:
1. 了解接龍游戲的規律,并能運用比較、對應的經驗合作制作接龍卡。
2. 嘗試用簡潔語言介紹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能運用以往的數學經驗表明意思。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以“舞龍”引出課題。
幼兒自由講述自己在哪里見過“龍”。
教師目標:為學習接龍游戲做自然的銜接與鋪墊,潛意識中滲透對中國傳統的頌揚。
第二環節:觀察并尋找接龍卡規律。
這條“龍”是怎么接起來的?身上有哪些特點?
教師目標:2.通過形象的圖示讓幼兒初步感知到接龍游戲的基本方法,激發參與操作的愿望。
第三環節:分層操作:接龍和補缺
(四類不同難易的操作材料)
教師目標:讓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學習接龍游戲方法,體驗游戲的樂趣,并能將規律活學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環節:小組合作——數物接龍卡。
教師目標:提升接龍游戲的規律難度,促使幼兒的思維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決問題。
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二十以內”的認數、讀數、寫數是關鍵。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要在實際情況中體驗數的意義。數的出現是對實際生活中物體、人數的抽象概括,也是學生用符號表示物體數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階段。研究表明,學生認識數的符號將經歷三個過程:直觀操作———圖象符號———數字符號。
活動目標
1、認識6~10各數,能正確數出6~10的物體個數;正確讀、寫6~10各數;順數、倒數0~10各數。
2、通過學生的動手參與,培養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體驗實物、符號、數字的聯系;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的反思和檢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自信心,滲透一一對應思想。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6~10各數的書寫
6~10各數的書寫
活動準備
“小小文具店”圖,田字格黑板,6~10的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認識6~10各數
師:新學期到了,同學們都買了什么文具?
(出示圖)
1.你能數數這個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嗎?
2.數一數每種文具有幾個?
3.教師零亂貼出6~10的數字卡片。
4.指導學生看書連線:我們的書中也有一個小小文具店,你能數一數,把學習用具和數字朋友連起來嗎?同學們獨立完成,說說你是怎樣連的?學生回答時教師連線。
二、實踐活動,感知身邊的數學
師:小小文具店的各種文具我們數清楚了,可是我們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師也想了解一下,誰愿意數一數,再告訴大家?
活動一:數自己的文具
1.數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記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說一說。
2.再指定2~3組學習伙伴匯報給大家聽,注意引導學生語言簡潔明了。
活動二:數兩個人的文具
1.把同桌兩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數一數,每種文具有多少個?
2.匯報交流
學生回答有幾支鉛筆時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數出來的。
方法二:把兩個人的鉛筆加起來的。
對第二種方法要給予肯定的鼓勵。
如果學生的文具數超過了10個,學生能數清楚或算出來,也要加以表揚。
3.延伸:在數你們兩個人的文具時,你還發現了什么?
三、寫一寫,說一說
師:小朋友真會動腦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兩個同桌學習用品的情況,接下來,我們就要把今天認識的6、7、8、9、10寫下來,比一比,誰寫得又快又好。
1.觀察數字卡片6、7、8、9、10
2.指導學生寫。
(1)教師邊示范,邊說明各數的書寫要點:
(2)學生邊看老師示范或課件演示,邊在桌子上用手寫一寫。
(3)學生在第10頁上先描4個,再獨立寫一個。
(4)小比賽:每個小朋友在本子上寫6~10各兩個,再在小組內評評誰寫得好,并展示給大家看。
(5)你會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嗎?試試看。
小組內說一說:6、7、8、9、10還可以表示什么?
四、練一練
擺一擺,說一說
(1)分小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兩部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請小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來。引導學生有順序地分一分,說一說。
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尺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2、幼兒每人一把尺子。
過程過程
一、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課件:各種各樣的尺
(1)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尺子給小朋友介紹。
要求說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教師講解各種尺的特征。
2、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較尺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1、找出尺的不同點。
(1)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2)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2、找出尺的共同點。
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小結: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三、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1)請幼兒拿出自己的尺,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
(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2)請幼兒說說是怎樣測量的。
(3)引導幼兒小結測量長度的方法:
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
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
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實際測量: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1)幼兒用自己的尺測量。
(可讓幼兒反復測量,說出測量距離。)
(2)討論:為什么你們測量的課桌長度會出現不同的數字?
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3)教師幫助幼兒測量課桌的長度(120厘米)。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域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幼兒按大小,多少,序數等進行1—5排序。
2、訓練幼兒排序能力,體驗排序游戲帶來的快樂。
3、感知序數的方向性,初步使用序數詞來表示物體的位置。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卡片,5個瓶子(裝有不同顏色并有刻度)、頭飾、帶序號的5個小椅子、帶序號(1—5)的可掛脖子的紙牌、套卡(5套不同顏色不同大小形狀的卡紙組成)。
活動過程:
一、激情引入
昨天我們班來了一名新小朋友,這個小朋友卻不知道站在隊伍的什么位置?
二、排隊排序
1、先請三名小朋友上前面來,請一名“老師”幫他們排隊
師:我先請一名小朋友當老師,這名小“老師”要幫助這三名小朋友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好隊
四名小朋友排隊
師:剛才那名小“老師”排得不錯,我們都覺得很好,現在我再請兩名小朋友到前面來,一名繼續當小老師,幫助后上面的小朋友排到隊伍里。
當排好后,老師再請另一名小朋友上來幫助四名小朋友重新排隊,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下面的小朋友當評委,看他排得對不對?
五名小朋友排隊(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為五名小朋友排隊)
(這部分主要是讓幼兒學會目測高矮,能夠要據老師的要求從高到矮,或者從矮到高進行縱隊排列)
2、過渡: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真的不錯,可以當老師了。遇到了一個麻煩,想讓小朋友幫這五個瓶寶寶排排隊
教師出示5個不同的顏色,不同容量的瓶子,事先打亂順序。請小朋友按照不同的順序排列,可以從多到少,也可以從少到多,排列后請幼兒說出排列的理由。
(注:幼兒可根據多少,也可以根據刻度的大小,還可以目測高低。)
過渡:小朋友最愛吃哪種水果呢?
3、教師這有5盤蘋果,請小朋友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
教師出示5盤蘋果,每盤蘋果的個數由1—5個,可讓幼兒自由發揮:可以從多到少,也可以從少到多,只要說出理由即可。
4、過渡:小朋友有些累了。排了半天隊,先幫小朋友然后是瓶子和蘋果現在我想請表現不錯的小朋友玩一個“找椅子”的游戲
游戲規則:5名小朋友帶著5個不同的序號的紙牌,有5個按順序排序的椅子,每個椅子背上貼上序號(1—5),當老師說:“預備,坐”!小朋友可根據自己紙牌上數字去找椅子。看哪個小朋友又快又好!
(適當增加難度)將椅背上的數字去掉,根據老師的指令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按1—5坐下,看哪個小朋友反應快。
(讓幼兒學會按序數排序)
三、區域活動
過渡:游戲結束了,下面到了自己動手的環節了
過程:教師給每一組小朋友發一套卡片,套卡是由5種形狀5個大小5種顏色組成的25張卡紙圖形
教師讓幼兒自己想象排序,其中發揚小朋友的團結協作精神,可按圖形、顏色、排出隊來。但按大小排列出來有些困難,教師可給予提示,因為按大小排列顏色和圖形就不同,思維跨度較大!
大班數學教案6
小班上冊,學習內容:顏色配對、求同存異、歸類、按規律排序、對應、認識長短、按長短排序、區別“1”和許多、比多少、3以內的點數、4以內的點數、5以內的點數、圓形、正方形、圖形分類、區別上下。
小班下冊,學習內容:配對、按一種特征分類、變得一樣多、按大小排序、比較高矮、按高矮排序、對應、2的形成、3的形成、4的形成、5的形成、5以內數物結合、目測數群、認識長方形、感知三角形、認識前后里外。
中班上冊(第三冊):物體的對應、按粗細排序、10以內的點數、目測數群、6.7.8.9.10的形成、6.7.8.9.10的'數物結合、數字標識、數字描紅、序數1-10、10以內的倒數、認識半圓形、認識橢圓形、認識梯形、圖形拼搭、區別上中下。中班下冊(第四冊):按特征分類,比較寬窄,按規律排序,認識時間,復習基數和序數,20以內點數,認讀50以內的數,數物結合,20以內倒數,10以內數的守恒,認識單雙數,2~9相鄰數的關系,10以內數的等差關系,平行四邊形,圖形的分類和聯想。
大班上冊(第五冊):多角度的分類和排序,測量,認識“0”,5~10的分解和組合,10以內的加減法,10以內數在生活
中的運用,多邊形,面積守恒,正方體,長方體,球體,認識左右,認識貨幣,簡單規律和推理。
大班下冊(第六冊):感知過去、現在和將來,認識日歷,認識整點,認識半點,二等分,四等分,認讀100以內的數,按數群計數,感知數位,數與量的對應,寫數字,20以內加減法,加減法在生活當中的運用,整10加、整10減,分類計數,簡單統計,連加、連減,相同數連加,平均分配,圓柱體,體積守恒,容積守恒,運用貨幣。
學前班上冊(第七冊):比較厚薄,認識快慢,按特定的規律排序,長度守恒,圖形的傳遞,寫數字,認識運算符號,20以內的加法在生活中的運用,“0”在生活中的運用,有關“0”的加法和減法,20以內的相鄰數,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區別基數和序數,50以內的倒數,圖形的拼擺,相同和不同,認識疏密,量的推理,對應關系,邏輯關系。
學前班下冊(第八冊):簡單的統計圖,量的傳遞,認識時間,工具測量,簡單的組合,等量代換,感知數位,寫數字,百以內的不進位加法,等量交換,百以內的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退位減法,百以內退位減法,相同數連加,初步認識乘
法和除法,等分圖形,運用貨幣,觀察力訓練,推理能力訓練,千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千以內的不退位減法。
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學習辨別物體的輕重,并進行排序,了解物體輕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物品(最好同樣大)如磚塊(半塊或三分之一塊)、木塊和泡沫塑料塊各一塊;輕重明顯不同的三種裝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樣大),里面可分別裝小石頭、豆子和稻子(帶殼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稱一個(可以用筷子和繩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幼兒每兩人一盤小石頭、一盤紐扣、一盤木塊(數量相同)、一個天平稱(自制,也可不要)。
3、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活動過程
1、比較兩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磚塊和木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怎樣才能知道?(用手掂)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重的交給教師。教師再出示木塊和泡沫塊,提問:哪塊重?哪塊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輕重,選出輕的交給教師。
(2)教師請幼兒找找活動室內有哪些物品比較重,有哪些物品比較輕,也可以回顧在生活中碰到過哪些不同輕重的物品。
2、比較三種不同輕重的物品
(1)教師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請幼兒猜一猜: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較重?哪包最輕?請兩三名幼兒上來掂量比較,告訴大家比較的結果。教師出示天平,講解如何用天平看輕重,然后用天平稱一下上述三種物品,驗證輕重給幼兒看。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三包物品同時比較時,怎樣來說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輕重,幼兒討論過后,教師小結: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時比較時,可以說最輕的,比較重的,最重的。然后請一名幼兒上來,再做比較,將三包物品從輕到重排隊,其他幼兒做評判。
(2)幼兒兩人一組,用手掂或用天平稱的方法比較手里的小石頭、紐扣和木塊的輕重,先找出不同輕重的物品,再按輕重排隊,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在天平上稱給幼兒看,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后,教師把最輕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與比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較,提問:哪包重?哪包輕?幼兒確定以后,教師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較重和最輕的包相比較,引導幼兒發現,在兩包比較中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較時可能是輕的(或重的),在兩包比較中較輕的包,和另一包比較時可能是重的(或輕的)。所以說物品的輕重,要看和誰比。
3、操作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4頁上的練習。
大班數學教案8
設計思路:大班幼兒的分類能力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歸納事物特征的能力仍然較弱。需要通過不斷的動手操作來幫助他們提高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征的能力。因此,我們選擇幼兒熟悉的水果﹑文具﹑衣物﹑植物及糖果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幼兒在合作討論中學習分析事物的特性,尋找多種分類方法,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發現、歸納,比較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中感受事物的關系,學會如何分類。2﹑通過操作﹑探索,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征的能力。
3﹑樂意與同伴合作,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教具:
1﹑小白兔玩偶一個,狗的頭飾一個,紙箱制作的車子及房子各一個。2﹑蘋果﹑梨子﹑石榴﹑桔子實物,玩具車﹑玩偶實物,鉛筆盒﹑書﹑筆記本實物,衣服﹑褲子﹑鞋子實物。
3﹑蘋果﹑芒果﹑梨子圖片若干,花﹑草﹑樹圖片若干,糖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小兔搬新房》
——小白兔新建了一座漂亮房子,她要搬到新房子去住,小狗叔叔用
汽車幫小兔把東西全部拉到新房子去。
——請出帶有狗的頭飾的幼兒拉著用紙箱自制的車從教室外面走進來。(車上裝有蘋果﹑梨子﹑石榴﹑桔子實物,玩具車﹑玩偶實物,鉛筆盒﹑書﹑筆記本實物,衣服﹑褲子﹑鞋子實物。)
2﹑幫小白兔整理物品
——將車里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老師手拿著小白兔玩偶說:”這么多東西我應該怎么整理啊?”然后問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幫幫小白兔好嗎?”
(1)、讓幼兒認識各種實物,并討論怎么分,然后請部分幼兒幫忙分物品,將物品放到紙箱制作的房子里,并說說自己分類的理由。
(2)、老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文具,玩具,水果,衣物來分。3﹑分小組動手操作分類。
(1)、出示水果﹑植物﹑糖果圖片讓幼兒認識,然后將圖片按小組分發給幼兒,請幼兒先小組討論怎樣分,然后每小組請出一個代表來說說他們的分類方法。
(2)、老師講解分類的方法,我們可以將圖片按水果、植物、糖果來分類。
(3)、老師總結各小組分類的情況。
大班數學教案9
設計意圖:
我們從幼兒在數學活動室的操作和集體活動表現看出:幼兒已對抽象的加減算式有一定的立即,但字實踐運用中比較欠缺。此外,我們經常將計算與應用題分開教學,使幼兒無法把抽象的加減算式和實際應用有機結合。為此,我們試圖通過集體活動為幼兒創設一個運用的情境,即幫助幼兒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又激發幼兒在生活中繼續主動運用加減法解決問題的興趣。
目標:
1.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進一步立即10以內的加減,學習用編題三要素表述計算過程。
2.在編題表述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加減法結局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準備:
小菜場場景布置:青菜1.00、西紅柿2.00、大白菜3.00、魚6.00、肉7.00、螃蟹8.00.供幼兒操作的小菜圖卡各18張,調價標牌2個。
幼兒操作記錄紙1份,筆1支。
過程:
一、了解價格
1.今天,我們一起去娃娃城的菜場買菜吧。這些菜都要多少錢?
2.今天的菜價有什么變化?
分析:從幼兒原有經驗出發,關注調價牌,調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運用了情境游戲的創設來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二、調價
1.用編題三要素表述加價的菜。
例:誰能用三句話把青菜價格的變化說出來?
提問:你們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為什么?
2.用編題三要素表述減價的菜
葷菜價格有什么變化?(降2元)
例:您那個用編題的方法說說肉的價格變化嗎?
第三句話有什么不同?
3.降價了你是怎么算的?
請幼兒擺減法算式。
分析:運用編題的三要素,學會以陳述的方式講述調價的過程,并且在教師的引領下,嘗試編帶提問句的應用題。發現幼兒在編題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方式表達,編題的嚴密性不夠,而且自己在執教的時候,也不敢回應孩子,如有的幼兒說:"青菜原來是1元錢,現在漲價了1元錢,現在又變成了多少錢?"編題的兩個條件和提問的精煉不夠,對于孩子懂的意思,課堂上的我只是提醒了孩子們注意表達更清晰,忽略了編應用題的嚴密性和孩子們適當要選擇富有邏輯的編題關鍵詞。如"原來……現在……",應該給與孩子們更為確切的表述。
三、買菜算錢
1.如果我給你10元錢,你可以買2樣什么菜?
2.幼兒買菜
3.算兩種菜的價格
(1)誰能用你們買的菜來編一道三句話的應用題?(提示:第三句話要問問別人。)
(2)算得出你用了多少錢嗎?請把算式列在紅線上。
4.算還剩多少錢
(1)拿了10元錢去付錢,營業員該找給你多少錢?用什么方法算?
(2)算算,還要找你多少錢?
結束:你們會用加法算自己買菜花了多少錢,還會用減法算出營業員找你多少錢,那我們一起領錢去菜場玩買菜的游戲。
分析:該環節是控股幼兒編應用題的能力,讓幼兒學會隨情景轉換編題,并列式計算。從課堂效果看,孩子們買菜之后,表述一共用掉多少錢是可以的,基本編題的元素也是能夠體現的。但是在算還剩下多少錢的時候,孩子們拘泥于操作的材料,對自己花掉多少錢在課堂上沒有針對性的提示,因此孩子們在編這道題目的時候,出現連減的方式編題,如"我有10元錢,先去買了青菜2元,又去買了魚6元,請問還剩下多少錢?"這個編題的失誤最大的原因是我在設計的時候把這個環節作為延伸活動,因此沒有考慮孩子們仍舊有很大的興趣去編題和計算,因此對用掉多少錢這個部分數沒有給與孩子們強調,所以出現連減,以及總數是10元錢還是用掉的8元錢沒有讓孩子們清晰。而且買菜環節中設計的是幼兒自主購買兩樣菜,沒有規定不超過十元,所以有的孩子超支了,有的孩子剛好十元,這個就導致了最后算賬環節的時候有的孩子不能夠編題,有的孩子等于0的計算還比較模糊,其實這個環節可以省略,只要個別幼兒編題以及列算式,對于特殊情況做回應即可。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首先要能夠以一對用用相應的雪花片數量去買相應價格的蔬菜,否則就會算錯價格,最后在菜籃子里的菜就不是10元了。但是在活動的檢驗環節,還是有部分孩子沒有買對菜,并且對于價格和雪花片數量不能一一對應。所以我就扮演買菜人。幼兒扮演菜寶寶,每一位菜寶寶根據自己的價錢再去找一位好朋友,兩種菜的價錢合起來是菜籃子上的價錢。然后一同跳到菜籃子中。以這樣互相檢查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檢驗。另外,在檢驗環節,孩子們的數連加能力也要提高,否則孩子是沒有辦法進行自我檢驗的。
大班數學教案10
設計思路:
沙是幼兒最喜歡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動性常常會使孩子激動不已:他們會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會把沙當成米、糖等做游戲;會在沙里種上一棵小樹或小草;會在沙坑里挖個洞做小動物的家。。。。。。他們喜歡用各種各樣的工具來玩沙,相互比著各自沙的多與少,常常爭執不下。(因為大班幼兒對于長度、高矮有一定的測量經驗,但對于沙、米類的量的測量,幼兒缺乏經驗。)針對他們在玩沙過程中碰到這樣的實際問題,我設計了《量沙》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主要引導幼兒兩兩合作、實驗、記錄,集體統計、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的量沙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幼兒操作記錄中的數據作用。量沙活動始終結合在運沙游戲中,游戲性與探索性恰當地結合,使幼兒探究既有興趣,又有目標。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 統計運沙次數
(2) 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 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 幼兒操作
(3) 統計數據
(4) 幼兒通過觀察數據得出:運的次數不一樣;大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數據大……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5、延伸游戲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大班數學:貓捉老鼠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游戲秩序。
活動準備:
老鼠(背后有式題)、小貓頭飾、拱形門、海洋球(球上貼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數字為1-10)、算式題(幼兒、老師都有)、彩旗(旗上有數字)、布置場景、鈴鼓一只、雪花片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貓寶寶
師: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來,坐上火車,出發啦!(火車音樂)
進場后轉一圈
2.無意發現鼠跡
師:呀,這里真漂亮,你們找個朋友玩一會兒吧!
寶寶,你們快來看哪,這里怎么亂七八糟,是誰干的呀?瞧,這里還有老鼠腳印呢!
幼:老鼠
師:喔。原來是老鼠干的壞事情呀,我們來收拾一下(帶領幼兒將垃圾撿干凈)
師:寶寶,來,我們坐下來想用什么辦法對付他們,好嗎?
幼兒坐好后
師:寶寶們,你們想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
幼兒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在媽媽就來教你們一些捉老鼠的本領,好嗎?
3.老師教本領
A.看誰腦筋動得快(看算式說答案)
師:媽媽現在就來看看哪個寶寶的腦筋動得最快,好嗎?
出算式,幼兒說答案
B.對暗號(復習對數游戲)
師:剛才,寶寶們的腦筋動得真快,現在媽媽還要來考考你們,待會兒抓老鼠時,媽媽和你們會有聯絡暗號,我們的暗號是看媽媽小旗上的數字,聽媽媽跺腳,你們接下去跺,讓媽媽跺腳的次數和你們跺腳的次數合起來是小旗上的數,好嗎?
C.看誰耳朵靈(聽得數出算式)
師:現在媽媽要來考考你們的聽力,看誰的聽力最棒,好嗎?請你們從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媽媽拍鈴鼓,你們聽是幾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媽媽鈴鼓聲一樣,那就站起來,好嗎?
D.打靶(綜合練習)
師:現在媽媽來請你們玩個游戲,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來,好嗎?
幼兒擺好椅子后
師:寶寶,瞧,這里有什么,知道怎樣玩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交代要求,幼兒練習投擲,玩后,老師檢查對與錯。
4.執行任務
師:寶寶,你們的本領練得真棒,現在我們就出發去抓老鼠啦!來跟在媽媽后面
放音樂,走一圈,停下
師:寶寶們,現在媽媽先去試探一下,待會兒我們用暗號聯絡,好嗎?
老師悄悄走過去,用小旗揮揮,跺暗號,幼兒回答。
A.先派一名幼兒抓
師:瞧,老鼠真狡猾,還有問題讓幼兒回答對了才能真正抓住。寶寶把題目算出來,抓住一只就到媽媽這里來領獎。
幼兒計算后到老師那里那雪花片(老師看幼兒題目是否正確,如正確才給予雪花片)
老師小結:今天開心嗎?誰抓的老鼠最多?
5、結束部分
帶幼兒開火車回家。
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對稱”這一數學知識點,大志了解“對稱”這一含義。
2、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難點
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至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活動重點
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征
1、沒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折,然后從折痕處開始撕,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折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教師提出概念:像這種對折后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定義:什么叫對稱?(、來源教案網)(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
2、看一看
A、出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幼兒想象結合另一半,會是什么圖形
B、教師用對稱的方法對兩幅圖進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兒自己動手裁剪老師已經勾畫出來的對稱圖形
D、幼兒自己想象裁剪對稱圖形
三、“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鞋底的秘密_大班數學教案07-06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大班數學教案排序01-16
大班數學教案及反思01-16
大班蒙氏數學教案01-16
大班《月歷寶寶》數學教案08-22
文具大班數學教案11-18
大班數學教案:排序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