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07 09:59:1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匯編十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小班上冊,學習內容:顏色配對、求同存異、歸類、按規律排序、對應、認識長短、按長短排序、區別“1”和許多、比多少、3以內的點數、4以內的點數、5以內的點數、圓形、正方形、圖形分類、區別上下。

  小班下冊,學習內容:配對、按一種特征分類、變得一樣多、按大小排序、比較高矮、按高矮排序、對應、2的形成、3的形成、4的形成、5的形成、5以內數物結合、目測數群、認識長方形、感知三角形、認識前后里外。

  中班上冊(第三冊):物體的對應、按粗細排序、10以內的點數、目測數群、6.7.8.9.10的形成、6.7.8.9.10的數物結合、數字標識、數字描紅、序數1-10、10以內的倒數、認識半圓形、認識橢圓形、認識梯形、圖形拼搭、區別上中下。中班下冊(第四冊):按特征分類,比較寬窄,按規律排序,認識時間,復習基數和序數,20以內點數,認讀50以內的數,數物結合,20以內倒數,10以內數的守恒,認識單雙數,2~9相鄰數的關系,10以內數的等差關系,平行四邊形,圖形的分類和聯想。

  大班上冊(第五冊):多角度的分類和排序,測量,認識“0”,5~10的分解和組合,10以內的加減法,10以內數在生活

  中的運用,多邊形,面積守恒,正方體,長方體,球體,認識左右,認識貨幣,簡單規律和推理。

  大班下冊(第六冊):感知過去、現在和將來,認識日歷,認識整點,認識半點,二等分,四等分,認讀100以內的數,按數群計數,感知數位,數與量的對應,寫數字,20以內加減法,加減法在生活當中的運用,整10加、整10減,分類計數,簡單統計,連加、連減,相同數連加,平均分配,圓柱體,體積守恒,容積守恒,運用貨幣。

  學前班上冊(第七冊):比較厚薄,認識快慢,按特定的規律排序,長度守恒,圖形的.傳遞,寫數字,認識運算符號,20以內的加法在生活中的運用,“0”在生活中的運用,有關“0”的加法和減法,20以內的相鄰數,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區別基數和序數,50以內的倒數,圖形的拼擺,相同和不同,認識疏密,量的推理,對應關系,邏輯關系。

  學前班下冊(第八冊):簡單的統計圖,量的傳遞,認識時間,工具測量,簡單的組合,等量代換,感知數位,寫數字,百以內的不進位加法,等量交換,百以內的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退位減法,百以內退位減法,相同數連加,初步認識乘

  法和除法,等分圖形,運用貨幣,觀察力訓練,推理能力訓練,千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千以內的不退位減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體驗數量為5的物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

  2、在活動中學習掌握5的分解與組合

  3、通過感知分解組合的關系,提高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盤子,數字,符號卡,操作題…

  經驗準備:接觸過5以內數的分合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數字問答游戲》

  二、活動環節

  1、觀看并操作課件《分草莓》

  (1)教師引導引導幼兒將5顆草莓分在兩個盤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師示范將5顆草莓分成1顆和4顆。

  (3)請幼兒操作,嘗試不同的分法。

  教師:還可以怎么分呢?請小朋友試試看吧!

  (4)教師:5顆草莓可以分成

  1顆草莓和4顆草莓

  4顆草莓和1顆草莓

  2顆草莓和3顆草莓

  3顆草莓和2顆草莓

  一共有4種分法。

  2、觀看課件《學習分合式》,認識分合號及分合式。

  (1)認識分合號

  教師:這是分合號,用分合號就可以很方便把剛才分草莓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示范分合式及讀法

  教師:5顆草莓分成了1顆和4顆,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顆草莓和4顆草莓合起來是5顆草莓,所以1和4合起來是5。

  3、操作課件《數字卡片》,進一步了解5的分解組合。

  教師: 請根據卡片上的`數字及圖案數量,找出合起來是5的兩張不同形狀的卡片。

  4、操作課件《彩色氣球》,鞏固5的分解組合。

  教師:請給氣球涂上紅藍兩種顏色,涂完后用對應的分合式記錄下來。

  三、教師將分合式匯總到黑板上進行展示。

  教師:小朋友看一看有幾種分法?請小朋友分分看。

  幼兒:4種。

  教師:這4種分法怎樣記錄讓我們看起來更清晰呢?

  幼兒:按順序記。

  教師:我們分成的數字叫部分數,記錄時可以按一個部分數遞增,另一個部分數遞減的規律,這樣看起來更清楚。

  教師和幼兒一起按規律記錄。

  四、分組活動

  第一二組:《涂一涂》根據分合式數字將每種花涂上兩種不同顏色,

  第三四組:《貼一貼》根據圖案在方框里貼出相應的數字。

  第五六組:《連一連》將數字合起來是5的兩張撲克牌連起來

  五、交流

  1.幼兒講述操作過程

  2教師根據幼兒不同的表現給予相應的。

  3.師幼兒共同收拾材料

  六、活動延伸

  在一日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周圍事物練習5的分解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頭,衣服上的5顆紐扣等。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課題生成:

  幼兒數學活動要求教師們在活動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兒真正理解一個數學概念,并掌握這一概念的的屬性。“星期”這一時間概念的屬性之一是其順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環,周而復始)。因此,此數學活動宗旨就是讓幼兒理解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這一概念。其次、還要注意到緊密聯系幼兒已有的序數、鄰數的知識,聯系幼兒生活中天天伴隨“星期×”的經驗,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

  課題名稱:認識時間“星期”(大班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各一臺,錄有童話電《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游戲的課件,星其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通過掛臺歷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3分鐘左右)。

  (1)復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并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誰呀;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游戲形式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了解其順序性、周期性(18,20分鐘)

  (1)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口頭講述故事后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里講到誰?(老師出面期媽媽圖片)她想干什么?幼兒回答后,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

  是認識“星期”,并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給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錄音,邊思考。

  (2)聽錄音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一期日的順序),然后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虧誰……最后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其順序性。

  (3)轉盤游戲:找鄰居(老師示范轉動轉盤,然后町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到星期×,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戲反復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周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轉盤游戲“找鄰居”(8~10分鐘)。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活動評價(2分鐘)。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淡談這節課認識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轉盤游戲的感受。

  5、分組進往角色游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一先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余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子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游戈延續進行。

  星期媽媽看著孩子們,想呀想呀,覺得它們都非常可愛,漂亮,于是她高興地說:“有了,好聽的名字有了。”她邊說邊伸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排圓溜溜的腦袋:“梅花、桃花、蘭花…~是她只報了三個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樣嗎?”

  星期媽媽又看著孩子們,想呀想,覺得它們都非常聰明,伶俐,于是她叉快樂地喊了起來:“有了,有了,好聽的名字有她邊說邊伸出一個食指,輕輕地點著那圓溜溜的腦袋:“聰聰、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這兒;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這不是跟小腮友們的名字一樣了嗎?”星期媽媽又想,突然,她拍著自己的大腦袋自言自語地說:“啊哈!我真糊涂,七個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嗎?就按他們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媽媽說到最后一個孩子的名“星期七”時,感到這個太別扭了,她想了一下說一天生一個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媽媽取好七個名字,噓了一口氣,高興;“好啦好啦,七個好聽的名字、算取好啦!”

  過了一會,星期媽媽拿來兩件紅色的衣服說:“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個孩子中最小的兩個孩子,就讓他們穿上最漂亮的紅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這五個孩子長得大。星期媽媽說:“給他們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來黑衣服,一邊給他們穿一邊笑嘻嘻地說:“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膚,衣服黑,皮膚白,人人見了都喜愛。”

  星期媽媽的孩子們漸漸地長大了,他們不但學會了走路,而且,還經常手拉手圍在媽媽身邊,跳起快樂的“圓圈舞”呢!

  效果評析:

  此教學活動以游戲貫串始終。開始部分以“數字娃娃排隊”“數字娃娃找鄰居”游戲形式復習鞏固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激勵了幼兒學習熱情,為新授作了知識鋪墊。新授部分以幼兒喜愛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向幼兒介紹“星期”知識,幼兒在全神貫注地欣賞中,了解了星期的有關知識,并對星期的`順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淺的理解。緊接著通過星期轉盤游戲,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真正體驗到了星期概念的內涵,透徹地理解了星期的順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這一難點。然后通過活動評價,使幼兒主動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學習運用數學語言。最后幼兒在有趣的角色游戲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情況,輕松愉快地結束教學活動。整個活動寓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幼兒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并獲得成功的喜悅,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好。

  專家點評:

  看到本課題的生成,教師對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以及教學方法和步驟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師已能對所組織的數學活動進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兒園數學活動是一種充滿理性的活動,而我們白教師常常還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學形式和方法的變化上,能從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為什么教、怎樣教的人還較少。希望幼兒教師學會從經驗到理論的提升。

  反思與討論:

  淡談你對有關幼兒數學教學方面理論的了解和認識。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游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過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一)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鞏固練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練習視覺辨認的能力。

  2、能注意周圍環境中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帽子圖片,衣服圖片,小熊,小豬形象卡片,投影儀,《我的數學》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出示小豬、小熊圖片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兩位動物朋友,你看是誰啊?

  二、創設第一個情景:四件衣服

  1、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中四件衣服中的兩件一模一樣的衣服

  師:小豬和小熊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它們喜歡一模一樣的東西。有一天,他們來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們只想買一件一模一樣的衣服。

  師:誰愿意幫助它們?哪兩件衣服是一模一樣的呢?

  2、一一驗證: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創設第二個情景:五頂帽子

  1、引導幼兒找出圖片中五頂帽子中的兩頂一模一樣的帽子

  師:小豬和小熊有一頂一模一樣的帽子,他們很喜歡,可是不小心給混在一起了。誰愿意幫助他們找到這兩頂帽子?

  2、一一驗證: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創設第三個情景:五輛車子

  1、引導幼兒觀察書中的五輛車子

  師:小豬和小熊還有一輛漂亮的車子呢,可是在停車場里有許多車子,到底哪兩輛車子會是他們的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2、一一驗證:其他車子哪里不同

  五、幼兒操作

  幼兒將一模一樣的車子圈出來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物體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擾根據差異性進行排

  2.掌握并發現物體的序列規律。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秩序感,并樂于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課件、地墊20個、數字1—10兩套、各類特征的學具20套、工作毯20塊、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學:

  師:今天老師要帶著大家去探險,想去嗎?(想),我們首先要經過一座音樂谷,讓我們跟著好聽的音樂出發吧!

  1.放音樂,幼兒隨老師進入活動場地站成半圓。

  2.提出問題:

  ①在歌曲中聽到了什么?(音符)

  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

  ③它們有個秘密,你們發現了嗎?引導幼兒說出音是從低到高唱的,手勢動作也是從低到高的。

  3.手勢表現音階1、2、3、4、5、6、7、ⅰ,和幼兒邊唱邊做手勢。

  二、基本教學

  1.點課題:剛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組音階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學:教師引語:“剛才我們走過了音樂谷,現在我們再看神秘門。這是一扇智慧之門,要給它鑲上漂亮的寶石,它才會打開,看,這里有許多的寶石,①提問:小朋友看看它們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顏色、數量不一樣)對,這些寶石它們每一串的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⑴這些寶石怎麼樣鑲上去呢?(看課件:門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據幼兒的.觀察回答出示寶石。老師小結。

  ⑵引導幼兒觀察另一扇門怎樣來鑲寶石,(看課件,門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據幼兒的觀察回答出示寶石。老師小結。

  (3)念咒語“芝麻開門”,打開智慧之門

  2、游戲《走迷宮》

  智慧之門打開后出現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說: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興你們打開了智慧之門,下一站大家將要到達趣味迷宮,可是通往迷宮的路壞了,須要大家鋪好路才能到達,我為大家準備了鋪路用的材料,請你們來鋪路吧。

  ①老師引導幼兒觀察材料一樣嗎?(不一樣),哪里不一樣?(長短)

  ②整理材料,從長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③鋪路:從短到長搭,每一塊搭時要拐彎(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宮

  3、集體游戲《給數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塊材料取下來,后面有數字②做游戲,請黃色數字寶寶到里圈,按1---10排隊。③繼續游戲,請紅色數字到里圈,按10---1排隊。

  三、自主操作

  1、幼兒自主選學具。

  2、老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說規律。

  四、結束

  1、以時鐘做結束語,幼兒用肢體表現。

  2、隨音樂走出活動室.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看分合式列出相應的9的加減法算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聽老師口報應用題,列出相應的算式解答。

  3、在活動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書寫習慣。

  活動重點:

  幼兒能看分合式列出相應的9的加減法算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活動難點:

  聽口報應用題,列算式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開火車”的游戲。要計算出老師手上的算式卡的答案,火車才可以出發哦。

  2、教師出示9的加減法的算式卡,出示相應的算式卡,請幼兒計算出相應的算式,然后帶領幼兒玩開火車的游戲。

  二、復習9的加減法

  (一)復習9的'組成

  1、小朋友現在我們一起把9的分合式列出來吧。

  2、教師與幼兒一起說,教師列出9的分合式。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

  1、小朋友,老師現在請你們看著9的分合式來列出9的加減法算式。

  2、(指著分合式“9可以分成1和8”)請小朋友看著這道分合式擺出算式。

  幼兒擺,教師寫算式1+8=9, 8+1=9, 9-1=8, 9-8=1

  3、(指著分合式“9可以分成2和7”)看著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幾道算式呢?

  幼兒擺,教師寫算式2+7=9 ,7+2=9 ,9-2=7, 9-7=2.

  4、(指著分合式“9可以分成3和6”)看著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幾道算式呢?

  幼兒擺,教師寫算式3+6=9, 6+3=9, 9-3=6, 9-6=3.

  5、(指著分合式“9可以分成4和5”)看著這道分合式你能列出哪幾道算式呢?

  幼兒擺,教師寫出算式4+5=9, 5+4=9, 9-4=5,9-5=4.

  三、幼兒操作“聽教師口報9的加減法應用題列算式”

  1、介紹活動要求: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練習本和鉛筆,請小朋友翻到沒有寫的一頁,聽老師口報應用題,報完一題,你就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解答。聽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要自己認真聽,別急著寫,邊聽邊想這道題應該用加法還是減法。寫算式的時候要坐端正,頭不能低得太下,注意書寫格式。

  2、教師口報應用題,幼兒書寫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能較熟練的計算10以內的加減及連加,鞏固10以內加減運算。

  2、發展幼兒的觀察、理解和操作能力。

  3、在走近小學的情境化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身上標有數字的小朋友卡片和坐位表格;學習用具并標有價格的小卡片,文具清單;算式題若干;每個幼兒身上掛有1—9的數字,椅子上也類同。

  三、活動過程:

  (一)、“找坐位”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前一次的時候老師和你們一起去參觀了小學,再過幾個月,小朋友們也要去讀小學一年級了。在讀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好各種本領,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有關小學里的事情,比一比誰最聰明,你們能接受挑戰嗎?

  2、“找坐位”游戲——復習10以內的組成。

  師:看一看,我們身上和椅子背上有什么呀?(數字)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小學生找到自己的座位,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10的才是你的座位。

  請個別幼兒示范。師:你應該坐在幾號位子?為什么?

  集體找“座位” ,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10)

  3、“換座位”游戲——復習9以內的組成。

  師:為了保護我們的視力,隔一段時間就要換新座位。接下去請你找一把你身上的數字和椅子上的'數字合起來是9的才是你的新座位。

  集體操作找座位,引導幼兒邊找邊說。(幾和幾合起來是9)

  集體講評。

  (二)、幼兒操作,加以鞏固。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學會了找座位的本領。但是,踏入小學之前我們還要學會更多的本領,要越多越好。

  2、教師向幼兒講述操作要求:

  第一層:超市買文具

  師:在讀小學的時候,我們要為自己準備許多文具,文具就是我們讀書寫字用的東西。看一看,都有什么文具呀?(鉛筆、橡皮、尺、卷筆刀。。。。。。。)

  師:看一看,這些文具要多少元?

  師:買文具要看著單子去買,每張單子買兩樣文具,這張單子加起來是9元的應該買哪幾樣?為什么?還可以買哪兩樣?

  師:買好文具后我們還要將文具放進書包里,看一看應該放在幾號書包中?

  第二層:算式接龍

  師:在讀小學之前,我們要學會做很多算式題,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師:接龍的時候要2張2張卡片接起來的,看一看,這兩張卡片為什么能接起來?

  師小結:原來,找卡片接龍的時候要找最前面的數字。

  教師講解操作要求:比一比誰的龍接的對接的長。

  第三層:對號入座

  師:其他班的小朋友也想去讀小學,他們請小朋友們幫個忙,幫他們找一找坐位。

  師:找座位是要3個小朋友坐一塊的,看一看,他們3個小朋友為什么能坐一塊?(5+4+1=10)

  教師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集體交流(檢驗)

  (三)、活動總結:

  師:下次我們再去區角里玩一玩今天沒玩過的東西,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我班本月的主題是“我要上小學了”,在數學活動中,小朋友們對錢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對買賣物品非常感興趣,在科學活動中,對小學學習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對小學的生活十分向往,于是我兩個內容整合起來設計了這節活動。

  大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玩具小超市》

  活動目標:

  1、通過購物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進行統計列出算式。

  2、通過討論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會用到的。

  3、能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15元、16元、17元不等)

  3、每人一個框、一張統計表、鉛筆、橡皮,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鄧老師就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小朋友填寫文具購物統計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個框,數數你一共有多少錢?然后用框里的錢去買文具。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目的錢購買文具,并進行記錄,用算式列出所購買文具的情況。

  4、請個別幼兒說說算式的意思。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朋友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是必須的的文具。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培養幼兒收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習慣。

  2、活動結束:被排除的這些文具,在我們今后的學習中還是會用到,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嗎?讓我們到教室外面找找吧!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數學教案07-04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大班數學教案比長短03-20

大班數學教案文具03-23

大班數學教案:青蛙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