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中班數學活動:
認識數字7
活動目標:
1能正確的感知數字7,知道它們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2能安靜的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話,以及能情緒愉快的參加小組活動的習慣。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黑貓警長》、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條。
活動過程:
㈠游戲捕魚
⒈教師:今天天氣真好,貓媽媽帶你們一起出去玩吧!看我們來到哪里啊?(小河)
讓我們一起來釣魚吧!
⒉個別幼兒講述釣了幾條魚,并送到相應的籃子里。
⒊集體送魚。
㈡認識數字7
⒈教師:小鴨子想吃魚,我們看看來了幾只小鴨子?小鴨子和小魚哪個多?小鴨子能吃飽嗎?那有什么好辦法?《添上一只鴨子》,又游走一只小鴨子,現在哪個多?要讓他們數量一樣多有什么好辦法?《去掉一條魚》
⒉教師:數字7象什么?數字7除了表示7只小鴨還可以表示什么?
㈢游戲貓捉老鼠
⒈教師:聽,誰的聲音?(老鼠)教室里有許多的'老鼠,請寶寶幫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個點子的老鼠。
⒉幼兒操作
㈣聽音樂玩游戲(貓捉老鼠)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孩子們對7有了初步的認識,也能正確表述7所表示的物體。過程中可以適當的放慢語速,幼兒操作時減少量,用三個數字,這樣能縮短幼兒操作時間,讓幼兒在評價環節多說一說,平衡語言表述能力與觀察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在多種情境下正確數數的方法。
2、利用線索和已知條件對人物進行點數,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教具:PPT課件
幼兒學具:幼兒操作材料、水彩筆
重難點:
嘗試在多種情境下正確數數。
利用線索和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和推理。
活動過程:
一、在游戲場景中進行點數
(一)老師帶來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小蘭,看看小蘭在干什么?(根據小蘭眼睛上蒙著的布條說出大家在玩捉迷藏)演示PPT1
1、看看小蘭的朋友們躲在哪兒了?(大樹后1個、房子里3個、草叢里2個)
2、演示PPT2:
(1)、引導幼兒根據露出來的部分確定人數。
(2)、幼兒找到一個,在這個人躲藏的地方畫個圈——作為標記。
(3)、引導幼兒先數目測數群再接著數。)
小結:先數大樹后面和草叢里的'小朋友,再接著數房子里的,這樣就不會漏掉了。
(二)一共找到6個小朋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6)
小結:人物(東西)多的時候或者看不清楚的時候,可以一邊數一邊做一個標記,這樣就不會多數,也不會漏數了。還可以先數一部分再接著數,這樣也不會數錯了。
觀察重點:幼兒數數的能力和形式(目測、點數、接著數),知道標記的作用。
二、利用線索對人物進行點數
(一)今天小蘭跟好朋友一起去郊游,他們先來到游樂場里,看看他們在玩什么?
1、演示PPT3(出示一堆擺放雜亂的鞋子)玩這個游戲是要脫鞋子的呢?你知道是什么游戲嗎?
2、只有這些鞋子,你能數出有幾個小朋友在里面玩嗎?(亂七八糟,數不清楚怎么辦?把相同的鞋子整理好對對齊)
3、把這些鞋子對對齊,看看找對了嗎?一起數一數這里有幾雙鞋?猜猜有幾個人?
4、兩只鞋子為什么只數“1”?
小結:一個人有2只腳,要穿一雙鞋,所以要一雙一雙的數。以后脫好的鞋子要記得對對好放整齊哦。
(二)看看,小蘭和好朋友到底在玩什么?是6個人嗎?你們真厲害,光看鞋子也能知道有幾個人。演示PPT4(海洋球場景)
觀察要點:知道一雙鞋子對應一個人,嘗試一雙一雙數鞋子。
三、分析推理確認人數
(一)郊游真開心,小蘭拍了很多照片,看看他們在哪里拍了照片?(熊貓館PPT5)
1、觀察分析,熊貓館里一共有幾個拍了照片?(點擊熊貓館前的照片,共二張照片。)
3、有的人說3個人有的人說4個人,到底有幾個人去了熊貓館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演示PPT分別在小蘭和同伴身上貼上數字標記。)
小結:小蘭分別跟兩個同伴一起拍了照,小蘭拍了兩張照片,只能算一個人,用數字做標記可以幫助我們數得更清楚。
(二)幼兒操作:
1、看完大熊貓,小蘭又和好朋友一起來到了小河邊,這次他們拍了3張照片,你能數清楚一共有幾個人嗎?想一想重復出現的人物應該數幾次?(請你在方框里寫上數字,也可以用點點來表示)
2、人手一張操作練習的材料,嘗試分析、記錄一共有幾個人。
3、分享交流:到底是4個、5個還是6個人呢?說說你的理由。(點擊湖邊的照片,一共三張,將這些人物排成一排,確認有4個人。)
小結:數照片的時候要看清楚,重復出現的人只要數一次就夠了。
觀察要點:分析推理的能力,使用哪些符號做標記?能否用數字或點點進行記錄?
(三)小結:今天我們跟著小蘭一起去郊游真開心,知道了數數的時候要仔細不能多也不能少,學會了通過放著的鞋子推算出有幾個人,還能從照片上觀察分析出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我們小朋友數數的本領越來越大了。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進入中班年齡段以后,在數理邏輯思維和能力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前期的排序活動,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但他們在合作方面的能力比較欠缺,因此借助《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一幼兒喜愛和熟知的動畫片我設計了數學活動"快樂羊村",旨在通過游戲讓幼兒感知學數學的快樂,掌握有規律的排序的方法,并能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和學習任務。
活動目標:
1、愿意將自己排列的模式用語言與同伴交流,體驗與同伴游戲和合作的快樂。
2、學習從AABB排序規律,按照物品量的差異或顏色有規律地排序。
3、能將物品有規律的排列,并和同伴相互合作完成游戲。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用AB、ABC排列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
材料準備:《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大小狼的腳印圖片;從AABB規律排序的小路;從AABB規律排列的座位;規律排序課件;四種顏色的長方形紙條若干;設置柵欄場景;拱形門4干;不同形狀的彩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二、觀察地面上狼的腳印,復習ABAB的排列規律。
羊村發現了狼的腳印(大一小一大一小一大一小……)三、觀察羊村周圍環境,探索發現有規律的物品。
1.引導幼兒觀察小路、座位的排列規律。
教師:積木、棒棒糖都是有規律的排列的,你們說說他們是什么規律排列的?
2.播放電腦課件,學習根據物體的差異尋找規律進行排序。
①出示喜羊羊家玩具柜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照片上的`物品擺放的規律。
教師:咦!喜羊羊家的積木擺的亂七八糟的,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來看看這些積木原來是怎樣擺放的?
請小羊幫忙恢復,說出擺好后的排列順序(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一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一高積木一高積木一矮積木一矮積木……)②出示懶羊羊家食品柜的照片,引導幼兒觀察物品擺放規律。
教師:咦!懶羊羊家的棒棒糖擺的亂七八糟的,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來看看懶羊羊家原來的食品柜是什么樣的?
請小羊幫忙恢復,說出擺好后的排列順序(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大棒棒糖一小棒棒糖一小棒棒糖……)四、幼兒操作練習:根據物體不同顏色尋找規律進行排序。
1.給羊村做柵欄,嘗試按物體的顏色有規律的排列。
教師設計各種顏色的長方紙條,重點指導幼兒進行有規律排序,并說出規律。如:黃一黃一綠一綠一黃一黃一綠一綠……或紅一紅一藍一藍一紅一紅一藍一藍……等)2.集體展示,查找不符合排列規律的柵欄,并進行糾正。
3.幼兒分組做門簾,學習根據物體量的差異和顏色自由選擇合作進行規律排序。請四個小朋友一組,制作門簾。
看一看自己做的門簾是按規律排列的嗎?說說你是按什么規律重復排列的?
4.幼兒相互交流,幼兒感知有規律排列的物品。
每組請一個代表說說制作門簾的排列規律。
活動點評:
活動中比較成功的地方:
1.寓教于樂。本次活動借助了幼兒喜愛的"羊村"的游戲情景開展活動,很好的激發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環環緊扣。整個活動始終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從ppt中感知排序規律到個體操作交流,再到分組合作交流,環節清晰、層次清楚,目標指向明確。
3.突出了操作性。在活動組織中,教師為幼兒了豐富、充足的操作材料,很好的滿足幼兒的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的需求。
4.突破了重難點。能按照BB的排序規律來制作"羊村柵欄"和分組合作裝飾"門簾",是本次活動幼兒應掌握的重難點。幼兒在教師的巧妙安排和引導下樂于合作且通過操作較順利完成任務,有效的達成了活動預設的目標。
需改進和調整的地方:
教師的語言指導和語言有待進一步提高,表達應更清晰,指向要更加明確,讓每個幼兒能聽清楚并按要求去操作,有利提高活動的效果。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考慮如何引導,還要關注幼兒的反應,對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應給予及時的指導和。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符號是人們共同約定用來指稱一定對象的標志。數學符號“>”“<”“=”則是用來指稱一定數量關系的標志,可以將數物關系一目了然的呈現在人們面前。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數字,中班幼兒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物品,初步了解用一一配對的方式可以比較數量的大小,在與同伴游戲中開始通過數量關系比較兩數的大小(例:分餅干、分積木)。4-5歲幼兒可以通過實際操作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但是他們很少接觸到數學符號和用詞語描述,比較兩數的大小的經驗(例:比較5和3,能夠說出“5大”,但是不能用語言描述“5大于3”;比較2和2,能夠說出“它們倆一樣多”,但是不能用詞語表述2等于2)。為了讓幼兒理解“>”“<”“=”意義并更好的運用于實際操作問題中,我選擇了用數學符號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大小,作為本次活動內容。
綜合考慮以上幾個方面,我將活動重點等為:學習用符號和詞語比較兩數大小。難點定為:在實際操作中以一一配對的方式比較實物的大小。
【設計思路】
本次通過以下6個環節帶領幼兒體驗科學活動的魅力。即:說—論—練—比—玩—享。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學符號“〉”、“〈”、“=”。
2、學習用符號和詞語比較兩數的大小。
3、嘗試以一一配對的方式比較實物的大小。
4、體驗用數學知識幫助他人解決問題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小猴淘淘分水果的PPT;數學符號卡“〉”“〈”“=”;蘋果、草莓、梨、香蕉、小猴、“>”“<”“=”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發現問題所在
1、播放PPT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吃水果嗎?小猴子淘淘也喜歡吃,可是今天它面對一堆水果,卻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咱們一起來問問它。(小猴子你怎么了?)
2、傾聽苦惱
(小猴淘淘的聲音: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水果,可是我不知道每種水果夠不夠,也不知道該怎么分)
小結:原來它在為分水果發愁呢。
二、同伴討論,找出解決辦法
1、商討方法
幼兒與同伴商討如何幫助淘淘分水果。
師:你們有好辦法嗎?快和你身邊的小伙伴說說。
2、發表看法
師:誰來說說你的辦法?
個幼表述自己的方法。
小結:你們的辦法真不錯
三、課件展示,一一配對點數
1、自由點數
師:咱們把散在地上的水果排列整齊,再來點數一下。
提問:看看有多少只猴子?有多少個草莓/根香蕉/個梨?
2、對應排列
幼兒點數一一對應排列的實物。
師:你們還記得這種點數的排列方式嗎?(一個猴子對應一個水果排列,一一配對)我們一起數數。
小結:算上淘淘,一共有三只猴子,三個草莓,兩根香蕉,四個梨。
四、大小比較,認識數學符號
1、操作對比
師:我們就用一一配對的方法,先來幫淘淘分草莓,請拿出草莓和小猴子,其他的水果放在袋里。
播放PPT,幼兒操作小猴和草莓操作卡,點數對比它們的數量。
2、認識“=”
提問:你們發現什么了?
師:小猴子的數量和草莓的數量是一樣的,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它“=”是等于號,也就是3等于3,你們也找一找。(詳細講解等于號)(淘淘:原來等號兩邊的數量是一樣的`,這么看來,我們每個人可以分到一個草莓吃,是嗎?嘻嘻謝謝你們。)
師:你們用一一配對的方法幫淘淘分好了草莓,咱們繼續幫它分香蕉。
3、認識“>”
播放PPT,幼兒點數猴子和香蕉的數量。提問: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誰大?誰小?)
師:有3只小猴子,2根香蕉,也就是(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多)。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這個符號“>”叫大于號,即3大于2,你們也找一找。(詳細講解大于號)(淘淘:你們擺的真清楚,這下我看懂了,大于號張大的嘴巴對著量多的一邊,是這樣嗎?唉,這么看來香蕉不夠分,那我就讓爸爸媽媽先吃吧。)
師:真是只謙讓的小猴子
4、認識“〈”
播放PPT,幼兒點數小猴子和梨的數量。
師:這次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
師:還是3只小猴子,有4個梨,也就是說(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少),可以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出示“〈”)這個符號“〈”叫小于號,即3小于2,你們也找找看。(詳細講解小于號)(淘淘:原來小于號的小尖嘴對著量少的數,是這樣嗎?這么看來我們不僅每個人能分到一個梨,還能剩下一個呢。猴爸爸猴媽媽一同說:你是個禮讓的好寶寶,剩下的一個獎勵給你。)(淘淘:這3個數學符號可真有用,用它們就能清楚的比較出數量的大小,看來我也要好好學習它了)
小結:我們用這3個有趣的數學符號“〉”“〈”“=”幫淘淘分好了水果。
五、幼兒操作,實物配對比較
1、思考問題
師:淘淘請來了他的好朋友們,看一看他準備的水果夠分嗎?
2、幼兒解疑。
(淘淘錄音:原來是這樣呀,謝謝你們動腦筋幫了我這么多忙,我吃飽了咱們來玩比大小的游戲吧)
2、操作材料
師講解比大小游戲的要求,幼兒操作材料,并與教師、同伴交流。
3、表達見解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玩的?
小結:看來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大小是難不倒你們了,淘淘可羨慕你們了。
六、分享成功,感受助人快樂
1、感受快樂
(淘淘錄音:你們懂得的數學知識可真多,謝謝你們幫助我還讓我學到了知識)
師:我們用學到的知識幫淘淘解決了分水果的難題,現在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2、體驗成功
結束:你們用數學知識幫助別人,還能玩有趣的比大小游戲,可真棒。
延伸:以后我們還要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幫助更多的人,好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奔跑的古古》這個故事中,存在著許多的數學活動,在湖水上飄落花瓣的數量,在天空中飛揚的柳絮的數量等都可以作為數學活動的切入點。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要求,我們從古古請客這個情景出發,重點在于讓幼兒能夠用數數的辦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同時在《指南》的要求范圍內,適當地增加了活動的難度,讓孩子們通過具體形象的操作,去感受理解7和8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形成的含義。
活動目標:
1.能夠通過對應數數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與少;
2.學習8的形成,知道7個添上1個就是8個;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喜歡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1.重點:能夠通過對應數數的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與少。
2.難點:學習8的形成,知道7個添上1個就是8個。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花籃若干,桃花瓣若干,小椅子若干,繪本角色頭飾9個,學習單和筆人手一份。
2.經驗準備:幼兒已閱讀《奔跑的古古》的繪本。
活動過程:
一、創設請客情境,導入活動
教師扮演故事中的古古,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創設請客情境,導入活動。
師:今天古古要請故事中小伙伴去他的家里做客,我們來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二、游戲:古古請客
1.教師扮演古古,布置請客的場景(擺放7張椅子),并請8名幼兒分別帶上不同的頭飾,扮演小客人開始“入座的游戲”。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古古家里的小椅子夠小客人坐嗎?誰多誰少?”“如何讓每個小客人都有一把椅子坐?”
3.教師小結:“7把椅子添上1把就可以讓8個小客人都有椅子了。”
三、游戲:古古送禮物
1.教師給每組分發小花籃(每組8個幼兒扮演客人,1個幼兒扮演古古),在小花籃里放7瓣花瓣,請一組的幼兒將小花籃中的花瓣送給小客人們,每個客人送一瓣花瓣。
2.引導幼兒數數花瓣的數量并討論“是否每個客人都能收到小花瓣呢?誰多誰少?”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應該如何才能讓每個客人都收到一瓣桃花瓣呢?并請幾名幼兒分享交流,同時扮演古古再次送花瓣。
四、操作活動
1.教師介紹學習單上的任務。
2.教師分發學習單和筆,觀察并指導幼兒。
五、活動結束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桃花瓣,并送桃花瓣給鄰居好朋友,看制作的桃花瓣的數量多還是鄰居好朋友的人數多。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圓形和橢圓形,感知它們的特點。
2.聯系圓形,橢圓形的相似物品。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橢圓形
2.圓形、橢圓形若干,圖形印章。
涂色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給圖形描邊。
1.使用幼兒操作材料,看看圓形和橢圓形,教說橢圓形名稱。
然后用色筆描兩個圖形的邊,提示幼兒一邊描一邊比較兩個圖形有什么不一樣?
2.操作后說一說:圓形和橢圓形有什么不一樣?
結合操作體驗,進行感知經驗的比較。
二、橢圓形像什么?
1.課件:橢圓形
讓幼兒說說圓形添畫成了什么?說說還有什么像圓形,像橢圓形?
空白的圓形,橢圓形能添畫成什么?
三、分組活動。
1.給圖形涂色。
讓幼兒描一描,涂一涂。
指導幼兒數數圓形有多少?橢圓形有多少?把圓形凃一樣的'顏色,把橢圓形凃一樣的顏色。
2.摸圖形。
幼兒從摸箱中摸圖形塊,按標記分放。
一邊放一邊說是什么圖形?
3.圖形添畫。
讓幼兒給圖形添畫,把空白的圓形、橢圓形添畫成物品,鼓勵畫的不一樣。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沒有了”用“0”來表示,引起幼兒對生活中出現的“0”的興趣。
2.知道“0”在生活中,所表達的意義不同,并感知和探索其中的意義。
二、活動準備
自制禮品盒一個、大數字卡片0—5各一張、積木若干、小籃子 一 個、多媒體圖片(門牌號、車牌號、手機號、日歷、手表、溫度計、尺子)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沒有了”用“0”來表示,引起幼兒對生活中出現的“0”的興趣。
活動難點:知道“0”在生活中,所表達的意義不同,并感知和探索其中的意義。
四、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數字“0”。
喜洋洋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非常有趣的數字寶寶來我們蕾2班做客,她就藏在這盒子里,它到底是誰呢?(教師神秘的表情搖一搖禮品盒)問:咦,盒子里有東西嗎?(沒有),那“沒有”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知道“0”表示什么也沒有),原來是“0”數字寶寶來了(出示卡片“0”)。
(二)、游戲中的“0”。
1、我們現在來做一個游戲,請小朋友把兩只小手舉起來,藏起一只,再藏起一只,現在還看得見你們的小手嗎?(看不見了!) 對了,看不見了,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
2、桌子上有幾塊積木?在桌子上擺出積木,從5—0逐一遞減,每次拿走一塊,問:桌子上現在有多少塊積木?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桌子上積木的多少?最后知道桌子上沒有積木了就是“0”
(三)講故事《故事“0”又回來了》
故事引導,引起幼兒探討“0”的興趣,知道了解“0”的作用。
故事:在數學王國里,零一直想和其它數字寶寶做朋友,可大家覺得它表示什么也沒有,是沒用的,大家都瞧不起它,連最小的`數字“1”也不愿意理它。
零來到商店前,看見一個空的價格牌就站了過去,商品的價格一下子就變成了“0”,成了免費的,售貨員馬上把零哄走了,零很傷心,離開了數學王國。
零走了以后,數學王國可亂了套。小學的哥哥姐姐考試好不容易得了100分,可就是沒辦法寫出這個成績。售貨員找不到零,也犯愁了,原來鞋子的標價是101元的,現在變成11元了。
這時候,大家才明白零也是很重要的,每個數字也都有自己的作用,少了誰都不行,于是大家一起去把零請了回來。當零回到數學王國時,大家可開心了,我們又能得100分了,又能準確標出101元的價格了。
結合故事討論:數學王國里為什么不能沒有“0”?沒有“0”會怎么樣呢?
(四)引導幼兒聯系生活實際,舉出實例說明“0”的作用,理解“0”的實際意義。
播放多媒體圖片,幫助幼兒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含義。
1、門牌、車牌、手機號碼、日歷、手表上的“0”都表示一個數字。
2、溫度計上的“0”表示零度,越往上溫度就越高(熱),越往下溫度就越低(冷)。
3、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五)總結:“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義。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0”,并把它的用處帶來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分享。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不受物體的形狀,大小等干擾,會用各種方法數排列不規則的物體。
2,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10以內物體的數量。
二活動準備
1,10以內的物體若干,物體要求有同類的和不同類的。數字卡片若干。
2,不干膠,紙等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積累數不規則排列物體的經驗。
1,物體和數對應。
提供給幼兒實物若干,如:豆豆,積木,等。教師說出數字,讓幼兒按數字數出相應的實物與數字想對應。
2,數字卡若干,按數歸類。
提供給幼兒數字卡,讓幼兒按數歸類。
同類的不同類的都可以按數歸類,不受影響。不同類的物體只要數的數和卡片相對應就可以了。如:不同的若干個玩具,只要按數字
卡上的數數清楚,并和卡片上的數字對應即可。
3,幼兒操作。
提供給幼兒數字卡若干,實物若干,讓幼兒動手操作,自己按數取物,按物取數。如:拿出相應的實物,找到相應的數字卡;拿出隨
便一個數字卡,找到相應的實物。
小結:通過操作,讓幼兒積累數不規則排列物體的`經驗。
二,通過討論活動,幫幼兒歸納出數不規則物體數量的基本方法。
1,幼兒數出不干膠貼上的動物數量,然后貼在相應的數字卡下面。
讓幼兒通過操作能進行按物取數,學習數不規則排列數的基本方法。數數時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點數法。仍幼兒一個一個點數實
物。還有標記法,讓幼兒對實物進行做標記,避免漏掉。這些都是幫幼兒學習數不規則數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易掌握的數數方法。
2,讓幼兒分析討論不同的方法與物體排列間的關系。
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讓他們知道了不同的數數法都不受實物的排列的影響。如:同類的物體和不同類的物體的不規則擺放,只要讓
孩子們明白把物體點數清楚就好,別受位置影響數數。讓孩子們明白數數與實物的形狀大小排列沒有關系。
三,通過練習使幼兒加深對各種數數類型的理解。
提供給幼兒更多的實物,數字卡片供幼兒練習,以便幼兒對所學數數方法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1,可以把相同數量的物體和卡片歸納在一起。
如:讓幼兒把相同數量的物體如:相同的布娃娃,相同的積木給找出來,和相應的數字卡放一起。
2,用玩具或不干膠編出數數的題目讓幼兒練習。
教師編出題目讓幼兒練習,一鞏固所學知識。如;按數取物,按卡片數子找出實物;按物取數,按物體數量找到相應的數字。
活動反思:
通過聽取學習專家講座,讓我茅塞頓開,思想轉變,使我受益匪淺。專家們的好多教學經驗值得我借鑒學習。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設計了這一活動,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首先根據幼兒年齡特征,社會生活經驗和接受能力方面進行研究。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如:查閱資料庫,對活動中相關的難點,重點進行研究,把知識重點定位在哪里,確定知識點,便于幼兒理解接受。其次,在制訂目標時還要注意孩子們的興趣愛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和從事活動,從中央到地獲得經驗和樂趣。幼兒有著很大的好奇心,本著這一特點,教師積極引導,激發幼兒園興趣,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讓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給孩子們一個寬松快樂的學習環境。通過這次聽取專家講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吸取專家的經驗,取長補短,本著對孩子們負責的態度,繼續加強,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孩子們服務。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優秀數學教案02-07
關于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案09-09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03-17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精選03-17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排序》03-26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數》04-01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范文08-25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分類》12-08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數數》02-25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排隊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