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

時間:2023-03-12 15:34:4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1

  學情及教材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簡單的統計表,本節課是把已學的統計知識和認識平均數結合起來,學會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移多補少,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平均數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通過多種練習讓學生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分的求平均數一般方法的掌握。從整個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來看,平均數是一個持續的學習內容,今后還要學習稍復雜的平均數以及其他常見的統計量。因此,我覺得這節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求簡單的平均數,更要引導學生從數據處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的意義,用平均數進行比較,描述分析一組數據的狀況和特征,感受平均數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是在學習認識簡單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教學最基礎的數據整理分析,平均數的知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統計數據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礎,新教材明顯地加重了對平均數意義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數的統計學意義,既平均數反映了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意義,體會平均數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計算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概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特征,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你乘車買票嗎?六歲以前買票嗎?你對乘車是否買票這方面的常識了解嗎?我們把1、2米這條線叫“兒童乘車免票線”。看,就是這條線,經過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六歲以下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確定這個標準嗎?調查誰?如果數據來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處理?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探究新知,自主構建

  (一)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上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境,爭優環保小隊活動,我班成立了三個小分隊:快樂隊、天使隊、陽光隊。

  1、相同數據,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代表性。

  出示快樂隊數據:寧寧12個,丁丁12個,冰冰12個。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要表示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用哪個數比較合適呢?

  小結:快樂隊每人都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12能代表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

  2、不同數據,深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出示天使隊數據:小紅12個,小蘭14個,小麗11個,小明15個。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現在,每個人收集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據代表第二小隊每人的收集情況呢?14能代表嗎?12呢?(如果每人同樣多就好了)怎樣把他們的瓶子變成同樣多?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具擺一擺。并在組內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它們變的同樣多的。交流匯報。

  學情預設:

  生1: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然后每個人就一樣多了。(剛才這些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生2:計算的方法(14+12+11+15)÷4=13、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個人的瓶子數合起來,再平均分給四個人)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嗎?4表示什么。括號里的表示什么?關系式:總數量÷份數。板書:先求和再平分)

  總結:其實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原來不同的數變得——同樣多。在數學上,我們把這個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

  3、追問中理解平均數的虛擬性。

  繼續看天使隊的收集情況:13是小紅收集的數量嗎?是小蘭收集的數量嗎?是小明收集的數量嗎?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個同學收集礦泉水瓶的數量嗎?

  小結:13是天使隊平均每人收集的數量。它代表天使隊收集礦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由淺入深,快樂隊每人收集12個,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數量。天使隊每人的數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代表呢?學生體會到:都不合適,如果和快樂隊一樣,每人同樣多就好了。通過移多補少或求和平分,用一個虛擬的13來代表。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體會平均數良好的代表性。在追問中讓學生感受平均數的虛擬性特征,以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的作用

  出示陽光隊收集礦泉水瓶統計表。陽光隊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情預設:

  生1:快樂隊收集了36個,天使隊收集了52個,陽光隊收集了60個,第三小隊收集的多。

  生2:他們人數不同,這樣不公平!

  生3:人數不同,應該比較平均數。怎么求陽光隊的平均數呢?

  學生列式:(13+11+14+10+12)÷5=12(個)。12代表什么?哪個小隊能評為“環保小隊”?

  小結: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

  平均數13能代表天使隊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樂隊、陽光隊的一般水平。(板書: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設計意圖:人數不等,哪個隊能評為“環保小隊”?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清楚:比總數不公平,而平均數能代表每隊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數作比較更公平。從而加深對平均數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數的敏感性

  如果陽光小隊的王林收集的瓶子變多了或變少了,平均數會怎樣呢?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平均數就是這么敏感!這組數據中任何一個數發生變化,都能引起平均數的變化。結合平均數觀察表格,平均數處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數正如你們所說,可以代表一組數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數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相信大家對平均數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首尾呼應,引起共鳴

  相關部門是怎么確定這個兒童乘車免票線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相關部門就是參照了平均身高確定免票線的。據統計:6歲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歲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不小,連確定免票線的高度都可以參照它。

  (五)聯系生活,體會平均數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兒用到過平均數呢?出示平均數資料。如果學校訂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訂做可以嗎?平均數的用途很廣泛,可是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嗎?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則信息。

  請選擇正確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別求的是什么呢?

  小剛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嚴重缺水地區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較這兩個數據,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回顧反思,結束全課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收獲,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一說。

  五、板書設計

  如圖:略

  六、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統計與概率”安排為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要培養學生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重要途徑就是要在教學中著力展示統計的廣泛應用。這是因為隨著科學技術和數學本身的發展,統計學已成為現代數學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和應用數學的重要領域。大到科學研究,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統計無處不在。

  通過以上教學,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應用價值,為樹立應用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初步形成了解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并通過這一應用過程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將數學課中的統計與生活有機的結合,體會到數學中的生活,生活中的數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總之,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老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給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在平均數的教學中,學生對平均數的認識,經歷了從探索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從體驗中發展的全過程。教師起到了一個組織者的作用,但交流者的作用體現不足,如能更好的與學生達到互動,能給孩子以富有個性的評價,相信效果會更好。在這節課中,學生一次又一次的認識了平均數,他們感到平均數就在身邊,并獲得了一次次成功的體驗,學得興趣盎然。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1——92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并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

  2、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經歷讀統計圖、交流信息、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統計圖中獲取信息、用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用統計圖表達表達交流數據的特點,認識統計圖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準 多媒體 教學時數 1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二戰前期德國勢頭很猛,英國從敦刻爾克撤回到本島,德國每天不定期的對英國狂轟亂炸,后來英國空軍發展起來,雙方空戰不斷。

  為了能夠提高飛機的防護能力,英國的飛機設計師們決定給飛機增加護甲,但是設計師們并不清楚應該在什么地方增加護甲,于是請來了統計學家,統計學家將每架中彈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飛機的中彈部位描繪在一張圖上,然后將所有中彈飛機的圖都疊放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濃密不同的彈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統計學家信心十足的說沒有彈孔的地方就是應該增加護甲的地方,因為這個部位中彈的飛機都沒能幸免于難。

  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的統計有什么作用嗎?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綻放其生命色彩。能夠提高學習數學的情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嘗試小研究

  嘗試小研究:

  研究一:

  1.從上面的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這個統計圖一個格表示幾個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問題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課本91頁,試一試: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2.交流展示學生完成的統計圖。

  三、小組合作探究

  嘗試研究一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一個思維的碰撞。】

  四、班內展示交流,建構新知

  1、全班交流,師生評價。

  2、試一試,學生讀統計表,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觀察不完整的統計圖,找出這幅統計圖的特征。(用一個格表示4個人)

  3、學生試著補充完整統計圖,師巡視指導,交流時,讓學生說明不夠整格時怎樣想的,是怎樣處理的。(生表述自己的發現,關注學生能否發現每個格代表4人,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教師予以提示。)

  小結: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當數據比較大時經常采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方法。

  4、鼓勵學生根據統計圖提問并解答。交流時,學生提出的問題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認識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能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能根據給出的數據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對知識一個內化、提升的過程。】

  五、挑戰自我

  1、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第1題

  【設計意圖: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

  2、數學書92頁練一練的2題。自己設計一張調查表,記錄自己一學期讀課外書的情況。

  六、盤點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談收獲環節是數學課堂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既可以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的梳理,能讓學生更清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也可以是對數學學習方法的梳理和數學活動經驗的建構,培養學生自主反思建構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后

  反思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現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了統計圖由縱向變為橫向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升華,應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愉悅輕松的課堂里,掌握富有挑戰性的知識,豐富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今天上課前我想考考大家。

  (課件出示)一次數學測驗中,班級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這個班的馬莉莉同學可能會得多少分?為什么?(小組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師:班級平均分是馬莉莉的實際分數嗎?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級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嗎?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板書:平均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例1情境圖)

  師:讀情境圖,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

  14、

  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后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嗎?在情景圖中會表示出“同樣多”嗎?

  師:你是怎樣表示出“同樣多”的?

  生:通過“移多補少”的方法,達到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還可以怎樣說?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觀察上圖發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后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

  (14+12+11+15)÷4 =52÷4 =13(個)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誰能總結一下平均數的求法?

  生: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師: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叫先合后分計算。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

  師:“哪個隊成績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績來比較?(預設答案,既可以用平均數來比,頁可以用總數來比)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你能說出總成績、每隊人數和每隊的平均成績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每隊的總成績除以每隊的總人數等于每隊的平均成績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個)=19(個)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練習二十二第1—3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用平均數知識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過程,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方法,發展統計觀念。初步感知“移多補少”“對應”等數學思想。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學習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實際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數,(播放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怎樣求平均數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索平均數的奧秘。(板書:平均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平均數的意義和求法。

  師:讀情境圖,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從情景圖中可以讀出小紅、小蘭、小亮、小明分別收集了14、12、11和15個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問題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

  師:你能解釋“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的意思嗎? (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意思是把收集到的這些塑料瓶按照人數進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數量較多的轉移給數量較少的,最后達成每人收集的個數同樣多。

  師:你能理解“同樣多”是什么意思嗎?

  生: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

  師: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個數一樣呢?

  生:像這樣,通過把多的礦泉水瓶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每個人的礦泉水瓶數量同樣多。師: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等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平均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數嗎?

  生:觀察上圖發現,還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總數量,然后進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個數。

  師:請用算式表示出來。

  生:(14+12+11+15)÷4

  =52÷4

  =13(個)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多補少和計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個礦泉水瓶,它是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引導學生體會13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礦泉水瓶數量,而是4個人的總體水平。

  小結:平均收集13個礦泉水瓶,不是每個人真正收集的數量,是一個“虛擬”的數,反映了這組收集礦泉水瓶數的情況。

  剛剛我們初步學會了平均數的計算方法,接下來老師碰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我解決嗎?

  2、進一步強調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頁情境圖和統計表)

  師:讀圖表,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1:已知第4小組男生隊和女生隊踢毽比賽成績表。

  生2:所求的問題是男、女兩隊,哪個隊成績好?(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師: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生:男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女生隊平均每人踢毽個數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個) =19(個)

  17<19

  答:女生隊的成績好些。

  師:那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小朋友做的。他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同意哪種方法?為什么呢?

  生:如果比較兩隊的總成績,有失公平,因為兩隊的人數不同,所以比較兩隊的'平均成績比較公平些。

  師:對!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表示各隊的成績更公平更好一些。

  師:那么問題來了,你覺得這個平均數會比原來的數的最大數大嗎?會比最小的數小嗎?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數的地方。接下來老師來考考你們學習的如何。

  四、作業

  1、做一做第1題

  2、判斷題

  (1)某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 )內容來自閃亮兒童網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會超過160厘米,有的隊員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學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強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強矮。 ( )

  3、做一做第2題

  4、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02-17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平均數教案02-08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4篇03-12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7篇02-17

四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7篇)02-17

數學教案-平均數09-29

三年級下冊數學平均數教案02-18

數學教案-求平均數09-29

數學教案-平均數(一)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