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1
教學內容:
課本P1、1,例1,練習一1、2、3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
學生發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4、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的折紙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引導學生利用學生自主折紙得到的算式,經歷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滲透轉化、建模等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折紙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難點:利用折一折,畫一畫、說一說,算一算等活動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三、教學設計
(一)動手操作,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出示學習目標,生齊讀
(1)探索并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
加減法。
(2)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個個都是折紙高手,這節課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通過折
紙研究解決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有信心嗎?
2.請看要求
①折一折:平均折出你喜歡的份數。
②畫一畫:用斜線畫上你想畫的份數。
③說一說:畫斜線部分是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
3.動手操作
師:老師已經給每位同學都準備了兩張大小一樣的正方形紙張,請你拿出其中的一張按照要求動手操作。開始。(學生明確要求后,進行折紙、涂色、交流等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展示。
師:誰能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這張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學生匯報,老師將學生的折紙和涂色情況貼在黑板上并在紙旁板書相應的分數)
5.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如果現在要把黑板上兩張紙中的涂色部分加起來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學生口述算式,教師分別將學生提出的算式書寫在黑板上。)
想一想你能把這些算式分成幾類?你是根據什么分的?(同分母、異分母)(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黑板上的算式進行整理。)
還記得如何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嗎?誰來說說?(齊讀同分母分數加減數的計算方法。同時將同分母分數加法讓學生進行練習,口算出每道題的結果。)
師:從學生匯報的異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選擇一道問:異分母分數如何加減呢?下面我們就來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進行算理探究。
師:出示生自編算式(1/2)+(1/4),請大家猜猜看,這道題的'結果會是幾呢?獨立嘗試,匯報各自的計算過程與結果。預設:可能出現的情況如下:
結論1:(1/2+1/4=1/6)
結論2:(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
結論3:(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二)
2、討論驗證
師:為什么同樣的算式,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到底誰對誰錯呢?
生:在全班范圍內展開討論,充分發表各自的意見。
3、理解算理。
注意通過展示學生的折紙過程,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通分過程,明確()+()=()=()是錯誤的,感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不能將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減。
師:在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為什么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減呢?
出示小數加法算式“4.21+5.3”,提問:“可不可以將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
師:可不可以將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因為相同的數位沒有對齊。
生2:小數點沒對齊。
師:小數點沒對齊也就是什么沒對齊?——數位沒對齊
師:數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計數單位)
師:也就是說當單位不同時不能直接相加減。我們在來看這道分數題,他們的什么不同?(分母),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同),可以直接相加減嗎?(生:不可以。)
師:通過大家的交流,現在大家明白在做異分母分數加減時為什么不能直接將分子、分母相加、減的原因了嗎?
4、小結算理
誰來說究竟該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法呢?
生匯報:先要通分,(也就是統一分數單位),把異分母的分數變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四、總結規律,內化提升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怎樣計算?
生: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再加減。(隨著學生匯報教師板書):異分母分數通分轉化同分母分數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3
教學目標和要求
1、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
2、較熟練地進行分數乘法的計算;
3、能正確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第3題。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集體講評。
2、教科書第11頁第11題。
先讓學生根據分數的.意義進行判斷,再計算確認。
二、基本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第1、2、4、5、6、7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說說解題思路,集體講評。
2、教科書第11頁第8題。
如果有時間,可以把剩下用品的現價全部算出來。
3、教科書第12頁第12、13、14題。
同桌互相討論完成,集體講評。
三、拓展練習
教科書第11頁第9題。
每人提三個問題后嘗試解決。同桌交流。有異議提出來讓全班評議。
四、嘗試練習
教科書第12頁“你知道嗎?”。
鼓勵學生回家查找資料,把問題求出來。比一比,誰完成得最快。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意義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正確迅速地計算有關習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課件出示:
復習
說一說整數加法、減法的含義
1、加法含義: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
2、減法含義: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
什么是分數單位?
指生回答
(二)、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在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你能分別各寫一個同分母分數加法和減法的算式嗎?下面請大家在草稿上各寫一個,并大膽的猜測一下結果是多少。學生寫算式。
師板書課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三)、嘗試練習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都寫了什么樣的算式?
生匯報自己所寫的算式。
師:同學們寫的算式到底對不對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你們能找到答案的。
(四)、學習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1:(出示課件)
媽媽在家烙了一張大餅。爸爸將這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其中3塊,媽媽吃了其中1塊。
問:你能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說嗎?(如:爸爸吃了多少張餅?)
問:你能根據剛才想到的分數知識,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說說怎么列式解決嗎?
選擇:1/8+3/8表示什么含義?(媽媽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等于多少呢?
那同學們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獨立思考、探究。
學生匯報
(1)從圖上看結果。
(2)說理:1/8是1個1/8,3/8是3個1/8,1個1/8加上3個1/8是4個1/8,也就是4/8。
強調:4/8可以寫成多少?(1/2)
師:聯想整數加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加法的含義嗎?(分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都是求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1/5+2/5=
5/9+2/9=
2/7+4/7=
1/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加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加,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
2、學習同分母分數減法。
(1)課件出示例2
學生獨立思考后反饋,注意書寫格式的`規范。
指生說,你是怎么計算的,一生板演計算過程,出示課件。
(2)聯想整數減法的含義,你能說出分數減法的含義嗎?
(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的含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口算練習:
3/5-1/5=
7/9-5/9=
6/7-2/7=
2/3-1/3=
問:觀察這些算式,對于同分母分數減法,你有什么發現?
(同分母分數相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減)
(五)點撥歸納
師:觀察例1﹑例2你能發現什么共同點?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有什么特點?
觀察這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與計算的結果,又發現什么?
板書: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追問: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怎么辦?
(計算的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六)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1、完成課本105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課本106頁做一做
學生開火車回答
3、判斷題:
4、拓展練習
師:做了這道題,你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數單位相同),才能將分子直接相加減;分母可以為任何非0自然數。
(七)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自然數和整數,聯系乘法認識倍數和因數。在100以內找到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倍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找數學信息,分類,解決問題等活動中。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自然數和整數,倍數和因數,能按要求找出一個數的倍數。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并總結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教法:
我將采用“情境激趣、誘導探究、分組合作式”教學法。
教學學法: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結合情境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本節課開始,我利用情境圖,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字,并將找到的數進行分類。然后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通過觀察、比較等思維活動認識自然數和整數。
(1)讓學生說說從圖中可以找到哪些數。(自然數、負數、小數)
(2)讓學生結合“半個西瓜”說分數
(3)引導學生把這些數分一分,再揭示自然數、整數等概念。
(4)揭示課題
二、小組合作,結合乘法算式認識倍數和因數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本環節我設計小組自學活動,通過同伴交流逐步形成自學能力,體驗到自主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的'遷移,自己寫一個乘法算式說說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1)教師利用“5×4=20”說明倍數與因數的含義,再舉一些例子,讓學生根據算式說說倍數與因數。
(2)讓學生自己舉一些例子來說一說,在說的過程中體會倍數與因數的相互依存關系。
(3)利用乘法算式說明倍數與因數含義的基礎上,再出示一個除法算式,如“18÷6=3”啟發學生思考:根據整數除法算式能不能確定兩個數之間倍數和因數的關系。教學中要向學生說明:在研究倍數與因數時,范圍限制為非零的自然數。
最后,我抓住學生乘法算式中生成的資源。比如:4×5=20,2×2=4,對比質疑,為什么4一會是一個數的倍數,一會又成了一個數的因數了呢?學生通過反思進一步拓展,讓知識得到深化。
三、自主探索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
本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有
(1)“找一找”下面哪些數是7的倍數?與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2,7,14,17,25,77
(2)你還能找到7的其他倍數嗎?
(3)寫出100以內所有的7的倍數。
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有條理的思考,然后發現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估計大多數學生可能用乘法)
再練習寫出100以內所有的6的倍數。
四、游戲激趣,鞏固應用
學生經過一節課的探索和學習有些疲倦了。練習一共有3道題。第2題我設計了一個“給數字找家”的游戲重新在課堂中掀起____。每個小組一套卡片,在小組內操作。其中一組上黑板演示。把4的倍數貼在一個圈里,6的倍數貼在一個圈里。學生對其中的12和48一籌莫展。老師重新畫集合圈,在兩個圈中間出現共同的部分,直觀的滲透集合思想。同時為學公倍數打下基礎。
五、回顧反思,自我評價。
給學生時間回顧總結這節課的收獲,讓學生養成回顧反思的習慣。同時能正確評價自己,完善自我。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對與位置一一對應思想。
3、初步建立坐標系的概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數對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提問:怎樣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即(列數,行數)。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明確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域是整個動物園的范圍。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這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與橫線的.交點上。
(2)師談話引出問題。
不僅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看圖時我們也要確定位置。這張動物園圖很清楚地表示了每個場館的位置,你能說出這個場館分成了幾行幾列嗎?(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數對表示位置。
用(3,0)表示大門的位置,熊貓館的位置該怎樣表示?你能表示出其它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大象館(xx)猴山(xx)海洋館(xx)。
(4)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出示飛禽館(1,1),學生說明位置后,再在圖上標出位置。
學生獨立標出猩猩館(0,3),獅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訂正。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數對,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結: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3、適時練習: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4、小結:想一想:怎樣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先找出數對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然后在列數與行數相交處描點,標上名稱。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會根據題目中所給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具體物體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
1、根據數對,在方格上標出各種動物的位置。
熊貓(2,1)、小兔(3,4)、小貓(2,4)、小狗(3,1)
2、完成練習五第3題。
讓學生對照數對涂方格,涂描后教師展示學生的進行對照。
3、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理解國際象棋在棋盤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規則,并會用數對確定棋子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談談今天你的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理解單位1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聯系實際說出具體情境中的分數的意義。
2、理解分數單位的含義,知道每個分數都由若干個分數單位組成。
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學習興趣,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的思想。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單位1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教學對策:
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自主探索,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和啟迪學生思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光盤、12枝粉筆、6本練習本;學生四人一組,每小組準備材料:一塊餅干,一張正方形紙,一分米長的紙條,10根小棒。
教學預設:
一、談話導入,喚醒已知
談話: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四單元認識分數。關于分數的知識,我們以前已經學過一些,你了解多少關于分數的知識,能舉例說一說嗎?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義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1)談話:老師為每個學習小組都準備了一些學具,請你選擇一種學具,表示一個你喜歡的分數,并說說你表示的分數的含義。
(2)學生動手操作,互相交流,教師巡視。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1)提問:你利用學具表示了哪一個分數?這個分數表示什么意義呢?集體交流,小組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選擇板書如下:
把一塊餅干平均分成2份表示1份1/2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3份3/4
把一分米平均分成5份表示2份2/5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表示1份1/2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表示3份3/4
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表示2份2/3
(2)點撥、引導:剛才我們把一塊餅干、一張紙、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同樣我們也把一些小棒放在一起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單位1。(教師邊講邊板書,使學生對單位1加深印象。)
(3)設疑啟思:剛才通過操作,我們得到了許多分數,這些分數含義雖然各不相同,但本質是否相同呢?為什么?
(4)歸納小結:這些分數都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
3、深化理解,概括意義
(1)討論:通過剛才的學習,誰能來概括一下分數的意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分數的意義并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3)想一想:這里的單位1是指什么呢?(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追問:我們還可以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舉例說明,教師適時點撥,加深理解1的含義)
小結:這里的單位1表示的整體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4)提問:用分數表示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問題?(強調:平均分)
三、自學課本,認識分數單位
1、過渡:請同學們想一想,自然數的計數單位有哪些?
2、追問:那么分數的計數單位又是多少呢?
3、自學:請自學課本第36頁有關內容,在書上找答案。
4、試一試:在小組里說說例1中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5、反饋:指名說出例1中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教師板書。
6、思考:分數單位在書寫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7、總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因此分數單位在書寫時,分子都是1。
四、巧妙練習,深化理解
1、完成練一練。
學生先在書上獨立完成,然后請幾位學生說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完成練習六第1題。
學生先自己讀分數,把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及所含單位的個數說給同桌聽。
3、完成練習六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涂色,然后交流涂色的方法,追問:這里的3個2/3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組織交流:相同之處是都把單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不同之處是單位1不同,因此每一份所表示的桃的個數也不一樣,其中的2份表示的數量也不一樣。
小結:這里的分數都是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的,它所表示的具體數量的多少與整體的數量的多少密切有關。
4、完成練習六第3題。
學生先獨立填寫,然后同桌之間說說后兩題中分數的意義。
追問:你是怎樣確定把哪個量看作單位1的?
5、完成練習六第4題。
(1)談話:我們已經學過用帶有箭頭的直線上的點表示整數,在這樣的直線上,也可以找出點來表示分數。如果要用一個點表示1/2,怎么辦?誰來介紹一下?如果要表示1/4和3/4,又該怎么辦?
(2)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這一題,然后投影個別學生的書,共同評議。
6、完成練習六第5題。
(1)學生各自在書上的括號里填上答案,然后交流,說說在填寫這兩個分數時是怎樣想的。
(2)提問:這里有12枝粉筆,讓學生取出其中的1/4,再取出剩下的1/3。
(3)出示6本練習本,告訴學生這些本子占總數的1/4,讓學生說出本子的總數。如果這些本子占總數的2/5呢?3/4呢?
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用列舉的方法求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通過直觀圖理解兩個數的倍數及公倍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借助直觀認識公倍數,理解公倍數的特征;通過列舉探索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體會方法的合理和多樣;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能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發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學生主動參加思考和探索活動,感受學習的收獲,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培養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求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揭題:我們已經學習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今天這節課學習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提問: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想法?你對公倍數有哪些想法?對最小公倍數呢?
引導:大家交流的想法,實際上是聯系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進行聯想,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學好數學。那剛才大家的想法是不是正確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公倍數。
(1)出示例11,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些什么,提出的什么問題。
引導:用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鋪兩個正方形,哪個正好鋪滿,哪個不能鋪滿?看圖想一想是為什么,你能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寫出算式來說明理由,并和同桌互相說一說?
交流:哪個正方形能正好鋪滿,哪個不能鋪滿?
提問:聯系鋪滿長方形的圖形,觀察列出的算式,你覺得6和3、2這兩個數有怎樣的關系?
說明:6既是3的倍數,又是2的倍數,是3和2公有的倍數。
(2)引導: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紙片還能正好鋪滿邊長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為什么?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
交流:還能正好鋪滿邊長多少厘米的正方形?你是怎樣想的?(明確可以正好鋪滿邊長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
你發現正方形的邊長厘米數只要滿足什么條件,就能用這個長方形正好鋪滿?像這樣能被正好鋪滿的正方形有多少個,能找得完嗎?
(3) 引導:現在你發現,6、12、18、24這些數和2、3都有什么關系?說說你的想法。 指出:同學們的理解還真不錯!大家發現6、12、18、24這樣的數,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也就是2和3公有的倍數,我們稱它們是2和3的公倍數。(板書:公倍數)
追問:8是2和3的公倍數嗎?為什么不是?
那哪些數是2和3的公倍數呢?(板書:6,12 ,18,24是2和3的公倍數)為什么公倍數里要用省略號?你還能任意再說幾個2和3的公倍數嗎?
2.求公倍數。
出示例12,明確要找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
讓學生獨立找出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與同桌交流自己的 方法。 交流:你是怎樣找出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數的?
結合學生交流,教師板書用不同方法找的過程和結論,使學生領會。
小結: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數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 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數。
追問:有沒有最大的公倍數?為什么?
說明:兩個數的公倍數有無數個,沒有最大的公倍數。兩個數的公倍數里最小的一個,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板書:最小公倍數——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
3.用集合圖表示公倍數。
引導:你也能用圓圈圖表示6的倍數、9的倍數和公倍數的關系嗎?自己畫一畫。 學生交流,呈現集合相交的圖,(圖見教材,略)分別標注出“6的倍數”“9的倍數”“6和9的公倍數”,并強調三個部分都有無數個數,都要用省略號表示。
讓學生看直觀圖說說,哪些數是6的倍數,哪些數是9的倍數,哪些數是6和9的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是幾。
指出:從圖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數,是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三、鞏固深化
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3.做練習七第9題。
4.做練習七第10題。
四、總結提升
引導:今今天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什么是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可以怎樣找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寫公倍數時要注意什么?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9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經歷從時間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
2.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的意義,體會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2.體會百分數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1.讓學生客氣課前收集百分數的資料。
2.計算機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引入課題
1.教師結合自己學校的足球對的`數據呈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讓學生自己解決“比一比”中讓學生罰點球問題,接著討論“哪個品種發芽情況好”的問題。學生討論后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體會百分數的比要性,從而引入百分數,(教師板書)
二、教學百分數的讀寫
寫作22%讀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紹百分數的意義
1.教師通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比如各種酒類的濃度表示,讓學生體會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的相比關系,不表示一個數的值,所以百分數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練一練
讓學生結合百分數的意義進一步說明上面題目中百分數所代表的具體意義。“罰點球”其實就是求一個人的進球率,“哪個品種發芽情況好”指的是發芽率。
三、教“讀一讀說一說”
1.讓學生看課本插圖,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每個情境百分數的意義。
2.教師鼓勵學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數”并在全班交流。
四、練習
讓學生自己完成,全班講評。
五、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學習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原理,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3、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加減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先通分,再進行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并注意更正學生的錯誤和表揚回答問題的同學。
二、講授新課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運算:分數乘法,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數乘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板書例題,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計算?
學生列出算式3×15=,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如何計算整數乘以分數?
教師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教師和學生總結整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只把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三、鞏固練習:
做課本2頁涂一涂,算一算,2個37的和是多少?
讓學生熟練計算,教師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計算方法。
做課本試一試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整數乘以分數,用整數乘以分子的積做分子,分母不變。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11
學習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練習(教材26頁第11~13題)
學習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能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 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怎樣求?
3. 一個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它占地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0.4米,寬0.25米,深0.3米,做這只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二、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么?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解:涂黃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m2)
涂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m2)
答:涂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m2,涂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m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后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小結:截完后,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于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多種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中,滲透面積計算的策略思想。
3.使學生理解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4.使學生認識基本圖形面積計算的本質特征。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較熟練的進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1.填表。
教師引導學生看表了解表格的`結構和要填寫的內容。
2.練習二第2題
量出數據實際上就是要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學生練習畫高,也就是畫垂直線。
提高學生圖形面積計算的熟練程度。進一步熟練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復習垂線的畫法。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3.觀察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變化過程,它是怎樣通過剪、拼等手段成為三角形的。
4.學生獨立進行練習
教師巡視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5.布置作業
實踐活動和探索題。
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然后小組交流。
分別給這些圖形的底和高標上字母,并寫出計算面積的方法,算出面積。
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積累圖形變化的經驗。進一步熟悉簡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不但要思考還要會思考。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13
知識目標:
了解體積和容積,進一步能夠有效區分物體的體積和容積;初步學會比較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大小的方法。
能力目標:
能夠根據生活中的常識和已有的經驗,探究并掌握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能力,具有解決物體體積和容積問題的正確方法和思路。
情感目標:
學生想探究問題,愿意和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能夠有效區分物體的體積和容積;初步學會比較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策略: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兩個量杯、土豆、紅薯、水槽。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讓學生能夠觀察教室的物體,哪些物體比較大?哪些物體比較小?哪些容器放東西多?哪些容器放東西少?
學生紛紛回答,教師對回答的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
二、講授新課:
1、感受和測量物體的體積。
教師出示土豆和紅薯讓學生比較一下哪個大一些?
學生觀察后紛紛回答。
教師提問學生你有什么樣的'方法能夠測出土豆和紅薯的體積?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交流各自得想法。
教師和學生共同選出同學們設計的最佳方案。
讓學生分組分小組測一測土豆和紅薯的體積。
教師提問學生測量的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量杯里的水一定要完全能夠浸泡土豆和紅薯。
教師提問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物體的體積?
對描述有困難得學生及時幫助。
2、比較物體的容積。
教師出示一個量杯和一個水槽,并問學生哪個裝水裝的多一些?
請你設計一個方案來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
教師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提問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設計方案。
學生小組內演示自己的設計方案。
3、感受物體的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別。
教師提問學生這兩個方案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體驗體積和容積的聯系和區別。
三、課堂練習:
讓學生做課本42頁的課后練習題。
教師巡視并學生的小組活動進行參與和指導。
四、課堂小結:體積和容積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板書設計:
體積與容積
體積:物體占空間的大小
容積:容納物體的大小
體積和容積的聯系與區別:
體積大不一定容積大;容積大一定體積大。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3.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新知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題
(1)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2)學生思考該怎樣列式?為什么?(+,表示把兩個分數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師:你能算出結果嗎?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是1個,是3個,合起來是4個,即。
(4)師:+的和是,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你會寫出計算過程嗎?
同桌商量后舉手發言,教師歸納:因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5)課件動畫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示,可以看出結果是,也就是。強調: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教學例1的第(2)題
(1)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指名學生說一說求“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應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師: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減?
因為它們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3個減去1個,得到2個,即,也就是。
3.分數加、減法的`含義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出分數加、減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減法的含義相同,加法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數,求另一個數的運算。
4.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鞏固訓練】
1.完成教材第9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頁第1~5題。
3.完成教材第92頁第6題。(提示: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連加或連減)
課后小結
你學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了嗎?
課后習題
工程隊鋪一條公路。六月份上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四,下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八,還剩這段路的幾分之幾沒有鋪?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相關文章:
第二冊數學全冊教案05-02
二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精選10篇)04-10
初二物理上冊全冊教案05-04
二年級數學全冊教案05-02
小學數學第十冊全冊教案04-26
三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05-26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05-04
二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學反思04-08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全冊教案(通用11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