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六年級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六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六年級教案1
教學目的:
1.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關鍵:弄清圓與轉化后的近似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多媒體計算機、幻燈片。
學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刀、刻度尺、一張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微機演示)
2.微機顯示一個圓,再把圓涂成紅色。提問:這是什么圖形?看到圓想到什么?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叫什么?(圓的面積)出示課題。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請同學們思考。
[評:通過對舊知的回憶,激起學生從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并決定思想方向,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二、新課教學
1.通過度量,猜想圓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于半徑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圓面積,
(如圖)觀察后得出圓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小,好象又比3
個小正方形大一些。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于r2的3倍多
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通過度量是無法得出的。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評:這一探索性地設問,使學生產生懸念,引入深思。它與得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后的驗證,前后呼應,融為一體。使學生對圓面積與r2的倍數關系,獲得十分鮮明的表象,而且有助于避免與圓周長的計算公式(c=2r)產生混淆。]
2.學生操作。
(1)學生分別把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微機顯示)老師提問:
、倨闯傻膱D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趫A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郯褕A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的圖形有什么區別?(32等份后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
如果把一個圓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微機顯示)(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
、芙崎L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怎樣用字母表示?(圓周長的一半,c/2=r),它的寬是圓的哪一部分?(半徑r)
⑤你能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嗎?
[評: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并通過微機演示,把一個圓剪拼成近似的長方形,從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出圓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想象力,也可以滲透以直代曲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把圓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圓周長的四分之一(c/4=r/2),高等于圓半徑的2倍(2r),所以s=r/22r=r2 (見圖一)
(3)把圓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
相當于圓周長的1/4,高相當于圓半徑的4倍,所以s=1/22r/4r=r2
(4)把圓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圓周長的一半,高等于圓半徑的2倍,所以s=1/2r2r=r2 (見圖三)。
3.小結:無論我們把圓拼成什么樣的近似圖形,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s=r2,驗證了原來猜想的正確。說明在求圓的面積時,都要知道半徑。
4.比較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找出聯系和區別,加強記憶。兩個公式都與有關,但圓周長等于直徑長度的倍,而圓面積等于以半徑為邊長的.正方形面積的,即r2等的倍。
5.自學例1。注意書寫格書和運算順序。
[評:引導學生通過多次不同的實驗,采用轉化的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從而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同時,利用計算機的演示,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進一步加深對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的理解。
三、看書質疑
四、鞏固練習
1.看圖計算圓的面積。
2.根據下面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r=6厘米 d =0.8厘米 r=1.5分米
3.一塊圓形鐵板的半徑是3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4.要求一張圓形紙片的面積,需測量哪些有關數據?比比看誰先做完,誰想的辦法多?
(1)可測圓的半徑,根據s=r2求出面積。
(2)可測圓的直徑,根據s=(d/2)2求出面積。
(3)可測圓的周長,根據s=(c/2)2求出面積。
[總評:這節課有兩大特色:
一、始終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重視其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推理。通過學生多次不同的剪拼,采用假設、轉化、想象等方法,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其他的平面圖形,逐步歸納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多層次的操作,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它能使靜態的畫面動態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同時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節課恰當地運用了微機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數學六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折扣的意義。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數的關系,能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分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折扣”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學生:課前了解有關商場打折的信息。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師:每到周末、節假日,我們總會看到商家為了招攬顧客,經常采用一些促銷手段,你知道哪些促銷手段?(學生結合經驗自由回答,教師用課件出示打折的情境圖。)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折扣”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出示目標
師:本節課我們的目標是:(課件出示)
1、理解折扣的意義。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數的關系,能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師:為了達到目標,下面請大家認真地看書。
2 三、出示自學指導
。ㄕn件出示)認真看課本第97頁“做一做“上面的內容,思考
1、什么是打折扣?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2、求“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就是求什么?
3、160×(1—90℅)中1—90℅求的是什么?你還會用別的方法解答這道題嗎?
5分鐘后,比誰能做對與例題類似的題!
四、先學
(一)看書
學生認真看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看書。
(二)檢測
1.填空。
。1)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價的()%出售,也就是降價()%;打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價的()%出售,也就是降價()%。
。2)某種商品實際售價是原價的.95%,也就是打()折出售;某種商品降價30%出售,也就是打()折出售。
(學生口答)
2.課本第97頁做一做
(找三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認真巡視,發現錯例,板書于黑板上對應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師:寫完的同學請舉手。下面,請大家一起看黑板上這些題,發現問題的同學請舉手。(由差-中-好依次進行更正)
。ǘ┯懻
1、看百分數,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小結: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統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一般情況下,不把折扣寫成十分之幾的分數形式。
2、看三道算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3、看計算過程和結果,認為對的舉手。
4、評正確率、板書,并讓學生同桌對改,更正錯題。
5、議一議:原價、現價、折數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解決求折扣的問題?
。▽W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
教師小結:現價=原價×折數(“求折扣”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十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十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是相同的,關鍵是要先理解折扣的含義,再運用分數應用題的觖題方法來解決。)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折扣的知識,意義是什么?該怎樣計算呢?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下面,我們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能做得又對又快,字體還又端正。
七、當堂訓練
作業
1、填一填
。1)下列折扣化成百分數各是多少?填在()里。
九五折()% 七折()%八八折()% 五折()%
(2)一種商品現在打八折出售,比原價便宜了()%。
2、媽媽給小強買了一套運動服,原價120元,現在打七五折出售,比原來便宜多少元?
板書設計:
折扣
1、折扣的意義: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統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2、折扣的計算方法:原價×折扣=現價
數學六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商業打折扣和求農業增產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相同,并能正確解答這些應用題。
2、提高學生能自覺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的意識,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理解“折扣”意義的基礎上,懂得求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應用這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國慶這幾天玩得高興嗎?大家一定都出去走了一圈吧?那蕭山新開的一家書店,有沒有去過?那天我也去湊了下熱鬧。一到門口,就看到這樣一張海報。
。娔X出示)好消息:蕭山書城將給愛書之人優惠的折扣:10月1—3日,全場圖書一律八折優惠
師問:讀了這則消息,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樣理解“一律八折優惠”的?(表示現價是原價的80%。)
看了這則好消息你有沒有心動呢?我當時就挺心動的,淘寶的時機來了。我就選了自己喜歡的兩本書,《網頁制作》(原價49.00元),《細節決定成敗》(原價24.80元)
師:現在,我想考考你們,這本《網頁制作》打了八折以后,只要付多少錢就夠了。請你做一回售貨員算一算。
2、學生嘗試練習。
3、討論解題思路:
師:好,我們來討論一下,你是怎樣理解的?它是把什么數看作單位“1”?求現在售價是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分析:“八折”是現價是原價的80%,也就是求49元的80%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算式是:48×80%=49×0.8=39.2(元)
還可以怎樣思考?(可能出現)(把49元分成10份,付其中的八份,就是原價的八折,算式是:49÷10×8=39.2(元)
4、你認為哪種解題思路容易理解?它們的基本數量關系怎樣?得出基本數量關系:現價=原價×折扣
5、你能用剛才的解題方法算一下另外的一本書應付多少錢嗎?
6、你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學生舉例)
二、聯系實際,鞏固新知。
1、這樣的“好消息”實在太多,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環境,就會發現。老師摘錄了這樣幾條:
。1)“全場服裝一律對折”;
。2)“今年的早稻產量比去年增產二成”
(3)“黃金飾品四折起”;
(4)“驚爆價:一樓皮鞋七折,有會員卡,再享受折上折——九五折”
。5)一包署片上寫著:“加量不加價,比原包裝增加三成”
。6)今年本商場月餅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個百分點。
看了商家的這些信息,你明白它們的意思嗎?請你選擇其中的幾條解釋一下。(學生理解上面分率,并用電腦演示,補充條件解答)
2、分析與解答:
。1)“今年的早稻產量比去年增產二成”,“二成”是什么意思?(補充:聯豐村去年早稻總產量50萬千克,今年比去年增產多少萬千克?)
。3)“黃金飾品四折起”(“四折起”就是大于或等于40%,表示其中至少有一類商品現價是原價的40%,其余的在40%以上,40%是最低折扣)
。4)“折上折——九五折”表示在享受70%的折扣以后,新的價錢再享受95%的折扣)(補充:如果有一位會員在這個商場買一雙標價200的皮鞋,他要付多少錢?)
學生列式計算:200×70%×95%=200×0.7×0.95=133(元)
數學六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會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準確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讓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比的意義,建立比的概念,能準確地求出比值。
教學過程
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把兩個數量進行比較,通常怎么比較?(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相差關系用減法,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用除法。)
導入:今天我們借助于除法來學習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一)準備題
(事先板書)口頭列式解答。
1、一面紅旗,長3分米,寬2分米,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2、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板書:1002=50(千米)
師:觀察上面的兩道題,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都用除法)
(二)講授新課:比的意義
1、觀察練習1。
問:32表示什么?(3是2的幾倍。)
誰和誰比?(長和寬比。)
23表示什么?(2是3的幾分之幾。)
誰和誰比?(寬和長比。)
師:無論是長除以寬,還是寬除以長,比較結果都表示長和寬之間的倍數關系,這時也可以把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說成是兩個數量的比。
板書: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和長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說,32可以說成3比2,23也可以說成2比3。
提問: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長度)
師小結: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長度,它們是同一種量,我們就說這兩個數量的比是同類量的比。
2、觀察練習2。
提問:求的是什么?(速度)誰和誰進行比較?(路程和時間)誰除以誰?
師: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放手讓學生討論)路程除以時間可以說成什么?(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即100∶2可以說成100比2。)
路程和時間是同一類量嗎?(不是)不同類量比的結果是什么?(產生一個新的量:速度。)
3、歸納總結。
師: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紅筆畫線,標上除法。)當用除法表示兩個數量關系時,我們又可以說成什么?(用紅筆畫線,標上比。)什么叫做比?(學生討論后,老師歸納并板書。)
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4、練一練。(投影)
(1)書法小組有男生6人,女生5人,男女生人數的.比是( )比( ),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比( )。
(2)小紅3小時走11千米,小紅所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比( ),這個比表示( )。
提問:寫比時要注意什么?(要看清誰比誰,按順序寫。)不按順序寫會出現什么結果?(改變比的意義。)
(三)比的寫法和各部分名稱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說法變了,各部分名稱和表現形式都應發生變化。(可讓學生看書自學,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3比2記作3∶2
2比3記作2∶3
100比5記作100∶5
∶叫做比號,讀做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提問:比的前后兩項能隨便交換位置嗎?為什么?(交換了位置,比的意義就變了。)
比值可以是哪些數?(分數、小數、整數)
練習:你會求比值嗎?(板書)
100∶2=1002=50
(老師說明:求比值和解答應用題不同,不寫單位名稱。)
(四)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系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老師出示投影。
生:比的前項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比號相當于除號,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數,比值相當于商。
師:為什么要用相當于這個詞?因為它們之間有聯系還有區別,除法是一種運算,比則表示兩個數之間相除的關系,所以比同除法的關系只能是相當于的關系。
提問:在除法中,為了使除法有意義,提出了什么要求?(除數不能是0。)那比的后項可以是零嗎?(不可以)
師:比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就是寫成分數形式。(板書)3∶2可寫成
成比值又可以看成比,做比時讀作2比3,做比值讀作三分之二。其它幾個比做比值時必須化成帶分數或整數。
提問:比和分數有什么關系?
生:比的前項相當于分子,比號相當于分數線,比的后項相當于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老師按學生回答,填寫投影片)
師:分數是一個數,所以比同分數也是相當于的關系。
(五)反饋練習
1、第56頁的做一做,學生動筆在本上做。
2、(投影)把下面的比寫成分數形式。
3、選擇答案。
航空模型小組8個人共做了27個航空模型,這個小組所做的模型總數和人數的比是
4、判斷正誤:(舉反饋牌)
(1)大卡車載重量是5噸,小卡車載重量是2噸,大小卡車載重量的
(2)機床上有一個齒輪,20秒轉49周,這個齒輪轉動的周數和時間的比是20∶49。
師:寫比要注意比的順序,前、后項不能顛倒。
(六)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書上第55頁至56頁的知識。(讓學生打開書看)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七)布置作業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本課從除法應用題入手,通過復習同類量相除,不同類量相除的內容,引出比的概念,培養了知識遷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義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出比的意義,體現了概念教學的特點,使學生不僅獲取了新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課后練習,重在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及時反饋了學生掌握概念的情況。
數學六年級教案5
一、教學內容
已知兩個數的和(差)及這兩個數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教材第41~42頁例6)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用方程解決“已知兩個數的和(差)及這兩個數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的實際問題。
2、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體會解法的多樣性。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轉化的思想,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用方程解決“已知兩個數的和(差)及這兩個數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的實際問題。
難點: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根據題意先寫出數量關系式,再列出方程。(課件出示題目)
。1)一袋面粉的3/4重15千克。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60千米,是火車速度的1/4;疖嚨乃俣仁嵌嗌伲
點名學生回答,集體訂正。
數學六年級教案6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圓錐的體積》。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發現圓錐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使學生會應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思維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目標:
使學生在經歷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難點: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四、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和圓柱共六套,沙、米,實驗報告單;帶有刻度的直尺,繩子等。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投影出示圓錐形小麥堆。
師:看,小麥堆得像小山一樣,小麥豐收了。張小虎和爺爺笑得合不攏嘴。這時,爺爺用竹子量了量麥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徑,出了個難題要考考小虎:你能算出這堆小麥大約有多少立方米嗎?
這下可難住了小虎,因為他只學了圓柱的體積計算,圓錐的體積怎么計算還沒有學,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感興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二)互動新授
1、提出問題。
教師:我們已經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如何計算圓錐的體積呢?
根據學生的各種猜想,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過那些圖形的體積計算?圓錐的體積與那種圖形的體積有關?
進一步觀察、比較、猜測。教師舉起圓柱、圓錐教具,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里,讓學生想想它們的體積之間會有什么關系?
學生可能會猜測:圓柱的體積可能是圓錐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2、實驗探究。
(1)教師布置實驗任務。
出示教材例2.
、 從準備好的圓柱、圓錐體容器中找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容器來。
、 用倒水的方法量一量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布置實驗要求:各組根據需要選用實驗用具,小組成員分工合作,輪流操作,做好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每組發一張實驗記錄單)
一號圓錐 二號圓錐 三號圓錐
次數
與圓柱是否等底、等高
。2)開展實驗探究。
、 找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形容器。
、 實驗研究。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一邊實驗,一邊收集整理數據,完成實驗記錄單。
(3)分析數據,作出判斷。
、 各組說說各種實驗結果。
、 觀察分析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圓柱能裝下三個圓錐的水,也有兩次或四次等不同的結果)
、 進一步觀察分析,什么情況下圓柱剛好能裝下三個圓錐的水?
。ǜ鹘M互相觀察各組的圓柱圓錐,發現只要是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都是圓錐體積的3倍,也就是說在等底等高的情況下,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 是不是所有符合等底等高條件的圓柱、圓錐都具備這樣的關系呢?(教師用標準教具裝水實驗一次)
。4)總結結論
結論1:圓錐的體積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結論2: 圓柱的體積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
3、啟發引導 推導公式
師:對于同學們得出的結論,你能否用數學公式來表示呢?
生:因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V=sh;所以我們可以用1/3 sh表示圓錐的體積。
師:其他同學呢?你們認為這個同學的方法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我們就用1/3 sh表示圓錐的體積。
計算公式:V= 1/3 sh
師: (1)這里Sh表示什么?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圓錐體積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學生回答,師做總結
4、簡單應用 嘗試解答
例1:(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在打谷場上,有一個近似于圓錐的小麥堆,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計算出小麥堆的'體積嗎?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運用拓展
1、試一試
一個圓錐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是3厘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練一練
計算下面各圓錐的體積:
3、實踐性練習
師:請你們將做實驗時裝在圓柱容器里的水換成沙(或米)試一試,看結論是否一樣。然后把它倒出,堆成一個圓錐形沙(米)堆,小組合作測量計算它的體積。
4、開放性練習
一段圓柱形鋼材,底面直徑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個圓錐零件。根據以上條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能得出哪些數學結論?(可小組討論)
(四)整理歸納,回顧體驗
1、上了這些課,你有什么收獲?(互說中系統整理)
2、用什么方法獲取的?你認為哪組表現最棒?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想法?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學生對圓錐體積計算方法進行猜測、驗證、交流,從而發現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整個探究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
六、板書設計:
圓錐的體積
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數學六年級教案7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
在導入環節,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情境,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很好地銜接了新知的學習。在教材提供的折線統計圖框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繪制統計圖。在“試一試”的學習中,讓學生自主體會求平均數和分段統計的特點。通過教材一系列素材的充分運用,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2.自主探究,經歷統計圖的.繪制過程。
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引導,運用類推遷移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在繪制統計圖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自己從一年級到現在每個階段的身高分別是多少嗎?
(課件出示教材63頁情境圖)
師:淘氣是一個細心的孩子,他把自己從一年級到現在的身高情況都整理到統計表里了。他想把自己的身高與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進行對比,F在我們就幫助他來比一比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創設情境,引出新課,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本節課的深入學習做好了鋪墊。
⊙探索合作,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一至六年級淘氣身高與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記錄表。
年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氣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1)提問:根據表中的信息能比較出淘氣與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情況嗎?怎樣才能更好地比較呢?
引導學生說出畫統計圖進行比較。
(2)師:從這個統計圖中能看出什么?
(能看出淘氣在各年級的身高變化情況)
師:要想看出淘氣在各年級與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較情況,這個統計圖合適嗎?
(不合適)
(3)思考:從折線統計圖中只能看出淘氣的身高增長變化情況,卻看不出與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比較情況,怎么辦呢?
教師明確:可以用復式折線統計圖來體現。
2.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并補充完整。(出示課堂活動卡)
(1)思考:縱軸上每一大格應該代表多少厘米呢?
引導學生根據實際需要,明確可以按照每格10cm來表示身高。
(2)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表示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情況。
學生自主按照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表示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
(3)如何表示淘氣的身高才能與全市男生的平均身高區分開呢?
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只要合理,教師就要予以肯定。
明確:為了區分兩種不同的量,我們可以用不同形式或顏色的線來表示兩種不同的量,并在統計圖的上方標明圖例。
(4)根據淘氣的身高數據繪制出淘氣的身高變化情況。
(5)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繪圖的過程就是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我們可以逐一繪制兩種量,并用不同的顏色或形式進行區分。為了便于比較數據的大小,可以在每個點的旁邊標注數據。繪制完成后要在統計圖的上方標明圖例。
數學六年級教案8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72、7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了解稅收的意義、解決有關稅收實際問題的過程。
2、了解稅收的有關知識,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3、體會稅收在國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依法納稅的意識。
重點難點:
會解答有關稅收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學生課前去進行各種稅種的調查,初步了解它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去 “大清花”餃子館吃了一餐餃子,味道可真不錯!一共用了168元,收銀員找錢時還主動給了我一張發票,你能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嗎?
對,這個餐廳知法、守法,開發票對誰有好處?
開發票減少了餐廳的利潤,但卻增加了國家的稅收,看來越來越多的人具有了納稅意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板書:納稅
二、了解納稅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納稅的知識?
2.那今天這節課你還想學習哪些納稅方面的知識?
。ㄊ裁词羌{稅?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
3.要想更多更準確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或途徑來學習呢?
。ǹ磿、查資料、上網、去稅務局或向稅務局的親戚朋友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4、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納稅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納稅意識,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5、說得很好,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已經了解了什么是納稅,為什么納稅,可作為小學生,光了解這些還不夠,還應爭當小納稅人,學會怎樣納稅!
教師介紹上網查詢內容,納稅有哪幾個步驟?( )
在這幾個步驟中,哪個與數學密切相關?要運用到哪部分數學知識?
(百分數、百分數的計算)
究竟怎樣運用這部分知識呢?誰知道如何納稅?怎樣計算稅款?
。☉{稅額與各種收入的比率叫稅率。應納稅額=各種收入×稅率)
板書公式: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簡單的說就是指什么?(應交的稅款)
各種收入呢?是一定的嗎?稅率是一定的嗎?你了解哪些稅率(不同的稅率)
那我選這個3%的來還!為什么不行?(根據稅種選擇稅率來還。)
那你會哪種稅種的計算方法?(消費稅、營業稅……)
都會算了嗎?看這道題會算嗎?(例1)
板書: 230×5%=11.5(萬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6、看來同學們沒吹牛,確實會算營業稅了,關于其它稅種的計算還有什么問題或難以理解的地方嗎?
可能說,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師:誰能幫助他?個人所得稅怎樣計算?
師:會算個人所得稅的請舉手!看來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靠自學還真有點難度,不急,我們一起解決它!哪些人要交個人所得稅?
師:對,只要有工資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個人所得稅!
。ǔ鍪荆簜人所得稅圖表)
能看懂嗎?什么意思?
幫我算算好嗎?(猜猜我的工資收入?)
好吧,就透露這個秘密給你們,我上個月的工資收入是2100元,獎金是380元,該怎樣算我的個人所得稅?
板書:2100+380-20xx=480(元)
480×5%=24(元)
謝謝大家,我一定會依法納稅的!
三、練一練
練一練1—4題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借助網絡、運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了納稅中的數學問題,知道了運用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的方法來計算要交的稅!對于今天所學的知識,大家還有沒有疑問?
如果沒有,那老師這有幾個話題想和同學們一起探討!
主題
1.你能為自覺納稅設計一句廣告語嗎?
2.如果我是稅務稽查員,如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
3.我們能為納稅做些什么?
板書設計:
納 稅
各種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230×5%=11.5(萬元)
數學六年級教案9
一、教材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蘇教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
2、會用字母表示圓心、半徑、直徑;理解并掌握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能正確熟練地掌握用圓規畫圓。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自主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教具演示
。ǎ保┙處熝菔,學生觀察,找出圓并感知圓,得出其是平面圖形。
。ǎ玻┍容^與其它平面圖形的區別,知道圓是曲線圍成的圖形。
2、師生對話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圓,教師課件演示,并注意與球的區別,設置車輪是圓形的懸念。
。ǘ、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稱介紹
。1)師畫圓,生注意觀察
。2)講解圓心的定義,并讓學生知道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徑、直徑,明確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4)新授中的鞏固:在圓內找半徑和直徑。(根據課堂變化出示課件鞏固圓的知識)
2、畫任意圓和固定圓
(1)生畫一個任意的圓。
。2)繼續畫一個固定的圓,并剪下來。
3、操作與發現
(1)明確要求,分小組進行操作。
。2)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圓內半徑,直徑的特征及二者間的關系。
。3)學生操作后交流,并將交流結果記錄在發現紙上。
(4)學生反饋交流信息,師生共同評價。
。ㄈ、新知鞏固
1、基本練習,鞏固本節課圓的知識。
2、發散性練習,提高學生對圓的認識。
。ㄋ模⑦\用實際
用本節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即課始留下的車輪問題。
(五)、根據課堂實際靈活進行總結或延伸。
四、課后反思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本節課教師通過創設寬松、愉悅、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導入中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如自我習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賞,享受成功的`愉悅,可激發學生探知的欲望。如讓學生剪、折、畫、量、議、找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會探索的方法。如通過學生評價教師、學生,師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學生的腦、手、眼,讓學生大膽地想、放開去說、隨心地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學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民主平等、開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這樣教學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置身于這樣的學習情境之中,真正達到了讓學生享受學習的意境。
數學六年級教案10
整理和復習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區分比和比例。
2、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判斷。
3、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知識整理
1回顧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形成支識網絡。
2我們學習哪些知識?用合適的方法把知識間聯系表示出來。匯報同學互相補充。
復習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什么叫解比例?怎樣解比例,根據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反比例的關系?
什么叫比例尺?關系式是什么?
基礎練習
1填空
六年級二班少先隊員的人數是六年級一班的.8/9一班與二班人數比是( )。
小圓的半徑是2厘米,大圓的半徑是3厘米。大圓和小圓的周長比是( )。
甲乙兩數的比是5:3。乙數是60,甲數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頁2、3題
綜合練習
1、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項減去12,那么第一項應減去多少?
3用5、2、15、6四個數組成兩個比例( ):( )、( ):( )
實踐與應用
1、如果A=C/B那當( )一定時,( )和( )成正比例。當( )一定時,( )和( )成反比例。
2、一塊直角三角形鋼板用1/200的比例尺畫在紙上,這兩條直角邊的和是5.4它們的比是5:4,這塊鋼板的實際面積是多少?
數學六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運動會的情境中,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以內數的'大小。
2、在比較過程中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初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
3、在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中,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運動會的掛圖、各種小動物的頭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談話:森林運動會開始啦,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1、出示情景圖
提問:瞧,運動員登場了,同學們看一看有幾支代表隊?
2、學生匯報
3、在仔細看一看,每個隊有幾名隊員?
生答
二、設計比賽方案
談話:現在四隊隊員要進行拔河比賽,可是比賽方案還沒有呢,請你來當小裁判,你想讓哪兩隊在一起比賽?
1、分組討論比賽方案
2、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三、認識
提問:剛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種比賽方案,你們覺得哪個隊比賽最能體現拔河比賽的公平?
學生回答。
1、問為什么,師貼圖板書。
2、我們來把小兔和小猴手拉手,看看它們是不是都有好朋友?
一邊說一邊連線。
3、你發現了什么?生答,所以它們一樣多。
4、在4與4之間寫=,它的名字叫等號,跟老師來讀。
數學六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聯系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概括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能夠正確地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認識事物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系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正確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復習商不變的性質。
(1)誰能很快地直接說出 4125的商?
(2)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4125=(414)(254)=164100=16.4)
(3)你這樣做根據的是什么?(商不變的性質)它的內容是什么?
2.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
(1)把下面各分數約分:
(2)通分練習:
(3)我們進行約分和通分根據的是什么?(分數的基本性質)它的內容是什么?
3.求比值的練習。
8∶4= 48∶12= 16∶8=
24∶18= 40∶16= 15∶5=
(二)學習新課
1.導入新課。
我們以前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系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規律可循?下面,我們就一起研究研究。
2.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1)創設情境。
2∶4根據比與除法的關系可以寫成2∶4=24,再想想,2∶4等于4∶8嗎?你是怎么想的?(2∶4=24=(22)∶(42)=48=4∶8)
(2)概括比的基本性質。
①小組討論:看看上面的兩個例子,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樣的規律?
②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者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強調同時、相同、0除外這幾個重點的關鍵詞語。
(3)出示課題,這就是比的基本性質。(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3.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1)引出比的基本性質的作用。
例 一年級有學生45人,二年級有學生40人,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人數的比是多少?
請同學回答:有的同學說是45∶40,有的同學把45∶40化簡成9∶8。
討論: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人數的比是寫成45∶40好呢,還是寫成9∶8好?(寫成9∶8能使數量間的關系更加簡明。)
(2)解釋什么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我們以前學過最簡分數,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簡分數?最簡單的整數比就是比的前項、后項是互質數,像9∶8就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3)化簡比。
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例1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這是一個整數比,但不是最簡單的整數比,請你在練習本上把它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化簡整數比的方法是什么?(用比的前、后項分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直到前后項是互質數為止。)
這個比的前、后項是什么數?(分數)
18)這里為什么要同乘以18?(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只要把比的前后項都乘以它們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8,就可以把分數比轉化成整數比,進而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概括:怎樣把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一般先把比的前、后項同時乘以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轉化為整數比,再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請把1.25∶2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討論:如何把小數比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苄〗Y;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整數比、小數比、分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方法是什么?(第一步都化成整數比,接著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后項同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使比的前、后項成為互質數。)
(4)區別化簡比和求比值。
、俪鍪揪毩曨}:化簡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填表之后用投影進行訂正。
討論:由于化簡比的方法和求比值的方法可以通用,再加上兩種計算的結果在形式上有時是一致的,如8∶12,化簡比和求比值的結果都
比值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個數,可以寫成分數、小數,有時也能寫成整數。而化簡比則是為了得到一個最簡單的整數比,可以寫成真分數或假分數的形式,但是不能寫成帶分數,小數或整數。)
(三)鞏固反饋
1.完成第57頁的做一做。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請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用投影儀集體訂正。
2.完成第59頁第6題。
聲音在空氣中每秒傳播340米,有一種噴氣式飛機每秒最快飛行578米,寫出這種飛機最快的速度同聲音速度的比,并化簡。
578∶340=17∶10
3.填空:(口答)
(1)85∶51=(85( ))∶(51( ))=5∶3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習了哪些知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質?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如何把整數比、分數比、小數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
(五)布置作業
第58頁第5題,第59頁第7,8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復習準備中,從復習商不變的性質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入手,啟發學生類推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不僅使學生很快地理解并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還深深地受到了事物間存在著內在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對于比的基本性質,不僅要求學生理解其內容,更重要的是會應用,即化簡比。例1的3道小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各種情況化成最簡整數比的方法:(1)是整數比,一般要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都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2)是分數比,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乘以兩個分數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轉化成兩個整數比再化簡;(3)是小數比,第一步應用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位數的方法化成整數,再化簡。
最后鞏固練習中的第3題是提高題,要求學生說一說怎么想,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學過的知識。
數學六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課件出示復習題。
(1)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2)計算:
+ + = + + =
2.引出課題。
+ +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么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什么?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3、 課件出示例1
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學生根據線段圖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 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于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數乘以整數的法則。
A.導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轉化思想把分數乘以整數這個新知識轉為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說互相看。)
B.歸納法則。
通過以上計算,想一想分數乘以整數怎樣計算呢?
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的語言準確又簡練。
小組討論,總結出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么?
強調:能約分,要先約分;結果是假分數一定要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4、 教學例2
(1)出示 ×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么辦?
(3)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后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看圖寫算式
2.先說算式意義,再填空。
3.看算式,約分計算。(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四、學生課堂自評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每個學生給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
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 和的簡便運算。
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11 ×3
= 2×3/11
= 6/11
數學六年級教案14
【案例與反思】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搜集有關儲蓄的信息,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二、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匯報調查結果)
。ㄉ鷧R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后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導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并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三、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張大爺是一個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來節省下來的1000元錢存入銀行,定期為兩年,由于他行動不便,你能幫助他進行儲蓄嗎?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匯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復制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了解學生填寫情況后,最后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系生活,設置儲蓄密碼。
師:同學們,為了保證儲蓄的安全,你認為應該用什么辦法呢?
學生:(經過討論后回答)可以設置密碼。
師:設置什么樣的密碼比較好呢?
。▽W生熱烈進行討論)
生1:可以用存款人的生日。
生2、可以用有紀念意義的日期。
生3:比較容易記的數字。
師:設置密碼時,一般設置比較容易記憶的數字,可以用某人的生日或與他有關系的一些數字。
師:請你們給張大媽設置一個密碼。
。4)保管好存折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后,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折,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折。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匯報情況)
生1:10002.43%2=58.6(元)
生2:10002.43%2=58.6(元)
58.620%=11.72(元)
58.6-11.72=46.88(元)
生3:10002.43%2=58.6(元)
58.6(1-20%)=46.88(元)
師生集體討論訂正,教師強調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媽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000+46.88=1046.88(元)
師生總結計算方法。
2、鞏固新知 學生進行練習
五、課后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后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教學與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了以下幾點教學思想:
一、關注學生發展,整合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后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發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
二、聯系實際應用,重組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都是教師在遵循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確立的,教師只關注教材、大綱和教學參考資料,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背景,學生接受的歸根到底只能算是數學知識。這種數學知識不能服務于學生的生活,更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課充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用,重組教學內容,將課前調查、課后實踐、怎樣填寫儲蓄憑條、怎樣設置密碼等知識和本節課教學內容利息組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經歷了儲蓄的過程,充分理解了有關利息的知識。并在相關問題的解決中,相應地獲得了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三、培養學生能力,開放教學過程
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搜集有關相關的信息,這樣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課堂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匯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了學生信息的交流和處理能力;課后又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
《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為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于他們的再發展。
數學六年級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2—4頁例題及“做一做”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具學具:
溫度計、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傧蛏峡矗ㄏ蛳驴矗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垭娞萆仙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谥R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
、芰闵10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
3、談話: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準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看教材: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氏度嗎?(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個0,表示0攝氏度)。
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氏度。
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偕虾5臍鉁乇0℃高,是零上4攝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②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并讀一讀。
3、聽一段中央臺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我們觀察課本上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們再來看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
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于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于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么來說服我?
、谌绻袑W生發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
4、小結: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于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于。但對于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象+4、 4、+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象—4、—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這節課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正數和負數。(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xxxx。水結冰時的溫度是xxxx。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存折: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準,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要到地下3層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和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七、布置作業
《家庭作業》第1頁的練習。
【數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的六年級教案12-15
小學六年級教案數學教案01-05
六年級數學教案:位置數學02-13
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01-02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1-12
六年級數學比的教案01-05
人教版數學六年級教案01-24
六年級的數學教案09-29
小學數學六年級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