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數學教學教案

時間:2023-02-01 13:53:4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學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教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教學教案

數學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個位和十位的計數單位,知道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2)能力目標: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能正確說出每個數的數位和數位上的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讀、寫出100以內的各數。

  (2)教學難點:能正確說出每個數的數位和數位上的數。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土曚亯|,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學會了100以內數的組成,現在我想考考大家,聽仔細呦

  1、(1)()個一是一十,十里面有()個一。

  (2)()個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個十。

  (3)4個十和2個一組成()

 。4)3十和5個一組成()

 。5)7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2、從51數到100

  3、這節課,老師還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和我們一起學習,它是誰呀?(出示計數器)

  復習數位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個、十)對!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有幾個一就在個位上寫幾!薄澳敲丛趺礃佑糜嫈灯鞅硎17?”(指名回答,并上來撥珠子)

  “對!因為17由1個十和7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撥7,在個位上撥1。”(并指名回答這樣寫和讀17這個數,可指名上來板書)

  4、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1這樣用計數器表示?”(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ń處熆梢砸龑W生想:21由2個十和1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2,在個位上撥一,寫作:21讀作:二十一)

  “其實20以上數的讀寫和20以內數的讀寫是一樣的!蹦沁@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100以內數的讀數和寫數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新課起航

  老師買了一些鉛筆作為獎品,要獎會動腦筋的愛舉手的小朋友,大家能幫老師一起來數數嗎?

  1、教學例4。

  出示2捆鉛筆(每捆10支)和4支鉛筆。

  問:

  ①我手上拿了幾支鉛筆?為什么?《有幾個十枝和幾個一枝。(2個十枝和4個一枝)》

 、谠鯓釉谟嫈灯魃媳硎?說說你撥珠的理由!秵l學生說出2捆鉛筆表示2個十,在十位上撥2顆珠子,4枝鉛筆表示4個一,在個位上撥4個珠子表示》

 、圩x一讀計數器上的數(指導讀)

  ④寫一寫這個數(指導寫)

  2、教學例5。

 。1)第一行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讀給同桌同學聽,教師巡視指導。

  (2)第二行第1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十位上有4個珠子,個位上一個也沒有,試問:這個數該怎么寫?學生回答后,教師強調,“這個數十位上是4,就寫4,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因此寫作:“40”讀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題讓學生嘗試,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教師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教師強調,寫數的時候,有幾個十,就在十位上寫幾,個位上一個也沒有就寫“0”占位,如30、40、50……個位都寫“0”。若這些數個位上不寫“0”行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及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例6。

 。1)讓學生在計數器上一個一個地撥,在個位上撥9顆后提問:“再撥一顆是幾顆?10個一是多少?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學生邊撥邊回答。(10個一是十,在計數器的十位上撥一顆。)

 。2)在十位上一個一個的撥,撥9顆后提問:“這9顆算珠表示多少?再撥一顆表示幾個十?10個十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

  同桌討論、交流后回答。(10個十是一百,在計數器的百位上撥一顆。)

 。3)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試著寫出這個數,并讀一讀。

  寫作:100讀作:一百

  比一比誰寫得整潔、美觀。

 。4)對著計數器上的數位表,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每個數位上的數分別表示什么。

  回答后打開書35頁,填在書上。全班齊讀兩遍。

  教師小結并板書: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的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原理及數位順序表。)

  課堂練習

  1、(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2、練習:第35頁做一做第3題。

  作業安排

  課本第36頁第4題。

數學教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頁至67頁教學內容及第67頁“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角的周角,初步建立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2、進一步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并建立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概念。

  3、認識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

  4、通過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轉一轉等活動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難點:

  認識周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過的角有哪些?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認識過的角:直角、銳角和鈍角。 師:你們以前是怎樣辨別直角、銳角和鈍角的? 教師指名回答,引導學生回憶。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認識一些特殊角,深入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建立直角的的概念。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直角的度數,學生量完后,請幾個同學匯報得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一個直角是由90°。

  2、認識平角,建立平角的概念。

 。1)認識平角。

  課件演示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的過程。 課件演示后,讓學生也按課件演示的過程把兩個三角尺的直角拼起來,并看一看,議一議。 教師指出:把這兩個直角拼起來可以組成一個新的角。(課件閃現新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師:這個角有什么特征? 指名回答。 教師指出:像這樣,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角是平角。(課件閃現下圖)

 。2)認識平角和直角的關系。

  師:一個平角是多少度你知道嗎?你是是怎么得到的? 指名口答。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1平角=2直角,1個平角是180°

  3、建立銳角、鈍角的概念。

 。1)測量。

  讓學生用量角器量出課本第66頁下半部分的'三個角的度數,并記錄下來。 指名匯報時,先讓學生說一說這三個角分別是什么類型的角,再讓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2)議一議。

  讓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圖中左右兩邊的角與中間的直角有什么不同。

 。3)交流歸納。

  小于90°的角是銳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鈍角. 教師說明:大于180°的角不是鈍角.(如181°、200°、220°就不是鈍角)

 。4)練習。

 。ㄕn件出示) 把下面各度數所表示的角進行分類。

  93° 45 ° 87 ° 99 ° 145 ° 170 ° 181 ° 90 °

  4、認識周角,建立周角的的概念。

 。1)認識周角。

  課件演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組成角的過程。 教師指出: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是周角。 讓學生觀察后,指名說一說周角有什么特征?

 。2)認識周角、平角、直角三者之間的關系。

  師:你知道一個周角是多少度嗎? 引導學生推算。

  1周角=( )平角=( )直角 。

  1周角=( )度

  三、操作活動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3題。(課件依次出示3道題)

  四、全課小結

  讓讓學生談自己學習的收獲。

  五、作業

  練習十三第1、2、3題。

數學教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和不超過100的),會正確口算兩位數中兩位數。

  2、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的意識。

  重點難點:

  1、正確口算。

  2、根據情況選擇恰當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前置性作業。

  1、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23+30= 32+28=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教學主題圖。

  老師:學校組織二年級學生去鳥島。看,他們多高興啊。ㄟ呎f邊展示主題圖)

  老師: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小組交流,并展示。

  老師聽學生回答,并把主要信息板書出來。

  2、教學例1。

  繼續展示例1圖。

  小組討論:二年級有四個班,怎樣坐船合適?請你幫忙設計出乘船方案。

  兩個班坐一條船,有幾種方案?

  老師:同學們正高興地上船呢!現在上船的是二(1)班和二(2)班的'學生,

  大家想一想,二(1)班和二(2)班能坐下嗎?請小組討論一下。 老師:要想知道二(1)班、二(2)班能不能坐下,應該怎么想?怎樣算?請各小組討論并交流展示。。匯報

  3、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并計算,這四個班怎樣搭配兩條船就夠了?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54+21= 15+75= 37+24= 81+11=

  2、買一個玩具汽車29元,買一個玩具熊35元,各買一個共需多少錢?

  四、思維訓練。

  一輛玩具汽車29元,小華有60元錢,買兩輛夠嗎?

數學教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進行10以內的數數,初步感知數的守恒。

  2、以游戲的情景,感受圣誕節的快樂氛圍。

  活動準備:

  圣誕樹、圣誕禮物、任務卡、小動物等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圣誕節到了,你們有沒有收到圣誕禮物啊。

  2、今天我給你們沒人都準備了一個圣誕禮物,你們想要嗎?

  二、基本部分:

  1、不過,老師準備的禮物是要你們動腦筋找的哦!

  2、張老師在你們的椅子下面都放好了任務卡片(點數),你要根據任務卡片去找禮物。

  3、我們來看看你找到的是你不是你的禮物呢?(驗證)

  4、節日里收到禮物真的很開心,快打開看看里面是什么禮物。

  5、你們找到禮物開心嗎?不過還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沒有收到禮物,他們一定很傷心的,我們也給他們去準備一份禮物,好嗎?

  6、我有一張愛心卡片(數字),根據愛心卡片請你把禮物放在袋子里,等一下我們去送給他們。給幼兒再次操作的機會。

  7、我們來看看你們裝的'對不對,如果不正確他們一定不開心的。(驗證)

  三、結束部分:

  1、你們圣誕節都有禮物了,也給好朋友們準備了禮物。小動物們也很羨慕,看看是那些小動物呢?

  2、它們喜歡什么禮物呢?那是不是呢?有多少呢?

  3、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用了什么辦法?看看我的方法和你們是不是一樣呢?,(眼睛看,心里數;兩個兩個數;封閉式數)

  4、原來,小動物們的禮物雖然看上去排列方式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但是我們還可以用好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數出來的。

  四、活動總結:

  教學反思:

  能通過圖片等方式,讓幼兒區分中外節日的不同,從而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讓每一位幼兒在娛樂中學習,從學習中娛樂。不足之處是沒有讓幼兒親手制作小禮物,而是自備小禮物互送。

數學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2.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制條形統計圖的第(2)、(3)步,即分配條形的位置和決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單位長度.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我們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整理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

  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之間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統計圖有條形、拆線和扇形統計圖(用投影器逐一顯示)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已初步認識了條形圖,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及特點.

  意義:條形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畫出長短不同的

  直條,然后把這些直條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特點:從圖中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

  l、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圖中畫有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請你看看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分別表示什么?

  3、每個車間多少人?哪個車間人數最多?哪個車間人數最少?

  (二)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1、出示例1某地1996~20xx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19xx年19xx年19xx年19xx年20xx年

  降水量

 。ê撩祝9208601005670704

  根據上表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

  2、教學制作方法,師邊示范邊講解.

 、俑鶕䦂D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講述:要制的統計圖有年份和降水量兩方面的內容,需要用兩條射線來表示.

  先畫一條水平的射線(向右)表示年份,再畫一條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表示降水量.

  教師說明:水平射線下面及垂直射線左面都要留有一條空白,因為水平射線下面要注明每個直條所表示的內容,垂直射線旁要注明各直條的數據,兩條射線不能畫在圖紙的中間部位,因為那樣會因高度不夠畫不下,或排不下五個直條.

  ②在水平射線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教師提問:例1的統計表中有幾個年份?那么圖中要畫幾個直條?

  ③在垂直射線上根據數的大小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講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數據是1005毫米,垂直射線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數量.在垂直射線上方要注明單位.

 、馨凑諗祿拇笮‘嫵鲩L短不同的直條.

  教師講述:為了準確地表示各個數據,還應在每個直條的頂上注明數量.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xx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xx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幾倍?(1005÷670,是1。5倍)

  教師提問:對照統計圖和統計表說一說,用哪種方式表示的數抗叵蹈直觀?

  三、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方法,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四、隨堂練習

  1.某地區20xx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XXXXXX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條形統計圖.

  2.下面是某班學生1分鐘跳繩成績的統計圖.

  3、我國五座名山主峰的海拔高度如下表.

  XXXXXXX

  根據表中的數據,完成下面的條形統計圖.

  五、布置作業

  1.熟悉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2.19xx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9元,19xx年為275元,19xx年為460元,

  19xx年為16xx年,19xx年為6404元.根據上面的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用1厘米長的直條表示1000元)

  六、板書設計

數學教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積累幾條對子(對聯、對句),能熟讀成誦

  2、閱讀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一年四季景色的變化及短文的敘述順序。

  3、參加集體討論,意思能表達清楚,能與別人合作討論交流,適時適當提出自己的看法,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4、能具體、有條理地寫下想對別人說的一件事。

  二、教學時數:

 。5課時)

  三、教學準備:

  一年四季的景色圖。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復習學習過的對子,背一背。

  2、出示練習的對子,明確要求:

  1)、讀出韻腳,讀出節奏

  2)、比一比,誰用最少的時間把它們記下來。

  3、學生自由讀對子,試著理解對子的意思,背誦。

  4、比賽背誦對子

  5、交流其他對子,指名學生寫到黑板上。

  〈二〉、閱讀短文,理解內容。

  1、獨立閱讀短文,借助工具書查詞查字,理解短文內容。

  2、分小組學習,先讀短文再說說每個季節的不同景色,教師巡視輔導。

  3、小組派代表說說每個季節什么景物最美。

  4、討論說說你認為哪個季節最美?(先說后寫)

  5、說說短文的敘述順序。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談話興趣

  1、請同學說說校園的環境。

  4、導入話題: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

  〈二〉、聯系實際生活,拓展話題。

  1、說說自己在日常生活如何做好環境衛生,有何感受?

  2、說說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

  3、同桌交流、增強環保意識。

  〈三〉、小組內討論:

  1、我們應該選擇什么環境生活。

  2、當清水變渾濁,空氣被污染,草坪被踐踏,墻壁被涂抹……你有什么想法?

  3、對于這種種不文明行為,你準備采取什么行動?

  〈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綜合意見。

  〈五〉、各小組派代表就本小組的綜合意見進行匯報,全班同學評議,說說哪個小組說得最好。

  〈六〉、課堂小結

  1、如何更好地做好環境保護。

  2、作業: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好環保。

  第三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作文興趣

  〈二〉、交流啟發,拓寬思路

  1、全班交流回憶最近自己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事。

  2、向小組成員說說自己最想告訴別人的事,要講得有條理

  3、小組派代表在班上說說自己最想說的事。

  〈三〉、讀習作要求,明確作文要求

  1、選擇的事必須是自己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

  2、選擇的事應該是自己最想對別人說的。

  3、事情要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四〉、學生嘗試作文,教師巡視輔導。

  〈五〉、評議學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續完成作文。

  2、完成練習冊。

數學教學教案7

  設計意圖:

  鮮艷的顏色對幼小兒童的視線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早期掌握多種顏色會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可以培養幼兒美的情操,陶冶幼兒幼小的心靈。為此,我選擇了《顏色的秘密》主題中的教學內容。因為偶爾聽到班內孩子哼唱了《粉刷匠》的歌曲,同時結合幼兒心理活動的特點,給我靈機一動,想到以“小小粉刷匠”為主線展開情景教學。其中我創設了三個不同形式的情境展開活動:首先是表演情境,在第一環節“認識顏色”的過程中,我借用《小手拍拍》的歌曲,在一問、一答、一指的的表演中完成第一條目標中的“感知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其次是實踐情境,通過實踐,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認識,而他們也對實踐過程、實踐結果充滿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第二環節就采用此策略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鞏固認識顏色。第三環節主要運用了游戲情境,讓幼兒在進行“顏色寶寶回家”的游戲中達成了按顏色標記分類的目標。總之,在本次活動過程中,以情境和游戲為主,結合課堂教學活動和認識事物的指導活動,把學習和運用揉合在一起,使孩子在興高采烈的活動中認識并掌握抽象的顏色,體現了活動的教學情趣性。

  活動目標:

  1、感知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學習按照顏色標記進行分類。

  2、樂意參加數學活動,并能自己動腦完成操作活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屋頂分別是紅、黃、藍顏色屋頂的房子;

  2、紅黃藍三種顏色紙片若干;

  3、顏色片片掛牌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顏色。

  1、初步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教師扮粉刷匠邊唱邊出示紅、黃、藍三座房子:

  師: 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瞧,粉刷匠在刷新房子,看看房頂是什么顏色的?個別講述,請兩三個幼兒說說;游戲:“那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我來問,你來指出來,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紅色在哪里?請你指出來”幼兒一起指;集體講述:一起告訴我,這是紅房子------)

  2、通過操作活動鞏固認識顏色。

  引導幼兒將顏色片片貼到相應顏色的屋頂下面。

  師:“這幾座房子還沒有粉刷好,要請小朋友幫忙呢!,請你們拿起顏色片片貼到一樣顏色的房頂下面,把房子變得更漂亮!

  要求:先看一看,說一說自己拿的是什么顏色的片片,然后邊貼邊說:紅片片刷成紅房子(幼兒操作)

  3、簡單小結,糾正幼兒的錯誤。

  師:小朋友把房子刷好了,你們看看刷對了嗎?

  二、認識顏色標記

  出示顏色標記,引導幼兒觀察、認識。

  師:哇,紅房子、黃房子、藍房子真漂亮!老師這里有三個顏色標記,紅色的叫紅標記,黃色的叫——藍色的叫——

  三、按顏色標記回家。

  1、分辨自己是什么顏色寶寶

  師:“今天我們身上都掛了漂亮的顏色片片,看看高老師身上掛的是什么顏色片片?(幼兒回答)。那我今天就是紅色寶寶了。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掛的是什么顏色的片片呢?你就是什么顏色的寶寶(幼兒回答)

  2、游戲:顏色寶寶回家

  師:“房子刷好了,顏色寶寶要住新房子了。想一想紅色寶寶應該要回什么顏色的'家呢?”幼兒回答

  游戲:顏色寶寶回家。

  我們一邊唱一邊回到自己的家。教師帶領幼兒游戲:“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房子刷好了,寶寶快回家。寶寶聽到快回家就趕緊回自己的家。”

  (游戲一到二遍,檢查并糾正回錯家的寶寶)

  3、結束

  師:我們幼兒園還有好多地方等著小朋友們去刷,小小粉刷匠們,我們去刷房子咯!唱著《粉刷匠》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選擇了“認識顏色”為題材的內容,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主要通過情境游戲的形式展開活動,從中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在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辨別紅、黃、藍三種顏色,并進行分類。從而提高他們的興趣,并在活動中斷糧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由于剛入學的小班幼兒年齡小易學易動好表現,他們在初步認識了紅、黃、藍三種顏色后,對顏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讓幼兒以親歷親為的方式學習,體驗在游戲中學習的樂趣,初步學習將紅、黃、藍三種顏色分類并把相同的顏色放在一起。

  在做游戲的過程中發現,讓“粉刷匠”找相應的顏色片片和 “顏色寶寶回家”這兩個環節中,我發現幼兒之間的差距還是有的,有的能力強的幼兒會很快找到并貼到相對應的房子上,而有的幼兒卻對顏色有點混淆,可以說 “舉棋未定”。所以,從活動中我感覺到:根據不同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給幼兒的操作材料、對幼兒的活動要求,也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尤其對于能力弱的幼兒,操作難度也應相應地降低一點。另外,在活動中孩子們都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我就按著自己的思路來展開活動,沒有對孩子的行為積極回應,這是這堂課中老師所缺乏的教學藝術性。今后要在回應幼兒方面更加注意,孩子想說的,盡量讓他說出來,孩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就要給她們充分的學習主動權。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幼兒在輕松活動的環境中基本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此次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和掌握的程度,也使我受到了啟發:數學活動也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創造快樂的學習氣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是幼兒在輕松、愉快、活潑的狀態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

數學教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 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數一數、算一算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就在我身邊!

  2. 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在活動中使學生對1-20各數有初步的`認識。

  3.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觀察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調動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體會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就是一名小學生了,我們先一起到校園中去發現數學問題吧。 二、觀察圖,說一說

  在我們的學校里藏著許多數學問題,我們來找一找吧。

  1. 觀察校門口,你看到了什么?說一說,數一數他們的數量。

  2. 請你自己觀察學校操場上的同學們在干什么?數一數,你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怎么觀察的?學生說一說。

  3. 你還想觀察什么地方?請你自己觀察,說一說。 學生觀察說一說,數一數。

  4. 請你觀察圖,你還發現了什么? 校園一共有19名同學,2位老師,3棵蘋果樹,蘋果樹上一共掛了14個蘋果。

  5. 你是怎樣指導的?

  三、數一數

  我們的教室里也藏著數學問題,誰能找到?(你真會觀察)

  四、課外延伸

  數一數你家的物品的數量。

  五、課堂小結

  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表揚。

數學教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減法算式表達的數量關系。

  2、培養幼兒積極的思維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樂于講述探索過程。

  活動準備

  1、教具:七座房子、三幅畫、數字1-6、符號、-、=。

  2、人手三幅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鞏固:開火車

  1、教師:以前我們玩過數字4、5的開火車游戲,今天老師帶大家要玩數字6的開火車游戲。

  2、嘿嘿!我的火車一點開,你的火車幾點開?嘿嘿!我的火車5點開。(集體、個別)

  二、情境感知

  1、看圖學習6的第一組加減法

  教師:你們看,火車已經把我們開到新建的小區里,一共有7個小區,有1號、2號、3號、4號、5號、6號小區,

  聽說小區里有許多美麗的花,這么漂亮的小區你們想不想進去參觀參觀啊?

  2、這7個小區里分別有三副圖片,請我們小朋友分別用三句話來講述圖上的'事情,

  要是誰能正確的說出這事情的話就能順利的進入小區。你們愿不愿意來說一說?

  3、幼兒第一次探索操作---看圖講述

  (1)提問:請你來說一說,你選擇到幾號小區的?里面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花盆里有5朵紅花,1朵白花、花盆里一共有6朵虎)

  集體驗證,并集體把這件事講述。

  (2)分別請到其他小區的小朋友來講述

  (得到大家驗證后,再集體講述)。

  (3)小結:呀,我們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能把7個小區里的事情講的很清楚了,趕快表揚表揚自己。

  4、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邊講述邊列出算式

  教師:剛才是讓小朋友分別講了7個小區里的事情,現在讓小朋友根據剛才講的事情

  分別用一道算式題把它記錄下來。

  (1)交代幼兒操作要求

  (2)提問:這件事你用一道什么方法的算式記錄下來?為什么用加法算式?

  (3)請一位小朋友上來邊講邊記這道加法算式。

  (1+6=7)大家一起把算式讀兩遍。

  (4)除了用這3數字列出一道加法題,還可以用這3個數字列出其它題目嗎?

  幼兒依次類推,分別得出其他三個算式。6+1=7、7-1=6、7-6=1。

  再次把算式認讀兩遍。

  三、體驗理解---互換規律

  1、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題,他們有個小秘密?看誰先能找出秘密來。

  2、小結:1+6=7、6+1=7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總數不變,

  所以看到1+6=7,馬上就想到6+1=7。我們把它稱做為朋友題。

  同樣看到7-1=6,馬上就想到7-6=1。我們也把他們稱做為朋友題。

  3、練習互換,老師拿出題卡。

  請我們小朋友馬上說出他的朋友題是誰?

  1+6=7(6+1=7)、7-1=6(7-6=1)

  四、活動結束

數學教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和操作,使學生理解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知道乘法算式的含義.

  2.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會正確地讀出和寫出乘法算式.會正確地敘述乘法算式的意義;還要會用學具擺出乘法算式的含義.

  3.培養和訓練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思考方法.

  教學重點

  知道乘法的含義,了解到“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難點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算式:4+6+9和2+2+2.

  (1)要求學生找出這兩個算式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2+2+2這道算式的加數是相同的',那么2就是這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板書).

  (2)數數看是幾個2相加?(3個)

  2.出示算式:5+5+5+5.

  提問:這個算式中的加數相同嗎?這個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是幾?幾個5相加?

  3.要求學生說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

  教師小結:這些算式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板書)

  4.設疑:2+2+2是3個2相加,那么4個2相加,怎樣列式?5個2呢?50個2、100個2、1000個2相加呢?

  揭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長.

  5.引入:今天我們學習一種簡便的方法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能使這些很長的算式縮短.這個方法叫乘法(板書).

  教師出示教具加號“+”,然后向右旋轉成乘號“×”,貼在黑板上.

  6.介紹乘號“×”及其寫法.

  二、進行新課

  (一)教學2×3=6.

  1.出示小花圖.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例5 桃子圖 例6 4×3-2=

  一共有多少個桃?

  3+3+3+2=11 3×3+2=11

  (1)先出示2朵.提問:你們看,這是幾朵小紅花?(2朵)我們把2朵小紅花看成一組.然后再出示2朵,又出示2朵.

  (2)提問:一共擺了幾組小紅花?(生:3組.)求一共有多少朵小紅花,用什么方法算?怎樣列式?(板書:2+2+2=6)

  2.教學用乘法計算.

  (1)這道算式中的相同加數是幾?(生:相同加數是2.)寫乘法算式時先寫相同加數“2”,再寫乘號“×”.

  (2)數數看這是幾個2相加?(板書:3個2)乘號后面寫“3”,這個3叫做“相同加數的個數”.(板書算式:2×3=6)

  3.教學讀法.

  這個算式怎么讀呢?(板書:讀作2乘以3)教師帶讀,再要求齊讀.

  4.鞏固意義.

  提問:

  (1)2×3里的2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數?相同加數寫在乘號的哪一邊?

  (2)這個3怎么得來的?它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數?寫在乘號的哪一邊?

  (3)2×3表示幾個幾相加?

  (二)教學3×4=12.

  1.指導學生擺小正方形:豎著擺,每3個為一組,擺4組.

  2.提問:

  (1)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形?用加法算怎樣列式?

  板書:3+3+3+3=12.

  (2)這個算式能寫成乘法算式嗎?寫成乘法算式,乘號前面應先寫幾?乘號后面應寫幾?板書:3× 4 = 12

  (3)這個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板書:4個3)

  (三)教學4×5=20.

  1.投影出示:

  提問:求一共有多少個小圓片?用加法算,怎樣列式?

  2.嘗試:請小朋友試一試把這道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板書:□×□=□

  指名填寫并討論:乘號前面為什么寫4?乘號后面為什么寫5,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比較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

  1.請同學們觀察比較剛才我們寫的三道加法算式和三道乘法算式,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每組里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哪種方法計算比較簡便?簡便在什么地方?

  2.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以后我們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要用乘法計算.(板書:求幾個相同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五).改寫練習

  1.將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

  4+4+4

  5+5+5+5+5

  2.討論:8+8+8=3×8,對不對?應改怎樣改正?

  3.將乘法算式改寫成連加算式.

  3×8 8×3

  4.課前我們講的50個2、100個2、1000個2,怎樣改寫成乘法算式.

  5.算式4+6+9,能否改成乘法算式?為什么?

  小結:只有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我們才能用乘法計算.

  (六)質疑.

  三、鞏固練習

  1.填空.

  (1)3×4讀作( )乘以( ),表示( )個( )相加.

  (2)4×3讀作( )乘以( ),表示( )個( )相加.

  2.看演示圖,敘述圖意,再說出乘法算式.(用投影演示)

  (1)蘋果圖:有5個盤子,每個盤子放3個蘋果.

  (2)蘋果圖:有3個盤子,每個盤子放5個蘋果.

  (3)青蛙跳格圖:第一回,每次跳5個格,跳3次.第二回,每次跳4個格,跳4次.(學生回答后,再問一問4×4前面的4表示什么,后面的4表示什么.)

  3.“送信”游戲.(詳見探究活動)

  四、課堂作業

  1.看圖先寫加法算式,再寫乘法算式.

  2.把乘法算式與加法算式用線連起來.

  3+3+3+3 8×2

  9+9+9+9+9 3×4

  7+7+7 9×5

  8+8 7×3

  3.寫出乘法算式,再用圓形紙片擺一擺.

  2個4連加; 4個2連加; 3個5連加; 5個3連加.

  五、質疑歸納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1.凡是在加法算式中,每個加數都相同,就可以把這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數學教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游戲中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基于這一理念,我把猜想游戲定為該教案的主要游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對象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為了讓幼兒“復習10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我設置除了以猜想游戲的形式,我還設置了情境化,采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等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松的游戲中自我探索復習10以內的數。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游戲中復習10以內的數,體驗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

  2、在觀察水果和數字的同時,培養對事物的專注、記憶能力。

  3.愿意傾聽老師與同伴的講述,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課件;學具:水果的背面有圓點和數字,塑封條。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水果,引起興趣。“這是誰呀?小熊在果園里摘了許多的果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么水果?”(蘋果、梨子、草莓、香蕉、櫻桃、菠蘿)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6種。

  二、水果游戲

 。ㄒ唬┎虏滤砩系臄底

  1、這些水果要和小朋友玩個猜數的游戲,每個水果的身上都藏有一個不同數字,而且這些數字是在5—10之間的,你們知道5—10之間有哪幾個數字呢?

  A、蘋果說“我是5—10之間最小的一個數字?我的數字就是5”。

  提問:“蘋果的數字是幾?為什么?剛才蘋果怎么說的?

  B、梨子說“我比5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6

  C、香蕉娃娃說“我比7多1”,那是幾呢?8

  D、草莓娃娃說“我比8少1”那是幾呢?7

  E、“你們看看5————10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9和10,那櫻桃和菠蘿誰是9誰是10呢?”

  櫻桃說:“我的數字比菠蘿小,誰能告訴大家是幾?9那菠蘿娃娃是數字幾?10

  2、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后的數字。

  提問:你是怎么記住的?

  3、猜猜少了哪個數?

  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么水果,重復指認水果和數字。

  (二)給水果排排隊

  1、水果娃娃后面的數字都出來了,那現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請你們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來排隊?誰愿意來排隊。

  2、幼兒上來為數字排隊,說說你是按照什么順序排隊的?

  3、這個小朋友是按照從小大的順序來排隊的,那么你們想不想看看后面的水果會按照什么來排隊呢?

  4、小結:水果是按紅黃紅黃的規律來排的。

  5、還有沒有不同的排法?那水果會是按照什么規律排隊的'呢?

  三、拼貼水果

  1、教師講解作業。

  小熊在果園里還摘了許多的果子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這兒有一張帶有圓點的卡片,看看上面的數字是幾?數數看上面有幾個圓點,那夠嗎?除了看數字外,還要看看卡片的顏色相不相同,這下對了,猜猜老師手里的會是什么水果呢?

  2、幼兒動手拼水果。

  現在請小朋友也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顏色對嗎?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

  3、教師評價作業。

  你們都拼好了嗎?誰愿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么?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后,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游戲重復幾次。

  四、品嘗水果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和水果一起完了猜數的游戲,那老師想請大家一起品嘗美味可口的水果。

  活動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感覺選材還是比較好的,比較貼近生活,而且課堂上內容大部分孩子都會。只是我自己覺得又要白板,又要兼顧小朋友課堂上的呼應,所以感覺離孩子有些遠。另外,由于我選擇全班小朋友上,所以紀律不是很好,到操作部分,有的孩子第一次看見投影儀,很新鮮,一直跑到投影儀處張望。同時,聽課的老師也向我提出了幾點建議:水果的對話可以錄在課件里,不需要老師一直說。

數學教學教案12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周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測量和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計算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為主的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并拓展研究不規則平面圖形的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建立周長的概念,能指出各種平面圖形的周長并會測量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是教學重點;正確、深刻地理解周長的含義是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小組討論等學習形式來強化對周長的理解,讓難點在不經意中獲得突破。

  三、教學意圖和教學思路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體現做數學、玩數學的活動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現探究過程。具體做到兩個拓寬:拓寬周長概念的外延,拓寬周長的測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中盡力把繡球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爭、去辯,在悟中得法。教學思路:從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長概念+通過指和描理解周長概念十通過測量計算三角形和一般四邊形的周長鞏固周長概念并鋪墊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般方法+探究測量計算不規則平面圖形周長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

  1.體驗中引出周長。沿著操場的.邊線繞操場跑步一圈(板書一圈、邊線)、讓學生比劃路線,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邊線、貼平面圖,讓學生用粉筆畫跑步的路線,強調起點、終點、操場一圈邊線的總長度、操場的周長。(板書周長)

  [評析: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知識,賦予《周長這一知識點以現實意義。這樣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撐,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也很容易進入角色。此外,本節課把《周長》描述為一圈邊線的總長度,簡明易懂,充分體現了周長這一數學問題的現實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長。

  (1)指導學生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指出課本封面的周長。(電腦顯示給予確認)

  (2)讓學生指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多媒體隨后顯示)

  〔評析:采用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或感興趣的材料作為研究素材,增強學習的親切感。通過指、描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長,而多媒體的效果使周長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測量計算中深化對周長的認識。

  (1)(多媒體顯示老鼠和兔子分別繞三角形、四邊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問:誰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周長呢?(板書:測量計算)

  [評析:多媒體的動態顯示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的數學問題很快變成學生自覺探索的問題。]

  (2)在作業紙上測量計算三角形、四邊形的周長,再組織小組匯報。(強調:所有邊長的總和)

  [評析:通過練習獲得測量計算平面圖形周長的一般方法,為探索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方法奠定基礎。]

  (3)測量更多邊形的周長,總結強調周長即一周邊線的總長度。

  4.引導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1)出示方格紙上的正方形、長方形,要求測量計算并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

  (2)鞏固練習。正方形的邊長為2分米,計算一個正方形的周長和由這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周長。強調:計算的應是有關圖形一周的總長度。

  [評析:通過這一變式練習,使周長即一周的總長度得以鞏固,進一步強化了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3)測量并計算周長。(出示下面的圖形)

  5.合作解決問題。測量計算出硬幣和樹葉的周長。

  [評析:對周長的理解不局限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等規則平面圖形中,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產生思維定勢。把周長拓展到不規則平面圖形中,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更加深刻,并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數學教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4÷2 55÷5

  2、計算。

 。1)20×30×7 (2)50×6×12 (3)400÷8÷5

 。4)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題中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僭谛〗M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诟餍〗M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诟餍〗M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

數學教學教案14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38—39頁

  教學目的:1、在活動中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厘米、米的認識;

  2、學生掌握正確的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初步形成對周圍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滲透簡單的統計思想。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正確的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

  教學難:在活動中滲透簡單的統計思想。

  教學準備:身高測量器一臺,身高尺5個,卷尺若干,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比劃出1厘米大約有多長?1米大約有多長呢?

  猜一猜講桌大約有多長?窗戶的寬大約是多少?

  二、活動

  1、驗證猜想,總結方法。

  ①分組測量講桌長,窗戶寬。

  ②匯報測量結果。

 、蹘煟簽槭裁唇Y果會不一樣?學生分析原因。

 、苄〗Y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我們測量出的結果。

  2、測量身高,滲透統計思想。

 、 猜猜同桌的身高。

 、 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 介紹測量工具。

 、 生介紹測量方法并示范。

 、 分組測量每個同學的身高,記錄數據。

 、 完成統計表并觀察,從中能了解到什么內容?

 、 討論:我發現自己長高了。(課題)知道某位同學的身高是多少;哪個高度的人數最多。

  3、自由測量

 、 啟發:你還想測量什么?

 、 生自由發言。

  ③ 討論:怎樣測量步長和手臂伸開的長度?

 、 分組自由測量,記錄數據。

  ⑤ 匯報測量結果。

  三、小結

  今天這節課開展了哪些活動?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隨著新數學課程的推行,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學習數學時的感受和體驗,重視合作交流。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課堂上的活動會增多,學生也會更多地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來進行學習。而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怎樣進行合作式學習。我們的學生不缺乏聰明的頭腦和靈巧的雙手,但是獨生子女的特殊生長環境,使他們自幼就不善于與同齡人合作。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合作,是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學習方式,乃至適應未來高度合作化社會的重要一步。

  在此,筆者以數學實踐活動課“我學會測量了”中的兩次小組活動為例,談談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認識和實踐。本課改編自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三冊(人教版試用修訂本)的實踐活動課“我長高了”。

  一、第一次小組活動

  【課堂實錄】第一次小組活動是測量課桌寬度、門窗寬度和黑板長度。學生按每組6~7人,分成8組。3個組測量門的寬度、3個組測量窗戶的寬度,2個組測量黑板的長度,并且記錄測量結果,布置完任務后,學生都十分興奮,個個躍躍欲試,希望馬上開始動手。

  教師提出:請每組同學先討論一下每個人做什么,然后再測量。

  學生嘰嘰喳喳地討論一番后,匯報了計劃。有的組讓每個人都量,于是他們討論了順序,即誰先量,誰后量;有的組指定了兩三個學生,由他們專門負責測量和記錄。

  在隨后的測量活動中,有的組行動有序,速度較快;有的組,幾個學生爭搶著做記錄、做測量,出現了混亂;有的組,個別學生顯得離群;有的組為測量結果不同發生了爭執。

  測量結束后,教師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立刻說了起來,情緒很激動。

  學生首先反映出來的是組織問題,這可從學生的發言中看出。

  【課堂實錄】第一個發言的學生說:“有的同學老是搶,搞得很亂!睂W生們紛紛附和。

  教師問:那應該怎么辦呢?

  有的學生說:每個組應該量之前就商量好誰先誰后。

  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大家應該按我們說好的做,不能搶。這樣才能量得快。

  有的學生說:對,越搶越慢,應該排隊,按順序來做。

  還有的學生說:不能插隊(加塞),組長應該管管那些插隊的人。

  通過這些話可以看出,學生們都已經感覺到秩序的重要性和人人遵守秩序的必要性,并且開始自發地尋求管理。這正是開展活動的目的之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協調人際關系的能力,不是單靠教師苦口婆心的說教就能完成的,而是更多地需要在實際活動中自然地進行,使學生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甚至是碰撞中得到鍛煉。

  學生反映出來的第二個問題是分工問題。

  【課堂實錄】教師主動問一個在活動中顯得離群的學生有什么感受,為什么老站在旁邊不動。

  他說:我想量,可是組長不讓我量?偸亲尅痢梁汀痢痢亮,別人都量不到。

  他的組長解釋道:他量得很慢,所以我就讓量得快的同學量。不然我們組就會很慢。

  教師問其他學生:你們覺得這樣好嗎?

  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的分歧很大。

  有的學生說:“應該讓每個人都量,一人量一次。這樣才公平!边@句話在很多學生中激起了共鳴,他們大多是沒有被指定做測量記錄的學生。

  也有的學生支持組長的意見:“要是每個人都量,時間就不夠了!边@個觀點也得到了部分學生的認同,不過人數相對較少。

  還有的學生想了折中的辦法:“沒量到的人可以下課量。”

  學生雖然年幼,但是他們已經開始思考公平和效率的關系。但即使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公平和效率往往也是一對矛盾。在此時,一個理智的教師不應該絕對地支持某一方,而反對另一方。

  【課堂實錄】經過短暫的思考,我對學生說:“我們搞測量不是為了爭速度第一,而是為了讓大家都掌握測量物體長度的本領。所以,只要時間足夠,就應該讓每個人都量。量得慢的同學,大家可以幫助他,使他能快一點。當然,如果實在是沒時間了,那就只好下課再量了。”

  學生反映出來的第三個問題是協調問題。

  【課堂實錄】在這次活動中,對同一個對象的測量,一些學生結果不同。于是教師請學生們說說是怎么協調解決的。學生說他們一開始爭論得很厲害,后來看哪種結果同意的人多,就寫哪種。

  教師認同這種協調方法,同時指出:“由于每個同學的尺子不是完全一樣的,有的尺子每小格長一點,有的尺子每小格短一點;而且有的人拉得緊一些,有的人拉得松一些,所以量出來的結果可能有點不一樣。如果不知道哪種結果更準確,可以在結果前面寫上‘大約’兩個字!

  綜合學生的發言可看出,測量方面出現的問題較少,學生的感受主要是圍繞著活動的組織和安排說的。這說明剛步入二年級的他們,由于對合作中的組織、分工、協調等問題都很陌生,缺少合作經驗,所以雖然事前有計劃,但是考慮得不全面,在活動中暴露了很多問題。待到回顧時,這些問題自然成了他們討論的中心,引發了他們對其產生原因和解決方法的思考。此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幫助他們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學習怎樣發揮小組集體的力量,怎樣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二、第二次小組活動

  【課堂實錄】第二次小組活動是測量身高、兩手伸開的長度及腰圍。在此之前,學生從來沒有動手做過這三項測量,因此教學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讓學生知道身高、兩手伸開的長度和腰圍的意思,測量的方法以及測量時需要的人數;第二步,學生分組進行測量并填表記錄;顒訒r仍然是按6~7人一組,分成8組,2組學生測量身高,另3組學生測量腰圍,另3組學生測量兩手伸開的長度。布置任務后,學生分組討論測量時的分工、順序等等。

  這次測量前,學生討論得很認真。雖然這次測量,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但是他們并沒有像上次那樣急于開始。可以看出,他們吸取了教訓,開始重視分工、排序等組織工作了。

  【課堂實錄】討論后各組匯報了自己的計劃。這次的計劃比上次周密完整。有一個量身高的組,讓學生按座位順序排隊,第一個學生給第二個學生量并記錄,第二個學生給第三個學生量并記錄……最后一個學生給第一個學生量并記錄;另一個量身高的組,由一個人拉動身高測量儀上的橫桿,一個人讀數,一個人記錄,其他人按順序排隊受測,受測完了在旁邊觀看、幫忙或者回座位休息。量腰圍的組和量兩手伸開長度的組,分工情況比較多樣。有的組分成了更小的組,每2人一組,互相測量,各自記錄;有的組,由一個人專門量,一個人專門記,其他人受測完了,可以互相自由結合再量一次;有的組讓每個同學輪流做測量和記錄。

  匯報后學生開始活動。

  教師觀察發現,基本上各組都按計劃進行活動,效率有所提高,組織比較周密,分工比較合理,幾乎沒有無所事事的離群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心平氣和地協商解決。有的組甚至稱得上是井井有條,忙而不亂。和第一次測量活動相比,進步很明顯。

  【課堂實錄】在回顧時,學生們大多認為這次活動比上次好,沒有人插隊,爭吵少了,也沒有人抱怨分工不公。此外,還有一些學生,談論了他們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一個學生說:量兩手伸開的長度時,皮尺零刻度那邊容易掉下來,我就請那邊的人捏緊一點,這樣就行了。

  一個學生說:一個人量腰圍不好量,我就叫被量的同學自己把皮尺頭按住,這樣就好量了。

  還有個學生說:×××同學辮子太高了,橫桿壓不到頭頂。應該把辮子弄低一點,不然量不準。

  我們將前后兩次活動進行比較,不難看出,當學生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增強了,活動就會變得有效起來。學生不再被混亂、沖突的人際關系所干擾,注意力集中到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這個主題上,活動中遇到的問題,能在合作中被有效解決。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第一次小組活動后學生們埋怨秩序,抱怨分工,而在第二次小組活動后,不但沒有了這些不滿,反而能夠提出“辮子太高影響身高測量”的發現。

  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協調、活潑的合作關系總是能提高工作效率,激發學習熱情,刺激靈感的火花,使每個人發揮出更多的聰明才智。正如人們常說的1+1>2,一個和諧、生動的集體,它的力量遠遠大于所有單個成員的力量之和。

  因此,我們的學生應該從小學會在集體中工作、學習,在交流合作中國共產黨同成長,防止自我封閉。要知道,未來的社會是一個高度合作化的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分工的高度精細,使得不論是個人、地區,還是國家,都只有與外界進行合作,才能得到發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合作,才能進步,這是世界發展的主流趨勢。教師應該把合作式學習放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考慮,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避免教育中的短視行為,減少閉門造車式的盲目操作。

數學教學教案15

  閩侯實驗小學 執教老師: 陳春華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88-89頁。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數,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學會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的學習,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教學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從學生生活實際來看,學生對小數并非一無所知。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多的購物經歷,學生最熟悉的小數就是商品價格。但是,學生在此積累的關于小數的認識還屬于“街頭數學”,我們的數學課堂,需要建立在“街頭數學”的基礎上,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關注學生從生活經驗上升為數學的理性認識,即讓學生獲得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學習特點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課件介紹北京奧運會及福建人何雯娜的一些信息,喚起學生對已有小數表象的回憶,從而形成原始的感性認識,進而引出小數。同時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愛鄉的情懷。

  2、聯系經驗,學習讀寫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試讀小數,自己進行分析、判斷。由于在四年級還要具體認識小數,所以在這里只是對小數的讀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初步感知該如何讀小數。

  3、理解生活中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1)以“元”為單位的小數的意義。由于學生平時逛超市的購物經驗,所以孩子們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價格的小數并不陌生。所以通過課件展示商品價格,放手讓學生試著填寫價格表,再說說自己收集的商品價格表示多少,最后引導學生知道小數點左邊的數表示“元”,右邊第一位表示“角”,右邊第二位表示“分”。讓學生產生對以“元”為單位的小數意義的感受。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也是放手通過“做一做”形式讓學生自己去感知。

  (2)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意義。1分米、1厘米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米是在第五冊已經學過的知識,不是本課的重點,而把分數寫成小數是一種規定,不需要孩子們去探究。因此,在教學用“米”作單位的一位小數時采取接受性的學習方式,而在教學用“米”作單位的兩位小數時采取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通過一步一步引導,讓學生明白小數點左邊表示“米”,右邊第一位表示“分米”,右邊第二位表示“厘米”。學生就會很快明白小數在長度單位中的實際含義,以及初步感知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4、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通過課件展示奧運會開幕式上姚明與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起出場的畫面,吸引學生的眼球,再通過猜一猜、寫一寫、說一說,以及緊接著的介紹自己的身高、猜老師的身高,既是鞏固小數讀法與意義,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數感,形式活潑,吸引學生。

  同時,注重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通過課件適時地展示小數的發展歷史,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后續學習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5、總結評價,促進發展

  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用小數的形式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既關注了學生情感的需求,讓學生體會到學會知識的快樂,又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求知欲。

  預設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讀、寫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的小數,初步了解小數的含義。

  2、在合作與探究過程中認識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小數,會讀寫小數。

  2、會用小數表示簡單的米數和元數。

  教學難點: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教學預案: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介紹有關奧運會中的數據

  北京奧運會我國榮獲51枚金牌。福建小將何雯娜,以總分37.80 為中國奪得奧運歷史上首枚蹦床金牌,實現了歷史突破。 何雯娜,20歲,身高1.61米, 體重49.5千克。在比賽中她空翻高度驚人,最高蹦達8.65米。她的成功,使全體福建人為之歡呼雀躍。

  2、引出課題

  二、聯系經驗 學習讀寫

 。ㄒ唬┳x一讀

  嘗試讀——分析比較——總結提升

  (二)寫一寫

  介紹書寫——收集典型作業——展示——評講

 。ㄈ┱f一說

  1、出示商品與價格,說說這些商品的價格是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2、介紹課前收集的商品價格。

  3、小結

  小數點的左邊是表示多少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表示幾角,第二位是表示幾分。

 。ㄋ模⿷浺粦

  超市中的商品價格都是用小數表示,請你們回憶一下在日常生活中,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三、突出重點 理解意義

  (一)、教學用“米”作單位的一位小數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1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這十分之一米還可以用小數表示寫成0.1米。

  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表示的長度相等嗎?所以這句話可以用一個式子來表示:(板:1分米=1/10米=0.1米)

  0.1米有1米那樣長嗎?所以小數點左邊寫0,小數點右邊的1是表示1米還是1分米?

  (二)、教學用“米”作單位的兩位小數

 。ㄈ、自主理解以“元”作單位的一位、二位小數的含義。

 。ㄋ模、觀察比較 發現規律

  像0.1 、0.2、 0.5 、0.8 、0.9這樣的小數,因為小數部分只有一位,我們把他們叫做一位小數。其實一位小數表示的都是什么樣的分數呢?

  像0.01 0.06 0.10這樣的小數,小數部分有兩位,我們把他們叫做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幾。

  四、實踐應用 鞏固提高

  1、理解“何雯娜身高1.61米”、“空翻最高達到8.65米”中兩個小數表示的意思。

  2、改寫姚明身高和抗震小英雄林浩的身高。

  3、介紹自己的身高。

  4、用小數猜老師的身高。

  5、介紹小數發展的歷史。

  五、總結評價 促進發展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如果把這節課的最佳表現定為1分,你能得到多少分呢?請用一個小數來表示。

  教后反思:

  數學新課程的實施,積極倡導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參與。要達成這一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努力走進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所想。

  首先,我個人認為本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1、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本節課在教學中,本人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數學。從新課引入到新課的展開,再到練習鞏固,無不結合生活實際,從學生自己“看到過”、“用到過”、“聽到過”、“查到過”的經歷中,喚起學生對生活經驗的回憶,使學生初步感悟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比如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奧運會及超市中的商品,介紹自己收集的商品價格,介紹自己的身高等,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承載著小數,現實中孕育著小數,體現了新課程重視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理念。

  2、借知識經驗促正遷移。

  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與他們所學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本節課通過鼓勵學生讀小數和啟發探究式教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基礎知識,使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本次課堂中發揮了積極的正遷移作用,不僅使學生學會了知識,同時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

  比如,小數的讀法,學生似曾相識,通過分析比較學生中產生的兩種正誤讀法,喚醒生活經驗,并借整數讀法形成知識經驗的正遷移,明確小數的'正確讀法。再比如,運用1米的直尺這一學生熟悉的實物,根據米和分米,厘米間的進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通過板書和課件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經過“觀察-猜想-嘗試-初步認識-運用-總結-深化理解”這一系統過程,順利完成了由整數、分數到小數的自然過渡。并通過拓展練習,提高了學生將理論認識升華為實踐的能力。

  3、還學生課堂的主動權。

  本課在教學中,充分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讓學生通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構起小數與分數的聯系,進而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認識了小數,明白了小數的含義。通過讀、想、議、說等活動,使學生在動口、動腦中參與了學習過程,為學生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對于難點知識,本人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完成,真正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僅把學習的時間、空間留給了學生,而且教學內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饋強化,拓展了知識的寬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強了教學效果。

  同時,整節課沒有教師的說教,只有師生間的探討和學生間的交流、討論;沒有教師的尖刻批評,只有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言生動簡練,及時捕捉學生學習的錯誤,機智地加以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新知,在愉悅的氛圍中提升了數學素養。

  其次,整個教學中本人感到在“巧用生成資源”方面,本人做得還不夠,比如,在鞏固練習環節,當出示何雯娜蹦床最高過到8.65米,讓學生說說“8.65米是表示多少時,一個學生說成865米,此時本人只是簡單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如果課堂中巧妙地說:“看,對面的那座山才八百多米高,何雯娜能蹦那樣高嗎?那她豈不是成了孫悟空?其實8.65米只比我們的兩層樓高一些,那8.65米應該表示多少呢?”通過如此引導,想必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仍會努力建構和諧氛圍,創設合理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獲得新知,真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數學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02-15

數學教學具體教案08-25

數學教學評優教案《統計》12-17

小學數學教學備課教案01-13

數學教學設計教案15篇02-15

大班數學教學活動教案02-14

中學數學微格教學教案12-17

小班數學教案及教學反思06-27

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及教學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