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46、47頁,練習十第1、4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6、7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的內容、教材在這里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并用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教材第一次出現這種形式的內容,它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并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會根據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選擇適當的方法算出要求的問題、
2、方法與過程:借助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用嘗試、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加法、減法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親身經歷用6、7的加減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使學生受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列減法算式計算的問題、
教學方法:
先試后導——嘗試學習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
教具學具:
課件,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新
1、談話:今天,小白兔的爸爸和媽媽要帶他們的小孩到野外采蘑菇、大家請看!(出示課件)
2、讓學生描述圖的意思、
3、大家說得很好!它們要請我們用數學知識幫他們解決問題,你們能行嗎?(揭示課題)
二、嘗試自學、發現問題、
1、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理解解決問題中知道什么,求什么的意思、
提問:“圖里告訴了我們什么?”
教師畫括號、在括號下面加寫“?只”、邊畫邊說明:“括號表示讓我們把兩群小兔合起來,下面加一個‘?只’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提問并指名回答
“括號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誰能完整地說出圖里告訴了什么?求什么?”指定兩、三名學生回答、
“怎樣列式計算?”填在書上、
“為什么用加法計算?”(要把4只和2只合起來,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
2、教師出示教科書第47頁上的.青蛙圖、
讓學生仔細看圖,想一想圖里告訴了什么?求什么?分組討論,然后回答、
提問:“括號下面寫著‘7只’表示什么?”(一共有7只青蛙)“在荷葉上的青蛙上面寫著‘?只’表示什么意思?”(求在荷葉上的青蛙有幾只、)
“那么圖里告訴了什么?”“求什么?”分別指名回答、“誰能完整地說出來?”指定三、四名學生回答、
“怎樣列式計算?”填在書上、
“為什么用減法?”(要從7只里去掉2只,求剩下幾只,用減法、)
三、嘗試探索,解決問題
1、小組討論,解決問題(練習十第1題)
①說一說
師:這個問題怎樣列式解決?
請先自己想想用什么方法列式,然后四人小組互相說一說、一人說時,其他人要認真聽,要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②師:哪個同學愿意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并說說你們的想法、
師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己嘗試就知道什么時候用減法來算、老師真替你們高興、
2、嘗試探究、解決問題(練習十第4題)
①我們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誰能把圖意說出來?
②嘗試探究、獨立解答
你能嘗試著解決這些問題嗎?
③匯報交流、歸納方法
誰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展示給大家看,并說說你的想法?
四、嘗試歸納、整合提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掌握了那些新的學習方法?能和大家說說嗎?
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2
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基礎是兒童在生活中已經積累的一些直接經驗。比較是常用的思維方法,它可以幫助人們確定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也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方法,它有助于人們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發現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教學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讓學生建立長短、高矮、輕重的觀念,而且可以讓學生體會比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觀察和比較的意識,進一步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這部分教材的編寫有如下一些特點:
1、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主動進行比較,獲得認識。
2、重視比較的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判斷能力。
教學理念:
1、在認識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含義的基礎上,會用比較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大小、輕重。
2、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利于學生進行比較。為學生提供積極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豐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和輕重的含義,體會比較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長短、高矮和輕重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知道長短、高矮、大小、輕重的含義。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輕重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比一比
比一比
主 備 人: 授 課 人:
備課時間:20xx.8.31 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
比一比:教材第4~6頁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認識長短、高矮和輕重的含義,體會比較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和輕重。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長短、高矮和輕重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與事實,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1、 知道長短、高矮、大小、輕重的含義。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輕重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實物、投影儀 ;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了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較。
(2)確定什么和什么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么。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長短、 高矮。
(1)投影出示第4頁情境圖,提問:
圖中畫了些什么?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
讓學生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P4~5。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高的畫,矮的畫O;重的畫,輕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4、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并說出理由。
2、請聯系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質疑
六、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七、作業
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 頁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的讀寫并理解其意思;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小組合作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呈現實物,進行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這些實際活動,掌握比較的方法和對結果的流利表達。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同學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培養同學們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同學們初步的觀察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1.讓同學們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2.能大膽地用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和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一)師:大家喜歡《神探柯南》中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能干呢,為什么呢?
生: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這種細致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二)老師出示課本5-6 頁圖片請學生觀察圖片上有什么,同時引導學生認識“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等字。
二、探究新知
(一)長短比較
1.完整表達對物體“長短”的比較
①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繩子,請學生認真觀察:
師:大家發現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話完整的話來描述它們呢?(提醒學生先思
考,再舉手,回答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教師拿出二根長短不同的尺子
師:請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
2.掌握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
①請每個小朋友拿出一支鉛筆,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同桌互相說)
②請位小朋友起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他是怎樣比較鉛筆長短的?
③師總結:大家覺得他比得好嗎?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主要應說到:比較的時候,兩支鉛筆的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后。)
3.掌握“一樣長”的概念
師:請每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兩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發現了什么?( 板書:一樣長)
(二)高矮的比較
1.比一比兩人的高矮。
①師: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小華和小明兩個人,誰高?誰矮?(學生舉手回答,
注意學生答語的完整性與準確性、多樣性)
②故意讓其中一個學生踮著腳,再比。學生馬上會叫:“不公平”。師:為什么不公平?讓學生明白:事物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③師總結:比身高應該站在同樣高的地方比。跟長短的比較一樣,在比較的時候,一端要對齊,不能一前一后。
④老師再往旁邊一站:這時問同學:這時又是誰高,誰矮呢?我們三個人,誰最高,誰最矮?(學生隨意回答)
教師小結:高矮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2.小組活動。
內容:前后四人一組,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 要求:小組先商量一下,準備怎樣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 (在反饋時,得到 3 種方法,
A、兩兩相比;
B、一個人和 3 個人依次相比;
C、站一排相比。
(三)大小的比較
大小的`比較多媒體出示不同大小的2 個皮球。 教師:誰大誰小?有什么辦法可以比出來?老師拿出不同大小的2 個皮球。
教師小結:在桌面上一比,小球沒有大球高,也沒有大球寬。
(四)多少的比較
1.多媒體出示教科書上第6 頁“多少的比較”第一幅圖(蘋果和梨)。什么多?什么少?你是怎么看出蘋果多,梨子少的?
2.花盆的個數和小樹的棵數怎么比的呢?教師強調::一個花盆放一棵樹,剛好放完,所以花盆的個數與小樹的棵數同樣多。
三、課堂練習
1.基礎練習教科書第6 頁“課堂活動”,先思考,再回答。說說比的方法。
2.綜合練習
(1)比一比,哪條線長?哪條線短?
(2)把3 塊同樣的糖分別放入3 個水杯中,溶化后哪杯最甜?
3.開放練習
(1)同桌的兩個同學拿出同樣的文具,比一比它們的長短、大小和多少。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們進行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
(3)比較誰喝的多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瓶飲料,我要請二個小朋友來喝,誰想來?
先請大家比較它們的多少,然后讓兩個小朋友背對著大家喝,然后問其中一個小朋友:
1)你認為自己與他相比,誰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組討論:想一想,到底是誰喝得多?為什么?
教師小結:能從剩下的水比較出誰喝得多,真了不起!
四、課堂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說)
教師作全課總結:我們學習了高矮、長短、大小和多少的比較。知道了比較高矮和長短可以把他們一端對齊,另一端長的就高、長;反之就矮、短。注意比較長短和高矮,要在同一個起點。比較大小可以把幾個物體放在一起觀察看看誰大誰小。多少的比較,我們可以通過數數進行判斷,如果數量小就少,數量大就多。
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4
教學內容:
比較長短、高矮。課本第4~5頁。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
2、 初步知道怎樣作長短、高矮的比較,初步懂得直接比較的思維方法。
3、 能準確地應用長短、高矮的基本詞語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
1、 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
2、 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 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
2、 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了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較。
(2)確定什么和什么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么。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指導看圖P4(投影):圖上有什么?
3、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
(訓練學生說出比較的結果:XX比XX長、XX比XX短、XX和XX同樣長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樣高。)
4、練習P4。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5、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6、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一比,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并說出理由。)
2、請聯系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六、作業。
1、 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2、 預習P6比一比。
【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比一比》教案01-05
《比一比》數學教案01-02
數學《比一比》教案15篇01-05
小班數學比一比教案02-13
數學一年級比一比教案4篇01-25
一年級數學上冊《比一比》教案08-26
中班數學教案《比一比》01-02
中班數學比一比輕重教案12-31
數學圖畫比一比大班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