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時間:2024-02-27 08:15:01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17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

  教學內容:

  書第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想一想、試一試第1、2題,練一練第1、2、3、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究、推導,使學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過程與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常用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能正確運用。

  教學難點:

  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準備: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和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師: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常用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計算:

  (1)一個長方體盒子,長5分米,寬4分米,高3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水池,它的底面積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質疑:猜測一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驗證你的猜想?

  2、師: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常用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1)說一說:你準備怎樣利用學具來操作。

  (2)四人小組活動。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過程:1排擺10個,每層正好擺10排,也就是說,每層可以擺100個。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擺10層。

  (4)師:如果用分米作單位,大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如果改用厘米作單位呢?

  (5)師: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據學生回答板書:1分米3=1000厘米3

  師: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還能想到什么?

  據學生回答板書: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

  (1)師:關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間的進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組交流。

  (3)抽生匯報,師注重引導學生表述準確、完整:體積為1米3的正方體,它的棱長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長為10分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設計:

  1、書第50頁試一試第1題,獨立完成。

  2、書第51頁試一試第2題,獨立完成,引導學生比較。

  3、書第51頁練一練第1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書第51頁練一練第2題

  通過計算第三種包裝比較合算。如果學生有其他的比較方式,只要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5、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對電視機包裝箱上“60×50×40”這個數據信息進行解釋,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并計算。體積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換算成120立方分米。

  6、書第51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說說是怎么想的,實際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體積。50×20×1.5=1500(立方米)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的換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2

  教學目標:

  1、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三種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準備:

  各種統計圖、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前一課認識了扇形統計圖,誰能說出它特點?

  指名回答。那么這一節課就學習在什么情況下要用什么樣的統計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我國從第23屆奧運會開始獲得金牌,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獎牌情況統計表。

  2、讓學生說一說從統計表中獲得信息。

  3、用投影儀出示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4、分別提出教材中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們交流。

  5、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能明顯的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條形統計圖能更明顯的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扇形統計圖能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三、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三種統計圖的.各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評議。教師評價。

  四、練一練。

  在小組內交流分別用哪種統計圖合適?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實踐活動。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各種統計圖,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板書設計:

  奧運會(統計圖的選擇)

  折線統計圖:明顯地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

  條形統計圖:更明顯地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扇形統計圖: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解決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同伴之間進行合作交流,樂于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觀察、操作中進一步鞏固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6個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小盒,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一節我們對第四單元的內容進行練習。

  二、復習

  1、師:什么是物體的表面積?

  抽生回答。

  2、師 :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一定要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和。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1)做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這個長方體(正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2)求做長方體排氣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長方體的幾個面的面積和?

  3、師:什么是物體的體積?什么是物體的容積?體積和容積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1)求長方體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這個長方體的.什么?

  (2)挖出的這些土能墊多長、多寬、多高的領操臺,是求這個領操臺的什么?

  4、如果求火車的一節車廂能裝多少噸煤,必須知道什么條件?

  5、動手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6個同樣的小盒子,設計一個包裝盒。

  設計的包裝盒要美觀、大方、實用。

  盡可能地節省材料。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用多少紙板。

  列式計算出你設計的包裝盒的容積是多少。

  (2)匯報交流。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四第1題:求圖形的體積可以讓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

  2、練習四第3題:讓學生應用體積單位的進率、單位換算等知識來判斷。

  3、練習四第4題,填上適當的體積單位。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判斷填上適當的單位,進一步感受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交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畫一下。

  4、練習四第5題:通過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體會雖然結果相同,但表面積和體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結合實物指一指、說一說。

  5、練習四第7題:使學生理解兩個圖形所占的空間就是這兩個圖形的體積。

  6、練習四第8題:注意要把4厘米化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設計:

  練習四第2、6、9、10題、實踐活動。

  板書設計:

  練 習 四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第8題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車)

  考慮實際情況,需要34車。

  (根據學生練習情況調整板書內容)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4

  第2課時

  觀察物體(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2。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 第 2 課時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

  2.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3.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行空間圖形的平面和立體想象來找出被遮擋住的小立方塊。

  教具運用:

  課件,小正方體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給出一個實物圖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同學畫不同的擺放方法,引導學習復習上節課所學內容。

  二、新課講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頁例2。

  2.師:這是一個用3個小正方體搭出的立體圖形,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所畫下的形狀 。同學們,你能不能用小正方體搭出這個立體圖形?

  3.學生小組合作操作。

  4.各組展示本組搭好的作品。

  5.師:請說一說你搭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師:可以先根據正面圖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體圖形,再根據上面觀察到的圖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最后根據左面圖形確定最后的立體圖形。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只有唯一的一種情況。

  三、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2頁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3~4頁練習一第3、6、7題。

  四、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體圖形,再擺出符合上面的立體圖形,最后確定立體圖形。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只有唯一的一種情況。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5

  教學內容:

  教材第P50—51頁“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結合實踐活動,認識體積、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體積、容積單位之間換算。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1、展示問題:

  ①常用的長度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積單位有那些?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順式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師出示一個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提出問題。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間的進率。

  3、出示例題:“體積單位的改寫”

  4、學生交流后,引導學生小結。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題

  2、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2題。

  3、教材第51頁“練一練”的第3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引導學生進行全課小結。

  2、布置課外預習:教材P54-55:有趣的測量。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6

  教學內容:

  分數乘法練習一

  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探究有關的數學信息,發展初步的分數乘法的能力。

  2、知識目標:復習分數乘以整數和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計算出一個分數乘以整數和一個分數乘以另一個分數的結果。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受到分數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計算出分數乘以分數和分數乘以整數的結果。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教學參考書、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計算下列分數乘法運算題。

  教師:來回巡視學生的做題情況,并提問學生說說自己如何計算的?這些分數乘法運算有什么不同?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分數乘以分數,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約分的要約分。分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分子,分母不變。)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讓學生用學過的分數乘以整數的'知識求1000克牛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學生做第2題,注意讓學生用分數乘以整數的知識求出全年我市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氣是多少天?培養學生從小保護環境的環保意識。

  學生做第3題,讓學生計算整數乘以分數和分數相乘的算式。

  學生做第4題,讓學生能夠學會比較整體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學生做第5題,教師注意讓學生求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學生做第6題,讓學生用整數乘以分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有關分數的生活問題,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多方支援的人道主義思想。

  學生做第7題,教師注意讓學生利用分數乘法學會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7

  教學目標:

  1、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小數,將小數化為分數。能將分數與小數互化并比較大小。

  教學難點:

  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PPT

  學生準備 兩張完全一樣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里玩一玩。

  (出示情境圖)

  師:“分數王國”里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里呢?

  (生匯報)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么?

  生:120和0.06都說自己更大。

  師:120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里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導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后以比較“分數王國”里的120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里的120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

  (2)大膽猜測,探究比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

  120=1÷20=0.05,因為0.06>0.05,所以0.06>120。

  方法二 把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

  0.06=6100,120=5100,因為6100>5100,所以0.06>120。

  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0.06>120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1)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的“翻譯”指什么。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說一說18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3.歸納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1)探究將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15 18 425

  練習,并思考轉化方法。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班內反饋。

  要求學生說出轉化方法,并講明轉化的原理。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4.歸納“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數。

  練習,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節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

  320 58 516 925

  學生獨立完成,和同桌說一說轉化的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

  1.5 0.28 0.06 3.7

  學生獨立完成,和同桌說一說轉化的.方法。

  3.比較下面各組數的大小,說一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19○0.1 110○0.09 1.66○53

  4.你說我答。

  同桌之間一個說分數,另一個說與這個分數相等的小數,互相交換著說。

  (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增強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8頁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18=1÷8=0.125 0.25=25100=14

  ↓ ↓

  用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 根據小數的意義,先把小數化成分數,再化簡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的特征.

  2、使學生知道奇數、偶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的特征及奇數、偶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的特征及奇數、偶數的概念進行綜合判斷.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課件演示:)

  1、我們已經掌握了約數、倍數的意義,誰能根據整除的意義判斷這幾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

  8267 6972 1867 5625

  2、導入 :你們通過筆算都能判斷出哪個數能被2整除,哪個數能被5整除.想不想不用筆算就判斷出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呢?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的特征.

  3、反饋練習:大家檢驗具有這種特征的數是不是能被5整除.

  4、判斷:下面哪些數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60、75、106、130、521

  思考:哪些數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呢?(60 130)

  說一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

  總結:個位上是0的數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的特征是今后學習通分、約分、分數運算的重要基礎,希望同學們掌握并能靈活運用.

  四、隨堂練習

  1、下列數哪些是奇數,哪些是偶數?

  52、77、 124、501、3170、4296、6003

  2、按要求將下面的數分類.

  47、75、96、100、135、246、369、718、900

  (1)能被2整除的數:

  (2)能被5整除的數:

  (3)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

  3、判斷.

  (1)一個自然數不是奇數就是偶數.

  (2)能被2除盡的數都是偶數.

  (3)能同時被2、5整除的數個位上的數字一定是0.

  4、填空.

  (1)能被2整除的最小的'三位數是,最大的三位數是.

  (2)能被5整除的最小兩位數是,最大的兩位數是.

  5.選擇題

  (1)的數是偶數.

  A.能被2除盡 B.能被2整除 C.個位上是0、2、4、6、8

  (2)任何奇數加1后.

  A.一定能被2整除 B.不能被2整除 C.無法判斷

  (3)一個奇數相鄰的兩個數 .

  A.都是奇數 B. 都是偶數 C.一個是奇數,一個是偶數

  (4)任何一個自然數都能被5.

  A.整除 B.除盡 C.除不盡

  (5)三個偶數的和.

  A.一定是偶數 B.可能是偶數 C.可能是奇數

  五、課后作業

  用5、6、8排成一個三位數,使它是2的倍數;再排成一個三位數,使它是5的倍數.

  各有幾種排法?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9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提升學生對圓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學生介紹已經知道的圓的知識,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圓心、半徑、直徑。

  揭示課堂--圓的(再次)認識。

  二、圓的再次認識。

  ⒈、感受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⑴按要求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2題。

  自己畫;媒體出示畫圓的方法;仿照畫法規范畫圓,提醒學生們在圓中標出半徑或直徑。

  ⑵快速畫圓。

  出示練習十七第3題。

  同桌比較圓的大小;量出兩個圓的半徑分別是多少,同桌交流。

  ⑶畫最大的圓,出示練習十七第4題。

  在正方形內快速畫圓;同桌比較圓的大小,合作量一量圓的'半徑;畫一個最大的圓,交流半徑是20毫米的理由;想一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教師在“半徑”兩字的右側板書:決定圓的大小)

  ⑷利用數據比較圓的大小(班級交流)。

  出示練習十七第5題。

  ⒉、感受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⑴分步出示練習十七第6題。

  指名回答問題。

  ⑵同桌說說填填第⑵問,班級交流移動的方法。

  ⑶獨立完成第⑶問,指名學生在屏幕上指出圓心的位置。

  ⑷問答第⑷問。教師在圓心右側板書:決定圓的位置。

  ⒊、感受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

  ⑴出示練習十七第7題。

  ⑵同桌合作完成。

  ⑶班級交流你的發現:直徑是圓內最長的線段;圖中量直徑的方法和道理。

  ⒋、欣賞生活中的圓。

  ⑴自然現象中的圓。

  ⑵工藝品和建筑物中的圓。

  ⑶運動現象中的圓。

  三、總結全課,布置作業。

  ⑴看板書,總結全課。

  ⑵布置作業。

  在圓內畫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

  開學了,熊大和熊二從熊堡出發去學校,熊大用了2小時,熊二用了120分鐘,熊大說它用的時間少,熊二說它的用時少,它倆誰也不甘示弱。同學們,請你們當裁判,它們倆究竟誰用的時間少,好嗎?

  二、學

  (一)單位換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么2時=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

  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二)時間計算

  9月1日,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課件出示)

  三、析

  1、觀察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5、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6、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7、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8、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做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四、練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時○24分1分15秒○65秒3時○200分140秒○2分1時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給外地打工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亭的營業時間,早上9:00開門,晚上8:00關門。小明8:40到達,他還要等多久呢?

  3、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4、作業:課本第7頁第8題。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24×12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二、重點難點

  整點: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

  難點:學生能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地毯上的圖形面積》。請同學們把書P18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地毯圖,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組討論。

  3、匯報:對稱圖形、邊長為14米的正方形、圖案由藍色組成。

  4、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并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3、小組內交流、討論。

  4、全班匯報。

  a)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數方格法)

  b)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c)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d)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5、師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第一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說一說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

  2、第二題。獨立解決后班內反饋。

  3、第三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后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說發現。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

  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面積的一半。

  (四)總結

  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

  四、板書設計

  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一個一個地數(數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為零法)

  總面積減去白色面積。(大減小法)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設計上講,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新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在大膽猜測、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不同情況優化選擇。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3

  第一單元 倍數與因數

  3的倍數的特征

  第6課時

  [教學內容] 數的奇偶性

  [教學目標]

  1、嘗試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嘗試用“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運用數的奇偶性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2、經歷探索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的過程,在活動中發現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在活動中體驗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1:利用數的奇偶性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利用解決問題的策略發現規律,教師適當進行“列表”“畫示意圖”等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

  試一試:

  本題是讓學生應用上述活動中解決問題的策略嘗試自己解決問題,最后的結果是:翻動10次,杯口朝上;翻動19次,杯口朝下。解決問題后,讓學生以“硬幣”為題材,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可以開展游戲活動。

  活動2:探索奇數、偶數相加的.規律

  先研究“偶數+偶數”的規律,在經歷“列式計算—初步得出結論—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后,再引導學生用這樣的研究方式探索“奇數+奇數”“奇數+偶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最后讓學生應用結論判斷計算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還可以引導學生研究減法中奇偶性的變化規律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偶數

  偶數+奇數=奇數

  [板書設計]

  數的奇偶性

  例子: 結論:

  12 + 34 = 48 偶數+偶數=偶數

  11 + 37 =48 奇數+奇數=偶數

  12 + 11 =23 奇數+偶數=奇數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4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P10 例6,P13 練習二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了解求計算結果的近似數是實際的需要。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掌握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

  3、通過例6的主題圖對學生進行動物是人類好朋友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積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學生能根據實際需要正確求積的近似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出示:買2.47千克蘋果電子稱上顯示6.175元,媽媽實際付了多少元?(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6.18元)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引入新課,引導學生體會求近似數的現實意義。)

  2、展示臺出示幾個語句,你知道哪些句子表述的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你是根據句子中的哪些字、詞來判斷的呢?

  (1)我們班有52人

  (2)仙岳小學現有學生數約600人

  (3)小明的身高是172厘米,體重大約60千克(設計意圖:通過一些語句,讓學生回顧準確數和近似數以及判斷方法)

  教師談話:我們生活中有時候需要很精準的數字,但有些時候又往往不需要知道很精準的數字,只需要知道它們的近似值就可以了。怎樣求積的近似數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

  2、出示情景圖,教學例6。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數學問題?怎樣列式計算?(生答師板書)

  師:同學們怎樣保留一位小數,求積的近似值呢?請你們互相討論一下,互相說一說吧!

  3、小組討論,嘗試計算。

  4、全班展示:0.049×45≈2.2(億個)

  0.0 4 9

  × 4 5

  ————

  2 4 5

  1 9 6

  ————

  2。 2 0 5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讓學生嘗試計算,展示學習成果,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5、激發知識沖突

  師: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學生質疑或師提問:)

  ①為什么用乘法計算?(根據小數乘整數的意義: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計算。)

  ②結果2.205保留一位小數約是2.2是怎么來的?(根據四舍五入法:看小數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從第二位開始省略掉。)

  師:什么叫四舍五入法?:結合這個題目,誰能說得更具體些呢?教師邊總結邊在豎式的得數上板書2.205(畫出箭頭) 0 < 5 舍

  師生小結:要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小數部分的第二位,第二位上是0,所以舍去0和5,得到的積約是2.2。

  當我們求出的積的小數位數比較多,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通過教師的提問整理學生的思路,然后通過教師小結點出所學新知識的要點,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全體參與。)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判斷,并改錯。

  10.286×0.32=3.29(保留兩位小數)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兩位小數)

  2、完成第10頁“做一做”。

  生完成在練習本上,抽生板演,并說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3、課堂作業:第13頁練習二1、2、3題。

  4、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5、拓展練習:小明家的小汽車平均每千米耗油0.07升,她家距單位約15千米,小明每月(按21天算)上、下班(每天按往返一次算)要消耗多少升汽油?如果汽油價格每升3.92元算,小明家每月這一項要支出多少錢?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的習題設計,力求體現基礎性、層次性、趣味性和發展性,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同時,利用新穎多樣的題型,把基礎認知與思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以達到內化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提高的目的。通過以上練習,反饋學生掌握取積的近似值的情況,也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是否將乘積取近似值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到什么?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積的近似數

  0.049×45≈2.2(億個)

  0.0 4 9

  × 4 5

  ————

  2 4 5

  1 9 6

  ————

  2.2 0 5

  答:狗約有2.2億個嗅覺細胞

  教后反思:

  對于近似數的知識,學生掌握得很快。但在作業中發現,學生對“約等號”的寫法真是五花八門。正確的書寫對于學生而言相當別扭。計算教學重視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也要重視正確的書寫習慣。正確的書寫習慣可以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計算的質量。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能正確筆算小數乘小數,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小數點的定位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小數乘小數”是《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并能對其中的處理做出合理解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還要引導學生再次經歷將未知轉化為已知的學習過程,獲得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領;通過引導學生有序地總結小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復習導入

  1.組織學生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0.86×7 3.5×16

  (1)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兩生板演。

  (2)反饋,校對答案,并請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和算理。

  2.揭示課題:繼續學習小數乘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激活學生的原有認知,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清晰闡述小數乘整數的算法和算理,為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鋪墊。

  三、探索新知

  1.投影呈現例3主題圖。

  (1)引導學生獨立審題后指名列式:1.2×0.8.

  (2)請學生估一估1.2×0.8的積。

  (教學預設:1.2×0.8≈1×1=1(平方米))

  (3)提出問題:1.2×0.8的積到底是多少?兩個因數都是小數怎么計算呢?

  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學生板書不同的計算方法,(教學預設三種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5)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積是9.6還是0.96,為什么?

  在澄清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闡述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書。

  觀察并思考生1和生3方法指間的內在聯系,揭示這兩種方法都體現了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數學思想方法,外顯形式不同,數學本質是相同的。

  (6)引導學生觀察豎式,討論以下問題:

  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初步發現規律。

  比較積和兩個因數的大小關系,發現0.96比因數1.2小,比因數0.8大。

  設計意圖:由計算長方形玻璃面積引入兩個因數都是小數的乘法計算,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小數的乘法。同時,具體的長度單位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思維空間,為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供了可能。

  在反饋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呈現了學生不同的算法和錯誤,并為此資源組織學生辨析、溝通,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初步掌握了算法。

  2.基本練習:做一做。

  6.7×0.3 2.4×6.2 0.56×0.04

  (1)觀察并判斷:積與兩個因數的大小關系。如:6.7×0.3的積比6.7小,比0.3大;2.4×6.2的`積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積比0.56和0.04都小。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幾位學生板演。

  教師應注意收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特別是計算0.56×0.04時。

  (3)校對答案,并指名說一說算法和算理,重點討論:0.56×0.04的積到底是0.224還是0.0224?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怎樣點小數點?

  3.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板書并思考:這些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組織四人小組進行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總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先按整數乘法算出面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設計意圖:在整數乘法的學習經驗中,學生已經建立了一種片面的認識,即“兩個因數相乘(0和1除外)總是越乘越大”。教師通過小數乘法的學習使學生打破這種片面的認識,即要使學生認識到,兩個因數(0和1除外)相乘,積可能比兩個因數都大,也可能比兩個因數都小,還有可能比其中一個因數大,比另一個因數小。在“做一做”的計算前,先引導學生判斷積和兩個因數的大小關系,正是為了幫助學生糾正上述錯誤認知。如果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了積與兩個因數的大小關系,那么當學生面對“0.56×0.04=0.224”的錯誤時,就能自覺地進行校正。在教學時,將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判斷積與因數大小關系的方法。當然,沒有必要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越乘越小”的道理,因為這需要學生具備分數乘法意義的相關知識。

  四、鞏固應用

  1.完成教材做一做。

  2.7×4.6 0.29×0.07 6.5×8.4

  (1)先引導學生判斷“積是幾位小數”,其中6.5×8.4的積是不是兩位小數可能會有爭議,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

  (2)獨立計算。

  (3)投影反饋

  引導學生討論兩個問題:當乘積末尾有0時,是先撇去0再點小數點,還是先點小數點再撇去0? 6.5×8.4的積為什么變成一位小數?

  2.口算訓練。

  0.7×0.6 1.2×7 2.5×0.4 3.6×10

  0.3×0.2 9×0.09 0.04×0.5 1.25×0.8

  四小題一組,口算卡片依次呈現,學生獨立寫答案,然后校對答案,重點落實小數點的定位問題。

  3.獨立完成教材反饋時選擇其中三個算式說一說想法。

  五、課堂總結

  請學生再次說一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六、課堂作業

  獨立完成教材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6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長方體,正方體展開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學習,有助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切身感受數學的價值。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表面積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顯得有點抽象。雖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說教學目標

  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目標的制定應該是多元的,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使學生理解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新知靈活解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使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在學生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理解與發展,這節課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輔以“情境探究”法、“觀察法”、“演示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為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我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本著這一理念,本節課我設計了六個大的環節。在每個環節中也預設了針對性較強的問題,給學生以較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以問題為引路,在學習活動中活躍思維、暢所欲言,使所學的知識自然生成。

  1、課前準備。在這一環節,我重在引導學生回憶長方體的特征,為本節課探究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做好知識上的準備。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在這一環節我先呈現問題情境,讓學生理解題意,明白所求問題是什么,將“做這樣一個包裝盒需要多少紙板”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即求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求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和呢?讓學生明白就是求這個長方體包裝盒展開圖的面積。

  3、合作探究。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關鍵,這里我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組內將長方體學具展開,通過幾何直觀引導學生分析長方體及其展開圖的'對應關系,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展開圖各邊之間的關系。在動手操作與觀察討論中歸納概括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理解長方體的表面積,由于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它的基本特征,正方體的表面積作為長方體表面積延續,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交流時,重在關注學生的基本解決方法及長方體表面積與正方體表面積的聯系和區別。

  4、實踐應用,鞏固提升。我緊緊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習題,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梯度,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同時充分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這一理念。使每個孩子都能在解決問題中盡情地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5、課堂小結。讓孩子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可以使所學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利于學生掌握。

  6、作業。找一找生活中哪里還用到長方體的表面積。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長方體表面積和實際生活的聯系。

  五、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教學,基本達到預期的目的,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檢測,學生已基本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本節課主要突出兩個方面的特點:

  1、課堂中關注學生觀察、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

  2、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當然,在教學中,還有許多不到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 1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的是其中的第2課時。解決問題是小數除法單元的一小節,讓學生學習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際應用。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過“四舍五入法”,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養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難點: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根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索”為主線展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為他們提供各種機會,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經歷思維沖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使學生體驗探索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收集信息

  1、播放課件,出示生活情景圖。

  2、導入,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這節課我是從生活中的“倒油”的情境引入新課,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而生活中許多問題的確要用數學去解決,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整理信息、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例題

  (1)大家能從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問題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求出6.25和16.6這兩個商,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學過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法),因此可能會出現可以分裝在6個瓶子和包裝17個禮盒的結果,這兩個結果與實際不相符,引發學生的質疑和爭議。借此時機組織學生在組內交流探究,讓他們繼續爭議下去,在辯論中明確為什么要7個瓶子和只能包裝16個禮盒,使學生印象深刻,方法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時也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近似值的道理。

  本節課我通過實物的演示,幫助學生對“進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理解,既直觀又形象地證實了生活中確實存在這兩種情況,也引發學生今后在探究有些數學問題時,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或實驗來驗證事實的必要性。

  我通過學生對兩個實例的比較,在比較中揭示兩種取商近似值的方法,使學生對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更體會了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交流方法、解決問題

  1、指名說板,呈現不同的解題過程。

  2、小結: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弄清楚題目的數量關系,再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怎樣取“近似值”心中都要很清楚。

  (設計意圖:將小組共同的認識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激勵創新,拓展思維。呈現學生的不同解法,讓學生在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后,享受成功的快樂。形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發現問題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廣闊的空間。

  (五)嘗試訓練、反饋評價

  課件出示33頁“做一做”

  其目的是歸納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一般情況采用“四舍五入法”,特殊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進一法”和“去尾法”,使得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更加完善,一目了然。在整個練習中充分讓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為什么?這樣有利于學生靈活應用方法,依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六)深化練習,學會分析

  出示P35

  頁的第7題,小組討論交流,再匯報,集體訂正。

  設想是數學教學從生活入手,最后又回歸生活,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當然,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理解掌握知識,這并不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再去創造,去解決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于創新的精神,形成技能。

  (七)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生討論,師再總結

  (八)布置課

  外作業:

  35頁6、7題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1-24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1-20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教案01-07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4篇)01-20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14篇01-20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9篇02-01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9篇)02-01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試卷11-28

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