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時間:2023-01-13 14:00:3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

  同分母分數加、減發,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

  (3)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4)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加法同樣適用;

  (5)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

  (6)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

  同分母分數加、減發,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三部分內容。

  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

  (2)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分數加、減法。

  (3)會口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

  (4)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加法同樣適用,會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分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5)掌握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6)會解答分數加、減法應用題。

  重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難點:帶分數加、減法及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關鍵: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

  課時安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3課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2課時分數加減混合運算2課時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4一106的內容及第108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理解分數加減法有含義,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比較簡單的同分數分數加、減法。教學難點:

  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測評反思

  1、什么是分數?什么是分數單位?

  2、填一填

  (1)3/4的分數單位是(),它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2)()個1/8是5/8,7/12里有()個1/12。

  (3)3個1/5是(),4/7是4個()。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 。出示例1 。

  提問:觀察圖,你都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提示:

  1、要求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怎樣列式?為什么用加法計算?你是怎樣計算的?

  2、計算結果應注意什么?

  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注意:

  1、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 、P105做一做第2題第一排。

  3、提問:

  1、整數加法的含義是什么?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的'含義相同嗎?

  2、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

  同桌合作學習老師巡視

  小結:分數加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在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時,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

  3 、出示例2

  提示:

  1、要求還剩多少瓶礦泉水,怎樣列式?為什么用減法計算?你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分數減法的含義與整數減法相同嗎?怎樣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

  4 。小結:觀察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怎樣計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師: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當堂檢測

  1、完成教材第105頁的“做一做”和第107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選擇2 、3個題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并讓學生說一說應注意什么。

  標簽:實用資料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74頁例3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周長、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方法,能熟練地記憶用字母表示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公式并能用這些公式計算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進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優越性。

  教學重點 :

  用字母表示一些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a、a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我們前面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請同學們用前面學習的知識回答大屏幕上的問題。

  多媒體課件顯示:一本剛出的卡通書預計每本x元,每本童話書比每本卡通書貴12元。

  x+12表示(),5x表示();

  如果每本卡通書定價為9元,每本童話書應該定價為()元;

  如果每本卡通書定價為6元,買4本同樣的卡通書要()元,買3本同樣的童話書要()元。

  學生完成后,抽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并說一說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填。

  師: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還可以表示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的計算公式,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周長、面積和體積公式。

  (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教學例3

  (多媒體課件出示正方體)

  師:能說一說我們學習過的正方體的底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嗎?

  生:正方形的底面積=棱長棱長,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師:這個公式字太多,寫起來比較麻煩,如果用字母來表示這個公式,就比較簡單明了。但是用字母來表示正方體的底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與用字母表示數有些不一樣,在幾何圖形中哪個字母表示什么是規定了的,這樣便于大家都知道這個字母公式的意思。比如在正方體中,就約定俗成地用S來表示正方體的底面積,V表示正方體的體積。

  (多媒體課件在正方形棱長上標a)

  那么如果用S表示正方體的底面積,a表示棱長,正方體的底面積計算公式又應該怎樣表示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S=aa。

  師:能解釋你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嗎?

  學生回答

  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棱長

  S=aa

  師:這里aa還可以寫成a,表示兩個a相乘,讀作a的平方。來,和老師一起讀一遍。

  學生和老師一起讀。

  師:現在同學們知道怎樣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了嗎?

  生:S=a。

  師:如果用V表示正方體的體積,用a表示正方體的棱長,那么你認為該怎樣表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呢?

  學生討論后回答:V=aaa或V=aaa。

  師:能說說為什么這樣表示嗎?

  學生回答略。

  師:這里的aaa可以寫作a,讀作a的三次方或者a的立方。

  學生和老師一起讀一讀。

  師:你能說說正方體的體積還可以怎么表示嗎?

  生:V=a。

  三、鞏固測評

  課件出示75頁試一試,學生完成后交流。

  四、拓展總結

  作業:練習二十一4-6題。

  說一說2a、3a、a、a各表示什么意義。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二)

  S=a

  V=aaa或V=aaa V=a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平均數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補少的統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

  3、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課件出示;一個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個桃子,回到家后叫來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給他們,猴一7個、猴二4個、猴三1個。

  師:對老猴分桃這件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樣多。

  生:應該三只猴分的一樣多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不一樣多 一樣多

  (二)探究新知:

  1、用磁性小圓片代替桃子(老師將磁性小圓片按照7、4、1、分別排列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組的個數一樣多。

  2、交流反饋

  (1)引出移多補少、(2)(7+4+1)÷3

  師:觀察移動后的小圓片,思考:移動后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板書: 總數不變

  一樣多 不一樣多

  3、小結,并揭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通過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個同樣的數4,這個數就叫平均數

  (板書課題)

  4、剛才有同學用(7+4+1)÷3=4的方法算出了他們的平均數,現在老師再擺一組為8個,這時平均數又是多少呢?會嗎?

  生:會。(生自己完成)

  反饋 (7+4+1+8)÷4=5

  比較歸納得出 : 總數÷份數= 平均數

  (三)應用數學

  教師課件出示列舉生活中的平均數問題,學生自己閱讀這些信息

  1、 國家旅游局關于20xx年“十一”黃金旅游周旅游信息的公告

  (1) 上海東方明珠平均每天的門票收入為130萬元,北京故宮平均每天門票收入為200萬元

  (2) 南京中山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70000人,北京故宮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0人。

  2、春暖花開北京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超過10℃。

  3、三年級1班平均身高為136厘米。

  (四)、研究平均身高

  1、剛才談到了平均身高,要求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該怎么辦呢?

  出示三年級某班的身高統計表(單位:厘米)

  ①140 141 139 143142 145

  ②135 134 136 131 132 134

  ③130 131 132 130 128 127

  ④128 129 128 127 127 125

  ⑤124 127 124 125 124 123

  ⑥123 122 120 123 124 122

  2、師:估計,全班的平均身高會在什么之間或是多少厘米?該怎么辦?現有三種方案,你選擇哪一種呢?

  A、 選擇第一排最矮的

  B、 選擇第六排的

  C、 選擇第一組有高,有矮的

  師: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3、學生試算

  4、師:看到這個平均身高,你有什么想法?對于這個平均身高還有沒有更大膽的想法,它還能代表哪些范圍內的大概平均身高?

  學生反饋

  (五)、鞏固發展。

  選一選(用手勢表示)

  1、少先隊第三中隊發動隊員種樹,第一天種了18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種了315棵,平均每天種多少棵?( )

  2、(180+315)÷2 2、(180+315)÷3

  3、氣象站在一天的1點、7點、13點、19點,測得的溫度分別是攝氏8度、15度、24度、17度。請算出這天的平均氣溫。( )

  4、(8+15+24+17)÷4 2、(8+15+24+17)÷(1+7+13+19)

  (六)、拓展練習

  1、猜老師平均每個月的開支

  2、教師板書:平均每月開支1000元 提問,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老師把今年前三個月的開支情況做了大概的統計,

  出示:20xx年陳老師1——3月每月開支情況統計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

  金額108010201050

  你能不能幫老師算一算,今年前三個月的平均每月開支多少元?

  3、學生反饋

  4、你們能不能預測一下老師4月份的開支大概是多少?

  5、如果要使前4個月每月平均開支不超過1000元,四月份老師最多能花多少錢?

  五、總結:

  “求平均數”是新教材“ 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現代社會的公共媒體大量使用統計圖表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必備的數學素養。基于此本課教學把重點放在運用平均數的理念分析數據、理解數據的意義上,放在根據數據做出必要推斷上。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發現把圖形分別沿兩個方向進行平移后被該圖形覆蓋的次數的規律,會根據平移次數推算把圖形分別沿兩個方向進行平移后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之一,進一步培養發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顧與反思探索規律過程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探索把圖形分別沿兩個方向進行平移后被該圖形覆蓋的次數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探索規律

  1、拓展延伸出示例2,理解圖意

  指名說說(1)浴室的一面墻長有8格,寬有6格;(2)理解問題

  2、你準備怎樣來貼瓷磚,才能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

  同桌討論后全班交流,明確方法:可以從左上角開始有次序地進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學生動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著什么方向貼的?平移了幾次?有幾種貼法?

  4、交流匯報,引導思考:

  (1)沿著這面墻的長貼一行有多少種貼法?(平移6次,可以有7種貼法)沿著這面墻的寬貼一列有多少種貼法?(平移4次,可以有5種貼法)

  (2)一共有多少種貼法呢?(5×7=35種)

  聯系剛才的操作過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種貼法與沿這面墻的長和寬貼各有多少種貼法是什么關系?

  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個7或7個5是多少)

  5、小結:我們發現沿著長貼有7種貼法,沿著寬貼有5種貼法,所以一共有7×5=35種貼法。

  二、運用規律

  1、完成“試一試”

  (1)你能用我們發現的規律來完成這道題嗎?出示“試一試”這個圖形你會把它平移嗎?小組討論,明確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長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種不同的貼法?獨立思考后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

  (3)交流,引導學生有條理的表達思考過程。(沿著長有6種貼法,沿著長有5種貼法,所以一共有6×5=30種貼法)

  2、完成練一練

  小軍打算在陽臺上的一面墻上貼花磚,請你算一算,有多少種不同的貼法?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過程。

  3、完成P59第3題

  (1)仔細審題后,動手框一框,并算一算5個數的和。

  (2)任意框幾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個數的和與中間的數有什么關系?

  小結:每次框出的5個數的和就等于中間的數乘5。

  (3)如果框出的5個數的和是180,應該怎樣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個數嗎?為什么?

  獨立思考后解答。

  (4)一共可以框出多少個不同的和?獨立思考后同桌說說,學生解答后再組織交流思考過程。

  4、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習題。

  三、全課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2、學生質疑。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73-74頁例1、例2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數,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體會數學的簡潔美。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請學生瀏覽主題圖,然后齊唱字母歌。

  師:我們都知道,上英語課要用到字母。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字母?并說說它表示的意義。

  師:在生活中要用到字母,在數學中也不例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

  1、師: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前面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完成書第73頁的表格。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實際上,用字母表示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著廣泛的作用。

  2、(多媒體課件出示青蛙圖)

  師:1只青蛙是幾條腿呢?

  生:4條腿。

  師:想想2只、3只、4只、5只青蛙分別有多少條腿?

  生:2只青蛙有24條腿,3只青蛙有34條腿

  (多媒體出示一大群青蛙)

  師:這些青蛙有多少條腿呢?

  生:這么多青蛙,多得數都數不清。

  師:這些青蛙的`數量是確定的嗎?

  生:不能確定,用字母x來表示,這些青蛙有x4條腿。

  師:這里的x可以表示哪些數呢?

  生: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也可以表示100,也可以表示1 000。

  師:這就是用字母表示數的好處,它表示了青蛙只數與青蛙腿的關系,不管是多少只青蛙,只要把它的只數代到這個式子里,就可以求出這些青蛙有多少條腿了。在這樣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也有一些特殊的寫法,我們看看書上是怎樣說的。

  3、探究字母和數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簡便記法。學生看書73頁后交流。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簡單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簡單的統計表求平均數.

  2.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增強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明確“求平均數”與“平均分”的區別,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概念,明確“求平均數”與“平均分”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小華4天讀完60頁書,平均每天讀幾頁?

  2.一個上下同樣粗的杯子里裝有16厘米深的水,把這些水平均倒在4個同樣粗細的杯子里,每個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小明和小剛的體重和是160斤,平均體重多少斤?

  師:上述1、2兩題都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實際每一份都一樣多,而第3題是把兩個數的和平均分成兩份,每份不一定是實際數.所以,“求幾個數的平均數”與“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是有區別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以前,我們學習過“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應用題,也就是“平均分”的問題.

  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數”問題.(板書課題:求平均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用4個同樣的杯子裝水,水面高度分別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2)組織討論:你怎樣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進一步明確:所謂“平均高度”,并不是每個杯子水面的實際高度,而是在總水量不變的情況下,水面高度同樣的高度值.

  (4)學生操作.

  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積木,用每塊積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積木按例題的高度要求疊放四堆來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動腦動手操作一下,使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學生匯報操作結果,一般出現兩種方法.

  第一種:數出共有多少個積木,或把積木全部疊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種:直接移多補少.從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從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這說明原來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6)師:通過同學們的'操作,我們得到了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這里有一個問題,操作時,我們使水杯的水面實際高度發生了變化,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來4杯水水面高度卻發生了變化.而現實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數的情況是不允許改變原值的例如:高個身高180厘米,矮個身高140厘米,兩人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并不是把高個的身體削下一部分來,接在矮個身體上,使兩人身高相等.由此可見,通過直接操作的方法來求平均數,在很多情況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們不通過操作,直接通過計算,能不能求出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呢?怎樣計算方便呢?

  (7)引導學生列式計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這4個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結:通過上題的計算,進一步明確:應先相加求出高度總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數,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與復習題,兩題的結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明確:復習題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結果,即每個杯子水面的實際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數,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個杯中水面的實際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們的實際高度并不要求發生變化.

  (9)反饋練習.

  小強投擲三次壘球,每次的成績分別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績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7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我們來進行一個小小的拍球比賽,下面我們請甲隊的-(3人),和乙隊的-(4人)到前面來,每人拿一個球。注意:比賽的規則是在規定的時間里,哪個隊拍球的總個數最多,哪個隊就獲勝,聽懂了嗎?(聽懂了)

  師控制時間(5秒),根據拍球的個數板書,如:

  甲隊:6+7+8=21(個)

  乙隊:10+4+3+6=24(個)

  結束后要求學生把球輕輕的放在這里,慢慢的走回座位。

  師:下面兩個隊以最快的速度把你們這個隊拍球的總數求出來。根據學生回答老師將上面的板書補完整。

  師:我們來看看,在規定的時間里,甲隊拍了21個,乙隊拍了24個,哪個隊贏了?(或問我們能說明乙隊贏了嗎?)

  生發現不行!

  師:你為什么說不行?

  生:我們是3個人拍的,他們是4個人拍的。(你什么意思啊?)就是這樣不公平。

  師:甲隊的隊員聽了他這么一說也都覺得不公平了,是嗎?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比較總數就不公平了,可在我們生活中就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剛剛我們進行了期中考試,我們是怎么比較三個班的成績的呢? (比較平均數),我們這里就可以比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個?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平均數產生的需要生1:分別用

  21÷3=

  24÷4=

  分別求出等于多少

  師:比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個?先來幫甲隊算一算,為什么“÷3”?再來幫乙隊算一算,為什么“÷4”?

  師:我們以乙隊為例,這“6個”是表示什么?(可能有學生正好拍了6個)問有沒有不同意見?(平均每人拍了6個)

  2、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師:1號你明明拍了10個怎么變成6個了,多的哪兒去了(多的補給拍的少的人了)那么拍的少的2號拍了4個怎么變成6個了(拍的多的給了我幾個,就慢慢增多了,)

  師:多的補給了少的,多的就慢慢(少了),少的就慢慢(多了),最后他們4個人就慢慢變得相等了。這個6就是4個人拍的平均數。(板書:平均數)

  問:這個平均數是怎么算出來的?(先加再除)

  師:我們再來看看,多的10個給了少的,少的就慢慢增多,多到什么程度了?

  生:每個人的相等。

  師:那么這個6就是同學說的它是10、4、3、6這一組數的平均數,這個平均數就很好的反映了南邊這組的整體水平。甲隊和乙隊,甲隊平均水平7個,乙隊平均水平6個,哪一個隊的整體水平高些呢?學生直接說甲隊。

  小結:提問,剛才我們比較總數的時候,我們好多同學都有意見覺得比較總數不公平,那么當人數不相等的時候我們比較什么才公平呢?(平均數)

  3、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系

  師:同學們,平均數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來了,在我們生活中學習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平均數。(學生舉例子)

  三、估計平均數的策略

  1、 出示五一期間南通兒童樂園的游客統計圖

  談話:同學們五一期間出去旅游了嗎?去了哪兒?

  (1)估一估

  問:看到這張統計圖,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信息?還沒有發言的同學說說看。

  生:1號1100人,2號來了1300人,3號1000人,4號900人,5號700人。

  師:那么你還想了解點什么嗎?(平均每天來了多少人?)出示問題:這五天平均每天來了多少人?

  要求:不許計算,只能估一估。(生估計1000、1200、只要在700與1300之間就行)

  如果有學生估計500、600、20xx等,讓學生討論:可能是500、600、20xx嗎?為什么?

  小結:最多的要給少的,多的就少了,平均數不可能比最多的還要多。少的會變多,平均數也不可能比最少的還要少。也就是平均數既要比誰少又要比誰多啊?

  (2)算一算

  師:好,每個同學再估計一個數把它藏在心里。要看估計的準不準就可以算一算,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在自己的作業本上獨自的認真的算一算,有不同方法的呆會兒來給我們介紹。

  匯報:都是1000,問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方法介紹給我們。

  簡單的說:把這幾天的總人數求出來,再除以5。也就是先……再……。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一生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介紹,也得到了1000,這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3)揭示估計方法

  師:咦,剛才你第二次估計的數與1000接近的人舉手。老師剛才也偷偷的估計了一下,老師估計的是20xx,你們說可能嗎?為什么呀?給我說說看!

  生:平均數要比最多的少,比最少的要多。我們估計要有根有據。

  師:從統計表上看,從2號開始來的人數越來越少,如果你是南通兒童樂園的'管理人,你有什么招能吸引游客?(降低價格、提高環境)是個不錯的招,下課后王老師會在網上把我們三3班同學的建議發給南通兒童樂園的管理人,好不好?

  3、出示本班期中考試4名同學的數學成績

  談話:前天我們做了張試卷,這是4個同學的成績。

  問:的和最少的分別是多少分?他們的平均成績肯定要比的怎么樣?比最少的怎么樣?

  問: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他們的平均成績?

  分別介紹兩種求平均數的方法。(90分)

  4、分別出示三幅圖片

  談話: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水資源相當豐富,但分布不均勻。

  (1)我國嚴重的缺水地區

  介紹:這是我國嚴重的缺水地區,他們一戶人家平均每月用水量30千克,用它吃飯洗衣服洗菜。

  (2)出示小芳家用水統計圖

  師:這是老師調查的小芳家用水統計圖,第一季度用水16噸、第二季度用水24噸、第三季度35噸、第四季度21噸。你知道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嗎?

  可能有學生會選1和2。安排選1的和選2的個一名代表到前面來。要求選2的向選1的同學提提問題?選2的問:題目要求的是什么?那么一年有幾個月?那么你為什么還選1?問第三個問題時對方可能不回答了。

  師:這個問題關鍵的地方要看求的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而1、3分別求的是什么?動筆算一算他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16+24+35+21)÷4=24(噸)

  (3)小芳家平均每月用水約24噸

  再同時出示(1)(3)兩種畫面,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么?節約用水從我們自身做起。?

  8.鞏固練習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7篇01-13

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案及復習12-17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12-09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212-09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教案01-25

二上數學第五單元教案12-17

第五單元 農田里的數學教案12-16

小學數學五年級數學教案第五單元12-16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