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精選3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運用圓形創作造型。
2、發展幼兒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將各色色紙剪成大大小小的圓,貼在磁鐵黑板上。剪刀、糨糊、圓形貼紙、畫紙、磁鐵、彩色等。
2、幼兒數學用書
活動過程:
(一)以講《愛畫畫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興趣
隨著故事情節讓幼兒猜猜波波畫的是什么?“小豬波波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圓,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圓圈是什么,就問波波:“你畫的.圓圈是什么呀?”波波說:“這個圓圈里有兩只手,一只長,一只短,從早到晚繞著轉。”哥哥說:“啊,我知道了,是時鐘”,姐姐說:“那這個是什么?”波波說:“它下面還有一條長長的線,要抓好,才不會跑掉”。姐姐說:“喔,是氣球”哥哥姐姐終于知道波波畫什么了。波波又畫了許多圓圈,連肚臍眼的圓都有呢?媽媽說:“波波真是個很棒的畫家”。
(二)運用操作法讓幼兒拼圖
幼兒也當波波,用圓形色紙拼拼貼貼,看可以拼貼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請幼兒欣賞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用圓形拼貼出了什么
(三)帶領幼兒打開《我的數學》第一頁,啟發幼兒觀察畫面內容,讓幼兒給圓形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說說圖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四)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環境,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圓的。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名稱:
小班數學《比較長短》《長帶子飄起來》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能獨立的改三件同類物品比較長短(重點)。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感知長短的相對性,初步學習長短排序。
活動準備:
每人三根同種不同長度的鉛筆、每人三根長短不同的彩帶、每人三根長短不同的棒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鉛筆,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拿的鉛筆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自由說說)對了,這些鉛筆有長有短。哪根是最長的?哪根是最短的?
二、通過教師演示,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
1、學習兩支鉛筆比較長短
師:“你們看,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比出來呢?(把兩支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對齊)
小結:原來比的時候,要把兩支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哪支短了。
2、學習三支鉛筆比較長短
師:“老師這還有一支鉛筆,那他是長的還是短的呢?現在又該怎樣比了呢?現在長的鉛筆和短的鉛筆發生了什么變化呢?長的變成了什么樣?短的變成了什么樣?
小結:比的`時候,仍然要把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是長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來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比較的物體不同,長短也不同。
三、學習按長短排序
師:“說一說,這三根鉛筆可以怎樣排隊呢?”“哪支在最前面?哪支排在他的后面?哪支在最后面?”(幼兒將手中的物品進行排序)
小結:排序時將物體的一頭對齊,找出最長的或最短的,依次排序。
四、結束
游戲“長帶子飄起來”
1、請幼兒從自己的材料中找出最長的鉛筆和彩帶,教師幫助幼兒將最長的彩帶拴在最長的鉛筆上,做成“長飄帶”。
2、引導幼兒跑一跑、試一試如何讓自己長長的飄帶飄起來?體驗飄帶舞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材料比較長短并排序。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樂與參加數學活動
2.能發現物體的特征并進行分類排序
3.學會根據物體特征做標記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教具:彩色魚9條(由3種顏色組成,大中小各3條)
魚缸圖片3張,紅、黃、藍三色標簽各一份
2.學具:幼兒用彩色魚,人手9條,形狀顏色同教具相同
教學過程:
一、念兒歌進教室
邊念兒歌(附后)邊做動作進教室,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
二、出示教具(集體活動)
1.出示彩色魚,無規律排放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幾位小客人來到我們苗9班,小朋友們想知道是誰嗎?”
2.引導幼兒發現彩色魚的特點
“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魚好看嗎?它們都有些什么顏色?它們的顏色都是一樣的嗎?我們來看看它們還有什么不同啊?”
三、出示學具(個別活動)
“小魚們今天遇到一個難題,想請我們聰明的小朋友幫幫它們,好嗎?剛剛小魚們看到我們小朋友進教室的時候排隊排的很整齊,它們也想排個隊,請小朋友們幫它們也排個隊好嗎?”
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為彩色魚排列,教師巡回指導。活動結束后收學具,放回學具袋并且放回椅子下面。
四、交流小結
師“剛剛我發現有很多的小朋友都用了很多的方法來為我們的小魚排隊,那我想請幾位小朋友上來將你的方法排給其他小朋友看看”
請2—3位幼兒示范。
小結:彩色魚的'排列可以是按照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相同顏色放一排,花紋相同的放一排等方法進行不同的序列。
五、學習制作標記
活動反思:
在此基礎上,我決定了讓家長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尋找小游戲,讓孩子們從生活中慢慢的去理解。我也設置了一些小游戲,比如說用積木、珠子…等幼兒園常見的玩具來讓幼兒分。就這樣,孩子們慢慢地學會了如何來按特征來分類了。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學習用簡短的句子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貓、小魚圖片和白紙若干
2、貓媽媽頭飾1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教師扮演貓媽媽:“小朋友們好!知道我是誰嗎?……你們能不能幫我喂喂我的貓寶寶呀?讓我先來教教你們怎么喂貓寶寶吧……”
2、基本活動:
(1)教師示范:
a先給小貓排隊 向幼兒說明要求,喂小貓的時候要說:“一只貓吃一條魚”
b引出多和少(貓的圖片比魚的圖片多1―2張)提問:為什么這只小貓沒有魚吃呀?幼兒討論,教師從旁引導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讓做得對做得好的幼兒上臺來邊做邊講
(4)鞏固復習:教師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兒來說操作過程
3、鞏固復習:
(1)教師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兒來說操作過程
(2)讓部分幼兒扮演小貓,部分幼兒扮演小魚,讓幼兒練習操作過程
(3)“送貓寶寶回家” ――讓幼兒把自己得作業放到教師指定的`地點
活動延伸:
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種玩具和器材讓幼兒更多的操作比較,加強記憶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思路:
在當今課程改革中已經把主題式綜合課程作為學前教育課程時間的核心。在提倡主題綜合教育的同時,需要保留準們的數學活動,如何在綜合的主題教育中保持原有的數學只是的關聯性、順序性,這是當前的一個教育熱點問題。最近正在開展主題活動——“橘子和蘋果”,在孩子認知一些常見水果的基礎上,根據小班孩子需要初步掌握按數取物的教學要求,我創設情境性游戲環境,一些可操作的材料,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幫助孩子們來復習1—3的.數數、練習手口一致點數、學會簡單的數物對應游戲。另外,在這次集體活動后把一些游戲材料投放到來園區域活動中,幫助孩子們進一步復習鞏固有關數概念,提高孩子們參與數學游戲的能力,激發孩子對于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名稱:計算——秋天的水果(小班)
活動目的:
說說、數數秋天的水果,學習“3”以內按數取物,激發幼兒對水果的喜歡。
活動準備:
1、果樹:(每棵樹上畫有2—3個水果。)
2、蘋果、梨、桔子若干(有單個的、兩個連在一起的、三個連在一起的。)
3、果盆圖片:(每個盤中分別畫有1—3個不同數量的水果。)
4、害蟲圖片若干:(每張樹葉上分別畫有1—3條毛毛蟲。)
5、裝水果的小筐三個:(在筐上分別貼有數字1—3。)
活動過程:
一、復習1—3的數數
幫助果樹踩害蟲。
重點提問:
1、今天果農伯伯打電話來說,果園有害蟲,有了害蟲果樹會發生什么事?
(引導幼兒說出有了害蟲果樹會生病長不好,小朋友就吃不到新鮮水果了。)
2、怎么消滅害蟲呢?(啟發幼兒用腳踩)
3、操作要求:邊踩邊數,說出總數。
(一片葉子上踩死了幾只害蟲?要邊踩邊數,大聲數出來。)
小朋友們把果園里的害蟲都消滅了本領真大呀。
二、手口一致點數
來到果園。
重點提問:
1、有幾棵樹?沒有害蟲果樹長得可好看了,看,果樹開花了,小朋友都知道果樹都是先開花后結果的,一朵花結一個果子。
2、猜猜看,兩朵花會結兩個果子?(2個果子)
3、三朵花會結幾個果子?(3個果子)
(幼兒嘗試翻花,數數水果。)
4、秋天里除了蘋果、梨和桔子還有什么水果?
(可以出示實物或是圖片讓幼兒講講、看看、摸摸。)
5、介紹寶寶、媽媽、奶奶愛吃什么水果?
(出示果盆圖片,請幼兒點數每盆水果的數量。)
我們數數的時候要小手來幫忙,一個一個點著數可以數清楚。
三、數物對應
摘果子、找果子。
1、水果熟了需要馬上摘下來,然后運送到水果超市,農民伯伯來不及摘,怎么辦?請小朋友們一起幫忙采。
2、看,裝水果的籃子都準備好了。籃子上有什么?(數字)請小朋友裝和籃子上數字一樣多的果子。
3、幼兒裝水果,老師巡回提示:你們把果子摘下來,要數數,有幾個,別送錯了!
4、謝謝大家,水果都摘下來了,累不累呀?
我們在摘水果前先要看清籃子上的數字,然后再把與數字數量對應的水果摘好放進籃子里。老師會進行檢查如果放錯了我們得重新放。
延伸活動:
將活動中的操作材料擺放到來園的游戲區域活動中,可以根據孩子掌握數數的情況開展“捉害蟲”和“送水果”活動,不斷幫助孩子復習數概念,逐步增加一些難度從而提高孩子數數能力。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能夠不受顏色、拼擺形式的影響,拼搭組合圖形。
2. 通過動手、動腦,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 體驗拼搭圖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教具準備:“幾何圖形組”。
2. 學具準備: “幾何圖形組”;各種圖形卡片若干。
3. 《操作冊》第3冊第43-44頁。
活動過程:
1. 熱身活動。
教師幼兒相互問候。
2. 師生共同探索。
(1) 教師示范用任意擺放的圖形拼搭成各種圖案,讓幼兒欣賞并發揮想象。
(2) 教師:小朋友,你們一定很好奇吧?把幾個圖形拼搭在一起,就能組成一個物體很神奇吧!你們是不是也想試一試呢?引導幼兒不受圖形的顏色、擺放形式的影響,任意拼搭、組合圖形。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拼搭出和別人不同的.物體。
(3) 鼓勵幼兒說說你拼的是什么?
3. 分組活動
第一組:主題拼圖。幼兒自選主題,利用“幾何圖形組”進行拼搭游戲。
第二組:做操作冊第3冊第43頁的活動。
4. 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生活中的數學:用生活中的物品玩圖形拼搭游戲。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教案目的】
1、在活動中體驗不同方位,能根據要求尋找對應位置。
2、在活動中提高幼兒投擲的興趣,體驗游戲快樂。
【教案準備】
桌子若干、帳篷兩個、可以鉆的圓筒兩個、海洋球兩籃、圓形紅色即時貼若干。
【教案流程】
一、引出興趣
引出話題:你們知道解放軍嗎?我們來學習解放軍的本領,學做小士兵。
二、熱身游戲:望遠鏡
帶領幼兒做熱身游戲,以“望遠鏡”的形式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表現上、下、后、
前的方位。
以“望遠鏡”的游戲形式,感知里、外的方位,同時熟悉周圍材料。
三、幼兒結合方位貼“小紅心”
教師出示“紅心”(紅色即時貼),介紹游戲方法:打敵人時一定要瞄得準,所以練習時就要瞄準“小紅心”,小紅心貼在哪,炮彈就要打在哪。
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紅心的'位置:
我們把小紅心貼在哪?
除了上面還有其他地方嗎?(互動時,可以請幼兒用手指出方位)
小結:桌子的上面、下面;帳篷的里面、外面;山洞的里面、外面都可以貼紅心。
教師和幼兒一起貼紅心,并說說紅心貼的位置。
四、幼兒在投擲運動中感知方位
教師出示海洋球,幼兒開展投擲游戲
教師在幼兒游戲時,引導個別幼兒說說炮彈打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幼兒將散落在地上的海洋球撿回籃子里。
引導提問:桌子下面都看過了嗎?帳篷里面還有嗎?
本節活動是結合方位來開展的帶有游戲性的一個活動,還和一個戶外的體育活動結合起來,整個活動進行下來,看得出孩子們是對這個游戲的情境特別感興趣,也有可能是在戶外的關系,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請老師們根據本次活動,結合以下話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討論話題:
1、本次活動有何特點與值得借鑒之處?
2、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什么問題?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三種實物分類計數,并按數量的多少排序。
2.嘗試對應實物個數畫出相應的點數。
3.幫助幼兒使用正確的量詞。
活動重點
1.學習將三種實物分類計數,并按數量的多少排序。
2.嘗試對應實物個數畫出相應的.點數。
活動難點
1.將三種實物分類計數。
2.嘗試對應實物個數畫出相應的點數。
活動準備
1.大房子、大動物卡、筆。
2.小房子、小動物卡、筆、膠水等。
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一種特征進行分類。
2.初步感知分類標記的作用,體驗分類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景布置:大,小不一樣的房子2座,紅黃藍不同顏色的云彩3朵。
2.每組大小分類盒2個,紅黃藍3種顏色和大小不同的圓形圖卡每人一套。(見操作材料包)
3.幼兒畫冊《數學》上P.4,P.5。
活動過程:
(一),故事“彩色鳥”
1.師:今天老師要為大家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彩色鳥,請你們先聽故事的第一段,聽的時候要聽清楚,大鳥住在哪里,小鳥住在哪里?
講故事第一段后提問:大鳥住在哪里,小鳥住在哪里?幼兒回答后教師把大鳥放在大房子里,小鳥放在小房子里。
2.師:我們接著講第二段,這次要聽清,彩色鳥遇到了什么危險,老鷹抓沒抓到彩色鳥?
幼兒回答后教師把紅鳥放在紅云彩里,黃鳥放在黃云彩里,藍鳥放在藍云彩里,再請幼兒一起說一說,彩色鳥都藏在了什么地方。
3.下面大家接著聽彩色鳥的故事,聽一聽彩色鳥大鳥和小鳥是如何飛的。講完故事后請大家說出大鳥在前面飛,小鳥在后面飛。
(二),分食物,按大小,顏色分類
師:彩色鳥終于飛到了南方,看,為了歡迎彩色鳥的到來,桌子上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水果(各種大小顏色不一樣的圓片),可是彩色鳥想請大家把顏色和大小不一樣的水果分一分再吃。
指導幼兒按顏色分:把紅的和紅的分在一起,黃的和黃的分在一起,藍的和藍的分在一起。
指導幼兒按大小分:把大的放在大分類盒里,把小的放在小分類盒里。
(三),游戲“彩色鳥飛飛”,認識分類標志
1.請每個幼兒選一個彩色鳥的'標記,變成彩色鳥和它們一起飛一飛,玩一玩。教師指導幼兒選自己喜歡的標記,并提醒幼兒大圓形代表大彩色鳥,小圓形代表小彩色鳥,紅圓形代表紅顏色的鳥,黃圓形代表黃顏色的鳥。幼兒自由選擇標記后,教師出示各種標記,如:出示大圓形,教師就說“請大彩色鳥開始飛”,拿大圓形標記的幼兒飛到教師的前面。
2.把幼兒帶到課前準備好的場景,教師發出指令:彩色鳥飛飛,彩色鳥飛飛,老鷹來了,彩色鳥快快飛,快飛到和自己一樣顏色的云彩里藏起來。
請幼兒按指令做動作,教師檢查幼兒藏得對不對,進一步鞏固按顏色分類的能力。
3.師:老鷹飛走了,彩色鳥繼續飛,飛呀飛,小鳥飛累了,大鳥到大房子里休息,小鳥到小房子里休息。
教師檢查幼兒休息的房子對不對。游戲反復進行。
活動延伸:
1.在數學區,指導幼兒看畫冊《彩色鳥》,讓幼兒通過看圖,練習按大小,顏色分類。
2.讓幼兒看畫冊《降落傘》,按顏色進行分類。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進行顏色配對練習。
家園共育
分糖果:請家長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玩分類游戲,如把糖果按大小或顏色分類,放在大小不同的盒子里。
小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于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干(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里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凈。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干”,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干”。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里有許多的“餅干”,看看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幼兒觀察、發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干”。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干”。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XX餅干”。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干”。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干”。
三、幼兒吃餅干。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干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干,看看你拿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干。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XX餅干。
《看誰抓得多》數學教學反思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看誰抓得多》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是幼兒生活中常會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用途,并且學會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數字的興趣,也培養了孩子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學會記錄的方法。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分了三個步驟。
1、怎樣玩。
2、抓玩具。
3、猜猜看。在第一環節中利用幼兒每天都玩的積木來引出課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主動去想辦法,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引導時交代清楚記錄單記錄不僅自己能看懂,也要讓別人看懂。讓孩子帶著目的去操作。第二環節幼兒操作記錄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數學活動中已經多次使用過記錄表了因此這次也不例外孩子對記錄表格非常熟悉。讓孩子玩看誰抓得多的游戲,孩子通過玩游戲自然的導出了數的概念和認知,通過不同的數量進行觀察、數數、記錄,比比誰的眼力快誰的動作速度快,這樣讓孩子感受到了數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將幼兒對數字的理解、運用進一步加以擴展和延伸。因為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必回歸生活。通過這一過程,孩子可以進一步體驗到數字的妙用,感受到運用數字的快樂,從中也增強了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如:老師抓了28個我怎么抓了8個等問題值得孩子們進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孩子繼續去探索發現。
小班數學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引起數數的興趣。
2、培養按數取物的能力。
3、理解“2”的實際意義,在操作的基礎上嘗試用語言來表達“2”的形成。
活動準備
1、課件:大樹、小鳥;
2、在教室里擺放許多小兔(與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小兔來做客的口吻,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有一種小動物到我們班里來做客,它是誰?在哪呢?請小朋友快快找找吧!”
二、展開
1、體驗2的形成
(1)請幼兒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
教師:小兔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每個小朋友找一只小兔來。
——你找到了幾只小兔?
(我找到了一只小兔)。
(2)請幼兒再找一只小兔
教師:這一只小兔有些孤單,請小朋友再給它找一個伙伴好嗎?
小兔的伙伴就藏在我們的教室里,請小朋友去找找吧!
幼兒找到另一只小兔。
(3)現在你有幾只小兔?
(現在我有2只小兔)
教師:先從椅子下面找到1只小兔,后來又在草叢中找到1只小兔,變成了2只小兔,1添1是幾?
(1添1是2)
(4)請幼兒復述:1添1是2。
2、課件感知2的形成
小兔來我們班做客,我們應該為小兔準備愛吃的蘿卜和青菜
(1)課件播放:
先請1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再請另一只小兔吃1個蘿卜,1個蘿卜添上1個蘿卜是幾個蘿卜?1添1是幾?(1添1是2)
(2)教師用貼絨教具演示2的形成過程:
先請1只小兔吃1棵青菜,再請另1只小兔吃1棵青菜,
1棵青菜添上1棵青菜是幾棵青菜?1添1是幾?(1添1是2)
3、認讀數字2
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菜用數字幾來表示?(用數字2來表示)
幼兒認讀數字2,2像什么?(2像小鴨水中游)
4、理解2的實際意義。
(1)問2能表示2只小兔、2個蘿卜、2棵青草,還能表示2個什么?
小結:2能表示所有數量是2的物體。
(2)課件播放若干數量是的畫面,幫助幼兒理解2的實際意義。
三、結束
播放音樂,請幼兒在教室里尋找能夠用2來表示的物體。
教師:在我們的教室里有許多物體能夠用2來表示,請小朋友聽著音樂去找找吧,
音樂停止,到老師身邊來說給小伙伴聽,自然結束!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有幸參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屆雙高課的教學比武活動,在去之前準備了一些零散的經驗,除了業務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的。力爭在比賽的24個小時里,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與那里的孩子共享快樂課堂。設計的教案如下:
小班數學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為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了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后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后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貓玩球
小班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教會幼兒區別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2、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比較方法,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區別高矮和一樣高及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難點:理解高矮的相對關系。
教學準備:
課件三副、布一塊、日常生活中能比較高矮的實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教幼兒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出示課件一,圖為由于生活習慣不同,健康情況不同,長得高矮不同的兩個孌生姐妹,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她們的不同點(結合衛生習慣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實物,讓幼兒比一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3、請兩個小朋友上來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再請全體幼兒互相比比,誰高誰矮,還是一樣高。
4、請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東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較高矮的。
二、教幼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塊布遮住,讓幼兒判斷,誰高誰矮。當幼兒發生錯覺時,揭開謎底,并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課件二,圖上有一棵樹距離近,一棵樹距離遠,讓幼兒判斷樹的高矮,當幼兒發生爭論時,拉回較遠的那棵樹,讓幼兒再次進行比較,然后告訴幼兒比較高矮時,要把物體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則不確。
3、出示課件三,一只長頸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樹頂,猴子低下頭對長頸鹿說:瞧!我長得比你高。提問:猴子的話對嗎?為什么?
三、告訴幼兒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系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使幼兒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師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訴幼兒單獨的某樣東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較。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再請一個幼兒為他們從高到矮排隊,并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發給每個幼兒紙和筆,請每個幼兒依次畫高矮不同的三棵樹。
教學反思:
生活中大部分幼兒對“大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幼兒分辨高和矮的區別,和‘大小”也有相似之處,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礎,并且涉及的知識面不是太廣,再次實施起來就有些經驗了。可萬萬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兒所表露出來的現象卻是比較籠統、模糊的。
小班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 讓小朋友認識田字格,并知道田字格的用處和用法。
2、 讓幼兒知道怎樣的在田字格里,正確的書寫。
3、 讓幼兒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數字1.教學重點;讓幼兒知道怎樣的.在田字格里,正確的書寫。教學難點;讓幼兒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數字1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田字格,并知道它的用處。
2、物質準備;田字格本、黑板、小貼畫。活動過程;一;師生問候;老師;小朋友們好小朋友們;老師好。
引課
小朋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本----田字格本
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又什么用途啊。
入課;
1、在學習田字格之前,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游戲,手指數字游戲。小樻1敲敲敲,剪刀2剪剪剪,叉子3叉叉叉,菜刀4切切切,小手5拍拍拍,電話6喂喂喂,鑷子7鑷鑷鑷,小搶8肶噼噼噼,鉤子9鉤鉤鉤,錘子10梆梆梆。小朋友你們說這個游戲好玩嗎?-------
2、在黑板上畫一個田字格,小朋友知道這田字格是怎沒組成的嘛?它是由四個小個子組成的。
3、老師在黑板上示范,怎樣正確使用田字格,并正確的在田字格中書寫數字1。
4、老師跟蹤訓練,幼兒書寫數字1,并做到一對一教學,逐個幼兒指導并檢查。
5、讓幼兒比一比誰寫的最好,使幼兒對數學寫字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給予鼓勵。
四:結束下課
小班數學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三角形的特征。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三角形圖形、畫點的底圖、水筆、三角形組合的`掛圖、教室周圍布置三角形的實物。
2、正方形的蠟光紙、剪刀、膠水、圖畫紙。
活動過程:
1、導入:有個圖形寶寶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圖形寶寶嗎?
2、出示三角形,讓幼兒說出三角形的名稱,然后讓幼兒找出教室周圍與三角形相似的實物。
3、提出問題:“你怎么知道它們是和三角形寶寶一樣的圖形?”引導幼兒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邊,體會三角形的外形——三個角,三條邊。
4、出示三角形組合的掛圖:
1)引導幼兒找出掛圖的圖案都是三角形組成的。
2)請幼兒說說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組成的。
5、出示左圖,請幼兒用直線與點連接起來成三角形。
6、老師與小朋友一起講評連接三角形的情況。
7、剪貼花:
1)出示范例: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的花是用什么圖形粘貼的。
2)提出問題:沒有三角形的蠟光紙怎么辦?(引導幼兒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進行粘貼。)
活動反思:
在這堂課上幼兒是被理解、尊重、接納。是有適度的自由空間。是能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發展。
在這堂課上教師是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是能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的發展。師幼配合很好,教師能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小班數學教案 篇16
活動準備:
鞋子、襪子、夾子、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老師遇到難題了!你們看這里的鞋子,老師想把它們一雙一雙的整理好,可是這么亂,我都不知道怎么整理了。
我知道小(1)班的小朋友特別能干,老師想請你們把鞋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好,好嗎?我們開始吧!
二、初步探索:
1、幼兒進行自由配對,詢問:
A、你整理的是一雙什么鞋子?
B、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的?
C、它們一樣大嗎?
D、它們是什么顏色的?
2、請小朋友拿著你整理好的鞋子圍成一個圈坐到老師前面來。提問:
A、小朋友剛才你整理的是一雙什么鞋子?
B、數一數這雙鞋有幾只?
C、這兩只鞋它們一樣大嗎?我們來比一比?
D、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
小朋友看看你整理的是不是一雙鞋?
3、小結
原來兩只鞋子它們要樣子一樣,顏色一樣,大小一樣才叫一雙鞋。
三、鞏固經驗:
1、今天早晨,老師洗了許多襪子,想把它們都曬干,可是
有許許多多的襪子,我都分不清哪只和哪只是一雙了。老師請小朋友們幫忙:把襪子一雙一雙的整理出來,再拿到后面的繩子上用夾子夾好,好嗎?
那么,讓我們開始整理吧!(幼兒自由整理)
2、我們來看看,這些襪子都是一雙一雙的嗎?
四、結束部分:
小朋友,你們的小手真能干,回到家可以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
我們一起來玩“小手真能干的游戲”吧!
活動反思:
活動的目標符合我們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原有的經驗基礎上又適當的增加了難度。活動內容的選擇既是幼兒感興趣的'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教學方法上注意“玩中學,玩中教,玩中求進步”的觀點。在活動中,教師更多是以一個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關注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支持、推動幼兒主動學習。第4篇、小班數學按物體的顏色分類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種顏色的物體,并進行歸類。
2、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展。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17
活動分析:
數和形是幼兒身邊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根據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在玩玩樂樂,拼拼擺擺中習得)以形象生動,深受幼兒喜歡的“黑貓警長帶領貓警士捉老鼠”為游戲情節,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運用重疊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對應地比較出兩組物體的多,少,一樣多,及手口一致點數3以內的事物。
活動目標:
1、繼續學習在兩組物體中運用重疊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對應比較出物體的多、少、一樣多。
2、初步學習手口一致地數3以內實物,學會從左到右排列實物和用右手指點數。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兩張,(一張上有兩只貓和兩只鼠,另一張上有三只貓和兩只鼠)老鼠3只,圖形娃娃3個,黑貓警長頭飾一個,每個幼兒魚三條。幼兒操作圖片若干張(上有貓警士一個或兩個或三個)。磁帶錄音。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1、放歌曲“黑貓警長”,出示黑貓警長頭飾:“誰來了?”“干什么的?”
2、出示圖片兩只貓和兩只鼠,領幼兒數數,有幾只貓,捉到了幾只老鼠,貓和老鼠是怎么樣的?(引導幼兒用重疊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圖片三只貓和兩只鼠,帶領幼兒數一數,有幾只貓,幾只老鼠,貓和老鼠誰多,誰少,并引導幼兒想辦法使貓和老鼠變成一樣多。
4、按物取數
小貓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餓了,請幼兒拿魚給它吃,每只貓只吃一條魚,來了幾只貓,就拿幾條魚給它吃。
教師分別出示三只貓、一只貓、二只貓,請幼兒拿出相應的一條魚、兩條魚、三條魚,并檢查對錯。
5、游戲“貓警士捉老鼠”
(1)學本領:老師當貓警長,幼兒當貓警士,警長拍一下手,幼兒拍一下,警長拍兩下、三下,貓警士也拍相應的下數。
(2)消滅老鼠
先看圖形娃娃的家中來了多少只老鼠,來一只就打一槍,來兩只就打兩槍,三只就打三槍。
(3)“黑貓警長”用紅花獎勵勇敢的`貓警士。
貓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們獎力它紅花,一只貓獎一朵放在它的下邊,有幾只就獎幾朵。(要求幼兒從左到右排列)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18
一、活動目的: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特征的認識。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助人為樂的情感。
3、感知圓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活動準備:圓形、正方形媽媽“哭”和“笑”的圖片各一張;正方形圓形寶寶小卡片若干;圓形正方形小盆、餅干、盤子、椅子等;情境創設:圖形寶寶的家。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入座
老師帶小朋友學小鳥飛進入活動室。
忽然聽到哭聲,大家找一找。原來是圖形媽媽在哭(出示圖片圓形媽媽和正方形媽媽在哭)原來是他們的圖形寶寶不見了。
2、游戲:幫圖形媽媽找寶寶
小朋友們認識她們的寶寶嗎?
小結:圓形寶寶長得像媽媽,它的邊是光滑的,沒有角的。正方形寶寶長得像媽媽,它有四條相等的邊,四個相同的角。
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一找,看看它們藏在哪里。找到以后,排好隊把它們送回到媽媽那里(相應的貼有圖形大圖形的小盆里)。然后,回到座位上。
3、圖形媽媽請客
小朋友們幫圖形媽媽找到了寶寶,圖形媽媽高興的笑了。(出示圖片圓形媽媽和正方形媽媽笑了)圖形媽媽要請小朋友去它們家里做客。老師帶小朋友去,大家一定要有禮貌。
帶有而進入圓形家里,引導幼兒觀察圓形的'家里什么是圓形的。
鐘表、桌子、小凳子、盤子、餅干等。
帶有而進入正方形的家里,引導幼兒觀察正方形的家里什么是正方形的。桌子、椅子、手帕、盤子、餅干等。
請小朋友吃餅干,拿到餅干后舉起來讓老師看一看,你的餅干是正方形還是圓形。
4、延伸活動分組制作小餅干。(幼兒用圖形模具泥塑各種幾何圖形)
設計意圖:
在“認識圖形”活動中,幼兒已基本掌握正方形和圓形的特征。但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思維能力相對較差,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對這兩種圖形的認,根據幼兒對新事物探究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這次復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把圖形這一抽象事物化為具有實際意義的表征,幼兒可通過直觀的教具和生活中豐富的形狀和圖案以及動手操作的輔助,把原本枯燥的內容轉換成生動有趣,操作性強的教學活動,從而加深幼兒的印象和記憶。
活動反思
小班數學教育中的認識平面幾何圖形是的難點。并且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強來達到教學目標,以故事情節貫穿活動始終,并創設情境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用圖形媽媽的哭聲吸引了幼兒,使幼兒有種幫助圖形媽媽的渴望。從而去認真觀察圖形媽媽的特征;其次,通過送圖形寶寶回家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最后,通過游戲“到圖形媽媽家做客”使幼兒在情境中興味盎然地感受生活中的圖形,幼兒在對各種幾何圖形的食品品嘗的同時,又進一步認識了圖形,能辨別各種圖形的外形特征,正確說出其名稱,讓幼兒在品嘗中學到知識,而又不覺得枯燥乏味。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最后的延伸活動又讓幼兒感受到了操作、創作的樂趣。
本次活動是根據本班幼兒具體情況來設計的,所以教學效果達到。但是,通過反思我認為在師幼協調互動方面還有所欠缺。
小班數學教案 篇19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班數學活動《1和許多》。下面我將從幼兒、教材、教法學法、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及評價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和認識。
一、說幼兒。
本次活動的對象是3歲剛剛入園的孩子,我將這個年齡段孩子閱讀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是孩子特別喜歡按照順序背數字,甚至可以背到10,這種行為表明這些孩子對這些數字特別感興趣。
二是孩子還沒有建立初步的量概念,例如:當孩子做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習慣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來表示三,有一次我換成了另外三個指頭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通過活動,引導孩子初步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二、說教材。
我準備的資料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幼兒智慧活動課程”小班上冊數學領域上的“1”和“許多”。認識“1”和“許多”是認識量的基礎也是感知集合和元素關系的基礎,單個的數量“1”很容易理解和表示,“許多”是一個集合的概念,孩子不能感知集合這種抽象的概念,但是通過和“1”的對
比后卻能夠很容易感知這兩個量以及“許多”這個大集合是由一個一個元素組合而成的。
三、說教法。
活動過程中,我要運用提問法,圖片展示法。
四、說學法。
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
五、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
(一)情感目標: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二)能力目標:能區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
(三)知識目標:知道許多是由一個一個1組成的。三個目標相輔相成,又循序漸進。
六、說話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要做以下準備工作。
(一)經驗準備:能聽懂老師的指令。
(二)物質準備:
1、若干蘋果圖片是為了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具體操作而準備的材料。
2、讓孩子們觀察圖片,圖片上是有很多的蘋果,是為了在第四個環節中幫助孩子感知很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3、課件是為了在第三個環節中幫助孩子通過三組圖片的對比感知“1”的量和“許多”的量的區別。
七、說話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上共有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幼兒自主操作,幫助孩子初步探索和感知一個蘋果的含義。第二個環節是引導通過觀察PPT,感知“1”和“許多”的差異,并能夠區別“1”和“許多”。第三個環節是讓孩子們感覺“1”的量和“許多”量之間的區別。第四個環節是通過孩子們的觀察,一個一個的數一數,感知“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八、說活動延伸
本次活動將在生活中尋找“1”和“許多”都藏在了哪些地方?作為了活動的延伸有三個作用,第一是可以鞏固對這兩個量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幫助孩子建立數學的知識是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到的意識和觀念。
“1”和“許多”說課稿
小班數學教案 篇20
數學教案:區別上下(空間概念)
活動目標
1.區分并說出以自身為中心的上、下方位。
2.能正確感知
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前后位置關系。
3.發展方位知覺,初步理解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1.趣味練習:上下(1-47)
2.毛絨玩具7-8件,分別放與教室內不同物品的的上下、前后位置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你們愿意做嗎?
游戲的規則是你自己的身體為中心,聽老師的口令,做相應的動作。例如:上面拍拍手(在頭頂上面拍手)
下面拍拍手(在膝蓋處拍手)
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表現適當增加難度,例如:上面拍3下,下面拍4下。
二、展開
1.教師講解:上、下
教師:有圖有真相、剛才我們在玩游戲時,你是怎么理解上下的?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上就是仰頭,下就是低頭,前是我們眼睛直接看到的位置,后就是屁股后面的位置。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我們的上面是什么?
(有燈、風扇、屋頂)
我們的下面是什么?(地面磚)
2.游戲:變變變
(1)請三個幼兒來前面站成一縱隊,請大家看看并說一說前面的是誰?后面的是誰?中間的又是誰?
(2)再請這三個小朋友往后轉身,再讓大家看看現在前面的是誰?后面的`是誰?中間是誰?幼兒三人一組,自由玩此游戲,相互說說方位關系的變化。
3.找一找
教師:今天我們教室里有許多的毛絨玩具,你們去找一找,它們都在哪里?在什么位置?(請若干個幼兒尋找,并說出玩具所在的位置)
教師指導幼兒將話說完整,例如:小貓在櫥子的上面。小狗在鋼琴的下面。
4.趣味練習:引導幼兒用方位詞描述動物的位置。
教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里的小動物都分別在什么位置?(請幼兒回答)教師引導幼兒將一句話說完整。
三、結束
教師對活動情況進行小結,活動自然結束。
小班數學教案 篇21
活動目標:
1.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到1--5。
2.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3..感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
2.盤子人手一個、圓珠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熊過生日
師:這是誰呀?(小熊)
師:今天小熊要過生日了!你們看,蛋糕都準備好了,猜猜看小熊過幾歲生日?
師:五根蠟燭,原來小熊過五歲生日(讓幼兒手口一致點數)
師:小熊過生日,它會請誰來呢?
二、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到1—5
1.圖片一:1只小雞
師:你們猜猜看,小熊先請的是誰?
師:幾只小雞來做客?
師:今天小熊過生日,所以1只小雞來做客。
2.圖片二:出示兩只小貓
師:接下來誰會去參加小熊的`生日聚會呢?
師:小貓也要來做客.看一看,幾只小貓來做客?
師:還有客人去哦,想不想看?
3.圖片三:出示三只小猴
師:幾只猴子來做客了?我們一起來數一下。
師,幾只猴子來做客?
4.圖片四:出示四只小豬
師:來了幾只小豬?我們一起來數一下。
5.圖片四:出示五只獅子
師:幾只猴子來做客了?我們一起來數一下。
6.圖片五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動物來參加小熊的生日聚會了。
三、制作禮物
1.師:我們也要去參加小熊的生日聚會,那我們準備好了禮物,準備5個禮物,我們就可以去了.師:我幫你們已經準備好了禮物盒子,下面請你們去裝禮物.一定要裝5個禮物哦。(5個)
2.幼兒操作。
四、分享交流
師:我們來看看,你們做的禮物,看看符合要求嗎?(驗證)
師:好,我們拿著禮物一起去小熊家吧!
小班數學教案 篇22
教學內容:比較大小、長短、高矮
教學目的:
1、使幼兒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大小.長短和高矮的含義,體會比較一般方法,初步學會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和高矮。
2、使幼兒經過比較的活動,初步建立大小長短和高矮的觀念,培養初步的觀察、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大小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大小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比較的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比較的結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儀器: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了解幼兒對實際生活中大小.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把尺子,問:這把尺子長還是短?
2、當幼兒說出答案或爭論時,再分別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尺子,引起幼兒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較。
(2)確定什么和什么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么。
(3)比較時,要把兩種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教學“大小‘長短”、“高矮”。
(1)提問:
圖中畫了些什么?你能說一說嗎?
(2)比一比
讓幼兒看圖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練習
4、小結
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大小.長短、高矮的,比較大小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大小長短和高矮。
5、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較,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
六、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談談你的收獲。
七、作業
運用已學的知識,找身邊熟識的事物比一比,說一說。
小班數學教案 篇2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使用體重儀和量身高的儀器。
2.嘗試量身高稱體重,在活動中,感受幫助別人體檢的樂趣。
活動準備
體重儀(帶有量身高的儀器)一臺
活動過程
一、回憶以往經驗,感知體檢的`項目。
1.教師:大家想想,我們保健室的老師給你們體檢的時候,會檢查哪些項目呢?
2.幼兒回憶以往經驗并回答,教師從幼兒的回答中提取出量體重和測身高兩個方面。
二、探索正確使用體檢的儀器。
1.出示體檢用的儀器
這是什么?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呢?誰會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演示使用量體重和測身高的儀器
3.幼兒討論正確的使用方法。
三、嘗試幫助同伴稱體重、量身高。
1.我們今天要稱體重、量身高,請大家一起來幫忙,
我們應該怎么看測量的結果呢?
2.幼兒自由述說自己的經驗,知道要看儀器上面的刻度。
教師:我們測身高時應該怎樣站呢?
3.大家共同測量身高和體重。
四、請小朋友記錄下自己的測量結果,回家告訴爸爸媽媽。
小班數學教案 篇24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充分體現了生活的觀念,從生活的視角關注幼兒數學啟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從生活中挖掘數學活動內容進行教學,確實能讓幼兒很富有興趣地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地探索知識經驗,能獲得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在積累知識經驗的同時發展幼兒的情感和相應的綜合能力,并反過來用獲得的數學經驗服務于生活。數學活動“禮物”,也是來自于生活,我們的生活經驗是這樣的':到別人家去做客,一般會給主人送上一份禮物,于是,我就從這一禮物入手設計了一堂送教下鄉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表述禮物——感知禮物——分享禮物的情景中來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會把實物與圖片對應歸放在一起,并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體驗分享禮物的快樂心情。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把實物與圖片對應歸放在一起。
2、樂意參與活動,能大膽地用語言講述,體驗分享禮物的快樂心情。
活動準備:自備各種禮物,相應的實物卡片、數卡。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表述禮物。
(1)王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一包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禮物?
(分給小朋友,引導幼兒有禮貌地說“謝謝!”)。
(2)和旁邊的寶寶說一說,你拿到的是什么禮物?是什么樣子的?
(鼓勵幼兒大膽完整表達禮物名稱、顏色、形狀等,并能正確使用量詞:根、盒、瓶、包等)
2、按圖歸放,感知數量。
過渡:王老師給寶寶們帶來了糖、巧克力、火腿腸、酸奶、馬蹄酥(一一出示圖片),那每一樣禮物有多少呢?(建議幼兒按圖片來歸放禮物,以便數清楚有多少。)
(1)請寶寶們按照圖片把手中的禮物歸放在一起。
(2)一起來數一數、說一說,每樣禮物有多少。
(感知禮物的數量,大膽說出每樣禮物的總數:一包珍果糖、兩盒巧克力、三根火腿腸、四瓶酸奶、五個馬蹄酥,老師送上相應的數卡。)
3、分享禮物,體驗快樂。
(1)寶寶們喜歡這些禮物嗎?好,我們先來分享我們江陰的特產——馬蹄酥,其余的禮物呢,我們帶到教室里去分享。
(2)什么叫分享?(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吃,有玩具、圖書大家一起玩一起看等。)
(3)這么多人怎么吃圓溜溜的馬蹄酥呢?(用刀切一切,分一分,變成許多一小塊。)
(4)分享馬蹄酥。(鼓勵幼兒兩人合作:一人端馬蹄酥,一人戴著一次性手套發給客人老師品嘗,并說一句話:請吃江陰特產——馬蹄酥。)
小班數學教案 篇25
活動目標:
1.掌握比較物體高矮的正確方法。
2.能用三個高矮不同的物體進行排序。
3.愉快參與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人物卡三張;《幼兒畫冊》(第三冊p7)
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比一比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確方法。
(1)教師和幼兒比高矮。
教師站在地上立正,幼兒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誰高誰矮?(學說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
(2)幼兒與幼兒比高矮。
一幼兒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兒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問: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引導討論:小朋友,你怎么想?
兩個人比高矮,哪種方法是公平、正確的?哪種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確的?
(3)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媽媽、小明三個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學說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師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個排序。
爸爸、媽媽、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樣排隊,個子矮的`排前面,個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兒呢?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
4.幼兒做相關練習。
(1)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上小動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干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2)鼓勵幼兒相互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小班數學教案 篇26
【活動目標】
1、鼓勵觀察比較繪本中紐扣的不同特征(顏色、形狀、大小,洞眼的數量),并能用語言大膽講述這些不同特征。
2、知道撿到東西要歸還主人,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熟悉圓形、三角形。
物質準備:故事PPT、紐扣一顆,紐扣圖片和沒有紐扣的小動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紐扣,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這是什么呀?(紐扣)這顆紐扣是什么樣子的呢?紐扣上面有什么呀?(洞眼)這顆紐扣是小老鼠撿到的,這顆紐扣是不是你衣服上的呀?聽了故事《一顆紐扣》你就會找到紐扣的主人啦。讓我們和小老鼠一起來幫紐扣尋找它的主人吧!
二、欣賞故事,觀察比較繪本中紐扣的不同特征,并能用語言大膽表述。
1、觀看PPT1
師:小老鼠在路上撿到一顆紐扣,一顆黃色的、圓圓的、有四個洞眼的紐扣。這是誰丟的紐扣呀?丟紐扣的人一定很著急。一定要幫紐扣找到它的主人,小老鼠決定去問問它的朋友們。
2、觀看PPT2,區分紐扣的顏色。
師:小老鼠走呀走,看見小兔正拿著放大鏡在找紐扣,連忙問小兔。(音頻)小兔,小兔!紐扣是你的嗎?
師:小兔拿著放大鏡仔細得看了看,連忙搖搖手說(音頻)不是不是,我的紐扣是紅色的。
師小結:原來小兔的紐扣是紅色的,小老鼠撿到的紐扣是黃色的,紐扣的顏色不一樣,所以這不是小兔丟的紐扣!
3、觀看PPT3,區分紐扣的形狀。
師:小老鼠又往前走,遇到了小狗,小狗的紐扣和小老鼠的紐扣是一樣的顏色,小老鼠問小狗。(音頻)小狗小狗,紐扣是你的嗎?
師:小狗看了看說(音頻)不是不是,我的紐扣是三角形的。
師小結:紐扣的顏色一樣可是它們的形狀不一樣了,小狗的紐扣是三角形的,而小老鼠撿的紐扣是圓形的,要顏色和形狀都一樣才行。所以,這不是小狗的紐扣。
4、觀看PPT4,區分紐扣的大小。
師:小老鼠拿著紐扣繼續往前走。這次他又遇到了誰呢?(蟋蟀,大象)
師:小老鼠發現紐扣的顏色和形狀都一樣了,急忙問他們,(音頻)蟋蟀蟋蟀,紐扣是你的嗎?大象大象,紐扣是你的嗎?
師:是蟋蟀和大象的紐扣嗎?為什么?
幼:蟋蟀的紐扣很小,大象的紐扣很大。
師:他們會怎么說呢?(音頻)不是不是,我的紐扣小小的,和黃豆一樣小。不是不是,我的紐扣大大的,比籃球還大。
師小結:你們果然厲害,原來蟋蟀的紐扣比這個紐扣小,大象的紐扣比這個紐扣大,紐扣的顏色、形狀都一樣,可是紐扣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不是蟋蟀和大象的紐扣。
5、觀看PPT5。區分洞眼的數量。
師:小老鼠不放棄,拿著紐扣繼續往前走,這次他遇到了小刺猬。(音頻)小刺猬,小
刺猬,紐扣是你的嗎?
師:是不是小刺猬的紐扣?為什么?(洞眼數量不一樣)(音頻)不是不是,我的紐扣有六個洞眼呢!
師:雖然小老鼠撿的紐扣和小刺猬的紐扣顏色一樣,形狀一樣,大小一樣,但是小刺猬的紐扣有6個洞眼,小老鼠的紐扣只有4個洞眼。紐扣的洞眼數量不一樣,也是不行的。所以不是小刺猬的紐扣。我們要和小老鼠一起找到顏色、形狀、大小、洞眼數量都一樣的紐扣主人。
6、觀看PPT6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發現鼠媽媽衣服上掉了一顆紐扣。
師:問遍了所有的好朋友,但是都沒有找到紐扣的`主人,小老鼠垂頭喪氣的回家了,媽媽給他做了好多好吃的點心,小老鼠聞著香味抬起頭,他好像看到了什么,驚訝的叫了起來…請小朋友說一說,小老鼠為什么看見媽媽會驚訝的叫起來?
幼:因為媽媽的衣服上少了一顆紐扣。
師:這會不會是媽媽丟的紐扣呢?為什么是媽媽的紐扣?(因為都是黃色的,圓圓的,一樣大,都是四個洞眼。)
師:紐扣的主人是誰呀?(媽媽)那我們把這紐扣給媽媽裝上試試!(點擊操作)真的是媽媽的紐扣耶!
師小結:小老鼠幫媽媽找到了顏色、形狀,大小,洞眼數量都一模一樣的紐扣,媽媽很高興,狠狠地親了親小老鼠說:謝謝你幫媽媽找到了紐扣。
(2)感受助人為樂的情感。
師:小老鼠幫助媽媽找到了紐扣,它的心情怎么樣?
幼:開心、高興。
師小結:小老鼠幫媽媽找到了紐扣真開心。原來幫助別人是件令人開心的事啊!
三、操作找紐扣:按紐扣的顏色,形狀,大小,洞眼。
1、師:小老鼠幫媽媽找到了紐扣,但是小老鼠的好朋友們的紐扣還沒有找到呢!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忙。(聽小動物音頻,幼兒集體連線匹配)
2、你們學會了找紐扣的本領,今天真是幸運的一天,可又是奇怪的一天,因為森林里動物們都丟了一顆紐扣,需要你們的幫忙,你們愿意嗎?
師:一會請小朋友選擇桌上的一個小動物,先觀察一下它衣服上紐扣的顏色,形狀,大小,洞眼數量,然后在盒子里找出小動物丟失的紐扣。
3、幼兒操作
四、評價
師: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的紐扣有沒有找到了,和旁邊小朋友互相看一看。
師:小朋友已經幫助小動物們找到了紐扣,小動物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本領真大。(幼兒教育)
小班數學教案 篇27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幾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2.能根據每幅圖中的不同形狀進行統計歸類,并把數量用圓圈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用各種圖形組成的畫面。
2.教師教具材料: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復習各種圖形。
1.教師逐個出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
2.小朋友們在哪里見過這些圖形啊?
3. 在我們周圍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哪些是三角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哪些是長方形的'、哪些是梯形的?
二、學習統計方法。
1.教師出示由各個圖形組成的圖畫。
2.引導幼兒觀察圖中有些什么東西,是什么形狀組成的?
3. 數一數同一個圖形在畫中一共有幾個?(數過的圖形注上記號)
4. 以相同方法,數其他圖形的各數。
5. 用圓點記錄它們的數量。
三、幼兒操作活動——給一幅圖畫統計圖形的數量。
1.引導幼兒邊數邊做上記號,邊數邊畫上圓點。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內容。你是怎么數的?
四、幼兒再次操作(時間不夠改為活動延伸部分)。
1、幼兒操作用書P25,統計6幅圖形。
2. 師生共同驗證操作結果。
小班數學教案 篇28
活動目標:
1、能夠區分圖形特征,嘗試根據圖形特征、大小進行配對。
2、體驗幫助小熊的快樂。
活動重點:
區分圖形特征、大小。
活動難點:
根據圖形特征、大小進行配對。
活動準備:
1、畫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圖、紙制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形狀、大小不同的圖形多個,人手一份鏤空紙制小路。
3、PPT。
活動過程:
一、熊寶寶摔跤了
(價值分析:情境導入,激發幫助小熊的情感)
1、出示手偶小熊胖胖:(幼兒向小熊問好)
2、播放PPT:小熊摔跤(音效)小熊怎么了?為什么會摔跤?
重點提問:原來路上有洞洞,讓小熊摔得好痛!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洞洞是什么形狀的?那可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洞洞的形狀、大小,并想到要修路)
二、一起幫小熊修路
(價值分析:復習鞏固圖形,根據圖形的不同和大小配對)
1、說說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導幼兒想象)
2、修路(出示背景圖以及有洞洞的路面、與洞洞相應數量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石頭"若干。)
(1)請個別幼兒來搬"石頭",
重點提問:你搬的是怎么樣的石頭?(引導幼兒說出形狀和大小)
(2)鼓勵幼兒一起幫助同伴搬"石頭" 修路(要求幼兒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進行配對。)
重點提問:說一說你搬的石頭是怎么樣的,你的是什么形狀的,是大石頭還是小石頭?
? 可能出現狀況1:圖形未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形狀對不對)
狀況2:圖形配上,大小沒配上。(提醒幼兒看看大小對不對)
小結:原來要把洞洞填滿,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狀和大小都一樣的"石頭"才行。
(3)師生共同檢查"修路"情況。
重點提問:我們終于把路修好了,大家一起看看路修好了嗎?(引導幼兒觀察根據"石頭的形狀、大小進行檢查)
三、結束活動
小熊說:"謝謝你們!幫老師把路修好!現在老師可以和老師的'朋友一起去做游戲啦!"
活動評析:
1、精心選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動物是小班幼兒極為感興趣和喜歡的,出于幼兒的興趣以及小班幼兒對數活動中幾何圖形的認知需要,選擇學習活動教材中,"動物花花衣"主題中的" 熊"這一點,進行了適當的延伸,設計了此數學活動,從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幼兒對這樣的選材是非常感興趣和投入的,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能關注本年齡段幼兒興趣點。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圖形配對上,其實,老師考慮融入大小、圖形特征兩個維度,因此在提供的圖形數量上,老師進行了限制,只提供與洞洞數量相應的圖形數量,以降低幼兒操作難度,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根據幼兒的經驗和發展,可適當將難度提升,提供比洞洞數量更多的圖形數量,這樣就對幼兒的操作造成了干擾,提高了挑戰性。
2、游戲激趣,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考慮到已經進入小班第二學期,因此在此基礎上讓幼兒更具圖形特征、大小進行配對,就增添了一定的挑戰,但這也給幼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于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老師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背景,以及將主人公小熊會聲會色的表演融于PPT的音效及視頻的直觀畫面,極大地吸引了幼兒;其次,修路的游戲操作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幼兒感受到了極大的成功感,以及自老師價值的實現。
3、精美教具,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首先,老師用紙板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作為坑,又以這些幾何圖形制片作為修路的材料。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于幼兒發現并改正錯誤,讓幼兒在幫助小熊修路完成修路任務之后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這比單純的練習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其次,將主人公小熊摔跤的可憐形象以及急切需要幫助的表現,淋漓盡致地表現在PPT的制作中,采用形象直觀畫面,以及生動的音效,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幫助小熊修路的情感。
小班數學教案 篇29
教學目標:
1、學習按AB模式進行排序
2、幫助蝴蝶建造花園,進一步感受春天花兒的美麗。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春天小花園場景一個、幼兒扮演的蝴蝶姑娘二位。
2、各類模式卡、小花盆人手一份、面泥制作的不同顏色、大小、種類的花若干。
3、音樂伴奏。
教學過程:
一、看看說說
1、師:“我們來到了哪里呀?春天來了,你覺得小花園怎么樣?是誰飛來了,咦,怎么又飛走了?”(幼兒扮演蝴蝶姑娘進場)
2、師:“蝴蝶姑娘最喜歡和花園的誰一起玩?我們前幾天一直在做花,快來幫蝴蝶姑娘想個辦法?”
3、師:“那你們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歡怎么樣的花園?”(幼兒自由說)4、小結:蝴蝶姑娘說了,它最喜歡在花園里種的整整齊齊、有規律的花。假如你把花亂起八糟的種在一起會一點也不漂亮的。
二、擺擺講講
1、師:“蝴蝶姑娘它有自己的想法,它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封信,它說按照信的要求把花種的整整齊齊,那么花園會更美麗的。”
2、討論:“你們知道這盆花是怎么種的呀?”(出示一張模式卡)
3、小結:種花的時候先找到起點,看清楚信上的規律再種上去,種的時候排的整整齊齊才會更好看,蝴蝶才會更喜歡和春天小花園的花做朋友。
4、幼兒操作。
5、討論:“你們把一朵一朵的花都排排隊種在了花盆里,好象種的方法不一樣,誰來說一說?”(幼兒一一介紹)
6、小結:你們真動腦筋,都是按照蝴蝶姑娘的要求來種花,可是種的方法不同,有的是按顏色來種的,有的是按大小來種的,有的既不是按照顏色、大小而是按照花的不同名字來種的,蝴蝶姑娘看了一定會很開心的!
三、唱唱跳跳
1、師:“我們一起把花種到花園里吧,你們現在覺得蝴蝶姑娘會喜歡來花園玩嗎?”
2、師:“我們一起和蝴蝶姑娘來跳跳舞吧!”(歌舞表演)
3、師:“和蝴蝶姑娘再見,我們過幾天再來看你!”
教學反思:
小班幼兒借助可觸摸到、體驗到的面泥開展有趣的操作活動,非常適于農村幼兒園,也得利于改變單一的、封閉式的課堂教育形式。為此,將底結構活動中制作的面泥小花進行拓展,有效開展高結構活動能使幼兒的學習興趣遞增,不同的新經驗得到提升。本次活動“種花”就是將材料進行拓展,使幼兒在數的情景操作中嘗試運用AB模式進行排序。
在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問題情景層層層入的方式,如一開始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小花園中問:“你覺得小花園怎么樣?是誰飛來了,咦,怎么又飛走了?” 就將幼兒對春天的各種感受進行了大膽的表達,幫助幼兒整合了各種春天的經驗。
之后在師幼討論中:“你們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歡怎么樣的'花園?”很好的激起了幼兒對有規律種花的想法與興趣。再通過個別幼兒對操作材料的示范與講解,使每位幼兒清晰、正確地了解了有規律種花的要點,再后幼兒在自主選擇教師提供的各種材料互動中(平日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塑造的各種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給予了每位幼兒大量實踐操作的機會。同時,幼兒在運用AB模式排序幫助蝴蝶建造花園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顏色、按大小、種類種花的方法,從而使幼兒在游戲情景中自主探索、實踐應用中達成活動目標。在最后的環節中,幼兒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現出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也使活動達到了高潮,并且幫助幼兒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
小班數學教案 篇3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手口一致的數3以內的數
2、學習按數量分類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1個斑點、2個斑點、3個斑點的紙制瓢蟲若干
2、樹葉3片,兒歌《小瓢蟲》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這里是什么?(瓢蟲)今天我是瓢蟲媽媽,你們就是瓢蟲寶寶,瓢蟲最喜歡吃害蟲啦!我們一起去抓害蟲吧!
小瓢蟲,小瓢蟲(上下彎曲手指)
爬來爬去的小瓢蟲(五指作爬行狀)
緊緊追上大害蟲(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凈(停下做吃狀)
二、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3以內的數
1、觀察瓢蟲的外型特征,確立對斑點的認識
師“寶寶們,累了吧!好,我們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蟲紙)師:咦?一些瓢蟲寶寶真頑皮,跑到這里來了,看看這些瓢蟲寶寶它們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斑點不一樣)
2、通過數瓢蟲身上的斑點,學習數數1、2、3
(1)老師指著1只瓢蟲,提問:瓢蟲寶寶的背上有幾個斑點?(1個)
請個別幼兒上前來手口一致的點數1,并齊聲說1。
(2)指有2個斑點的瓢蟲讓幼兒來手口一致數2,并齊聲數1、2,那共有幾個斑點?(2個);
(3)指有3個斑點的瓢蟲讓幼兒來數一數,也齊聲數1、2、3,那共有幾個斑點?(3個)
三、利用游戲,培養幼兒按數量分類的能力
1、數斑點
(1)現在媽媽請寶寶們看看自己身上有幾個斑點?拿下來,伸出手指數一數,數的時候,請你一邊數一邊說。
(2)幼兒數一數,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拿著瓢蟲上來數一數,說一說,學說一句話“我身上有幾個斑點?”
2、送瓢蟲寶寶回家
(1)讓幼兒把不同斑點的瓢蟲寶寶放到相應圓點的.樹葉上
師 “寶寶們,天黑了,該回家了,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樹葉)。噢!原來在這里,這些樹葉是瓢蟲寶寶的家。它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圓點不一樣),那1個斑點的瓢蟲哪個是它的家呢?(一個點的樹葉),老師示范(也可以有意擺錯了,讓幼兒來糾正)。2個斑點的家呢?(幼兒上前擺放)3個斑點的家呢?(幼兒上前擺放)好,現在哪些瓢蟲可以到1個圓點的樹葉家里?(請幼兒上來送)2個斑點的呢?3個斑點的呢?
(2)集體驗證。
四、幼兒操作
師:瓢蟲寶寶都送回了家,你們高興不高興?噢,你們真棒!好,現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那兒也有一些小動物們想回家,它們希望我們小五的小朋友們送它們回家,你們樂意嗎?請你和爸爸媽媽一起送它們回家吧。
小百科: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學名: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艷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胖小、紅娘、花大姐(指二十八星瓢蟲,這是一種害蟲)、金龜,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09-29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小班下數學教案02-2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24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7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7-20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03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8-02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7-31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