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小學數學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82頁練習十五第6-11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并能根據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的簡便運算。
2、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整數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措施:
設計相應的計算題和實際問題,關注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練習十五第6題。
學生先回憶等式的性質,指名說一說。
觀察每個方程,說說方程的特點。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邊進行化簡,再應用等式的性質求方程的解。
學生獨立解每個方程,指名板演,進行講評,提醒學生自覺進行檢驗。
2、計算下列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學生獨立計算,每人任選三題,同時指名學生板演。
教師結合學生板演情況進行講評并及時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練習十五第8題。
(1)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會計算梯形的面積嗎?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任選一題。
4、練習十五第9-11題。
(1)分析第9題,學生先讀題并列出算式,然后請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2)分析第10題,先說說數量關系再列算式,要讓學生明白要求兩個小隊平均每人采集樹種多少千克,先要算這兩個小隊一共采集樹種的千克數和這兩個小隊的`總人數。
(3)分析第11題,解決每一問時鼓勵學生說數量關系并注意第2小題與第3小題之間的聯系。
二、拓展練習
解決實際問題:
1、一個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氣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氣3/2立方米,兩天用的煤氣量占本周計劃用氣量的3/8。這一周計劃用多少立方米煤氣?
2、工程隊運來黃沙9/2噸,運來的水泥比黃沙重量的2/3少1/5噸。黃沙和水泥一共運來多少噸?
3、小華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前3天看了總頁數的3/4,后2天準備按1:2看完剩下的頁數,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頁?
三、全課總結
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不僅要注意運算順序,還要注意分數加、減法與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的不同,必須看清什么時候需要通分,什么時候需要先約分再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認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業
練習十五第7、9、10、11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內容包括有余數除法的認識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一次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可以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學生通過操作、學習,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課本第1~2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小棒、圓片、三角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體積與容積的概念的建立過程,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感知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大小,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相應數量的計量。
2、在親歷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對學科學習的內在興趣。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通過參與試驗、分析與嘗試,掌握體積和容積概念,會確定體積和容積相應并能正確地把握體積的大小。
教學方法動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準備一個盛水的量杯一個土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知識,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
二、感受物體的體積
1、分組實驗
方法:將土豆放入一個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記錄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會發生什么變化?
觀察:通過對上面實驗的`觀察,有什么發現?看到——土豆放入時,水位上升了;取出時,水位又基本復原。
思考: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間,入水時,水會被擠開,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時,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復原。
2、體積的意義:
師引導學生讀書57頁中間文字并結合實驗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體積的概念。
3、想一想:你還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體的體積嗎?
三、感受物體的容積
1、①1箱牛奶的體積與6盒牛奶的體積比?(1箱牛奶體積大于6盒牛奶的體積。)②1盒牛奶的體積與1杯牛奶的體積比?(1盒牛奶的體積大于1杯牛奶的體積。)
從上面的結論中你想到了什么?(整個容器體積大于內中裝的體積)
2、歸納容積的意義(板書)
3、同桌互相舉例說明物體的體積與容器,及其大小比較。
四、體積單位
1、長度、面積和體積基本單位的確定: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分米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的體積為1立方米
感覺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學們在正方體模型中蹲著,會蹲下幾個?
(2)如果把書包放在這個正方體模型中壘起來,大約可以壘多少個?
2、容積單位的確定:
師指出:我把能容納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體的容積的大小分別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計量液體的體積常以毫升和升為單位。(讓學生認真閱讀理解59—60頁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說一說)
3、課堂活動:60頁1、2題。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強體積和容積單位大小的實感。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業
課本62-63頁練習十二第1、2、5題。
第二課時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乘法,了解了小數的意義,知道了小數點移動所引起的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是本單元的關鍵,所以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以下兩點: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問題是數學學習的主動力。通過計算大小不同的物體的面積,在已有的整數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0.3×0.2的積是多少,使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積的變化規律。接著通過計算小數乘法,再次設疑:同樣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積是一位小數,有的積是兩位小數或三位小數?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進而設疑: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通過探索,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乘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2.習題的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習題以闖關形式出現,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習題的設計是對本節課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化,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打造,使全體學生的智力都能得到發展,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理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同學們,市政府修建了一個街心廣場,街心廣場的中間是花壇,花壇的周圍鋪滿了地磚,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課件出示街心廣場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街心廣場情境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向往。
⊙引導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長方形)
2.它們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3.根據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4.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2)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3)地磚的面積是多少?
(4)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的面積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
5.引導學生計算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和花壇的面積。
(學生匯報)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為30×20=600(米2)。
(2)花壇的面積為3×2=6(米2)。
師:地磚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想一想怎樣計算0.3×0.2,然后四人一個小組,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6.匯報結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分米2)=0.06(米2)
師:說一說你們小組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轉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個式子。
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30×20=600(米2)
花壇的面積:3×2=6(米2)
7.引導:看一看這兩個長方形長與長之間,寬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這兩個長方形的長由30米到3米,縮小到原來的;
(2)這兩個長方形的寬由20米到2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同學們對這兩個式子中的長、寬進行了比較,現在我們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你有什么發現?
生:面積從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用上面的方法比較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第2——5頁(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
教學過程:
a)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b)認真觀察,小組討論,了解數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么地方?你認為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里了解情況,并且在個別組里探討數數規律,然后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為你們組有什么優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觀察,小組交流,了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節一樣:觀察——交流——匯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周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字卡片
3、按方位數數
4、開放性練習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盤子里最多能放幾個蘋果?
筆筒里最多能放幾支筆?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