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28 09:03:1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范文5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范文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學 科 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和筆算,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在解決問題中進一步體會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的能力。

  教學重點: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師用出示題目,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隨機抽取幾題指名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2.根據13×2=26,快速說出以下算式的得數。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2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

  指名上臺板演,說說計算方法,展示正確的書寫格式及得數。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3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先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系的兩個條件,說說可以先算什么。

  讓學生獨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4、5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提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列式?

  學生計算,集體交流算法。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提問:你能找出有聯系的條件嗎?想想它們能算什么?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評講時展示不同的解題方法,并指明說說每道算式表示的意義。

  2.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

  學生讀題,列式解答,集體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8題。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懂圖意。

  提問:要求“買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怎么求?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獲得了什么收獲?

  五、課堂作業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復習 第 8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復習,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發展數學思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熟練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系統整理

  提問:第一單元即將結束,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引入:這節課我們將通過系統地整理,復習這一單元所學的知識。

  二、查漏補缺訓練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1題。

  讓學生先口算,再說說口算方法。

  師小結:

  (1)兩位數乘整十數,計算時先算0前面的數的乘積。然后數一下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幾個0,再在這個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2)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兩位數中的每一位,并注意進位。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2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上臺板演。

  教師要通過具體的計算引導學生歸納出:

  (1)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先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個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個位;再用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數去乘第二個乘數的十位數字,所得積的末位對齊乘數的十位。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引導:計算時,你通常會出現什么樣的錯誤,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3題。

  指名估算,并引導學生回憶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數來算。一般是先找出兩個乘數的近似數,再把這兩個近似數相乘。

  將全班分成四大組,每組完成一題,再互相檢驗,看看和估算的結果是否接近。

  4.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8題。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明確表格填寫的要求。

  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比較,說說發現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0題。

  (1)出示第一組題,先讓學生計算,再組織對比,交流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系。

  (2)出示第二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對比上下兩題之間的聯系。

  (3)出示第三組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交流上下兩題的聯系。

  6.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11題。

  (1)出示第一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律并填空。

  歸納規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3的1倍、2倍、3倍……時,積分別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組題,組織學生觀察題目,得出規律并填空。

  歸納規律:當第二個乘數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

  三、綜合運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4題。

  出示表格,讓學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說說表中數量之間的關系。

  得出:單價×數量=總價

  2.完成教材第15頁“復習”第5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讀懂題意。

  引導學生匯報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種,第一種是48元,48×19大約是1000元,超過800元,可能是第二種38元的籃球,38×19大約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種是28元,28×19大約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種籃球。

  追問:買籃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頁“復習”第7題。

  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并說說要求“電視機多少臺”需要先求什么。

  4.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2、13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

  引導:先確定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找出有聯系的兩個條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進行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評講。

  5.完成教材第17頁“復習”第15題。

  讓學生先根據學過的方位知識,弄清圖中幾處地點的相應位置關系。然后再根據計算的結果在平面圖上指一指或畫一畫。最后全班交流,訂正。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第一單元 兩位數乘兩位數

  課題:有趣的'乘法計算 第 9 課時 總第 課時

  教學目標:

  1.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中特殊數相乘所得得數的規律,并能初步運用這一規律進行一些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通過比較,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觀察并發現數學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簡單規律的方法,并學會運用規律。

  教學難點:能利用所得的規律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同學們,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規律。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發現這些有意思的規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數是11的乘法計算。

  (1)出示題目:24×11 53×11

  談話:一個兩位數和11相乘的得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我們先列式計算。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問:把積的每一位上的數和原來的兩位數相比,你有什么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匯報:

  ①24×11=264,所得的積的個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4;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2;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積個位上的數,和原來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一樣,是3;積百位上的數,與原來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一樣,是5;積十位上的數,等于原來兩位數個位與十位上數的和,是5+3=8。

  (2)引導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猜測62×11的積。

  提問:猜一猜62×11等于幾?

  追問:我們的猜測是否正確?請用豎式驗證一下。

  師小結:兩位數與11相乘,積的規律可以概括為“兩頭一拉,中間相加”。

  (3)出示題目: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讓學生根據發現的規律快速地說出答案。

  (4)出示題目:64×11

  提問:試著算一算,有什么發現?

  學生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

  追問: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再問:為什么百位上的數“6”變成“7”,多了1是從哪里來的?

  (5)試一試:59×11 67×11

  2.小結:一個兩位數與11相乘時,可以把這個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百位上,個位上的數字寫在積的個位上,再把兩個數字之和寫在積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數如果滿10,要向百位進1。

  3.提問:你能出一些像這樣的算式考考大家嗎?

  學生出題,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探究兩個乘數十位相同,個位相加是10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

  (1)出示題目:22×28 35×35 56×54

  讓學生觀察這些算式,在小組交流說說算式里的兩個兩位數的特點。

  引導:像這樣的算式,老師能直接算出得數,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驗證老師的計算是否正確。

  學生列豎式計算,教師板書相應過程。

  (3)你隨便出這樣的算式老師還能一下子說出得數。

  讓學生試著出題。

  (4)追問:究竟這里面藏著什么秘密呢?觀察這些得數,它們有什么特點?把你們的發現和小組里的同學說一說。

  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小結:當兩個兩位數,十位上的數相同,個位上的數之和為10時,它們的乘積的末兩位等于兩個乘數個位上的數相乘,積的末兩位前面的數等于十位上的數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積。

  2.試一試。

  (1)先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再用豎式計算驗證。

  15×15 43×47 69×61

  (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并比較每組的兩道題,說說有什么發現,和同學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讓學生同桌互相出題,寫兩道這樣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說出得數。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2.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過程:

  一、運算定律

  教師:我們在學習四則運算時.學過哪些運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話說出運算 定律,并舉例說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來: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書第93頁的表。

  如果學生只舉整數的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運算定律除了對整數加法和乘法適用以外,對小數和分數的加法、乘法適用嗎?讓學生再舉幾個有關小數、分數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沒有錯誤?把錯的地方改正過來。

  (4.3十2.5)4=4.342.54

  (700十1)68=70068十68

  153(220十57)=153220十57

  638十378;(63十37)(8十8)

  還可以做練習二十的第8題。

  教師:在我們學過的知識里哪些地方應用丁運算定律?可以多讓幾個學生說一說。如果學生掌握得比較好,還可以讓學生用運算定律解釋下積、商的變化規律:如:在乘法里。如果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就擴大10倍:可

  以用下面的式子說明:

  (a10)b=a10b=ab10=(ab)10

  這里應用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二、簡便算法

  教師: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些計算簡便。誰能舉個例子?

  接著出示教科書第93頁的例1、先讓學生觀察題目中的數有什么特點。然后讓學生說一說應該用什么運算定律。說完后,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

  集體訂正時.教師再提問:這道題是怎樣應用運算定律的?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使學生明確:在計算時.不僅計算的開始有時可以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在計算的過程中有時也可以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教師:在計算時,要隨時注意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

  做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中的題目。

  教師說明題目要求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是怎樣用簡便方法計算的。特別是下面二道題,是怎樣進行簡便計算的?

  567十98 1 21 7

  教師要提醒學生: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幾種不同的算法,所以。在運算前要認真審 題.看清算式中各個數的特點、選用種比較簡便的算法,使計算又對又快。

  三、四則混合運算

  引導學生回憶四則混合運算的有關概念和運算順序。

  什么叫做第一級運算?什么叫做第級運算:

  在一個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級運算、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在一個算式中如果含有第級和第二級兩級運算。應該先算什么?

  在含有括號的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教科書第94頁中間的算式.讓學生標明運算順序。

  教師:在計算混合運算的式題時.首先要認真審題,看清題中有哪些運算符號.確定運算的順序。

  出示教科書第94頁的例2。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想一想運算順序。然而讓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運算的順序。同時,還要注意強調書寫的格式。

  做練習二十的第9題。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四、小結(略)

  五、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

  聯系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說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為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匯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說一說,請幾個同學上臺演示并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于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驗證,使學生帶著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么你們覺得、 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么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么特點?(板書 =)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么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著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 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于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 相同 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么?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被除數相當于分子,除數相當于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 練一練

  (二)摸球游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里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著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說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 判斷(搶答)

  1、 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

  2、 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

  3、 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說說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后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里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

練習十七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的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理解分數的意義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5/8。

  2、一代面粉吃了3/10

  3、一批貨物已經運走了4/7。

  4、挖一條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長的1/20,第二天挖了全長的'2/35。

  填空題:把()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份,()占其中的()份。

  二、口算。

  三、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四、文字題

  1、1減去1/3的差,再減去1/2,等于多少?

  2、3/10與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五、應用題

  1、地球表面積約7/10是海洋,其余是陸地,陸地約占地球表面積的幾分之幾?

  2、一件工程,甲隊單獨做需要20天,乙隊單獨做需要15天,丙隊單獨做需要18天,三隊合作一天可完成這件工程的幾分之幾?

  六、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8.3 同底數冪的除法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思路

  教科書中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從計算 和 這兩個具體的同底數的冪的除法,到計算底數具有一般性的 ,逐步歸納出同底數冪除法的一般性質.教師講課時要多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讓學生運算出結果,接著,讓學生自己舉幾個例子,再計算出結果,最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同底數的冪的除法法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同底數冪的除法運算性質的獲得過程,掌握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會用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進行有關計算,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2.了解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的意義,知道零指數冪和負整指數冪規定的合理性.

  過程與方法

  在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提高學生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等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學的價值,發展“用數學”的信心,提高數學素養.

  教學媒體

  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同底數冪除法的運算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零指數冪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一種液體每升含有1012個有害細菌,為了試驗某種殺菌劑的效果,科學家們進行了實驗,發現1滴殺菌劑可以殺死109個此種細菌.要將1升液體中的有害細菌全部殺死,需要這種殺菌劑多少滴?你是怎樣計算的?

  [師]1012÷109是怎樣的一種運算呢?

  通過上面的問題,我們會發現同底數冪的除法運算和現實世界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同底數冪除法的運算性質.

  二、了解同底數冪除法的運算及其應用

  一起探究:計算下列各式,并說明理由(>n).

  (1)

  (2)

  (3)

  (4)

  [師]我們利用冪的意義,得到:

  (1)

  (2)

  (3)

  (4)

  [生]從以上三個特例,可以歸納出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a÷an=a-n(,n是正整數且>n).

  [生]小括號內的條件不完整.在同底數冪除法中有一個最不能忽略的問題:除數不能為0.不然這個運算性質無意義.所以在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中規定這里的a不為0,記作a≠0.在前面的三個冪的運算性質中,a可取任意數或整式,所以沒有此規定.

  [師]很好!這位同學考慮問題很全面.所以同底數冪的除法的運算性質為:

  (a≠0,、n都為正整數,且>n)運用自己的語言如何描述呢?

  [生]同底數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

  [例]計算:

  (1) (2) (3) (4)

  三、探索零指數冪和負整數指數冪的意義

  想一想:

  10000=104, 16=24,

  1000=10( ), 8=2( ),

  100=10( ), 4=2( ),

  10=10( ). 2=2( ).

  猜一猜

  1=10( ), 1=2( ),

  0.1=10( ), =2( ),

  0.01=10( ), =2( ),

  0.001=10( ). =2( )

  大家可以發現指數不是我們學過的正整數,而出現了負整數和0.

  正整數冪的意義表示幾個相同的數相乘,如an(n為正整數)表示n個a相乘.如果用此定義解釋負整數指數冪,零指數冪顯然無意義.根據“猜一猜”,大家歸納一下,如何定義零指數冪和負整數指數冪呢?

  [生]由“猜一猜”得

  100=1,

  10-1=0.1= ,

  10-2=0.01= = ,

  10-3=0.001= = .

  20=1

  2-1= ,

  2-2= = ,

  2-3= = .

  所以a0=1,

  a-p= (p為正整數).

  [師]a在這里能取0嗎?

  [生]a在這里不能取0.我們在得出這一結論時,保持了一個規律,冪的值每縮小為原來的 ,指數就會減少1,因此a≠0.

  [師]這一點很重要.0的0次冪,0的負整數次冪是無意義的,就如同除數為0時無意義一樣.因為我們規定:a0=1(a≠0);a-p= (a≠0,p為正整數).

  我們的規定合理嗎?我們不妨假設同底數冪的除法性質對于≤n仍然成立來說明這一規定是合理的.

  例如由于103÷103=1,借助于同底數冪的除法可得103÷103=103-3=100,因此可規定100=1.一般情況則為a÷a=1(a≠0).而a÷a=a-=a0,所以a0=1(a≠0);

  而a÷an= (

  因此上述規定是合理的.

  [例]用小數或分數表示下列各數:

  (1)10-3;(2)70×8-2;(3)1.6×10-4.

  解:(1)10-3= = =0.001;

  (2)70×8-2=1× = ;

  (3)1.6×10?-4=1.6× =1.6×0.0001=0.00016.

  四、課時小結

  [師]這一節課收獲真不小,大家可以談一談.

  [生]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指數還有負整數和0指數,而且還了解了它們的定義:a0=1(a≠0),a-p= (a≠0,p為正整數).

  [生]這節課還學習了同底數冪的除法:a÷an=a-n(a≠0,,n為正整數,>n),但學習了負整數和0指數冪之后,>n的條件可以不要,因為≤n時,這個性質也成立.

  [生]我特別注意了我們這節課所學的幾個性質,都有一個條件a≠0,它是由除數不為0引出的,我覺得這個條件很重要.

  [師]同學們收獲確實不小,祝賀你們!

  五、課后作業

  課本 A組3、4,B組2、3

  六、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