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課本第14頁例1及第16頁練習四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
難點:掌握判斷質數與合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二、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點四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數,再排除掉3 的倍數。提問:4的倍數還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00以內質數表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四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
學生暢談所得。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復習了因數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找出1~20各數的所有因數,并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不同,再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對一些知識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而且還會作出正確判斷。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在數學活動中建立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2、自主探索得出相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學習類比能力,從已有知識——面積單位引發思考,初步了解體積單位和面積單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4、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質疑反思等活動中,培養團隊意識,提升合作精神與質疑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
教學難點:
通過探索,自主推算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體積單位模型、彩泥、魔方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師: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體積,什么是物體的體積?
問:體積有大有小,小胖和小巧運用所學知識搭積木、比體積。哪個體積比較大?(生生交流)
師: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體積單位(揭示課題:體積單位)。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一)探尋學生已有知識:
問:關于體積單位你已經了解了些什么?讓我們先相互交流一下!(生生交流)
(預設:知道常用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會用字母表示)
【設計意圖:教學是從學生原有的基礎和經驗出發的,了解學生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才能構建高效課堂】
(二)建立1cm3、1dm3、1m3的空間觀念
1、建立1立方厘米的空間觀念:
(1)初步感知1cm3有多大:
問:讓我們先暢所欲言,你認為1cm3有多大?哪些物體接近1 cm3?(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你認為1cm3有多大?”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1立方厘米的大小,或用身邊的物體參照、或用手勢比劃,或對或錯,形式不一的表達方式,更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熱情——究竟1立方厘米有多大。】
(2)觸類旁通,定義1 cm3的大小:
師:我們已經知道邊長為1cm的正方形,面積是1cm2,你能觸類旁通定義1 cm3的大小嗎?(同桌討論)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注意對學生遷移意識的培養,也就是說要注重運用類比的思想。】
(3)進一步感知1cm3的大小:
做一做:請大家四人為一小組,用彩泥捏出一些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分別有多大。
(4)想一想,填一填:
師:我們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下列長方體或正方體是用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積木搭出的?體積是多少?(課件展示)
2、建立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
(1)舉一反三:從1 cm3定義1 dm3、1 m3的大小。(生生交流)
【設計意圖:在類比的基礎上嘗試舉一反三,不僅使數學知識容易理解,而且對概念的記憶有水到渠成之感,自然、簡潔,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創造力。】
(2)想象一下:1 dm3、1 m3有多大?哪些物體接近1 dm3、1 m3?(學生舉例,課件、教具輔助)
【設計意圖:學會定義1dm3和1m3,不等同于就能正確感悟它們實際的空間大小,教師事先準備了3階魔方、4階魔方和1個標準1dm3的模型,讓學生選擇哪一個立方體更接近1dm3,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從而獲得對知識的真正意義。】
(3)學生活動:4個同學為一組,手拉手,圍出一個大約1m3的空間。
【設計意圖:用3根1m長的木條做成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墻角,想象一下1m3的空間有多大。這樣的想象也能提升學生對1立方米的'空間觀念,但是如果能創造一個有趣的學生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1立方米的大小,不僅提升了團隊協作能力,而且在做中學,更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體積是1立方米的空間大小。】
3、練習(用合適的體積單位表示下面物體):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 )。
一臺錄音機的體積約是( )。
運貨集裝箱的體積約是( )。
一本新華字典的體積約是( )。
一個西瓜的體積約是( )。
一間教室的體積約是( )。
(三)繼續類比,探究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師:學好知識要能觸類旁通,今天我們從已知知識cm2、dm2、m2出發,探索了cm3、dm3、m3這一新知識,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它們的區別,它們有哪些區別呢?(同桌交換意見)
2、追問:cm2、dm2、m2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猜想一下cm3、dm3、m3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呢?(學生猜想)
【設計意圖:安排“猜想”有兩層含義,一是進一步引導學生關注到面積單位與體積單位間的區別,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升能力,我們必須帶領學生“再創造”,雖然知識是前人證明和研究出來的,但我們更應該讓學生也像數學家們一樣學會自己發現,“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牛頓)。】
3、驗證:你們有什么好方法證明1cm3和1dm3間的關系呢?(課件輔助演示1個——10個——100個——1000個的過程)
【設計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當重視“猜想—驗證”這一重要思想方法的滲透與培養,使學生在猜想驗證中獲得探究的樂趣。】
4、運用:同桌合作,請說一說1dm3和1m3間的關系。(課件演示)
5、拓展:通過探究,我們知道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預設:你能試著說一說1cm3和1m3之間的關系嗎?)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提出探索1cm3和1m3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同時也繼續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或用100×100×100,或用1000×1000,鼓勵學生能多角度思考與驗證,收獲成功的喜悅。】
三、動手操作,質疑反思:(機動,也可作為課后拓展)
學生活動:用一些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做下面的活動。
1、用4個小正方體可以擺成一個大正方體嗎?
2、最少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才可以擺成一個大正方體?
3、你能再擺一個大一些的正方體嗎?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
【設計意圖:以“猜想—驗證”為核心,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索問題,發現規律,并打通與體積單位進率之間的關系。】
四、總結全課,感悟學習方法: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生生互動)
小結:今天我們從已知知識cm2、dm2、m2出發,探索了cm3、dm3、m3這一新知識,學習就要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并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么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 交流并欣賞。說一說好在哪里?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于平面、立體的建筑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杰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 圖案2
圖案3 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容積的意義。
2、掌握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的進率,及它們與體積單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3、會計算物體的容積。
教學重點:
1、容積的概念。
2、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學難點:
容積與體積的關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飲料瓶、紙杯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說出長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
二、準備:
把泥放入一個長方體的小木盒中(壓實,與上口平),然后扣出來,量一量泥塊的長、寬、高。計算泥塊的體積。這個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是( )。
三、新授:
1、認識容積及容積單位:
(1)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它們的容積。
通過上面的“做一做”,我們知道長方體小木盒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就是這個小木盒的容積。
(2)計量容積,一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體積,如藥水、汽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3)演示: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的關系。
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關系呢?教具演示。
①1升(L)=1000毫升(mL)
將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
小結:1升(L)=1立方分米(dm3 )
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 cm3 )
練一練:
1、8L=( )mL 3500mL=( )L 15000cm3 =( )mL=( )L
1、5dm3 =( )L
(4)小組活動:(1)將一瓶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升。
2、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容積的計算方法,跟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是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
例一個小汽車上的油箱,里面長5分米,寬4分米,高2分米。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40升。
做一做:一個正方體油箱,從里面量棱長是1.4米。這個油箱裝油有多少升?(訂正)
小結:計算容積的步驟是什么?
3、我們知道了計算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如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是用長乘寬乘高,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是棱長的3次方。那有些不規則的物體怎么計算它的體積呢?
出示一個西紅柿,誰有辦法計算它的體積?小組設計方案:
四、鞏固練習:
1、生物小組買來一個長方體魚缸,從里面量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積是多少升?
2、一個長方體油箱的容積是20升。這個油箱的底長25厘米,寬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個棱長是6分米的正方體水箱,裝滿水后,倒入一個長方體水箱內,量得水深3分米,這個長方體水箱得底面積是多少?
4、提高題:p55、16
五、作業: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思考與問題解決:經歷觀察討論,操作等學習活動,能對分數的基本性質作出簡要的,合理的說明,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于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并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歸納概括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正方形紙,彩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分別出示兩張不同的孫悟空的照片。師:學們仔細看看這兩張照片,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2、教師引導交流:孫悟空本人沒有改變,只不過是外表的打扮裝飾發生了改變。
3、學生初步感知了什么變了而什么卻沒有變的概念。
4、教師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什么變了而什么沒有變的有關內容。教師板書課題:分數的基本性質設計意圖: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為下一步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一):
1、師:在我們在學習這個新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來復習一下除法與分數的關系。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被除數=課件出示:120÷30=(120×2)÷(30×2)=(120÷10)÷(30÷10)=
2、同學們說說這幾道相等嗎?(指名回答)。
3、教師引導說出商不變的`性質,課件出示商不變的性質的定義。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商不變的性質,為下一步更容易的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知。
1、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把手中的紙平均折成4份,其中把3份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并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平均分”。
3、展示學生的作業。
4、師:現在請同學們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8份,16份,分好之后你有什么發現?(指名回答)。
5、教師歸納總結,并課件出示:設計意圖:同一張紙能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6、引導學生觀察:
觀察它們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學生觀察,思考,交流后,教師集體指導觀察,并板書:
教師歸納總結后,學生完成課本66頁的填空題,完成后集體回答。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一些表象,但這些表象還須上升為科學理論,這就需要學生能透過表象識別表現后蘊藏的規律,這才能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便于以后舉一反三,解決同類相關問題。
7、課件出示:(通知互相討論)
(1)相比較,看看分子分母有什么變化?
(2)在這個變化中,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
8、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特別強調“同時”“同一個數”)。
9、教師提出疑問:為什么要0除外呢?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而分數的分母是不能為0的。
10、同學們,現在你們來看看分數的基本性質和你們以前學習過得商不變性質有什么不同呢?(課件出示兩性質作對比)
師: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商不變性質的規律是一致的。
三、鞏固強化,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集體回答)。
(2)指出下列分數是否相等。(指名回答)。
(3)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指名到臺上板演)。
(4)課件出示小故事。
有位老爺爺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二分到了這塊地的。老三分到了這塊的。老大、老二覺得自己很吃虧,于是三人就大吵起來。剛好阿凡提路過,問清爭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來,給他們講了幾句話,三兄弟就停止了爭吵。
你知道,阿凡提為什么會笑嗎?他對三兄弟講了哪些話?(讓學生課后去思考)
設計意圖:多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有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
四、回顧總結,梳理新知。
同學們,你們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板書設計:分數的基本性質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就是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出示孫悟空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手腦并用,在操作中深入感知分數。請同學們用一張正方形紙片,動手折一折,通過三次的對折,每次找出一個和相等的分數,比較涂色部分大小有沒有變化?(沒有)。那么得到了什么結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分子,分母的變化,經歷總結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學生對此進行鞏固后,再引導學生說出:0除外。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很快地突破了重難點,取得很好的效果。
3、鞏固練習,圍繞中心。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采取多種形式呈現,使學生加深對分數基本性質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所學知識,學有所獲,并進一步學習約分和通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認識分數單位,理解分數是分數單位的累積。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分數表示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運用直觀教學手段,經歷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3、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內容分析:
小學階段對于分數的研究大致分為5個階段:低年級的平均分和除法、倍的認識、三年級的分數初步認識、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分數的計算、六年級的比。從這些安排來看可以看出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是小學階段一次系統的學習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論上的概括。它不僅是前面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更是對分數認識上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是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的重要前提。
重難點
重點:
知道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也可以是多個物體。認識分數單位,理解分數是分數單位的累積。
難點:
運用直觀教學手段,經歷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
一、溝通“1”、整數、分數的聯系,度量中感受分數的產生和意義。
師:同學們學習過整數嗎?如果用這張紅色的紙條表示1,那么你能想辦法表示出2嗎?3怎樣表示呢?我們發現有幾個這樣的“1”就可以用幾來表示。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張紙條(更長的紙條),你知道它表示幾嗎?(用1作為標準去量發現有不足1的)。
師:這段不足1的長度怎樣表示呢?(用分數表示)
在測量、分物或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的結果,這時常用分數來表示。
師:猜一猜,這段不足1的長度是這個標準的幾分之幾呢?
老師給每個組的同學都提供了一些學具,請利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你們的猜想。
預設1:兩張綠色紙條拼成一個紅色紙條,綠色紙條是紅色紙條的
預設2:紅色紙條對折,不足1的部分是紅色紙條的
預設3:兩張桔色的紙條。一張桔色的紙條是紅色紙條的,兩個就是。
我們發現我們只要找到不足1的部分與標準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用分數表示了。
在剛才的測量過程中我們發現不足1的部分沒辦法再以1為標準去測量了,但是我們發現可以用標準的去測量。下面我們就用標準的測量一下,看看粉色紙條是幾個,你知道5個是幾分之幾嗎?
活動2【講授】
二、分物中體會單位“1”可以是多個物體
師:剛才我們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地方有沒有呢。
大米
1000克
拿出小片子,請你分別表示出它們的。
我們表示的都是,可是為什么對應的數量卻都不相同呢?
回顧一下找的過程,你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體會?
師小結: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找到分數,也可以把多個圖形或多個物體看作整體通過平均分找到分數。大家平均分的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
活動3【講授】
三、分物中認識分數單位,深入體會分數的意義。
師:剛才同學們準確的找到了這些糖的,下面同學們可以自由地利用這些糖來表示你喜歡的`分數。
合作建議:
獨立思考:想一想、畫一畫,用這些糖還能表示出哪些分數。
小組討論:在小組內說一說你找到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預設:
觀察這兩個分數你有什么發現嗎?
相同點:都是把6塊糖平均分成6份
不同點:取的份數不同
聯系:2個是
師:你會表示嗎?
師:我們發現有幾個就是六分之幾。
師:你會表示嗎?
師:那么有幾個就是三分之幾。
像、這樣的表示一份的分數就叫做分數單位。而像.......這樣的分數,我們可以理解為它們都是由分數單位不斷累積而成的。
師:有些同學還找到了一樣的分數,對嗎?
師:表示了這么多分數,誰能來說說分數的意義。
活動4【導入】
四、鞏固練習
1、填一填
2、猜一猜
師:請你對自己今天課堂學習的表現和收獲進行評價。這里有10顆星星,你認為你可以得到幾顆呢?請在紙上進行涂色。
師:誰來說說你獲得了這些星星的幾分之幾呢?請同學們根據他所說的分數想一想他給自己評了幾顆星?
師:誰再來說說你自己評了幾顆星,同學們想一想他獲得了全部星星的幾分之幾?
師: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我給大家今天的學習情況評幾顆星呢?
出示
師:你知道這是幾分之幾嗎?
有的同學在為沒有得到全部的星星而感到遺憾,其實沒有點亮的那半顆星才是我今天送給大家最寶貴的禮物,不滿足是進步的首要條件,在陳老師心里你們每個人擁有著無限的潛能,我永遠期待著你們更精彩的表現。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認識因數和倍數(教材第5頁內容,以及第7頁練習二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從操作活動中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因數或倍數。
2.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以及熱愛數學學習的情感。
【重點難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復習導入】
1. 教師用課件出示口算題。
10÷5= 16÷2=
12÷3= 100÷25=
220÷4= 18×4=
25×4= 24×3=
150×4= 20×86=
學生口算
2. 導入:在乘法算式中,兩個因數相乘,得到的結果叫做它們的積。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種相乘的關系,在除法算式中,兩個數相除,得到的結果叫做它們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種相除的關系,在整數乘法和除法中還有另一種關系,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學習探討的內容。
(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1)
【新課講授】
1.學習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教師用課件出示教材第5頁例1,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算式,把這些算式分為兩類。
學生說出自己的分類方法,商是整數的分為一類,商不是整數的分為一類。教師以商是整數的第一題為例,板書:12÷2=6。
教師:在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是整數,商也是整數,這時我們就可以說12是2和6的倍數,2和6是12的因數。
誰來說一說其他的式子?
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2)說一說第一類的算式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學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數,10和2是20的因數。或:20是10的倍數,20是2的倍數,10是20的因數,2是20的因數。(3)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
2.舉例概括
教師:請同學們注意,為了方便,我們在研究因數和倍數時,所說的數一般指的是自然數,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師:在自然數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每個同學都在心中想一個,想好了說給大家聽。學生舉例,并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教師同時板書。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例子舉也舉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較簡潔的方式來敘述因數與倍數的關系呢?
引導學生根據“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表述因數與倍數的關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數,那么N和P是M的因數,M是N和P的倍數。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數,那么A和B是C的因數,C是A和B的倍數。
你能從這些數中挑出兩個數,說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嗎?
3、9、15、21、36
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5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二第1題。
3.下面每一組數中,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說法對嗎?說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數。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數。
(3)因為3×6=18,所以18是倍數,3和6是因數。
【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因數和倍數(1)
在整數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被除數是除數和商的倍數,除數和商是被除數的因數。
因數和倍數一般指的是自然數,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理解因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知識點比較少,教學中,我采取讓學生反復說,互相說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理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因數和倍數(2)
【教學內容】
一個數因數的求法和一個數倍數的求法(教材第6頁例2、例3,教材第7~8頁練習二第2~8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3.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條理性,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求索精神。
【重點難點】
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復習導入】
說出下列各式中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
20÷4=5 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數,你知道還有哪些數是18的因數嗎?18是3的倍數, 你知道還有哪些數是3的倍數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板書課題:因數和倍數(2))
【新課講授】
(一)找因數: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一個數的因數還不止一個,我們一起找找18的因數有哪些?
學生嘗試完成后匯報
(18的.因數有: 1,2,3,6,9,18)教師:說說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對一對找,如1×18=18,2×9=18…)
教師:18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我們在寫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哪些?
小組合作交流后匯報,36的因數有: 1,2,3,4,6,9,12,18,36
教師:你是怎么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教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仔細看看,36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
教師板書: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
3.你還想找哪個數的因數?(18、5、4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在自練本上寫一寫,然后匯報。
4.其實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這樣寫以外,還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數。小結:我們找了這么多數的因數,你覺得怎樣找才不容易漏掉?
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從最小的因數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過程中一對一對找,寫的時候從小到大寫。
(二)找倍數:
1.我們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數,那2的倍數你能找出來嗎?
小組合作交流后匯報,2的倍數有:2、4、6、8、10、16、……
教師: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這些倍數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數最小是幾?最大的你能找到嗎?
2.讓學生完成做一做1、2小題:找3和5的倍數。匯報
3的倍數有:3,6,9,12
教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么?應該怎么改呢?
改寫成:3的倍數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別乘以1,2,3,……)
5的倍數有:5,10,15,20,……
教師:表示一個數的倍數情況,除了用這種文字敘述的方法外,還可以用集合來表示2的倍數,3的倍數,5的倍數。
教師:我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那么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怎么樣的呢?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課堂作業】
1.完成課本第7頁練習二第2~5題。
2.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二第6~8題。
【課堂小結】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呢?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因數和倍數(2)
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因數和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找一個數的因數時,如何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對于剛剛對因數和倍數有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吸取同伴的好方法,很好的體現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容積的含義,體會容積和體積的關系。
2、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積觀念。
3、掌握容積的計算方法,能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容積概念的探究與理解過程。
2、通過比較,明確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區別和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意識。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態度。
2、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
教學重點:建立容積的觀念,掌握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容積與體積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創故事情景
今天老師帶來一位神通廣大、變化多端的孫悟空,它可厲害呢,有72變。
二、復習導入
第一變 回憶
(1) 什么叫體積?
(2) 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什么?
(3) 體積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第二變 思考
1、教學容積概念。
運用你的預習知識,把魔方、電飯褒、雪梨、汽車的油箱這四種物品分成兩類,你是怎樣分的?說明理由。
生:空心的 能裝東西的
師: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空心的,能裝東西的物品?
生:舉實例 (飯盒、礦泉水瓶、奶牛盒……)
師:你想知道這些容器里面能裝多少東西嗎?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容積和容積單位 (板書)
什么叫容積?從中國文字的字面解釋 容:容納 積:體積。合起來:像電飯褒、汽車的油箱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它的容積。
練習
根據容積定義判斷:
(1)電飯褒的體積就是它的容積( )
計量容積一般可以用體積單位( )
(2)數學書P53頁第一題。
突出:體積 (外面量數據) 容積(里面量數據)板書
2、教學容積單位:升和毫升
師:請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你帶來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關容積的數學信息?
生:500毫升 18.9升
師:升、毫升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容積單位。板書
生:凈含量:250毫升 1升……
師:表示什么意思?凈含量:250毫升表示瓶子里水的體積是250毫升。而不是瓶子的容積是250毫升,也不是瓶子的體積是250毫升
(選1升和1立方分米來對比,為實驗作鋪墊)
回應:計量容積,一般用體積單位,什么時候用容積單位?計量液體的體積,用容積單位 板書
練習:(1)四人小組互相說說各自收集物品的容積。
(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物品,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數學書P53第三題
3、教學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
師:誰知道這兩個容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生:1000。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書上寫的。
師:你對這個關系不表示懷疑嗎?真理總是通過實踐來證明的,想驗證一下,你有方法嗎?
由學生做實驗:1升的冰紅茶、500毫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容器。
師:從實驗中你證實了1升=1000毫升,還得出什么結論?
生:1升=1立方分米。
如此類推:你還能推理出什么關系?
生:1毫升=1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升
練習:數學書P52做一做第一題和P53第四題
第三變:計算
4、教學容積的計算
出示例5,一種小汽車的油箱,里面長5d m ,寬4d m ,高2d m 。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學生讀題。(突出容積的計算方法與體積計算方法相同)
(1)分析理解題意:求“這個油箱可以裝汽油多少升?”就是求這個油箱的什么?必須知道什么條件?是否具備?怎樣算?結果是什么?怎么辦?(為什么要改單位?求容積)
(2)學生做完后集體訂正。
第四變:運用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咳兩聲,講了一節課,老師口干了,很想喝水。
師:誰知道一個正常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適才健康?
生:1500毫升、1000毫升……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書里介紹的。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數學書P52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滲透節約用水的教育。
小組活動:
(要求組長分工要明確:不同的人負責倒水、記錄、計算以及匯報,倒水要注意別溢出來,注意紀律。)
(1)將一瓶約( )毫升的礦泉水倒在紙杯中,看看可以倒滿幾杯。
(2)估計一下,一紙杯水大約有多少毫升,幾紙杯水大約是1 L,正常人一天喝多少杯才健康?
全班分享
五、總結質疑
今天學習了容積和容積單位,你有什么收獲?
六、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作業:
1 、到商店、超市調查標有容積單位的商品及凈含量,編一道有道容積計算的題目并解答。
2、調查一大桶約18升的礦泉水和一瓶500毫升礦泉水的單價,算一算,一大桶礦泉水相當于幾瓶這樣的小瓶礦泉水,買哪種比較合算?
教學反思:通過這節課,我體會到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改編和加工,使教材變得生動,更貼近學生實際。例如課本上是在認識容積和容積單位后學習容積的計算的,而在后面的設計中我讓學生先觀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備的墨水盒、餅干盒等)的空間形狀,再動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長、寬、高,并計算出盒子的容積,這就變成了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欲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方法。”
教學反思:
在練習題目中,涉及到新課的內容可以再次點出,再次讓學生加深印象,這樣就節約了時間。在常規課堂中,切忌概念的講授花費很多時間,概念講得越多,學生可能越糊涂。其實學生頭腦里已經對新概念有所認識和體會,我們只需要把新概念與舊概念的區別和聯系講清楚就行。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知道3的倍數的特征,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2、使學生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以及數學表達的能力,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使學生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
填一填:
1、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
是2的倍數,也叫_________。
2、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是5的倍數.
3、一個數,如果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這個數
的個位上一定是_____。這個數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數是,最小的奇數是,最大的偶數,最大的奇數。
2的倍數有: 。
5的倍數有: 。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有:
偶數有: 。
奇數有: 。
。
課件出示
師:用5、6、7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使這個數是2的倍數?說說什么樣的數一定是2的倍數?可以擺成5的倍數嗎?說說怎樣擺?什么樣的數是5的倍數?
(生:口答)
師:可以擺成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嗎?為什么?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觀察這個數的個位。那么你能從個位上發現3的倍數的特征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
(揭示課題:3的倍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既可以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3的倍數的特征的教學過程中來,有利于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后觀察。生:匯報結果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后觀察。生:匯報結果
1 2 3 4 5 6 7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3的倍數的個位上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呢?(課件出示)生結論:3,6,9是3的倍數,但12,15,18個位上的數就不是3的倍數。(出示課件)
師:根據一個數個位上的數字,能確定一個數是3的倍數嗎?(不能)那么3的倍數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3、觀察討論(二):3的倍數12和21。(課件出示)
談話:比較觀察這兩個數,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生:數字相同,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
師:在3的倍數中,再找幾個數,把他的數字順序改變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你有什么發現?
生: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后,仍然是一個3的倍數。
師:在不是3的倍數中,也有這樣的數,你能把他們一組一組地排列起來嗎?(13,31;14,41;23,32;25,52;)這里又說明什么呢?
生:一個不是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后,仍然不是3的倍數。
師:由此推想,3的倍數的特征和數字的排列順序沒有關系,那與這個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有關嗎?這里到底有什么奧秘呢?
4、探索發現規律
(1)活動: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張數位卡,我們在數位卡上分別來擺幾個3的倍數,看看分別用了幾根小棒。現在請你在3的倍數中任意選幾個來擺一擺,開始。
生:小組中完成并記錄,然后匯報,教師板書如:12:1+2=3
師:有什么發現?(是3的倍數)
(2)活動:下面我們反過來試試看,請你數出21根小棒,擺成一個兩位數,看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操作后匯報結果21:2+1=3)
師:現在你猜想什么樣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猜想:3的倍數,它的各位數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
(3)活動:為了驗證這一猜想,舉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學生進一步確認這一結論的正確性。還可以任意寫一個數,利用這一結論來驗證,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數,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數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數。
5、出示總結: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在觀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中,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征。通過活動的方式,減緩學生在概括時的思考難度。教學時,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的完整過程。由于學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數的特征時,只注意到了個位數,因此,學生在概括3的倍數時,也會很自然地尋找個位上的數的特征。但通過觀察,發現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有的是3的倍數,有的不是,于是產生認知沖突。經過進一步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通過這樣的方式也使學生認識到:找出某個規律后,還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進行檢驗,看是不是普遍適用。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興趣。
三、練習中提升認識
通過完成“做一做”,哪些數是3的倍數?你是怎樣判斷的?明確方法: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可以先把這個數各位上的數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練習三,4、下面哪些數是3的倍數?在下面的( )里面“√”。
42 78 111 165 655 5988 ( ) ( ) ( ) ( ) ( ) ( ) 49 95 311 82 2037 2222 ( ) ( ) ( ) ( ) ( ) ( )
1、下面用數字卡片擺出的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在每個數后面增加一張卡片,使這個三位數成為3的倍數。
2、在□里填一個數字,使每個數都是3的倍數。
3、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進行課堂練習時,還可以把一些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經過不同的排列,再讓學生判斷,以加深對“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的理解。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談話: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的方法,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作業:根據3的倍數的特征找出100以內3的倍數。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四的第1~3題。
課后小結
【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
學生暢談所得。
課后習題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
(3)在1,2,3,4,5,…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
(4)兩個質數的和是偶數。( )
(5)在自然數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
(6)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
(7)在自然數中,有無限多個質數,沒有最大的質數。( )
板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初步學會制作復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所提供數據的實際情況(有時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數據)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一.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師:你們回想近3個月深圳的下雨情況。
生:9月只下過一、兩場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較多,還有臺風。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顧舊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數據
師問: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這些原始數據?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選用那種方法最好?
生:折線統計圖。
師:制成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好處?
生:易于看清氣溫的變化情況。
師:怎樣制作?
生:先描點,還應標數,數不會標錯。
生:畫線要用尺子。
3、引出新知
老師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數據?這時你們又會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現在到小組里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交流:(1)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2)這種統計方式有什么好處
(3)通過舉例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復式條形統計圖與復式的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從中說明兩者的關系與功能。
2、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條形或折線統計圖,并由兩位學生板演并進行分析。
3、教師對學生在黑板上的統計圖進行講解。
(1)應該注意些什么?教師主要要解決圖例問題。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2)教師引導學生對統計圖進行分析。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教師在這里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進一步分析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的觀察角度。)
4、通過比較,形成共識。
通過比較大家都認為選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更能反應這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復式折線統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復式折線統計圖。
生: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里…
四、鞏固練習,復習小結:
1、完成課本“試一試”。
2、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復式折線統計圖,它幫助我們便于看出事物發展的變化趨勢。而且單式和復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復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
(2)在合作學習中培養交流、傾聽、分享能力。
3.情感與態度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體會分數加、減法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計算結果能約分要約成最簡分數。
教具與學具:
多媒體課件、圓形紙一張、課堂練習本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說的話多讀幾遍,并認真完成下列內容,不懂的要反復思考,相信你一定會很棒的!)
1.從圖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問題?
2.你是怎么計算的?
3.嘗試完成90頁做一做第2題,同桌互相說說同分母分數相加和相減怎么計算?
4.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知識嗎?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和分數有關的知識——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二、精講多煉
預習檢查一:
1.(出示例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師:蘭蘭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餅,媽媽把一張餅平均分成了8塊,爸爸吃了3塊餅,媽媽吃了1塊餅,也可以說爸爸吃了()張餅,媽媽吃了()張餅。
師:張餅表示的是(生:把一張餅同時分成八塊取其中的三塊也就是張餅)
師:張餅表示的是(生:把一張餅同時分成八塊取其中的一塊也就是張餅)
師:根據已知信息你能提兩個問題嗎?
出示:爸爸和媽媽一共吃了多少張餅?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
師:怎樣列式解答?
預習檢查二:
說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1.涂一涂: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在圓里用紅色表示爸爸的餅,用藍色表示媽媽的餅。
2.說一說:請你根據所畫的`圓來說說怎么計算?請左邊的同學說,右邊同學說。
師:紅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餅)這1塊表示(生:這張餅的)(生:有3個)
師:藍色代表什么?(媽媽吃的餅)這1塊表示(有1個)
師指涂色的圓,所以(生:3個加上1個是4個,也就是)
師:說說減法。
生:3個減去1個等于2個,也就是。
生:和的分數單位相同,可以把3個和1個直接加起來,也可以把3個和1個直接減。
3.規范書寫
4.歸納法則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算式你能發現在計算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嗎?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師:為什么分母不變?請聯系你所畫的圓想一想。
生:把1個圓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總份數不變,分母也就不變。
師:不看圖就看這幾個分數想一想為什么分母不變?
生:這幾個分數的分母相同說明是分數單位相同,分母不變分數單位也不變,分子相加減,就是把分數單位的個數相加減。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課件出示)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齊讀)
5.即時練習
師:請同學們運用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計算下面各題。
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預習檢查三:
要求:同桌互相核對答案,左邊的同學對右邊的同學說是如何計算加法的,右邊的同學對左邊的同學說是如何計算減法的?
比較:這兩行的分數加法和減法有什么不同?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三、歸類整理師: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是什么?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四、布置作業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80頁—第81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不同的包裝方法,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目標: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觀念,培養積極思考、探究規律的能力,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弘揚民族精神,滲透節約的意識。了解包裝的學問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究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快速地找出最節省包裝紙的包裝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牛奶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天在家里都要喝爸爸媽媽為你們定的學生奶。如果現在要做一個這樣的盒子,你認為要考慮哪些問題呢?(節約、美觀、輕便等,滲透節約的環保意識)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如何節約包裝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開展一些實踐活動。(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設計方案,動手實踐
活動一:一盒牛奶的包裝
1、展示一盒牛奶,引導回顧長方體的面的特點,同時約定為了研究方便,牛奶盒中最大的一組面稱為大面,最小的一組面稱為小面,不大不小的那一組面稱為中面。
2、課件出示這種盒裝奶的長、寬、高,并讓學生思考:包裝這一盒奶至少需要的包裝紙與這個長方體奶盒的什么有關。
3、學生先匯報再在練習本上計算包裝這樣一盒牛奶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師強調研究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暫不考慮接口處。用你喜歡的'方法開始計算吧,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師將不同的方法在展臺展示,并引導學生選擇最佳策略解決所求問題。
4、師小結:如果不計接口處的面積,包裝這一盒牛奶至少需要的包裝紙與這個長方體奶盒的表面積是一樣的。
活動二:兩盒牛奶的包裝問題
1、提出問題:兩盒牛奶該怎樣包?會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請同桌用自己手中的的學具動手擺一擺,看包裝兩盒牛奶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并在練習本上記錄下方法及相關數據。
2、同桌運用學具研究兩盒牛奶的包裝方法,老師巡視并適時指導。
3、學生代表上臺邊演示邊介紹兩盒牛奶的三種包裝方法:
①大面重合;
②中面重合;
③小面重合。
4、課件演示這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再次體會三種擺法。
5、引導先觀察課件里的3種包裝方法再猜想: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并說說理由。
6、用計算表面積的方法來驗證猜想:分組計算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各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同時派3名學生代表板演計算過程并介紹自己的計算思路。
7、小結:通過計算驗證了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中大面重合最節約包裝紙。
活動三:3盒牛奶的包裝
1、3盒同樣的牛奶可以怎樣包裝?有幾種包裝方法?請同學們結合兩盒牛奶的包裝先猜想再獨立探究后匯報。
2、學生代表邊演示邊介紹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①4個大面重合;②4個中面重合;③4個小面重合,教師隨機用課件展示這3種不同的包裝方法。
3、結合一名學生匯報的第四種方法,引導學生體會3盒牛奶不規則的包裝方法不美觀,不節約,不可選
4、觀察課件展示的3種方法并思考:不計算你能知道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嗎?說明理由。
5、學生匯報,師適時點撥:3種方法都重合4個面,而大面重合的方法減少4個大面的面積,這樣剩余的面積就越小,就越節約包裝紙。
6、總結:重合的面的面積越大,露出的表面積就越小,就越節約包裝紙。
三、打破定勢,加深理解
活動五:4盒牛奶的包裝
1、根據對2盒牛奶、3盒牛奶的包裝方法的探究,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4盒奶會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
2、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探究,邊擺邊說自己是怎樣擺的。
3、學生分組合作擺學具,邊擺邊討論
4、學生代表上臺邊演示邊介紹自己的擺法:重合了幾個大面,幾個中面,幾個小面。
5、課件演示6種不同的包裝方法,學生邊觀邊思考討論:哪種包裝方法最節約包裝紙?說明理由。
①6個大面重合;
②6個中面重合;
③6個小面重合;
④4個大面4個中面重合;
⑤4個大面4個小面重合;
⑥4個中面4個小面重合。
6、學生匯報討論結果,重點比較6個大面重合與4個大面4個中面重合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兩種包裝方法中都去掉4個大面,剩下2個大面和4個中面進行比較,2個大面小于4個中面的面積,所以,這時候應該是第四種擺法最節省包裝紙。)
7、小結:通過對4盒牛奶的包裝,大家又有什么新發現?(包裝時,既要考慮重合最大的面,又要考慮重合最多的面。)
四、學以致用。
完成課本81面“包磁帶”的活動。指名學生回答填空題,在練習本上獨立完成“練習”,全班訂正。
五、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包裝這個小問題,學問可真不少,在實際生活中、在包裝的過程中還要考慮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頭處、美觀、便于攜帶等,再次滲透節約的環保意識)。大家考慮的很全面,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關于包裝的
六、實踐活動
到商店中調查,看看哪種商品的包裝不節約包裝紙,為它設計一個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并思考:廠家為什么要這么包裝?
六、回顧整理,評價提升
1、課件評價表,學生結合評價卡對自己這節課的收獲和學習表現做簡單的評價并匯報自己這節課的的收獲。
2、師總結:包裝還有很多學問,需要大家不斷的去探索、去研究。
七、板書設計:
包裝的學問
----節約包裝紙
重合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
越節約包裝紙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例1、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么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嗎?
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么?(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匯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么?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么嗎?(方程)
說說什么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后匯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盡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后說說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量關系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50+50=100 x+50>100 x+50=150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4-04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12
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范文11-08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9
【精】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02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門】02-13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2-08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欣賞與設08-25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