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生物教案范文(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預習目標
1、知道染色體的種類及特點,會區分染色質和染色體
2、知道減數分裂的過程及特點
3、會根據圖形分析染色體條數,DNA分子數
二、復習舊知
1、染色體與染色質的關系: 。
2、染色體主組成成分 和 ,分布在 。
3、有絲分裂
(1)特點:染色體復制 次,細胞分裂 次,結果是形成 個子細胞,且染色體條數 (變?不變?)
。2)圖形分析
A B C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染色單體數
(3)過程
A 期 B 期 C 期
染色體行為變化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三、預習新知
。ㄒ唬┤旧w種類
1、分類依據:
2、種類: 染色體、 染色體、 染色體
3、特點:
。1)每種生物的細胞核中的染色體的 和 是相對恒定的。
。2)大多數生物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 存在(用 表示),生殖細胞中則是 存在的(用 表示)
。ǘp數分裂
1、概念:是 生殖生物的 細胞成為 細胞的分裂過程。
2、特點:細胞經過 次連續的分裂,染色體只復制 次,結果是一個原始生殖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 個生殖細胞,染色體數是體細胞的 。
3、 過程:分為 期,減數 分裂(MI)減數 分裂(MII)
。ㄒ约毎杏4條染色體為例)
減I
前期
聯會形成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分離, 自由組合
減II
前期
染色體已減半、無同源染色體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一分為二, 分別移向兩極
末期
染色體進入兩個核變成染色質
結果 子細胞 含體細胞一半數目的染色體
(三)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條數和DNA分子數的變化規律曲線
染色體條數 DNA分子數
間期 MI MII 間期 MI MII
。ㄋ模┩慈旧w識別
1、同源染色體:指一條來自 方,一條來自 方,,其形態、大小 的 條染色體。
2、四分體:減數第 次分裂的 期,同源染色體相互 ,此時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 條 ,所以稱之為四分體。
3、圖形識別
。1) 對同源染色體
(2) 個四分體
(3) 條染色體
(4) 個DNA分子
。5) 條染色單體
(6) 對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是 與 , 與 。
(7) 對非姐妹染色單體,分別是 與 , 與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度方面
1、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難點:
細胞是基本的 生命系統是重點;說出生命系統的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收集關于冠裝病毒相關的資料。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引入新課
2、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3、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難點)
小結
課后練習 教師活動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問題引入,簡單復習病毒的結構(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復制)。舉引起SAS的 冠狀病毒為例,提出問題,病毒在細胞外不具備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復制的呢?……冠狀病毒在那些細胞里面復制呢?
小結上面的內容,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在細胞外表現不出生命的特征,說明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為什么呢?)細胞的任何一部分脫離了細胞就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質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提出問題:細胞能表現出那些生命活動呢?指導學生閱讀資料,并開展討論。
小結:(幻燈片展示提綱)細胞為什么是生命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是在在細胞生命活動基礎上實現各種的生命功能。(舉出一些實例)
地球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謂是恒河沙數,但是這些生物,小到組成它們身體的細胞,大到一個生物個體,一個物種、甚至一個生態系統、整個生物圈,都可以一個一個的生命系統(什么是系統呢),而且這些生命系統之間還有層次的關系。(以一只龜為例分析)
單一個心肌細胞就是一個生命系統,(為什么呢?)因為細胞各個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而使細胞能表現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個系統(分析略)。引導學生分析心臟、循環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等也是一個系統
學生活動
討論、思考 問題:病毒是怎么樣復制的?(在細胞內)
匯報冠狀病毒的相關的資料
閱讀資料并討論:
(實例一:草履蟲除了分裂和運動,還能鑷食、排泄,生長,應激;實例二:精子和卵細胞作為橋梁,胚胎發育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有關系;實例4:例如瘧疾、非典感冒等等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生物系統的層次性、以及嘗試分析后面幾個層次作為生命系統的原因。(著重引導說出多個組分互相配合影響成為整體)
完成資料后的“思考與討論”。
七、板書設計
第1節 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為什么說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實例
生物 生物類型 生命活動 基本特征 說明
草履蟲 單細胞生物 運動和分裂
人 多細胞生物 生殖和發育
人 多細胞生物 縮手反射
病毒 非細胞形態的.生物 入人體的淋巴細胞
人 人和高等動物 免疫
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結構
層次 概念 舉例 學生舉例
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心肌細 胞組織 由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 心肌組織器官 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 心臟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 循環系統個體 由各種器官或系統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的生物。 單細胞生物由一個細胞構成生物體 龜種群 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是一個種群 該區域內同種龜的所有個體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 該區域內龜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種群生態系統 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龜生活的水生生態系統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這些生物生活的無機環境共同組成 地球上只有一個生物圈
三、小結: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關注維持內環境穩態與健康的關系。
3)能力方面:
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舉例法、講解法、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學習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蹖胄抡n]
師:同學們好!在開始今天新的一章內容學習,首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
。úシ艌D片,學生觀看)
師:20xx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連”的戰士在哨位上站崗執勤。當日,地處中俄邊境的黑龍江黑河市氣溫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體溫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xx年7月28日下午3時,天氣悶熱難當。重鋼股份公司煉鋼廠煉鋼爐前溫度起碼超過100℃,他的體溫是不是也達到了100攝氏度呢?
生:不是,應該是37攝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圖片,抗洪搶險戰士可能會面臨高溫,缺干凈水的惡劣生活環境抗洪搶險戰士生活環境中蚊蟲多,細菌等微生物也多,戰士們容易患病。。
師:前面所看到的惡劣環境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在寒冷或炎熱環境中人體是如何維持體溫的?如何來維持內環境的穩定的?這就涉及到本章所學習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
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
。坌抡n講解]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問題探討。
課件展示草履蟲和紅細胞的圖片:
討論1:圖1和圖2各是什么細胞?請說出細胞的名稱。
討論2:它們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兩者的生活環境有何異同?
生: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師:還記得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有幾種嗎,他們生活的環境和草履蟲有相似之處嗎?二者又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討論,老師點學生起來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兩者生活環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
境中,可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今天的第一個內容: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課件展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劇照。
師:紅樓夢中有這么一句話,女人是水做的,其實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體內含有大量的液體成分。我們就把它稱為體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存在于細胞內,約占2/3)
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組織液
淋巴等
師:人體內細胞數量很多,存在于細胞內的液體總和大約占2/3,所以細胞內液多。那么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什么?
生:細胞外液
師: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下面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①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之間有何關系?
、趦拳h境各部分的物質交換關系如何?
細胞內液
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淋巴等
教師著重講解幾個概念。
血漿:血液中的液體成分。
組織液:是存在于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
淋巴:組織液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淋巴液。
內環境: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即細胞外液。
教師展示內環境的圖片同時請同學們思考幾個問題
1、血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么?
提示:血漿。
2、體內絕大多數組織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么?
提示:組織液。
3、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
4、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么?
提示:血漿和組織液。
5、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和組織液。
請同學們自習看書并回答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異同點。
相同點:
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
(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
(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內在聯系。
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圖來顯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ń袑W生上來畫,教師批改、點評、補充)
視頻展示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多放幾遍,加深印象,讓學生理解組織液、體液、血漿間的內在聯系)
想一想:在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這三種體液中,O2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么?CO2的`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么?
提示:O2濃度由高到低:血漿 > 組織液 > 細胞內液
CO2濃度由高到低:細胞內液 > 組織液 > 血漿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是細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的資料。
討論:
1、如何將表中物質按化學性質進行歸類?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漿中還可能含有哪些物質?
3、在組成血漿的離子中,哪些離子的含量較多?它們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有機物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質、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提示:還含有氣體分子、調節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提示: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提示: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課件展示:
二、細胞外液的成份(餅圖)
教師總結:
水:90%左右
1、血漿的主要成分無機鹽:1%左右
蛋白質:7%——9%左右
其它物質
2.組織液、淋巴的化學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師:在必修1中我們曾學過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來吸水或者失水;紅細胞置于清水中滲透
吸水會漲破,置于高濃度食鹽水中滲透失水會皺縮,那么在細胞外液中細胞會出現這種情況嗎?首先請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問題。
1、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質?
提示: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
2、什么叫溶液滲透壓?
提示: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3、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由什么決定?
提示: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
4、正常人血漿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為什么能保持血漿PH的相對穩定?
提示:與它含有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6、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一個總結。
。ㄅ詸谒伎碱})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師:細胞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可以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教師展示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圖片。
請學生思考:氧氣是如何進入細胞內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進入細胞的?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細胞的?細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別點學生起來回答。
教師點評并總結。
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由此可見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需要以內環境為媒介。
師: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看出,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的參與,同時,細胞和內環境之間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壅n堂總結]
課件展示:內環境的概念、組成、理化性質及物質交換。
請同學們自己在筆記本上試著畫出本節的概念圖。
。哿曨}鞏固]
板書設計: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細胞內液
1、體液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淋巴等
2、內環境的概念
3、內環境成分中三者的關系:
二、細胞外液成分
水:90%左右
1無機鹽:1%左右
蛋白質:7%——9%左右 其它物質
2、組織液、淋巴的成分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
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滲透壓
1、細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質酸堿度
溫度
2、正常人血漿的PH值
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說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簡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3.列舉生活中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實例,討論、分析濫用抗生 素的危害。
4.認同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過程與方法方面:
本節課主要采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過瀏覽網站資料 來了解當前人們在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開激烈的討論.了解抗生素的史話以及作用機理.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學習、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培養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人們健康.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學難點】
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學方法】
講授法和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胄抡n)師: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日常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和危害。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抗生素素用法的`認識。每位學生提出自己對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W生活動)學生分組個討論。
教師:展示電視廣告中一些關于抗生素藥物的一些內容,學生討論。
課件展示:某同學患感冒后,打點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還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 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認為多了好得快。以此實例,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結束后,進行交流。解答以下問題并展示:
1.抗生素史話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學生通過看課本,熟練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 的具體寫法。
。2)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學生看課本討論)
a.細菌的結構
b.作用機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滅他們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學生討論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示意圖,并提出自己的認識 和觀點。
(2)對教材中的資料進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
3.對如何保健,少用藥;虿挥盟幷归_討論。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過本節課的探討,學生 淺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隨堂練習】
1.在日常生活中,對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霉素
B.把劑量加大,好得快
C.根據情況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D.使用抗生素及時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
2.利用發酵工程,可以是產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發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無氧呼吸。
B.抗生素是蛋白質。
C.抗生素能對 付所有的病原體。
D.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抗生素的作用機理是
A.分解蛋白質,為細胞的繁殖提供營養。
B.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謝過程,從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
C.是為了 保證細胞的活性
D.為細胞進行新陳代謝提供營養物質。
【布置作業】
做學案上的練習題
【教學反思】
抗生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藥物、,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達到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做法不一樣。有些人主張多用多好,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觀點各異。通過一節課的討輪和探究,學生對抗生素的使用有了一個合理的認識。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學生掌握有氧呼吸的過程
3、使學生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
4、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義
5、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質
6、使學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兩種生物界最重要的兩種生理過程的區別與聯系
二、能力方面
1、通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2、通過讓學生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異同,培養學生列表比較能力和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產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科學、技術、社會的理解,培養學生關心身邊的科學的意識,同時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無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義等四部分內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課本中提到的類似,只是更加強調發生的部位在細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還有糖類、脂類和蛋白質,這部分內容對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動、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著教材給出了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插圖闡述了有氧呼吸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并且指出了各階段進行的場所:
第一階段是葡萄糖脫氫,產生還原性氫、丙酮酸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進行。
第二階段是丙酮酸繼續脫氫,同時需要水分子參與反應,產生還原性氫、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這個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階段是前兩階段脫下的氫與氧氣結合生成水,這一階段產生了大量的ATP,這個階段也在線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教材首先說明生物一般是在無氧條件下能進行無氧呼吸,并分別闡述了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及其場所。
然后教材對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時也可以產生乳酸又做了補充說明;同時教材還用小號字對有氧呼吸的進化做了簡要的介紹。
教師在這里應補充無氧呼吸與發酵這一組學生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材是以圖表結合講述的形式,對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進行了比較。
5、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材從兩個方面論述了呼吸作用的意義,其一,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二,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這里教師有必要對呼吸的意義作適當的補充,如: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現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等。
教法建議
1、引言
因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課上也是重點學習的重要生物學原理之一,所以學生對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還是有基礎的,因此引言可從學生已有的對呼吸的理解作為切入點,教師可設計問題串檢測學生對呼吸的理解程度,并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進行教學。
2、有氧呼吸
。1)讓學生比較初中和高中生物學課本所給的有氧呼吸的總反應方程式,在比較中體會有氧呼吸的產物與反應物都需要水這一事實。
。2)有氧呼吸的過程
、儆醒鹾粑^程程中的物質變化和ATP的產生
在引導學生討論以葡萄糖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時,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師一邊寫化學反應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同時參看課本圖解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A、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一個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兩個分子的丙酮酸,同時脫下4個;在葡萄糖分解的過程中釋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B、第二階段:丙酮酸進入線粒體的基質中,兩分子丙酮酸和6個水分子中的氫全部脫下,共脫下20個,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過程釋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產生少量的ATP。
C、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膜上,前兩階段脫下的共24個與從外界吸收或葉綠體光合作用產生的6個O2結合成水;在此過程中釋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產生大量的ATP。
教師可指導學生把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進行表解分析。
。3)有氧呼吸過程中能量變化
教師應向學生說明,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葡萄糖徹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徹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釋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儲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有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學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個步驟后,教師應提一些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深化對有氧呼吸過程的理解。
為使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觀念,同時也是對上節課所學內容的復習,教師還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生產實踐的相關問題,供學生討論,同時加深對有氧呼吸的理解。比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
“如果有人向你請教怎么能長期儲存農作物種粒、蔬菜或水果,你能利用學過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或措施嗎?”
3、無氧呼吸
(1)無氧呼吸的概念
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生物體在什么情況下,可能會供氧不足?”,這樣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設問:“在缺氧條件下,生物體如何呼吸呢?”從而引入對無氧呼吸的學習。
教師應向學生解釋我們平常所說的呼吸作用實際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的。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分解成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高等生物稱為無氧呼吸,如果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則習慣上稱為發酵。
(2)無氧呼吸的過程
教師可采用一邊寫化學方程式,一邊讓學生配平反應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高等植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高等動物細胞的無氧呼吸過程及其場所。最后總結無氧呼吸的全過程。
第一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與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完全相同。
第二階段:在細胞質的基質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轉化為乳酸。
為使學生加深對無氧呼吸的理解,教師可設計一些問題供學生討論。
4、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比較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從葡萄糖到丙酮酸這一階段完全相同,只是從丙酮酸開始它們分別沿不同的途徑形成不同的產物。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
教師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討論話題,以強化對二者聯系的理解。如可提問題:
、倌忝刻於歼M行很多運動吧?你是否想過,當你進行不同形式的運動時,你的身體其實采用不同的方式為你供能呢?
、诓《具M行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
5、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較有氧呼吸與光合作用的異同。
此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可供討論的與人類生產實踐相聯系的話題來分析,以訓練其分析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問:
“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提出在農業生產中提高作物產量的具體措施嗎?”
6、呼吸作用的意義
教師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分析呼吸作用的意義
。1)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過程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是進行各物質轉化的原料,例如,呼吸作用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迅速轉化為甘油、氨基酸、酶、色素、植物激素等各類物質。可以說,呼吸作用是生物體內各種有機物相互轉化的樞紐,它把生物體的糖代謝、脂類代謝、蛋白質代謝等連成了一個整體。
。4)有氧呼吸的出現對生物進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動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節課位于必修2 遺傳與進化 第五章第二節,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了基因突變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學好本節內容既能幫助學生鞏固前面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第3節 人類遺傳病做好鋪墊,它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
2.主要內容。本節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以及實驗。教師應從雌雄果蠅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分析入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B、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B、通過對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A、了解染色體數目變化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理想。B、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熱情,使學生關注染色體加倍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影響。
4.重點、難點和關鍵。
1)教學重點: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教學難點:A、染色體組的概念。B、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系。
3)教學關鍵:成功地用好各種直觀教具與各種教學方法。
二、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
1.教法運用: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科特點,堅持以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觀察、直觀教具、電化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指導:依據教法,指導學法,體現:“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觀教具的使用和電化教學手段,教給學生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的方法。
三、教具使用
依據直觀性、科學性的原則,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獲得感性認識,積極思考。
四、教學程序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激活原有的知識系統,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植物雜交、生長素在農業上的應用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言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導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們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現在有一種西瓜無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樣形成的嗎?請看教材“問題探討”,并討論西瓜“無子”的原因。
想知道更多有關的知識嗎?據報載,在上海第五人民醫院降生一貓叫綜合癥男嬰,嬰兒面容特殊:小頭小臉、眼距寬、塌鼻梁、皮紋改變,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因哭聲像貓而得名,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解放后全國有記載的僅20例。研究證明,這是因為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遺傳病。為什么染色體部分缺失就會引起這么嚴重的后果呢?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這些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染色體變異
2.出示目標,自學交流。
多媒體展示目標: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基本類型。2)說出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3.師生互動,建構目標。
多媒體展示如下資料:
A、人的第5號染色體短臂缺失,患貓叫綜合征。
B、果蠅X染色體上某一區段的重復,可使正常的卵圓形眼變為棒狀眼。
C、如果人的第22號染色體和第14號染色體發生易位,會使人患慣性粒細胞白血病。
D、如果使蘿卜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主根粗大產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體增加一倍則所含的'維生素C大約多了一倍。對玉米和番茄來說細胞內少一條染色體就不能成活。
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染色體的變異包括哪些類型?染色體變異有什么特點?得出結論:染色體變異可以分為結構的變異和數目的變異。 染色體變異對生物的影響大多是有害的,因為遺傳物質的穩定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
(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
多媒體演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教師點評:缺失和增加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發生改變,移接和顛倒會使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其結果導致了生物性狀的改變。其實,染色體除了可以發生結構上的變異以外,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生物體染色體的數目也會發生改變,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那么,什么叫染色體組?
多媒體演示:雌雄果蠅減數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過程。
教師小結:果蠅的精子和卵細胞中只含有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
(2)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多媒體展示果蠅通過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圖示
讓學生據圖分析并思考:
A、染色體組的概念?果蠅的體細胞中有多少條染色體?多少對同源染色體?
B、分析配子中有多少條染色體?有什么特點?
C、果蠅體細胞中有幾個染色體組?
引導學生分析并回答上述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既有利于組織教學又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符合認知規律,把難點分散、轉化,便于學生接受。
(3)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
我們在初中學過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是由受精卵發育而成,而雄峰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成。因此,雄峰體細胞的染色體數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這樣,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的個體,稱為單倍體。
由受精卵發育形成的個體,體細胞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叫二倍體;體細胞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叫多倍體。
由學生分析回答:玉米(2n=20)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普通小麥六倍體(6n=42)由其花粉直接發育成的個體為(單倍體)。
教師總結:可見多倍體、二倍體和單倍體的劃分依據是不同的;多倍體、二倍體是以含有的染色體組數來劃分;單倍體則只要含有本物種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即是,與含有的染色體組數的多少沒有關系。
4.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系密切,又直接關系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高考題,該部分知識為高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高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觀、動態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提前復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高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并加以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明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過程與方法:
1.在資料分析中,進一步掌握歸納總結的方法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一: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是通過細胞體現的。
資料三:人的學習等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
資料四:生物體的某一種細胞受到損害,也會影響該種生物的生命活動。
小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高中生物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內容包括“染色體結構的交異”“染色體數目的變異”以及實驗“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是需要學生了解的內容,教材通過4個示意圖直觀形象地說明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是本節的教學重點,涉及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單信體等概念,其中“染色體組”是本節課的核心概念之——。理解這概念,才能正確理解依據染色體效目變異衍生出的單倍體育種技術和多倍體育種技術。
學習本節之前,學生e經學習了近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即遺傳規律)、減數分裂、DNA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基因概念和功能的知識。因此,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知識結合,能幫助學生構建更為直觀而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對“遺傳和變異”整體理解,也可為介紹人類進傳病、生物育種及生物進化等知識作鋪墊。
染色體變異發生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是細胞分裂異常產生的結果,因此細胞分裂是染色體變異的細胞學基礎。如果以學生已經掌握的細胞分裂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將會大大地降低學習的難度,并能有效幫助學生從已有知識中構建出新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本節主要的知識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較集中,如染色體組的概念及數目判斷方法,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系,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等方面,突破方法如下
。1)染色體組概念:以辨圖、設問、討論和復習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組的概念。染色體組的概念較為復雜,如果直接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質?梢詮恼故灸行匀梭w染色體組成自制模型,讓學生回顧同源染色體的概念,然后將人類染色體分成兩組,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兩組染色體組異同點等方式人手,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境,通過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染色體組的概念。
。2)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概念:通過具體實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之間的關系。單倍體的概念是教學中的難點。教師可以采用教材中提供的蜜蜂的實例來分析蚱王、工蜂和雄蜂體內的染色體組數目,提出單倍體的概念,并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區分單倍體與一倍體,單倍體、二倍體與多倍體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3)單倍體與多倍體育種:用圖解、事例和圖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多倍體和單倍體育種。二倍體、多倍體和單習是建立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之上的。單借體具有可比性將多低體和單傷體育種放在一—起來學習,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育種的學
。4)染色體結構變異: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5)“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學生先進行實驗設計,制定實驗方案后,第2節課進行實驗操作。二、學情分析作為高二學生已經學過染色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等概念,為染色體組等新概念的構建奠定了認知基礎。前面學習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等基礎知識,為創設問越情境,新舊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有精情,但學習的主動性不強,使乏深層次的思考。對基本概念、過程和原理往往一一知半鍋,不能靈活遠用所學知識。因此,教學中應設置好問題情境,讓學生觀察動手,思考和討論,適時引導追時啟發和酒時效勵由淺人深,構建染色體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學目標
。ㄒ唬┥^念
1、說出染色體變異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的區別。
2、理解染色體組、單倍體、多倍體的概念、內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
。ǘ┛茖W思維
1、舉例說出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
。ㄈ┛茖W探究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ㄋ模┥鐣熑
1、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質疑、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尊重他人。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說出染色體數目變異
難點:
1、理解染色體組概念
2、理解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及其聯系
五、教學策略
1、通過多媒體直觀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概念、種類。
2、通過具體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對比,認識染色體結構變異。
3、以辨圖、設問討論的方式理解染色體結構變異。
高中生物教案 篇10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章引入讓學生閱讀章引言并體會內環境的重要性。
〔板書〕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節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師提示〕1.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等;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2.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境中。兩者生活環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境中;與外界環境相比,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體細胞生在細胞外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
。ù嬖谟诩毎麅,約占2/3)
1.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ù嬖谟诩毎猓s占1/3) 淋巴等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細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血細胞直接生活在血漿中,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在組織液中,大量淋巴細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見,細胞外液是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2.相同點: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提示: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2所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板書〕2.
內環境——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
三、細胞外液的成分
〔資料分析〕有學生分析并回答,老師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機物包括糖類(如葡萄糖)、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脂質(如各種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膽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還含有氣體分子(主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調節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3.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4.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5.提示:如血漿中的葡萄糖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食物中的淀粉經消化系統消化后,分解為葡萄糖,經小腸絨毛吸收后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進入組織細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內環境中。二氧化碳通過血液循環被運輸到肺,通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書〕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板書〕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
2.提示:細胞代謝產生的CO2與H2O結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發生下列反應: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過與細胞外的陰離子交換到達細胞外液,即組織液、血漿或淋巴中。主要與呼吸系統有關。
3.提示:人體具有體溫調節機制以保持細胞外液溫度的恒定。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第2章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內容。參與體溫調節的器官和系統有皮膚、肝臟、骨骼肌、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等。
4.提示:體內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通過皮膚分泌汗液,泌尿系統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統的呼氣這三條途徑來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排泄途徑為主。例如,血漿中的尿素主要通過腎臟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血漿中的CO2通過肺動脈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壓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壓,CO2就從血液中向肺泡擴散,再通過呼氣運動將其排出體外。
〔小結〕略。
〔作業〕課后習題一二題。
〔提示〕1.C。 2.B。 3.B。
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淋巴和組織液。
拓展題
(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3)腎小管的重吸收。(4)皮膚。
高中生物教案 篇11
教學重點:
1、圍繞細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難點: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表面積對于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系。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關系
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可是病毒卻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后才能體現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復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于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生命現象。
問題:根據初中知識,舉例說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別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生物界把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單獨分成一個特殊的界。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又根據細胞是否有細胞核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明確指出:高中階段主要學習以真核生物為中心的有關生物學問題。
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結構)
解釋細胞的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
引發學生探究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興趣。在電鏡下人們發現了什么?
課件演示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電鏡照片。
指導學生讀圖:識記各結構名稱以及各結構的形態結構特征;注意區分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異同。
課件演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模式圖,辨認細胞亞顯微結構。比較細胞的異同時要注意糾正錯誤。強調細胞共有的結構和特有結構,總結出筆記。
問題:
1、不同點?植物和動物組織細胞浸在清水中結局相同嗎?為什么植物可以光合作用?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有的細胞有葉綠體或大液泡。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有中心體。
2、相同點?說明了什么?這些生命必不可少的結構究竟用什么作用?這些結構是如何體現出生命特點的呢?
分別學習細胞各部分結構及功能。(重在理解生命意義)
一、細胞膜
細胞都有細胞膜這足說明其對生命的重要性。根據細胞膜的相對位置可以推斷細胞膜對細胞有保護作用。
學生討論:哪些實事可以說明細胞膜是有生命的?
(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
細胞膜是如何保護細胞的?細胞膜的結構和成分與一般的膜存在什么根本的區別?
問題討論:學生設計實驗:
(1)證明膜的存在。(質壁分離;顯微探針感受阻力;電鏡觀察。)
(2)研究細胞膜的結構需要得到實驗的材料,選用什么樣的生物提供材料?理由?如何得到細胞膜?
(培養學生在下結論或推測時要重證據、講道理。表達觀點時條理清晰的基本素質。)
介紹細胞膜的獲取方法(相關內容見擴展資料)。使學生了解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思路。
(3)如何定性、定量的測定細胞膜的成分?
觀察法:電鏡觀察細胞膜:暗、明、暗三層結構。厚度約75~100埃(見擴展資料)。
實驗法:科學家通過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定了細胞膜的化學成分:
事實一:膜易被脂類溶劑溶解。容易被蛋白酶溶解。(處理后消失。)
事實二:脂類物質很容易通過細胞膜。
事實三:用指示劑可以確認其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對于一般學生,可以通過分析上述資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同時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1、成分:磷脂、蛋白質
2、結構:
問題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這兩類物質分別隸屬于親水和疏水物質。這兩類物質應該如何排布?
(1)磷脂分子結構特點:磷脂分子分疏水端和親水端。
如果是一層分子排成一個平面會是什么樣子?(不符合細胞膜內外均為水環境的實際情況,使細胞不能正常進行物質交換。)如果是兩層會是如何排列?理由?
(2)親水的蛋白質與磷脂分子的關系?
根據前面給出的信息判斷:暗層和亮層哪層是脂類物質?哪層是蛋白質類物質?依據?
理解內外兩側暗中央發亮的觀察結果。
由于觀察技術所限,科學家對細胞膜的認識基本上是假說和推測,了解學說和假說的區別。為形象表示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科學家根據假說設計了一些生物模型。其中被廣為接受的是:液態鑲嵌模型——突出液態結構
(1)兩層磷脂分子——基本骨架
(2)蛋白質覆蓋、鑲嵌、貫穿于“骨架”上。
問題:這樣的結構與一般的“膜”有什么重要區別?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對其生理功能會產生什么影響?
親水物質可以充分接近膜,但是不能隨意通過膜!
磷脂分子相互之間不連接,而且分子始終處于運動中——液態流動狀。
磷脂分子中的2分子脂肪酸總有一個是不飽和的鏈,因此脂肪酸長鏈在雙鍵處發生彎折。當分子旋轉時會使相鄰分子發生位移,有可能制造出一個瞬間的縫隙,為物質擴散創造了機會。(——如果膜兩側存在濃度差、分子又比較小或是不被磷脂分子排斥的脂類物質即可以發生擴散。)
離子的直徑應該是比較小的,應該按照濃度差擴散?墒鞘聦嵣喜皇沁@樣……。原因?
細胞膜上蛋白質的作用:
蛋白質是兩性化合物。因此帶電的離子不易通過細胞膜。細胞外有些離子或小分子有機物可能會與膜上某些蛋白質發生作用,導致相關蛋白質分子發生臨時性該變。蛋白質會出現臨時“隧道”或發生穿膜運動。結果是使相應的離子或小分子有機會通過細胞膜。膜上的這些蛋白質分子被稱作載體。
糖蛋白形成的糖被的生理功能:
(1)保護潤滑作用
(2)細胞識別作用:
實驗一、取低等多細胞動物黃海綿和紅海綿各一塊。分別打散并充分混合。靜置培養一段時間。結果:細胞重新聚集,形成黃海綿和紅海綿。沒有混合色海綿。
實驗二、人類ABO血型的免疫反應。(選擇講述)
通過學習蛋白質的功能(如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細胞的物質交換和免疫反應等),有助于學生理解蛋白質的分布特點及其作用。
載體:(蛋白質)分布于膜上,專一性運輸特定物質的工具。
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通過以上學習,總結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事實以及細胞膜的流動性對細胞的意義:
(1)草履蟲食物泡的形成及發展變化。
(2)變形蟲捕食和運動時偽足的形成;白細胞吞噬細菌;胞飲與分泌;
(3)細胞分裂時膜的流動性
(4)細胞雜交時的細胞融合
人——鼠細胞雜交實驗:熒光標記膜上的蛋白質,(紅色和綠色)細胞結合處界限分明。37℃、10分鐘后,界限消失,紅綠熒光標記的蛋白質均勻分布已經看不出任何界限了。
學生總結:細胞膜通過流動可以完成什么生命過程?
(為細胞吸收、分泌、修復、融合、運動、捕食、變形、分裂等提供了基礎)
3、細胞膜的特點:
、俳Y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诠δ芴攸c具有選擇透過性
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生物膜與一般非生物膜的不同,體會生物膜的生命特點。
學生討論:細胞膜的流動性與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之間的聯系。
4、各種物質通過膜的方式:(請參閱“細胞的亞顯微結構.ppt”)
學生討論生物模型:
(1)一碗水中滴一滴紅墨水,會發生什么現象?物理學上屬于哪類?原理?
(自由擴散的條件是:兩個溶液之間存在濃度差)
注意糾正:強調擴散的雙向性,總結局是擴散速率不同造成的。
(2)如果兩個濃度不同的溶液之間存在半透膜——溶劑分子可以自由通過,溶質分子不能通過時,溶液中溶劑分子的擴散,又該是什么結果呢?(逆濃度方向發生)
(3)細胞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是否都可以通過擴散作用通過細胞膜呢?哪些不可以?為什么?擴散作用局限于哪些類型的`物質?
小結:
擴散屬于被動運輸。根據是否需要載體幫助擴散分為:協助擴散和自由擴散。由于水分子的擴散是逆濃度差進行的,因此水分子的擴散又被稱為滲透作用。
問題:擴散作用是細胞依靠濃度差進行的被動吸收方式。它的優缺點各是什么?
細胞是如何吸收離子和小分子有機物的?
講解主動運輸的特點:以生活中的相似事例比喻。使學生知道主動運輸的特征。
列舉主動運輸的事實:
(1)海帶細胞中的碘濃度30倍于海水;其他海藻有的甚至可以200萬倍于海水;
(2)紅細胞中的K離子30倍于血漿。
(3)不同植物吸收的元素的種類和比例不同。
學生總結歸納、填表:
方式
通過方向
載體輔助
能量消耗
物質形式
自由擴散
滲透作用
協助擴散
主動運輸
總結:膜的保護作用是一種生物保護。一旦細胞死亡此作用將消失。
問題:
(1)細胞膜對細胞的保護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細胞內環境穩定,害物質被屏阻。保證新陳代謝的需求原料及時供應,產物及時排除。)
(2)細胞膜不同于一般非生物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是哪些?
(結構上的流動性,功能上的選擇透過性。)
5、細胞的內吞和外排作用:不能透過細胞膜的大分子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強調:物質始終沒有透過細胞膜,其原理是利用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6、細胞膜的作用:生物性保護。
細胞膜與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關。
在植物細胞膜外還有有細胞分泌的纖維素、果膠等物質構成的細胞壁。對細胞具有機械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事實:用纖維素酶除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不再保持原來的形態。將這樣的細胞放置在清水中時,它會象紅細胞一樣吸水破裂。
高中生物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知識。
二、教學重點
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導入:近年來,關于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的研究,已經成為細胞生物學的重要課題。其中細胞的分化與生物發育有密切關系,細胞的癌變與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的癌癥有關,細胞衰老與人類及動植物的壽命有關。下面我們一起討論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細胞的分化、癌變和衰老。
三、教學過程
(一)細胞的分化概念和意義
提問: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發育起點是什么?(回答:受精卵。)
提問:受精卵進行分裂的方式是什么?(回答:有絲分裂。)
提問:有絲分裂后,親代和子代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否相同?(回答:相同。)
提問:那么,什么是細胞分化呢?(要求學生舉例回答。)
提問:細胞分化在什么時候達到限度呢?(回答:胚胎期。)
提問:細胞分化的結果是什么?(回答: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
。ǜ爬毎只母拍詈鸵饬x,引出細胞的全能性。)
。ǘ┘毎娜苄
進述:觀察植物細胞培養完整植株示意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由胡蘿卜韌皮部分離的細胞,在適宜條件下,經過分裂和分化又能發育成新的植株,說明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有發育的潛能,這就是細胞的全能性。
(三)細胞的癌變
講述:討論第二個問題——細胞的癌變,癌細胞幾乎人人都有,這并非危言聳聽,病理學家經過大量尸體解剖和病理檢查后發現,死亡原因雖然不同,但幾乎每個人的體內都能檢出癌細胞。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體內癌細胞很少,尚未形成癌腫。
提問:常聽說的癌癥有哪些?(回答: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大腸癌、白血病、食道癌、惡性淋巴瘤、卵巢癌…)
提問:癌癥的危害是什么?(回答:癌癥是一類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據最新的統計資料報道,我國每年新發現的腫瘤病人約100萬左右,在全球因為癌癥,每年奪去大約600萬人生命,并把1000萬人置于死亡邊緣。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腫瘤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提問: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種類?(回答:物理的電離輻射、x射線、紫外線,化學的`砷、苯、煤焦油等,150多種腫瘤病毒。)
提問: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回答:在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子的作用下,致癌基因被激活。)
總結癌細胞及其特征,人體細胞產生癌變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癥的三級防治措施。
。ㄋ模┘毎乃ダ希杭毎ダ系奶卣骱驮
學生閱讀"細胞的衰老"。
提問:人體頭發變白的原因是什么?(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總結: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提問:那么如何使變白的頭發再變黑呢?(回答: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染發等。)
講述:總結細胞衰老的特征以及細胞衰老的原因。就如何提高酶的活性以及染發對人體的危害等加以解釋。
小結:要求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以及細胞的全能性,了解什么是癌細胞、癌細胞的特征、引起細胞癌變的致癌因子和癌細胞形成的原因,以及癌癥的預防,了解細胞衰老的特征和細胞衰老的原因。真正明白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癌細胞形成的原因。
高中生物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學會設計實驗的能力。
(3)學會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現象。
2、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圖示和實驗來歸納問題、總結規律;
(2)能運用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來解釋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有關現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并樹立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協調的科學世界觀。
重點與難點
1、重點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難點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實驗的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入:小實驗——蘿卜條的軟硬對比
1、 浸在濃鹽水中的蘿卜條;
2、 浸在清水中的蘿卜條;
3、 新鮮的蘿卜條。小結:細胞的滲透吸收和滲透失水
滲透:水分子通過細胞膜的擴散。觀察并分析造成軟硬差異的原因。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置疑1:如何從顯微角度觀察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引導學生透過到本質看現象
1、實驗設計:洋蔥外表皮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
材料:洋蔥鱗葉置疑
2、為什么選用洋蔥做實驗?
思考2、滲透的結構基礎讀圖識圖復習:選擇透過性的概念為實驗設計鋪墊置疑
3、水分子通過滲透作用主要進入了細胞的什么結構或從什么結構離開了細胞?思考并判斷為實驗設計鋪墊
儀器和試劑:顯微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討論:如何設計實驗小結:
設計實驗并交流引導學生形成實驗設計的科學理念指導學生操作實驗
實驗操作實驗技能練習實驗總結:洋蔥外表皮細胞吸水和失水視頻
質壁分離:植物細胞壁與其原生質層分離的現象。
質壁分離復原:質壁分離后的細胞恢復原正常形態的現象。置疑4:聯系實驗思考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條件是什么呢?思考學會由現象到原理的自我歸納總結3、原理 當外界溶液濃度 小于 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
當外界溶液濃度 大于 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根據操作過程中看到的三個圖像逐一分析學生總結進一步探究:洋蔥外表皮細胞液的濃度。討論交流拓展思維,鞏固實驗。
思考題
1、 將動物紅細胞分別放在蒸餾水中和濃鹽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
2、 為什么對農作物一次施肥過多,作物會出現“燒苗”現象?
3、將新鮮的黃瓜放在蔗糖與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開始時黃瓜呈現萎縮,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黃瓜呈現膨脹并有酸甜味道,說明腌制的黃瓜細胞內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試分析原因。
教學反思本節課在設計方面進行了多次改進,最后確定為先讓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總結出原理,再由拓展實驗將實驗和原理整合在一起,為學生創設思維拓展的空間,最后聯系習題解釋生活和生產實踐方面的現象,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作為教師,整個過程始終耐心細致的在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個人認為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細節方面,如果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為例,將原生質層選擇透過性的特點講透、講深,相信學生在設計和理解方面會更快更好。另外在習題設計上,如果將“燒苗”現象講透,點到植物會因外界濃度過高導致質壁分離時間過長而死亡,則學生在解釋腌黃瓜現象時思維會比較流暢。
高中生物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說出水在生物體內存在的形態和功能,說出無機鹽在生物體內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體內分布的情況
二、教學重難點:
水、無機鹽在生物體中的分布、功能是本節重點;學生理解結合水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蒸餾水、佳得樂、綠茶各一瓶
四、課前準備
五、教學過程
六、教學內容:
。ㄒ唬┘毎械乃
。ǘ┘毎械臒o機鹽
。ㄈ┚毩
。ㄋ模┙處熁顒又苯右:
設問:非洲的角馬、大象不遠千里進行遷徙、沙漠中的植物地下的根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幾倍,這些生物都在苦苦地尋覓什么呢?
舉例說明水對生命的重要性:生命的誕生、沙漠植物的特殊形態、人胚胎發育的環境、人最長缺水時間和缺食時間比較。水在不同生物、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時期的含量變化:細胞中水分的含量最大(在解題時,注意看清楚問的是干重還是獻重)。水分的減少對生物的影響(植物的枯萎、人的衰老)。
結合水和自由水:請學生說說認為人體什么結構中有水?指出生物體內的水除了能流動的水的形態以外,還有一種方式是水分和一些物質結合在一起。(可以舉無水硫酸銅和五水硫酸銅的關系為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結合水的概念、含量、自由水的的概念。
自由水的作用:
1、良好的溶劑(味覺的產生)。
2、參與許多生物化學反應(種子遇水才能發芽、光合作用)。
3、為細胞營造液體內環境。
4、物質的.運輸(血液)。無機鹽的種類;著重講無機鹽的作用:
5、生物體的組成部分(血紅蛋白的鐵離子);
6、參與生命活動(鈣離子對人體的作用)
p36旁欄部分:
1、不同種類細胞中的化合物有區別,例如淀粉與糖原;
2、含量有差別:如肌肉細胞中蛋白質教多,而脂肪細胞中脂肪較多。
學生活動簡單回答老師的問題。根據p35圖,分析人不同生長時期體內含水量的變化。(廣告詞:女人是水做的,男人也是水做的)列舉人體中有水分的結構或者物質。討論并完成相應的練習
高中生物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穩態與平衡觀,理解體液免疫的過程。
2.通過分析體液免疫的動畫,運用總結與歸納的方法,得出體液免疫的過程。
3.根據體液免疫的過程,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通過本節學習,感受人體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難點:體液免疫的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創設情境:提問: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被病原體所包圍,但是多數情況下我們并未感到不適,這是為什么?引導學生復習人體的三道防線,由第三道防線引出體液免疫,從而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體液免疫的三階段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體液免疫過程Flash動畫,提問:體液免疫可劃分為哪幾個階段?自主思考。
(體液免疫劃分成感應階段、反應階段和效應階段)
2.體液免疫的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你能描述這三個階段的具體過程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同桌交流。
教師就三個階段依次提問學生,教師補充強調。
(大多數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的攝取和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所特有的`抗原,將抗原傳遞給T細胞,刺激T細胞產生淋巴因子。另外,少數抗原會直接刺激B細胞。這一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感應階段。B細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生抗體,這就是反應階段?乖贵w特異性結合,生成沉淀,被吞噬細胞處理消化,這就是效應階段。)
3.認識二次免疫
教師提出問題:生過天花或麻疹的人為什么一般終生不會再次患上這種病呢?與哪種細胞有關?學生自主思考,教師補充講解。
(記憶細胞,它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對抗原的記憶可達數月甚至終生。當遇到同種抗原時,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生出新的漿細胞和新的記憶細胞,漿細胞會產生大量的抗體,從而快速消滅抗原。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二次免疫。它比初次免疫反應更迅速也更強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較為完整的體液免疫的概念。
(體液免疫,就是發生在體液中,靠B細胞產生抗體消滅抗原的免疫方式。)
(三)鞏固提高
布置任務:畫體液免疫的概念圖。先獨立構建概念圖,完成后組內互相修改完善,之后選優秀作品展示,并讓學生歸納體液免疫的概念。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
(五)布置作業
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天花病毒從空氣侵入人體并被抗體消滅的整個過程。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6-17
關于高中生物教案11-24
高中生物教案【精】02-04
高中生物教案【熱】02-09
高中生物教案【薦】02-12
【熱門】高中生物教案02-12
【精】高中生物教案02-13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精選15篇)01-10
高中生物教案精選15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