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模板匯總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第一章走進細胞第一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舉例說明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過程與方法:1.在資料分析中,進一步掌握歸納總結的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1.認同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教學重點: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教學難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一、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一: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資料二: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也是通過細胞體現的。資料三
:人的學習等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
資料四:生物體的某一種細胞受到損害,也會影響該種生物的生命活動。小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復習重點:
1、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人口增長對生物圈的影響
3、嚴峻的環境問題
4、人類發展和生物圈的關系
5、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人口增長過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載能力大約是80億。
2、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業生產中燃燒煤和石油等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們在空氣中被氧化,進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降雨落到地面。
范圍: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響農作物生長,影響魚類和水生生物生長,腐蝕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層破壞: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破壞后,紫外線直接照射地球,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對人眼造成傷害。
5、溫室效應: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阻擋從地球表面輻射到宇宙空間的熱量,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卻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體,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其中生物的組成發生變化,降低水體使用價值。污染物有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和生活廢水。
7、噪聲污染:種類有交通噪聲、工廠噪聲、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和家庭生活噪聲。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農藥污染了土壤。
9、垃圾處理的方法:焚燒、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葉、剩飯菜)和危險有害垃圾(廢電池、廢燈管、過期藥品)
二、重點習題講解
1、環境污染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威脅,下列名詞與環境污染有關的是()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溫室效應⑤赤潮⑥潮汐⑦噪聲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學家認為,赤潮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質進入海洋時,會造成環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動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進海洋的廢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東西,有些還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這些營養鹽過于豐富,這時就出現了"富營養化"現象,過多的營養物質會使藻類、鞭毛蟲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這樣赤潮生物進行了爆炸性的繁殖,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會把海水"染"紅。赤潮來臨時,魚類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2、判斷: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稱為酸雨。
分析:錯誤。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稱為酸雨。
3、判斷:能夠吃到野生動物或者能夠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錯誤。野生動物的存在豐富了動物的物種資源庫,物種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吃野生動物或者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這個人愚昧無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現。
三、練習
1、選擇題
(1)目前,我國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 )
A、焚燒 B、填埋 C、堆肥 D、ABC三項都正確
(2)下列哪種氣體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氣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為三類: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連線
水污染工廠排放的濃煙
大氣污染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
噪聲污染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廢紙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險有害垃圾,如廢電池等3、水污染連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氣污染連工廠排放的濃煙;土壤污染連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聲污染連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必修一緒論
許多科學家認為,可以把生物學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①19世紀以及更早的時期,是以形態描述為主的生物科學時期;②20世紀的前半個世紀,主要是實驗生物學時期;③20世紀50~60年代以來,由于DNA雙螺旋的發現與中心法則的建立,開始進入了精細定性與定量的生物學時期。
隨著生物學的發展,生物學的分支學科變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等的手段和方法用于生物學使其不斷分化出新的分支學科,另一方面,這些學科又相互滲透而走向融合,似乎并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為止大家所接觸到生物學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識,認為它是一門記憶的學科。如,記住某些動植物名稱,觀察生物的特征,知道他們的分類等,因此,有一點我非常希望你們這學期能記住的,就是生物學并不是一大堆事實的混亂集合,它有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有邏輯的連貫性。達爾文進化論是一種邏輯,適用于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統。
高中階段有三本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微觀和宏觀)
《分子與細胞》中以細胞作為一切有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一概念為出發點,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1925年,美國細胞生物學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關鍵問題都要到細胞中去尋找。
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的結構
細胞的功能(物質、能量、信息)細胞的發展
必修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闡明一系列客觀事實、法則來解釋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組織形式。如果掌握了這些分子和遺傳定律,就能從原理上理解許多生物圈里的生命過程,還能應用于解決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問題。并不著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細胞的這些事實、原理適用于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種。生化和分子規律20、30億年前已經形成,并被保留和傳承,幾乎沒變過。這種強烈的保守性意味著,我們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進化的原理。
當我們掌握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則和規律,將其應用于各種特定的問題:1)癌細胞是如何異常生長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統如何作用4)神經系統如何作用
5)干細胞的未來醫學的影響
本學期之后期望大家認同的是,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生命的物質性;生命系統的開放性;細胞的發生、發展和消亡,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從而具有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用開放的觀點審查自然現象和社會事務,具有普遍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生物學——這是一個極速發展的領域,它之所以極速發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通過高中生物的學習,我們期望達到的目的是,能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素養,以此來促進對世界、社會的認知及良好的情感、價值觀的形成。
一、生物學研究方法(一)觀察
(二)假說和實驗(三)模型實驗
二、生命的重要屬性
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體稱之為生物。
(2)什么是生命,目前尚無一致公認的定義。但我們可以將生命描述為生物體存在的狀態,而生物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化學成分的同一性;第二,嚴整有序的結構;第三,新陳代謝;第四,應激性和運動;第五,穩態;
第六,生長發育和繁殖;第七,遺傳和變異;第八,適應
多種細胞:
自來水裝在塑料桶里放半個月變成綠色,這是原核生物藍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陰濕的角落長綠毛,是真菌;
動物肌細胞呈梭形,匯成肌組織,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細的條狀肉松;吃梨時感覺有“砂”,是石細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于活細胞內2)、結構:無細胞結構蛋白質外殼
遺傳物質(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4)、危害:破壞細胞
5)、分類:植物病毒
小結: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靠單個細胞完成;多動物病毒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每個細胞共同參與完成;病
毒的什么活動必須在細胞內完成。
細菌病毒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除了?
依據遺傳物質DNA病毒:噬菌體、HIV生物個體表現的生命活動歸根結底是每個
細胞正常生命活動的表現。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質類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
實例4.(1)生活方式?
結構?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學習目標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前言】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系統都有它的邊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成分組成,系統
*相關信息都有它自身的調控規律和發展消亡的規律。
(1)在生物學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統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統: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
哪些層次?每個層次都可看作一個獨立的系統,同時又相互包個體→生物圈
含,構成更大的系統。
(2)細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圖1-1生命系【易錯提醒】
(1)區分種群與類群,舉例:統的結構層次
池塘里的所有魚;
池塘里的所有鯽魚
(2)說說草履蟲、松樹、人包含的生命結構的層次:
所在的層次:
(3)組成細胞的一個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統嗎?是生
命系統嗎?
課題:第二節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情景導入】
展示:不同的細胞圖片第一課時
【問題導入】
問題探討:(1)四幅圖中分別是什么細胞?
一、細胞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體現(2)它們有哪些相同點?
哪些不同點?1、多樣性(不同點)
種類、結構功能、形態大小等學習目標一、觀察細胞
【學科思維】2、統一性(相同點)
1、結構和功能相適應
相似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
2、知識不是靜態的,是動態的,是發展變化的
化學組成:
增殖方式:
學習目標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能源物質:(1)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細
胞核,但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核嗎?
(2)閱讀課本9頁,了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特別提醒】
根本區別: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1、表述:“無細胞核”、“無成型的細胞核”、“無核膜”
2、帶“藻”字的不一定是藍藻。
1
藍藻:發菜、藍球藻、顫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類植物:黑藻、水綿圖1-3
“菌”子前面有球、桿、2)、細胞壁成分:肽聚糖(細菌)、黏肽(藍藻)3、細菌:一類單細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細菌
3)、細胞器:只有核糖體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小:較小(1~10UM)6)、原核生物:細菌、藍藻2
圖1-4細菌
細胞模式圖
圖1-5藍藻細胞模式圖
1)、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與蛋白質結合成2)、細胞壁成分:纖維素和果膠(植物);
殼多糖(幾丁質-真菌)
3)、細胞器:多種4)、分裂方式:
5)大小:較大(20~30UM)6)、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真菌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學會怎樣才能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情感與態度】: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課的重點,用實驗方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幾種物質是是難點
三、教學策略:
1.利用“問題探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中學習新知識。
本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細胞的物質組成,認同生命的物質性。由于學生在初三已經學習了化學的基本知識,所以在進入這部分學習時,通過讓學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認識到組成生物體的元素與組成地殼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區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分別觀察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圖和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圖,之后再介紹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碳為什么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這個問題。
如果學生對原子結構的知識有較好的基礎,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布特點,以及碳的性質,為學生理解碳鏈是構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礎。
學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數是6,說明一個碳原子核中含有6個質子,核外有6個電子,由于電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于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就能夠理解C元素對于生命的重要意義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在學習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時,如果由教師直白地講解細胞的化合物組成,不利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表解,獲得相應的知識信息,提高學習能力。
四、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幻燈片
五、課前準備:學生預習實驗過程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對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質感到非常神秘,認為生命是特殊物質構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們仍然認為生物產生出來的物質,在體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學們已經學習了兩年的化學化學知識,知道自然界的物質都是有元素來組成的,那么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問題,從這個表格中,同學們能對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分析資料,發表自己的看法(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殼中也存在,說明生命物質與非生命物質的統一性;另外細胞中的各種元素與地球組成的比例不一樣,也說明了生命物質的特殊性。
(二)組成細胞的元素 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問題:在兩個統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中的地位 觀察圖表,歸納。
(三)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分析數據,完成討論題:1(略)2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最多的無機物是水;3 如土豆的塊莖的細胞還有糖類多;肌肉細胞含有蛋白質多;皮下組織的細胞還有脂肪多。
(四)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么?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還有什么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么?
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五)練習
(六)總結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一、碳化合物
1.有機化合物的概念:指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等以外的幾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2.核心元素:碳是所有生命系統中的核心元素。
(1)碳原子結構:一個碳原子由6個質子、6個中子和6個電子構成。
(2)碳原子形成的化學鍵:與氫、氧、氮及硫等形成共價鍵,碳原子之間以單鍵、雙鍵或三鍵相結合,形成不同長度的鏈或環狀結構,這些結構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有機化合物:4大類: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
二、有機化合物
1.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1)組成元素:糖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2)結構單元:單糖。
(3)種類: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4)功能:糖類是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也是生物體重要的結構物質。
趣味思考:某人患急性腸胃炎,不能進食,醫生用5%的葡萄糖溶液進行靜脈注射,病人雖未進食,但是不感到饑餓,為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靜脈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實際是為病人補充能源物質,所以病人雖未進食,并不感到饑餓。
2.脂質的種類和功能
(1)組成元素:主要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氧原子含量較糖類中的少。
(2)結構單元:甘油和脂肪酸。
(3)種類和功能
①磷脂: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質。
②脂肪:貯能物質。
③膽固醇在細胞中具有重要功能。
趣味思考:我們每天坐在凳子上,能夠輕松愉快地上完每一個45分鐘,并不感到臀部肌肉疼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提示:是因為臀部有很多脂肪,脂肪有緩沖機械壓力的作用。
3.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1)組成元素:C、H、O、N,大部分蛋白質含S。
(2)基本單位:氨基酸。
①通式:
②共性: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③種類:由R基決定。
④連接:肽鍵:通過兩個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形成。
(3)結構:由許多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成肽鏈,一條或多條肽鏈通過一定的化學鍵連接成蛋白質。
(4)特點:由于組成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和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以及構成蛋白質的多肽鏈的數目和空間結構差異,蛋白質分子具有多樣性。
(5)功能:催化、運輸(如載體)、收縮和運動、有機體結構、防御(如抗體)等。
趣味思考:人體細胞呼吸作用時刻需要氧氣的供應,你知道是什么物質源源不斷地運輸氧氣到組織細胞嗎?它存在于什么細胞中?
提示:血紅蛋白,它存在于人體的紅細胞中。
4.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1)種類:核酸可以分為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兩類。
(2)功能:儲存遺傳信息,決定細胞和整個生物體的遺傳特性。
趣味思考:你家養的大貓生了兩只小貓,為什么沒有生小豬?
提示:小貓和大貓的核酸相同。生物的遺傳由核酸控制。大貓的核酸攜帶的遺傳信息是控制貓性狀的。
5.鑒定生物組織中的糖類
(1)鑒定淀粉
①實驗原理:淀粉+碘—碘化鉀→變藍。
②實驗步驟:取2 mL淀粉上清液,放入5滴碘—碘化鉀溶液。
③實驗結果:溶液變藍。
(2)鑒定(葡萄糖)還原糖
①實驗原理:還原糖+本尼迪特試劑 磚紅色沉淀。
②實驗步驟:取2 mL葡萄糖溶液加入試管→加入2 mL本尼迪特試劑,振蕩試管→熱水浴2~3 min觀察顏色變化情況。
③實驗結果:磚紅色沉淀。
6.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
(1)實驗原理:蘇丹Ⅲ+油脂→出現橙黃色。
(2)實驗步驟:切片→染色→制片→用顯微鏡觀察。
7.蛋白質的鑒定
(1)實驗原理: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2)實驗步驟:取2 mL蛋白質溶液加入試管→向試管中先加入2 mL的雙縮脲試劑溶液A→再向試管中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溶液B→觀察試管顏色變化。
(3)實驗結果:出現紫色。
8.檢測細胞中的DNA和RNA
(1)原理:①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細胞質。
②甲基綠使細胞核中的DNA呈現藍綠色,派洛寧使細胞質中RNA呈現紅色。
(2)實驗步驟:涂片→水解→漂洗→染色→觀察。
核心解讀
1.注意各種能源物質的區分
(1)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種類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單糖ks5u 五碳糖 核糖[高考資源網] C5H10O5 動植物細胞 五碳糖是構成核酸的重要物質
脫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
萄
糖 C6H12O6 五碳糖是構成核酸的重要物質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細胞 能水解成葡萄糖
麥芽糖
乳糖 動物細胞
多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細胞 淀粉是植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
纖維素 纖維素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元 植物細胞 糖元是動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
(2)脂質
種類 生理功能 元素組成
脂肪 儲能、保溫、緩沖機械壓力 C、H、O
磷脂 構建生物膜 C、H、O、N、P
固
醇 膽固醇 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C、H、O
性激素 促進性腺的發育和性細胞的生成和正常的性周期 C、H、O
維生素D 促進人體對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C、H、O
規律總結
①動植物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脫氧核糖。
②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麥芽糖、淀粉和纖維素。
③動物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元。
④動植物共有的貯能物質是脂肪,植物特有的貯能物質是淀粉,動物特有的貯能物質是糖元。
⑤含H多的有機物細胞呼吸時產生的H多,耗氧多,產生的能量多,產生的水多。
2.氨基酸、肽鍵和肽鏈的分子結構特點
(1)氨基酸
每個氨基酸分子都具有中心碳原子,至少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該碳原子上。注意理解“至少”的含義,比如當R基含有氨基和羧基時,這個氨基酸分子就不止有一個氨基和羧基了,同時還要注意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直接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規律總結
決定氨基酸種類和性質的是氨基酸的R基。
(2)肽鍵: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那個鍵(—CO—NH—)叫肽鍵。
(3)多肽
①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含有多個肽鍵的化合物,因其呈鏈狀,也稱肽鏈。
②注意區分肽、肽鍵和肽鏈:肽鍵是肽的連接結構,而肽鏈是肽的一種形式。
規律總結
①氨基酸間脫水縮合時,原來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的一端只有一個氨基,另一端只有一個羧基(不計R基上的氨基數和羧基數)。所以對于一條多肽來說,至少應有的氨基和羧基數都是一個。
②若有n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m條肽鏈,則可形成(n-m)個肽鍵,脫去(n-m)個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個。
③蛋白質分子可以含有一條或m條肽鏈,肽鏈通過化學鍵(不是肽鍵)互相連接,具有不同的空間結構。
④關于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每個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na-(n-m)18(其中n-m為失去的水分子數,18為水的相對分子質量)。
3.蛋白質結構層次
規律總結
①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量、排列順序不同以及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
②蛋白質的種類:因功能不同蛋白質分為兩大類:結構蛋白和分泌蛋白。
③蛋白質的性質:鹽析:可逆。變性:不可逆。
④鑒定: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
⑤意義:生命活動的承擔者,生物性狀的體現者。
4.有關肽鍵的計算
規律總結
①鏈狀肽有如下的對應關系:
氨基酸 肽鍵數 脫去水分子數 氨基 羧基
一條肽鏈 M m-1 m-1 至少1個 至少1個
n條肽鏈 m m-n m-n 至少n個 至少n個
②環狀肽: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環狀肽主鏈中無氨基和羧基,環狀肽中氨基或羧基數取決于構成環狀肽氨基酸R基團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數目。
題例領悟
題型一 糖類的種類
【例題1】 (20xx上海高考,5)下列糖類中屬于單糖的是( )
A.蔗糖 B.核糖 C.糖元 D.淀粉
解析:蔗糖為二糖,糖元和淀粉都為多糖,核糖為單糖。
答案:B
反思感悟
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是組成二糖、多糖的單體。二糖、多糖作為能源物質用于生命活動時必須水解成單糖。重要的單糖有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有核糖和脫氧核糖,六碳糖有葡萄糖和果糖。
題型二 蛋白質分子的計算
【例題2】(20xx上海高考,15)現有氨基酸800個,其中氨基總數為810個,羧基總數為808個,則由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條肽鏈的蛋白質共有肽鍵、氨基和羧基的數目依次分別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解析:有氨基酸800個,氨基總數810個,羧基總數808個,說明R基團中含有氨基10個,羧基8個,它們不參與肽鍵的形成;肽鍵數=氨基酸總數-肽鏈條數=800-2=798,氨基數=肽鏈條+R基團中氨基數=2+10=12,羧基數=肽鏈條數+R基團中羧基數=2+8=10。
答案:B
反思感悟
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至少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由R基決定氨基酸種類,不符合這個特點的氨基酸不是構成生物體的氨基酸,也不能組成生物體的蛋白質。
題型三 動植物體內的糖類
【例題3】 動植物體內共有的糖是( )
①糖元 ②淀粉 ③蔗糖 ④乳糖 ⑤核糖 ⑥葡萄糖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①②
解析:糖元是人和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淀粉是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蔗糖是植物中重要的二糖,乳糖是人和動物乳汁中豐富的二糖,核糖是構成RNA的成分,RNA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廣泛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
答案:C
反思感悟
①生物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
②參與生物細胞構成的物質: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
③單糖、二糖、多糖的關系
重要的單糖有葡萄糖和五碳糖,葡萄糖為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是人體主要的能源物質,五碳糖分為核糖和脫氧核糖,為環狀結構。
題型四 大分子物質的鑒定
【例題4】 青蘋果汁遇碘溶液顯藍色,熟蘋果汁能與本尼迪特試劑發生反應,這說明( )
A.青蘋果汁中有淀粉不含糖類
B.熟蘋果汁中含糖類不含淀粉
C.蘋果轉熟時,淀粉水解為單糖
D.蘋果轉熟時,單糖聚合成淀粉
解析:遇碘溶液顯藍色意味著青蘋果汁中含較多淀粉,而與本尼迪特試劑發生反應的是還原性糖,如葡萄糖等。由此可推斷出蘋果由青轉熟的過程中,淀粉大量轉化為單糖。
答案:C
反思感悟
淀粉的特性是遇碘變藍;本尼迪特試劑與還原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產生紫色反應。
隨堂訓練
1.(20xx上海高考,1)核糖與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
A.N B.O C.P D.S
解析:核糖的組成元素為C、H、O,核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兩者都不含有S元素。
答案:D
2.(20xx江蘇高考,1改編)下列各組物質中,由相同種類元素組成的是( )
A.膽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元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
解析:淀粉、半乳糖、糖元都屬于糖類,都由C、H、O構成。膽固醇、性激素、甘油和脂肪酸都屬于脂質,組成元素都是C、H、O,氨基酸、胰島素的組成元素是C、H、O、N、S,核苷酸的組成元素是C、H、O、N、P。
答案:B
3.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組成肽鍵的化學元素不同
B.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D.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解析: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取決于四個方面:一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二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不同;三是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四是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在題目給出的選項中,組成肽鍵(—NH—CO—)的化學元素是相同的。考查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答案:A
4.脂質在細胞中具有獨特的生物學功能,下面有關脂質的生物學功能中,屬于磷脂的生物學功能的是…( )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是儲能的分子 ③構成生物體表面的保護層 ④是很好的絕緣體,具有保溫作用 ⑤具有生物學活性,對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A.①③ B.⑤ C.①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對各種脂質功能的掌握情況。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構成多種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動物的腦、卵細胞、肝臟以及大豆的種子中含量豐富。
答案:C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教學建議:可以參考探究一的實驗設計思路,設計出一組呈梯度的pH環境,以研究不同的pH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師
能否根據數學的函數思想,繪出H2O2酶作用速率與pH之間關系的函數示意圖?你能否對該函數圖進行解釋?
學生自主完成:
說明酶的催化需要適宜的pH范圍;并且特定的酶具有一個特定的最適宜pH;在最適pH范圍內,隨著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增加;超過最適pH范圍后,隨著pH的升高,酶作用速率降低,并最終導致酶失去活性;過酸與過堿對酶活性的破壞都不可以被恢復。
如人體內的胃蛋白酶需要的最適pH范圍是1.5~2.2之間,而胰蛋白酶需要的最適的pH范圍是8.0~9.0。
探究三:酶濃度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實驗假設
酶濃度影響酶作用速率。具體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過一定的濃度范圍以后,再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不變。
實驗器材
燒杯、試管、量筒、干酵母菌、過氧化氫、蒸餾水等。
實驗步驟
①取一定量的酵母菌配制成酵母菌溶液,用容量瓶(或量筒與燒杯)將上述鮮酵母菌溶液分別配制成稀釋10倍、100倍、100倍、1 000倍的酵母菌稀釋液;另取4支試管,分別標記為1、2、3、4,用量筒各量取3 mL的過氧化氫溶液,分別加入上述4支試管。
②將酵母菌稀釋液分別加入上述4支試管,觀察試管中氣泡逸出的速率與氣泡的大小。
實驗數據與分析
1 2 3 4
加入酵母菌稀釋液后氣泡逸出的速率 ++++ +++ ++ +
數據分析(酶作用的速率) ++++ +++ ++ +
關于實驗數據的分析說明:實驗中,加入酵母菌稀釋液后氣泡逸出的速率越快、氣泡越大,直接表明過氧化氫被分解得越多,間接證明酶作用的速率越大。
師
能否根據數學的函數思想,繪出H2O2酶作用速率與酶濃度之間關系的函數示意圖?你能否對該函數圖進行解釋?
學生自主完成:
生
具體來說,在底物濃度一定,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升高;酶的濃度超過一定的范圍以后,再增加酶濃度,酶作用速率不變。這主要與反應容器中底物濃度的限制、產物濃度的抑制等因素有關。
探究四:底物濃度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教學建議:可以參考探究三的實驗設計思路,設計出一組呈濃度梯度的過氧化氫溶液環境,以研究不同的底物濃度對酶作用速率的影響。
學生探究:進行相關的實驗并進行數據分析。并畫出底物濃度與酶作用速率關系的函數圖。
生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定范圍內增加底物濃度,酶作用速率升高;超過一定的溫度范圍以后,再增加底物濃度,酶作用速率不變。這主要與反應容器中酶濃度的限制、產物濃度的抑制等因素有關。
師
那么,反應產物的濃度對實驗中酶作用的速率有何影響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從化學平衡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生
反應產物對實驗中酶作用的速率具有抑制作用,隨著反應產物濃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顯。
課堂小結
酶促反應的速率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單單考慮一種因素而忽略另一種因素都是不可取的;研究其中一種因素的作用,要注意控制變量。
引導學生閱讀“放眼社會”的“酶與疾病”,讓學生了解酶和疾病的關系,如先天性酶缺陷病、酶的活性變化而導致疾病的產生、酶在診斷和治療疾病中的應用,更重要的是理解酶是生物體內進行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收集社會生活中,尤其是醫療衛生事業中有關酶的應用的例子。
用作輔助消化劑的多酶片,含有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等,盡管胃內酸度較高,不適合大多數酶發揮作用,但人們可以將某些酶制劑做成腸溶劑型,如糖衣片和膠囊等,讓酶到達腸內后再被釋放出來發揮作用,從而治療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癥。
學生活動:閱讀“酶與疾病”,并利用網絡、圖書館、報刊等途徑,通過資料收集與整理、實地走訪與考察等多種方法,寫出一篇有關“酶與疾病”的調查報告。
板書設計
3.酶促反應
4.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
(1)溫度
(2)pH
(3)酶的濃度
(4)底物濃度
活動與探究
“探究胃蛋白酶進入小腸后是否能發揮活性”的活動建議:
探究原理:
酶的活性受pH的影響,在過酸或過堿的環境下酶的活性都會喪失。在活性范圍內,酶的活性隨著pH的變化而有所變化。由于人體的胃蛋白酶由胃腺細胞分泌產生,并在胃中催化蛋白質分解的反應,然后隨食糜進入小腸,這時pH由2.0變成7.8,對胃蛋白酶的活性產生了影響。
實驗材料:
胃蛋白酶溶液,精肉塊,鹽酸,NaOH,pH試紙等。
實驗步驟:
(1)配制pH=2.0和pH=7.8的液體;
(2)在兩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pH=2.0和pH=7.8的液體;
(3)加入兩塊相同形狀的等重量的精肉塊;
(4)向兩試管中同時滴入胃蛋白酶溶液;
(5)定時觀察,記錄;
(6)分析得出結論。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第1節從生物圈到細胞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舉例說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的生物盡管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即使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須依賴活細胞生活。因此,從宏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于學生用全局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從細胞到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各個結構層次,是本模塊和其他模塊將要逐一研究和學習的內容。
本節教學建議用1課時。
本節在教學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選擇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是基于以下兩點理由。
(1)SARS病毒給人類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學生經歷過并且相對比較熟悉的一類病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毒不是一個細胞,不具有細胞的結構,但它不能離開活細胞而獨立生活,選擇SARS病毒侵害人體肺部細胞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有助于服務“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將病毒與細胞聯系起來,但不宜要求學生深入學習SARS病毒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彌漫性陰影圖,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并與細胞作簡單比較。同時探討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達成“像病毒那樣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的認識。
關于讓學生理解“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已比較全面,分別是從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體的不同生命活動等來論證這一觀點的。下表反映了編者的意圖。
免疫作為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御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
由于本資料中的一些事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涉及的內容,因此,在分析本資料時,除按照教材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類發育的起點是從什么細胞開始的?新生兒逐漸發育長大是由于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于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現這幾個層次的遞進關系。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層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這些層次中,只有種群和群落這兩個名詞是學生陌生的,需要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補充講解。例如,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群落。這兩個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學生能通過具體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種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幾個層次都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接觸過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分組回憶、討論。
3.除教材列舉的事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其他的事例。例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等;與心肌組織同層次的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只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病毒盡管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于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
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二)資料分析
1.提示:草履蟲除能完成運動和分裂外,還能完成攝食、呼吸、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如果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草履蟲不可能完成這些生命活動。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精子和卵細胞充當了遺傳物質的橋梁。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成胎兒。胚胎發育通過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實現。
3.提示: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許多種類的細胞參與,如由傳入神經末梢形成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相關的骨骼肌細胞,等等。人的學習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由細胞形成組織,由各種組織構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多種系統協作,才能完成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涉及到人體的多種細胞,但主要是神經細胞的參與。
4.提示:例如,胰島細胞受損容易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受損容易導致相應的肢體癱瘓;大腦皮層上的聽覺神經元受損可導致聽覺發生障礙,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體的運動離不開肌細胞;興奮的傳導離不開神經細胞;腺體的分泌離不開相關的腺(上皮)細胞,等等。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如果把龜換成人,圖中其他各層次的名稱不變,但具體內容會發生變化。例如,心臟應為二心房、二心室;種群應為同一區域的所有人,等等。應當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個。如果換成一棵松樹,圖中應去掉“系統”這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種群的具體內容也會改變。如果換成一只草履蟲,細胞本身就是個體,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
2.提示:細胞層次;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層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另一方面,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獨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某些生物體還是由單細胞構成的。
3.提示: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單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四)練習
基礎題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
(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群層次;
(3)群落層次。
拓展題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因此,盡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意味著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3-09
-高中生物教案02-20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11-27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1-12
高中生物教案4篇02-27
高中生物教案8篇02-27
高中生物教案四篇02-27
高中生物教案3篇02-28
高中生物教案15篇04-15
高中生物教案三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