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生物教案

時間:2024-10-26 05:26:44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集合8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集合8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I 學習目標

  1. 列舉其他植物激素。

  2 評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II 學習重難點

  1. 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2.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3. 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資料。

  III 方法指導 自學質疑/交流展示

  自學質疑、 交流展示、知識建構、基礎檢測、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一、自學質疑/交流展示

  1. 除生長素外,植物體內還存在 xx 等植物激素。

  2. 植物體內各種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 共同調解。

  3. 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 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具有 xx 等優點,在生長中得到廣泛使用。

  二、【基礎檢測、鞏固練習】

  1、下列對植物激素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它在植物體內含量極少 B、它對植物生命活動具有調節作用

  C、它是植物體一定部位產生的 D、它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

  2、把成熟的蘋果與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蘋果放出了( )

  A、乙烯 B、赤霉素 C、脫落酸 D、細胞分裂素

  3、植物激素是指( )

  A、活細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調節物質 B、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高效調節物質

  C、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 D、細胞合成的具有調控代謝功能的物質

  4、細胞分裂素不存在于( )A、莖尖 B、根尖 C、成熟的果實 D、萌發的種子

  5、能夠延緩葉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 生長素 B、赤霉素 C、細胞分裂素 D、脫落酸

  6、下列除哪種激素外,都能促進植物生長( )

  A、生長素類 B、赤霉素 C、細胞分裂素 D、乙烯

  7、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調節作用的激素是( )

  A、生長素 B、赤霉素 C、多種激素 D、乙烯

  三.【能力提升】

  13.根據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進行插條繁殖時,如果在枝條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長的芽或幼葉,扦插枝條就容易生根,這是因為 。

  (2)如圖(一)為桃樹,圖(二)為龍爪槐,請回答它們頂芽產生的生長素的運輸方向(回答A→B或B→A),并解釋原因。

  ① 桃樹 ,龍爪槐 。

  ② 原因是 。

  (3)農業生產上常用生長素類似物噴灑生長有某種雙子葉植物雜草的水稻田,結果水稻正常生長,雜草死亡。這說明 。

  (4)松柏、杉樹的樹冠都明顯呈寶塔形,請解釋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貯藏越冬的蔬菜保持綠色,應給蔬菜噴灑哪種植物激素,并解釋使用這種激素的原因 。

  (6)剛剛收獲的馬鈴薯塊莖種到土壤里不能發芽,其原因是塊莖含有較多的 ,進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發芽,可用 處理。

  13、(1)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2)①A→B;B→A ②在芽中生長素的運輸是由形態學上端向形態學下端運輸

  (3)雙子葉植物雜草對生長素敏感性較強,在較低濃度下,生長就被抑制,而單子葉植物水稻在這一濃度時卻能正常(或促進)生長。

  (4)這是一種頂端優勢現象。越往下,離頂芽越遠,側芽積累的生長素就越少,發育形成的側枝就越長。反之,越往上,就越短。

  (5)細胞分裂素,因為它有防止葉片衰老的作用。

  (6)脫落酸;赤霉素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

  課題1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標:

  ①學生根據果酒制作的原理設計果酒制作過程,體驗制果酒的實踐操作

  ②在對果酒制作結果進行分析與評價環節,培養學生實驗分析能力和嚴謹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果酒釀制歷史的追述,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滲透STS教育。

  教學重點:

  ①說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②設計制作裝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學難點:

  制作過程中發酵條件的控制

  教學過程

  引言: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樣,有著它本身的光輝篇章。在酒的記載中,有許多關于酒的有趣傳說。猿猴釀酒說——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節收貯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時間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體流出,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國內市場上,近幾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與生活——果酒中雖然含有酒精,但含量與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來非常低,一般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當作飯后或睡前的軟飲料來喝。果酒簡單來說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營養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有時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營養,通過果酒卻可以吸收,因為營養成分已經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體中堆積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積累脂肪和贅肉。此外,與其他酒類相比,果酒對于護理心臟、調節女性情緒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課題1從課題背景人手,然后從實驗原理、實驗流程示意圖和提供的資料,較全面的介紹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過程。

  一、基礎知識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完成以下問題: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分布、種類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謝類型及其呼吸過程的反應式如何?

  (4)酵母菌的適宜溫度是多少?

  (5)為什么在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

  (6)什么叫發酵?發酵等同于無氧呼吸嗎?酵母菌有何實際應用?

  (1)酵母菌形態、結構、分布、種類及菌落

  ①形態、結構

  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屬真核生物,細胞大小為1~30um,呈圓形、橢圓形等。

  思考:你認為酵母菌的細胞中有哪些結構?

  你認為細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有什么區別?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生殖。溫度低時形成孢子,進入休眠狀態,溫度適宜時,進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③菌落:

  討論: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嗎?在生態學上一個菌落屬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濕潤、黏稠,呈白色或粉紅色。(在液體培養基中,有些在液體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現酵母環,或產生沉淀。)

  ④生存的環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廣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較高的偏酸環境中,如水果、花、樹皮上,(有些可與昆蟲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絲酵母引發鵝口瘡、肺感染。食品中常見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魯氏酵母(醬油釀造)、球擬酵母屬、粉狀畢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終是酵母菌的大本營。

  思考:在發酵制作葡萄酒的時候,要對葡萄進行消毒嗎?為什么?

  其他微生物與酵母菌的關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謝類型及其呼吸過程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離不開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微生物,

  在有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06+6O22+6H20+能量

  在無氧條件下,反應式如下:酶

  C6H12O6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發酵過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進行大量繁殖,應怎樣處理?

  如果要獲得酒精呢?為什么?

  (3)發酵

  1).發酵概念

  廣義:是通過微生物的培養來大量生產各種代謝產物的過程。包括有氧發酵(如醋酸發酵、谷氨酸發酵)和無氧發酵(如酒精發酵)。

  狹義:是指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包括酒精發酵、乳酸發酵等)。

  2).所以:發酵≠無氧呼吸。

  3).應用:

  釀酒、發饅頭、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產藥用酵母片、生產維生素、生產抗菌素等。

  (4)溫度要求

  繁殖的最適溫度:20℃;

  酒精發酵的最適溫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適宜溫度的原因嗎?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適溫度說明了什么?

  補充:溫度對發酵的影響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溫度下生活。溫度低于10℃,酵母菌發育很緩慢。隨著溫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時為最佳繁殖溫度,此時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強。超過35℃,酵母菌生長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開始出現死亡。如果想要獲得高酒精濃度的發酵液、減少究竟的損耗,必須控制好發酵溫度。

  你知道嗎?

  1、一般情況下,葡萄酒呈紅色的原因?

  (在發酵的過程中,隨著酒精度的提高,紅葡萄皮的色素也進入發酵液,使葡萄酒呈紅色。)

  2、葡萄酒分成干紅、干白等種類的依據是什么?

  (1、根據葡萄酒的顏色分成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三種。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釀造,皮汁分離發酵;

  紅葡萄酒:用紅葡萄釀造,皮汁混合發酵;

  桃紅葡萄酒:顏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之間,皮的發酵時間短。

  2、根據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種。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

  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間;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間;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自然發酵:附著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5)菌種來源:?

  ??人工培養:分離獲得得純凈的酵母菌菌種。

  (在果酒的工業生產中為了提高果酒的品質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養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藥)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閱讀課本,思考以下問題:

  (1)醋酸菌的形態?細胞結構?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實際應用?

  (3)醋酸菌的代謝類型?

  (4)果醋的制作原理?

  (1)醋酸菌形態

  1).從橢圓到桿狀,有單個,有成對,有成鏈狀,以鞭毛運動或不運動,不形成芽孢,屬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陳代謝類型為異養需氧型。(醋酸菌與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

  特點是)

  2).應用:食醋、果醋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種好氧性細菌,只有當氧氣充足時,才能進行旺盛的生理活動。變酸的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實驗表明,醋酸菌對氧氣的含當量特別敏感,當進行深層發酵時,即使只是短時間中斷通人氧氣,也會引起醋酸菌死亡。當氧氣、糖源都充足時,醋酸茵將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酶

  C6H12O6→3CH3COOH(醋酸)

  當缺少糖源時,醋酸菌將乙醇變為乙醛,再將乙醛變為醋酸(反應簡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一35℃。

  酶酶2C2H5OH+O2→2CH3CHO(乙醛)+2H2O2CH3CHO+O2→2CH3COOH(醋酸)

  過渡:根據這個原理,我們是怎樣設計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

  提示: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選材、設計實驗裝置、操作過程

  二、實驗設計

  1.果酒和果醋實驗流程示意圖

  果酒果醋

  閱讀教材3-4頁,對A、B兩同學的實驗裝置進行討論:

  A:每次排氣時只需擰松瓶蓋,不要完全揭開瓶蓋;制醋時,再將瓶蓋打開,蓋上一層紗布,進行葡萄醋的發酵。(來防止發酵液被污染,因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雜菌)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發酵裝置中充氣口、排氣口和出料口分別有哪些作用。為什么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

  充氣口是在醋酸發酵時連接充氣泵進行充氣用的;排氣口是在酒精發酵時用來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來取樣的。排氣口要通過一個長而彎曲的膠管與瓶身連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氣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該裝置制酒時,應該關閉充氣口;制醋時,應將充氣口連接氣泵,輸入氧氣。

  2、實驗操作

  (1)材料的選擇與處理

  選擇新鮮的葡萄,榨汁前先將葡萄進行沖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爛的葉子。

  ②、用清水沖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沖洗次數不宜太多,為什么?)討論:你認為應該先沖洗葡萄還是先除去枝梗?為什么?挑選葡萄沖洗榨汁酒精發酵醋酸發酵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第六章細胞的生命歷程

  第2節細胞的分化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說明細胞的分化。

  2、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

  能力方面:進行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的資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

  ⑴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⑵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解決方法:聯系初中學過的有關組織、器官、系統的知識;聯系不同組織中的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特點。從個體發育過程中各種組織、器官、系統的建成讓學生理解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

  2、教學難點: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解決方法:從體細胞一般是受精卵通過有絲分裂繁殖而來的,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具有本物種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細胞全能性。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解法。

  五、教具準備:課件

  六、學生活動

  1、通過具體實例,啟發學生得到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細胞分化的相關知識點。

  七、教學程序

  [問題探討]1、為什么健康人的血細胞數量不會隨著血細胞的死亡而減少?2、骨髓與血細胞的形成有什么關系?

  一、細胞分化及其意義

  出示教材P117、118相關圖片講解。

  1、細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導學生探討以下問題:

  ⑴細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實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發育成根的過程中,分生區的細胞不斷分裂,形成的細胞近似正方體。隨著細胞的`生長,變成伸長區的長方體細胞,后來分化成成熟區的輸導組織的導管細胞、根毛細胞、薄壁細胞等形態、結構、功能各異的細胞。又如動物的胚胎細胞形成多細胞生物體。干細胞再生出各種細胞等。⑵細胞分化的過程。

  在細胞外觀尚未出現明顯變化之前,細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決定了。分化的細胞所呈現出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變化,首先源于細胞內化學物質的變化,如結構蛋白和催化化學反應的酶,以后依次漸變,不能逆轉。因此,分化是一種持久的、穩定的漸變過程。⑶細胞分化的意義。一般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起點是一個細胞(受精卵),細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經過細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體,并發育成成體,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3、細胞分化的特點:持久性,不可逆轉。

  4、細胞分化的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5、細胞分化的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6、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嗎?

  二、細胞的全能性

  1、細胞的全能性概念

  教師出示教材P119胡蘿卜的組織培養的圖片,介紹美國科學家斯圖爾德的實驗。

  由于體細胞一般是通過有絲分裂增殖而來的,一般已分化的細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體,攜帶有本物種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細胞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在合適的條件下,有些分化的細胞具有恢復分裂、重新分化發育成完整新個體的能力。細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紹植物細胞全能性的應用)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從整個細胞來說,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細胞核仍然保持著全能性。例如,將綿羊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細胞中,培育出克隆綿羊“多利”。

  2、干細胞

  動物和人體內仍保留著少數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這些細胞叫做干細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許多造血干細胞。干細胞有多種類型,可分為成體干細胞和胚胎干細胞。也可以分為這樣三種類型:能夠分化產生生命活動所需要的各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全能干細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個生命;不能單獨發育成完整個體,但能分化為多種類型細胞的干細胞稱為多能干細胞;能分化產生與特定器官和特定生理功能相關的細胞稱為專能干細胞。

  [資料搜集和分析]干細胞研究進展與人類健康,討論回答教材P120相關問題。

  三、總結

  細胞分化的概念,細胞分化的生物學意義和細胞的全能性等。

  四、作業布置

  P120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2節細胞的分化

  一、細胞的分化及其意義

  1、概念:

  2、特點:持久的,不可逆轉的

  3、時間: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4、意義:

  5、實質:基因選擇性表達

  二、細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基礎

  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3、類型動物細胞核的全能性

  三、干細胞

  1、概念

  成體干細胞全能干細胞

  2、類型或多能干細胞胚胎干細胞專能干細胞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輔導教案

  基礎鏈接溫故知新

  一、生物體中的水

  1.作為溶劑,水是生物體內物質運輸的________。

  2.水分子通過膜的擴散,叫________。當外界溶液濃度高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會因________而發生質壁分離。細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水的生成,在有氧呼吸中發生在________過程中,在光合作用中發生在________過程中。

  二、水的生態效應

  1.水循環:主要路線是從地球表面通過________進入大氣圈,同時又不斷地從大氣圈通過________回到地面。

  2.酸雨:是由于燃燒煤、石油和天然氣所產生的________的氧化物,與大氣中的水結合而形成酸性的產物,使雨水呈酸性。

  3.水體富營養化:是由于水體受到如化肥等無機物的污染,使水生植物大量生長,造成水中生物死亡的現象。被人類排放到水體中的污染物包括8類: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體、________、________(包括除草劑和洗滌劑)、其他礦物質和化學品、水土流失的沖擊物、放射性物質、來自電廠的廢熱等。

  一、1.載體

  2. 滲透 失水 電子傳遞 碳反應

  二、1.蒸發 降雨

  2.硫和氮

  3.化學肥料 殺蟲劑

  聚焦科技掃描知識

  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是同步進行并且密不可分的,特別是對于我國等發展中國家,水利的開發利用又是必須的,水利工程的實質都是為了解決水資源的時間、空間分布不均衡的問題,但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水利工程給環境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一、水利工程會打破流域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

  1.改善水庫周邊環境

  由于調運大量的水,使的水庫周圍空氣濕度增大,有利于植物的大量生長,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2.防止洪澇災害

  三峽大壩的建成,有效地減輕長江洪水災害對中游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平原湖區生態與環境的嚴重破壞,以及洪災給人們心理造成的威脅。大壩還攔截了大量的泥沙,降低了下游湖區淤積的速度,有利于湖區對洪水的調節和蓄水。

  3.改善大壩上游的航運條件

  水力發電站

  4.開發清潔能源——水電能

  利用大壩水力發電,是可持續發展的清潔能源。水電與火電相比,可減少燃煤、燃油對環境的污染。

  然而,大型水利工程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消極或不利的影響。

  5.破壞原生態系統的生物生活環境

  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單純以水利工程建設為目的,會進一步增加水土流失的現象,如小灣水電站建設過程中的水土流失現象非常嚴重。

  三峽大壩建成后,該地區食物鏈結構破壞,例如中華鱘有到長江上游產卵繁殖的習性,大壩修建正好隔斷了中華鱘溯河逆流的路途,使其繁殖和生存受到嚴重影響。

  6.改變兩岸土壤特性

  由于生土淺表化,加之水庫兩岸的滲漏使地下水升高,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沼澤化,使植物不能更好地生存,在坡度較大地區還會誘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7.誘發地震

  地殼結構可能會發生變化而為地震創造了條件。

  8.水質的變化

  由于庫區水流速度減慢,如果兩岸生活污水、工業污水不經治理就直接排放,可能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質惡化。

  二、水利工程要與生態保護工程同步進行

  1.河流湖泊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庫區泥沙淤積,會影響庫區及周圍生物的生存。

  2.河流是多種生物的棲息地和物種庫

  任何一條河流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交織在一起,共生共存,處于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中。

  3.水利工程是人類自身發展必需的,要科學地規劃、設計和管理。

  綱舉目張理清結構

  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實施,良好的經濟條件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只有對自然規律的.理解深刻才能自覺遵守自然規律,通過合理的、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將水利工程對生態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1.為什么說節水比調水更重要?

  探究發現:解決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庫多蓄水;解決水資源空間不均,主要依靠調水。但是我國水資源問題短缺,靠修水庫、建調水工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建設節水型社會才是解決我國干旱缺水問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

  調水水量有限,改變不了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緊缺的根本格局。而且缺水嚴重的地區,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浪費水的現象。

  治理污水確實需要花很多的錢,而且還不能增加水量,但非做不可。節水,是個建設什么樣社會的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我發現

  2.大壩建成會導致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探究發現:(1)移民問題

  關系到人的生存權和居住權的調整,是當今世界性難題。

  (2)對泥沙和河道的影響

  從生態學角度講,在河流上建壩,阻斷了天然河道,導致河道的流態發生變化,引發整條河流上下游和河口的水文特征發生改變,導致上游泥沙淤積。

  (3)水體變化帶來的影響

  水體容易受到污染,蒸發量增加等。

  (4)對魚類和生物物種的影響

  特別是對某些魚類洄游的影響。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建魚梯、魚道,二是進行人工繁殖。

  (5)地質災害

  修建大壩后可能會觸發地震、崩岸、滑坡等不良地質災害。

  (6)潰壩。

  我的發現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系密切,又直接關系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高考題,該部分知識為高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高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觀、動態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提前復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高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并加以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教學內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于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游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并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 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內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⑴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⑵熒光水母的圖片

  問: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主題。

  展示:一些食物(肉 、蛋 、乳等)

  問:為什么我們經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很高?

  問: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設情景: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⑴ 觀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并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么?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⑵接著讓學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并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⑶總結: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設情景: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斗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后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律,能否根據這一規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⑴觀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觀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質呢?

  ⑶再來觀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并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并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想,可以想到什么?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再問:那么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⑵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⑶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⑷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還能繼續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

  總結: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

  相互同學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

  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為什么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在今天的這節課里,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課吧!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一、DNA是遺傳物質的間接證據

  1.DNA主要位于細胞核的染色體上,線粒體、葉綠體中有少量DNA,它們都有復制和遺傳的自主性。

  2.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發育時期或不同組織的細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誘發DNA結構變異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遺傳突變。

  4.蛋白質不具備以上這些特征。

  二、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

  1.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原理:T2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在自身遺傳物質的控制下,利用細菌體內的物質合成T2噬菌體自身的組成成分,從而進行大量繁殖。

  (2)過程:

  ①用35S和32P分別標記不同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

  ②用被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細菌;

  ③在噬菌體大量繁殖時,對被標記物質進行檢測。

  (3)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敗血癥死亡。

  (2)活體細菌轉化實驗(體內轉化)

  過程:

  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③加熱殺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結論:S型細菌中含有“轉化因子”,進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離體細菌轉化實驗(體外轉化)

  ①過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S型菌 蛋白質+R型菌R型菌;

  S型菌 莢膜物質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結論: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產生穩定遺傳變化的物質。

  (4)結論:由(2)(3)實驗可知DNA是遺傳物質。

  思考:人和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遺傳物質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DNA。

  三、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

  1.過程

  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

  ②TMV A蛋白質 未感染病毒;

  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

  ④TMV B蛋白質 未感染病毒;

  ⑤TMV A RNA+TMV B蛋白質 感染TMV A病毒;

  ⑥TMV B RNA+TMV A蛋白質 感染TMVB病毒。

  2.結論:在RNA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

  思考:T2噬菌體、HIV、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么?

  提示:T2噬菌體遺傳物質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名師解惑

  探究:作為遺傳物質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染色體與遺傳的關系十分密切,化學分析表明,真核細胞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那么,遺傳物質究竟是蛋白質還是核酸呢?

  作為遺傳物質至少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在細胞生長和繁殖過程中能夠精確地復制自己;

  (2)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和新陳代謝;ks5u

  (3)具有儲存巨大數量遺傳信息的潛在能力;

  (4)結構比較穩定,但在特殊情況下又能發生突變,而且突變以后還能繼續復制,并且能遺傳給后代。

  科學的研究已經充分證明:核酸具備上述四個條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核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高中生物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

  2.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3.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

  三、板書設計:

  一、演替

  ㈠初生演替

  ㈡次生演替

  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四、教學過程:

  〖引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2.火山爆發后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在火山爆發中,有些物種可能會絕滅;在恢復過程中外來新物種可能會進入。群落結構因此而發生了變化,一般不能恢復原來的群落結構。

  〖板書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問題以“本節聚焦”的問題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演替的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1”,閱讀P79~P80,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因為苔蘚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裸巖中獲取養分。

  2.通過地衣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起了有機物,這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苔蘚生長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的陽光,處于優勢地位,其結果是逐漸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書㈠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講述我國東北科爾沁草原地區的農田,在棄耕后開始出現恢復演替,這是一種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為貝加爾針茅草原,開墾后種了幾年玉米,后因產量下降而棄耕。棄耕后的1~2年內以黃蒿、狗尾草、豬毛菜、苦荬菜等雜草占優勢;2~3年后,黃蒿占優勢;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莖禾草入侵,并逐漸占優勢,進入根莖禾草階段;7~8年后,土壤變堅實,叢生禾草開始定居,并逐漸代替了根莖禾草,恢復到貝加爾針茅群落。這一過程需要經歷10~15年,根據耕作時期長短,土壤侵蝕程度,以及周圍原始物種的遠近而有所不同。

  〖板書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2”,閱讀P81,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至少有兩種因素在小路周圍的雜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踐踏,從耐踐踏而言,車前草最強,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間的競爭,在遠離人踐踏的地方,莖稈較高的狗尾草優先獲得陽光,車前草等處于劣勢。

  2.如果小路被廢棄后,人的踐踏活動停止了,在路周圍會慢慢長出莖稈較高的植物,逐漸成為優勢植物。于是,就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板書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講述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邊際土地開墾史。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后在黑龍江三江平原、新疆和華南地區有計劃地組織大規模墾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澤和丘陵地區也開展了規模不等的墾殖活動。1952~1990年,全國累計開墾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開墾的。大量開墾直接導致農牧漁業生產能力和環境質量下降。開墾的結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嚴重退化。這些問題已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我國已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牧還草等重要政策,并從20xx年1月起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條例》。

  退耕還林。1999年開始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試點,20xx年全面實施,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計投入達232億元。規劃在20xx年前退耕還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區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8.67×107 hm2,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03×108 hm2。這是50多年來我國涉及范圍最廣、任務量最大、農民參與度最高的生態建設工程。

  退田還湖。1998年以來,為治理長江水患,國家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的方針。5年來的“退田還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由3 950 km2“長”到了5 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積增長了35%,恢復到60年前的4 350 km2。兩大湖區為此搬遷的移民相當于三峽移民的1.4倍。兩大湖泊的擴容,改善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目前,長江干流水面恢復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積1.3×1010 m3。這是歷史上自唐宋以來第一次從圍湖造田轉變為大規模的退田還湖。

  退牧還草。從20xx年起,用5年時間,在蒙甘寧西部荒漠草原、內蒙古東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東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約占西部地區嚴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還草”將采取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3種形式進行,實行草場圍欄封育,適當建設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飼圈養。力爭5年內,使工程區內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復,天然草場得到休養生息,變過牧超載為以草定畜,達到草畜平衡,實現草原資源的永續利用,建立起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草原生態系統。

  ⊙要點解析

  1. 群落的演替是一個群落取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一個頂極群落才會中止。群落這種依次取代現象就叫演替。如:一塊農田,如果人們不去耕耘和種植,任其自然發展,不用多久,就會長滿各種野草。多年以后,農田又會發生變化,草本植物減少,各種灌木又繁茂地生長起來。再過若干年,一些高大的喬木也在這里生長起來,灌木又處于次要地位。經過漫長的時間,最終這塊農田演變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擾情況下,它將成為一個非常穩定的森林群落,而不會被別的群落所取代,成為頂極群落。

  2.群落的形成總是從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開始的,這種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稱為裸地。裸地可分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從來沒有生物生長或雖曾有過植物生長,但被徹底消滅了,沒有留下任何植物的傳播體及原有植被影響下的土壤。后者指原來有植物生長,因植被遭受破壞后形成的裸地。這種裸地雖然沒有植物生長,但原有的土壤條件沒有被破壞或破壞不夠嚴重,在土壤中還保留了植物的繁殖體,如種子、根、莖等。原有的植物繁殖體和殘存的土壤條件在群落形成過程中將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過程的.長短,主要決定于群落受干擾的強度和所持續的時間。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決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擇伐、皆伐)及其對林內優勢樹種的苗木、幼樹和地被的破壞程度都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條件,影響群落的復生和變化過程。在森林群落的演替過程中,動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顯的。

  3.群落內部環境的變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動造成的,與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沒有直接的關系;有些情況下,是群落內物種生命活動的結果,為自己創造了不良的居住環境,使原來的群落解體,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誘發演替。

  4.外界環境條件如氣候決定著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響到群落的結構和生產力。氣候的變化,無論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都會成為演替的誘發因素。地表形態(地貌)的改變會使水分、熱量等生態因子重新分配,轉過來又影響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對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火也是一個重要的誘發演替的因子。影響演替的外部環境條件并不限于上述幾種,凡是與群落發育有關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態因子都可成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類的活動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為人類社會活動通常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可以對自然環境中的生態關系起促進、抑制、改造和建設的作用。放火燒山、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變面貌。人還可以經營、撫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發展的道路進行。人甚至還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控制之下。

  五、教后感: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教育學生要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而不是破壞自然。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4-25

高中生物教案01-07

高中生物教案07-15

高中生物教案【熱】02-09

高中生物教案【精】02-04

【精】高中生物教案02-13

高中生物教案【薦】02-12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4-30

【熱門】高中生物教案02-12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