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級生物教案1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生物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學會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釋原因;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食品。
2、能力目標:描述酒精發酵過程,明確發酵原理;通過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生物的濃厚興趣;通過對祖國傳統工藝的介紹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釋原因。
2、認識發酵現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說出發酵技術的應用。
3、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4、發酵過程的控制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視頻資料
2、學生做預習
3、相關實驗材料的準備
四、教學過程
1、教師描述:我們在平時吃早飯時會吃腐乳,學校樓下還經常會有人叫賣桂花酒釀(板書)(酒、醋、醬油、饅頭等)
教師:剛才我在黑板上寫下的這些食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問:我們經常會聽別人說到發酵,究竟什么是發酵呢?
(發酵:某些微生物厭氧呼吸的一種方式)
教師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氣中為什么會變酸,水果放久了為什么會有酒味,發酵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答:發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氣的情況進行的一種特殊的呼吸。通過這種呼吸不同的`微生物會產生不同的產物。
教師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氣的情況下,乳酸菌會發酵產生乳酸,使酒變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發酵會產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會有酒味。以上這兩種情況是我們所不希望發生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乳酸菌和酵母菌的這兩種發酵產物我們可以如何加以利用呢?
2、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
3、教師提問果酒的制作過程以及原理。
4、學生自己看課本后回答問題。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點評和補充。
6、教師演示果酒的制作過程,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請學生上臺嘗試。
7、教師提問不同風味的腐乳的制作過程并向學生展示他們的不同,引起學生的興趣。
8、學生根據課本回答問題。
9、教師補充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10、教師向學生發酵的基本原理以及發酵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菌種和其它物品。
11、布置課外作業。學生 調查最感興趣的與發酵技術相關的一種職業,如面包師、制藥廠技術員、食品廠技術員、釀酒廠技術人員等,了解該職業主要的工作內容和職業特點。
八年級生物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生物進化的主要依據——化石。
2、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化石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科學的設想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目標:
1、結合我國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結合生物進化歷程的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與生物和諧相處的教育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2、 難點: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引出新課】各種生物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進化演變形成的。這一觀點已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但是我們要問:
1、人類是如何獲得這個結論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這一觀點,需要一定的依據或證據。有什么證據能夠證明各種生物是通過進化形成的?
3、為什么生物會不斷發展,原因是什么?即生物是怎樣進化的?這是這節課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
一、生物進化的證據: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時發現生物進化的歷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科學家是如何了解進化的歷程的?科學家又是怎樣知道地球是曾經生活過什么類型的生物?生物化石可以作為研究地球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材料,通過化石了解生物進化的歷程。
我國宋朝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就談到他在太行山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動物化石和植物化石。根據太行山山崖上的化石,沈括認為太行山曾經是海濱。
什么是化石?生物化石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埋藏在地層中的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點,所以被用來研究古代生物,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證明某種生物曾經在地球上生活過。 化石有很多種,有由生物體的堅硬部分形成的遺體化石,如骨骼化石、貝殼化石等;有保存植物葉片痕跡的印痕化石;還有遺跡、遺物化石等。 為什么化石能夠說明生物的進化? 地球的地層形成有早有晚,不同的地層中有不同的生物化石。根據存在于各個地層中的化石,可以判斷生物類型和生存的年代。對不同地層中的化石進行分析比較發現:
1、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化石。
2、從大約39億年前的地層中開始發現生物化石。
3、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復雜、越高等。
4、古老的地層中水生生物的化石較多;晚形成的地層中陸生生物的化石較多。
討論:科學家的這些發現說明了什么問題?
【小結】
(1)通過對化石的研究,我們得知原始地球是沒有生命的,生命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
(2)根據對化石的研究,我們知道了生物進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發展過程。
【提問】生物進化的歷程是怎樣的?
二、生物進化的歷程與原始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的.歷程也是極其漫長的過程。現在地球上的豐富多彩的生物界是經過漫長的歷程逐漸進化形成的。
在進化的早期,由于營養方式的差異,原始生命的一部分進化為具有葉綠素的原始藻類,另一部分進化為不含葉綠素的原始單細胞動物。以后,這兩類原始生物分別沿著一定的歷程發展為動物界和植物界。
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進化的歷程過程中對不同類群的生物進化比較,對比不同類群的生物的結構、功能和生活習性,發現各類生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點。一般說來,親緣關系近的生物類群,相同的特點較多,反之較少。根據分析比較,找出不同類群生物的關系和進化發展的順序。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對植物和動物兩類生物中的不同類群分析比較,認識它們的進化歷程。
1、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供各類群植物代表植物的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對不同類群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環境比較分析,哪類生物結構簡單,比較低等,哪類生物比較復雜,較為高等,最后總結植物進化的歷程。
提問:植物進化的歷程可以反映生物進化的什么趨勢?
從生活環境看,進化的歷程是從水生到陸生;從結構分析看,是從簡單到復雜;植物進化的總趨勢是由低等向高等發展。
1、動物進化的歷程:科學家采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動物進化的過程。
2、提供各類群動物代表動物的掛圖或投影片,比較各類動物的特點,并歸納動物進化的歷程以及進化的趨勢。
3、生物進化的趨勢: 根據生物進化的歷程,生物進化的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向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八年級生物教案 3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知識目標:
1、概述人的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2、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圖片信息的觀察分析,增強學生信息處理能力;
2、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科學素養;
2、通過開展游戲,提高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
1、概述人的性染色和正常染色體;
2、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難點:理解人的性別決定
教學準備教材分析:本節內容與前兩節內容有一定關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要讓學生了解染色體和性染色體。同時要充分利用好游戲環節,讓學生在游戲中領悟出生男生女的奧妙。
1、教師準備圍棋棋子、信封(12-14組,每組信封兩只,黑色棋子10枚,白色棋子30枚)
2、教師準備有關圖片、視頻資料
3、學生課前預習有關內容
板書設計人的性別決定
一、染色體
1、常染色體(1-22對)
2、性染色體
二、人的性別決定
教學后記
1、在游戲過后的討論和小結中,要注意講清游戲與生男生女之間的聯系,如黑白子的意義,數量分別代表什么。
2、生男生女圖解及統計數據時要注意強調男性的精子與女性卵細胞結合機率等。
南京市玄武區中小學教師備課活頁編號
教學過程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
染色體
性別決定
問:大家都知識小品《超生游擊隊》嗎?述:現在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個片段述:在小品中,黃宏埋怨宋丹丹不爭氣,連生了三個女兒,宋丹丹卻說:“生男生女老爺們兒是關鍵”
述:生男生女的奧妙究竟何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一下述:要了解人的性別決定就首先要了解染色體問:我們已經學過,在人的體細胞中有多少對染色體?(展示圖片)述:大家可以看到,這兩幅圖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體內的性染色體。請大家閱讀課本36頁的文字,思考一下這23對染色體可以分為哪兩類?劃分的依據是什么?
(1-22對常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第23對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述: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展示圖片)問:大家可以看到,女性的這一對性染色體在大小和形態結構上一樣嗎?
問:我們將婦性的這一對染色體稱為什么?
問:再來看男性的這一對性染色體,這條比較大的性染色體和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一樣嗎?
問:所以我們稱它為什么?
述:而這條較小的染色體我們將其稱為染色體問:因此,男性的性染色體我們應當如何表示?
(思考練習)述:說到這兒,有同學要問了,老師你說了半天染色體,到底人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呢?不急,我們先來做個游戲。游戲:生男生女的奧秘
要求:
1、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游戲,每人每次從信封中隨機抽取一枚棋子,每人連續進行10次(抽棋子時不可用眼睛)四人小組進行游戲并進行討論和統計
2、指定一名記錄名,抽到兩枚白子記錄“女”,一白一黑記“男”
3、統計次數討論這一游戲和生男生女的奧秘有何關系?
4、游戲原理與生男生女的原理一樣
5、白子代表X染色體,黑子代表染色體
6、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細胞中都只有一條性染色體
7、男性精子可分別含有X、性染色體
8、女性卵細胞只含有X性染色體
9、遺傳圖解
問:當男性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與女性的卵細胞相遇時,受精卵中的性染色體應當是怎樣的?
述:這就好像大家抽到了兩枚白子,這個受精卵將來發育成為男孩還是女孩?
述:當男性帶有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相遇,此時受精卵中的性染色體是怎樣的?
問:這就相當于抽到了一白一黑兩枚棋子,這樣的受精卵將來發育成?
述:由此可見,生男還是生女是由男性的精子決定的。
活動:在全班范圍統計記錄為女和記錄為男的次數,并與其他班的統計數學相加,換算比例統計數學
述:生男生女是隨機的,比例應約為1:1(思考練習)練習
述:我相信現在大家已經完全了解了生男生女的奧秘所在了,我們再來做一個角色扮演討論交流
述:在自然界中,魚類、兩棲類和所有的哺乳類與人類的性別決定方式相同。在課課練上還為大家介紹了其他的性別決定方式,請大家課后閱讀。
觀看小品
回答23對
閱讀思考回答答:一樣
答:XX
答:一樣
答X染色體
答:X
練習表達交流
答XX
答:女孩
答:X
答:男孩
八年級生物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認識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課本資料分析,培養學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能力,學會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本章學習,主要在同學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與環境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2、激發同學們保護生物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的熱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基因多樣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意義。
4、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基因多樣性。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引導啟發、對比分析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有關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的多媒體片斷或圖片。
2、學生準備:
(1)復習已學過的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種類。
(2)生物的性狀是基因控制的內容收集。
(3)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種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境,抓住重點,直接導課]
教師:請問“生物的多樣性”這個詞側重于哪個字?
學生:“多”字。
教師: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樣一個“多”法呢?有幾個層次內容呢?“多”的意義何在呢?好,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多媒體片斷。請注意收集信息及時記錄。
投放多媒體課件,有關內容如下:
畫外音:“自然界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生物。”畫面中出現:游戈的魚群、飛翔的海鷗、撲騰入水的企鵝、跳躍的猴群、飛跑的麋鹿、追逐的獵豹、悠然的丹頂鶴、開屏的藍孔雀、快速旋轉運動的草履蟲、成片的森林(配有節奏較快的背景音樂隨畫面一幅幅閃過)
學生:積極思維,收集信息,及時記錄。
教師:從剛才的片斷中,你收集到多少種生物?
學生:近十種。
(注意:可適當的增加播放次數)
教師:自然界里的生物遠不止這些,到底有多少,請同學們看書P90頁圖表。
學生:分析圖表。
[概述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及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獨特性]
教師:試分析生物多樣性,從種類上看,多在什么地方?
學生:生物種類繁多,植物約有5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微生物約10多萬種。
教師:通過分析圖表,你能得到什么樣的信息?
學生1:表中第一豎行表示生物類群,共8種。
第二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種數,第四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占世界已知種數的百分比。
學生2:我國的_子植物在世界上占的百分比較高是26.7%。所以,我國有“_子植物故鄉”的美稱。相對的,爬行類占百分比是5.97%,相對較少。我國總種數占世界平均百分比是……14.96%。
教師:好,同學們收集信息能力相當準確。剛才同學說表中有8種生物類群,除了這8種,還有哪些類群?
學生搶答:苔蘚植物、藻類植物、微生物。
教師:從表中分析我國生物種類現狀如何?
學生:我國總數占世界已知總數的百分比是14.96%。
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于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我國_子植物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_子植物故鄉”,我國也是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脊椎動物中的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種數都位于世界前列。
教師:也就是說,我國物種高度豐富,除此之外,我國的生物多樣性還有其獨特性,有許多生物是我國所特有的。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比如……
學生搶答: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朱鹮、藏羚羊、丹頂鶴、蛙蛙魚……
教師:植物有……
學生:銀杉、水杉、珙桐、樹蕨、蘇鐵……
教師:很好。偷獵者將我國特有的生物賣到國外其實是一種_行為,我們一定要和這種行為做斗爭。
教師:同學們再設想一個問題: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學生:可能有兩種回答:是/不是。
教師:回答是的同學,你從哪知道還有新的生物品種?試舉例。
學生:舉例……
(從事例出發,過渡到基因多樣性的概述。)
教師:老師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水稻草叢矮縮病是水稻植株明顯矮化,葉片上出現斑點(白色),分蘗很小,稻谷的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的一種危害水稻生長發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難防治。后來,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野生水稻種群,這個種群對草叢矮縮病具有比較強的抵抗性,從而為培育抗草叢矮縮病的水稻新品種找到了必要的基因。可見,并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這種野生水稻便是科學家新發現的生物,這種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較強的抗草叢矮縮病的基因。所以,不同品種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這便是基因的多樣性。
請同學閱讀P91頁,基因的多樣性。
學生:仔細閱讀,努力理解,積極收集信息。
教師:在基因的多樣性里有兩個事例。哪兩個?
學生1:事例一:美國科學家引進我國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挽救了美國大豆生產業。
學生2:事例二: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創造了巨大經濟利益。
教師:從這兩個事例和老師剛才的舉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學生:分析討論后發言,可能有如下內容:
1、首先生物的各種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小麥的形態特征由小麥細胞內基因控制,水稻的形態,特征由水稻細胞的基因控制。
2、不同種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例如小麥和水稻的基因便不同;同種的水稻,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基因不同,我國野生大豆和美國當地的栽培大豆基因也不同。
可見,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教師:同學們收集到的信息很準確。特別是明確了生物的各種特征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比如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這些品種在基因組成上是有差別的,它們構成了水稻的基因庫。也就是說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
可見,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多樣性的外在表現。
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自然表達了我國基因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可見,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那么研究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意義何在?
學生:結合課后練習題2和書上例題分析。
教師:動物園飼養的華南虎產下的兩只小華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學家認為這是近親繁殖的結果,你認為這與基因多樣性有什么關系?
學生:有關系。因為近親繁殖,會使親代的雌雄華南虎以共同祖先繼承相同致病基因的機會大大增加,這些基因遺傳給后代,就會使子代出現遺傳性疾病。
教師:這便是種內的基因多樣性,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寶貴遺傳資源的反面例證。可見,基因的多樣性對物種延續有著重要意義。基因多樣性的減少會直接表達物種多樣性的減少。
(合理過渡,概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教師: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便是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生態系統的類型?
學生: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湖泊、海洋、森林、城市等生態系統。
教師:我們生活的地區有哪些生態系統?
學生1:我家住的附近有湖,湖泊里有魚藻、魚、浮游動物、水草等多種生物,構成一個湖泊生態系統。
學生2:我家附近有一塊地,地里種有玉米、菜豆、各種蔬菜,還有各種雜草、害蟲等多種生物,構成的是農田生態系統。
學生3:公園里有大面積的草坪,草坪里有螞蟻、蚯蚓、小昆蟲等多種生物群,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
學生4:還有森林生態系統。
教師: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陳述得也好。
總之,在各類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體。不同的生物群體要求不同生態系統。可見,生態系統是具多樣性的。
好,到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生物的多樣性有三個層次內容,它們是……
學生: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教師:它們三者的關系,你如何理解?
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比如剛才所說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每個品種基因組成上有差別,它們便構成了水稻基因庫。
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并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系。比如魚生活在湖泊或海洋生態系統,湖泊或海洋里除了有魚,還有魚的各種食物,像浮游動、植物、水草等。魚與其他生物種類是相聯系的。
學生2: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滅絕,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比如湖泊里的水草大量減少,會直接影響以水草為食的草魚的數量。過度放牧以及鼠害、蟲害等原因,我國草原面積正在不斷減少,有些牧場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
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如牧場沙漠化,許多牧羊、牧馬、牧牛便會出現食物短缺現象,導致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
教師:可見,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共同認識了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容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還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內容的關系。
請同學們到大自然中去,做個有心人,繼續關注生物,關注自然。
[鞏固練習]
判斷題
1、許多藥材需要野生生物資源作為原材料。
答案:√
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答案:×
3、野生動物一旦滅絕,就無法再生出來。
答案:√
4、對于珍稀瀕危物種,除特殊需要經過批準,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和買賣。
答案:√
八年級生物教案 5
1、教材分析
前面一節課學習植物的生殖,正好是本節課的知識基礎,同時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學生所獲得的學習經驗和思維方法也能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種子的結構是這些內容的延伸與發展,也是今后學習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同時也是初、高中生物銜接的關鍵點,所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小學《科學》課本中所涉及鳳仙花等種子的知識,為本節課學習做出鋪墊,但具體結構的名稱、作用沒有學習,八年級學生有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獲得知識、增強技能。
2、教學目標
2.1知識技能目標
①描述蠶豆和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
②說出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主要區別。
2.2過程方法目標
①通過用正確的`方法解剖和觀察蠶豆和玉米種子,會記錄觀察所見種子的形態結構特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進一步提高實驗技能。
②通過對比蠶豆和玉米種子的異同,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進行基本的思維能力。
③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2.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學習種子的結構,向學生滲透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②愿意與他人交流,認同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認真嚴肅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3.1教學重點
種子的基本結構。認識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胚是種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3.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總結出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
4、設計思路
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知識結構與實際問題情景兩方面入手,引出種子的概念,再用實驗觀察、分析歸納,認識種子的結構。
本節課主要歸納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異同結構,因此可通過實驗觀察、小組合作、問題設計,讓學生互相啟發,感受探究的過程。
5、教法與學法
采用實驗觀察、啟發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法。
6、教學流程
概括為三段六步。三段為:情景實驗、理解與運用、鞏固與評價。六步為:引入、探索、理解、應用、拓展、評價。下面具體說明教學流程:
6.1創設情景,引入問題
情景1:一粒種子萌發,逐漸長成參天大樹。
情景2:小麥植物體的開花結果,磨成面粉,蒸出饅頭。
分析:這2個問題都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從實際問題引入,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從生物知識結構引入,有利于學生建立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
6.2引導分析,探索新知
播放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種子。使學生了解種子的多樣性,知道不同種子的大小、形狀、顏色是不同的。提出問題:它們的基本結構是否也不一樣?留有思考與懸念。拿出常見的、有代表性的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為例來學習。
八年級生物教案 6
教學內容與分析:
內容
認識各種各樣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節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了解真菌的結構,更重要是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特點,同時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目標與分析:
教學目標
真菌的主要特征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霉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真菌,通過有關的'圖,來了解它們的結構特點,及青霉、曲霉的共同點及不同點、營養方式等從而得出它們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點
問題分析與診斷:
這里講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時,可能會與細菌一課當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學生,初一曾學過的蕨類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學條件支持及分析:
需要學生對常見的真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學們平時見過后有哪些?木耳、香菇、靈芝、還有桔子發霉之后的青綠色的霉斑、面包上霉變長的毛、糧食霉變都是由曲霉引起的及衣服發霉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從前面的課當中我們已經知道比細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如:發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態結構
有單細胞的(酵母菌);有多細胞(青霉、曲霉、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體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體構成
講述:下面我們以青霉和曲霉的比較來了解真菌的內部結構(見P63頁圖)
青霉與曲霉的比較
不同點:青霉菌直立生長的菌絲產生的孢子呈掃帚狀,呈青綠色;曲霉呈放射狀,呈黃、黑、褐色
共同點:
①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的菌絲構成
②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③都是通過產生大量孢子繁殖后代
④都沒有葉綠體,所以它們的營養方式是異(通過現成有機物生活)
總結: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單細胞有多細胞;都由菌絲體構成;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葉綠體
(二)真菌的繁殖
講述:剛剛我們已經了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初一講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點是什么?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容易萌發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較輕,可飄散到各處,只要在適宜的環境中就可以萌發。
八年級生物教案 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依據位置能說出人體骨胳結構名稱。
2.解釋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模型、掛圖等各種直觀教具的觀察,及觀察后的演講,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習慣和表達能力。
2.通過歸納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1.自覺養成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
2.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辨證觀點和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
3.小組觀察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建議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人體主要的骨的名稱,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建議
講述骨骼時,首先讓學生區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接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接而成。關于骨胳的組成,從調動學生主體性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角度,建議采用自學的方法:先讓學生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后,教師每組請一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局部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并給評分,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達到對知識的識記的效果。
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生對人體骨骼有了清楚的認識后,繼續讓學生觀察骨骼的模型,并提出觀察問題:
(1)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2)觀察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別?
(3)足有什么特點?這些對于人體直立行走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了解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和下肢比上肢粗壯及形成足弓這些結構特點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再分別講述它們的生理意義。如聯系脊柱彎曲異常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發育、體力和體態,說明脊柱四個生理彎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彈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有利于維持身體平衡。
最后,教師可視實際情況而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小結。
教學設計示例
導入:利用骨骼掛圖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并導入新課:利用骨骼掛圖使學生認識骨的幾種類型:長骨、扁骨、短骨和不規則骨,通過提問骨與骨骼有什么區別引出新課。
板書:第二節骨骼
根據上述提問,舉例區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接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接而成。(出示骨骼掛圖,引入骨骼組成。)
板書:一、骨骼的組成
教師指圖說明人體骨骼按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由于各部位功能的不同,骨骼的差別也很大,下面就來觀察各部分的骨骼特點。先讓學生或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后,教師每組請二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局部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并給評分。然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如顱骨圍成了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么只有下頜骨能活動。軀干骨中的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組成,與什么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等等。
學生觀察上肢骨和下肢骨區別時,引導學生:下肢骨為什么比上肢骨粗壯呢?這是因為下肢骨與長期支持體重和行走相適應的結果。下肢功能與人直立行走有關,那么骨骼有哪些特點與直立行走相適應呢?
板書:二、人體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繼續讓學生觀察骨骼模型,先觀察脊柱的正面,然后慢慢把模型側放,問: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側面有彎曲,教師進一步提出脊柱的彎曲都發生在什么地方呢?有什么生理功能?教師指出在頸部、胸部、腰部、骶部各有一彎曲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于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故稱為生理性彎曲,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板書:
脊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分別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可緩沖震蕩,維持平衡。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出:如果脊柱彎曲發生異常會是什么樣呢?脊柱為什么會變形呢?脊柱變形后會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等。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參加討論,最后得出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少年要注意正確姿勢,以免發生脊柱變形,不但姿勢形體不美,還會壓迫內臟,影響發育。
由于人的直立,全身重量都要由下肢承受,特別是足,下面觀察足骨。骨骼模型上足弓是明顯的,教師可明確足弓的概念,然后提出:人的足形成弓狀結構有哪些生理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可概括出足弓的作用。然后講述扁平足的功能缺陷。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探究人體身高的早晚的變化
[問題]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嗎?
[假設]
如果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那么,用身高測量計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測得的數值會不一樣。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用身高測量計或軟尺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比較數值。
材料用品:立式身高計或固定于墻壁上的立尺或軟尺。
方法步驟
受檢查者脫去鞋襪和衣帽,僅穿背心和短褲立于身高測量計的平臺上(或靠墻壁的地面上),取立正姿勢。兩眼直視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微回收,兩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攏,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腳跟、臀部和兩肩胛骨三點同時靠著(接觸)立柱,頭部保持立直位置。
八年級生物教案 8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閱讀并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啟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并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溫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并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說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并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并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并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系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并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并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并描述歸納。
八年級生物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3.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4.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讓學生體會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2.協商和辯論這樣保護白頭葉猴。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6-3-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一、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1.瀕臨滅絕
2.生存環境的破壞與改變
二、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
三、法律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
五、作業
1.如果一個物種的所有個體都在地球上消失了,那么這個物種已經()
A、滅絕
B、瀕危
C、受到威脅
D、再生
2.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
A、遷地保護
B、建立自然保護區
C、克隆
D、法制管理
3.數千年前我國黃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來卻成為荒山禿嶺,植被減少的原因是()
A、地殼運動頻繁
B、北方寒流長期侵襲
C、長年干旱,赤地千里
D、過度開發破壞生態平衡
八年級生物教案 10
一、 教學目標
1、 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2、 嘗試采用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探究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3、 小組成員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動,體驗與人的合作與交流;
4、 認同嚴謹求實、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
二、 重點難點
重點:
1、細菌和真菌的分布特點;
2、探究活動“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難點:探究活動中小組成員要做好分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好觀察記錄。
三、 課前準備
教師:
1、變質的牛奶、各種真菌(木耳、香菇、靈芝等)長霉的饅頭、面包,腐爛變質的水果;
2、實物投影儀;
3、培養菌落實物;
4、瓊脂、培養皿、燒杯、甜豆漿、酒精燈、吸管、三角架、無菌棉棒、鑷子、放大鏡。
學生:預習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四、 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引入新課
積極思考、踴躍提問
展示變質的牛奶,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認識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
仔細觀察,從實物中獲得有感性認識。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實物。
細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
請兩個同學講解和演示細菌和真菌培養的一般方法,提問并解答。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問題。
區分細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點
觀察菌落實物、區分其分布的特點。閱讀教材。
將課前培養的菌落實物分發給各小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點評并給予鼓勵。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通過對實物、圖片的觀察總結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展示實物、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細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圍。
制定探究活動的方案
制定實施方案、交流活動的計劃及展示觀察記錄的表格
下課后半小時內將在各自環境中已接種的培養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設計探究方案,提醒學生注意設計對照組。巡視和指導、參與設計,及時激勵。
每組發給兩套有培養基的培養皿。
八年級生物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霉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3、學會用放大鏡觀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態結構,培養觀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
2、觀察能力的訓練。
難點: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三、課前準備
教師:用橘皮、饅頭、面包片來培養青霉和曲霉,為每個小組提供長有長霉的面包和長有長霉的水果;制作有關青霉、曲霉和蘑菇結構的CAI課件。指導學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擬孢子的傳播。
學生:復習七年級上冊有關單細胞生物的內容中酵母菌的結構;查閱有關真菌的知識;制作孢子印。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三節真菌觀看課件,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從生物圈的角度來認識真菌作用。播放CAI課件,關重展現各種各樣的真菌,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導入本節課的地內容。
各種各樣的真菌學生根據觀看的課件內容,并觀察實物標本,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見識以及自大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對真菌的了解。提供實物標本及自己搜集的資料,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課本外獲取信息的能力。
觀察與思考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養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們的形態和顏色。觀察新鮮蘑菇的形態。
討論:
1、青霉和曲霉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點?
2、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了什么?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提供長有長霉的面包和長有長霉的水果。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讓學生觀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結構圖,了解分們的形態結構。
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學生回憶,結合新知識說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出示酵母菌的插圖,與學生共同了解有關酵母菌的知識。
真菌的繁殖觀察自己在課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進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及作用,從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在課前指導學生制作新鮮蘑菇的孢子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真菌是通過什么來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才能發育成新個體?了解真拉塔基亞的繁殖特點有什么意義呢?
通過模擬實驗體驗孢子的傳播過程。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帶領學生做模擬實驗"孢子的傳播過程"。與學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生物教案 12
一、指導思想
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溝通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發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二,教學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八年級上冊)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了解動物的主要群體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2.了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3.了解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
4.通過活動經驗對生物進行分類是基于不同生物形態和結構特征的相似性。
5.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如“飼養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活動。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查詢和收集生物相關信息。
(二)流程和方法:
1.采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互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和緊密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2.重點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歸納能力和自我檢測能力,盡可能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轉移給學生。
3.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學習。例如:
(1)問題導向法。根據“生物的形態和結構特征是什么?如何適應環境?跟人類是什么關系?”自學、自答、自測、自反饋,輔以同伴互助和老師點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自學方法,形成自學能力。
(2)實驗探究法。讓學生更加熟悉“提問—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實驗操作)—得出結論—表達交流”的科學探究過程。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遇到的生物現象,增強學習興趣,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4)比較法和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知識的比較和歸納,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理順知識脈絡,形成知識結構,加深理解和記憶。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了解生物科技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實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投身生物技術的熱情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明知科技可以促進人類進步,卻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知道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善用它可以造福人類,濫用它會帶來無窮的危害,樹立全面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三、學術條件分析
一方面,學生在七年級學習一學年后,對生物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對生物學習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備了一定的生物基礎知識、生物實驗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很多學生對生物也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為八年級的生物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目標不明確、自控能力弱、缺乏主動性等。表現為學習習慣懶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馬虎、好奇心過強、缺乏自覺性,學業成績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因此,從本學期開始,在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加強課堂調控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對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的引導,尤其是對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監控,這樣既能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學好,又能促進學生養成及時鞏固、持之以恒的好習慣,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取得明顯進步,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
四、教材分析
八年級《生物學》上冊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有五章,第六單元“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有三章。教材編寫以生活實踐為主,內容安排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欄目豐富多樣,注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空間,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本書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與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一起,是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離不開生物圈中綠色植物、人、動物、細菌、真菌等有機成分的和諧共存,前者與后者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類別知識的橫向比較,又要注重結構知識的縱向梳理,還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多向傳遞,搭建過渡橋梁,構建知識網絡,努力實現分散、集中、整合的目標。
基本措施:
1.備課和準備教材。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本課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同時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將思想教育融入教學過程。
2.讓學生做好準備。深刻理解學生的思想現實、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準備教學方法,準備學習方法。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實際,針對教學目標,靈活采用自學指導、對話、演示、實驗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究、小組討論、發現問題、測試反饋等方式,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有效性。
4.準備作業。注意控制課堂練習量和課后作業量,結合考點,突出重點,精選習題,把握訓練質量。除了課后少量的實踐性作業外,其他知識書面作業應盡可能在課堂上完成,在課堂上批改,并及時反饋,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作業效果。
5.準備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鼓勵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注重知識教學、小組實驗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八年級生物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
(2)概述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2、能力目標
(1)在對鳥類圖片、視頻資料分析過程中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對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特征的探究,提高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討論、交流,培養相互合作的精神
(2)通過對丹頂鶴的故事的了解,培養學生養成愛護鳥類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
(1)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
(2)引導學生養成保護鳥類的好習慣
三、教學難點:
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
四、教學方法
提問法、講解法、歸納總結法、觀察法、小組討論等與多媒體相結合教學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主要內容是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結構特征,特別是對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特征的探究,內容比較抽象,通過對不同圖片、視頻的觀察,思考相關問題,以小組加分制為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發揮其主體地位,然后教師進行點評講解及鼓勵,在教學過程結合多媒體,使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通過播放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一個大學生為了保護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滑入河里溺水而亡的凄慘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珍惜并保護鳥類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用多媒體播放幾個圖片,野鴨、企鵝、孔雀、鴕鳥,并問學生:你認識它嗎?它是鳥嗎?(很多學生會說野鴨和企鵝不是鳥類,并激烈爭辯)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一起來學習鳥類(多媒體展示本節標題《鳥類》)
五、具體教學過程
(一)千姿百態的鳥類
師:當我們漫步在校園里或走在馬路上,有時抬起頭來可以看到空中飛翔的鳥類,對于鳥類我們并不陌生,那么同學們最熟悉的鳥是什么鳥呢?
生:同學站起來說一說他們認識的鳥。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啊,說了很多種鳥類,說明大家的見聞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鳥類呢?我國有多少鳥類呢?
生:世界上的已知的.鳥類約有8730種,我國有鳥類1200多種。
師:從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也是一個鳥類資源豐富的國家,那么鳥類怎么分類呢?同學們看書本上92頁內容。
生:學生站起來回答相關內容(教師進行點評加分)
師:所以我們剛才看的幾張圖片都是鳥類,現在問大家,是不是所有鳥類都能飛翔呢?能飛翔的一定是鳥嗎?
生:回答問題。
過渡:那么鴿子是鳥類嗎?自古以來,人類與鴿子就是很好的朋友,特別是在戰爭年代,那時的通信技術比較落后,不像現在可以用手機,電腦視頻或發郵件等彼此聯系,過去只能人工送信或飛鴿傳書,鴿子可以在天空中飛翔,下面我們以家鴿為例,一起來探究鳥類適應空中飛翔的特征。
(二)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多媒體展示標題)
說明:本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自己來探究學習,老師把相關問題提出來,通過多媒體放映圖片、視頻等,學生結合課本相關內容,思考并回答相關問題。
1、觀察家鴿的外部形態(多媒體放映家鴿圖片)
師:家鴿有什么樣的形態特征,這種形態特征與飛行有關嗎?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羽毛有幾種?分別位于哪里?有什么作用?(多媒體展示兩種羽毛)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前面學習過水中的動物,魚,魚的身體也是呈流線型,但魚為什么不能飛呢?
2、家鴿的飛行器官(多媒體放映鴿子飛翔的圖片)
師:家鴿兩翼展開后的長度大約是兩肩之間長度的10倍,所以家鴿的翅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當家鴿飛行時,它兩翼的羽毛會撐開并增大其平坦的表面,這與飛行有關系嗎?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3、觀察家鴿的肌肉(多媒體放映家鴿的肌肉)。
師:通過觀察,同學們想一下,家鴿哪個地方的肉最發達?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發達的肌肉與翼的飛翔有關系嗎?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4、觀察家鴿的骨骼(多媒體放映家鴿的骨骼)
師:家鴿的骨骼有什么特點?哪一塊骨最發達?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師:家鴿的骨骼比較輕與它的飛翔有關系嗎?
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過渡:我們上學期學習了人類的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現在也有所了解,那么家鴿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有什么特點呢?
5、觀察家鴿的呼吸系統(多媒體放映家鴿呼吸系統視頻)
師:家鴿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什么?家鴿是怎么呼吸的?氣囊有什么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6、觀察家鴿的消化系統(多媒體放映家鴿消化系統視頻)。
師:家鴿有牙齒嗎?家鴿胃分為幾個部分?分別有什么作用?小腸和直腸有什么區別?分別有什么作用?
生:看書結合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點評加分)。
活動:你認為家鴿有哪些適應飛翔的特征?(學生搶答,教師負責加分)
(三)保護鳥類的多樣性
通過多媒體播放一首歌《丹頂鶴的故事》,邊放邊講述這個故事給學生聽,讓學生形成隨時隨地保護鳥類的意識。
師:為什么說鳥類是人類的朋友?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生:一起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總結小組分數,看哪個小組分數最高,進行一定的表揚。
八年級生物教案 14
一、 教學目標
1、 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并能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 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
3、 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4、 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
二、 重點難點
1、 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系。
2、 理解基因多樣性。
三、 課前準備
教師:
1、收集有關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方面的材料。
學生:
1、搜集生物類群方面的材料。
2、復習生態系統的知識,明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的聯系。
四、 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生物種類多樣性
1、我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2、自然界中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閱讀課本提供的資料,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質疑,通過計算表中所列我國生物類群占世界的總百分比,認同我國生物資源豐富。
觀看生物多樣性的錄像片,完成討論題3并產生探索自然的愿望。
組織學生閱讀分析回答,在此基礎上介紹我國豐富的資源情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組織交流、評價。
播放錄像片并介紹世界生物資源情況。
鼓勵學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種類的發現中。
二、基因的多樣性
1、基因多樣性的意義。
2、基因多樣性減少造成的危害。
3、每種生物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種類的多樣性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4、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三、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系統的概念
2、列舉生態系統的類型并舉出所知道的部分相關生物。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種類多樣性的根本保證。
4、三個層次多樣性之間的關系。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分析案例并思考,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意見,能夠得出產量提高主要原因是雜交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小組成員分析原因,討論,質疑,達成共識,原因是近親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了解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并初步理解不同種生物之間、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基因是不同的。
分析物種個體數量與基因多樣性之間的關系,理解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關系。
了解有關事例,產生民族自豪感 。
復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內生物及其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看書,討論,回答。
分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關系,明確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
在討論基礎上描述三者之間關系。每種生物的個體組成一個基因庫。
通過一步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描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講述美國大豆產量變化的事例。
袁隆顧通過雜交水稻品我的培育提高水稻產量。
列舉事例:2001年某動物園的華南虎生下兩只小虎,眼睛是瞎的。
引導分析事例使學生明確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基因型不同。進一步明確基因控制生物性狀。
生動的遺傳事例介紹我國是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這家之一。
提問生態系統概念。
展示食物鏈、食物網的課件。
提出生態系統的類型問題,引導學生列舉材料并與課本內容結合。
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組織引導,評價糾正。
講解難點。
引導總結,評價糾正。使知識升華。
引導評價,達成共識。
【八年級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生物教案04-22
八年級生物上冊《其它生物的生殖》教案05-06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教案02-20
八年級生物下冊教案05-06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2-20
八年級生物細菌的結構教案05-01
八年級生物教案設計05-05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生物教案10-31
八年級生物教案(精選10篇)01-05
八年級生物教案1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