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生物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免疫生物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免疫生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理解免疫的生理功能。
⑵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對接種牛痘的發現史的學習,理解計劃免疫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接種牛痘的發現史體驗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⑴理解免疫的生理功能。
⑵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教學難點
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準備預防接種卡;四苗防“六病”表。
四、教學過程
復習舊課:
1.免疫分為哪兩類?
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師、生共同總結兩者的區別(出示幻燈)。
師生總結: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它們不是只針對某一類特定的抗原,而是對多種抗原都有防御作用。特異性免疫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它通常只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免疫的意義
提問: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功能?
學生閱讀課本中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教師邊出示幻燈片邊講解: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是機體一種重要的防衛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排斥和破壞進入人體內的抗原物質,如病原體等,以便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和穩定。
多少年來,免疫的概念通常是同對傳染病的抵抗力緊密相連的,因此,長期以來,免疫學在傳染病的防治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控制以至消滅了某些傳染病。例如1980年5月第33次世界衛生大會莊嚴宣告:全世界已消滅天花。近年來隨著免疫學的飛躍發展,免疫的概念遠遠超出了抗感染的范疇,例如移植免疫、腫瘤免疫,而免疫學已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
出示思考題:
1.人類在許許多多病菌、病毒存在的環境中為什么能健康地生活?
2.人體內的細胞在不斷衰老、死亡、又不斷產生新的細胞,為什么人體內不覺得新細胞過剩或死細胞堆積呢?
3.為什么老年人或應用免疫抑制劑的人腫瘤發病率較高?
教師用投影儀出示人體免疫功能表解。
人體免疫功能
出示板書:防御感染;自我穩定;免疫監視。
教師講解:當免疫功能正常時,對人體有利;當這些功能異常時,可使人體出現局部性或全身性的免疫病理損傷、甚至死亡。例如免疫監視功能缺乏或過低常被認為是老年人腫瘤發病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計劃免疫
教師提問:同學們進行過預防接種嗎?都注射過哪些預防針?
學生回答:乙肝疫苗、流腦疫苗。
教師引出計劃免疫的概念(邊講邊出示板書)。
計劃免疫: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
例如: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d 傳染病。我國是乙肝高流行區,為控制和消除乙肝,國家衛生部決定從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國推行乙肝疫苗接種。接種對象:學齡前兒童和其他易感人群;接種劑量:10微克(μg)三針免疫接種。接種程序: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針,間隔1個月后接種第二針,再間隔6個月接種三針。對其他兒童或成年人,接種第一針算起始時間。
為了保護兒童的健康成長,兒童從剛出生即開始進行預防接種,例如:四苗防“六病”。
教師出示四苗防“六病”表解: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計劃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到1991年止,我國已實現以縣為單位,兒童計劃免疫率達到85%。
計劃免疫的目的和意義: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可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也是貫徹以“預防為主”的主要措施,對于保護兒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生小結:師、生共同復習免疫的概念和功能,計劃免疫的概念及目的和意義。學習免疫知識,了解自我保健道理,對提高鍛煉身體的自覺性,增強自身抵抗力,預防疾病,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課堂小結
免疫生物教案2
學習目標
1、概述人體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舉例說明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3、描述計劃免疫,列舉計劃免疫的實例,認同計劃免疫的意義。。
重難點重點:
1、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2、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
特異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
教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主要環節)
集體備課個性展示
導入流感期間為什么有的同學容易被傳染,而有的不易被傳染?這與什么有關?------人體的免疫功能
自主學習
提出疑問1、P102分析與討論中圖中所示的人體結構在防御病原體入侵時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
2、什么是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哪兩大部分?
3、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的特點:
4、什么是抗體?什么是抗原?兩者的關系是什么?
合作
探究
點撥
解疑上個學期我們好多同學都患過水痘,那這部分同學以后就不再得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03-104,思考一下問題。
(1)為什么患過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襲?
(2)患過水痘的同學對腮腺炎有同樣的抵抗力嗎?
(3)人體的免疫器官及免疫細胞的組成及作用是什么
練習達標1、凡是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叫做
A病原體B病毒C抗原D病菌
2、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
A紅細胞B淋巴細胞C吞噬細胞D血小板
3、燒傷病人常用自身皮膚進行植皮治療,不植入外來皮膚是因為
A、神經血管不易接通B、外來皮膚相當于抗原
C、外來皮膚含菌量大D、會產生免疫反應
4、將他人的器官移植到患者體內,一般不宜成活,這種免疫屬于免疫。從現代免疫的概念看,移植的器官相當于。
拓展提升根據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研究牲口炭疽病的實驗,回答:
(1)實驗中甲組綿羊在第二次注射后沒有發病,這一現象屬于免疫,其原理是。
(2)甲組綿羊第一次注射的是毒性較弱的炭疽病病原體,它進入羊體作為起作用,使體內產生的具有免疫力的物質,其化學成分是。
(3)乙組綿羊在實驗中起的作用是。
作業設計A、什么是計劃免疫?
B、你打過預防針嗎?舉三個例子。
C、什么是非特異性免疫?包括哪兩大部分?
免疫生物教案3
一、激發興起,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提問學生,誰愿意說一說自己有無曾經對某種物質過敏的現象?如果學生不愿意承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消顧慮,指出大多數過敏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會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也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聽過見過的別人的過敏反應,指出過敏反應雖然是一種常見病,卻和人們談虎色變的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癌癥一樣屬于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了解這些病的發病機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們學習、研究免疫學的重要目的。
二、復習舊知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叫免疫,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到人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時可以對非己抗原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發揮免疫保護作用。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就可引起各種疾病。
三、學習新課
(一)過敏反應
請負責該內容的調查小組介紹相關資料,在可能的范圍內讓學生把他們掌握的內容說足說透。學生事前準備的文字材料、數字、圖表要用攝像頭當堂打出來,效果會更好。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1.過敏反應的舉例和類型
學生舉的實例可能會很多,尤其是走訪專家醫生和查閱資料之后,正好彌補了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課本上講的只是臨床上最常見的I型過敏反應疾病,其他類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學生舉的實例中除了有書本上的實例外,還有如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教師也要肯定,因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發病機理相似于Ⅱ型、Ⅲ型、Ⅳ型過敏反應。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能引起I型過敏反應的物質與具體的過敏反應癥狀聯系起來,例如:
全身性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休克,主要是藥物過敏,如青霉素、頭孢霉素,普魯卡因,鏈霉素等。
呼吸道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如花粉、塵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過敏反應: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休克,如魚、蝦、蟹、蛋、奶等食物。
皮膚過敏反應:引起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如藥物、食物、腸道寄生蟲、冷熱刺激等。
這樣進行總結,學生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自己判斷,有效預防。
2.過敏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在總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反應就屬于過敏反應,而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就叫過敏原,由于I型過敏反應同學聽到見到的比較多,它的三個主要特點也容易理解,即:
①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②一般不會損傷組織細胞;
③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機理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理是一個復雜和抽象的過程,按照書上的示意圖和文字敘述,學生可能不易理解,學生匯報查閱的資料也可能過于復雜。教師可將I型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①致敏階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后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堿性粒細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于對該過過原的致敏狀態。通常這種致敏狀態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可自行逐漸消失。
②激發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③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生的快饅和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鐘內發生,可持續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后6~12 h發生反應,可持續數天。
4.防治措施
關于過敏反應的防治措施,學生調查后會匯報得比較全面。否則,教師可簡要介紹過敏原皮膚實驗的方法、脫敏治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藥物防治的機理。
(二)自身免疫病
1.概念和舉例
由責該部分內容的小組匯報調查憎況,使同學們了解除了書上的實例,還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學生可能會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還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重癥肌無力、肺出血腎炎綜合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腎小球腎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總結這些病的共同特點,都是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了損傷,并出現癥狀,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發病機理
關于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理,具體過程各不相同。課本上僅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講了由于分子模擬而導致自身抗原出現的過程,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它們都與正常細胞或細胞外成分有相類似的抗原決定簇,針對這些病毒,抗原決定簇的免疫應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薩奇病毒感染激發的免疫應答可攻擊胰島B細胞,引發糖尿病。鏈球菌有多種抗原蛋白與人體腎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種徽生物因其熱休克蛋白與人的熱休克蛋白以及多種組織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炎、饅性活動性肝炎。而書上小字介紹的紅班狼瘡的病因與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可根據實際憎況簡要介紹。
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預防自身免疫疾病應注意什么?
學生根據上述發病原理分析討論,應該理解到:由于多種們原體的感染可邀過抗原模擬的方式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體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兩類疾病在免疫反應上有什么相似點?學生邀過分析思考這個問題,理解免疫失調的含義,包括過強和過弱兩個方面。上述I型過敏反應就可以理解為因免疫反應過強而造成的免疫失調,但通常不損傷組織細胞;而免疫反應過強坯可能造成不能識別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應過弱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這樣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點
由學生匯報收集資料的結果,首先明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師還應從概念出發引導學生思考該病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應該理解到該病的共同特點是:由于對各種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現反復的、持續的、嚴重的感染,如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膿性腦膜炎、膿皮病,甚至于惡性腫啟的發病率比同齡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種類
學生匯報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種,教師應引導學生劃歸到書上提到的兩種類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對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書上并沒有舉出實際的病例,教師可視具體情況介紹幾種病例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性聯無丙種球蛋白癥、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伴濕疹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②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到其實大多數免疫缺陷病主要發生于出生后較晚時期,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書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這些因素非常關注,教師或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營養不良、感染、藥物、腫瘤、手術、外傷、燒傷、脾切除等。接著教師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關于艾滋病的圖片、數字、錄像等,學生或者通過自學,或者在調查小組同學的引導下明確以下內容: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病機理、癥狀、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其中關于發病機理因為涉及到前面講述的免疫應答的內容,學生對課本上“特別是能夠侵入T細胞”存在疑問。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種T細胞?除了侵入T細胞還能侵入哪些細胞?對此教師可適當展開:HIV的表面有一層糖蛋白分子,其構象正好和助T細胞上的一種糖蛋白互補,兩者結合后病毒得以進入助T細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一些B細胞,甚至其他一些組織細胞如腦細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嚴重癡呆、行動遲緩、記憶力喪失等癥狀。因為助T細胞是兩種免疫系統都要依靠的細胞,助T細胞大量被消滅,患者將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種傳染病將乘虛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最后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導學生既要重視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時做到全社會都來關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是人類免疫預防的開始,借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后,能產生特異性抗體和效應T細胞,從而提高對該病的免疫力,這正是免疫預防的基本原理。接著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
(1)什么叫免疫預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來預防接種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種可以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理解到,預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預防常用的方法是預防接種疫苗,而國際上把細菌性制劑、病毒性制劑以及類毒索統稱為疫苗。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推薦的兒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傳染病的疫苗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療
請學生根據書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療的常規方法及兩種具體方法,思考下列啟發性問題:
這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哪兩種免疫系統起作用的?為什么?
免疫治療是否只是加強免疫系統的作用?為什么?
從上面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對于體液免疫的缺陷和細胞免疫的缺陷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從上面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調整”二字的含義,包括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兩種療法,以此來啟發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同時教師舉例: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酞胺就常常作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應答。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問題。
3.器官移植
學生不難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種類型。教師主要要引導學生分析臨床上常用的同種移植及其成敗的關鍵是什么,并使學生理解:一是尋求與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組織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劑。分析上述第一條措施時要向學生滲透關愛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條措施時可以分析患者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什么不良影響,進而引出當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熱門——誘導對移植物的特異性耐受,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對某一整套抗原的長期特異性無應答狀態,以此來引起學生對當代生物科學的關注和責任感。
要點提示
1.各種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師在課前要多查一些資料,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所舉的病例。
2.在本小節所列舉的三類免疫缺陷病中,過敏反應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強引起的疾病,區別在于前者一般不會引起組織損傷,后者會引起組織損傷。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弱引起的疾病。
板書設計
(一)過敏反應
(二)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舉例和類型
1.概念和舉例
1.概念和特點
1.免疫預防:方法 意義
2.概念和特點
2.發病機理
2.種類
2.免疫治療:方法 舉例
3.發病機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敗關鍵
4.防治措施
免疫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知識。
2.初步理解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及抗原、抗體與吞噬細胞之間的關系。
3.理解免疫的概念,區別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
4.用免疫的知識解釋一些人體的現象。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免疫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確立“對傳染病積極預防”的思想。
重點
1.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
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
難點1.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
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二、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1.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2.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教學過程
[設置懸念,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當流感或乙腦等傳染病流行時,為了大家的健康,家長會采取一項措施,就是帶領你們去——
學生:打預防針。
教師:對,那么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要打預防針呢?
學生:因為不打預防針的人往往會患病,而打過預防針的人會安然無恙。
教師:對,這一現象就涉及到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免疫與計劃免疫的內容,學習過這一節之后,我們就會清楚其中的奧秘了。
板書:第二節 免疫與計劃免疫
[分析資料,引出重點]
教師:我們知道,人體的表面覆蓋著一層——
學生:皮膚。
教師:那么皮膚對我們的身體有什么作用?
學生:保護身體內部結構、調節體溫……
教師:除了同學們剛才提到的,皮膚以及黏膜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功能。下面,先聽老師講一件事: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種能致病的鏈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潔皮膚上,2小時后再檢查,這時發現這些病菌的數量——
學生:增加了?
教師:不,情況恰恰與同學們預料的不一樣,那些病菌非但沒有增加,90%以上的反而被我們的皮膚消滅了。
學生:沒想到我們的皮膚這么厲害。
教師:那么請大家想一想,究竟我們的皮膚還具有什么功能呢?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會很快死亡呢?
學生:說明皮膚具有殺滅病菌的功能,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病菌被皮膚的分泌物殺死了。
教師:對,我們的皮膚和黏膜不僅能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所以皮膚和黏膜組成了我們人體防御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
板書:
一、人體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
學生:老師,既然有第一道防線,也就是說還有第二道或者還有第三道。
教師:的確是這樣,人體具有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皮膚和黏膜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而保衛人體的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板書: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學生:老師,這些知識可真難記。
教師:實際上,上述兩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的作用,所以我們把這兩道防線叫做非特異性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學生:老師剛才說人體有三道防線,那第三道防線是什么呢?
教師:接下來我就來說第三道防線。
板書: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教師:同學們知道了抗原和抗體之間的關系,那么請大家根據上述知識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出過水痘的人就不會再出水痘了呢?
學生:水痘病毒侵入人體后,人體內的淋巴細胞在水痘病毒的刺激下產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體,等人病好之后,抗體還存留在人體內,這個人以后就不會再出水痘了。
教師:回答得很好。人類正是在了解了自身免疫的抗原和抗體的這種現象后,通過接種疫苗的方法,使人體在不受有害病菌侵害的條件下,體內提前產生抵御某種病原體的抗體,從而避免了許多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利用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天花就是人類利用這種方法與疾病作斗爭的一個成功的例子。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傳染病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的呢?
學生:流感、麻疹、肝炎、脊髓灰質炎……
教師:同學們提到的疾病人類現在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實現預防的目的了。也就是說人體的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對比我們前面所學的非特異性免疫和先天性免疫的概念,可以把第三道防線稱之為——
學生:特異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
板書:
二、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1.非特異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
2.特異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課堂小結,鞏固練習,結束新課]
[鞏固練習]
免疫生物教案5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知識目標:
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2、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3、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能力;
2、得高資料分析及數據處理能力。
情感目標:養成關注健康、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
重點:
1、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2、說明計劃免疫的意義。
難點:舉例說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
教學準備
教材分析:充分利用皮膚、黏膜等相關知識,分別說明三條防線的構成、作用、配以形象化插圖,讓學生理解相關概念。教學時應從感性知識入手,根據認知規律組織數學。
1、 學生準備預防接種卡
教師準備相關圖片、動畫及視頻資料
板書設計第三節免疫
教學過程:
一、人體的免疫功能
1、三道防線
2、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
二、計劃免疫
教學后記1、對三道防線應做具體細致的介紹,多舉事例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2、時間關系,練習做的不夠多,應當注意。
南京市玄武區中小學教師備課活頁編號
教學過程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問:1、我們的身邊充滿了病原體,為何我們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么?為什么接種疫苗可以預防傳染病?
述: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免疫》
通過學習,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資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線述:一起來看一段資料(璉球菌)
資料1:
問:為什么涂在清潔皮膚上的細菌會很快死亡?說明皮膚有什么樣的功能?回答
問:皮膚所起的保護作用僅僅體現在殺滅病菌上嗎?
(阻擋病原體入侵)
述:除了皮膚可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外,人體還有許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與外界相通。
問:這些腔道經常能接觸到環境中的病原體,它們有相應的保護人體健康的機制嗎?回答
(腔道內表面黏膜——分泌殺菌物質,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擋病原體)
述:皮膚、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構成了人體的第一道免疫防線
資料2:或者人體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經呼吸道侵入人體)
問:如果皮膚不慎被劃傷,病菌侵入了人體,人體又該做出什么樣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殺菌(小狗舔傷口)
吞噬細胞——吞噬病原體
述:溶菌酶等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構成了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思考:1、皮膚受傷為何會紅腫?2、傷口紅腫為何會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異性免疫問:以上這兩道免疫防線是生來就有的,還是后在形成的?答:生來就有
問:這兩道防線是針對某種特定的病原體嗎?答:不是
述:那么這兩道防線應當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因此稱為非特異性免疫。
資料3
特異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時,已經提前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安然無恙,而沒有接種過的往往患病。
問:為何接種過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體內產生了抗體)回答
述:這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抗體,什么叫抗體呢?閱讀課本
(抗體由淋巴細胞產生,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產生,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體、淋巴結等)
述:提到抗體我們又可以想到另一個相關的詞——抗原
問:什么叫抗原呢?(抗原,抗體示意圖)
述:由此可見,當侵入人體的病原體數量多、毒性強,前兩道防線都抵御不了時,人體學有這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述:這樣一種免疫方式和前兩種方式不同,這種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對某一種特定病原體/異物起作用,稱為特異性免疫。
小結:免疫:非特異性免疫(概念,兩道防線)和特異性免疫(概念,第三道防線)
問:為什么接種疫菌可以預防傳染病?思考交流
計劃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所以我們應當有計劃地進行疫苗接種,這就是計劃免疫。
(北京市兒童免疫程序表)
述: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從出生起,就要有計劃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問:我國衛生部規定,一歲以內的兒童要接種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國將每個的4月25日定為"全田兒童預防接種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練習完成練習
免疫生物教案6
課題:第4節 免疫調節
I 學習目標
1. 描述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和功能;
2 識記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
II 學習重難點
1. 介紹抗體的發現、淋巴細胞的種類、分化和功能等科學研究過程,培養學生從科學事實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2. 介紹牛痘的發明以及科學家在免疫科學方面的研究過程,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教育
3. 概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以及兩者的關系
III 方法指導 自學質疑/交流展示
自學質疑、 交流展示、知識建構、基礎檢測、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一、自學質疑/交流展示
1. 免疫調節是通過 來實現的。它是由 、 和 組成的。
2. 人體抵抗病原體的攻擊,有三道防線: 是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 是第二道防線;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 組成的。
3. 抗原體是指 ;抗體是指 。
4. 特異性免疫包括 和 。前者主要是細胞分泌 起作用;后者主要 是 使宿主細胞裂解死亡。
5. 過敏反應是指 ,其特點有 。
二、【基礎檢測、鞏固練習】
1.關于吞噬細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吞噬細胞只在非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
B.吞噬細胞只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作用
C.吞噬細胞不屬于免疫細胞
D.吞噬細胞在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中都發揮重要作用
2.下列過程中不屬于體液免疫過程的是 ( )
A.抗原處理、呈遞和識別的階段 B.形成漿細胞
C.形成效應T細胞 D.漿細胞產生抗體與相應抗原的特異性結合
3.給健康嬰兒接種卡介苗,目的是使嬰幼兒體內產生( )
A.漿細胞 B.效應T細胞 C.記憶細胞 D.抗體
4.關于體液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細胞,產生漿細胞
B.抗體是由B淋巴細胞分泌的
C.抗體一般可以直接殺死入侵的病菌
D.記憶細胞經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記憶B細胞
5.某種病毒已侵入人體細胞內,機體免疫系統對該靶細胞發揮的免疫作用是( )
A.體液免疫 B.細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異性免疫
6.病毒侵入人體后,血液中會出現相應的.抗體。抗體的基本組成單位及合成抗體的細胞器分別是( )
A.氨基酸和核糖體 B.氨基酸和高爾基體
C.核苷酸和核糖體 D.核苷酸和高爾基體
7.為使移植器官長期存留,病人要長期使用某種藥物,該藥物的作用是( )
A.激活免疫系統 B.使免疫系統變得“遲鈍”
C.抑制術后感染 C.保證植入器官的血液供應
三、【能力提升】
8.用未感染過病原體的健康小鼠A和B做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
B 健康 B 生活B
S疫苗 S病原體
A 健康A A死亡
(1)注射毒性強的S病原體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則患S引起傳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給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給其注射S病原體,則由于____________,B會______________。
(3)病原體進入小鼠體內后,識別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
免疫生物教案7
第4節 免疫調節
【課標點擊】
學習目標: 1、概述免疫系統的組成。
2、概述免疫系統在維持穩態中的作用。
3、關注愛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4、關注器官移植所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重 難 點: 1、理解免疫系統的防衛功能。
2、分析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
【自主探究】
1、學海導航:
知識點 | 觀察與思考 | 歸納與討論 |
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統的組成 | 閱讀課本35頁;免疫系統的組成;填寫 右側表格 | 1、免疫是機體的一種功能。通過免疫,機體能夠識別、排除,以維持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免疫可分為 和 。 (免疫細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場所) 免疫細胞 ( ) 免疫 (發揮免疫 作用的細胞) 系統 (位于: ) ( ) 免疫活性物質: 。 ( ) |
免 疫 系 統 的 防 衛 功 能 | 1. 第一道防線由________和_______構成 _________免疫 第二道防線由________和_______構成。 免 ______免疫:________產生抗體 疫 ______免疫 (第三道防線) ______免疫:________產生抗體 2.免疫系統的組成: | |
3.抗原: 。如 、 等。 4.抗體: ①分布: 。 ②化學本質: 。 ③分泌抗體的細胞:______。 5.體液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細胞免疫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過敏反應 (1)概念: (2)特點: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清除功能 | 免疫系統除了具有防衛功能外,還有監控和清除功能:監控并清除 ,以及 。 | |
免疫學的應用 | 閱讀課本38、39頁相關內容并查閱相關資料,填寫右邊空格 | 1.免疫學的應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器官移植成敗: 是否一致或相近。 減輕排斥反應的方法:長期使用_____________。 |
2、例題精析:
〖例1用大劑量的X射線去照射去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此時如果輸給來自胸腺的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將得到部分恢復,但與正常小鼠不同,不能產生游離抗體。如果用X射線照射后,只輸給來自骨髓的淋巴細胞,去胸腺的小鼠產生抗體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分析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
解析:該題解答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人體特異性免疫的種類有幾種?認真比較淋巴細胞的種類和功能。二是采用比較的方法分析該題中每個實驗的條件和結果,找出其聯系和不同點。
答案:胸腺產生的是T細胞,T細胞接受刺激形成效應T細胞,進行細胞免疫,骨髓產生的是B細胞,B細胞接受刺激形成漿細胞,產生抗體進行體液免疫。
〖例2流感是一種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見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亞型,現有多種流感疫苗,有人注射了一種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間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時,卻患了流感。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流感病毒發生了突變 B.流行的流感病毒與注射的流感疫苗不是同種類型
C.抗體在體內存留的時間短 D.流感病毒使人的免疫系統受損
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種RNA病毒,由于RNA的單鏈結構易發生變異,抗體與抗原的結合是特異性的,發生變異后,已有的抗體不能消滅它。也可能是抗體在人體內存留的時間短。流感病毒不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
答案:D
免疫生物教案8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描述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和功能;
(2)識記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
(3)概述抗原和抗體的知識;
(4)概述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以及兩者的關系。
2.態度觀念方面
(1)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種人痘預防傳染病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過介紹牛痘的發明以及科學家在免疫科學方面的研究過程,引導學生熱愛科學,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教育;
(3)通過學習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和兩者的關系,認識到生命的物質性、生命運動的多樣性,樹立普遍聯系的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介紹抗體的發現、淋巴細胞的種類、分化和功能等科學研究過程,培養學生從科學事實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2)通過組織小組自學,師生共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1.抗原和抗體的知識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基礎,學生雖然在初中已學過一些,但畢竟粗淺。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要注意與高中相關知識的聯系,例如抗原的性質、抗體的概念都要聯系蛋白質、糖類的結構和功能。在講抗體時要適當擴展知識,向學生介紹抗體多方面的功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深化理解。
2.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很復雜,又是一個微觀的動態過程,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難點。可是書上的內容和附圖過于簡化,反而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教師應多翻閱一些參考書,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拓展深度和廣度。不一定要學生記住擴充的知識,只是希望通過這些知識,更好地理解書上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否則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利于知識的掌握。
教學模式
問題導學式教學模式。
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顯示微觀動態過程,教師提供相關資料指導小組學生合作學習。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起,引入新課
教師借助攝像頭展示艾滋病患者的照片和收集到的相關數據以及艾滋病毒攻擊T細胞的照片,指出:當21世紀鐘聲敲響的時候,人們發現許多麻煩已伴隨著這鐘聲一同進入新世紀,艾滋病就是其中之一。據估計到20xx年底,全世界感染這種“世紀之疫”病毒的已有3 610萬人。現在每天都有1.6萬人成為帶毒者。
由于艾滋病毒是以人的T細胞為攻擊靶子,直接破壞了人的免疫系統,所以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也成為迄今為止最難對付的疾病,所以攻克艾滋病成為現代免疫學的重要研究課題。
二、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請學生根據自己原有的理解,討論什么是免疫,回憶初中知識,教師給出現在對免疫概念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肌體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通過免疫,機體能夠識別“自己”,排除“非己”,以維持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通過這一概念使學生理解免疫是人體內環境穩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用攝像頭顯示初中課本上皮膚的保護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纖毛的清掃作用等幾幅插圖,請學生回憶:
1.什么是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2.人體的三道防線是什么?
三、學習新課
教師承上啟下引入新課:關于特異性免疫具體是怎樣發揮作用的是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特異性免疫
教師用攝像頭展示:中國古代種人痘和詹納種牛痘的圖。使學生了解古代中國人通過穿患者的衣服、用痘痂研細吹入鼻孔的方法預防天花,這在防治傳染病方面是一大創舉,而詹納的工作開創了免疫療法的先河。
教師提問:為什么種牛痘可以預防天花?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由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結構很相似,牛痘病毒進入人體后刺激人體產生的抗體與天花病毒進入人體后刺激人體產生的抗體相似,所以能用牛痘病毒刺激人體產生對抗天花病毒的抗體。我們就把天花病毒、牛痘病毒都稱為抗原。
1.抗原
通過上面的分析得出抗原的概念是:凡是能夠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效應細胞,并且能夠和相應的抗體或效應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的物質,就叫做抗原。
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
(1)由上述抗原的概念分析抗原有哪兩種性能。
(2)是否人體內部和外界環境中各種各樣的物質都是抗原?
(3)抗原具有哪些性質呢?
(4)人體的免疫系統會與自身成分發生免疫反應嗎?為什么?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學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分析討論上述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擴展相關知識,明確如下問題:
①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不會與自身成分發生免疫反應。但當自身細胞因某些特殊憎況(如外傷、癌變等)而發生改變后,免疫系統會與這些細胞發生免疫反應。
②并非人體內部和外部所有物質都可以成為抗原。
③抗原應該具有如下性質:
第一,異物性:一般說抗原與機體之間的親緣關系越遠,組織結構差異越大,其免疫原性越強。各種病原體、動物蛋白質劑等對人都是強抗原;同種異體也用異物,也有免疫原性;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與免疫活性細胞充分接觸過的物質也具有免疫原性,如腦組織、眼球晶狀體蛋白和免疫球蛋自的獨特型抗原,都屬自身抗原。另外,外傷和癌變細胞也能成為抗原。
第二,大分子性:相對分子量小于6 000的物質一般無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應。一般說來,蛋白質的抗原性強于多糖,寡糖和低聚精、脂類均沒有抗原性,不能刺激動物產生抗體。
第三,特異性:一種抗原只能與相應的抗體或效應T細胞發生特異性結合,這種特異性取決于抗原物質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學基團,即抗原決定簇。
2.抗體。
教師介紹抗體的發現過程:
(1)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們在實驗中發現,用細菌或其外毒素給動物注射,過一段時間后,該動物的血清中出現一些有防御作用的保護性成分。
(2)在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用電泳法鑒定,證明抗體是一種球蛋白。
(3)1959年科學家對抗體的結構進行了研究,證明它是由四條肽鏈組成,借二硫鍵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Y”型的四鏈分子。不同的抗體某些部分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決定抗體的特異性。
學生根據以上資料歸納總結:
抗體的概念:機體受抗原刺激后產生的,并且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體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組織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兒在一定時間內可由于獲得母體乳汁內的抗體而獲得免疫。
那么,抗體是由哪里產生的呢?
3.淋巴細胞的起源和分化。
教師提供科學研究過程:
(1)用大劑量的射線照射大鼠,殺死其淋巴細胞和其他白細胞,大鼠就失去了免疫的功能,因而很容易感染疾病。
(2)給上述大鼠分別輸入各種類型的白細胞,發現只有在注入了淋巴細胞之后,大鼠才能恢復免疫功能。
提問:上述實驗能證明什么?
結論: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教師提供科學研究過程:
(1)用大劑量X射線照射去掉胸腺的小鼠,小鼠可失去全部免疫功能。
(2)此時如果輸給小鼠來自胸腺的淋巴細胞,免疫功能雖得到恢復,但仍與正常小鼠不同,即不能產生游離于體液中的抗體。
(3)如果在X射線照射后不輸給小鼠來自胸腺的淋巴細胞,而輸給來自骨髓的淋巴細胞,去胸腺小鼠的細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復,但產生抗體的功能卻得到一定恢復。
(4)如果同時給X射線照射過的去胸腺小鼠輸入來自胸腺和骨髓的淋巴細胞,小鼠就可恢復全部免疫功能。
(5)將新生小鼠的胸腺切除,小鼠仍能住長發育,對某些抗原入侵仍有一定的產生抗體的能力,即仍能發生有所減弱的體液免疫反應,但卻失去了細胞免疫功能。
(6)做器官移植時,如果切除小鼠胸腺,移植器官較易停留在小鼠體內;如果將小鼠胸腺的淋巴細胞再輸給去胸腺小鼠,免疫功能又得到恢復,而移植器官又被抵制。
學生分析上述實驗得出結論:胸腺內的淋巴細胞和骨髓中的淋巴細胞在免疫中起不同的作用,分別稱為T細胞和B細胞。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以下內容:
(1)淋巴細胞的起源: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
(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
造血干細胞在胸腺分化成T細胞。
造血干細胞在骨髓分化成B細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結、脾、扁桃體等。
(4)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結等。
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
體液中的各種抗體和淋巴因子等。
教后感:通過艾滋病,種人痘和牛痘預防天花等實例引入新課,引導學生對免疫知識的關注,激發學習興趣,優化引入過程。充分利用課本中的相關內容、圖表,組織學習小組合作自學,自己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及時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為學生提供課本外的學習資料,以利于對相關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免疫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人體的免疫防線生物教案設計11-27
《免疫》的生物教學反思05-30
《免疫與計劃免疫》初中生物說課稿范文01-01
初中生物優秀說課稿《免疫與計劃免疫 》01-01
初二生物人體的免疫防線教案設計11-05
八年級下冊傳染病和免疫生物教案11-04
免疫05-15
生物教案03-03